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治理水平。
而人才培养则是乡村振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人才建设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现状分析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和资源,许多优秀人才流失。
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相对不高,许多农村青少年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3.培养模式需要更新。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以应试为主,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4.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基层管理人员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而又缺乏相关培训和提升机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现有研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的问题,许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1.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
研究表明,要吸引优秀人才回归农村,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生活条件和优厚的待遇。
此外,农村应该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农村变化,认知农村发展潜力。
2.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研究指出,要提高农村人才培养水平,需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3.培养模式的研究。
研究认为,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以应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4.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研究。
研究表明,要提高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加强培训机会,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实践操作,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加强对人才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应注重以下几点:1.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
要提高农村人才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农村发展环境。
2.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要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同时,要鼓励农村企业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实践性培训,促进农村工匠精神的培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建设与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建设与改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治理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涉农专业群在这一大背景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更好地推进涉农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培养更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探讨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方向,并提出一些发展思路和建设策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目标在于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 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推动农业向科技、品牌、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2. 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快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3. 建设美丽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乡村生态环境、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同繁荣,推动乡村人口、资源、产业与城市发展有机衔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二、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涉农专业群大多设置在农业、食品、生物科技、园林、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等方面,这些专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涉农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培训阶段,没有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析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业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而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则是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因此,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
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问题传统的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抑制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时无法应对,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其次,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对于涉农专业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缺乏实践观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后,与农村实际脱节。
传统的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农村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当加强学生在田间地头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实践课程和专业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是指以农业农村为重点,通过改革和创新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发展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农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程、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学生带到农村一线,让他们亲自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并锻炼他们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跨学科教学,培养专业复合型农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协同合作,解决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
农业院校应该加强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主动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公共课程,组织跨学科的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培养专业复合型的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乡村振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农业院校应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与企业、农民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平台,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
四、加强就业指导,引导人才回乡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来支撑,农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回乡服务。
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支持,鼓励学生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
农业院校可以加强与农村产业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促进学生回乡就业。
涉农专业大学生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思政教育SI ZHEN G JI A O Y U涉农专业大学生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曹翔李怡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专创融合型人才培养日益受到关注。
对高校涉农专业而言,构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涉农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还存在实践方式落后、师资资源缺位、评价方式单一和文化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需从教育体系、实践体系、文化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涉农专业大学生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关键词:专创融合;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一、背景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在此之前,国内就有学者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并对两者的融合发展持积极态度。
如王占仁认为,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教学体系的深度渗透,就必须做好其与专业教育的系统设计[1]。
近年来,我国学者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和实践模式,比如,傅田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总结为以理念融合为本的感知性融合、以课程融合为根的功能性融合、以跨专业融合为点的结构性融合、以项目合作融合为体的社会化融合等多元模式[2]。
孙洪凤提出了“六融入”措施,即将专创深度融合理念融入师生心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课程标准中、融入实践教学中、融入改革项目中、融入典型案例中[3]。
田黎莉从课程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平台等维度进行剖析,提出两者融合的新改革路径——现代学徒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1+3”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4]。
在国外,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进行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斯坦福大学的“三螺旋体系”。
乡村振兴的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乡村振兴的乡村人才培养计划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实现农村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目标。
它的意义在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的第一步。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有助于提升农村儿童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培养适应农村现代化需求的技术人才。
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
四、提供农村人才培养的经济支持在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上,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为培养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
五、引导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回到乡村,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有竞争力的政策和环境。
六、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乡村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七、营造良好的乡村发展环境政府应营造良好的乡村发展环境,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措施,吸引人才回到农村。
八、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益,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九、加强农村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使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科学有效。
十、加强乡村人才交流合作乡村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交流合作,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和对接政策等方式,促进农村人才的互动与合作。
总结:乡村振兴的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经济支持、引导回乡创业、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等措施都是实现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向。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培养更多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人才,促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加快。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人才培育典型案例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人才培育典型案例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7)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8)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要求 (9)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11)三、乡村人才培育的理论基础 (12)1. 人才培育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3)2. 人才培育的理论框架 (14)3. 人才培育的关键要素分析 (15)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乡村人才培育实践 (17)1. 政府主导下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 (18)陕西杨凌示范区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19)浙江丽水市“三农”人才培育模式 (21)2. 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人才培育的模式 (22)中国农业大学在贫困地区的人才培育实践 (23)阿里巴巴集团在农村电商领域的人才培养 (25)3. 产学研结合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 (27)西南大学在重庆市石柱县的科技扶贫实践 (28)清华大学在革命老区的教育支援实践 (30)五、乡村人才培育典型案例分析 (30)1. 案例一 (31)2. 案例二 (33)3. 案例三 (34)六、乡村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6)1. 人才培育供需矛盾突出 (37)2. 培育体系不完善 (38)3. 市场化程度低 (39)4. 政策支持不足 (40)七、乡村人才培育的优化策略建议 (41)1. 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体系 (42)2.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43)3. 拓展多元化培育主体 (44)4. 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与效益 (46)八、结论与展望 (47)1. 研究总结 (49)2. 研究展望 (49)一、内容概括分析乡村人才培育的现状与挑战,包括现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失严重、乡村青年劳动力外流等问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人才培育典型案例,例如成功实施的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育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农村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人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下面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建设进行文献综述。
许多研究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培养。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各类
人才至关重要。
该研究提出了建设一流农村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包括改革教育机制、推
动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一些研究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引进与流动。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层次人才引进
与流动机制研究》一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农村从事发展工作,但目前各地在人才引进与流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该研究提出了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
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等建议。
一些研究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民工人才培养与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工人
才培养与创业研究》一文指出,农民工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需要通过培训和
创业来发挥其潜力。
该研究提出了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支持政策、提供金融支持等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被广泛探讨。
乡村振
兴战略需要通过人才培养、引进与流动、农民工创业以及减少人才流失等方面的努力,来
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乡村吸引力的
措施以及加强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2020年8月上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16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周玉洁(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
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对于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高职院校作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在涉农人才培养当中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同时在涉农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创新中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任务和挑战。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这个基本目标,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探索和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为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的双升提出一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20)15-0165-020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目标导向、是任务使命、是方法手段,指引着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新方向;指岀了当前“三农”发展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攻坚课题;进一步细化了农村振兴的步骤,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振兴的方法。
乡村振兴战略是科学决策部署,是一个恰逢实际的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艮增收全都迈上了新台阶。
然而,人才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是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当前,涉农专业人才短缺,在和质量上存在着,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完善涉农人才的培养策略?如何健全涉农人才的培养制?是当前农业学科在发展程中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理论基础,以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发展一些切实的对策和建议叫1理论视阈下“乡村振兴战略”综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中的战略。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才队伍培养模式探析——以南京农业大学“村官大学生”培养为例
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农业特色高校,当聚焦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对基层农村党组织、农业农村管理和技术队伍、农业产业人才等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管理干部队伍等的管理能力和理论素养为己任。
近几年南京农业大学借助于江苏省成人高校招生面向艰苦行业和校企合作改革项目,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社会的新模式,为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不断探索。
2.乡村振兴战略急需人才队伍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进入新时代,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产品储运(加工)、专业技术及服务、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环境保护及农业一线工作者等涉农就业群体的能力与素质等多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为探索农村人才队伍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及从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契机。
乡村振兴的内涵已延伸到涉农的方方面面,乡村人才队伍对农业生产相对熟悉,乡村是农产品生产源头,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等,是多年经验,轻车熟路。
但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优美环境、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农业文化、涉农服务业、防疫、病虫害防治、信息技术、农产品检测、肥料配方、农业机械操作和维修等产业群,在技术、经验、知识面、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急需提高,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支撑、技术技能与文化素质等人才队伍。
需要教育行政、行业主管、高校等部门改革创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分析涉农从业人员需要提升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及技能等要求,搭建乡村振兴涉农就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平台,尤其是涉农高校及从事农业继续教育的部门加大支持与统筹力度,引导与鼓励教育实施部门在招生入学、教学方式、学习内容、授课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与改革,争取形成培养体系完善、学历层次多样、实施方式灵活、注重实用(践)的乡村振兴涉农人才队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
乡村振兴下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下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而农村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和完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农村人才培养的根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是农村人才培养的根基。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聚焦特色教育,打造农村人才培养的亮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重视特色教育的发展。
农村地区各具特色,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等特点,开展相应的特色教育,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职业教育,推动农村人才培养的转变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对于农村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文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形势下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农村人才的创造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优化农村人才培养环境农村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为了建设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必须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农村学生能够获得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六、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农村人才培养品质的重要保障。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七、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农村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合作是培养农村人才的新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农村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路径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人才培育成为了关键问题。
农村人才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成效。
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的路径,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农村人才培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人才培育的体系不健全,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培训资源都相对匮乏。
农村人才培育的方式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学校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少,导致一部分有培训的农村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村经济的振兴需要大量的优秀的农村人才来推动。
农村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紧密相关,只有通过培育出大批的农村人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取得成效。
农村人才培育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培育农村人才,才能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的培育,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培育路径。
要注重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要注重农村人才的职业培训,通过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和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参与,掌握就业的技能。
还要建设一批农村学校和职业培训基地,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培训专家,为农村学生和青年提供优质的培育资源。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路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和完善的保障措施,可以促使更多的农村人才得到充分的培育和发展,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育的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涉农高校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专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涉农高校人才培养2.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农业需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2 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涉农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克服人才短缺、培养模式不足等问题,并抓住机遇进行创新和改革。
3. 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3.1 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3.2 专业设置的优化调整为了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涉农高校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增设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专业,如农业经济管理、乡村规划设计等,以培养更多的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人才。
4. 总结与展望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形势下,涉农高校应该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实际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涉农高校需要积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认为,涉农高校应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成为真正有益于乡村振兴的人才。
结语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之一,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综述了多篇与乡村振兴下人才建设相关的研究文献,以期为人才建设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建设极为重要。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专业化、技术化的人才支持,例如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机械化人才等;其次,人才建设和培养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现代化;最后,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可以带动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提升乡村形象。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二是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社会阶层的人才;三是人才培养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评价机制。
1、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
例如加强对优秀农林科技人才的引进,建立乡村专业人才储备库等。
2、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建设乡村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
例如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
同时,可以借鉴城市中的相关成功经验,如“学徒制”等。
3、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关注和扶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建立起人才激励机制,为乡村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实施人才房屋、医疗保障等政策,提高农民素质。
四、结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从意义、现状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部署。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要全面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一大批知农、爱农、为农、扶农的敢于创新创业的农业人才。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创新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做法,以期为其他涉农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涉农高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这种需求与涉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耦合性。
因此,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要求,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涉农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三农”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一)乡村振兴赋予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新使命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涉农高校不仅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蓄水池”,更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策源地”。
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扬爱农兴农的优良传统,主动担当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重任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以更高标准培养和造就一批引领未来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
(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要顺应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探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探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通过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校扮演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角色,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探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如何进行精准培养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度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设计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设计方案和视觉形象塑造。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应当针对乡村振兴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精准培养。
首先,高校应当加大对乡村设计需求的调研力度。
了解乡村振兴项目中需要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领域和工作内容,包括农产品包装设计、旅游宣传海报设计、农村品牌设计等。
只有全面了解需求,才能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
其次,高校应当与乡村振兴项目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与乡村振兴项目的合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更好地理解乡村设计的需求。
同时,学生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高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乡村振兴需要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支持,因此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市场分析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的设计方案。
最后,高校应当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乡村振兴需要各方的共同合作,高校可以与设计企业、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应当调整和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大对乡村设计需求的调研力度、与乡村振兴项目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高校能够精准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下 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作者:郑义李巨银李鑫袁华根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2年第03期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推介名单的通知》(农办科[2021]14号)精神,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成功入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入选以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全力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竭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农牧经验”(一)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1.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校长担任常务副校长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院长负总责、各项目组长具体负责,统分结合的管理和运行制度。
2.逐级落实建设任务。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同步推进,列为学校中心工作,强化组织与管理,编制年度计划,落实年度任务,融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未来发展,建立了“按月汇报、定期自查、季度对接、阶段检查、终结评价”的项目进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建设进程分阶段研讨、检查、对接、指导与评价,定期发布建设简报和监控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绩效。
3.拓展人才培育路径。
在江苏省职業农民培育指导站指导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由东台农业干部学校、昆山高素质农民培育指导站、东台三仓现代农业园区等首批12家单位共同参与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共同体——“江苏高素质农民培育联盟”,联盟将承载整合、共建、共享优质培育资源,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模式、新路径。
目前已完成入盟单位遴选、章程起草等前期准备工作,2021年年底完成组织召开第一次联盟理事会,选举联盟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完成联盟组建并运行。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8-0118-03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发展路径研究于兰芳,闫薇,廖智慧,曹春红,史田田,马淑玲(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衡水053000)摘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服务乡村振兴是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职责和使命。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为例,提出了构建“一懂两爱三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涉农专业大学生3年的培养过程中,采用“大一认知教育、大二深化教育、大三升华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在涉农专业的优化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拓展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发展思路,精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最终实现地方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双赢。
关键词乡村振兴;涉农;人才培养;目标;策略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8.041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Yu Lanfang,Yan Wei,Liao Zhihui,Cao Chunhong,Shi Tiantian,Ma Shuling (Hengshui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responsi ‐bility and miss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revitalization of talents.This paper took the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 of Hengshui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understanding,two love and three strong"talent training goals.In the three-year training process of agriculture related major college students,the adoption of "freshman cognitive education,sophomore deepening education,junior sublimation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idea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con ‐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and expansion of social services,in order to accurately help local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ultimately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e-related major,personnel training,objective,strategy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涉农专业具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和使命,在一定层面承担着当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任。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高校环境设计创意人才培养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高校环境设计创意人才培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涉农高校的环境设计创意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需要加强学科教育。
涉农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农业、环境保护、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涉农高校中,应设立相关的环境设计专业,并将相关课程列为必修课。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农村规划、农村建设、乡村环境艺术设计等。
通过系统的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乡村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后续的创意设计提供基础。
需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
涉农高校可以与当地的乡村机构、农业企业等合作,在实际农村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乡村的村落、农田、农户等地,了解真实的乡村环境现状,感受当地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
学生还可以参与到农村规划、农村建设等实际项目中,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乡村环境设计的实际能力。
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乡村环境设计需要有创意和想象力,能够从多个层面考虑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在涉农高校中,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意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
课程可以包括创意思维培养、创意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并且,可以开展创意设计竞赛或项目实践,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需要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
涉农环境设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
涉农高校可以与行业内的专业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来校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内的交流会议、展览会等,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涉农高校的环境设计创意人才。
这些人才将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创新的设计方案。
也将促进乡村与城市的融合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关于农村“两类人员”的培养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关于农村“两类人员”的培养研究作者:隆丹宁易水发宋韶华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2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村为例,分析朝阁村两委干部和返乡创业人员“两类人员”人才队伍现状,认为乡村振兴人才供给应立足现有人员条件,设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考核评价及毕业条件实施联合培养,提出健全政策鼓励、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师资队伍等保障措施,力求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提升“两类人员”学历水平、基层治理能力和基层服务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两类人员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050-04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启乡村振兴起始之年,同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乡村振兴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全面开展和实施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组织等振兴。
其中,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对很多刚刚脱贫摘帽的地区而言,防止农户返贫依然是当前主要任务。
农村的医疗设施、义务教育保障、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现有的环境和氛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原有3至5天的“短训班”“提升班”等培训模式已经适应不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文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村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农村“两类人员”队伍现状分析(一)朝阁村村情简介朝阁村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北部,与贵州省从江县秀塘乡毗邻,全村面积约42平方公里,距离龙岩乡政府所在地26公里。
朝阁村下辖下平各、果立、田边等23个自然屯,现有住户505户,常住人口1 96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刘文俊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4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漠视农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振兴将会给我国农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也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基于此结合养殖类专业的特点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养殖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纲领[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是我国的首要问题,当前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较低,大多仍属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没有形成规模化经济;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资源匮乏,土地产出效率低,农村发展陷入了人口多、耕地少、生产力落后、土地资源恶化的恶性循环[2]。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其核心是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根源在于农民缺少获取知识的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伟大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具有高素质、多技能、新思想的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树立新思路、扩宽新途径、增进新动能,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农村一定会成为实现梦想的新热土,农民一定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3]。
当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并出台了各类政策为农村双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涉农专业学生在当前双创的时代浪潮下,抓住机遇必将创出新天地。
熟悉农业,熟悉农村,熟悉前沿信息的创新创业人才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具有专业设置、招生生源、服务领域等多重优势,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的调整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是农业高校的首要工作重点。
对大学生农村基层社会“双创”意愿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返乡创业最终实现比率仍较低,虽然调查的毕业生中61%为农村户口,但仅有20%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基层去工作就业,其中
还有10%的大学生特别不希望去农村基层就业[4]。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和核心技术,缺乏相关的创业经验和创新思维,对于农业农村的工作非常不熟悉,难以找到创业的突破口。
高校是先进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如何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比率,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概率,特别是提高涉农专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能力,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改革,培养“双创”型大学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5,6]。
本文就涉农专业的“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信息,以新理念新思路推动乡村振兴
我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的差距、管理模式的差距和种养殖理念的差距。
以畜牧业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在育种方面的科研投入较少,主要以引进国外优势品种为主。
当前生猪、奶牛、肉鸡、肉鸭等的优良品种均来自国外。
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英国樱桃谷公司白羽肉鸭,原始种源来自我国特有的北京鸭,19世纪传入欧洲并在20世纪被英国樱桃谷公司改良培育后注册了基因专利,迅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肉鸭品牌,2016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5%,樱桃谷鸭的知识产权专利每年从中国获利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除品种的差距之外,在美国每头母猪的年均产子数为24.35头,而中国只有15头左右,属于偏低水平。
我国母猪的品种是引进的,产子数的差异取决于管理理念/模式和饲料配方营养的差距。
当前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需以新理念新思路为指针,大学的教学内容需要紧抓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凭借先进的模式和思维,在传统农业中突出重围。
二、科研教学以农村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普及现代化农业模式
当前虽然大多数的生源来自农村,但大学教育却离农村的需求较远,大学依然是人们眼中的象牙塔,大学教育培养的技能离现实需求较远。
大学教育要有水平、有高度,同时也需要接地气,要结合我国的真实需求进行科研和教学。
要围绕产业中存在的弊端,在原始问题上进行创新,解决当前生产中的痛点和难点,并将国外的先进科学引入进来,将国外的先进模式引入进来,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引入进来,在大学教育中进行普及,将现代化农业的种子种在大学生的心中,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载体,推动信息科学与传统农业互联
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的变革,正在悄然的发生,并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大学生返乡双创,要在课程设置中跨学科联动,要增加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树立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学会信息化手段。
未来才能把小农户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连在一起,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在一起,把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务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
要提升大学生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批
中小微电商,催生一大批电商企业家。
让农村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城市,使城市市民能享受到高品质农产品的同时产品卖出好价钱。
要用超前的思维,打造未来农业。
四、以“双创型”教师为火石,点燃大学生双创的热潮
在改善课程设置,改良课程内容,改变教育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推动“双创”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校处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浪潮中,现实却是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客”和“极客”经历、缺乏创新创业历练和企业家精神。
高校教师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应该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
五、结语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乡村振兴的“双创之花”必然开满在广阔的田野乡村,并结出甘甜的“双创果实”,大学生也必然成为乡村振兴这项伟大战略下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动农村创业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7(24):5-7.
[2]向丽红,刘福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6):5-9.
[3]汪洋在首届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上强调:以双新双创促进乡村振兴[EB/OL].农业工程技术,2017(33):6.
[4]屠萍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双创”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绍兴地区高校的调查数据[J].中国商论,2018(17):178-179.
[5]王牧华,全晓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2):149-155.
[6]叶赋桂,罗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