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学过了长⽅形等基础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观察⽐较⼀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引⼊线段,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
接着结合学⽣熟悉的物体,让学⽣明⽩直尺,⿊板的边以及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
通过⽐较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最后教学⽤直尺和其它合适的⼯具来画线段。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的年龄特征,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标: 1、知识⽬标:初步认识线段,理解概括线段的特点,学会画线段。
2、能⼒⽬标: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进⼀步增强学⽣的好奇⼼,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来主说是⽐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线,长⽅形纸,⽔彩笔,直尺等。
⼆、说学⽣ ⼆年级学⽣还不能⽤完整的语⾔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定难度。
同时他们喜欢动⼿,有极强的好奇⼼和求知欲,这些⼜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感觉,强调学⽣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为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新理念。
所以本节课,我将以学⽣为主体,引导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主要采⽤愉快教学法,体验感悟法,引导探究法,让学⽣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掌握新知,在实践中感知线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体验⾃主探究,合作交流,动⼿实践等学习⽅法,发挥学⽣的主体作⽤,让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感受数学的魅⼒。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爱好。
优秀的老师常常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特殊的授课技能,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启示。
【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定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
判定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控。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取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取了发觉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换去发觉角和展现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爱好,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全部教学进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情势,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写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换。
例如,在描写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
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控,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肯定本课教学目标以下: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形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理论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根底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p ,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进步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络,又能使学生从局部数据出发,经过分析^p 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才能。
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构造分析^p 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
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搜集如今〔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如今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p 表内信息答复简单的问题。
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展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严密地联络在一起。
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中。
4、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的: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展家乡情的教育。
〔3〕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和操作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展合理有效的分析^p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9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9篇)数学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以下是准备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篇1一、说教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形象化的教学。
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儿童乐园》选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课。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课起着关键的承前启后作用。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情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能够从加数相同连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并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只有对学生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学基础,但对乘法及其意义还比较陌生。
这个学段的孩子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大部分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针对二年级孩子好奇好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新课改指出,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化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情境导入课堂伊始,我开门见山,谈话导入:“同学们,王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去儿童乐园玩,那儿有什么好玩的?”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故作神秘地说:“你知道吗?儿童乐园不仅仅有这么多新鲜有趣的游戏,那儿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秘密呢!”顺势揭题并板书:《儿童乐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导语】数学是⼀切科学的基础,⼀切重⼤科技进展⽆不以数学息息相关。
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活。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7的乘法⼝诀》是⼈教课标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2~6的乘法⼝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
针对⼩学⽣好动、好奇的特点,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资源进⾏教学,激发学⽣的求知欲。
⼆.教学⽬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的认知⽔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标为:1.在情境中引导学⽣通过⾃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熟记7的乘法⼝诀,会⽤7的乘法⼝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诀、⽤⼝诀中的过程中,提⾼学⽣⾃主学习能⼒,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教学重点:经历编制⼝诀的过程,感悟⼝诀编制⽅法,掌握7的乘法⼝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诀,应⽤乘法⼝诀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策略及⽅法:针对本节课知识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的思维特点,我预设采⽤创设情境法、类推教学法、引导教学法、观察法进⾏教学,并运⽤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预设按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探索,合作交流——联系⽣活,拓展延伸——总结收获,回顾提⾼的模式进⾏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节课的导⼊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对于新知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导⼊抓住学⽣感兴趣的⼼理特征进⾏,利⽤答题⽐赛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即是对学⽣已掌握的2——6的乘法⼝诀的再次温习,⼜能唤起学⽣强烈的求知欲望。
2.⾃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整体猜想——编⼝诀——验证⼝诀——记忆⼝诀这⼏个步骤来完成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版⼩学⼆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的说课内容。
⼀、学习⽬标的叙写 ⼆、评价任务 三、学习流程 四、板书设计。
⼀、学习⽬标的叙写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来叙写学习⽬标。
1、基于课程标准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结合具体⽣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进⼀步学习乘法⼝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常重要的作⽤。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对乘法并不太陌⽣,甚⾄还有少部分学⽣能背出乘法⼝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不太清楚。
这就需要给学⽣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活的情境。
通过学⽣⾃⼰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说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个⼏,会⽤乘法算式表⽰,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说课稿 ⼀、设计理念 ⼩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的思维能⼒,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和提⾼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在学⽣⾃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的主体作⽤。
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诀过程中,让学⽣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及合作意识等多⽅⾯素质的协调发展。
从⼀定意义上讲,学⽣利⽤数学过程来学习⽅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的活动来提⽰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达到发展学⽣能⼒的⽬的。
⼆、说教材: 本课时的内容是⼈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诀部分的5的乘法⼝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是学习编写⼝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教材中在2、3、4⼝决的基础上来编制⼝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
但通过让学⽣从⽣活实际出发,数⼀数⼀只⼿有⼏个⼿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诀;编写乘法⼝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运⽤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诀的⽅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标: (1)让学⽣经历编写5的乘法⼝诀的过程,进⼀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诀,提⾼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在整理乘法⼝诀以及其他⼀些练习中让学⽣逐步发现⼀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观察、分析、推理的能⼒。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1,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说课稿(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说课稿(6篇)说教材篇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说课稿范文。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学问根底,同时也是进展学生抽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过让学生运用操作、试验、猜想等直观手段,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洁的事例呈现出来,并初步培育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二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9—81页的《最大公因数》,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把握因数的含义以及其的特点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这局部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根底学问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根底。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进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力求到达以下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和把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过程与方法:经受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把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为: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其次方面:教法设想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熟悉和高年级学生思维活泼、求知欲强、擅长表达的特点,我设计把“启发诱导”、“情景教学”、“试验操作”、“开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穿。
力求让学生们在和谐开心的气氛中主动探究新知,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学变得详细化、形象化、生动化。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
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1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导语】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内容: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二、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二年级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的数学思想及其方法。
排列的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在新课部分安排了学生利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其主要目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排列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积累知识、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对多个事物的排列,常常出现遗漏、重复。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对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喜欢破译简单的密码入手来引入新课。
我准备了数字卡片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把重点内容利用板书呈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数的延伸和扩展。
因为1000和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巩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质疑、探索。
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说课内容:说教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
(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
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
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
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
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说本节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
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一)准备练习: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范⽂【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说课稿范⽂ 《数学⼴⾓——简单的推理》 ⼀、说教材: “数学⼴⾓简单推理”是新⼈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
这是⼀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是⼈们在⽣活、学习⼯作中很重要的能⼒。
本节课主要要求孩⼦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初步接触和运⽤排除法。
教材试图通过⼀些⽣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法,初步培养学⽣有顺序地、全⾯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学⽣认知发展⽔平,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般都有⼀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学⽣只要找准关系句,就能较为轻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关结论。
让学⽣亲⾝经历对⽣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锻炼学⽣的逻辑推理能⼒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的之⼀。
⼆、说学情: ⼆年级的孩⼦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些简单的推理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组将整堂课设计成⼀节猜⼀猜、做⼀做的游戏课,让学⽣通过⽣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合作能⼒。
三、说教学⽬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标为: 知识技能:让学⽣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法:让学⽣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乘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如果将抽象的概念意义湛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
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生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法和学法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分物游戏》说课稿
洋县溢水镇窑坪中小王晓琴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分物游戏》
一、说教材
分物游戏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同学们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对二年级同学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
其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含义;因此教材安排了三次分物活动,而本节课是通过对小数目的分物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为后续正式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因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食物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谈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2、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3、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圆片、小棒。
五、说教学方法
1、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试着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注意听;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小兔、小狗三家,猴爸爸给小猴买了4个桃子,兔妈妈也给小兔子买了12根胡萝卜,小狗也从它妈妈那里得到了15根骨头,但它们每家都遇到了相似的麻烦,它们都不知道怎么分食物,于是它们想请同学们帮它们分一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物游戏。
(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师:你们愿意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注意听;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小兔、小狗三家,猴爸爸给小猴买了4个桃子,兔妈妈也给小兔子买了12根胡萝卜,小狗也从它妈妈那里得到了15根骨头,但它们每家都遇到了相思的麻烦,它们都不知道怎么分食物,于是它们想请同学们帮它们分一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物游戏。
(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师:你们愿意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1)师:4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可以有几种分法?用2个圆片代替2只小猴,4根小棒代替4个桃子。
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先动手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2)讨论:如果把三种分法里,你觉得哪一种分发最公平?
学生发现分类标准:分的桃子是一样多最公平。
2、活动二:分萝卜
(1)师:把12根胡萝卜公平的分给三只小兔子,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自己分萝卜,用园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胡萝卜,摆出分的过程。
(3)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给小猴子分了桃子,给小兔子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他们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都分的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副标题:“平均分”.)
3、活动三;分骨头
(1)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都分到几根?
讨论: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2)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骨头的过程。
(3)汇报:请生在黑板上画一画分的过程。
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小狗和骨头,分一次画一次,画的过程和分的过程是一样的。
(3)汇报:展示画的过程。
自己介绍自己画的过程。
(4)第三幅图:静态图和动态图。
看懂用的是连线的方法,每次拿出三根来分,每只小狗分一根,正好五次分完,每只小狗分到五根骨头。
5、小结:刚才同学们帮小猴、小兔、小狗分到了自己喜欢的食物,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你们分的结果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得到的食物的数量都怎么样?(学生回答“一样多”,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
七、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插花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只花。
讨论:如果不用小棒能不能分?课件演示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
(2)分铅笔
平均每个铅笔盒放()支铅笔。
①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明确是平均分。
②用摆小棒或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分,独立思考并填空。
③全班交流分法。
④小结:用摆小棒、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插花和分铅笔的问题。
2、变式练习
(1)出示两幅图并读题:
每层放的杯子一样多,每层放()个。
平均每人分到()个气球。
(2)先用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分,独立思考并填空,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道题把分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分法。
(4)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许多生活中的物品,在分的过程中,你分了几次才把物品分完,最后每一份分得的结果都同样多。
平均分成9份,每份有()个。
(2)观察思考:观察大家分橘子的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
八、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分了一次就分完了,有的时候分了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但是分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4、找找生活中的平均分
九、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像这样每份分的一样多,叫做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