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
2011人物最新主观题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三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篡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4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二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分)(3)综合以上材料,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25.(1)特点:开明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糜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
(4分)(2)主要措施:三征噶尔丹;抗击沙俄。
(2分)(3)方式:唐太宗主要采取平等发好方式;康熙帝主要采取武力征服方式。
(2分)时代特征: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清朝时期封建杜会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
(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
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
……是岁,元朔二年也。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匈奴传》第六十四【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卷2020年5月一.选择题1.如图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A.杨坚B.李世民C.李渊D.嬴政2.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3.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它开凿于()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4.小聪同学针对隋朝大运河内容编设为:“一个中心两个点,经过五河分四段。
运河浩荡过六省,一个数字掉里边。
”这个“中心”指()A.洛阳B.涿郡C.长安D.余杭5.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直接作用是()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融合C.便利了南北运输 D.促进了中外交流6.唐帝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个强大帝国的建立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杨坚D.刘邦7.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为此,他()A.知人善任B.虚心纳谏C.轻徭薄赋D.大兴科举8.唐太宗时期,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9.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唐朝时,即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是()A.成都B.洛阳C.广州D.长安11.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这个繁荣盛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2.唐朝时期,漠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了方便到长安朝拜皇帝,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第1题【单选题】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莫高窟坐落在今天的( )A、山西大同B、河南洛阳C、甘肃敦煌D、陕西西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全球通》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 )A、监察制度B、三省六部制C、中央集权制D、科举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他是隋唐时期著名画家,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因其画技高超,被后世称为“画圣”。
这位画家是( )A、顾恺之B、阎立本C、吴道子D、郑板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2017大西安创新论坛暨新零售新微商峰会(简称“双创双新”峰会)于5月27日在西安召开。
如果你是峰会贵宾,你在长安可以了解到下列哪些朝代的遗迹( )①西汉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唐文化辐射周边各国。
其中,仿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的是( )A、新罗B、天竺C、日本D、大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贞观年间实行汉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
“佳话”中的主人公是( )A、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B、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C、松赞干布和金成公主D、尺带珠丹和文城公主【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部编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南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签》材料三(唐朝)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反映哪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能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1)汉族与藏族(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2)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3)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天可汗。
(4)和平与友好交往;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汉族与藏族(吐蕃)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在位时,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依据材料“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的开明的民主政策。
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对外关系篇】
完成下列表格(6分)
①天竺或古印度(2分)②玄奘(2分)③鉴真(2分)
【文化昌盛篇】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2分)杜甫。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鉴真,玄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杜甫。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开元盛世。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 ?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综合
材料分析题综合(重要)(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注意资料中问题的黑体关键字与答案,必须背一背)1.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沁园春•雪》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汴河怀古》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防此三镜子,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⑴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XX。
“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答:①李世民、赵匡胤②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答:①隋朝南北大运河。
②隋炀帝③北达涿郡(今)南至余杭(今XX杭州)④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皇帝在位时除了魏征以外还有哪两位重臣,被称为?答:①房玄龄和杜如晦。
②房谋杜断。
⑷材料三中的皇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答: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⑸材料三中的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答:贞观之治⑹他在位期间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事例是?答:文成公主入藏。
2、材料一长安城简图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⑴据上面城市平面图,判断该都市的名称与所属朝代。
答:唐朝的都城长安。
⑵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正好有一批外地来的小朋友前来参观,你能给他们做一次导游,带领他们游览一遍吗(主要是介绍这座城市的建筑特点与地位)?答: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
实用文档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南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签》材料三(唐朝)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反映哪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能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1)汉族与藏族(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2)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3)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天可汗。
(4)和平与友好交往;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汉族与藏族(吐蕃)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在位时,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依据材料“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的开明的民主政策。
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1)
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简单)【导语】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使国家重新实现统一的皇帝是(A)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D)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南方的陈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之相关的是(C)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C)A.爱民如子B.树立*C.隋亡之鉴D.有自知之明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D)A.修订法令,删繁就简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7.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的特点是(B)A.封闭、保守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8.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
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9.下图反映了吐蕃与大唐密切交往的史实。
请问,吐蕃是今天(C)A.满族的祖先B.维吾尔族的祖先C.藏族的祖先D.白族的祖先10.唐朝时,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C)A.观光旅游B.建立外交关系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D.想征服中国1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值得查阅的是(B)A.《史记》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老子》12.宋人写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由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工程是(B)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故宫13.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A)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14.“安史之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D)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5.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
2017年人版历史七下期中考试材料题复习(分师生版)
2017年人教版历史七下期中考试材料题复习一.材料题(共10小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该“河”的中心在哪里?(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4)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1)这里唐太宗所说的镜子是谁?(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
﹣﹣﹣《隋书•杨玄感传》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三: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3)材料三反映了一种什么局面?它得益于唐太宗哪些开明的治国措施?(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唐太宗。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材料二:唐朝户数增长表格贞观末年武周末年开元末年300万户615万户841万户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5.阅读下面材料: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
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睛:关于北宋的知识,需要掌握北宋建立的过程;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2.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4)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鉴真,玄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杜甫。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开元盛世。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 ?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材料三: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他采取了哪些办法来改善民族关系?(4)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答案】(1)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
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
(2)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3)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
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
(4)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的措施有: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以民为本;唐太宗为此采取的措施是重视农业。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
他采取改善民族关系的办法是: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的效果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将隋唐科举制度考试与当今学校考试(学业考试、升学考试等)进行对比,说说古今考试的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考试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问答题训练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问答题训练1、思考: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建设和变革的三个重要时期。
据此回答:(1)秦汉时期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成果?(2)隋唐时期制度变革有哪些主要表现,与秦汉时相比其制度变革的进步性有哪些?(3)明清时期制度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应怎样评价?(1)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位世袭、帝位终身、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两汉承袭秦制,有所损益:设中朝、扩大尚书台权力,削弱相权;设刺吏,建立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建立以察举为主要途径的多种形式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行政管理和赋税制度——编户制度。
(2)隋唐:创科举,打破世家望族对仕途的垄断;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集权制;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改革府兵制、实行募兵制。
(3)明清: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创建卫所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在中央增设军机处。
赋税制度方面,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人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评价: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赋税制度的变革,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明清时期、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法国波旁王朝建立后都曾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趋势,但同时中国与西欧的专制统治也出现“分道扬镳”的迹象。
试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情况,指出君主专制本质,并分析其对本国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
英国削弱旧贵族势力,反对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法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拥有对各省的调兵权,取消国内关卡,严格控制思想文化,对臣民某某信仰严加限制。
分道扬镳的迹象: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附解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1)汉族与藏族(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3)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发展经济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
材料三: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023年广西南宁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2023年广西南宁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模拟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蒙曼在百家讲坛开讲《大隋风云》中说:“美国学者写过书,影响世界的百人名单中,中国两位皇帝榜上有名,秦始皇与隋文帝。
”对隋文帝建立的丰功伟绩,蒙曼认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其最大的功绩是()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3.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
这些史事共同说明()A.农业的持续发展B.唐朝兴盛的原因C.唐朝兴衰的过程D.藩镇割据的结果4.“‘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出自《易·系辞下》意为以正道示人。
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上文所述,属历史评价的是()A.“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B.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C.“贞观”意为以正道示人D.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5.图中的工具,“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
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浇水灌溉D.犁地松土6.“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
A.新罗B.天竺C.日本D.大秦7.小说《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
当时的天竺指的是今天的()A.日本B.印度一带C.伊朗D.中亚地区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A.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9.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地主兼并农民土地之后,逃税漏税的问题,王安石实行了哪一项措施()A.青苗法B.重农抑商C.方田均税法D.重文轻武10.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材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1)材料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解析:(1)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的话。
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能够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有: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等。
(2)明朝中期以后,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清朝乾隆年间,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本题是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捍卫国家主权、国家发展战略等。
2021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13(1)
2021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13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动,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医生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址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何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秦王是在如何的背景下议帝号的?“皇帝”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秦始皇确信名号的目的安在?(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成立了如何的官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明白得。
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①“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②“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③“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那么费广,费广那么赋重,赋重那么民愁,民愁那么国危,国危那么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长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依照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材料给你什么启发?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采取了如何的民族政策?概述唐太宗在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要紧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一些材料题及答案
2013-5-29 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题 1.18.(8 分)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 统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 丘,曰齐。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租、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4 材料二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 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 步。
港澳回归祖国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2 分) 2.(8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___朝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 始。
(2 分) (2)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 500 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_____”。
(1 分) (3)秦统一后,_____(人物)下令把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 书。
(2 分) (4)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楷书.草书.行书流行,东晋王羲之的 《_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__________,分别创立“颜体”、“柳 体”。
(2 分) (5)谈谈你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
(1 分)13、(8 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 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 姻,逐渐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
二明朝中期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外来侵略和
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
(1)材料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
(1)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的话。
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能够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有: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等。
(2)明朝中期以后,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清朝乾隆年间,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地区。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