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3 神经调节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神经调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神经调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2018·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1. 以概念图形式总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脑、脊髓、大脑、脑干、小脑下丘脑、脑神经、脊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植物人不能支配躯体运动,但却有呼吸、有心跳,请分析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部位受到损伤,哪些部位未受损?2. 自主神经系统的的组成及其作用特点是什么?并进行举例。

(不定项)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

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

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正确的是 (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241.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哪两大类?分别有什么功能?2.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而且树突很多,这有什么意义呢?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填写下图神经元的结构组成,思考一个反射弧组成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一个反射弧至少包含几个神经元?3. 什么是兴奋?兴奋可以沿着什么传导?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数字1~5 代表反射弧的五部分。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解读】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自主探究】、什么是神经递质?它有什么作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5、某些杀虫剂能影响神经递2、学习和记忆的关系是怎〖例1〗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 、一种细胞器B 、保护结构C 、分泌物D 、突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细胞的组成。

典型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突起分为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短而分枝多的树突两种。

其细胞体连有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短而分枝多的树突,不管是轴突还是树突,都是神经细胞的突起。

答案:D〖例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 .a 和b 处 B. a 、b 和c 处 C. b 、c 、d 和e 处 D. a 、b 、c 、d 和e 处解析:神经冲动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是单向的,只能由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答案:C 。

〖例3〗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在( )A. 运动性语言中枢 B .听觉性语言中枢 C .视觉性语言中枢 D. 运动中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针对病人的症状“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分析病因、同时注意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的区别。

病人会讲话、会书写,说明他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功能正常,能看懂文字说明其视觉性语言中枢功能正常,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说明其听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

答案: B 。

【自我诊断】●基础题 1、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飞虫进入眼中流泪 ②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 ③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 ④看到老虎感到害怕 ⑤司机见到红灯停车 ⑥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③④⑤⑥解析:飞虫进入眼中流泪及熟睡中蚊子叮咬手时去拍打的现象,均为与生俱来先天性的反射。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3神经调节学案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3神经调节学案

专题3:神经调节班级姓名学号【夯实基础】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

(2) 反射需要经过__________ 的反射弧。

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 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首先看该反射活动是不是"先天具有”的,若是,则为 ________________ ;若不是,则为______ C 其次看该反射活动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若需要,则为 _________________ ;若不需要(如由脑干、脊髓等参与),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1) 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 导致的。

(2) 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_________ , 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

(3) 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⑷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

3. 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 ___________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__________ 。

4•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突触前膜T T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_______ 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 膜或______ 膜。

单向传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

第20讲第22讲第23讲第24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考纲解读】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 :⎧⎪⎧⎨⎪⎨⎪⎪⎩⎩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神经元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突起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上图中反射弧的组成(填数字及名称)[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此反射弧含3个神经元,若此反射表示膝跳反射,则图示不应绘出[⑥]中间神经元。

(3)图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a 、b 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④,则a 、b 的指针偏转情况是a 不偏转,b 发生两次相反偏转。

(4)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5)⑤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深挖教材】(1)必修3 P17“思考与讨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分别是哪类神经元?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提示:不同。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个,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感觉神经元、中间(或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个。

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

(2)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后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该感觉是否属于反射?若属于反射,则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提示:该感觉是大脑皮层产生的,不属于反射活动。

1.反射弧部分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1)若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的任意一部分被破坏,对功能造成何种影响?提示: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最新)高三生物复习高效学案《神经调节》

(最新)高三生物复习高效学案《神经调节》

复习内容:神经调节一、复习目标: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二、阅读教材第16---22页三、知识归纳1.人体的神经系统组成: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局部电流回路)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7.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上一页下一页目录返回听觉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1)躯体感觉中枢与对侧躯体受到刺激产生感觉有关。

(2)躯体运动中枢支配对侧躯体骨胳肌的运动。

特点:①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倒置关系”②各代表躯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8.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四、能力提高1.(17宁夏卷)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2.(17四川延考区卷)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C.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3.(1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4.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5. (17)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神经调节学案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1)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反射弧。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会使该反射消退的是?①仅灯光刺激②声音刺激+食物③仅食物④灯光刺激+食物提示④3.反射弧教材VS高考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人体神经调节能直接消灭病原体(2018·天津卷,1D)()(2)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2018·江苏卷,20D)()(3)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2017·全国卷Ⅱ,5B)()(4)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2012·重庆,5C)() 提示(1)×消灭病原体应依靠免疫调节。

(2)×除该方式外,某些神经细胞还可通过合成和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

(3)×膝跳反射的直接控制中枢在脊髓,不是大脑皮层。

(4)×产生“感觉”并非应答式的反射活动。

2.教材·拓展·拾遗(教材P17“思考与讨论”改编)(1)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提示①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②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示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后角)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前角)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和调节过程〔n〕o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II〕.3.人脑的高级功能〔I〕.【学科素养】1.生命观念一结构与功能观: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传导相适应.2.科学思维一模型与建模: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归纳与概括:分析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原理. 3.科学探究一实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课前双基稳固I 自主回忆夯实祝基知识点1反射与反射弧根底回忆据图答复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1〕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以下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凶,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de.〔填字母〕a.望梅止渴b.膝跳反射c.眨眼反射d.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3〕直接刺激④,能〔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4〕破坏④处结构,刺激①处,肌肉不 J〔填“能〞或“不能〞〕收缩, 大脑能〔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方法规律1.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根底,反射是反射弧的功能;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2.归纳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错点(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假设刺激强度过弱,那么不能引起反射活动.另外,还需完整的反射弧.(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响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响,但不是反射.(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知识点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根底回忆请答复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问题(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表现及形成机理(连线)电位电位表现形成机理A.静息电位\ / a.内正外负--------- L Na+内流B.动作电位/'b.内负外正 ------------ II.K+外流(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局部电流方向~+ ++ + + + + + ---- + + ±+ + +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 + + ++ + + + ---- + + + ++ + +方法规律1.比拟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 +外流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2.比拟两个传导“方向〞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未兴奋部位一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一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双向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T,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甲区乙区丙区■ .兴奋传导方向知识点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根底回忆据图答复有关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丙(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A:轴突一细胞体型:B:轴突一树突型(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在图丙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 但a处不能检测到,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5)图乙③中的物质为神经递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其分泌到⑤的方式为胞吐,由⑤运输到⑥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方法规律1.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六个要点(1)突触的类型:轴突一细胞体型、轴突一树突型(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传递过程(4)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6)作用效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 .突触传递的两点重要提示 (1)突触小体不等于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局部, 该处的膜构成突触前膜;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 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 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扩传突触 导小体知识点4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根底回忆据图答复相关问题甲(1)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病症,这些症状的出现分别与③④②内中枢受到影响有关. 体温、血糖、水盐等调节中枢位于①L排尿、缩手及膝跳反射等中枢位于⑤.—(填图甲中序号)(2)据图乙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I . A区 ---------- ①W区损伤\ / 上不能听懂话n. B区、/②v区损伤\/ b.不能看懂文字川. C区③S区损伤\ C.不能写字M D区---------- ④H区损伤a不能讲话方法规律1.归纳各级中枢的功能神经中枢功能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局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 下丘脑 律等的限制有关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 .记忆大脑皮层言语区及相应损伤症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 S(speaky W(write)、H(hear)、V(vision).S 区受损不能 讲话,W 区受损不能写字,H 区受损不能听懂话,V 区受损不能看 懂文字.『 --------------------------- (M©@ --------------------------------- 、回课堂考点突破I考点1反射和反射弧与人脑的高级功能[典例精析]典邮(2021浙江卷)以下关于人体膝反射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假设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申经元〞.,抑制性期间神.经元丕会兴奋.一」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假设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破题关键]①一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只要反射能形成,反射 弧中的神经元均兴奋.[解析]假设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 起伸肌收缩,A 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网络构建]■存蔚i 霄 k---1 1涵而r要点强优L 神经前行的围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履础是反射弧•只 有反射弧完成才能完成反射.不经过一个完成反射靶的行 为或动作不属「反射,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由受器,传 人珅经、冲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九感受器接受适宜的剌激能产生酱杳.兴布可沿反射弧进 行传导和将递,兴奋在一个押转元内郃(包括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蒋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 向的r 兴奋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递需要电信 号f 化学信号f 电信号的转变,共纳构基部是突触-限 在体内,宾奋在反射械中的传导和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九舛杳的传导和传递郭依横于而著细咆膜电位的唤化.即 薛息电位一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住的转化;静息电位的推 持主要是K 一外流的结果,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品Xa- 内流的结果.4.神经系蜿是分领调节的.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低缴中枢 具有画节和限制作用;典例精析空难突破:孙叱泉!一兴奋在神经JL我自在加怨轩施上的琴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 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假设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 D正确.[答案]B典例2 〔2021海南卷〕以下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破题关键]①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限制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解析]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答案]D典例3 〔2021北京卷〕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开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 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以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传入纤维末梢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如下图,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 使C 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多项选择)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 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__ 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根底.[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1〕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2〕分析图示可知: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十会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进而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II过程,即胞内的A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②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那么和单一变量原那么,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序列相反〔C酶正常磷酸化胞内肽段T〕,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 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C酶磷酸化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的短肽,从而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③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那么,为验证假设,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用HFS 处理的对照实验,并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拟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神经细胞〕和分子水平〔蛋白质分子〕揭示了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答案]〔1〕神经递质(2)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①H②C、B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拟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I规律总结I实验方案评价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一看对照(有无对照及对照设计是否合理);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是否完整);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验证方法是否得当);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实验器材、药剂选择是否得当);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知能拓展]1.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 〕的是传入神经〔b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Y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口,与 “一〞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局部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 局部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假设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 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那么切断的为传 入神经,反之那么为传出神经.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看是不是,•先天性".二看是否需要大 脑皮层的参与三看是否需 u>要不断强化如果是先天性的! ,即生来就形成: ,的〕,那么为非条件i■ ■ :反射;如果是后, 沃性的,那么为条I "牛反射 i■■如果需要大脑 皮层的参与, 那么为条件反 射・否那么为非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 立在非条件反 射根底之上 的•建立后要 不断强化.否 那么为非条件反 射T -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 :枢、水平衡的调 ;节中枢,还与生 :物节律等的控 :制有关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4 .人脑的高级功能短期记忆卜主要与海马区有关 长期记忆I-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角度练习]角度i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 〔2021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假设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调在妪体运动的 低级中枢言语区一亚区、丫区、$区小区 学习Li匚T 语言国手的高M H —大腼皮层 小脑脑干 有髓 有维持身体 平衡的中枢 调节机体活动 的最高级中枢[解析]根据题图可以判定,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错误;假设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时,④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正确;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错误.[答案]C2.〔2021临沂诊断〕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敲击II处,小腿忽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阻断I处,敲击II处,小腿不能抬起C.刺激出处,可在I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 IV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限制[解析]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图判断,I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II-AIV-HI,且II是感受器.敲击II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正确.阻断I处,敲击II处时,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正确.刺激出处时,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故在I处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C错误.低级中枢〔脊髓〕中神经元的活动都有可能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限制,D正确.[答案]C角度2人脑的高级功能3.〔2021郑州模拟〕以下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限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后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解析]限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错误.[答案]A4.〔2021北京丰台期末〕以下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B.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C.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D.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解析]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的受体,引起相应的效应,神经递质并不进入效应器, B选项错误;人体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但是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选项正确.[答案]B考点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典例精析]典始〔2021全国卷田〕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Q和Na十的分布特征①是〔〕^WIWWWWW^WWWWWWWMWWWWWWWMWV B♦"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破题关键]①一注意:无论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神经细胞内K 十浓度均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神经细胞外均高于细胞内.[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 +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知识拓展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 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响时才瞬时开放.典相〔2021江苏卷〕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bc 段Na+大量内流①,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 cd 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破题关键]①一看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解析]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A 错误;bc 段Na 十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 消耗能量,B 错误;cd 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 +通道多处于关闭 状态,K +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 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 要到达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 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 错误. [答案]C归纳拓展(Am )坦密K®导(1)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N2+-K+泵吸K •排 Na+,消耗能量⑵熟记K +、Na+对电位影响的不同 ①静息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 K +的浓度差,细胞外 K +浓度较 低时,K +外流加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引起静息电位转化为 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加大.②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 Na +的浓度差,细胞外 Na+浓度 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③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到达阈值的刺激, 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考什么(2)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传递的特点及突触的结构和类型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1)借助神经纤维模式图,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学什么 其峰值上下与神经纤维膜 内外浓度在关静息电位,与K+外 流有关,不消耗能量因和传导特点 (2)识别突触的类型并掌握突触的结构 (3)掌握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的变化及特点[知能拓展]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彳门+ + +①传导形式:局部电流如二二二泮:涔厂 J ②传导过程:静息电位f 刺激一 传导+ + T 二k 一二i> + ++ |动作电位—电位差一局部电流兴奋传导方向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2)传递过程未兴学区兴奋区未兴奋区」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静息时・①电位:内负外正[②机理:K 外流兴奋时神经递质突触间隙4传递方向神经传导突触突触前膜突触突触神经元兴奋疝动^小体释放神经递加间隙-后腐i或抑制________________ 一. _ ___ / J------- ------ -_y_r T电信号f化学信号化学信号f电信号(3)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比拟4.与兴奋产生和传导有关的三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 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 +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不同的: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反射弧方向单向传导的.5.与突触有关的三个要点〔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 〔2〕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表达了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局部〕上的糖蛋白识别.[角度练习]角度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以下有关兴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卡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上和反射弧中都是双向传导的[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 +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离体〕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答案]D2.〔2021商丘模拟〕以下关于神经兴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

(2)要有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下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接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2019·广州模拟)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正确;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错误;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相同,反射是功能,反射弧是结构,D错误。

2.下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甲为感受器、乙为效应器(肌肉)。

现a处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C)A.既有感觉,同时肌肉又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肌肉有收缩反应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则肌肉无反应;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因而能形成感觉。

2020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

第24讲 神经调节[最新考纲]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5年7考)1.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1)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教材VS 高考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2017·全国卷Ⅱ,5B)(×)(2)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

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体内不会发生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现象(经典高考,10C、D)(×)(3)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卷,11)(√)(4)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2012·重庆,5C)(×)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 P16~17,考查内容侧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类型的判断、反射弧分析等。

2.(教材P17“思考与讨论”改编)(1)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提示①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②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示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2012·全国新课标)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看到酸梅分泌唾液应属“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其中酸梅色泽可刺激视觉感受器进而引发兴奋的传导及反射的形成。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第25讲神经调节课标要求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简述人脑的高级功能;活动:观看反射过程的动画,分析反射弧的组成;活动:通过资料分析神经系统受损对人体运动等行为的影响,探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基本方式必备知识整合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答案见图中答案见图中提醒①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②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并不完全自主。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①结构答案见图中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提醒区分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末梢1)神经纤维: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2)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2)神经胶质细胞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3.反射与反射弧答案见图中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一般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会消退、需强化适应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听见铃声进教室等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应不断用非条件反射刺激强化才能维持下去,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失教材基础诊断1. 大脑表面光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选必1 P17图2-1)( × )2. 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学案

1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概念(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 的基本单位。

(2)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 和 两种。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根神经。

(3)功能:接受刺激, 、 。

(4)反射:指在 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2、反射弧的基本结构识别(1)观察反射弧的模式图,指出各标号代表名称。

思维拓展:1.据反射弧图示区分感受器和效应器(1)看神经节:与神经节相连的为 ;(2)看脊髓灰质:与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 ;(3)看突触的方向: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产生跨突触后向 传递。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 。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 ,与后角相连的为 。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 神经,反之则为 神经。

3.反射的条件(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 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4、反射的种类及区别3、反射弧五种结构的功能分析反射弧 结构 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传导的兴奋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传入 神经 感觉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 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 神经 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易错点拨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有且只有一个轴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必修3·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学案【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知识梳理】一、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有 和 两种方式,其中 起主要作用。

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1、结构树突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 ,并 。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它是指在 的参与下,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2.反射的结构基础3、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 , , , ,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_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在膜内由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 ?(1)突触的组成: , ,(2)突触的类型轴突——知识内容要求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②④ ③① 神经元细胞轴突——(3)神经递质:存在于内,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4)请画出一个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2、兴奋传导的过程兴奋→→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3、兴奋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①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后一个神经元)②单向传递的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2)突触延搁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对后膜的作用需较长的时间,所以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速度要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得多。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教学案设计:神经调节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教学案设计:神经调节

课时26:神经调节考纲要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B级;人脑的高级功能 A级。

学习重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步骤:一、课前自主学习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完成该生理过程的结构基础是,其中对兴奋有分析与综合作用的结构是,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而感受器就是指神经的末梢。

2.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的电位为,这与有关;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的电位为,这与有关。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即)形式传导的,且传导方向与一致。

3.突触是由、和组成的。

突触小泡中的物质称为,该物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有关。

一个神经元兴奋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单向的,原因是。

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情况是。

4.调节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下丘脑中存在着等中枢;脑干中存在的中枢有。

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这属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5.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如区受损,则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二、重要考点剖析1.反射弧(1)上图中反射弧的组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此反射弧含3个神经元,若此反射表示膝跳反射,则图示不应绘出[⑥]中间神经元。

(3)图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④,则a、b的指针偏转情况是:a不偏转,b发生两次相反偏转。

(4)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 反射。

(5)⑤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5.图析膜电位的产生机制(1)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2)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3)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计划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学案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计划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教案1.人体神经调理的结构基础和调理过程(Ⅱ)。

2.神经激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神经元结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愉悦,传导愉悦。

2.反射弧[归纳整合]1.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误以为全部生物都有反射只有拥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指正射,只有应激性误以为全部反射都一定有大脑皮层参加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指正以下丘脑、脊髓等误以为只要有刺激即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合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可以引起反射活指正动误以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好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反射弧不完好,如传着迷经受损,指正刺激神经中枢或传着迷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误以为传着迷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指正效应器是指传着迷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反射弧中传着迷经和传着迷经的判断依据能否拥有神经节:拥有神经节的是传着迷经。

依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着迷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着迷经。

依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着迷经,与“”相连的为传着迷经。

(1)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地点),肌肉不缩短,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地点),肌肉缩短,则切断的为传着迷经,反之则为传着迷经。

[思想研究]某种药物可阻断神经元之间愉悦的传速从而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1~5为相应结构,A、B和C为实验位点也许搁置药物)。

使肌肉不可以缩短。

以下图(实验位点可以进行电刺激回答以下问题:说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及结构5的作用。

提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是神经中枢,结构5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愉悦。

为考据该药物只好阻断神经元之间愉悦的传达,可进行两组实验,说出实验思路,并展望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神经调节
班级姓名学号
【夯实基础】
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反射需要经过的反射弧。

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
首先看该反射活动是不是“先天具有”的,若是,则为;若不是,则为。

其次看该反射活动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若需要,则为;若不需要(如由脑干、脊髓等参与),则为。

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主要是由导致的。

(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原因主要是。

(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4)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

3. 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1)形式:
(2)传导特点: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4.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膜或膜。

单向传递的原因:。

(2)兴奋传递引起的效应: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3)兴奋传递与细胞器之间的关系:神经递质的形成与(细胞器)有关,运出
突触前膜的方式是,并需要(细胞器)提供ATP(供能)。

(4)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的特点和的功能,兴奋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的功能。

(5)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上的信号转换是,但仅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换是,仅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

5.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题组练习】
1. 神经调节的相关判断
(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11A)( )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2013·海南,19C)( )
(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
(5)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 )
(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 改编)( )
(7)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 )
(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
(9)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江苏,11A)( )
(10)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014·江苏,11C)( )
(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2012·新课标,4D)( )
2.(2012·新课标全国,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3.右面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4.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5.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6.下图1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图2是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B.图2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C.图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只能由左到右
D.图1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7.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

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

细胞外钙浓度降
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8.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

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
A.抑制细胞呼吸B.降低K+的通透性
C.增大Na+的通透性D.降低Na+的通透性
9.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如果如下:
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
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
觉类型
感觉强

针刺激较小
刺痛
较弱较大较强
热刺激较低
热感
较弱较高较强
(1)
兴奋称为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人由于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小便失禁,最可能是__________受损。

神经调节答案
【夯实基础】
1.反射反射弧完整不属于不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外正内负 K+外流外负内正 Na+内流
3.局部电流(电信号)双向传导相同相反
4.(1)突触间隙轴突树突细胞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2)兴奋或抑制
(3)高尔基体胞吐线粒体
(4)流动性控制物质的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题组练习】
1. √×√√√√√×××√
2. C
3.C
4.C
5.A
6.D
7.B
8.B
9.答案(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4)大脑皮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