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doc

合集下载

学生社团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学生社团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第一章课题背景1.1开发背景随着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大学里各种社团越来越多,社团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社员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学生退社,入社比较频繁,社团管理就显得非常繁琐而又复杂的的事情,如果采用人工管理,对管理员来说将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设计开发高效的社团管理系统就显得颇为重要。

为了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同时也让我们把我们所学的只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开发设计项目的经验,尤其是我们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具体项目经验,毕业之后普遍感到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

课程设计可以锻炼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做铺垫。

社团管理系统中包含许多内容,有社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删除,新增社团,社员的录入,社团信息的发布,统计报表的打印等等。

社团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的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的相应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主要要求其管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等特点,而前台的应用程序开发则要求做到各项功能要完备、操作要简便、易学易用等特点。

1.2选题说明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及高校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建立一个满足高校社团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也是高校近年来不断壮大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使用传统的人工记录方法管理社团,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浪费时间,容易出错丢失等。

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通用性、简单操作性和方便性。

随着学校社团的增多,社团管理人员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方便、更快捷,而开发出这套公社团管理系统。

设计基本思路1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把满足用户的操作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系统设计方案完整版

系统设计方案完整版

系统设计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一章引言1.1 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C. 开发项目组名称。

1.3 参考资料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 术语定义及说明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第二章设计概述2.1 任务和目标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2 需求概述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3 运行环境概述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4 条件与限制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

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5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范和辅助工具。

第三章系统详细需求分析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

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 详细需求分析包括:详细功能需求分析详细性能需求分析详细资源需求分析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3.2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包括:系统接口需求分析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第四章总体方案确认着重解决系统总体结构确认及界面划分问题。

AB门虚拟换证系统应用方案

AB门虚拟换证系统应用方案

监狱AB门虚拟换证系统技术方案第一章方案设计综述1、设计说明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简称35条)各项规定和标准,完善监管安防设施建设,针对各地监狱关押点的实际情况,对AB 门禁押证换证系统进行合理施工建设。

此次AB门整体安防管理系统主要包含:AB门控制系统、AB门虚拟换证系统、AB门监控系统。

此次设计结合实际需求,以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易维护性为设计原则,通过先进的安全防卫硬件及管理软件,全方位、多角度提高AB门的安全可靠性,为实现监狱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配置先进的AB门控制系统,有效控制人员通过流量,有效阻止非法人员闯入监管区域,配合坚固的金属闸机设备,可有效控制:一卡一人、一密一人、一卡一密。

控制系统可限定区域内额定人员数量,可有效防范人员大量涌入,造成监管区域引发骚乱等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监狱AB门安全可靠性,司法部《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人员取得开门感应卡验证通过时,必须由值班武警人员根据当前人员信息,再次配置相应的通过权限,可有效防止前期登记操作失误,后续紧急补救措施。

2、设计原则高安全性原则AB门系统设计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在性能安全可靠运转的同时, 还应符合国际相关法规的安全标准,从而保证布防区域内安全性。

强大的实时监控功能和联动报警功能,充分保证使用者环境的安全性。

先进实用性原则AB门互锁门禁系统中采用的产品必须具有智能化特征,前端设备与系统必须有良好可靠的通讯能力和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功能。

AB门互锁门禁系统中采用的产品和系统,必须应用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使执勤人员能方便快捷的操作完成值班任务,必须应用了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便于数据记录完整,随时查询调用。

系统稳定性原则鉴于AB门互锁门禁系统是一个不间断长期工作的系统特性,并且和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大的系统应用中,稳定性更显重要。

多功能厅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多功能厅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系统设计说明 (2)1.1 工程概况 (2)1.2 需求分析 (3)1.3 设计依据 (3)1.4 设计标准及原则 (4)1.5 系统设计方案 (6)1.5.1设计思想 (6)1.5.2系统组成 (7)1.5.3系统设计 (7)1.5.3.1扬声器设计 (7)1.5.3.2功率放大器设计 (9)1.5.3.3音频信号处理设计 (9)1.5.3.4音源设计 (10)1.5.3.5周边设备设计 (10)第二章主要设备介绍 (11)第三章系统设备清单 (11)第四章系统连接图 (14)第一章系统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本次工程通过与甲方进行实际沟通,拟设计项目为XXXXXXXXXXXXX。

项目建筑大楼名称:XXXXXXX项目建设地点是:XXXXXXX项目的建设种类:建设多功能会议厅的扩声系统项目的建设要求:满足专业扩声、会议、演讲、演出活动等该300人多功能厅形状为传统长方形。

长约XXXX米,宽约XXXX米,实用面积约XXXX平方米。

高XXX米,约XXXX立方米。

如下图所示:现计划安装一套音频扩声系统,要求满足传统多功能厅的使用需求,并且与时俱进,具备先进性以及扩展性等特点,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因此要有高超的技术设计水平和严紧的设计思路。

根据贵单位对功能使用的定位要求,以经济实用、设备配置先进合理、功能齐全的设计原则,建成后将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厅。

1.2需求分析多功能厅音频系统的建设,是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化的环境需求,特别是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于会议和报告、简单表演的全过程。

以满足会议时人声说话的会议扩声需要,真实反应演讲都的声音,要求音质逼真饱满、清晰、洪亮;适合各类音乐及电影播放功能,音色圆润、清晰、动听;总体目标为实现人声、各类音乐信号播放,达到语言信号传播的清晰、明亮以及音乐信号的精确重现。

在对其音响系统设计时,要求应能体现当今信息时代最先进的气息。

设备一定是最先进,最可靠,设备协调性要最好,功能完善,系统配置为最先进的,能够代表当今国际水平。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设计方案(完整资料)

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设计方案(完整资料)

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设计方案(完整资料).doc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设计方案XXX2017.5.5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一种LED电子显示屏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可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第二章系统特性需求分析与实现目标2.1 设计原则显示内容的需求在设计LED电子显示屏系统时,我们考虑到了显示内容的需求。

系统应该能够显示各种类型的内容,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并且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和高亮度的显示效果。

2.2 使用寿命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我们设计的LED电子显示屏系统应该具有长寿命的特点。

系统应该能够持续运行数年而不出现故障,同时还需要具有易于维护和修复的特点。

2.3 大视角的观看需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我们的LED电子显示屏系统应该具有大视角的特点。

这样,无论观看者身处何处,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显示屏上的内容。

第三章系统实现目标3.1 系统功能说明我们的LED电子显示屏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显示各种类型的内容、实现高清晰度和高亮度的显示效果、具有长寿命和易于维护的特点、具有大视角等特点。

3.2 灵活多变的显示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的LED电子显示屏系统具有灵活多变的显示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调整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效果。

3.3 赏心悦目的音响功能为了让用户享受更好的观看体验,我们的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还具有音响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内置的音响设备播放音乐和视频,让观看体验更加赏心悦目。

3.4 特有的监测与安全保护功能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的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还具有特有的监测与安全保护功能。

系统可以自动监测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6.2 骨架结构设计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系统的骨架结构设计。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详细介绍骨架结构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

烟感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烟感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烟雾报警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目录第1 章,项目要求和系统概述 (3)1.1项目要求 (3)1.2系统概述 (3)第二章。

设计标准规范 (4)第3 章,设计 (4)3.1 .管理中心: (4)3.2前端部分 (5)3.3信号隔离与继电器 (5)3.4电源与供电 (5)3.5报警系统原理 (6)第4 章,设备介绍 (7)4.1报警主机 (7)4.2烟雾探测器 (8)4.3单区模块 (10)4.4集中供电 (12)第5 章系统产品列表 (12)第六章售后服务 (13)第一章、项目要求和系统概述1.1 项目要求本项目是丽州小体文化园的报警管理系统。

本项目涉及4栋楼,其中3栋楼的近200间房间需要安装烟雾报警系统。

具体功能要求如下:如果前室(安装烟雾探测器的房间)发生火灾,报警中心会立即接到报警。

报警中心系统可与其他管理系统对接,提供硬件标准协议接口。

1.2 系统概述烟雾报警安防系统建立在多级通信网络平台之上,采用总线方式和专业的高速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具有报警响应时间短、系统容量大、可靠性高、数据安全、扩展性强等特点,施工简单,操作方便。

1、系统响应迅速,报警信息上报速度小于2秒。

系统容量大,最多可挂224个烟雾传感器2、公交距离可达1000米,通过中继器的延伸,公交距离可达10公里3. 6组预设报警电话号码、2组中心号码、10秒自定义留言录音和嵌入式手动录音4、键盘全中文操作,使用方便,可任意修改防区名称定义5. 8种布防方式和6种撤防方式6、内置12V7.5A密封电池,掉电不关机。

第二章。

设计标准规范采用现代综合技术,系统必须具备先进性、扩展性和组网能力,并兼容分布式系统结构。

几年后,整个系统仍将是动态的和先进的。

系统应总体标准化、设计全面、可供选择、硬件设备共享、软件资源共享、设备优先组合、工作稳定可靠、现场操作简便。

因此,设计原则摘要为: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

系统设计涉及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16-92)商业建筑电缆标准(EIA/TIA-569)《建筑智能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安全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第三章,设计方案系统配置如下:3.1。

ITC-会议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同传

ITC-会议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同传

第一章系统设计1.1会议发言系统1.1.1系统概述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老式的会议形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会议系统的要求。

现代化的数字会议系统会议程序简单化、功能多样化,能够对会议实施控制、管理,包括声音传送稳定纯正,讨论清晰有序,使整个会议形式具有高效性。

一套较完整的数字会议系统大约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报到、发言、表决、会议扩声、资料显示、会议进程控制;会议摄像、会议多媒体资料展示,本系统首先完成会议报到、发言(表决选)和会议进程管理等三项主要功能,实现报到及时、无误、发言灵活、可控;表决迅速、准确;并为其他功能的扩充和升级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使整个接口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和良好的兼容性。

设计一套数字会议发言系统,整个系统综合应用了当今过节最先进、成熟的控制管理、图像处理等技术,将会议发言、讨论等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会议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整个会议系统的自动化,会议系统数字技术为将来升级创造了条件。

数字会议系统采用手拉手数字会议设备,包括发言设备、控制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

传统的会议模式与现代的多媒体会议模式不同之处:1.传统的会议模式特点:(1)传统的会议模式话筒数量有限:由于调音台路数的限制,使得会议的发言单元(话筒)不能够接驳太多,一般不超过10支话筒。

(2)传统的会议模式会议次序繁乱:与会人员全部使用同一类型发言单元,无法确定会议主席、列席身份,使得会议主次不分;同时与会人员可随意发言,毫无限制,使得会议次序混乱。

(3)传统的会议模式单一:无法完成功能复杂的会议形式要求,如同声传译功能和特殊的会议功能要求,如:视频自动定点跟踪、发言限制及会议辅助功能:投票表决、远程电话会议参与等。

2.现代会议模式特点:(1)发言限制及其他辅助功能:为了适应现在越来越多形式的会议活动,现代的多功能会议系统可以根据会议主席的要求来控制整个会议的发言次序。

其中通过控制会议话筒的开关来实现会场次序的管理;另外,在许多的会议当中投票表决是不可缺少的会议内容,但以往的投票方式往往采用举手或填写选票的办法,此类的投票表决方式存在着:保密性差、效率低及误差率高的缺点,而在现代会议系统的电子投票功能中可完全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校园监控报警联动系统方案

校园监控报警联动系统方案

校园监控报警联动系统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 系统设计:3.1前端设备(de)布设3.2前端摄像机(de)作用:3.3前端探测器(de)布设:3.4主控系统:3.5系统功能:3.5.1中心监控室具有(de)功能:3.6报警联动功能(de)实现(重点):3.7系统结构拓扑示意图如下:3.8系统设计说明:3.9设计制造标准3.10 主要设备及其作用:3.11连接方法及原理:3.12系统先进性:第二章监控报警系统技术简要说明2.1监控部份:2.1.1视频信号(de)传输:2.1.2摄像机及镜头(de)选配:2.1.3图像(de)处理:2.1.4供电与接地:2.2周界报警部份:2.2.1系统设计思想:2.2.2系统组成说明:2.3系统方案:2.4系统原理图第三章,监控报警系统主设备性能介绍3.1智能高速球SIC-61183.2摄像机SIC-931N3.3红外摄像机SIC732D3.4数字硬盘录像机SC-81163.5液晶监视器SC-20P3.6 室外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3.7总线制报警主机DS7400XI-CHI第四章售后服务4.1. 技术培训:4.2.售后服务:4.3.1售后服务响应时间:4.3.2售后服务期限:4.4备品备件(de)供应:4.5保证提供服务:4.6售后服务(de)具体措施:4.7 修保养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de)内容:4.8保修期后(de)服务:第一章系统概述1.工程概况:“永康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为预防和制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等刑事犯罪,保障人身和财产(de)安全,同时为便于管理.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共设计个视频监控点,监控区域主要覆盖校园周边围墙、主要道路、出入口、车库,同时在围墙四周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形成“电子围墙”,配合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夜间报警探测,可有效弥补在夜间无光线或光线较弱情况下监看效果不理想(de)弱点,从而有效提高安全防范可靠性.2.设计依据:由于校园外围周界区域比较空旷,因此给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创造了地理条件,校园(de)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为此,用户针对校园安全隐患适时提出校园安全防范监控系统建设需求,对校园周边围墙、主要道路、出入口、地上停车场、等重点位置设计安装台摄像机,其中围墙周界为重点防范区域,要求达到报警探测和视频监控双重保障.通过对以上各部位安装监控摄像系统和报警探测系统,能够建立一个有易于扩充、升级和管理使用(de)综合监控平台.实现社区重点区域(de)集中监测和数字化管理,保障校园学生,教师(de)人身财产安全.一个完整(de)校园安全防范系统,是视频图像监测系统和报警探测系统(de)完美结合.如何将两个系统(de)联动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是决定该防范系统是否完善、先进、可靠(de)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该系统性能高低(de)关键.因此,根据多年行业经验,以及我公司产品(de)强大功能,我方认为,对校园安全防范系统(de)设计和建立应满足以下要求:a)系统能够常年连续地稳定运行,保证监控系统(de)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b)设备性能精良,适应多边(de)自然环境气候.c)方案设计周密、科学、合理,便于实施.d)选用设备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能够完全满足用户实际要求.e)各种信号传输顺畅无干扰,常年使用无衰减.f)用户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和维护,用户可自行组态.g)报警侦测灵敏,报警信号传输实时性高;监控图像质量清晰自然,无延时和抖动.h)系统具有良好(de)兼容性、扩充性和升级能力.i)可与本校园(de)其他监控系统实现网络连接,并可成功纳入统一(de)数字化监控网络.3 系统设计:3.1前端设备(de)布设前端设备在整个监控系统中起着重要(de)作用,该项目中前端设备包括前端摄像机和前端探测器两部分.3.2前端摄像机(de)作用:前端摄像机是最主要(de)图像采集设备,发挥着三个方面(de)重要功能:现场监看功能、视频报警功能、图像复核功能(主要结合报警系统实现).摄像机主要安装在室内外“重要监视区”及要害部位.这些摄像机通过对现场(de)实时监视,能及时发现险情、不法行为和治安问题,能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此,重点监视目标、重点监视地段(小范围),宜采用固定摄像机,如进出入口等;较大范围(de)监视区,如围墙周边、主要道路、停车场等,宜选用带云台和变焦镜头(de)摄像机.3.3前端探测器(de)布设:同摄像机一样,前端探测器作为重要(de)报警探测设备,对突发和意外情况(de)及时捕捉也起着至关重要(de)作用.围墙是整个防范系统(de)重点,仅通过围墙周边安装(de)摄像机进行单一(de)视频防范还不能达到理想可靠(de)安全性,这是因为,夜间围墙周边灯光照明不足,影响监控图像(de)清晰度和辨识度.另外,图像监看需要保安人员进行视觉判断,尤其是在夜间事件多发时段,更要求保安人员提高警惕时刻职守,但夜间人们(de)精力和注意力是最为迟钝(de),因此由于人员疏忽造成防范漏洞是不可避免(de).为了弥补在夜间光线不足环境下(de)防范弱点,我们在围墙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利用多重探测光束形成一道肉眼无法看到(de)“电子围墙”,在夜间进行布防.一旦有非法分子翻墙进入,探测器被触发,报警信号可立即传输到监控室,启动警号闪灯监控画面弹出等设备进行告警,从而有效提高了围墙防范(de)及时性和准确性,弥补了夜间视频监控(de)不足. 3.4主控系统:该项目是围绕智能化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以下简称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作为主控系统来进行设计(de).系统是指以计算机硬盘为图像录像媒体,集成画面分割切换、云镜控制、录像检索、网络传输及报警联动等多功能为一体(de),高度智能化(de)监控系统.它以DVR (Digital Video Recorder)为基础,在其中增加了前端设备(de)控制功能、报警信息处理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传输功能等,从而构成完善(de)数字化监控报警系统.其中图像记录部分采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利用硬盘录像,使图像(de)纪录、重放、检索、管理等更加灵活便捷,因而日益成为监控系统发展(de)主导趋势.相对于传统模拟监控系统,具有多种特点和优势:功能高度集成,将视频监控和报警探测有机结合,简化了系统设备,更加方便了系统(de)保养和维护;操作更加简单、直观,界面更加友好、人性化;超大(de)纪录容量,方便快捷(de)检索、更利于保存;实现了网络远程监控和系统联网;画质更清晰;安全性更高,具有严密(de)输入安全措施和防伪水印,杜绝录像资料被篡改.3.5系统功能:为了便于用户对系统功能(de)理解,下面从用户对该系统(de)不同使用环境和系统(de)特殊功能,分别阐述系统(de)各种智能监控功能.3.5.1中心监控室具有(de)功能:主控室是整个系统(de)信号控制及信息交换中心,具有最全面(de)系统功能,简单表述为以下几点.可实时显示任意一路或多路监控点(de)影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可对任一路摄像机(de)显示效果、录像速度进行设置,以达到最佳效果.可对某一路或某几路重要监控点(de)图像进行多种模式(de)存储录像.重要录像资料可以备份和播放.可对录像资料进行多种智能检索和回放.可任意控制前端云台和摄像机镜头,选取最佳角度和距离监测现场情况.具备强大(de)联网传输功能,可将各路监控信号远传广域网,实现网络监控.具有强大完善(de)报警联动功能(详细内容参见以下部分).可在主控室扩充模拟电视墙,增强显示效果(但成本造价较高,暂不推荐);通过在数字智能型控制主机上(de)设置,可将监控信号上传到internet网,实现远程监控.更详细(de)功能介绍请参见设备选型中数字硬盘录像主机(de)功能介绍.3.6报警联动功能(de)实现(重点):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和突出(de)是该系统(de)报警联动功能,因为从方案设计(de)初始,就确定了监控重点为围墙部分,而有效提高围墙防范性(de)途径是同时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测设备,所以,如何实现两个系统功能(de)结合,即报警联动功能,以做倒快速接警、准确判断、有效告警等一系列联动反应是该方案(de)核心.其具体功能是:当夜间有非法人员入侵(翻墙进入校园)时,报警探测器首先被触发,报警信号立即传送到监控室,启动警号闪灯进行告警;同时数字硬盘录像主机(de)监控界面自动弹出电子地图显示报警方位3.7系统结构拓扑示意图如下:3.8系统设计说明:采用进口“SICO“彩色,为1/3’CCD,PAL制.超过100米距离采用光缆另外加收发器进行连接,提高稳定性和速率.防护罩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de)防护罩,室外安装(de)全天候防护罩有防雨及防尘功能,其电源由卖方提供.室内防护罩等级不低于IP54.3.9设计制造标准DB32I/1 81-1998 建筑多媒体化工程设计标准GB-50198-94 建筑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TI16-92 建筑电器设计规范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J79-85 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J42-81 企业通讯技术规定GBJ115-87 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NEMA-ICS4 控制设备及系统(de)端子板NEMA-ICS6 控制装置及系统(de)外壳3.10 主要设备及其作用:彩色摄像机------摄取监视区域(de)图像画面;光学镜头------与CCD组合确立成像系统;电动云台------负载摄像机进行水平、垂直方向(de)运动;硬盘录像机------检视画面(de)录像及存储、查询等网络交换机------将硬盘录像机接入网络,进行远程分控视频监视器------视频画面显示报警通讯控制主机------接受报警输入,产生报警输出红外对射报警器------检测防范区域(de)警情,并产生报警信号地址模块------为红外对射报警器设置地址,提供给报警主机继电器模块------将报警主机产生(de)报警信号转化成开关量,硬盘录像机输出进行联动.3.11连接方法及原理:前端(de)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线传输入给数字式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校园局域网或Internet,通过专业软件,可以实现对摄像机(de)远程网络分控.红外对射报警器通过地址模块,连接到总线上,通过总线传输数据,与报警主机通讯.报警主机将红外对射报警器传输过来(de)报警信号传输给警号、报警打印机、继电器模块等设备.该视频报警联动系统工作原理为:报警防区一旦发现警情,红外对射报警器就会感知,立刻产生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将通过报警主机传输给硬盘录像机做出即时响应,立刻调配该防区附近(de)摄像机转向该防区进行摄像捕捉,同时将防区画面显示在监视器上,供操作人员查看.3.12系统先进性:1、监控、报警有机结合且模块化系统采用模块化(de)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系统(de)稳定性和国家安防系统(de)设计要求,由监控、报警两个大系统有机结合而成,两系统既存在紧密(de)联系,又有各自(de)独立性.系统经过编程处理,被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模块.子模块之间既相互支持,又能独立工作.因此,一旦某一个模块发生故障,并不会影响其它模块(de)正常运行.2、总线型(de)先进报警系统报警系统采用先进(de)总线型设计,保密性强、抗剪线(剪线自动报警)、抗技术性手段(de)破坏(例如利用短路、断路等方法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可兼容以后设备(de)不断升级、未来报警系统网络化统一管理等.3.总线型系统与传统(de)星形设计系统存在本质(de)区别.总线采用优质线路,故障率极低,一条总线环绕所有报警防区,极易维护和扩展.前端报警设备通过线路与总线相连,一旦某一设备出现问题,只需排查前端设备与总线之间(de)短距离线路即可.而传统报警系统走线过程中,每个报警前端设备都需从主控室单独引线,既增加了系统造价,又难以维护,由于所有线路统一置于管道中,一旦发生故障,基本无法修复,只能单独架线,无形中增加了后期维护难度与维护成本.而无线型设备,每个设备都需要另外增加太阳能取电设备和12V电瓶供电设备,无线发射模块,一旦发生故障,基本需要更换设备,无法修复.无形中增加了后期维护难度与维护成本.4、强大(de)网络功能系统具有强大(de)网路控制功能,支持多级网络控制,可实现权限管理,达到分级别观看、控制(de)目(de).保证了系统图像记录(de)稳定和安全.5、智能报警联动设计监控、报警两系统(de)相互联动表现为:报警防区一旦有人闯入,报警系统就会产生响应,将警情传输给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能够立刻做出相应动作,将防区(de)画面调到显示器中,供管理人员查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及时对警情进行有效处理.6、简单(de)操作培训及强大(de)可维护性系统以先进(de)设备与强大(de)技术作为基础,通过复杂(de)底层程序设计,为使用者展现了非常友好(de)控制界面,使用户能通过非常简单(de)操作来实现日常(de)管理和维护工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减轻了工作人员排查故障(de)难度.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一个模块(de)故障不会影响到系统(de)正常使用.系统(de)意义对重要区域实施24小时防范管理.配以报警图像复核,在系统报警(de)第一时间内抓拍到现场图像,将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通过保安人员(de)熟练应用,可有效(de)对厂区实行全面(de)监控,保证校园安全和工人正常工作,构成了校园(de)高级安全防范网络第二章监控报警系统技术简要说明2.1监控部份:2.1.1视频信号(de)传输:视频信号传输线有网络电缆(网线)、光缆.光缆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对于一般建筑一般采用网线传输视频基带信号(de)传输方式.当采用40.52网线时,一般传输距离在100m 以内时,100m以上应使用光缆进行传输.2.1.2摄像机及镜头(de)选配:要将被监视(de)目标图像既可在监视器上充分显示出来,又能达到最经济合理(de)要求,一般来说,对于具有一定(de)空间范围、兼有宏观和微观监测要求、需要经常反复监测、又不需要同时监测(de)场合,宜采用高速球,除此之外,则尽可能采用定焦距镜头摄像机.监视目标逆光摄像时,宜选用具有逆光补偿(de)摄像机;监视目标亮度高低相差100倍以上或昼夜使用(de)摄像机,应选用自动光圈镜头,尽可能优先考虑选用满足昼夜监控需要(de)红外摄像机.在监控系统中为了以后方便工作人员管理和使用,都采用一体化摄像机加云台.2.1.3图像(de)处理: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对所传输(de)图像信息具有切换、记录、重放、加工和复制等功能.视频矩阵是能手动和自动编程,将所有视频信号在指定(de)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也可以进行图像混合、画面分割、字幕叠加等处理.在用于安防(de)闭路监控电视系统中,视频矩阵应具有与报警控制器联网(de)接口,当报警发生时切换出相应部位(de)摄像机图像,并能进行记录和重放,以便分析处理所发生(de)事故.2.1.4供电与接地:电视监控系统应由可靠(de)交流回路单独供电,摄像机由控制中心集中供电,以防止突然断电影响整个系统,也为今后(de)工程维修及管理创造条件.系统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2.2周界报警部份:周界防越探测器一般采用线型探测器,由于校园周围环境复杂,根据校园这种实际环境情况,在社区周界设置红外对射系统,在此基础上,我公司根据多年(de)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从而为整个校园(de)周界防越提供绝对(de)安全保证.2.2.1系统设计思想:为实现上述要求,根据校园项目(de)总平面图,在社区(de)外围围墙上设置红外对射入侵探测器,防止有人非法闯入校园.一旦有人翻越系统布防后(de)界线,会立即触发报警.报警后,处于安保控制中心(de)防盗报警主机能发出声音报警信息,显示屏显示报警区域,提醒安保人员前往报警地点查看.同时显示出报警点所处(de)防区和报警(de)性质,打印报警状态、时间.防盗报警主机同时发出到电视监控系统(de)联动信号,使电视监控系统自动启动录像机,进行录像,探照灯联动跟踪,现场警灯发出闪烁灯光及鸣叫.2.2.2系统组成说明:总线式报警主机(de)技术特点是稳定可靠、报警快捷、设计简单、施工便利.本方案根据小区总平面设计图纸,结合周界地型走势,以总线式报警主机为核心,采用双总线系统, 对红外对射报警器和一套报警管理软件,为用户组建一套功能先进、价格合理、质量稳定(de)周界报警安防系统.系统可实现:·周界全面设防,无盲区和死角;·探测设备抗不良天气环境干扰能力强;·防区划分适于报警时准确定位;·报警中心具备语音/警笛/警灯提示;·翻越区域现场报警,可实现同时发出警笛/警灯、警告;·报警中心可控制前端设备状态(de)恢复;·报警联动;·进行报警中心报警状态、报警时间记录;·电子地图显示;·事件记录打印.2.3系统方案: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前端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大型总线制报警主机(支持双总线,支持个防区)·报警管理软件(电子地图管理软件,可选)前端对射探测器安装在校园围墙上,通过合理排布,将校园周界划分为功能相同(de)独立防区,系统布线采用总线方式,使用单防区模块,将所有(de)周界主动红外探测器并接在一条总线上,报警信号传送到总(de)系统平台,在中心计算机显示报警(de)准确位置,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实现视频联动.这样工程非常简单.周界报警(de)电源需要另外考虑.一般采用15V(de)直流供电,由于社区距离比较远,建议采用2路供电模式,把电源安装在围墙下面,配上电源防水箱,这样不会造成电压不足等现象,保证电压稳定.根据校园(de)特点及围墙(de)长度,系统设计采用总线结构,总线长度均可达到 1600米 .连接在报警管理中心(de)总线驱动模块(de)总线接口, 可通过串口模块与PC机相连,主机实时监测总线上各个防区(de)状态,当某个防区(de)探测器发现有人非法攀登和跨越时,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报警主机,实时(de)将本防范区域(de)报警信号、警情类型显示到报警主机键盘上,并触发声光报警,同时报警管理软件弹出电子地图并进行报警显示,使操作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警情,及时调动保安人员进行处理. 本系统除了可以现场报警之外,还可以提供接口,如有需要可以与110系统实现报警联网.2.4系统原理图第四章售后服务我司已针对项目(de)特点,按国际标准(de)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有关部门(de)认证.该体系覆盖了项目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de)服务.我司(de)服务不仅提供故障排除服务,而且根据工程周期,从计划、设计到实施和交付后(de)日常运作,提供全套服务,帮助用户掌握和利用最新(de)弱电技术,提高系统(de)整体运作性能.4.1. 技术培训:培训对象:参加系统培训(de)人员应该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de)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主管,以及实际(de)值班操作人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懂英文,并对电脑(de)软、硬件较熟悉;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忠诚老实;并保持受训人员(de)相对稳定,大约3-5人.培训员:本公司将为贵中心培训出合格(de)进行系统(de)维护和维修人员(de)人员3-5名.并将提供培训所需(de)场地(现场培训除外)、培训资料、教学设备等,并派出富有经验(de)工程师授课.培训内容:通常(de)技术培训可分为两类课程,一类课程是对系统值班操作员(de)培训,另一类课程是对系统管理员(de)培训.其包含系统安装、使用及出现故障时(de)应急措施和处理方法等.本公司将为贵局提供“系统操作手册”、“系统工程维护手册”等教材.理论讲解.使受训者了解整个系统(de)构成及原理:技术交底.使受训者了解各系统(de)设计思想,应用(de)原理;以便对整个系统(de)了解;受训人员必须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将以前所学(de)理论知识与系统(de)具体情况相结合,加以学习和提高.培训计划项目:●操作员(de)操作规程●各系统简单(de)故障判断和处理●各系统基本运行参数(de)设定和修改●系统管理(de)要求●系统重要运行参数(de)设定和修改在系统工程验收前,本公司将为贵局制定相应系统(de)操作规程.制定操作规程(de)目(de)是为了保证系统(de)正常运行,并达到系统设计(de)目标,同时规范系统运行时(de)基本操作要求和明确值班人员(de)责任界面.培训效果与考核培训人员必须具备系统(de)使用、维护、记录等功能,为了保证受训质量,必须采取考核制度,参加培训者也应接受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de)考核.培训具体方法及时间安排定出具体(de)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和项目等根据双方具体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及课时视甲方指定(de)专业人员对系统(de)掌握程度而定沟通后来确定.4.2.售后服务:“客户(de)满意是我们永远(de)追求”这是我们公司郑重(de)承诺,本公司客户服务部对客户提供如下售后服务:4.3.1售后服务响应时间:我司保证在接到甲方故障通知后4个小时快速响应,派专业工程人员及时到现场修复,并在3个工作日内排除故障,3个工作日内不能修复(de),我司将采取临时调换等措施,以保证系统能正常使用.4.3.2售后服务期限:我司对弱电系统提供自系统验收合格、开通使用后24个月(de)免费保修服务.4.4备品备件(de)供应:我公司常年备有各个系统(de)备品备件,保证设备(de)及时维护和正常运行,并保证以不高于市场购买(de)一般价格、终生提供备件.系统出现故障后,我司尽量在24小时内提供备品备件,确保系统(de)正常运行.4.5保证提供服务:三年软件免费升级服务、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4.6售后服务(de)具体措施:工程完成验收合格后进入质保期,质保期服务(de)好坏直接影响公司(de)声誉,影响后续工程(de)承接,因此我们(de)理解是:质保期同样属于工程项目(de)一部分,工程验收合格并不代表工程已完工,我们对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安防系统工程做出以下承若:1)我方提供两年(de)免费保修服务.保修期自供需双方代表在工程验收单上签字之日起计算;2)我方将向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客户(de)疑难问题;3)保修期内,对客户每月进行一次咨询,了解系统运行状况,派人进行例行巡检服务;解决使用中(de)问题;。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方案1.doc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方案1.doc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方案1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别墅型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二0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目录第一章:系统的概述(3)第二章:系统的说明(3)2.1.设计的依据(3)2.2.设计的原则(4)第三章:系统的设计(6)3.1.系统的组成(6)3.2.系统的功能特点(7)3.3.监控点的分布(8)3.4.设备清单的报价(10)第四章:产品的选型(11)4.1.探测器部分设备的介绍(11)4.2.控制器部分设备的介绍(16)4.3.信号传输部分的设备介绍(18)4.4.报警中心部分设备的介绍(19)第六章.售后服务(20)第一章:系统的概述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是人们休息的驿站,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休息环境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步伐的加快,现在大多数的人们都是双职工,都是早出晚归,家长期以来都处于没有人看守的状态,或者是老人、小孩在家的情况。

盗窃、火灾、煤气泄漏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这给在外工作的人们多了一份担忧,而以往的防盗网、防盗门的保护方法,不但有碍美观,更不利防火的要求,不能有效地阻止破坏的入侵。

所以,建立一个安全的防范系统保护家庭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几年来应运而生的防盗报警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破坏的入侵,探测煤气的泄漏,还可以远距离清楚地了解家庭的情况,全面地保护了家庭的安全,给家庭设臵了一份防范,给人们少了一份担忧。

本方案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根据现场的考察和用户的需求,本方案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划分为3个防区,分别是周围环境防区、住宅环境防区、厨房环境防区,每一个环境防区都设臵了一个声光报警器,在设防的状态下,只要有入侵行为,都会触发探测器引发报警,全面、智能、安全地保护了家庭的安全,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安全、舒服、温馨的休息环境。

第二章:系统的说明2.1.设计的依据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91-1998)3、《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119-2000)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面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6、《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7、《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9、《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GA/T308-2001)10、《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 115)11、《安全检查防范系统通作图形符号》(GA/74-94)1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 16806—1997)1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2.2.设计的原则本项目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

课程设计-单片机水塔水位控制

课程设计-单片机水塔水位控制

目录第一章系统整体设计说明 (1)第二章整体设计方案 (2)第三章设计系统方框图与工作原理 (3)3.1工作原理: (3)3.2系统结构框图: (4)第四章硬件设计及说明 (5)4.1硬件设计说明: (5)4.2水位控制硬件设计: (5)4.3故障及水质监测硬件设计: (6)4.4 水位显示硬件设计原理图: (7)第五章软件设计与说明(包括流程图) (8)5.1 软件设计: (8)5.2 软件设计流程图: (10)第六章调试步骤、使用说明 (11)第七章设计总结 (13)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14)第一章系统整体设计说明现代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为智能检测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在工业、国防、科研等许多应用领域,智能检测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检测设备就像神经和感官,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现代的广义智能检测系统应包括一切以计算机(单片机、PC机、工控机、系统机)为信息处理核心的检测设备。

因此,智能检测系统包括了信息获取、信息传送、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等多个硬、软件环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检测系统的发展水平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设计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水塔水位控制系统”。

水位控制在日常生活及工业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而以往水位的检测是由人工完成的,值班人员全天候地对水位的变化进行监测,用有线电话及时把水位变化情况报知主控室。

然后主控室再开动电机进行给排水。

很显然上述重复性的工作无论从人员、时间和资金上都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同时也容易出差错。

因此急需一种能自动检测水位,并根据水位变化的情况自动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我所设计的就是这方面的课题。

水位检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法,如机械控制、逻辑电路控制、机电控制等。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学科性质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1、主要标志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模式特点:(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教学系统设计的概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收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设计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篇一:设计方案模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引言 ................................................ . (3)一、编写的目的 ................................................ .. 3二、此项系统的背景 (3)第二章项目概述 ................................................ (4)一、项目需求概述 ................................................4二、条件与限制 ................................................ .. 4第三章技术方案 ................................................ . (4)一、方案系统的概述 (4)二、设计目标 ................................................ . (4)三、系统设计原则 ................................................6四、系统设计依据 ................................................7五、系统总体设计 ................................................8六、主要设备介绍...............................................10第四章商务报价 ................................................ .. 11第五章售后服务和维保方案 (11)一、产品质量承诺书 (11)二、售后服务承诺...............................................12三、技术培训方案...............................................16第六章设计单位简介及资质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态园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生态园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生态园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3)1.1 设计原则 (3)1.2 技术标准 (5)1.3 建设内容 (5)第二章需求分析 (7)2.1 总则要求说明 (7)2.2 需求理解图 (7)第三章整体系统设计 (9)3.1 系统模式 (9)3.2 系统结构 (9)3.3 系统功能 (11)3.4 系统特点 (13)3.5 系统关键问题解决 (15)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17)4.1 系统组成 (17)4.2 前端信号采集系统 (17)4.2.1前端信号采集 (17)4.2.2前端设备选型原则 (17)4.3 监控中心 (30)4.3.1图像编码和记录设备 (30)4.3.2影像显示装置 (30)4.3.3UPS电源 (31)4.3.4 接地系统 (31)第五章系统报价单26第一章系统概述XXX最具特色的休闲生态公园。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生态园计划投资建设监控和安防系统,以支持生态园的管理和服务,包括出入口监控、停车场监控、休闲区监控、道路监控、温室蔬菜监测等1.1 设计原则系统的设计基于“先进、成熟、开放、按需集成、标准化、可扩展、安全”的基本原则。

1)先进的本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包括先进的传输技术、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存储技术和控制技术。

设备选型符合技术发展,保证系统的技术寿命和后期升级的连续性。

2)可靠性系统在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和远程视频管理功能的同时,兼顾系统的稳定性,操作简单、方便、容易。

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保障,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可以为每个边防哨所提供就近高效的服务。

3)开放性整个远程视频管理系统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保证系统在互联互通或后续扩容过程中稳定有效运行。

不同产品之间有比较标准的接口,可以实现防火、监控、报警等子系统的联动。

设备选型和软件开发开放,使系统的扩展、升级和互联不受某个品牌和型号的限制。

4)集中管理整个系统实现了控制中心所有前端设备的运行和功能设置,保证了系统高效、便捷、可靠的运行,为快速决策和响应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讲解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讲解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课设小组:第四小组目录摘要 (1)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 (2)1.1课程设计题目 (2)1.2 课程设计内容 (3)1.2.1 设计前期工作 (3)1.2.2 设计工作 (4)第二章设计过程 (4)2.1符号介绍 (4)2.2水箱液位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6)2.3压力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2.4串级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第三章压力P2 定值调节 (8)3.1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原理图 (8)3.2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8)第四章水箱液位L1定值调节 (9)4.1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9)4.2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9)第五章锅炉流动水温度T1调节串级出水流量F2调节的流程图 (10)5.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图 (10)5.2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11)第六章控制仪表的选型 (12)6.1 仪表选型表 (12)6.2现场仪表说明 (13)6.3 DCS I/O点位号、注释、量程、单位、报警限及配电设置表 (14)第七章控制回路方框图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6)摘要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际题目、控制方案的选择、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已学的有关过程控制和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工程性设计步骤,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设计 DCS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1.1课程设计题目:附图为某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P&ID图,该图为一示意图,并不完全符合规范。

根据该图,请完成以下任务:不完全符合规范的P&ID图1、指出该图不符合“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HG/T20637.2)”的地方。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和控制方案说明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和控制方案说明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技术方案**科达自控工程技术**2011年1月目录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11.1热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21.1.1 设计原则21.1.2 方案简介21.1.3 功能特点31.2热网控制系统功能51.2.1 网络结构图51.2.2 网络结构概述51.2.3 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功能61.2.4 本地换热站控制器功能71.2.5 热网平衡模块功能71.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本系统是集公司多年来供热工程应用经验,专门针对北方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提供的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中控自动化仪表**自主研发的U6-200一体化PLC,监控中心上位机软件采用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配置热网管理软件包、热网平衡模块、Web发布软件包及GSM短消息报警模块,实现对各个小区换热站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存储,外界环境温度的补偿,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及调节、安全报警以及自动分析、热网系统故障诊断、能源计量分析等功能,并配合现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达到整个热网系统的供热平衡、安全、经济运行,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型换热站.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图示在自动化设计上,设置监控中心控制室<调度中心>一个,内含2台调度计算机同时通过通讯的方式对换热站进行监控,2台调度中心计算机为1主1备冗余.主监控操作站完成控制室内人机交互功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各站换热网的工艺管道、参数、控制流程图,包含各类热力参数、阀门等各类执行机构状态的显示和自/手动操作.监控操作站除完成基本的各换热站运行数据采集、远程调度控制、数据记录报表生成等之外,还具备热网平衡调节、提供热网负荷需求趋势预测、预测负荷与实际负荷对比、互联网web远程浏览、手机wap浏览、手机短信报警等热网管理功能.换热站采用就地与主控室远程控制协作方式.各站放置独立U6-200一体化PLC一套,该终端设备配有彩色触摸屏,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实现小区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与监控,如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等,并集中将运行参数发送至远方控制中心;U6-200一体化PLC可就地存储至少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参数,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值自动控制二次供回水温度,并可同时控制循环变频及补水变频,进行量值的调节;在启用换热平衡模块后,各站控制器接收主控室发送的平衡参数,结合各站过程参数调节二次供回水温度;控制器也可接收主控室下发的各项命令,完成远程控制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等.同时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变焦功能,手动调节远近焦距,最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1.1热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1.1.1设计原则本设计方案基于"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数字化、信息化环保工程的思想,着眼于热网"管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一个先进、可靠、高效、安全且便于进一步扩充的集过程控制、监视和计算机调度管理于一体并且具备良好开放性的监控系统,完成对整个供热运行的监测与自动控制,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的目标.1.1.2方案简介自动化热网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结构,即采用中央与就地分工协作的监控方法.中央控制室负责全网参数的监视以及必要时的远程调控,在开启平衡模块情况下完成各换热站的流量和能量调配;各换热站根据中央控制室下发的平衡参数进行供回水温度自动,同时也可通过就地手动干预或者远程干预.本系统由调度监控中心、远程终端站、通讯网络和与监测控制有关的仪表等部分组成.调度监控中心起着调度中枢的作用,可以察看全网的供热参数,同时进行热力工况的分析来指导全网的运行.远程终端站由具有测控功能的控制装置和通讯系统组成.远程终端站通过与其相连的仪表和执行机构完成对一、二级换热站和其它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该热力站运行管理系统采用的策略为:中央监测、现场控制.中央管理工作站主要负责检测显示热网参数<必要时提供远程控制>和各站的协调;每个热力站独立地工作,互不干扰.即使某一个换热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它换热站的正常工作.各换热站主要实现以下三方面自动控制:①根据调度监控中心的各站调控参数以及二次侧供回水温度自动控制高温水进入换热器入口调节阀的开度;②根据定压点压力自动控制补水泵转速,若回水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报警;③自动检测循环泵运行状态,并根据压力自动控制主循环泵的转速.整个通讯系统分调度监控中心、各换热站和通讯网络三个部分,通讯采用ADSL通讯方式,在调度监控中心设立专网,在每个换热站独立设立通讯方式,与U6-200一体化PLC的通讯模块相连,进行数据的收发.1.1.3功能特点换热站专用控制器功能:1.专用控制器:专门为换热站量身定做的U6-200一体化PLC,无需用户编程,简单易用,内置的常规功能即可满足所有换热机组控制需求;2.人性化显示:自带7寸真彩触摸屏,内置单双换热机组流程图画面,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易学易懂,充分体现人性化,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等;3.参数检测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包括:一次网供水温度和压力、一次网回水温度和压力、二次网供水温度和压力、二次网回水温度和压力、室外温度、阀门开度、频率反馈、一次网流量、二次网流量等,状态量采集如:泵状态等;脉冲量采集如:累计补水量、累计耗热量等的测量;4.通讯功能:现场控制设备能够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通信,支持采用ADSL或GPRS通讯方式,即通过Internet和移动网络,主从站间进行数据传输,主站可远程监控各从站工况,无论距离远近;5.参数存储:可就地存储至少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参数,以便供热企业进行能效分析;6.控制模式:本地监控站可以自动识别中控室传来的控制模式的指令<本地控制、温度控制、直接阀位/频率控制>,经过判断执行其中一种控制指令,并运行对应的控制模式;7.控制功能:根据换热站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相关控制;a)根据调度监控中心的各站调控参数以及二次侧供回水温度自动控制高温水进入换热器入口调节阀的开度;b)根据定压点压力自动控制补水泵转速,若回水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报警;c)自动检测循环泵运行状态,并根据压力自动控制主循环泵的转速,;8.联锁保护功能:本地监控器诊断到设备出现故障<如电机过流、过压等>或现场工况发生异常变化<如二次网压力过高、过低等>,控制器可根据相应故障诊断软件及工况评估逻辑,立即停止对应的设备运行,同时将报警类型及信息上传至中控室,尽可能地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9.报警功能:根据工艺要求,可将报警分为不同级别.a)各个温度、压力、水位等超限报警.至少包括:一次供水压力、二次回水压力、二次供水温度高限报警,补水箱水位高低限报警等.b)水泵、电机、电动阀、变频器、换热器、通讯系统等故障报警;c)停电报警:换热站配置UPS电源,作为现场控制器和调制解调器的后备电源,当换热站供电出现故障或停电时,控制器能够生成停电报警信号,并通知中央控制室的调度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功能:1.专用软件功能:各个换热站控制器与调度中心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进行通讯,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满足所有换热站功能需求;2.供热参数实时监测功能:调度中心直观显示各个换热站在区域内的分布图,点击可进入换热站运行参数详细图,实时显示热力站一级网和二级网供回水温度和压力、流量、热量、阀门开度、水泵开启状态、循环泵变频、补水泵变频、液位等参数;3.手自动控制模式:a)根据现场工况提供两种控制模式用于控制换热站的一次网阀门开度,分别为:本地温度控制、直接阀位控制.b)根据现场工况提供三种控制模式用于控制换热站的二次网循环水流量,分别为:本地手动控制、本地自动控制、直接转速控制.4.远程修正功能:中控计算机能对本地控制站进行参数组态,包括修改温度控制参数的给定值、控制模式及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及供热曲线等控制参数;参数修正要设定权限.5.故障诊断及报警功能:根据参数信息及时诊断各系统的故障并指导维护.应能诊断以下故障: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器故障;通讯系统故障;各热力站水泵、电机、电动阀、变频器等设备的故障;各热力站的超限报警;第一时间接收各远端控制站报警和故障信号,能及时发出声光信号,并进行记录.6.多功能报表:运行记录、报表及图形打印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打印多种多样的报表和参数变化曲线,至少包括各种运行记录的日报表,统计分析报表及设备的故障状态和维护清单,包括日/月/季等报表以及各个换热站对比统计分析,为供热企业分析热网运行提供数据分析依据.7.参数统计及能源计量功能:根据实测参数统计各站及全网的能耗和水耗,计算出其平均值和累计值.计量时间可以为时、日、月、年,计量结果将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存储器内,为量化管理和收费提供依据.8.热网平衡功能:自动根据换热站远近距离、换热站负荷大小,现实换热站间热力/水力平衡;9.短信报警功能:可将报警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的手机上,用于及时处理报警,排除险情10.手机监管:支持WAP手机浏览:通过手机,直接浏览关键的运行参数,真正做到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11.视频监控:可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变焦功能,手动调节远近焦距,最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1.2热网控制系统功能1.2.1网络结构图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图示<adsl网络连接>1.2.2网络结构概述本方案将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和模块化设计理念,利用成熟的软硬件产品完成整个系统体系结构的搭建.本系统由各换热站采集控制设备、通讯网络和监控中心组成.各换热站采集控制设备使用U6-200一体化PLC,该设备是一套相对独立运行的可编程控制设备,可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需要进行流量计算、PID闭环控制和逻辑顺序控制等应用的场合.通讯网络是监控中心与各换热站间连接的桥梁,承载着数据传送的功能.监控中心采用上位机软件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配置热网管理软件包、热网平衡模块、Web发布软件包及GSM短消息报警模块,实现对监控数据进行高效采集、长期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功能;以数据库为核心构成完整的数据服务层,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稳定的数据源.1.2.3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功能热力公司下属的各个换热站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ADSL+VPN的方式传递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需要有使用公网固定IP或域名>,由运行在调度中心的组态监控软件对换热站内的压力、温度和流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整各站参数,统一调整管网平衡.提供热网管线非矢量的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上标有各个换热站的实际位置,并显示换热站的主要运行参数,在该画面上通过按钮可以切换到任一个换热站,查看换热站的详细信息.换热站管网运行图提供换热站数据总貌画面,总貌画面以数据列表的形式,呈现了各个换热站在一次网、二环网中的实时采集数据以及通讯状态.热网换热站监控总貌提供单个换热站的运行监控画面,该画面显示单个换热站内的各数据采集点的实时运行数据.换热站远程监控提供单个换热站的补/回水泵远程控制画面,通过该画面可远程监控某个换热站内的补水泵和循环泵运行.换热站远程补水/回水控制提供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保存的历史数据可随时供使用者调取、查询.提供数据报表生成和打印功能,可生成日报、月报、年报及同期比较报表,通过报表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管路的失水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能耗数据查询表热网关键参数报表提供多种数据曲线/图形显示功能,可选择任意换热站的数据点进行查看,比较实时或历史的曲线数据.运行数据曲线气温预测曲线各个换热站供热区域对比饼图提供位于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分析软件基础之上的换热站综合运行软件,拥有热网平衡轮询监视、气象数据更新、DCS数据采集报警、平衡数据分析等功能,是一套拥有强大扩展性的综合应用软件.换热站综合运行软件图示平衡运行前后数据对比图多级操作权限设置,不同的操作人员设置不同的功能权限,防止不同级别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换热站综合管理登录系统登录异常情况报警<通信失败、循环泵全停、超流量、低流量、超温、低温等>,当发生系统报警时,自动出现报警提示,并提供报警历史查询功能.中控室报警画面具备异常情况报警信息短信通知功能,当变量报警产生后,按预先设定好的手机号码和报警内容进行发送,及时通知相关值班维护人员.短消息报警图示提供数据的分析功能,通过记录的热网运行历史数据,在一个采暖期结束后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查出整个换热管网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升级改造提供有针对性的分析.热网换热站统计报表能耗数据明细提供双机冗余备份功能,系统由两套组态相同的监控软件,一套设为主站,另一套设为从站,系统正常工作时只有主机和换热站通讯,从机不通讯,从机通过主站进行数据备份和同步.如果主机出现故障,其中一个从机接管主机工作.等主机恢复之后,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进行干预来恢复先前状态.本系统采用网络化设计,在服务器端运行WEB SERVER程序并发布监控画面后,用户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换热站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各种运行数据.同时,可按用户需求,定制若干手机浏览页面,供用户便捷的进行访问.手机WAP浏览可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变焦功能,远程调节摄像头的观察位置和远近焦距,最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换热站视频监控同时,使用数据实时转发技术,可远程浏览控制专网内的DCS运行数据,真正实现全厂信息的集中监控.DCS运行数据的WEB发布1.2.4本地换热站控制器功能本地换热站在U6-200一体化PLC的7寸真彩触摸屏上提供单个换热站的运行监控流程图画面,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易学易懂,充分体现人性化,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双换热机组本地监控换热站本地补水/回水控制1.2.5热网平衡模块功能在运行与控制方面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热网平衡.一个集中供热系统,特别是一个大的集中供热系统,要实现稳定运行和均衡供热的基本条件是保证管网的水力工况平衡.过去,热网平衡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系统中存在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热力站不能获得需要的压差,用户普遍不热,或者前端用户压差高,流量超过设计值,而末端压差不足流量低于设计值因而造成近端用户过热,远端用户不热的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存在水力工况不平衡的问题.造成系统水力工况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受热源厂设备的限制,供给的压力不足,或者因为系统的循环水量超过原设计值,使循环水泵的供给压力下降;管网设计不合理,或者管网堵塞造成系统的压力损失过大,超出了热源厂设备所能提供的压力;系统〕管网和热力站〔缺少合理分配水量的手段,为解决末端用户不热的问题而加大循环水量,因而降低了一次供水温度.解决此类问题虽然需要由设备选型与管线铺设来保障,但是在控制上仍需要由控制手段来保障,特别是在整个热网负荷变化的情况下协调各换热站的能量分配.对于热网平衡来说,目的是使总能量在各站之间均匀分配,使各站的温度尽量均匀,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站的暖气和地暖因素影响,这会造成有些地区的温度偏高或偏低.整个平衡是按照周期性进行控制<考虑二网滞后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各站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经过平衡算法得到各站平衡参数,将参数下发给各换热站由各站控制器来合理地调整一网流量,使得整个网络中各站温度趋于平衡.算法中的主要模块配置参数和参数使用说明如下:一、优先级该参数表明换热站在整个平衡系统中的优先级,级别越高表明该站能优先从热网中得到更多的资源,往往也能获得较高的温度.二、敏感度该参数表明换热站覆盖区域温度变化对阀门开度大小变化的敏感性,级别越高表明一定的阀门开度变化造成的温度改变越大.该参数是匹配性参数,需根据换热站特性设置.三、回水相关度该参数表明平衡系统衡量标准与二次网回水温度的相关程度,级别越高表明二网回水温度在整个平衡效果评价体系中占的分量越重,同时也表明二网回水温度控制将会越平均. 四、鲁棒性该参数表明换热站区域温度的可控程度,鲁棒性越强表明该站温度的可调程度和范围越大.该参数是匹配性参数,强烈建议采用模块默认设置.。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2 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3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P10-P11)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4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及意图1、工程概述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位于长兴岛西北侧的中央沙、青草沙区域的沙体上,是上海市的水源地工程。

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环库大堤、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下游水闸、输水泵闸和调度中心。

取水泵闸由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组成,位于青草沙水库西北侧,临长江口的北港侧。

下游水闸设在青草沙水库库尾。

输水泵闸有岛屿输水闸和长兴输水支线的输水泵站组成,位于水库东南侧岸边,靠长兴岛侧。

取水泵闸采用35kV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

二回35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配2台容量为20MVA主变。

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带分段开关。

全站共设6台站用变压器。

0.4kV站用电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取水泵站设6台同步电机。

输水泵闸采用两个10kV电源供电,同时运行,互为备用。

二回10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分别配2台容量为1600kVA的干式变压器,0.4kV采用单母线分段开关的电气接线。

下游水闸一回10kV电源引自输水泵闸10kV母线,设1台160kVA变压器。

应急备用电源采用1套75kW EPS电源装臵。

电力监控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设在中心的主站监控系统、各变电所内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及数据传输通道三部分组成(以太网通道由通信专业提供),形成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度指挥监控系统,实施对全线变电所供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运行状态的监控,完成对供电系统的调度管理、事故分析和维修管理。

系统结构形式为1:N结构形式。

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具备故障诊断、在线修改功能,同时遵循模块化和冗余设计的原则。

2、工程范围及内容2.1安装工程本项工程招标包括上游取水泵闸变电所、下游水闸变电所、输水泵闸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安装、测试,变电所间及所内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敷设、接头、试验,电缆桥架安装。

安装工程具体包括柜排列、设备平面布臵、设备预埋件工程、设备安装、设备接地、电缆敷设、二次控制保护及全线监控系统工程等内容。

2.2供货内容我方采购设备材料为:35kV空气绝缘开关柜、35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6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10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35kV油浸式变压器(含有载分接开关)、35kV 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屏、交直流屏、变电站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设备、软启动柜、变频柜、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所内电缆桥架、有机防火堵料等。

2.3工程服务2.3.1我方将在工程全过程对甲供设备实施工程管理,包括协调、安排设计合设备监造和出厂验收、设备交货计划的监管(作为设备合同付款管理的必要环节,包含交货数量和安装调试进度的确认)、工程竣工时的资料验收以及设备移交等。

2.3.2对于乙供设备,我方还将提供工程中必要的储运、工程协调、现场配套设计、安装和调试指导、现场培训和其他必要的工程服务。

2.3.3我方将负责整理设备开箱后的设备装箱文件,如技术参数、安装说明、调试说明、维护手册等,记录整理施工过程记录文件、调试资料、施工图纸,最终形成竣工文件,按照上海市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提交上海市档案管理相关部门。

3、设计指导思想及意图3.1取水泵闸变电所3.1.1高压侧主接线二回电缆进线,配二台主变,组成二个线路变压器组单元,共设二台35kV 断路器,接线简单清晰,设备投资最少。

任一回线路故障或检修,都不影响泵站运行;任一台主变故障或检修,也都不影响泵站运行。

满足取水泵闸的用电要求。

一个回路上的线路(或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同时另一个回路上的变压器(或线路)故障或检修,才会导致停电影响泵站运行。

但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第3.0.3条规定,不应按两种故障重叠的极端方式3.1.2中压侧主接线主变低压侧结合二台主变的配臵方式,中压侧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运行方式灵活。

每段母线分别接三台主电机及一台中压(6/0.4kV)站用变。

3.1.3低压站用电主接线在每台主变的低压侧分别接一台站用变压器(6/0.4kV),形成第Ⅰ段、第Ⅱ段低压站用电母线,另在35 kV主电源进线处设一台高压站用变压器(35/0.4kV),形成第Ⅲ段低压站用电母线。

Ⅱ段与Ⅲ段之间接成单母线分段接线,上游取水闸用电及重要的站用电负荷可取自该两段母线,并且采用两回路供电、在末端切换的方式,保证上游取水闸及其它重要站用电负荷对0.4kV 低压电源的可靠性要求。

3.2输水泵闸变电所单母线分段联络接线方式接线简单清晰、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臵。

正常情况下两路10kV电源同时运行,母线联络断路器断开,两路电源分别向两段母线上的用电负载供电;当一路电源故障或检修时,母线联络断路器合上,另一路电源应能承担全部重要负载。

两路10kV电源进线开关及母联开关之间设电气及机械连锁,防止电源并列运行。

3.3下游水闸变电所根据下游水闸工程性质,用电负荷重要性高,工程应有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形式有第二路10kV电源、柴油发电机和EPS应急电源等形式。

第二路10KV备用电源工作可靠,但造价较高。

柴油发电机采购成本较低,但过载能力弱,辅助设施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较高,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EPS应急电源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综合造价较低,采用免维护电池,寿命长,供电电压稳定,过载能力强,工作可靠,维护简便,可无人值守。

综上所述,下游水闸工程配臵EPS应急电源,容量75kW,当10kV电源故障或检修时,可保证闸门的正常启闭和其他应急负荷的正常供电。

3.4继电保护系统3.4.1主变压器保护配臵3.4.1.1主保护:差动电流速断和2次制动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后跳主变双侧断路器。

3.4.1.2后备保护:35kV侧低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动作后I时限跳6KV分段断路器,II时限跳主变双侧断路器;低电压取自6kV侧;主变高压侧过负荷保护,动作后发信号。

3.4.1.3非电量保护:主变本体重瓦斯、主变有载调压开关重瓦斯、压力释放阀,可动作于跳闸或发信号;主变本体轻瓦斯、主变油温过高、主变油位异常等发信号。

3.4.26kV同步电动机保护配臵3.4.2.1纵联差动保护,作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故障的主保护,保护瞬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和灭磁;3.4.2.2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于跳闸和灭磁;3.4.2.3负序过电流保护,反应电动机相电流的不平衡,作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保护动作于断路器跳闸;3.4.2.4单相接地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或发信;3.4.2.5过负荷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3.4.2.6低电压保护,其电压整定值为40%~50%额定电压,带0.5s时限动作于跳闸;3.4.2.7温度保护(定子和轴承温度),动作于断路器跳闸和信号;3.4.2.8同步电动机失步保护,带时限动作于断路器跳闸;3.4.2.9同步电动机失磁保护:带时限动作于断路器跳闸.3.4.335/0.4kV站用变保护配臵3.4.3.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于跳闸3.4.3.2过电流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3.4.3.3过负荷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3.4.3.4低压侧中性点零序保护3.4.3.5高温报警、超温跳闸3.4.46/0.4kV所用变保护配臵3.4.4.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于跳闸3.4.4.2过电流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3.4.4.3过负荷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3.4.4.4低压侧中性点零序保护3.4.4.5高温报警、超温跳闸3.4.535kV母线保护配臵单相接地故障监视:动作于信号。

3.4.66kV母线保护配臵3.4.6.1低电压保护:其电压整定值为40%~50%额定电压,带1s时限动作于断开主变高压侧断路器。

3.4.6.2单相接地故障监视:动作于信号。

3.5自动化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控制方式为三级控制,即电力SCADA系统电调中心远动控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屏和开关柜柜面的就地控制。

正常运行时,采用远动控制,当设备检修或调试时,采用就地控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站控主单元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通信通道与控制中心调度主站系统实现时钟同步,系统内各微机综合保护装臵、测控装臵等智能IED设备通过所内光纤以太网与站控主单元实现同步。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实现变电所供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开关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控制。

电力监控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一体的系统,本方案提供的系统全面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采用先进的、代表最新技术发展潮流的体系结构,按照分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层次结构进行设计,具有组件化、模块化。

电力监控系统除了对所监控的供电设备对象具备高的响应速度和高的处理精度,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全面的汉化提示、完备的报警功能、方便的操作控制机制、高效的报表处理和打印能力,使得整个系统易于使用。

电力监控系统作为实时系统,其处理速度和可靠性要求高于其它非实时的系统。

因此,必须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上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证。

系统除了提供基本的双网结构、关键业务提供双机热备用服务器、故障自动检测自动恢复等功能外,还提供一系列的安全保证,以充分保证系统实时、安全、可靠的运行。

3.6 EPS应急电源3.6.1系统组成事故照明电源装臵由双电源切换装臵、蓄电池、充电模块、逆变模块、切换单位、微机监控单元组成;事故照明电源装臵由蓄电池提供后备电源,蓄电池平时处于浮充状态;事故照明电源装臵由2路AC380V电源输入,三相+N+PE。

可馈出单相及三相电源,并能实现两路电源在设备内部进行自切。

3.6.2运行方式事故照明电源装臵正常工作时由交流电网供电,当2路交流电源失电后,由装臵柜内的蓄电池经逆变器后,输出AC380/220V电源,满足事故照明供电,蓄电池容量应满足应急状态下最大负荷输出的备用时间≥60min;事故照明电源装臵输出为AC380/220V,正弦波,三相+N+PE,应具有缺相运行的能力,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适应电阻、电感、电感和电容混合负载。

3.6.3蓄电池蓄电池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阀控式密封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具体型号在设计联络中确定。

浮充使用寿命大于15年(25℃),自放电率每月小于额定容量的3%,内阻低,大电流放电性能卓越,蓄电池内阻稳定,均衡性好,核对性放电次数应大于200次。

蓄电池容量保证在交流失电后,满足所内直流经常性负荷、冲击负荷、事故放电末期最大冲击负荷的要求。

放电末期不能低于93%额定电压,充电10小时能充电到100%Ah容量。

供货商在设计联络时应提供放电曲线及放电数据,冲击负荷放电倍数,并推荐和提供蓄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