过零丁洋教案设计!9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2e96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f.png)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文天祥面对三年的牢狱生活的酷刑与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08203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8.png)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
(2)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过零丁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f80c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1.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及其作品《过零丁洋》的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文天祥简介:生平、事迹、作品特点。
2. 《过零丁洋》背景:写作背景、意义。
教学过程: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文天祥的故事或作品?2. 教师讲解: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
3. 课件展示:《过零丁洋》的背景及意义。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过零丁洋》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教学内容:1. 诗句解析:意象、情感、哲理。
2. 诗句背诵:指导学生正确背诵《过零丁洋》。
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解析诗句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学生跟读:跟读并模仿教师的解析方法。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其他诗句的解析。
4. 诗句背诵:指导学生正确背诵《过零丁洋》。
第三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 分析并欣赏《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修辞等。
2. 诗词鉴赏:分析并欣赏《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分析《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2. 学生跟随:跟随教师的方法进行鉴赏。
3.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
4. 互动交流: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艺术特色。
第四章:拓展阅读教学目标:1.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 比较阅读:《过零丁洋》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教学内容:1. 推荐阅读:其他文天祥的作品或相关诗词。
2. 比较阅读:分析《过零丁洋》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教学过程:1. 教师推荐:介绍其他文天祥的作品或相关诗词。
2. 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推荐作品。
3. 课堂讨论:比较《过零丁洋》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4. 分享心得: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960f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5.png)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之美,思考它背后的深意。”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和相关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对诗歌内容的探究。
“这是零丁洋,一个让诗人感慨万千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海域,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过零丁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历史背景引入:通过简短介绍文天祥所处的历史时期,南宋末年的动荡背景,以及他作为爱国诗人的英勇事迹,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能启迪我们的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来自南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和行动,展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诗歌结构:分析《过零丁洋》的篇章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关键词句解读:详细解读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探讨其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请大家小组内部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讨论这些手法是如何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的。”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文天祥,从诗人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754c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4.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等。
2. 通过分析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诗歌题目“过零丁洋”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诗人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2. 提问学生对诗歌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3. 讨论并解释诗歌题目“过零丁洋”的含义,为学生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第二章:诗歌逐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的诗句。
2. 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过零丁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让学生背诵诗歌的关键句子。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解释生僻词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让学生背诵诗歌的关键句子,加强记忆。
第三章:诗歌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2. 探讨诗歌主题,让学生理解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2. 讨论并总结诗歌的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
第四章:诗歌背景与文化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活经历。
2. 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探讨诗歌在历史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过零丁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cfb5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b.png)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思想境界。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视频,引出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以及他的诗作《过零丁洋》。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三)解读诗歌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大意,教师巡视并答疑解惑。
2、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四)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首联回顾了诗人的一生,通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自己通过科举入仕,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作用是总领全诗,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国家命运比作风中飘絮,将个人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破家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明确:诗人通过回忆曾经在惶恐滩头的战败经历和如今在零丁洋中的孤苦处境,巧用双关,将地名与心情相结合,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忧惧和孤独。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明确: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8d83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7.png)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会从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2.1 《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2.2 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民族气节。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3.2 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含《过零丁洋》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
4.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写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过零丁洋》的兴趣。
学生朗读全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5.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含义。
5.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举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创意写作:教师提供写作prompt,要求学生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改写、仿写或创作新的诗词。
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评和自我反思。
六、教学评价6.1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6.2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对诗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和深入学习。
七、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文天祥的其他诗词作品,如《正气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dc8c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7.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及作者文天祥。
分析并欣赏《过零丁洋》的文学价值。
掌握并运用文中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文学技巧分析课内外相关阅读材料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等。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运用。
2.2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作者文天祥和《过零丁洋》的背景。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韵律和情感。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分享与总结: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并进行总结。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过零丁洋》原文。
相关阅读材料:其他文天祥的诗作或相关文章。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或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搜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等。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情况。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运用的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作业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或演讲活动,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中。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扩展对文天祥和其他古代诗人的了解。
5.2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分享他们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运用。
第六章:课程计划与时间表6.1 课程计划第1-2周:介绍作者文天祥和《过零丁洋》背景。
第3-4周:课文朗读与解析,文学技巧分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b842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b.png)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教学难点掌握品味鉴赏诗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
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二走进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简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读诗1老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及感情。
3指名读4小组读,理解诗意。
五品诗从—句,我想到了(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
例如:从首联我想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af295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3.png)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前,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介绍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突出他的忠诚、勇敢、坚定品质,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教学活动:展示文天祥的画像,简述他的生平,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
2.设疑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文天祥这位英雄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作者、背景、主题及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领悟并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文天祥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过零丁洋》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天祥忠诚、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以及这首诗对你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诗歌解析:针对生词、成语、典故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点词汇,如“零丁洋”、“汗青”等,结合诗句进行讲解。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6f30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b.png)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过零丁洋》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的内容。
分析并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3 教学准备教师讲义或教学PPT。
学生课本或相关阅读材料。
参考资料或拓展阅读材料。
1.4 教学过程导入:简单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作者和背景知识介绍2.1 简介作者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介绍背景知识解释《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2.3 分析诗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诗文内容讲解3.1 逐句讲解逐句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3.2 分析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分组讨论4.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
5.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诗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入研究。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第六章:诗文赏析与解读6.1 诗文赏析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修辞等方面赏析诗文,理解其艺术特色。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如海洋的象征意义,零丁洋的寓意等。
6.2 解读诗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文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第七章:创意表达与实践7.1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绘画、表演、音乐等形式表达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84a1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b.png)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1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古代诗词的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
《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①抓朗诵。
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
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
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
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按照学*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c0c5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2.png)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过零丁洋篇一教育在线【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d2018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0.png)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0d8b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e.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天祥的历史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分析过零丁洋的诗意和意象,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朗读与背诵诗歌意象的分析诗歌手法的探讨诗歌主题的讨论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文天祥和过零丁洋的背景。
阅读: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过零丁洋相关背景资料:文天祥的生平介绍参考书籍:诗歌鉴赏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音乐3.2 教学材料诗歌复印件:供学生朗读和分析背景资料打印件:供学生阅读和了解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参考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诗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疑问和意见,进行解答和调整。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改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5分钟。
教学流程:按照导入、阅读、分析、讨论、总结的步骤进行。
5.2 教学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10分钟分析:10分钟讨论:10分钟总结:5分钟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比较文天祥的其他诗歌,如《正气歌》、《临江仙·滁州西涧》等,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过零丁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过零丁洋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的情境,增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65b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4.png)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诗文。
(2)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历史地位。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爱国情怀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过零丁洋》诗文、文天祥生平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
3. 学生教材:《过零丁洋》诗文及相关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文天祥历史人物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历史地位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4. 诗文背诵与默写(1)学生集体背诵《过零丁洋》。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片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2)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深入了解文天祥的其他作品及其历史地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文背诵与理解:通过默写和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d88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0.png)
过零丁洋教案教案主题: 过零丁洋年级: 高中学科: 语文目标:1. 了解并理解《过零丁洋》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过零丁洋》,并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过零丁洋》的背景,诗歌讲述了一名舟人寄望归程但因风浪而被困在海上的故事。
2. 简要介绍诗人文天祥,提到他的生平和其它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做铺垫。
三、阅读理解 (25分钟)1. 学生默读诗歌,然后回答一些由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主题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描述自然景物的词句等。
2. 分组讨论: 学生将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各部分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解读这些手法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并给出自己的理解。
五、诗歌朗读和欣赏 (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诗歌。
2. 鼓励学生表演、演绎诗歌,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听诗歌的录音或观看有关诗歌的音视频素材,感受音乐和声音对诗歌的诠释和表达。
六、总结 (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鼓励学生写下对诗歌的感悟和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为诗歌配乐或创作相关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等,以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方式:1. 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2. 录音或视频记录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评估其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资源:1. 《过零丁洋》诗歌文本。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7a0e9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8.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过零丁洋》的诗意和诗人的坚定信仰。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文天祥生平介绍《过零丁洋》诗歌背景介绍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过零丁洋》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诗歌情感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天祥生平背景和诗歌背景。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讨论和分析。
欣赏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来感受诗歌的美。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网络资源:查找文天祥的生平和相关资料。
朗读设备: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文天祥生平背景和诗歌背景。
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讨论。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文天祥生平背景和诗歌背景。
第二步: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诗歌分析和欣赏作业的质量。
测试评估:进行一次诗歌理解和鉴赏的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自我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诗歌,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0727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a.png)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零丁洋》的内容与背景,明确课文中涉及的词语、句型、语法知识点等。
2、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理解句意,理解作者用词和句式的特点。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与梗概编写小品文,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语言运用的训练,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并熟练朗读相关段落。
2、掌握课文中的句式语法以及其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
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1、理清文本的结构并能够感知作者的意图。
2、找出文章中重点的句型和词语,并学会使用相关语言知识点。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明确学生知识背景,了解学生以往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对《过零丁洋》这个语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写作背景。
(二)知识重点和难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梗概,明确全文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理解相关词汇,查明语言背景。
(三)教学步骤:1、导入课程,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老师问:“你们熟悉过《西游记》吗?你们知道《过零丁洋》中的‘零丁洋’是什么吗?它与《西游记》中的‘流沙河’有什么区别?请你们谈谈你们的想法。
”2、了解学生已知信息,确定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提供的一些信息引导学生回顾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主题以及作者背后的写作目的。
3、正确拼读语言,理解文章中的梗概。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向学生简述文章梗概,帮助学生理清全文主旨,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4、了解文学背景并培养语感。
通过与学生一起查阅文言文语言背景,从语言的角度深入挖掘文章中蕴含的语言精髓,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审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9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一)范读。
(采用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诵。
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两句要节奏放慢但要大声。
) 2、全班齐读。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板书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
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一)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必花太多时间)
(二)具体把握:小组讨论交流,组织班级交流。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
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组织班级交流,发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
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面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
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
“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全诗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七、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
终死在风波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姥吟留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课堂预测: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事例和诗句,因为现在学生中有资料的情况比较多,这部分可抽学生回答。
另外教师可按以下分类: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这样可避免混糊重复。
)
九、课堂总结,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
在这祥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十、布置作业。
(一)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二)再读全诗,思考本诗给了你哪些启发,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述怀诗) 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激情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