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精

合集下载

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

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

摇蚊的幼虫
4 瘿蚊科Cecidomyiidae 英 文 名 称 : gall midges 或 gall gnats 。 触角念珠状,轮生细 毛;翅脉简单,纵脉 3~5条;足胫节无距; 跗 节 式 5-5-5 。 幼 虫 蛆形,自第 3 龄以后 的幼虫前胸腹板上生 有 1 个 “ Y” 形 或 “ T” 形胸骨片。
2 盗虻科Asilidae
又叫食虫虻。英文名称:robber flies。体多毛鬃。触 角鞭节端部1~3节形成端刺;雌雄虻的复眼均为离眼;前 翅脉多伸达翅的外缘;爪间突刚毛状或缺。
成 虫 和 幼 虫 均 捕食性 。 成虫常静止在地面或植物 上,伺机攻击猎物。幼虫 分节明显,胸部各节有侧 腹毛 1 对,前气门式,腹部 末节形状多变化。幼虫生 活在土中、垃圾或腐殖质 中,捕食小虫。常见种类: 中 华 食 虫 虻 Cophinopoda chinensis Fabricius。
在腐食性或尸食性类群中,有些是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 多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传播的疾病有病毒类的脊髓 灰质炎、传染性肝炎、天花和红眼病等,衣原体的沙眼,螺旋 体的雅司病,细菌类的伤寒、痢疾、霍乱和肺结核等,原虫类 的阿米巴痢疾和鞭毛虫的蛔虫和绦虫病等。
重要医学昆虫
但是,一些种类在尸体的法医鉴定中有非常重要的价 值,已被应用在刑事案件的调查和侦破中,是法医昆虫 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
⑵生殖系统:雄蚊有睾丸1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 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 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 雌蚊有卵巢1对。再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 膨大部称壶腹。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在阴道无端 有受精囊(按蚊1个,库蚊和伊蚊3个)和1对副腺 的开口。阴道则开口于第八、九腹节交界处的腹面。 每个卵巢由几十个至二百多个卵巢小管组成。每个 卵巢小管包括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囊。顶端的 为增殖卵泡囊,中间为幼小卵泡囊,靠近输卵管的 为成卵泡囊。卵泡囊依次逐个发育成熟。当成卵卵 泡囊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囊,又发育为成 卵卵泡囊,每排出一次卵,顺卵巢小管上就留有1个 膨大部。 此外,呼吸系统中的微气管在卵巢上的分布, 卷成细密的丝状,卵巢在妊娠后膨大,微气管也因 而伸直,故可鉴别雌蚊是否经产。

双翅目——蝇科

双翅目——蝇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Muscidae
中文学名:蝇科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 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双翅目 亚目:环裂亚目 科:蝇科
形态特征
蝇属双翅目,体型有小型到中型,灰色、灰黑或具金属光泽。头部 大,能活动。触角短于头部和胸部的总长,仅 3 节,末节末端有 节鞭或末节背面有一根羽状刚毛,称触角芒(arista)。 复眼2 只,单眼3 只。复眼发达,通常为离眼,少数种类雄虫为接 眼。 口器为舔吸式。前翅膜质,用来飞翔。后翅退化为平衡棒(halter), 隐于前翅基部的翅瓣下。 幼虫圆柱形,前端尖,后端平截,前气门小,各有6-8个突起。后 气门半圆形,每一气门有3个气门裂,呈放射状排列。
生活史
全变态。 蝇科动物卵纺锤形,纵脊两条明显。 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虫,四个 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完全不同。雌虫将卵产于 腐肉或粪便等腐败有机物上,幼虫孵化后以这些 腐败物为食。某些种类的苍蝇卵胎生,例如麻蝇。
苍蝇的一生
生活习性
成虫按其栖息场所分类,有住区性、半住区性、亲家畜和野生蝇 种。 成虫食性极复杂,绝大部分为腐食性和粪食性,如重毫蝇属、腐 蝇属和纹蝇属的成虫性喜新鲜粪便和其他腐败的有机物,家蝇属 的一些种类喜舐吸人畜的伤口,如逐畜家蝇舐吸牛身上被其他昆 虫咬伤后流出的血液。 少数种类的成虫系捕食性,如阳蝇属和池蝇属捕食长角亚目昆虫, 淄蝇亚科的成虫常在植物上和水边活动,捕食蚊子的幼虫、蛹和 成虫。 成虫一般在幼虫发育场所的腐败物质的表面或浅皮层产卵,有些 种类在粪旁的地上、粪的上层或表面产卵。产下的卵常堆成小堆。 幼虫亦主要以动物粪便和腐烂有机质为食。
双翅目——蝇科

双翅目

双翅目

双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双翅目英文名称:Diptera定义: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退化,仅具一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完全变态。

包括蚊、蠓、蚋、虻、蝇等。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 ;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双翅目动物双翅目(Dipter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的1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的第四大目。

世界已知85000种,全球分布。

中国已知4000余种。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双翅目昆虫体小型到中型。

体长极少超过25毫米。

体短宽或纤细,圆筒形或近球形。

头部一般与体轴垂直,活动自如,下口式。

复眼大,常占头的大部;单眼2个(如蠓科)、3个(如蝇科)、或缺(如蚋科)。

触角形状不一,差异很大(图1),一般长角亚目为丝状,由许多相似节组成;短角亚目3节,有时第3节分成若干环节,端芒有或无;环裂亚目第3节背侧具芒。

双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

环裂亚目在触角基部上方有一倒“U”字形额囊缝,为成虫羽化初期额囊缩入后存留的痕迹,紧靠额囊缝下方为一月牙形骨片,称新月片,额囊缝与新月片存在与否为环裂亚目分组的重要依据。

中胸发达,中胸背板几占背面全部,前、后胸退化,中胸具翅1对,膜质,某些类群具毛(如毛蠓科)或鳞片(如蚊科),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很少缺如),极少数种为短翅、无翅或翅退化,翅脉近基本型,常有消失或合并现象。

食蚜蝇科r4+5脉与m1+2脉之间有一条贯穿r-m横脉的褶皱状伪脉,为识别该科的主要特征。

足短或极长,基节、转节、腿节、胫节上的鬃、毛、栉、齿等装备在有瓣类的分类鉴定上极为重要。

跗节5节,爪和爪垫各1对,爪间突通常存在,刚毛状或垫状。

介绍常见昆虫

介绍常见昆虫

介绍常见昆虫
昆虫是六足节肢动物,约有1000科、100万种。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昆虫:
1.蟑螂:属于“蜚蠊目”的昆虫,是常见的医学昆虫。

由于在《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被周星驰称之为“小强”,因此又有“小强”的称呼。

2.蚊子:属于双翅目蚊科昆虫,是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

3.苍蝇:属于双翅目蝇族昆虫,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传播者。

4.蝴蝶:属于鳞翅目蝶总科昆虫,是一种美丽的昆虫,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象征之一。

5.蚂蚁:属于膜翅目蚁科昆虫,是社会性昆虫之一,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协作能力。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类有安裂肛食虫虻[Heligmoneura yenpingensis (Bromley)]、毛腹鬃腿食虫虻( Hoplopheromerus hirtiventeis Becker)等。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28
3.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 统称为蝇类。体小至大型,体粗壮,多毛和全世界已知近5000余种,我国已知近100
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为害小麦的麦红吸
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
]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23
2.短角亚目Brachycera
• 统称为虻类。一般中至大型,体较粗壮,高等 的虻类体足具有明显的鬃。触角较短,一般3节 ;鞭节形状变化大。下颚须1-2节。Rs一般2-3 分支,M有2-3分支;中室通常存在。
22
• 幼虫纺锤形,共13节;头稍骨化;触角2 或3节;单眼和口器退化,上颚针状,老 熟幼虫中胸腹板上常有角质“Y”型剑骨 片。气门小,9或10对,位于前胸、腹部 1-8节或臀节上。
• 成虫不取食或趋势花蜜、腐烂有机质,幼 虫食性变异较大。植食性可为害植物各个 部位,并形成虫瘿。如麦红吸浆虫、麦黄 吸浆虫等。
• 幼虫为无头型,头部不明显,口器退化,仅 1-2个口钩。
• 蛹为围蛹,成虫羽化时呈环状裂开。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29
头蝇科Pipunculidae
• 小型蝇类,色暗。头部极大,呈球形或半球 形,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触角第1节第2节很小, 第3节发达,末端或圆钝或尖锐,上下两侧多 有刚毛。胸部少毛。翅狭长,透明或略带红褐 色,多数种类有翅痣,是亚前缘室微毛所致。 • 足多为黑色或黄色,常有毛或刺。雌性腹部 末端7、8、9节形成锥形产卵器。

双翅目昆虫

双翅目昆虫

大蚊 Tipula sp.
◆双翅目 大蚊科 大蚊小至大型,体细 长少毛。灰褐色至黑 色。头大,无单眼, 雌虫触角丝状,雄虫 触角栉齿状或锯齿状。 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 有一“V”形沟;翅狭 长,Sc近端部弯曲, 连接于Rl,Rs分3支, A脉两条。平衡棒细长。 足细长,转节与腿节 处常易折断。
金条虻 Tabanus aurotestaceus Walker,1854
白斑蛾蚋telmatoscopusclogmiaalbipunctata双翅目蛾蠓科体长3mm触角长约1216节体色灰褐色翅膀布满灰色的细毛翅面具2枚黑斑翅缘具不明显的白斑形态酷似蛾类生活于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区成虫多半于住家或户外水沟积水的环境喜欢停栖于墙壁雌虫会产卵于浴室厨房水沟或积水的容大蚊tipulasp
◆双翅目 麻蝇科 体长15 mm左右; 通体灰白色。前 胸背板具有3条明 显的黑色纵带, 腹部中央具有1条 Y形黑带,腹部灰 白斑上具黑斑; 翅基部颜色较深。
◆双翅目 家蝇科 体长约7 mm。体 色为单纯灰黑色, 腹部有污黄色的区 域,胸部有纵形条 纹;复眼红褐色。 ◆分布:最普遍的 家蝇类,全国各地。
南岭绿蝇 Lucilia bazini Seguy, 1934
◆双翅目 丽蝇科 体长8-12 mm,具绿 色金属光泽,头部大, 能活动。复眼发达, 通常为离眼,少数种 类雄虫为接眼。触角 芒羽状。喙肉质,可 伸缩。胸部背面常具 有黑色纵条,下侧片 及翅侧片的鬃不排成 行列。翅大,腋瓣发 达。腹部有毛,气门 在第2-8节背板上。
◆双翅目 食蚜蝇科 成虫体长9-10 mm。 眼裸。腹部黄斑3 对。头部除头顶区 和颜正中棕黑色外, 大部均棕黄色,额 与头顶被黑短毛。 小盾片棕黄色。足 大部棕黄色。腹部 两侧具边,底色黑, 第2-4背板各具大 形黄斑1对。

实验二 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

实验二 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

(5)盾蚧科 Diaspididae
识别特征 体近似于梭形,被有蜡质 蚧壳
代表种
矢尖蚧 Unaspis
(kuwana)
yanonensis
(6)粉蚧科 Pseudococcidae
识别特征 体节较明显,体壁常柔软, 被有蜡粉,有时体侧的蜡 粉突出成线状 代表种 橘鳞粉蚧 Nipaecoccus vastator
翅脉; ②翅缘有很多 长而整齐的缨 状缘毛
(四)蜱螨目及其重要科的识别
1、蜱螨目Acarina主要识别特征
①体小,4对足或2对足 ②无翅,身体分为头部、胸 腹部
2、蜱与螨的区别 蜱
大小 体毛 较大 无或短而少

较小 多而长 寄生、自由生活
寄生习性 全为寄生
3、蜱螨目重要科的识别
(1)叶螨科Tetranychidae 识别特征 型小,圆形或椭圆形 多为红 色、暗红色体侧有黑色斑点, 足3-4对 代表种
实验二
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
螨目及其重要科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螨目
及其重要科的主要识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梨木虱
4、吹绵蚧
2、柑桔粉虱 3、红蜡蚧
5、矢尖蚧 6、橘鳞粉蚧
7、草履蚧
8、桃蚜
9、橘蚜
11、梨瘿蚊
10、大豆荚瘿蚊

12、柑桔大实蝇
14、黄蓟马 16、柑橘红蜘蛛
橘蚜 Toxoptera citricidus (Kirk)
橘蚜
(二)双翅目及其主要科的识别
1、双翅目Diptera主要识别
(1)触角丝状、短角状、或具芒状 (2)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 (3)成虫只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 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昆虫分类学)11双翅目

(昆虫分类学)11双翅目

为什么很多双翅目昆虫拟 态象膜翅目?
有伪脉
食蚜蝇科 Syrphidae
世界5000余种
家蝇 腋瓣
有瓣类
无瓣类 实蝇
花蝇
家蝇
丽蝇
麻蝇
寄蝇
家蝇科 花蝇科
Cu1+an 不伸达翅后缘
下侧片无成排的刚毛
Cu1+an 伸达翅后缘
寄蝇科
麻蝇科 下侧片有成排的刚毛
丽蝇科
家蝇 Muscidae 花蝇 Anthomyiidae
M 不分支
摇蚊科 Chironomidae
毛蚊 摇蚊 蠓
瘿蚊 蚋
蚊 蛾蚋
吸血的类群
• 蚊科Tipulidae 传播疟疾、乙型脑炎。
• 蠓科 Ceratopogonidae 传播乙型脑炎 • 蛾蚋科 Psychodidae (又名毛蠓、蛾蠓)
白蛉传播白蛉子热。大部分不吸血。 • 蚋科 Simuliidae
成虫、幼虫均捕食性,
蜂虻科 Bombyliidae
头顶不向下凹陷。
成虫食性不明,幼虫寄生蜂类和其它昆虫, 或捕食蝗卵。
蜂虻科 Bombyliidae 食虫虻科 Asilidae
食虫虻科 Asilidae
盗 虻 科
R5


R5


芒角亚目Aristocera
无缝组 食蚜蝇
有缝组
有瓣类 家 蝇
无瓣类 果 蝇
伸达翅缘的脉8条以下 摇蚊科 Chironomidae 蠓科 Ceratopogonidae
蛾蚋科 Psychodidae
蚊科 Culicidae
中国约370种
蚋科 ae
按蚊属:翅上有斑纹
伊蚊属:体和足上具黑白 相间的斑纹

常见昆虫识别歌诀:双翅目昆虫

常见昆虫识别歌诀:双翅目昆虫

常见昆⾍识别歌诀:双翅⽬昆⾍
双翅⽬昆⾍(Diptera)
双翅⽬,翅⼀双,个不⼤,分布⼴,蝇与蚊,是榜样。

其前翅,多膜状,或鳞⽑,⽣翅上,⾍飞翔,其担当。

其后翅,棒槌样,退化成,平衡棒,保平衡,它在⾏。

其⼝器,刺吸状,吸⼈⾎,蚊和虻,或舐吸,太肮脏,蝇与蚋,最擅长。

论其蛹,多式样,如裸蛹,也寻常,唯围蛹,其独享。

正在吸⾎的⽩斑伊蚊
这张⼤蚊的平衡棒很清晰
⼤蚊是不吸⾎的哟
卫⽣害⾍⽩斑蛾蚋
腿超长,⼀感觉到⽓流变动就动弹不停的全⼤蚊
在蝽若⾍前胸背板上刺吸的蠓蛾
⼤琉璃⾷⾍虻个体较⼤,也很凶猛。

⾷蚜蝇
熟悉不过的⿇蝇
双翅⽬是昆⾍纲中的1⽬,是昆⾍纲中仅次于鞘翅⽬、鳞翅⽬、膜翅⽬的第四⼤⽬,除了在南极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

其中某些种类是传播疾病给⼈或其他动植物的媒介。

双翅⽬的昆⾍只有⼀对翅膀。

其后翅均已退化成⼀对棒槌状的器官,在飞⾏时⽤以协助平衡。

其中少数双翅⽬品种的翅膀和平衡杆均已经退化⽽不具飞翔能⼒。

(昆虫分类学)11双翅目

(昆虫分类学)11双翅目
短角亚目:4个科 (虻、水虻、盗虻、蜂虻)
芒角亚目:14个科 无缝组:1个科 有缝组:有瓣类5个科 无瓣类8个科
芒角亚目: 无瓣类
突眼蝇科 果蝇科 实蝇科 潜蝇科 杆蝇科
舌蝇科 虱蝇科 蝙蝠蝇科
C脉有2缺刻 C脉有1缺刻
寄蝇科 Tachinidae 麻蝇科 Sarcophagidae 丽蝇科 Calliphoidae
寄蝇科
触角芒 光裸
麻蝇科
触角芒 半羽状
丽蝇科
触角芒 羽状
花蝇科
Cu1+an1 《中国蝇类〉
p. 8
Cu1+A1 《昆虫分类》
下p.679
家蝇科
突眼蝇科 Diopsidae
它们在做什么?
拍摄地点:重庆 拍摄时间:2007-6-?
形态特征
头部的鬃: 外顶鬃 内顶鬃 后顶鬃 单眼鬃 额眶鬃 髭
额囊缝(新月缝)

下颚须 舐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蕈蚊
毛蚊 水虻
牛虻 食虫虻
长角
A、 B
短角
水虻
丽蝇
寄蝇
芒角
G、 H
肩片 盾沟
中胸前盾片 中胸后盾片 小盾片
中侧片 肩片
翅侧片
后小盾片
腹侧片 下侧片 中胸后背片
上腋瓣 下腋瓣
翅瓣
雌 雄
M 不分支
摇蚊科 Chironomidae
毛蚊 摇蚊 蠓
瘿蚊 蚋
蚊 蛾蚋
吸血的类群
• 蚊科Tipulidae 传播疟疾、乙型脑炎。
• 蠓科 Ceratopogonidae 传播乙型脑炎 • 蛾蚋科 Psychodidae (又名毛蠓、蛾蠓)
白蛉传播白蛉子热。大部分不吸血。 • 蚋科 Simuliidae

食虫虻用途

食虫虻用途

食虫虻用途食虫虻(Diptera, Tabanidae),又称马蝇、苍蝇虻、马蝇虻等,是一类常见的大型食肉性双翅目昆虫,在全球都有分布。

食虫虻体型庞大,瞪大而光亮的眼睛,强壮有力的触角,以及利爪状的两对翅膀,使得它们在空中迅速飞行时有很高的敏锐度。

食虫虻成虫主要以脊椎动物的血液为食,是许多动物、尤其是草食动物的重要寄生虫,同时也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食虫虻在医学、生态学和昆虫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首先,食虫虻对于动物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

食虫虻是一种出色的血液吸食者,雌蝇主要以牲畜和野生动物的血液为食,通过利用动物体表的伤口、耳朵或者鼻孔等入侵自己的吸管式嘴(proboscis)抽食血液。

这会导致宿主出现刺激性痒感、肿胀、疼痛和皮肤炎症等症状,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引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另外,一些食虫虻会通过传播疾病引起一些动物的死亡,严重干扰动物种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其次,食虫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食虫虻作为一种食肉性昆虫,可以通过捕食其它小型昆虫、蚊子、苍蝇等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蝾螈、青蛙和其他食虫动物类似,可以控制和稳定其他昆虫种群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食虫虻对于农业和畜牧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控制很多对于农作物和牲畜有害的昆虫种群,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持农田和牧场的生态平衡。

此外,食虫虻在医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它们晶莹剔透的翅膀和复杂的眼睛结构使得它们成为昆虫视觉研究的理想模式。

许多科学家通过研究食虫虻的视觉系统,了解昆虫的视觉处理机制和视觉行为。

此外,食虫虻的唾液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和抗凝剂,这些成分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力。

食虫虻的唾液成分可以用于凝血疾病的治疗、血管新生的研究,甚至可能用于开发新型的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最后,食虫虻也在昆虫学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

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

成虫的羽化有2种方式:直裂——成虫羽化时由蛹体 的背面呈“T”字形裂开;环裂——成虫羽化时由蛹的前 端呈环状裂开。
3、生殖方式和繁殖力 绝大多数两性繁殖,一般为卵生,部分卵胎生,少数 行孤雌生殖和幼体生殖。双翅目昆虫发育快,繁殖力强, 甚至很惊人。如在夏季,家蝇6~10天即可完成卵到成 虫的生长发育,成虫羽化后1~3天即可产卵;一些寄蝇 单雌可产卵6000粒。
幼虫体平滑或有圆锥突起及刚毛。捕食性种类的体前 端尖,后端平截;粪食性种类的腹末有长的呼吸管。
食蚜蝇的幼虫类型
成虫通常在阳光下取食花 蜜和花粉,飞翔时,能在空 中陡然静止,然后又忽然突 进。腐食性和粪食性种类的 幼虫主要生活在朽木、粪便 和腐பைடு நூலகம்的动植物体内;捕食 性种类主要取食蚜虫、介壳 虫、粉虱和叶蝉等。常见种 类 : 纤 腰 巴 食 蚜 蝇 Baccha maculata Walker。
又叫食虫虻。英文名称:robber flies。体多毛鬃。触 角鞭节端部1~3节形成端刺;雌雄虻的复眼均为离眼;前 翅脉多伸达翅的外缘;爪间突刚毛状或缺。
成 虫 和 幼 虫 均 捕食性 。 成虫常静止在地面或植物 上,伺机攻击猎物。幼虫 分节明显,胸部各节有侧 腹毛1对,前气门式,腹部 末节形状多变化。幼虫生 活在土中、垃圾或腐殖质 中,捕食小虫。常见种类: 中 华 食 虫 虻 Cophinopoda chinensis Fabricius。
3
秆蝇科Chloropidae
英文名称:chloropid flies。体小型或微小型,黑色 或黄绿色有黑斑。C脉在Sc末端折断,Sc缺或端部退化, Cu脉中部略弯折,无臀室。幼虫体短;前气门位于两侧, 小而长。幼虫常钻入草本植物茎叶内取食。重要种类:麦 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

双翅目

双翅目

生长繁殖
双翅目昆虫一般为两性生殖,多数系卵生,也有伪胎生(如某些寄蝇)和胎生(如蛹蝇派)。此外,也有孤 雌生殖和少数的幼体生殖现象。在环裂亚目中,卵可在母体内发育到各种程度以后产下,例如,蝇科的某些类群 刚产下的卵即能孵化,或产下不久即孵化,也有孵化出的已是第3龄幼虫。蛹生派昆虫产下的为前蛹期幼虫,能自 由活动,但不取食即化蛹,如虱蝇。通常卵单产或成块产在食物上、食物中、水下、土中、植物的组织内部、活 的寄主体内,或产于幼虫的栖息场所。双翅目发育所需生活周期的长短因各自的食性、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而异; 如食性广而杂的家蝇、食蚜蝇等,生活周期短,年发生数代。食虫性的蚤蝇科、寄蝇科、麻蝇科和食蚜蝇科的一 些种类生活周期最少10天,多到1年(某些寄蝇和食虫虻),翅虻科的某些种类需2年才能完成1代。有瓣蝇类大 多以蛹期越冬,少数以幼虫越冬,偶尔有成虫越冬的现象。
双翅目的触角
双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环裂亚目在触 角基部上方有一倒“U”字形额囊缝,为成虫羽化初期额囊缩入后存留的痕迹,紧靠额囊缝下方为一月牙形骨片, 称新月片,额囊缝与新月片存在与否为环裂亚目分组的重要依据。中胸发达,中胸背板几占背面全部,前、后胸 退化,中胸具翅1对,膜质,某些类群具毛(如毛蠓科)或鳞片(如蚊科),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很少缺如),极 少数种为短翅、无翅或翅退化,翅脉近基本型,常有消失或合并现象。食蚜蝇科r4+5脉与m1+2脉之间有一条贯穿 r-m横脉的褶皱状伪脉,为识别该科的主要特征。足短或极长,基节、转节、腿节、胫节上的鬃、毛、栉、齿等 装备在有瓣类的分类鉴定上极为重要。跗节5节,爪和爪垫各1对,爪间突通常存在,刚毛状或垫状。腹部分节明 显,长角亚目11节,蝇类仅4~5节,末端数节形成尾器、尾叶和外生殖器。雄性尾器常为种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一般由6~9节特化而成,其构造在各类群中变异很大,使用的术语亦各不同。

中国柱蠓名录及柱蠓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蠓科)

中国柱蠓名录及柱蠓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蠓科)
s . no i s rbe nd il ta e fo M a ln Nai n lNaur s r e,Li o c n y,Guz o o i c . Th oo y e i p v. sde c i d a lusrtd r m oa to a t e Re ev b ou t ih u prv n e e h lt p s
分 布 : 北 ( 当山) 湖 武 5 .柔 囊 柱蠓 S ( . fac ac ue Z ag 20 . 4 ) ci caY t h n , 0 5 l s 分布 : 藏 ( 拉木樟木 ) 西 聂 6 .叉 茎 柱蠓 S A ) ucl t e .( . f r l aR mm,18 ea 90 分 布 : 北 ( 当山) 湖 武 7 .瘦 细 柱 蠓 S A )gain ue Z u 20 .( . rcet Y t o , 0 5 l a 分布 : 西 ( 州金龙镇 ) 广 龙 8 .冷 氏柱 蠓 ( . eg u 2 0 4 )l i , 05 n Y
中 国柱 蠓 名 录 及 柱 蠓 属 一 新 种 描 述 ( 翅 目 , 科 ) 双 蠓
吴家红 刘鉴 虞 以新 , ,
( .贵 阳医学院寄 生虫学教研 室, 阳 5 0 0 ; .病 原生物与生物安全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1 贵 50 4 2
北 京 微 生 物 与 流 行 病 研 究所 , 京 10 7 ) 北 0 0 1
关 键 词 : 蠓 ;名 录 ;新 种 ;中 国 柱 中 图分 类 号 : 9 94 Q 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7 8 ( 0 1 o 一 0 5— 3 10 03 21) l 04 0
昆虫标本馆 。
S eis i f h e u to ez ( itr : ea0 o 0 ia )fo C ia p c s o eG n s i bzi D pea C rtp g nd e rm hn eL t t Sl a

双翅目检疫性害虫

双翅目检疫性害虫


白色,长椭圆形, 长1mm左右、 前端具 刻纹。
幼虫
老熟幼虫近白色,蛆 形。 体长7~8mm, 前气门前缘有指突 17~32个(图3),排 成不规则的2至3列。 在末节后气门腹侧部 分,有1对明显的间 突。


体长4~5mm,宽1.5~2mm,褐色,残留 幼虫期的前气门和后气门痕迹。 在前端前气门之下有1条线缝向后延伸 至第1腹节,与该节环形线缝相接,从 后胸至腹末各节两侧都有1小节,共9 对。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随被害果的运输而传播,越 冬蛹也可随带土苗木进行传播。
检疫和防治

1. 来自疫区的寄主果实,要根据被害状况仔细检查, 发现可疑进行剖检。幼虫可根据前后气门鉴定。为 了防止蛹随带土苗木传播,疫区调入的寄主苗木也 要严格检验。 2. 冬春翻挖果园树盘,消灭入土虫蛹。及时采摘受 害果实和拾起落果,处理方法可参照桔小实蝇。 3.药剂防治也参照橘小实蝇的方法。 4 .用水解蛋白毒饵 ( 水解蛋白 4 份与马拉硫磷 l 份, 加适量水均匀混合 ) 在成虫发生期喷布 2 次,效果很 好。

第四节 橘小实蝇
学名 Dacusdorsalis(Hendel)。 橘小实蝇属实蝇科寡毛实蝇属,亦称东方果 实蝇,芒果大实蝇。该属的多种检疫实蝇分布 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以及非洲东部一些地区, 主要为害柑橘类、仁果类与核果类。该属已知 约有 350 多个种,其中 18 个橘小实蝇近缘种中, 9个分布在东南亚,9个分布在太平洋地区。

发生规律和习性

各发生地区年发生2—16代不等。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2℃地区可 终年活动,低于12℃地区以蛹或成虫越冬。成虫具趋光性,因 此树冠顶部和密植果园的外围 受害重,也具较强的飞翔力,成 虫寿命1—3个月,最长的可达7个月。成虫生命力很强.在2—3 ℃时.停止取食经3—4d才死亡。气温在13℃时可存活37—60d。 成虫喜食蚜虫、蚧分泌的蜜露,补充营养4—5d,产卵前期8d左 右,喜在成熟的果皮上产卵,每次产2—6粒,日产卵最多40粒, 每雌产卵200—500粒,最多可达1000粒。卵期2—3d,幼虫孵化 后钻入果肉为害和发育,果实表面单位面积油胞腺的多少和果 皮厚度及其结构,常是影响寄主受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果皮油 胞腺多,破裂后放出的芳香油可使幼虫死亡,果皮厚阻力较大, 幼虫人果困难,寄主受害较轻。幼虫3龄,幼虫期在30℃时为 6—11d,其发育历期因温度、寄主以及品种的不同而异。老熟 幼虫脱果,入土5--15cm深化蛹,有的也能在包装物或果筐上化 蛹,蛹期9—14d。一代历期一般30—40d。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

3.腹部
• 腹部分节明显,基部1-2节常退化或愈合,有5-8个可见 节。雌端部第6-10节缩小成套筒状产卵器。腹部气门最 多8对。
二、生物学特性
• 全变态,大多数为两性生殖 ,卵生,少数为胎生。卵长 卵圆形或纺锤形,卵壳表面 平滑或具细微刻纹。 • 蚊和虻为离蛹或被蛹,成虫 羽化时蛹从背面呈“T”型裂 开,属直裂类 • 蝇类为围蛹,蛹包被在幼虫 最后一次蜕皮形成的外壳内 ,成虫羽化是蛹壳前端呈环 状裂开,属环裂类。
1.长角亚目Nematocera
• 体较细长,多毛而无任 何鬃。触角较长,多呈 丝状,6节以上,有事 多达 40 节。下颚须 4-5 节。幼虫为全头型,有 4个龄期。蛹为离蛹或 被蛹。
大蚊科Tipulidae
• 小至大型,体细长少毛。头部延 伸成喙,口器位于喙的末端,较 短小,下颚须一般4节。 • 复眼通常明显分开,无单眼。触 角常丝状,有时呈锯齿状或栉状 。 • 前胸背板较发达,中胸背板有 “V”形的盾间缝;足细长。 • 翅狭长,基部较窄;脉较多,有 9-12条纵脉伸达翅缘。 • 腹部长,雄性端部一般明显膨大 ,雌性末端较尖。
• 双翅目昆虫的习性复杂,成虫和幼虫的食性和生境通常 不同。大多数种类喜欢潮湿的环境。 • 成虫多白天行动,有些成虫有群飞习性,如摇蚊科;有 些成虫取食植物的汁液、花蜜,或腐烂的有机物;有些 成虫喜欢在花上活动,如食蚜蝇科和蜂虻科,为传粉昆 虫。 • 双翅目中有一些重要的卫生害虫,如蚊科、虻科的成虫 吸食人畜血液,甚至传播疾病。
食蚜蝇科Syrphidae
• 体中型,外观类似蜜蜂或胡 蜂。体色鲜艳明亮,常有黄 黑相间的横斑;翅外缘有与 边缘平行的横脉,R4+5与M1+2 之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纵褶, 称为伪脉,少数种类不明显 ,极少数种类无。 • 幼虫蛆型,腹部具皱褶、刺 • 或毛,侧有短突或有呼吸管。成虫喜欢在花上活动。 • 幼虫为植食性或腐食性,仅食蚜蝇亚科为捕食性,主要捕食蚜 虫。 • 全世界已知5000余种。常见种类有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De Geer)]。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