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第一二三单元复习提纲
1、1980年设置4个经济特区2、1984年开放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3、1988年海南建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4、对外开放的格局5、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6、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经济特区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设立4个经济特区。
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特区建设在交通方便,位于东南沿海临近港澳。
2、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3、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海南建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最大)4、至此,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0世纪90年代)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世纪)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一、依法治国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社会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 1、《刑法》和《刑事诉讼法》:1979年7月,全国人在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此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行了历史新时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区别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答:(1)孙中山:辛亥革命(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邓小平: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党成立以来得出的结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4)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春天的故事》是歌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1)“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分别是谁?是什么会议确立了他们的领导地位?第一代领导集体 毛泽东 遵义会议第二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代领导集体 江泽民 中共十四大 (2).“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 答: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3、列举建国后,我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三个会议。
答①中共八大(1956年)②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③中共十三大4、建国以来,(1)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1)经历了四个步骤:答: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影响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实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好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1、明朝建立的时间?方式?谁建立?都城?答:1368年;农民起义;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9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答:政治上:①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③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明成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司法上:明太祖设锦衣卫(由皇帝直接负责),明成祖增设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对臣民进行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思想上: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3、靖难之役的双方?性质?结果?答:双方:建文帝和燕王朱棣;性质: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结果: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人物?时间?次数?地点?地位?意义?答: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人物:明成祖派郑和;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地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时间?双方?战役?评价?答:性质: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时间:16世纪中期;双方:明朝戚继光和日本倭寇;战役:台州九战九捷;评价: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6、谁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时间?答: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7、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答:明前期:属奴儿干都司;明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本单元的时间段为:1956-1966-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十年内乱时期。
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知识点】:1、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确立,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2)时间:1956年9月(3)主要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的方向。
①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这次大会是中共作为执政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时间:1958年5月(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单纯地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3)严重后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掀起了“大跃进”的热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表现、严重后果、教训。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
(八大二次会议成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直接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是其发动的根本原因。
)(3)各自特点:①大跃进:盲目求快,急于求成,一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二是高指标带来高估产,浮夸风盛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4、文革后全国人大陆续颁布: 《 》 《 》 和第四部《 此宪法是新时期一部(
》, )的宪法。
对 内 改 革 对 外 开 放
改革开放 最先改革的领域 最先改革的农村 新时期土地制度 城市改革重点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窗口 金融中心 对外开放格局
农业改革
起止时间
3、( )年我国开始在广东省的 ( )( )( )和 福建省的( )设立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特殊在享有( )
)
8、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第一次使用了 ( )的称谓。并写入党章作 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至此中国共产党有三个 指导思想,即( )( ) ( )。
1、“文命”结束后,(华国锋)仍然坚持 “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 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在思想 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8.(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2.(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 生了重大影响 ①百家争鸣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①② C.①②④ B.②③ D.①②③④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 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 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 四、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4、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5、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的会议—— 6、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 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的会议—— 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 五、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内容。 1、文化大革命后坚持的“左”的指导思想—— 2、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4、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对内改革在农村具体表现—— 6、对内改革在城市的重点—— 7、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8、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哪几个路线的拨乱反正——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两个基本点是—— 六、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的几部法律文件(6 例)名称及意义。 七、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八、列举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九、列举对国有企业改革在哪几个方面进行。 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或效果)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十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间、内容、意义。 十二、列举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十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十四、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应该有以下感想及认识: 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的发展 相适应;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进行经 济建设;引进科技、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视教育;健全民主与法制 建设,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政协职能:代理人民代表大会职责)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意义:为新中国的筹建做了准备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历史意义:①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
③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4、司令:彭德怀5、过程:五战五捷6、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7、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八下中国历史1-3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1-2单元中国历史复习提纲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精编p2)2.共同纲领的作用(p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p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意义(p4)4.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949-1956年为社会;1956年后,为社会。
(P5)5.抗美援朝的背景、目的、性质、概况、意义(p9)6.土地改革的时间、法律、意义(p16)7.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采取的三项措施(p16)8.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时间、成就、意义(p23-2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建设)的时间、内容、意义(p24)10.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意义(p31)11.农业合作化实行的原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政策、意义(p30)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三例(p35)13.中共八大的时间、内容、意义(p35)14.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影响(危害)、教训(p35-36)15.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危害、教训(p37)16.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提出的“八字方针”及影响(p36)1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科技成就、意义(p37)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科技成就(p38)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好干部:;铁人;解放军好战士。
(p38)八下中国历史第3单元复习提纲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意义(精编p45)2.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p46)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开始,史实及意义(p50-51)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间、决定、中心环节(p51)5.中共十四大的时间、决定(p52)6.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四个事件、所有制的变化(p52)7.我国对外开放从开始;时间、4个经济特区名称、作用(p57)8.对外开放格局(注意:1984年、1988年、1990年的重大事件)(p58)9.中国入世的时间、影响(p58)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确立会议、意义(p67)11.南方谈话的时间、影响(p64)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p67)1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p67)14.中国梦的内涵、实质、实现途径(p73)15.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p7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阶段性目标(p75)1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变(p74)1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内容(p73)。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题号: 内容:
台湾历史:(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2)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4)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三次分离:(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3)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答,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台湾和大陆统一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各是什么?台湾的历史以及三次分离?
答:不利:(1)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有利:(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两岸人民共同愿望;(3)两岸交流日益密切;(4)有共同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5)“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6)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大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
★ 6、目前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已初步形成怎样的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确定的国家主要任务、意义。
时间:1956.9。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主要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八大最突出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再次证明八大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是正确的)。
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严重后果。
时间:1958.5;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严重后果:大跃进运动和人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动。
(八大二次会议成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标志;对我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认识不清,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是其发动的根本原因。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表现、严重后果、教训。
“左”倾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大肆泛滥;严重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教训: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国民经济调整的目标、八字方针、结果。
目标:通过对工农业生产指标、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工业内部的关系、城乡人口比例等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以改善。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第11课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1、“艰难年代的创业英雄”中的“艰难年代”是指哪一段时期?1956年——1976年,包括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十年和文革时期的十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联系歌〈春天的故事〉)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开始,最早在安徽、四川两省P61表格)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三、对外开放(参见P62“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先开放经济特区,再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接着发展到开放经济开放区,最后逐渐向内地发展成现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2。
31980年)、海南省(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45化建设的进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一、科技(P65)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参见P65“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二、教育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参阅P66“邓小平题词”)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八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1919-1949)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爱国)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2.发展前期——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初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性质)后期—— 6月3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初步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性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参加者内容(党的革命纲领)1921、7 (建党节)上海后来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性质)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927)(1)黄埔军校的建立(发展)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创建人: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目的/作用: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特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北伐战争(高潮)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时间:1926—1927 政府:广东国民政府军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吴):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湖北):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武昌战役英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3.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到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到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本单元有两个主题:(一)、新中国的成立(第一课)(二)、(新中国的巩固)二、易错点:1、新中国的成立并不等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即1949年---1956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我国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西藏和平解放。
3、朝鲜内战爆发不是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
抗美援朝的原因是:(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4、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注意土地所有制是由私有到私有。
5、土地改革中地主阶级也分到了一份地,也就说地主阶级被改造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知识点梳理。
1、新中国成立的基础是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_,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1)一个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一个政府(3)一个主席(4)一面国旗(5)一首国歌(6)一座首都(7)一种纪年法(8)一座纪念碑。
(同学们熟悉下即可没必要死记硬背)3、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过程: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门礼炮关联54远动,28响关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即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4、新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国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_________,相关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以及西藏的和平解放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大西洋三角贸易1.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三角贸易的含义和背景•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参与国家和内容–欧洲的制造业品、火器、酒与非洲的奴隶之间的交换–非洲的奴隶与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之间的交换–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与欧洲制造业品之间的交换2.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的积累–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影响–非洲人口的减少和奴隶贸易的损害–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结构•文化影响–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文化的形成–奴隶制度对西半球文化的影响•政治影响–殖民地的建立与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竞争第二章: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 殖民扩张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国家寻求利益的动因•科技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需求与供给的互动推动殖民扩张2.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葡萄牙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殖民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帝国3. 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殖民地竞争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的交替•殖民地国家的崛起与垮台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原因•清朝的政治衰退和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内外因素导致思想解放和变革的迫切性2.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历史意义•南京条约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确立•西方列强的特权和割地要求3.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目标第四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1.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反思•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资本主义产生的矛盾与危机2.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早期思想家和理论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和压迫•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建设结语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西洋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变革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三单元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工业化的起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年~年。
2、目的:为了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了解】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了解】4、主要成就:【了解】①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②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③、、公路修到“世界屋脊”等等。
5、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了解】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颁布时间、机构:年9月,在召开,颁布宪法。
2、全称:《》3、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宪法。
二、三大改造1、哪三大?、、。
2、完成时间:年。
3、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中共八大1、召开时间:年。
2、指出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实现,逐步满足。
3、意义:这是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八大后的失误【了解】:“”和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了解】大庆石油工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等。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了解】1、时间:年~年。
2、结束标志:粉碎反革命集团。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全会召开时间:年底。
地点:。
3、这次会议彻底否定“”的方针,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
4、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转折。
它完成了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1)“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3)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980年,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P40
第9课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P42
2、城市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
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4)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P45 对外开放: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它为“一夜崛起之城”。
)
(2)后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4)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
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P43
开放目的: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48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②改革开放后,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1987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战略)
⑤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P49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
背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了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困扰。
内容: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⑵特区姓社不姓资;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
⑷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论写入党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