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城镇建设形成性考核册土地利用规划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10.土地执法监察是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职责,不需要特定情况下才进行。(√)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原则。(10分)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0分)
3.请阐述土地资源管理在保护耕地方面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10分)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农用地
B.建设用地
C.生态用地
D.工业用地
2.下列哪种规划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农田水利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多少年?()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文化
4.空间、经济效益
5.合法、合规、合理
6.土地整理
7.法律规定
8.土地资源管理
9.绿地
10.土地执法监察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原则包括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协调性。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1一、科学制定规划,并使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科学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保证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

小城镇规划不仅仅是建筑物的排列及道路、水、电等公用设施的规划,还要结合人口聚居特点、交通情况和社会发展预期的布局规划,结合当地经济情况的产业区规划,结合当地民居文化传统的……作者:郑娅刘永红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土管学院刊名:南京社会科学PKU CSSCI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年,卷(期): 20xx ""(z2) 分类号: F29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2乡村城镇化是继农村工业化之后的农村经济又一热点问题。

城镇化的实质是指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相应产生产业集中的需求,与之相应带动农村人口的集聚,从而在农村某区域形成其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中心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小城镇的设立和扩充的过程。

而小城镇要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大量土地供需矛盾的产生。

大量土地问题的出现,与小城镇的发展机理缺乏必然的有机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人们的认识问题。

积极探讨小城镇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及相应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矫正当前的小城镇发展思路、积极探求小城镇建设中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1.当前小城镇建设中若干认识上的误区1.1过度强调小城镇的人口集中,混淆小城镇建设的产业载体和外在形式在小城镇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中,产业集聚才是城镇化的实质和内容,正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剌激与之配套的第三产业的扩容,在产业扩展的吸力下,才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中。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城镇化是属于一种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是从下而上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口的转移只是城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现行的小城镇运作实践来看,往往决策部门热衷于通过强制性的命令,拉动农村人口向某区域的迁移,而不注重小城镇产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发挥。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方案、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等;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3)土地利用实施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实施的时间、步骤、方式、措施等;4)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包括对土地利用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5)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二种是针对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第三种是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而制定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以及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利用管理上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此外,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等特点也需要考虑。

石质山地不适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适宜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缺水问题等。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不同类型的平原区也各有其特点,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土壤构型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隙的大小和形状。

土壤构型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的发育情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

国土资源 L AND &RESOURCES23管理GUANLIYUANDI园地保护红线的前提村、开发区、张江(平湖园区)和划调整完善时一并纳入城乡扩展边下,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重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倾斜,提高界。

二是进一步推进基本农田空间力,科学预测确定区域发展经济目对发展用地的保障水平。

同时,要优化。

因全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标和人口目标,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加强规划指标统筹,增强规划实施重、建设用地弹性空间偏小,在规与“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城镇的调控能力。

划调整完善时将已退出村庄用地纳规划、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进行融入基本农田整备区,同时划定相应合。

由于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保护规模的二类基本农田。

在规划实施在现有国家、省城乡建设用地红线无法充分融合,必须偿试建立过程中,定期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增减挂钩政策基础上,争取重视支空间布局逐步衔接融合的动态机治新增耕地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优持,进一步探索适合平湖市农村实制。

二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空间布化,逐步减少二类基本农田规模,际的工作思路,加大力度,整体推局。

切实在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退出基本农田纳入有条件建设区,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

一用效率上作文章,提出盘活存量用与其他相关规划实现动态“多规合是逐步形成增量撬动存量的机制。

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的一”。

三是积极争取允许复垦指标在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约束条件规划调整完善措施,充分发挥土地台账式管理。

考虑全市建设用地空下,充分考虑农民搬迁意愿时间空利用总体规划在促进优化经济结构间区域间的不平衡和农民搬迁意愿间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新增建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调控作时间的差异性,整村或整个图斑短用地空间应(或扩展边界)适当扩用。

三要细化新增建设用地。

提前期内集中搬迁困难大,应积极争取大,允许划定部分二类基本农田(新谋划规划布局,根据各镇街道功能允许节余指标台帐式管理。

或者通增耕地集中置换区)。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国开《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开《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释:(1)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而,人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2)位置的固定性。

表现在:①每块土地绝对位置(经纬度)的固定性;②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是固定的;③一般来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每块土地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基本上也是固定的。

(3)区域的差异性。

各种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人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土地的地域特征,以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

(4)整体性。

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5)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6)多用途性。

(7)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答案解释: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o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土地利用规划不是一项纯技术性、价值中立的工作,而是一项政府行为,是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服务的;②整体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的增长性要求规划时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全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选择规划方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③兼容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多维的,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目标,也有公益的、私人的或国家的、地区的目标等,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目标之间的协调;④折中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致使土地资源分配方案具有折中性,是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个人目的和公共目的调和折中的结果;⑤动态性,规划的动态性是指其微分决策的积分O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答案解释:(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分):(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2分);(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打印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打印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措施】》

《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措施】》

《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措施】》【摘要】小城镇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土地合理利用无疑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研究针对当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合理规划布局、调整用地结构、完善土地市场、加强耕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城镇;合理利用;问题与对策;土地一、引言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区域整体发展的客观选择,对于协调地区城乡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而土地问题是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影响农业用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涉及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等。

研究认为,正确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对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对发达地区小城镇当前土地制度的思考与研究,对于加快地区城市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二、小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规模偏小,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由于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造成了小城镇规模的偏小,无法保证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且小城镇的过密设置影响了人口向城镇集聚,也使得城镇规模小、人口少,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差,达不到规模化发展的要求,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二)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1、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扩张使得大片土地被建设占用,各类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住宅用地占地面积较大却布局分散,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所占比例偏低。

2、乡镇企业过于分散,缺乏产业结构的布局规划,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难以形成规模,资金难以集中,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3、其他各业用地相互混杂,功能分区不明显,造成工业、商业、居住、仓储等各类用地相互穿插、交错,相互影响和干扰。

且在小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等违法现象,造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粗放。

(三)征地制度存在缺陷1、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征地范围过宽,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征地权被滥用,征地目的合法性的审查机制不健全;2、征地补偿标准及测算方法不科学,现行的补偿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地上附着物的拆迁标准模糊,征地补偿制度有待完善;3、现行法规有关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缺少可操作性的规定,使征地安置过程中安置途径和具体操作程序各异,缺乏规范化管理。

国开电大 小城镇建设 考核说明

国开电大 小城镇建设 考核说明

小城镇建设课程考核说明一、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小城镇建设》课程的学生。

2.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采用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

3.考核依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小城镇建设》(孟媛主编,2018年6月第一版)。

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

本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4.计分方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作业成绩、实习、调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情况等(具体学习活动组织和给分由责任教师定)。

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60分的,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每次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数乘以50%再加上终结性考试成绩的50%,为课程成绩。

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的,方可获得本课程的学分。

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记分作业和责任教师组织的实习、调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情况等。

(二)终结性考试1.考试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理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划、管理方法,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理论,说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了解: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小城镇建设的一般问题。

这一层次对应用能力提出要求,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篇:《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公务员考试小城镇建设作业11、什么是小城镇?答:(参阅教材P1~2)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

当今社会,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乡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2、小城镇分为哪些类型?答:(参阅教材P2~3)⑴依照行政建制,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行署驻地;②县城;③县以下建制镇;④集镇。

⑵依照小城镇形成的原因,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由于经济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②由于交通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③由于自然资源利用而形成的小城镇;④由于政治与军事原因、名胜古迹和名人等特殊原因而形成的小城镇。

⑶按职能特征,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工矿城镇;②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③旅游城镇;④卫星城镇。

3、简要说明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答:(参阅教材P3~6)⑴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⑵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⑶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4、简要说明小城镇的功能。

答:(参阅教材P6~8)⑴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⑵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⑶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器”;⑷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5、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小城镇的发展确定的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参阅教材P12~14)⑴尊重规律,循序渐进;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⑷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发展小城镇除了遵守以上原则外,在制定规划和具体建设工程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①尊重和运用市场机制;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健全机制,壮大队伍,依法管理;④认真抓好试点和示范镇建设。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乡建设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
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生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
重要作用。

目的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的包括:
1. 确定土地用途:规划确定不同地区土地的适宜用途,如农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促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通过保护生态功能区和环境敏感区等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主要内容
1. 土地资源调查:对所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土地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 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包括确定各类用地分布和空间布局。

4. 专项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如农田保护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5. 规划实施和监督: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实施和持续有效。

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1-4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1-4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小城镇建设作业11、什么是小城镇?答:(参阅教材P1~2)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

当今社会,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乡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2、小城镇分为哪些类型?答:(参阅教材P2~3)⑴依照行政建制,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行署驻地;②县城;③县以下建制镇;④集镇。

⑵依照小城镇形成的原因,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由于经济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②由于交通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③由于自然资源利用而形成的小城镇;④由于政治与军事原因、名胜古迹和名人等特殊原因而形成的小城镇。

⑶按职能特征,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工矿城镇;②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③旅游城镇;④卫星城镇。

3、简要说明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答:(参阅教材P3~6)⑴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⑵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⑶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4、简要说明小城镇的功能。

答:(参阅教材P6~8)⑴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⑵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⑶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器”;⑷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5、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小城镇的发展确定的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参阅教材P12~14)⑴尊重规律,循序渐进;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⑷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发展小城镇除了遵守以上原则外,在制定规划和具体建设工程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①尊重和运用市场机制;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健全机制,壮大队伍,依法管理;④认真抓好试点和示范镇建设。

6、简要说明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理论。

答:(参阅教材P30~33)⑴小城镇道路理论:费孝通把小城镇界定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小城镇建设就意味着强调农村的城镇化。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 B2. A3. D4. C5. B6. A7. C8. D9. B10. A11. D12. C13. B14. A15. C16. D17. B18. A19. C20. D21. A22. B23. D24. C25. A26. B27. D28. C29. B30. A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一:1.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目标有哪些?要求至少列出3个。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 - 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 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

- 优化城市交通,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2. 小城镇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小城镇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 - 土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城市扩张的需求。

-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 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 居民收入较低,城市功能不完善,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

针对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推动土地资源再利用,重点挖掘现有建筑物和工业遗址的潜力。

- 鼓励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城市垂直化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案例二:1.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至少列举3个。

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基础设施因素: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土地利用规划》一、填空题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因地制宜,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4、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8、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

要使其合理,必须将放牧强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9、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10、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1、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13、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5、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16、土壤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17、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的收支差值,叫做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新第三篇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整理和居民点用地规划12-6

新第三篇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整理和居民点用地规划12-6
学、体育场、电视台的居民点 是C 。
A
3 环状带形城市理论 理论基础:交通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基本主张:使城镇分布在一条带形区域内。可构成封闭
环式,以利公共交通的运转。
(该理论主要为一个构想,现代基本未采用该形式)
三、居民点布局形式选择
(1)卫星式——以大城市为中心,在周围发展重点卫星城和一般城镇。
一、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指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 地占辖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及其在辖区内的 分布情况
耕地
辖区耕地面积及其在全县土地总面积 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级地类面积及在耕地中的比重; 高、中、低产田的百分比; 辖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地域分布利 用上的差异; 本地种植业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地形影响:不同地形区,需按步行速度和道路弯曲系数,对上 述距离加以修正。一般来说,步行速度为:平坝区:4-5公里/小时, 丘陵区:3.5-4公里/小时,山区:3-3.5公里/小时;道路弯曲系数为: 平坝区:1.0-1.2,水网地区:1.2-1.4,丘陵地区:1.4-1.8,山区为 1.5-2.0。
③文化福利设施条件
水域面积及占辖区总土地面积百分比; 二级地类(河流、湖泊等)的面积、比 重及分布 利用现状等。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面积以及占辖区总土地面积百 分比; 二级地类(荒草地、沙地等)的面积、 比重; 开发潜力、制约因素、开发难易度等。
土 规 课 程
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
第一节 居民点概念、类型及现状
卫 星 式 布 局 形 式
都江堰
彭州
郫县 温江 双流 新津
新都
金堂Leabharlann 成都市龙泉带状式 布局形式

土地利用规划公式

土地利用规划公式

土地利用规划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土地利用规划》部分公式:1.土地垦殖率=规划年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2.土地利用率=规划年已利用面积/土地总面积×100%3.林地覆盖率=规划年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4.水面利用率=规划年已利用水域/规划年水域总面积×100%5.土地建设利用率=规划年建设用地/土地总面积×100%=规划年(城镇村+独立工矿+交通+特殊+水工)/土地总面积×100%6.土地农业利用率=规划年农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规划年(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养殖)/土地总面积×100%7.土地复种指数=规划年播种面积/规划年耕地面积×100%8.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地-未利用水面)/土地总面积×100%9.退耕还林率=耕地退还林地面积/耕地基期面积×100%10.退耕还湖率=耕地退还湖地面积/耕地基期面积×100%11.耕地退化率=耕地退化难利用/耕地基期面积×100%12.粮食用地需求量=(规划目标年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调入粮食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3.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调出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4.城市居民点用地=(城市总人口×人均占用地指标)15.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占用地指标)16.规划年人均土地=(规划目标年耕地总面积/垦殖率)/规划目标年总人口17.规划年人均耕地=(规划目标年耕地总面积)/规划目标年总人口18.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更多见教材P67)参考书:1、王万茂,韩桐魁. 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3、于凤桐. 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4、张占禄,张正峰. 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严金明.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邢世和. 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7、张季. 多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朱利斯 GY. 法布士着,刘晓明等译. 土地利用规划——从全球到地方的挑战9、高向军,罗明. 国土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10、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浅谈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留白”

浅谈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留白”

浅谈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留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规划留白即为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市开发边界内为长远发展预留的规划建设用地。

规划留白不但对大城市很重要,而且对小城镇同样重要,规划留白要发挥空间和时序的弹性作用。

标签: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留白“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有想象的空间。

目前“留白”一词却在规划中频繁出现。

例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编制工作,提出了“编制规划既要积极、更要稳妥,既要有为、也要无为,重视留白,确保不突破底线,为子孙留足空间”。

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战略留白用地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结合各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划定了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

规划留白已逐渐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中。

上述都是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留白,那么小城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是否需要留白呢?1、规划留白背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根据意见,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全国要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各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如火如荼开展。

《若干意见》中提出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小城镇建设形成性考核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学名词解释: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 __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

5.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6.平曲线半径: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称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为平曲线半径。

7.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是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8.耕地组织形式: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9.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10.土地整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

11.水资源: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淡水数量,它是一个动态的不可代替的资源。

简答题: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1.土地是指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的结果,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特征:①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空间性、⑤永续利用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3.土地功能: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这一矛盾。

3.规划的任务是什么?1.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4.如何运用区位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 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 通过制度合理的级差地价,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逐级控制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如何理解?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 __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7.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内容?1.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2.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3.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8.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有什么联系?1.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技技术水平下,被平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2.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9.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掌握哪些内容?1.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 __条件;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4.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 5.土地利用的效果; 6.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0.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果三个方面30项指标组成。

11.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如何优化?1.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2.结构决定功能,只有用地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优化结构,提高功能,从而以较少的消耗或投入取得较高利益。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在保证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解决土地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不需要追加土地面积投入的条件下获得土地供需平衡的结构效应的有力措施。

12.简述居民点概念和居民点分类、居民点布局原则。

1.居民点是指居民按照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点,由建筑物、道路网、绿化系统、其它工程设施等物质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2.我国居民点体系由城市-城镇-乡村三层次组成。

城市分为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城市(3.居民点布局原则:①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②有利生产,方便生活;③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

13.如何进行公路选线?1.公路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

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过程。

2.选择原则:①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②因地制宜;③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④要与其他交通路线布局协调统一;⑤第 3 页共 4 页经济合理。

3.平原地区,微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应力求取值短捷;在微丘陵地区,路线沿地形布设;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合理处理路桥关系。

4.山岭、重丘陵地区:公路应有足够的稳固性;充分利用地形展线,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密切配合农田水利的需要。

线形归归纳为沿溪线、山坡线、山脊线、越岭线。

14.水利工程用地类型和分级如何划分?1.防洪工程。

就保农田面积来说分为四级:①33.33万hm2以上为大Ⅰ型;②6.67万~33.33万hm2为大Ⅱ型;③2万~6.67万hm2为中型;④2万hm2以下为小型。

2.灌溉工程。

按灌溉面积分为五级:①10万hm2以上为大Ⅰ型;②3。

333万~10万hm2 为大Ⅱ型;③0.333万~3.333万hm2为中型;④0.033万~0.333万hm2为小Ⅰ型;⑤0.033万hm2以下为小Ⅱ型。

3.治涝工程。

防洪设计标准一般以涝区发生一定的暴雨不受渍涝为准,重现期一般为5~10年。

4.水电工程。

按装机容量分为五级:①75万kW以上为大Ⅰ型;②25万~75万KW为大Ⅲ型;③2.5~25万KW为中型;④0.05~2.5万KW为小Ⅰ型;⑤0.05KW以下为小Ⅱ型。

5.输水工程。

按总投资分为五级:①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②2000万元以下为小型;③城市、工业输水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为大中型;④1000万元以下为小型。

15.水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

1.是进行水资源的区域再分配,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依据;2.是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措施的基本依据; 3.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

16.简述耕作田块配置的内容。

1.耕作田块的长度。

适宜的田块长度有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灌溉效率和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

2.耕作田块的宽度。

①在平原地区机械化较高的条件下,田块的宽度要便于机械顺利作业;②在需要排水的地区,田块宽度要结合排水沟的有效间距来确定。

3.耕作田块的规模。

田块的长度与规模是相互制约的。

在不同地区由于采用不同的经营方针,种植不同的作物种类田块规模差别很大。

一般在平原机械化旱作地区,要求田块有较大规模,在丘陵水田地区,规模较小。

4.耕作田块的外形。

①为了给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田块外形力求规整;②在不规则外形地形上划分耕作田块时,要力求外形规整;③在自然界边较多的地区,最好把自然界线设计成田块的短边。

5.耕作田块的方向。

指田块的长边方向。

6.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

要求田块内土壤、坡向、和坡位一致。

17.选择田块方向时应考虑哪些要求?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3.要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 5.要有方便的交通条件。

18.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

1.果树树种与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且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和品种;根据不同区位选择树种和品种;对于不同坡度地段,应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配置注意选择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

2.果园小区的规划。

小区的面积和长度宽度;小区的方向和形状。

3.防护林配置。

一般在果园边界上配置防护林,果园面积较大的在其内部沿小区也配置防护林,主林带沿小区长边垂直于主要害风方向。

树种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寿命长、病害少,有经济价值。

4.灌排区系配置。

平原果园,水源设置在果园原地中心;山地果园水源依靠河流、水库或提水灌溉。

5.道路配置。

果园运输量大,管理费高,必须设置道路网。

外与居民点、公路相通,内与支路相接,通往各个小区。

6.果树栽植方式。

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带状式。

19.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2.综合协调原则;3. __并行原则;4.区划完整性的原则。

20.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可行性研究是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者是否行得通的研究。

2.在投资兴建项目以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借以分析技术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有利及获利多少和风险大小,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3.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前时期工作的中心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研究。

4.投资机会研究是鉴别土地利用项目的投资机会,投资估算常采用简单的方法以套用相近规模的能力建设。

5.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目的在于避免做虚功。

当一个项目的经济指标缺少把握,就有必要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并要求迅速省钱。

6.详细可行性研究是为项目决策提供和经济依据。

其得出的结论,可以推荐一个认为最好的方案,也可以提出由决策决定的方案。

7.一个的经济效果是投资决策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财务评价是应用市场价格对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虑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