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https://img.taocdn.com/s3/m/a5a6a85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1.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1quartusⅱ的采用一.实验目的掌控quartusⅱ的基本采用方法。
了解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利用quartusⅱ检验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熟悉quartusⅱ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出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展开仿真,检验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1.74138的原理图与仿真图74244的原理图与仿真图1.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实验2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检验4十一位运算器(74181)的女团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附录中的图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8位字长的alu由2片74181构成。
2片74273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用来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
dr1接alu的a数据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数据输入端口,alu的数据输出通过三态门74244发送到数据总线bus7-bus0上。
参与运算的数据可通过一个三态门74244输入到数据总线上,并可送到dr1或dr2暂存。
图中尾巴上拎细短线标记的信号都就是掌控信号。
除了t4就是脉冲信号外,其他均为电位信号。
nc0,nalu-bus,nsw-bus均为低电平有效率。
三、实验任务按右图实验电路,输出原理图,创建.bdf文件。
四.实验原理图及仿真图给dr1取走01010101,给dr2取走10101010,然后利用alu的直通功能,检查dr1、dr2中是否保存了所置的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c1f0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b.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f2ad37b84868762cbaed542.png)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
3、P0K、P1K、P2K都置成系统方式;
4、信号连接线必须一一对应连接好。即在实验机左上方的信号接口与实验机右下方的信号接口分别一一对应连接。
左上方右下方
地址指针―――――――――――地址指针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在实验机右侧中部〕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在实验机右侧中部〕
运算暂存器DR1―――――――――运算暂存器DR1
运算暂存器DR2―――――――――运算暂存器DR2
微地址―――――――――――――微地址
检查完毕可以通电;
注意事项:
1、电脑屏幕上所有的按钮与实验机上的按钮完全对应。
2、在做实验时,要保证总线不发生冲突。即对总线操作时只有一个操作状态有效。
3、运算器、存储器、数据通路,三个实验按操作步骤操作即可
实验前把TJ,DP对应的逻辑开关置成11状态〔高电平输出〕,并预置以下逻辑电平状态:/ALU-BUS=1,/PC-BUS=1,R0-BUS=1,R1-BUS=1,R2-BUS=1时序发生器处于单拍输出状态,实验是在单步状态下进行DR1,DR2的数据写入及运算,以便能清楚地看见每一步的运算过程。
实验步骤按表1进行。实验时,对表中的逻辑开关进行操作置1或清0,在对DR1,DR2存数据时,按单次脉冲P0〔产生单拍T4信号〕。表1中带X的为随机状态,无论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它都不影响运算器的运算操作。总线D7-D0上接电平指示灯,显示参与运算的数据结果。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505a8341a37f111f1855bf2.png)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二、实验要求:按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及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
三、实验方案及步骤:1、按实验连线图接线,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接通电源。
2、根据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按表2.1的要求,将各控制端的状态填入相应的栏中以方便实验的进行。
3、根据实验指导书里面的例子练习,然后按要求做练习一、练习二的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4、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分析原因,然后重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2)练习操作数据1:(AA)16 =(101010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00即可。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先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应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10101010。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00地址单元中:再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存储系统设计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存储系统设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76d72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0.png)
实验四存储系统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训项目帮助大家理解计算机中重要部件—存储器,要求同学们掌握存储扩展的基本方法,能设计MIPS 寄存器堆、MIPS RAM 存储器。
能够利用所学习的cache 的基本原理设计直接相联、全相联,组相联映射的硬件cache。
二、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参考:1、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设计实验1)设计原理该实验本质上是8个16K×32b 的ROM 存储系统。
现在需要把其中一个(1 号)16K×32b 的ROM 芯片用4个4K×32b 的芯片来替代,实际上就是存储器的字扩展问题。
a) 需要4 片4个4K×32b 芯片才可以扩展成16K×32b 的芯片。
b) 目标芯片16K个地址,地址线共14 条,备用芯片12 条地址线,高两位(分线器分开)用作片选,可以接到2-4 译码器的输入端。
c) 低12 位地址直接连4K×32b 的ROM 芯片的地址线。
4个芯片的32 位输出直接连到D1,因为同时只有一个芯片工作,因此不会冲突。
芯片内数据如何分配:a) 16K×32b 的ROM 的内部各自存储16K个地址,每个地址里存放4个字节数据。
地址范围都一样:0x0000~0x3FFF。
b) 4个4K×32b 的ROM,地址范围分别是也都一样:0x000~0xFFF,每个共有4K个地址,现在需要把16K×32b 的ROM 中的数据按照顺序每4个为一组分为三组,分别放到4个4K×32b 的ROM 中去。
HZK16_1 .txt 中的1~4096个数据放到0 号4K 的ROM 中,4097~8192 个数据放到 1 号4K 的ROM 中,8193~12288 个数据放到2 号4K 的ROM 中,12289~16384个数据放到3 号4K 的ROM 中。
c) 注意实际给的16K 数据,倒数第二个4K(8193~12288 个数据)中部分是0,最后4K(12289~16384 数据)全都是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5dac6cb2cc58bd63186bdc7.png)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组)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原理上图是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中。
RF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
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取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
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
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
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 中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上。
DR1和DR2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
DR1接ALU 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端口。
ALU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据总线DBUS上。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l,S0,M,Cn#,LDDR2,LDDRl, ALU-BUS#,SW-BUS#、LDRi、RS1、RS0、RD1、RD0、WR1、WR0等是电位信号,用电平开关K0—Kl5来模拟。
T2、T3是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路上。
#为低电平有效。
K0—K15是一组用于模拟各控制电平信号的开关,开关向上时为1,开关向下时为0,每个开关无固定用途,可根据实验具体情况选用。
实验中进行单拍操作,每次只产生一组Tl,T2,T3,T4脉冲,需将实验台上的DP,DB开关进行正确设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263a701ed9ad51f01df222.png)
初:未知 当前:2016-7-3 主笔:Angel 联系方式:QQ :1219818801 版本:1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项目: 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姓 名: 刘斌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计算机14-6班 学 号:14040106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6 年 6 月 20日初:未知当前:2016-7-3 主笔:Angel 联系方式:QQ:1219818801 版本:1实验项目名称: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程序存储器EM 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2.了解存储器读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利用 COP2000 实验仪上的 K16..K23 开关做为 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实现程序存储器EM 的读写操作。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计算机、伟福 COP2000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四、实验原理及接线内存中通常存放指令和数据,当内存存放指令时,将指令送指令总线;当内存存放数据时,将数据送数据总线。
如图所示,它主要由一片RAM 6116 组成,RAM6116是静态2048X8位的RAM,有11 条地址线,在COP2000 模型机中只使用8 条地址线A0-A7 ,而A8-A10接地。
存储器EM通过1片74HC245 与数据总线相连。
存储器EM的地址可由PC或MAR提供。
存储器EM 的数据输出直接接到指令总线IBUS,指令总线IBUS 的数据还可以来自一片74HC245。
当ICOE 为0 时,这片74HC245 输出中断指令B8。
EM原理图初:未知当前:2016-7-3 主笔:Angel 联系方式:QQ:1219818801 版本:12存储器 uM 由三片 6116RAM 构成,共 24 位微指令。
存储器的地址由 uPC 提供, 片选及读信号恒为低, 写信号恒为高. 存储器uM 始终输出uPC 指定地址单元的数据。
连接线表五、实验操作步骤1, 1、控制 k4、k5开关,观察PC\MAR输出地址选择:1、K5、输出地址(PC红色灯亮)2、K5、输出地址(PC红色灯亮)2、K5、没有灯亮2、K5、、PC同时输出地址(MAR、PC红色灯同时亮)2、存储器EM 写、读实验(1)将地址 0写入MAR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00HK3连接MAREN端,当低电平(0)时,MAR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 0 写入MAR(2)将数据11H写入地址00H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1HK4连接MAROE,当低电平(0)时,MAR输出地址K2连接EEMEN,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与数据总线连接K0连接EMWR,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11H写入EM(3)读地址00H 中的数据11HK4连接MAROE,,MAR输出地址K1连接EMRD,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读允许学生做:将数据55H写入地址22H,并读出将数据45H写入地址33H,并读出3、将数据打入地址为00的IR 指令寄存器/uPC实验(1)将地址 0写入MAR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00HK3连接MAREN端,当低电平(0)时,MAR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 0 写入MAR(2)将数据11H写入地址00H二进制开关K23-K16 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1HK4连接MAROE,当低电平(0)时,MAR输出地址K2连接EEMEN,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与数据总线连接K0连接EMWR,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写允许按CLOCK键, 将地址11H写入EM(3)读地址00H 中的数据11HK4连接MAROE,,MAR输出地址K1连接EMRD,当低电平(0)时,存储器读允许(4)写地址00H数据11H入 IR及 uPC学生做:将数据22H、33H打入地址为01H、02H的IR 指令寄存器/uPC实验实验 1:微程序存储器 uM 读出置控制信号为:K0为1uM 输出uM[0]的数据按一次CLOCK脉冲键,CLOCK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uPC 被加一。
储存器实验报告
![储存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2ee4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3.png)
储存器实验报告储存器实验报告一、引言储存器是计算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储存器的设计和性能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储存器,来深入了解储存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储存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储存器的存储原理和读写操作;3. 分析和评估储存器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过程1. 储存器的分类储存器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它可以随机读写数据。
ROM则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固定的程序和数据。
2. 储存器的存储原理储存器的存储原理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状态来表示数据的存储状态。
在RAM中,每个存储单元由一个电容和一个晶体管组成。
当电容充电时表示存储单元存储的是1,当电容放电时表示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
在ROM中,存储单元由一组可编程的开关组成,每个开关的状态决定了存储单元存储的数据。
3. 储存器的读写操作储存器的读操作是通过将地址信号传递给储存器来选择要读取的存储单元,然后将存储单元的数据输出。
储存器的写操作是通过将地址信号传递给储存器来选择要写入的存储单元,然后将要写入的数据输入。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8位的RAM储存器。
通过对储存器进行读写操作,我们成功地将数据存储到储存器中,并成功地从储存器中读取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储存器的读写操作是可靠和有效的。
五、实验分析1. 储存器的性能指标储存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和存储器的可靠性。
存储容量是指储存器可以存储的数据量,通常以位或字节为单位。
存取时间是指从发出读写指令到数据可以被读取或写入的时间间隔。
存储器的可靠性是指储存器的故障率和故障恢复能力。
2. 储存器的应用储存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
在计算机中,储存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总结报告范文模板)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总结报告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e2b3a46195f312b3169a5cd.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实验目录:一、实验1 Quartus Ⅱ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三)实验要求(四)实验步骤(五)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二、实验2 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三)实验要求(四)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三、实验3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四、实验4 数据通路的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电路(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五、本次实验总结及体会:一、实验 1 Quartus Ⅱ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Quartus Ⅱ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3.利用Quartus Ⅱ验证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1、熟悉Quartus Ⅱ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2、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入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进行仿真,验证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实验要求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
2.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如下:(1)实验目的;(2)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3)画出74138、74244和74273的仿真波形,有关输入输出信号要标注清楚。
(四)实验步骤1.新建项目:首先一个项目管理索要新建的各种文件,在Quartus Ⅱ环境下,打开File,选择New Project Wizard后,打开New Project Wizard:Introduction窗口,按照提示创建新项目,点击“Next”按钮,再打开的窗口中输入有关的路径名和项目名称后,按“Finish”按钮,完成新建项目工作。
2.原理图设计与编译:原理图的设计与编译在Compile Mode(编译模式)下进行。
2.1.新建原理图文件打开File菜单,选择New,打开“新建”窗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69f96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3.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课的任务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掌握,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1、掌握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半导体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以及工作过程,掌握用单步方式执行一段微程序以及如何检查每一条微指令正确与否的方法;4、掌握数据传送通路工作原理;5、能够将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和存储器三个部件连机,形成一个基本模型机系统。
同时,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三)实验学时分配表(表格说明)二、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结合学过的有关运算器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特别是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验证多功能算术单元74181、74182的运算功能;(3)熟悉掌握本实验中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二、实验要求(1)预习74181、74182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关系;(2)测量数据要求准确;(3)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关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d5722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7.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了解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其按照不同的存取方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其中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会随着电源关闭而丢失;而ROM则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在电源关闭后仍能保持不变。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个8位RAM,其具有256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8位数据。
RAM可以进行读写操作,读操作是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到CPU中,写操作是将CPU中的数据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存储单元的地址是由地址线来控制的,本实验中使用的是8位地址线,因此可以寻址256个存储单元。
三、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存储器板、八位开关、八位数码管、八位LED灯、地址选择开关和地址计数器等。
四、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将存储器板与开发板进行连接,并将八位开关、八位数码管、八位LED灯、地址选择开关和地址计数器等连接到存储器板上。
2. 设置地址:使用地址选择开关来设置需要读写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3. 写操作:将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八位开关输入到CPU中,然后将CPU中的数据通过写信号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4. 读操作:将需要读取的存储单元的地址通过地址选择开关设置好,然后通过读信号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到CPU中。
5. 显示操作:使用八位数码管或八位LED灯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或写入的数据。
6.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多次读写操作,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效果和数据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并观察到了存储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可以满足计算机的高速运算需求。
同时,存储器的容量也非常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为计算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践掌握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组成原理实验
![组成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3268a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b.png)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1、实验内容利用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
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结果经过数据线,通过显示灯显示。
内容: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2)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2、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要求:完成不带进位及带进位算术运算实验、逻辑运算实验,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用。
3、实验重点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4、实验难点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5、实验时间分配及进度安排3学时6、主要实验环节的组织教师提示实验原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实验2.存储器实验内容:1)向静态随机存储器写入数据2)读出数据显示要求: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实验3.数据通路组成实验内容:连接运算器实验模块和存储器实验模块要求:将运算器实验模块和存储器实验模块两部分电路连接在一起,掌握数据通路组成。
实验4.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内容:1)时序信号产生器、微程序控制电路2)微指令设计格式、微程序编制要求: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掌握微程序的编制、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实验5.模型机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内容:1)连接微程序控制器模拟、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2)指令周期实验要求:将微程序控制器模拟,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组合在一起,联成一台简单的计算机,并进行指令周期实验。
实验6.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内容:1)定义机器指令2)编写相应微程序,上机调试要求: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c4d9d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2.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按照存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按照存储单元的位数可以分为8位、16位、32位等,按照存储单元的数量可以分为256×8、512×16、1024×32等。
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来完成的。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存储器芯片:AT24C022. 单片机:STC89C523. 电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AT24C02存储器芯片和STC89C52单片机按照电路图连接好,接上电源。
2. 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实现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程序中需要设置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以及读写操作的控制信号。
3.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STC89C52单片机中。
4. 运行程序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在程序中设置了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通过控制信号实现了读写操作。
在读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正确地读出;在写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正确地写入。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单片机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这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嵌入式系统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da89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c.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半导体存储器实验
![半导体存储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d7dccd16529647d272852d4.png)
实验二半导体存储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静态随机或动态读写存储器RAM的工作原理特性
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进行读写的过程。
3.掌握半导体存储器扩充的方法。
4.掌握测量半导体存储器读写周期的方法。
5. 掌握对存储数据进行奇偶效验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
JZYL—Ⅱ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三、实验任务
1、根据实验指导书P12—P16页的要求,按照方案二或方案三完成8位存储器基本实验内容。
2、为了提高存储器读写数据的可靠性,在基本存储方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电路对写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即形成奇偶效验,并将产生的校验信息与数据一并保存。
3、如果可能,可以对读出的数据再进行一次奇偶效验,检查写入的数据在保存和读出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保证储器数据写入读出的可靠性。
方案二
方案三
四、实验要求
1、作好预习
1) 掌握存储器芯片RAM6116和ROM 2816的功能特性。
2)了解寄存器和存储器芯片的区别;
3) 熟悉存储器相关芯片的工作原理;
4) 在课外利用EDA软件先设计功能电路,并进行功能仿真
2. 实验实施
1)分功能模块设计各功能单元电路,对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2)逐步将各功能模块集成
3)设计特定数据, 验证各模块的功能,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
3. 写出实验报告,其内容为:
1)实验目的
2)各模块的设计电路和系统的整体电路,多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3)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4)实验收获和体会
5)按要求回答思考题
6)规范实验报告的格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7acfd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2.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存储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存储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存储器主要是用来储存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将结果写回存储器中。
根据存储器的类型,存储器可以分为RAM和ROM两种类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种随机读写存储器,它能够随机存取任意地址的数据。
RAM又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 (DRAM)两种类型。
其中,静态RAM(SRAM)是使用闪存电路实现的,其速度快、性能优异,但成本相对较高;而动态RAM(DRAM)是使用电容储存信息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性能相对较差。
ROM(Read Only Memory)是只读存储器,它不能被随意修改,只能被读取。
ROM主要用来存储程序中需要固化的数据和指令,如BIOS和系统引导程序等。
实验步骤:
1. 打开计算机,将存储器连接到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上。
2. 打开计算机并进入BIOS设置。
3. 在BIOS设置中进行存储器检测。
4. 在操作系统中查看存储器容量。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中,存储器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存储器容量为8GB,符合预期。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了解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存储器
的检测和使用方法。
同时也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重要性和种类。
对于今后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将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计组实验报告
![计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8500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5.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一、算术逻辑运算器1.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 ①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③验算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组成的运输功能发生器运输功能。
④能够按给定数据, 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要求: 完成实验接线和所有练习题操作。
实验前, 要求做好实验预习, 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和ALU的特性, 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 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 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 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 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方案:1. 两片74LS181(每片4位)以并/串联形式构成字长为8为的运算器。
2. 8为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输入双向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与两个8位寄存器(74LS273)DR1和DR2的输出端相连, DR1和DR2寄存器是用于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结果。
寄存器的输入端于数据总线相连。
3. 8位数据D7~D0(在“INPUT DEVICE”中)用来产生参与运算的数据, 并经过一个输出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与数据总线相连, 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所内容。
4. S3.S2.S1.S0是运算选择控制端, 由它们决定运算器执行哪一种运算(16种算术运算或16种逻辑运算)。
5. M是算术/逻辑运算选择, M=0时, 执行算术运算, M=1时, 执行逻辑运算。
6. Cn是算术运算的进位控制端, Cn=0(低电平), 表示有进位, 运算时相当于在最低位上加进位1, Cn=1(高电平), 表示无进位。
逻辑运算与进位无关。
7. ALU-B是输出三态门的控制端, 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
储存原理实验报告总结(3篇)
![储存原理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01a0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2.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存储器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为了深入了解存储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们进行了储存原理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3. 了解不同类型存储器的优缺点;4. 分析存储器性能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内容1.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SRAM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SRAM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SRAM读写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功耗较大。
2.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DRAM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DRAM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DRAM读写速度较SRAM慢,但价格低,功耗小。
3. 只读存储器(ROM)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ROM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ROM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ROM只能读,不能写,读写速度较慢。
4. 固态硬盘(SSD)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SSD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SSD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SSD读写速度快,功耗低,寿命长。
四、实验分析1. 不同类型存储器的读写速度:SRAM > SSD > DRAM > ROM。
其中,SRAM读写速度最快,但价格高、功耗大;ROM读写速度最慢,但成本较低。
2. 存储器性能的影响因素:存储器容量、读写速度、功耗、成本、可靠性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
3. 存储器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器性能不断提高,功耗不断降低,成本不断降低。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42f291bed5b9f3f90f1cec.png)
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设备名称及软件环境Untitled ISIS 7 professional
实验名称存储器原理实验日期2013.5.13 一.实验内容
通过总线系统验证存储器的存储功能。
1、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
2、掌握存储器读/写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理论分析或算法分析
6264的功能
工作方式C S1*C S2W E*O E*D7~D0
未选中未选中读操作写操作
1
×
×
1
1
×
×
1
×
×
1
高阻
高阻
输出
输入
6264的工作过程写
写入数据的过程
☑将单元地址送到芯片的地址线A0-A12
☑写入的数据送数据线
☑#CS1和CS2有效,#WE有效
☑数据写到指定单元
\
6264的工作过程读:
读入数据的过程
☑将单元的地址送到芯片的地址线A0-A12
☑#CS1和CS2同时有效,#WE=1 #OE=0
☑选中单元内容从数据线读出
三.实现方法(含实现思路、程序流程图、实验电路图和源程序列表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含执行结果验证、输出显示信息、图形、调试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运行态抓图
五.结论
实现了6264存储器的读写功能
报告提交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二、实验要求:按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及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
三、实验方案及步骤:1、按实验连线图接线,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接通电源。
2、根据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按表2.1的要求,将各控制端的状态填入相应的栏中以方便实验的进行。
3、根据实验指导书里面的例子练习,然后按要求做练习一、练习二的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4、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分析原因,然后重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2)练习操作数据1:(AA)16 =(101010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 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 设置为00000000 即可。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先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 ,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 关闭片选信号(CE ),写命令信号(WE )任意,即CE=1,WE=0 或1。
③应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 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应关闭AR 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
2)写内容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 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 设置为10101010 。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O,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O,打开片选信号(CE )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应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00地址单元中:再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应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即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 )写地址操作:参考写入操作的写地址操作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 ,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00地址的内容通过“ BUS UNIT ”中数据显示灯B7-B0 显示出来。
数据2:(55)16 =(01010101)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 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 设置为00000001 。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O,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 或1。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 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AR 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1010101 。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O,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 ),即CE=0,WE=1 。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 的00000001 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 )写地址操作:参考写入操作的写地址操作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 ,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01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 ”中数据显示灯B7-B0 显示出来。
数据3:(33)16 = (00110011)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1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 或1。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 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AR 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110011 。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 ),即CE=0,WE=1 。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 的00000010 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
读出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具体操作参照写入操作过程的写地址操作过程。
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 ,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O,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O,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10地址的内容通过“ BUS UNIT ”中数据显示灯B7-B0 显示出来。
数据4:(44)16 = (0100010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11 。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 或1。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 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AR 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100010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 ),即CE=0,WE=1 。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 的00000011 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 )写地址操作:具体操作参照写入操作过程的写地址操作过程。
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 ,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O,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O,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11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 ”中数据显示灯B7-B0 显示出来。
数据5:(66)16 = (011001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10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 或1。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 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AR 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110011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 ),即CE=0,WE=1 。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100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 )写地址操作:操作参照写入操作过程的写地址操作过程。
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 ,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100地址的内容通过“ BUS UNIT ”中数据显示灯B7-B0 显示出来。
数据6:(08)16 = (0000100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101 。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 ”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O,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 或1。
③与T3 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 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 即可。
④关闭AR 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