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引言: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

全书的内容博而约,不仅指明了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任何层次的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囿于知识有限,本文只择取几点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1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即:“从外围学科中有重点地抓住与人居环境科学有关的部分加以融会贯通(即要求理解深透一些)。

”我们所面临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常有人说,科学从一切方面研究事物。

然而问题是,球体有多少条半径,任何事物就有多少个面。

就是说,是无数的,根本不可能从一切方面研究。

应当搞清楚的是从哪些方面比较重要、需要,哪些方面比较不重要、不需要。

这也许可以很好的解释吴良镛先生“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的涵义。

正像不可能从全方位同时靠近物体一样,也不可能一下子从所有方面研究人居环境,而必然要建立一定的次序性。

除了要“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还有就是要“融会贯通”。

吴良镛先生对“融会贯通”的解释很简单——理解深透一些。

而如何理解深透一些,确是值得思考的。

一是对“有关部分”的深入研究,了解部分;二是对“有关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把握整体。

“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贯通之处……了解一切学问的共同之处,便会更容易学到全体了。

”然而,要形成对人居环境的正确认识,除了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还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大量“相关部分”的知识。

因为“最好和最有成效的规划师,是那些具有良好边缘学科知识的人。

他们不仅掌握规划的技巧,而且熟知规划问题,与围绕这些问题的社会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

否则,就只能“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了。

2 以问题为导向“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是针对具体的人居环境问题……提出质疑、思考……待研究成熟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地球正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各种环境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白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

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框架,使我们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把握环境问题。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个人做起,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活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负起责任。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减少用水和用电量,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等等。

这些小小的改变可能对整个环境问题的解决产生微小的影响,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行动起来,就能够形成巨大的力量。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也看到了环境科学研究的希望和前景。

虽然环境问题严峻,但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可能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例如,通过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我们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通过生态恢复和保护,我们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我也认识到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环境科学研究中,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2024年的《环境科学概论》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环境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球环境、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到了地球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脆弱的系统。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而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环境科学概论》,我了解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且认识到了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性。

其次,我明白了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环境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包括生态学、大气科学、水文学等。

这让我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综合分析来解决。

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环境科学的学生,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理论,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

此外,通过学习《环境科学概论》,我也了解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到一种能够平衡人类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

在课程学习中,我还了解了一些环境治理和政策方面的内容。

我知道了各个国家和组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

我通过研究了解到一些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例如中国的天然水资源保护和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如何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理论知识,我还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了环保展览和参与了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我也明白了个人的力量可以是微小的,但只要每个人都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

《环境学概论》读书报告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概论》读书报告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概论》读书报告环境学导论《环境学概论》读书报告(环境学导论)[二、臭氧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南极臭氧洞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需要对这一问题的许多现象和特征进行探索,如臭氧洞为什么发生在南极地区?为什么臭氧损耗的规模如此之大?为什么每年的南极臭氧洞发生在春季?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1985年,美国的“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

以后经过数年的连续观测,进一步得到证实。

据NASA报道,NASA的“雨云-7号”卫星上的总臭氧测定记录数据表明,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有恶化的趋势。

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现象。

NASA和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组分别进行的测定都表明了这一点。

臭氧(O3)是氧(O)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实际上,在臭氧层内,臭氧的形成是众多物质参与,一系列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结果。

臭氧在遇到H、OH、NO、CL、BR 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氧气(O2)。

氟氯烃之所以被认为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就是因为它们在在太阳辐射下分解出氯(CL)和溴(BR)原子。

对于这些涉及臭氧损耗的地域性、季节性及其规模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是自南极臭氧洞被发现之后的科学热点。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最初对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南极臭氧洞的发生是因为对流层的低臭氧浓度的空气传输到达平流层,稀释了平流层臭氧的浓度;第二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是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在高空生成氮氧化物的结果;此外,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氟氯烃(CFCS,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此外还有一些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人居环境工程读后感

人居环境工程读后感

人居环境工程读后感
在阅读《人居环境工程》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我们在建设和改造人居环境中的责任和使命。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人居环境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作者展示了人类从早期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到逐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再到如今保护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

在人居环境工程的实践中,我领略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力量。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创造出既满足人类生活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居环境。

例如,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让我对人居环境工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同时,书中也指出了当前人居环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以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人居环境工程》这本书让我对人居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会创造出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为人类的未来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范本姓名:杨利春学号:____0715专业:能源化学年级:大一班级:一班《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上周五看了《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的环境问题。

曾经以为,环境问题只是那些科学家或者政治家的事,科学家应找____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而政治家应该实行更多政策来抑制导致环境问题的项目,但是看完《难以忽视的真相》后,我才发觉,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全世界的人们应该共同做出自己可以做的所有努力来解决的。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意识到了全球变暖。

可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因为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含量会以指数形式的不断增大,与其一同增长的会是我们地球的温度,想起影片中那条径直伸长的曲线,不禁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我们真的还不有所行动的话,放任这条曲线由科学家的预测发展下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全球变暖问题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我来说似乎从记事以来“全球变暖”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耳边。

或许我们只看到电视上全球变暖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影响。

然而事实是全球变暖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台风会变得更加的频繁和严重。

根本不用预测未来会怎么样,这几年的台风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此外洪水和干旱也会更加严重,中国这两年的遇到的都是百年难见的洪水和干旱,这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

并且之后我们会____,因为它们可能频繁到年年可见。

近几年来我的家乡—____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我切身的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夏天雨水甚是丰沛,山谷里总有清清的泉水,地里的玉米也长得很好。

然而近几年来,降雨量十分的少,地里的玉米因缺水十分矮小,山上的土壤变得很干燥原来山谷里的井也枯涸了。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课件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课件

2.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释义”,阐述了人 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 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 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良镛院 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 综述。
1.作者与背景介绍
1993年,吴良镛院士特邀约周干峙、林志群同志一起分析了当前建筑 业的形势和问题,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建立“人居环境科学”。 1997年,吴良镛院士在《“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论文中表示人 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体系,目前并不急于编写大著。 2001年,吴良镛院士在多年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著述成了《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这也是目前为止少有的、对人居环境科学 进行系统阐述的专著。
国家与区域
城市 社区(村镇) 建筑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2章 人居环境科学 基本框架构思
五大原则
定义 构成与原则 框架体系
1 2 3 4 5
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生态 经济 技术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 社会 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文化艺术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4章 人居环境规划 与设计论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探索
发展的眼光 全局的眼光 弹性理念
对传统规划的反思和规划方法的再思考 基本原理 具体做法
城市设计融入各阶段的规划中 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与艺术结合,创造多样性的场所意境
公众参与理念
4.对本书的个人观点
观点1 人居环境科学刚刚在国内提出,本书旨在构建一个 人居环境科学的框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以及具体方法和内容的研究方向,所以本书名为“ 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感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感悟

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新感悟前言:在听了《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一系列讲座之后,再来重新研读吴先生著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书,我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如果说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对“人居环境”这门学科进行了粗浅的了解,那么这次阅读使我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另外,我还读了人类聚居学的创始人道迪亚斯在1972年雅典人居规划月上的一个演讲《How to build the cities we need》,想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思想和智慧。

我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工作都需要有一个终极目标。

如吴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全书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人类的夙愿。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所有学科的目标,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社会科学亦如此,“宜人”从广义而言包括外在居住环境的宜人和人内心的感受的和谐。

我们工科的学生长时间浸淫在技术研究中,当然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少了一种人文关怀和开阔的视野,久而久之就会迷惑自己的工程研究归根结底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工程研究对人类究竟有何意义。

我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可以作为大多数科学研究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你做的事情是否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否值得付出,对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更是如此,环境科学的建立源自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对人与自然更和谐相处的方式的探讨,我们为何不在最初就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只顾短期的目标,这样,学科的发展会缺失其前瞻性,而成了盲目与被动的工作。

人居环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道萨迪亚斯在工作中发现建筑学专业本身并不能担负起改变人类生活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任务。

他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都很失望,鉴于此他逐步产生要创造一门新的学科,一门以建设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学科的想法,后又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人类聚居学的体系。

但是聚居由于与其它众多因素的复杂关系,并不具有“普适性”。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文化和特殊自然环境的国家,需要一门适合自己的人居学科。

人居环境报告

人居环境报告

人居环境报告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人类的生活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和人为环境,还包括了人类在该区域内的各种活动和生活方式。

本报告将重点评估当前的人居环境状况,并提出改善和保护人居环境的建议。

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的问题1. 空气质量当前,空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燃煤等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全球水资源的供应面临挑战。

水污染、水供应不足及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

3. 土壤污染大规模工业化和现代农业活动对土壤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化学物质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垃圾处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

不适当的垃圾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部分: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1. 推行清洁能源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政府可通过鼓励和支持投资于清洁能源的企业来推动这一转变。

2. 提倡节水措施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如制定严格的用水限制法规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控。

3. 实施土壤保护政策政府应该出台土壤保护政策,加强监管和管理农药的使用,并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以促进土壤质量的改善和农产品的质量提高。

4. 推行可持续垃圾管理政府和社区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设施的建设,积极推动可持续的垃圾管理措施。

同时,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论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全球性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人居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为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第一篇:《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读书报告-----《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吴良镛教授以道氏学说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这门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人居环境科学。

吴教授在书中旁征博引,通过大量的资料及自己的考察设计结果,用方法论作为引导,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这门科学。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由来、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教授对道氏学说思想研究的综述。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门学科从城市规划到人类聚居学再到最终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

吴教授主要强调了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借鉴‚人类聚居学‛的成就,发展新的学术,即建立‚人居环境科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基础是大自然,它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也就是说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居环境的主要构成:就其内容而言包括五大系统,即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就其级别而言包括五大层次,即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随后,他又提出了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五大原则,概括的来说即为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这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接着,吴教授向我们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构成: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并且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融合。

这样我们对人居环境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需要有一个研究它的方法。

吴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他指出了‚以问题为导向,利用人类已经探索和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谋求生存与发展之路‛、‚就科研工作而言,问题所在往往也是能对科学加以突破的希望所在‛、‚研究建筑、城市以至区域等的人居环境科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这些告诉了我们只有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会得出更多的奇迹。

学习人居环境方案心得

学习人居环境方案心得

学习人居环境方案心得引言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的环境,包括居住区的规划、建筑物的设计、公共空间的利用等。

人居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各地设计和实施了不同的人居环境方案。

本文将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在学习人居环境方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深入了解人居环境问题在学习人居环境方案之前,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人居环境问题。

了解背后的原因和现状是理解人居环境方案的前提。

我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等途径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

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人居环境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系统、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和解决。

学习现有的人居环境方案了解人居环境问题之后,我开始学习现有的人居环境方案。

我阅读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以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通过学习现有方案,我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错误,为自己的方案提供参考。

在学习现有方案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居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

不能简单地照搬方案,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因此,了解不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思考和设计自己的方案。

分析与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学习现有方案的过程中,我不仅关注方案的优点和创新之处,也会注意到其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方案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同时,我也可以从中寻找启示,借鉴其中的优点,避免其中的缺点。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人居环境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如经济、社会、环境等。

并且,在具体实施方案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

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在分析和评估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出全面的判断和抉择。

社区人居环境思想汇报总结

社区人居环境思想汇报总结

社区人居环境思想汇报总结社区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生活的社区内的空间环境和居住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社区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社区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人居环境思想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我对社区人居环境思想的总结:首先,社区人居环境思想要注重整体规划。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而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离不开科学规划。

在社区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功能需求,合理布局各种设施和服务,使得社区内的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

此外,社区规划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分配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氛围。

其次,社区人居环境思想要注重配套设施建设。

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需要有配套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比如,公园、游乐场等绿地设施,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健康和教育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再次,社区人居环境思想要注重环境保护。

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场所,要保持一个洁净、整洁、美丽的环境。

要注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监管,保证社区环境卫生。

此外,要注重生活噪音的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推动社区环保意识的提升。

最后,社区人居环境思想要注重社区管理和自治。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活动,共同维护社区的人居环境。

比如,居民可以参与社区规划、环境整治等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社区发展。

此外,社区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保障社区的安全和秩序。

综上所述,社区人居环境思想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整体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社区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只有不断完善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学期选了张教授的人居环境学,我觉得非常的荣幸与值得。

张教授在人居环境学的上的深厚学识以及他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仅使我对人居环境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使我对人居环境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将我带入了人居环境学的天堂。

一、前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

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

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它所考虑的是小到三家村,大到城市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

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

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二、人居环境学的定义及其任务和作用人类聚居环境学(简称人居环境学)是研究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一切环境因素(如生物因素、地学因素、天文因素、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等)对人体影响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类聚居环境的选择、建设及改造。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居环境学研究的范围日益扩大,并实际形成了以下分支:1、地下人居环境学:以地下岩石、土壤、水文、地下建筑物、埋藏物为研究对象,用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探测,从而进行地基稳定性及地下有害物质的研究。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自从来到清华高校建筑系开头,好像就不断的有老师和同学在耳边提到“人居环境”这个名词,但是本科阶段懵懂的我对“人居环境”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熟悉,知道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建筑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记得曾经选过几门和人居环境有些瓜葛的课程,向系统的学习这么学科,但是听过课之后却令我更加的迷惑:到底什么是人居环境,怎么讨论人居环境,老师的课上讲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几乎什么都有,几乎什么都要考虑。

在我的观念中,又好像觉得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看了《人居环境概论》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最终清楚了。

原来自己的熟悉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是围绕城乡进展诸多问题进行讨论的学科群,因此我们称之为‘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而不是人居环境学。

”“在讨论方法上进行融会贯穿的综合讨论,即先从中国建设的实际动身,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地从所涉及的主要相关学科中吸取才智,有意识的查找城乡人居环境的新范式〔paradigm〕,不断地推动学科的进展。

”这是吴良镛教授写在本书前面的一段话,读到了这段话,我立时觉得眼前清楚了起来,这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听说过的说法了,以前受到的理科的训练,都是要讲究简化、建立基本模型、对某些东西忽视不计……一句话,要把冗杂的世界别的简洁,但是这里给我们供应的则是一个更加实事求是的做法:冗杂的东西,就应当用冗杂的方法来解决。

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很简洁的话:“书要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

”其实不光是读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由冗杂归于简洁,又要由简洁回到冗杂。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后半段,提到了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开放的巨系统的观念,这更加令我觉得兴奋,第一次看到自己始终以来近乎直觉得的观念,被权威人士述诸笔端,并且得到了其……。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有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有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有感仔细阅读了吴先生写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受益匪浅,书中阐述的人与自然的哲学观对我启发很多,一种理念要高于一种制度和一项伟大的工程,未来改变人居环境的将是人们的观念而并非一种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式。

吴良镛先生在书中极力倡导建筑师、规划师要用系统论方法来看待人居环境问题,书中理念和知识的扩展太过宏大,我的浅读只能得到一些启发。

我认为水利是人居环境的重要一个环节,下面我根据所接触水利专业粗浅的谈一些读后的启发:人居环境日益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许多不同的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各类居住环境的影响条件也随之增多,像多年前一个小山村可能自己自足不与外界来往,可现在的交通和网络把所有关联起来,当地的地理,资源,人文也都变成了一个与外界关联的综合的部分。

城市与乡村的关联也日益密切,从城市影响乡村,到现在的相互作用,毫无疑问,人居环境成为了一个综合的整体的问题,人居环境不仅狭义于城市,是一个包含所有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体,如果我们要全面剖析人居环境,我们也必须抓住与之有关的其它所有因素,而不仅仅是只是居住主体本身,因为主体只是千丝万缕关系网中的一部分,我们常常称这个网的有机总和为系统。

为了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培养系统的认识观和方法论。

吴良镛先生在是书中提到人居环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即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社会观、文化观)。

这三个“五大”使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框架结构,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把人居环境仅仅看成是社会的某一方面,或者笼统地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而在处理问题上出现了相对片面,使得人居环境的改善难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
自从来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开始,似乎就不断的有老师和同学在耳边提到“人居环境”这个名词,但是本科阶段懵懂的我对“人居环境”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认识,知道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建筑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记得曾经选过几门和人居环境有些瓜葛的课程,向系统的学习这么学科,但是听过课之后却令我更加的迷惑:究竟什么是人居环境,怎么研究人居环境,老师的课上讲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几乎什么都有,几乎什么都要考虑。

在我的观念中,又似乎觉得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看了《人居环境概论》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终于清晰了。

原来自己的认识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是围绕城乡发展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因此我们称之为‘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而不是人居环境学。

”“在研究方法上进行融会贯通的综合研究,即先从中国建设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地从所涉及的主要相关学科中吸取智慧,有意识的寻找城乡人居环境的新范式(paradigm),不断地推进学科的发展。

”这是吴良镛教授写在本书前面的一段话,读到了这段话,我立时觉得眼前清晰了起来,这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听说过的说法了,以前受到的理科的训练,都是要讲究简化、建立基本模型、对某些东西忽略不计……一句话,要把复杂的世界别的简单,但是这里给我们提供的则是一个更加实事求是的做法:复杂的东西,就应该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

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很简单的话:“书要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

”其实不光是读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由复杂归于简单,又要由简单回到复杂。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后半段,提到了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开放的巨系统的观念,这更加令我觉得兴奋,第一次看到自己一直以来近乎直觉得的观念,被权威人士述诸笔端,并且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这使我对自己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学习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人居环境是解决人的问题,科学上别的问题都可以简化,但只有人的问题是无法做简化的,其实也许从哲学上来讲:人研究自身,无论是生理还是社会还是任何的其它方面,都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所以用简化的方法,或是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都远远不能达到人自身所要求的程度,虽然现在人居环境科学,也不可能达到完美,但是总是比原先的简化更近了一步的,是更有勇气正视现实的态度。

个人偏见,以现在各个学科的发展水平足以创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人居环境,就如同,以现在地球上的全部生产力,足以解决地球上全部人口的温饱问题一样(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没有做到的原因,只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无私的纯理性和客观的合作。

这是上天赋予人类的弱点,这弱点在“巴比伦塔”的建设过程中已经被人类意识到了,但是至今仍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痼疾,也许有朝一日会成为导致人类灭亡的绝症。

但是在这本《人居环境概论》中,我却看到了希望:虽然只是人类社会的一小块领域,但是却有人提出了各个学科的深度合作,这是最让人觉得大有希望的事。

我认为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那个“s”是可以推广到一切和人有关的领域当中,不仅仅局限于人居一门学科。

虽然这样做也许会导致一切事物的复杂性和不可知性以及执行的难度不成比例的上升,但是,这毕竟是解决当前许多棘手问题的最后的手段了。

关于这门课程的设置,虽然现在只上了四节,但是却收获很大,诚然不同方面的专家们都有自己的长项,独与人居环境的营造都有自己很侧重的一面,与之相对应地,也就有比较轻视的一面,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为了达到侧重的那个点,则可以不同程度的忽略或者牺牲掉其它的方面,但是,这么多观点汇聚在一起,却可以形成一个方向统一的合力,而这个合力的方向将来应该是也只有由“人居环境设计师”(这使我想象的一种理想化的职业,就目前而言建筑师是最有可能成为这种人的)来控制(这里用控制,是因为这个合力的理想方向是天生就已经决定了的,就是为人类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最后,想讨论一下,什么是理想的人居环境:借用最近刚刚听说的一个笑话来举例:天堂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做厨师、意大利人搞艺术、德国人制造工业产品……(这是个西方的笑话,因此没有提到东方的国家,就我的认识来看最后似乎应该加上“中国人治理世界”)而地狱则是英国人做厨师、法国人当警察、德国人搞艺术、意大利人制造工业产品……这说明了什么,理想的世界应该是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发挥自己的强项的世界,是各个文化相互融合的世界,而在科学领域也是如此,创造完美的人居环境,也应当是各个科学发挥自己的强项,根据不同的要求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的。

并且请注意这个笑话里面,关于地狱的描述:在现实的世界中,英国的厨子当然是英国人,法国的警察也一定是法国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已经有一部分和地狱相
同了呢?在人居环境的创造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在这过程中不加控制的仍某个学科或某种思想占了主流,那么足后的结果,也恐怕远远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完美了。

以上就是看了《人居环境概论》这本书所产生的一些零散的想法,希望其中有些内容,能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有所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