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与屏蔽技术2
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
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电磁干扰是指无线电频率或电磁场与其他电子设备或传输系统之间发生的干扰现象。
这种干扰可能会导致通信中断、误码率增加,甚至损坏电子设备。
因此,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措施来抑制电磁干扰。
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过滤和屏蔽信号过滤是通过滤波器将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从信号中剔除,以减少干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屏蔽措施主要包括使用金属屏蔽盒、抗干扰屏蔽材料等,将电磁波的辐射范围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2. 地线与接地地线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
将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连接可以使电磁波通过地线排到大地中,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同时,正确接地可以减少设备自身产生的干扰,并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可以有效地避免与其他设备产生冲突,减少干扰。
此外,合理规划频谱资源,避免频率重叠也是减少互相干扰的重要手段。
4. 电磁屏蔽技术电磁屏蔽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电磁屏蔽材料或结构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包括铁氧体、磁性材料、导电材料等。
通过在设备周围建立电磁屏蔽结构,可以将电磁干扰源与受干扰设备隔离,从而减少干扰。
5. 路由规划与隔离对于有线通信系统来说,良好的路由规划和隔离设计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
通过合理规划线缆的布置,避免线缆之间的交叉和平行,减少互相的电磁干扰。
此外,还可以采用互锁技术,将干扰源和受干扰设备分开进行布置,减少干扰的传播。
6. 信号调制技术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采用合适的信号调制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对干扰的抗性。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频率调制、相位调制、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通过调制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扩散,减少对干扰信号的敏感度,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7. 合理的系统设计在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抗干扰的要求。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三篇)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1接地装置保护和屏蔽措施都要求有科学可靠的接地装置。
1.1接地体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设计中通常采用人工接地体,以便达到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并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工接地体又可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取决于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和土壤性质。
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左右,顶部埋深0.5~0.8m。
接地体与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的顶部处应埋深1m以上,或采用沥青砂石铺路面,宽度超过2m。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连接部位应按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以达到电气连接。
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1.2接地线接地线即接地体的外引线,连接被保护或屏蔽设施的连线,可设主接地线、等电位连接板和分接地线。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即防雷接闪装置的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两端按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达到电连接。
防静电保护和防干扰屏蔽装置的主接地线一般采用多股铜芯电缆,分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芯软线。
2防雷保护措施防雷措施总体概括为2种:①避免雷电波的进入;②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
防雷保护措施应根据现场常见的雷击形式、频率、强度以及被保护设施的重要性、特点安装适宜的保护装置。
2.1避雷针或避雷线雷击只能通过拦截导引措施改变其入地路径。
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线。
小变电所大多采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所大多在变电所架构上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或两者结合,对引流线和接地装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2.2避雷器避雷器能将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电气装置绝缘强度允许值以内。
我国主要是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西方国家除用MOA 外,还在所有电气装置上安装空气间隙,作为MOA失效后的后备保护。
2.3浪涌抑制器采用过压保护器(电涌保护)、防雷端子等提高电气设备自身的防护能力,防止电气设备、电子元件被击坏。
在重要设备的电源配入、配出口均应加装电源防雷器,选用的电源防雷器具有远传通讯接点,接入后台管理机。
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
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光缆是现代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传输介质,它在不同场合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光缆的屏蔽层接地方法对于保证传输质量和避免电磁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一技术的了解。
首先,单点接地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光缆屏蔽层接地方式。
该方法通过将屏蔽层中的接地线连接到单个地点,常见于简单的光缆系统中。
单点接地方法简单直接,易于实施和维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系统中的电磁干扰。
然而,由于光缆通常被布置在复杂的环境中,满足单点接地的条件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多点接地方法是光缆屏蔽层接地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在多点接地方法中,屏蔽层通过多个接地点与地面相连。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光缆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电磁干扰抑制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接地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提高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还可以根据系统需求选择不同的接地形式。
例如,局部接地方法可应用于需要限制电流流动的特殊场合,通过局部接地可以有效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磁干扰问题。
而综合接地方法则是一种将单点和多点接地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可以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实施光缆屏蔽层的接地方法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接地电阻应该足够低,以确保电流能够顺利流向地面。
其次,接地点的选择要合理,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和电磁环境等因素。
此外,接地线的敷设要符合规范,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是保障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和避免电磁干扰的关键措施。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适合的接地方式,确保光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缆屏蔽层接地方法将继续演进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包括接地的种类和目的、接地方式、接地电阻的计算以及设备和系统的接地等。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1. 接地技术最早是应用在强电系统(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电气设备)中,为了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将接地线直接接在大地上。
由于大地的电容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大地的电位视为零电位。
后来,接地技术延伸应用到弱电系统中。
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将接地线直接接在大地上或者接在一个作为参考电位的导体上,当电流通过该参考电位时,不应产生电压降。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了电磁干扰,比如共地线干扰、地环路干扰等,从而导致电力电子设备工作不正常。
可见,接地技术是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接地的种类和目的电力电子设备一般是为以下几种目的而接地:2.1 安全接地安全接地即将机壳接大地。
一是防止机壳上积累电荷,产生静电放电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二是当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机壳带电时,促使电源的保护动作而切断电源,以便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2 防雷接地当电力电子设备遇雷击时,不论是直接雷击还是感应雷击,电力电子设备都将受到极大伤害。
为防止雷击而设置避雷针,以防雷击时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上述两种接地主要为安全考虑,均要直接接在大地上。
2.3 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
该基准电位可以设为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
当该基准电位不与大地连接时,视为相对的零电位。
这种相对的零电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系统工作的不稳定。
当该基准电位与大地连接时,基准电位视为大地的零电位,而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不正确的工作接地反而会增加干扰。
比如共地线干扰、地环路干扰等。
为防止各种电路在工作中产生互相干扰,使之能相互兼容地工作。
根据电路的性质,将工作接地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直流地、交流地、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功率地、电源地等。
电动机的电磁防护与电机屏蔽技术
电动机的电磁防护与电机屏蔽技术电动机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设备之一,它在工业生产、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磁波的增多,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其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磁防护与电机屏蔽技术应运而生。
一、电磁防护技术1. 屏蔽技术屏蔽技术是电磁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将电动机与外界的电磁波隔离开来,防止相互干扰。
在电机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来实现屏蔽效果。
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铁磁材料和导电材料,可选择铁壳、铝壳或铜屏蔽罩等形式进行屏蔽。
2. 地线技术地线技术是电磁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电动机的金属外壳与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连接,可以有效地将电磁波排放到地中,避免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
在电机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地线的铺设和连接,确保其导电性能良好。
3. 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电磁防护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在电动机的电源线路上添加滤波器,可以消除或减小电磁波的干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等。
在滤波器的选择和安装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电动机的工作频率和工作环境,以达到滤波效果的最佳化。
二、电机屏蔽技术电机屏蔽技术是针对电动机产生的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干扰而进行的防护措施。
通过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减小电磁辐射的范围和强度,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1. 电磁屏蔽罩电磁屏蔽罩是电机屏蔽的一种常用方式。
它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将电动机内部的电磁波隔离起来,防止其扩散到外部环境。
电磁屏蔽罩的设计应考虑到电动机的形状和尺寸,确保其完整覆盖电机并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2. 电磁屏蔽板电磁屏蔽板是电机屏蔽的另一种常用方式。
它通常由铁磁材料制成,可以吸收和分散电磁波。
电磁屏蔽板的设计应考虑到电机的结构和位置,合理布置在电机周围,以减小电磁辐射对外部设备的影响。
3. 接地屏蔽接地屏蔽是电机屏蔽的一种重要手段。
屏蔽接地工程施工
屏蔽接地工程施工一、工程概述屏蔽接地工程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上安装屏蔽装置,以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放电危害的工程。
屏蔽接地装置主要包括屏蔽壳体、接地网、接地引下线等部分,其中接地网是屏蔽接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屏蔽壳体与大地形成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便将电磁干扰和静电放电电流引入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二、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屏蔽接地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有屏蔽壳体、接地网、接地引下线、接地体等,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表面应无锈蚀、裂纹、气泡等缺陷,截面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工具准备:施工前应准备好所需的工器具,如电钻、扳手、螺丝刀、焊接机具等。
3. 技术准备: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了解屏蔽接地工程的具体要求,掌握施工工艺和方法。
三、施工步骤1. 接地体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或设施的周围或下方埋设一定形式和规格的金属导体,形成一个闭合的接地回路。
接地体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2. 接地网安装:接地网应覆盖整个屏蔽区域,并与接地体相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接地系统。
接地网的安装应平整、紧密,连接点应牢固、可靠。
3. 屏蔽壳体安装:屏蔽壳体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建筑物或设施的表面,与接地网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屏蔽回路。
屏蔽壳体的安装应牢固、稳定,接缝应严密。
4. 接地引下线安装:接地引下线应从屏蔽壳体引出,与接地网连接,将屏蔽壳体与接地网形成良好的电气连接。
接地引下线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5. 测试与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应对屏蔽接地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接地体安装应在无降水天气进行,避免因降水影响接地体的焊接质量。
3. 屏蔽壳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屏蔽壳体表面受损,影响屏蔽效果。
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接地、屏蔽
仪表和控制系统接地和屏蔽1 仪表和控制系统接地的作用仪表和控制系统接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安全,即保护人身安全和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安全;二是保障仪表和控制系统稳定、准确地运行,也就是保证信号通畅、抗御各种干扰。
2 仪表和控制系统接地的分类根据上述接地目的,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接地可作如下分类。
2.1保护接地、静电接地用电仪表的金属外壳及自控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如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者,均应作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就是给危险电压提供一条通路,使之不经过人体。
针对危险电压,各国都有安全电压值的规定。
有些国家规定为50V和25V,日本规定为60V,我国习惯采用36V和12V,有些规定采用36V。
绝缘体或高电阻体由于感应或摩擦等原因均可能造成电荷积聚。
积聚的电荷可能对仪表和控制信号造成干扰,静电荷放电可能损坏仪表设备。
为防止静电的危害,一方面采取措施抑制静电的产生,另一方面应采用接地的方法给静电提供宣泄的通路,使之不能积聚。
已作保护接地的地方,即可认为已作了静电接地。
2.2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又可分为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安接地。
在仪表和控制系统中,信号分为隔离信号和非隔离信号,隔离信号一般可以不接地,非隔离信号需要建立一个公共参考点(一般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同时,这种电路的共模抑制电压通常很小,为了减少由此引进的共模干扰,也需对此公共点实行接地。
屏蔽接地是用来降低电磁场干扰、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电缆保护管、电缆槽等均应接地才能起到屏蔽作用。
本安接地是指齐纳安全栅的接地(隔离型安全栅采用了隔离保护技术,不必作专门的接地)。
一般齐纳安全栅由直流24~30V供电,因此齐纳安全栅接地必须与直流电源公共端相连接。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对交流短路的保护,安全栅接地又必须与交流供电中线连接。
3 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接地方式3.1单独接地早期国内一些规定及某些DCS制造厂要求,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保护接地接入电气安全接地网,工作接地则采用独立的、干净的接地装置与大地相接,两种接地网之间距离至少保持5m。
屏蔽线接地做法与接地作用
前言:我们使用的线缆很多带屏蔽金属网的,在实际的工程中屏蔽线的屏蔽接地怎么做呢?本文重点介绍屏蔽线怎么接地?正文:屏蔽的作用是将电磁场噪声源与敏感设备隔离,切断噪声源的传播路径。
屏蔽分为主动屏蔽和被动屏蔽,主动屏蔽目的是为了防止噪声源向外辐射,是对噪声源的屏蔽;被动屏蔽目的是为了防止敏感设备遭到噪声源的干扰,是对敏感设备的屏蔽。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主要由铜、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厚度很薄,远小于使用频率上金属材料的集肤深度,屏蔽层的效果主要不是由于金属体本身对电场、磁场的反射、吸收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屏蔽层的接地产生的,接地的形式不同将直接影响屏蔽效果。
对于电场、磁场屏蔽层的接地方式不同。
可采用不接地、单端接地或双端接地。
单端接地:1) 屏蔽电缆的单端接地对于避免低频电场的干扰是有帮助的。
或者说它能够避免波长λ远远大于电缆长度L 的频率干扰。
L<λ/202) 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能够避免屏蔽层上的低频电流噪声。
这种电流在内部导致共模干扰电压并且有可能干扰模拟量设备。
3) 屏蔽层的单端接地对于那些对低频干扰敏感的电路(模拟量电路)来说是可取的。
4) 连续测量值的上下波动和永久偏差表示有低频干扰。
双端接地:1) 确保到电控柜或者插头(圆形接触)的连接经过一个大的导电区域(低感应系数)。
选择金属在金属上比非金属在非金属上要好。
2) 由于有些模拟量模块使用了脉冲技术(例如:处理器和A/D 转换器集成在同一模块中),建议将模拟量信号彼此间屏蔽,确保正确的等电位连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双端接地。
3) 通常金属箔屏蔽层的传输阻抗远远大于铜编织线的屏蔽层,其效果相差5-10 倍,不能用作数字信号电缆。
4) 偶尔的功能失灵表明有高频干扰。
这是导线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的。
5) 除去电缆的端点以外,屏蔽层多点接地是有利的。
6) 不要将屏蔽层接在插针上,避免“猪尾巴”现象。
7) 要时刻注意屏蔽层的并联阻抗应该小于自身阻抗的1/10。
屏蔽层接地的方法
屏蔽层接地的方法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磁干扰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其中,屏蔽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电路周围加上一个屏蔽层来阻挡外界的电磁波干扰。
然而,屏蔽层本身也会成为一个潜在的电磁干扰源,因为它会在内部形成一个电场和磁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将屏蔽层接地,以消除其内部的电场和磁场。
本文将介绍屏蔽层接地的方法。
1. 单点接地法单点接地法是最常见的屏蔽层接地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将屏蔽层与地面连接,使电荷能够自由流动到地面上。
具体实现时,需要在屏蔽层上选取一个点,然后将该点与地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路。
这样,电荷就能够通过这个点流入地面,从而消除屏蔽层内部的电场和磁场。
单点接地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成本低廉。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如果地面的电阻较大,就会导致接地电阻增大,从而影响接地效果。
其次,如果在屏蔽层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接地点,就会形成多个接地回路,导致接地电位不稳定,从而增加电磁干扰的风险。
2. 并联接地法并联接地法是一种改进的屏蔽层接地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屏蔽层上设置多个接地点,然后将这些接地点与地面并联连接。
这样,就能够形成多个接地回路,从而提高接地效果。
并联接地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接地效果,减少电磁干扰的风险。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需要在屏蔽层上设置多个接地点,增加了设计和制造的难度。
其次,如果接地点之间的距离过大,就会导致接地回路的电阻增大,从而影响接地效果。
3. 串联接地法串联接地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屏蔽层接地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屏蔽层与地面串联连接,形成一个电路。
具体实现时,需要在屏蔽层上设置两个接地点,然后将它们与地面串联连接。
串联接地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消除屏蔽层内部的电场和磁场。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需要在屏蔽层上设置两个接地点,增加了设计和制造的难度。
其次,如果串联电阻较大,就会影响接地效果。
屏蔽与接地技术总结
屏蔽技术1屏蔽的定义屏蔽可通过各种屏蔽体来吸收或反射电磁场骚扰的侵入,达到阻断骚扰传播的目的;或者屏蔽体可将骚扰源的电磁辐射能量限制在其内部,以防止其干扰其它设备。
(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
)1.一种是主动屏蔽,防止电磁场外泄;2.一种是被动屏蔽,防止某一区域受骚扰的影响。
屏蔽就是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2.屏蔽的分类屏蔽可分为电场屏蔽、电磁屏蔽和磁屏蔽三类。
电场屏蔽又包括静电场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又包括静磁屏蔽和交变磁场屏蔽。
1.静电屏蔽常用于防止静电耦合和骚扰,即电容性骚扰;2.电磁屏蔽主要用于防止高频电磁场的骚扰和影响;3.磁屏蔽主要用于防止低频磁感应,即电感性骚扰。
2.1静电场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用来防止静电耦合产生的感应。
屏蔽壳体采用高导电率材料并良好接地,以隔断两个电路之间的分布电容偶合,达到屏蔽作用。
静电屏蔽的屏蔽壳体必须接地。
以屏蔽导线为例,说明静电屏蔽的原理。
静电感应是通过静电电容构成的,因此,静电屏蔽是以隔断两个电路之间的分布电容。
静电感应,既两条线路位于地线之上时,若相对于地线对导体1加有V1的电压,则导体2也将产生与V1成比例的电V2。
由于导体之间必然存在静电电容,若设电容为C10、C12和C20,则电压V1就被C12和C20分为两部分,该被分开的电压就为V2,可用下式加以计算;导体1和2之间加入接地板便可构成静电屏蔽。
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要求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规范
注:电子设备间PDMS 柜也要进行接地保护 依据“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五部分:热工自动化”
DL/T5190.5-2004和“广东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及释义”2007年版第系统电缆接地方式的实际情况,经过甲方、乙方、施工方讨论,确定在DCS 和
2. 信号电缆从DCS 机柜经过继电器柜,或电磁阀配电柜,或中转柜等再到现场设备:每段电缆的屏蔽层在靠近DCS 机柜的一端进行接地,另一端浮空,如下图所示;
中间柜中间柜设备
3. AI,DI ,a 信号电缆直接由DCS 机柜到电气柜的DO 量:电缆屏蔽层同时在DCS 机柜和电气柜侧将屏蔽层接地,如下图b 所示;
图a
4.信号电缆从电气柜直接到现场,或经中转柜、中转箱等再到现场控制
柜:每段电缆的屏蔽层在两端进行接地,但如果是利用旧电缆,则保留原接地方式不变;如下图所示;。
屏蔽线接地做法与接地作用
前言我们使用的线缆很多带屏蔽金属网的,在实际的工程中屏蔽线的屏蔽接地怎么做呢?本文重点介绍屏蔽线怎么接地?正文:屏蔽的作用是将电磁场噪声源与敏感设备隔离,切断噪声源的传播路径。
屏蔽分为主动屏蔽和被动屏蔽,主动屏蔽目的是为了防止噪声源向外辐射,是对噪声源的屏蔽;被动屏蔽目的是为了防止敏感设备遭到噪声源的干扰,是对敏感设备的屏蔽。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主要由铜、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厚度很薄,远小于使用频率上金属材料的集肤深度,屏蔽层的效果主要不是由于金属体本身对电场、磁场的反射、吸收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屏蔽层的接地产生的,接地的形式不同将直接影响屏蔽效果。
对于电场、磁场屏蔽层的接地方式不同。
可采用不接地、单端接地或双端接地。
单端接地:1) 屏蔽电缆的单端接地对于避免低频电场的干扰是有帮助的。
或者说它能够避免波长λ远远大于电缆长度L 的频率干扰。
L<λ/202) 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能够避免屏蔽层上的低频电流噪声。
这种电流在内部导致共模干扰电压并且有可能干扰模拟量设备。
3) 屏蔽层的单端接地对于那些对低频干扰敏感的电路(模拟量电路)来说是可取的。
4) 连续测量值的上下波动和永久偏差表示有低频干扰。
双端接地:1) 确保到电控柜或者插头(圆形接触)的连接经过一个大的导电区域(低感应系数)。
选择金属在金属上比非金属在非金属上要好。
2) 由于有些模拟量模块使用了脉冲技术(例如:处理器和A/D 转换器集成在同一模块中),建议将模拟量信号彼此间屏蔽,确保正确的等电位连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双端接地。
3) 通常金属箔屏蔽层的传输阻抗远远大于铜编织线的屏蔽层,其效果相差5-10 倍,不能用作数字信号电缆。
4) 偶尔的功能失灵表明有高频干扰。
这是导线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的。
5) 除去电缆的端点以外,屏蔽层多点接地是有利的。
6) 不要将屏蔽层接在插针上,避免“猪尾巴”现象。
7) 要时刻注意屏蔽层的并联阻抗应该小于自身阻抗的1/10。
电缆屏蔽接地规范
屏蔽电缆接地方式一、名词介绍:1、屏蔽层:导体外部有导体包裹的导线叫屏蔽线,包裹的导体叫屏蔽层,一般为编织铜网或铜泊(铝),屏蔽层需要接地,外来的干扰信号可被该层导入大地。
作用:保持零电位,使缆芯之间没有电位差;在短路时承载短路电流,以免因短路引起电缆温升过高而损坏绝缘层,同时屏蔽层也可以防止周围外界强电场对电缆内传输电流的干扰;屏蔽层还可以有效地将电缆产生的强电场限制在屏蔽层内,不会对周围的弱电线路及仪表,产生强电干扰或危及人身安全。
2、接地:“地”是电气工程中的电位参考点(经常作为零电位)。
“地”可以是大地(Earth),“点”的尺度为三维地,“地”也可以是电路中的某一点(Ground),其尺度是一个有限的导体面、线、点。
电位参考点就是电位的基准点,可以是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如变压器中性点;也可以是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或其中间某一点。
作用:接地通常分为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
系统接地是为了使系统稳定运行,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信号交流时的公共电位参考点等;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以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如电源接地故障保护、静电接地、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等。
也有的接地具有上述两种作用,接地是电气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3、屏蔽接地:为避免电磁场对仪表和信号的干扰而采取的接地。
作用:为防止电气设备因受电磁干扰,而影响其工作或对其它设备造成电磁干扰。
二、屏蔽线缆的原理:屏蔽布线系统源于欧洲,它是在普通非屏蔽布线系统的外面加上金属屏蔽层,利用金属屏蔽层的反射、吸收及趋肤效应实现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的功能,屏蔽系统综合利用了双绞线的平衡原理及屏蔽层的屏蔽作用,因而具有非常好的电磁兼容(EMC)特性。
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同时不能产生过量的电磁辐射。
也就是说,要求该设备或网络系统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又不能辐射过量的电磁波干扰周围其它设备及网络的正常工作。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为抑制电磁干扰而采用屏蔽性控制电缆,其屏蔽层如何正确接地至关重要。
《电力建设》(2003—3)载文进行了探讨。
作者认为:传输模拟信号的控制电缆或屏蔽层作为信号返回回路的同轴电缆,其屏蔽层应采用一点接地的方式,当不接地信号源和有公共接地点的放大器连接时,屏蔽层的接地点应放在放大器的公共接地点上;反之,则放在信号源的接地端。
除上述情况外,屏蔽层最好采用两端接地;采用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时,内屏蔽层用一点接地。
外屏蔽层用两点接地。
文章从屏蔽电缆的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说明采用上述方法的道理。
摘要:介绍了发电厂控制系统中,采用屏蔽型控制电缆抑制电磁干扰(EM1)的重要措施。
提出良好的屏蔽,仅靠电缆屏蔽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屏蔽层接地方式、接地点数和接地点位置。
关键词:电磁干扰;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随着电力系统的扩大,电压等级的提高,机组容量的增大,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等微电子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电厂生产监测与控制。
而且电子设备的频带日益加宽,功率逐渐加大,灵敏度提高,联络各种设备的电缆网络也越来越复杂。
况且微电子装置的工作环境和监测对象本身是一个很强的交变电磁场,是一个大干扰源。
在这样的电磁环境中,电子装置必然会受到静电感应、电磁耦合、接地线电位升高、控制回路自身产生的干扰电压等的电磁干扰,这些电磁干扰轻则会引起电子装置的可靠性降低,重则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漳泽发电厂3号、4号、5号机组先后利用机组大修的机会,对其热控系统进行了DCS改造,采用EIC综合技术将电气控制、仪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等功能由DCS统一完成。
经过DCS改造后,机组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DCS系统的稳定性了。
为高DCS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水平,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可靠运行,成为当前电厂DCS控制系统电磁兼容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DCS控制系统中,电缆是主要的干扰源,它既是干扰的主要发生器,也是主要的接收器。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和不产生电磁干扰,同时也不对周围电子设备和电磁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
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或系统与地之间建立低电阻、低电位的连接,以确保设备或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电磁兼容中,接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设备接地设备接地是将具有屏蔽机构和导电外壳的设备通过导电连接与地之间建立连接。
接地的目的是将设备的电荷导向地面,消除静电积聚,防止设备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以及抑制设备遭受外界电磁干扰。
为了有效地进行设备接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低电阻值的接地导线,以确保电流能够顺利地流向地面。
- 避免共享接地导线,因为共享接地导线可能会导致不同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 使用足够大的接地板或接地网,以保证接地性能。
2. 信号接地信号接地是指将设备内部的信号线与地之间建立连接,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在信号接地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信号线和接地线要分开铺设,避免干扰。
- 采用低电阻、低感抗的接地导线,减小对信号传输的干扰。
- 合理布局信号线和接地导线,以减小信号线和接地线之间的互感。
3. 屏蔽接地屏蔽是电磁兼容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和接收。
在屏蔽接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屏蔽材料要选择低电阻材料,以确保屏蔽效果。
- 屏蔽层要与接地系统连接,以降低屏蔽层的电位,减小电磁辐射和接收。
- 屏蔽层的连接点要与设备的接地点连接,确保接地的连续性。
总结起来,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主要有设备接地、信号接地和屏蔽接地。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接地系统,可以减小电磁辐射和接收,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接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测试验证,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不产生电磁干扰。
传输电缆屏蔽层的两种接地方式
用有屏蔽层的传输电缆是减少电磁干扰的一项基本措施。
主要有两种接地方式:一是屏蔽电缆一头接地,二是屏蔽电缆两头接地。
屏蔽电缆一头接地:
屏蔽层抗干扰的机能原理基本:干扰源和接收端等效成电容的两极。
一边有电压波动会通过电容感应到另一端。
插入接地的中间层(就是屏蔽层)破坏此等效电容,从而切断干扰通路。
而两头接地会造成两边电势不等,电势不等时会有很大的电流(地电流环路)造成屏蔽机能损坏。
传输电缆屏蔽层仅一端做接地而另一端悬浮时,它只能防静电感应,防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干扰电压。
为减少屏蔽层内芯线上的感应电压,在有些弱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屏蔽层仅一端做了接地连接的情况下,应采用有绝缘层隔开的双层屏蔽电缆,其外层屏蔽层至少应在两端做接地连接。
这样,外屏蔽层与其它同样做了接地连接的导体构成环路,感应出一电流,因此产生降低源磁场强度的磁通,从而基本上抵消掉没有外屏蔽层时所感应的电压。
一般而言,变频器的信号线和模拟线,PLC模拟量模块的模拟信号线通常采用一方接地。
屏蔽电缆两头接地:
对电缆屏蔽两端同时接地,目前主要是如下考虑的:有些动力负载电缆在工作时产生波动很大的交变电磁场,由于电位差的原因,容易产生较大的电动势,影响信号线,模拟线等微电的传输精度,更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击穿损坏.因此必须两端同时接地,以平衡这种电压,以防止屏蔽层形成环流。
一般而言,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只需普通电缆而不需屏蔽电缆.而其输出端必需要用屏蔽电缆并且要两头接地.。
机房接地技术规范(第二稿 08.01.14)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机房接地技术规范(第二稿)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以息产业部标准为基础,参考ITU-T的有关建议、要求,吸取国际上部分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移动通信机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机房接地设计的技术要求,是中国移动通信机房接地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由中移有限网[2008] 号印发。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方力高健於光鑫俞龙云。
本规范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目录1范围2 引用标准3缩写词和术语4 总则5 通信大楼接地系统5,1 外部防雷装置5.2 接地网5.3接地体5.4接地引入线5.5室内等电位连接5.6 接地汇集线5.7接地线6 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6.1通信大楼地网设计6.2 交流电源的引入与接地6.3 室内接地系统的设计6.4直流配电系统的接地与连接6.5通信设备的接地6.6 进入大楼通信缆线的防护6.7 机房内辅助设施的接地6.8 其他设施的接地6.9 机房内布线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范围本标准以信息产业部标准为基础,参考ITU-T建议、报告,吸取国际上部分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移动通信机房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移动通信大楼的防雷、接地系统工程设计。
对于改建、扩建、整治移动通信机房的防雷与接地系统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关于移动通信基站机房的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按QB-W-011-2007《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TD/T 5003-2005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1429-2006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 694-2004 总配线架;YD/T 778-2006 光纤配线架;YD/T 1437-2006 数字配线架;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TU-T Recommendation G..703(11/2001)Physic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ical digital interfaces;ITU-T Recommendation K.27(05/96)Bonding configuration and earthing inside a telecommunication building.ITU-T Earthing and Bonding Handbook(2003);GR 1089(NEBS)(2002)QWEST PUB 77355(Issue E)Grouding-Central Office and Remote Equipment Environment(June 2002)ERICSSON Bonding and earthing of telecom plants Document structure,Definitions and Abbrevitions.3缩写词和术语3.1缩写词BN(Bonding Network)连接网;BR(Battery Return)直流回流线;CBN公共连接网(Common Bonding Network)公共连接网;DC-C(Commom d.c. return)共直流回流系统;DC-I(Isolated d.c. return)隔离直流回流系统;DDF(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数字配线架;EBN(Equipment Bonding Network)设备连接网;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FED(Floor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楼层汇流排IBN(Isolated Bonding Network)隔离连接网;LEB(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局部等电位汇流排;MBN(Mesh-BN)网状连接网或网状BN;MDF(Main Distribution Frame)总配线架;N(Neutral conductor)中性线;ODF(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PDB(Power Distribution Board)电源分配板;PE(Protective Conductor)保护导体;SPC(Single Point Connection)单点连接;SPCB(Single Point Connection Bas)SPC母线排;SPCW(SPC Window)SPC窗口;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s)浪涌保护器;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交流不间断电源;VR(Vertical Reise)垂直接地主干线(垂直接地汇集线);3.2 术语3.2.1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直接击在建筑物或防雷装置上的闪电。
接地原则与技术要求
接地原则与技术要求在一个系统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专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接地电阻一般为300ω。
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内,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低于5m。
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
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都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上面介绍了的几种接地各设备制造商有各自的具体技术要求,虽然大都强调一点接地,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欧姆等,但具体内容上差别很大。
结合工控系统对接地的技术要求阐述其接地原则和接地方法。
1供电系统地在很多企业,特别就是电厂、冶炼厂等,其厂区内有一个非常大的地线网,而通常供电系统的地是与地线网连在一起的。
有的厂家特别强调计算机系统的所有中剧必须和供电系统地以及其它(例如防雷地)严苛分离,而且之间至少应当维持15m以上的距离。
为了全盘避免供电系统地的影响,建议供电线线路用隔绝变压器分隔。
从遏制阻碍的角度来看,将电力系统地和计算机系统的所有地分离就是很存有好处的,因为通常电力系统的地线就是不太整洁的。
但从工程角度来看,在有些场合下单设立计算机系统地并确保其与供电系统地分隔一定距离就是很困难的,这时可以考量若想将计算机系统的地和供电地共用一个,这必须考量几个因素:1.1供电系统地上是否干扰很大,如大电流设备启停是否频繁,对地产生的干扰是否大;1.2供电系统地的中剧电阻与否足够多大,而且整个地网各个部分的电位差与否不大,即为地网的各部分之间与否阻值不大;1.3微电子装置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所用至的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比如有没有大信号(电偶,热电阻)的轻易传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双面板,地线布置特别讲究,通过 采用单点接地法,电源和地是从电源的两端 接到印刷线路板上来的,电源一个接点,地 一个接点。印刷线路板上,要有多个返回地 线,这些都会聚到回电源地那个接点上,就 是所谓单点接地。所谓模拟地、数字地、大 功率器件地开分,是指布线分开,而最后都 汇集到这个接地点上来。
例子:机箱螺钉、后接口处打静电2KV不通 过。 4.2.2 静电的防护 1) 建立完善的屏蔽结构,带有接地的金属屏 蔽壳体可将放电电流释放到地。 2) 金属外壳接地可限制外壳电位的升高,避 免造成外壳与内部电路之间的放电。 3) 内部电路如果要与金属外壳相连时,要用 单点接地,靠近总地线接出处接地,防止放 电电流流过内部电路地线,形成共模干扰。 4) 在电缆入口处增加保护器件。
3. 地线种类 . 3.1 设备外部地线有:1)PE-电源保护地即 机壳地,2)静电地,3)避雷针地, 3.2 设备内部地有:1)PE-保护地即机壳地 ,2)电源地,3)模拟地,4)数字地。 4.接地不良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 任何一个信息电子产品上如果电源滤波、屏 蔽、布线及接地不良,最终将造成产品不能 正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同时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和干扰, 影响周围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危害现场工 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这些情况都是国家有关 法规所不允许的和用户不能接收的。
4.3.2 主板电路设计与布线的改进 1) 主板上加强电源滤波和接地, 2) 适当改善主板上时钟和总线信号波形的沿 的陡度以衰减高频分量, 3) 加强传输线终端的阻抗匹配以减小信号的 反射, 4) 加强时钟、总线各信号线间的屏蔽地。 5) 在所有I/O口信号线上加低通滤波器将高 频干扰信号抑制到合格水平。 6) 高频信号引脚上加滤波磁珠。
在低频电路中,信号频率小于1MHz时, 它的地线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 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 当信号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 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 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 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 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L=2l(ln4l/d-A)*10-9(H)
4) MCD无用端要接高,或接地,或定义成 输出端,集成电路上该接电源地的端都要接, 不要悬空。 5) 闲置不用的门电路输入端不要悬空,闲 置不用的运放正输入端接地,负输入端接输 出端。 6) 时钟、总线、片选信号要远离I/O线和接 插件。 7) 模拟电压输入线、参考电压端要尽量远 离数字电路信号线,特别是时钟。 8) 对A/D类器件,数字部分与模拟部分宁 可统一下也不要交叉。
1)GB 9254-1998 无线电骚扰限值的A级。 2)GB/T17626.2-98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3 级。 3)GB/T17626.3-98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度验的2级。 4) GB/T17626.6-98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 扰度的2级。 5) GB/T17626.4-9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的3级。 6) GB6833.4-87 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
4.3.3 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 1)与印刷线路板以外的信号相连时,通常 采用屏蔽电缆。对于高频和数字信号,屏蔽 电缆两端都接地。低频模拟信号用的屏蔽电 缆,一端接地为好。 2)电缆线屏蔽层的接地,将负载直接接地 的方式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两端接地的屏 蔽层为磁感应的地环路电流提供了分流,使 得磁场屏蔽性能下降。 3)电缆线的端接方法,在要求高的场合要 为内导体提供360°的完整包裹,并用同轴接 头来保证电场屏蔽的完整性。
接地不良造成对产品的干扰是很复杂的,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公共地线干扰:即各种回路信号在公共 公共地线干扰: 地线上产生的相互干扰。 解决办法:各信号地回路分开走,然后 在电源地接出处汇总,如:模拟地和数字地 分开,功率信号地和微信号地分开,还有将 地线做得尽量短而粗。 4.2 静电放电干扰 .
2.1 国家有关安规和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 . 1)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务设备)的安全 2)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 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3)GB/T17626.2-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 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4)GB/T17626.3-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 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度验 5) GB/T17626.4-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 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4.2.1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 静电放电可通过直接传导,电容耦合和电感 耦合三种方式进入电子线路。 1) 静电的吸附作用,空气中的尘粒会被静电 场极化而吸引过去附着在物体表面,减小物 体表面的绝缘电阻,在高压下造成爬电。 2) 静电形成的高压会将较薄的电气绝缘层和 半导体的PN结击穿,造成元器件的损坏。 3) 静电放电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将元器件引线 焊点融化、烧断,造成元器件的损坏。 4) 静电放电会在空中产生电磁干扰,使电子 设备工作失常。
l(cm) 20 100 d(cm) 0.1 0.05 L(H) 13.5 113.7 Xl( ) 8.5 71
4.4.2 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 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 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 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要尽量加大 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 4.4.3 尽量加粗接地线 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 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 ,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 粗,使它能通过三位于印制电路板的允许电 流。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
6) GB/T17626.6-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 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7) GB6833.4-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 验规范 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 2.2 具体要求 2.2.1 GB 4943-1995中要求接地电阻: ≤90m 。 2.2.2 电磁兼容性要求分别应满足:
5) 在印刷板入口处增加保护环(环与接地 端相连)。 设备在工作中,静电一般由人体操作时的 触摸所致,所以它一般产生在设备外部,只 要将设备机箱上的所有金属制件良好接地, 即可防止静电进入机箱内部干扰设备的正常 工作,如果设备表面有非金属制件,如键盘 、鼠标、软驱上的塑料制件,它必须有对静 电的屏蔽和隔离能力。如果操作人员需打开 机箱操作时则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 定,将身体上的静电放掉,再接触机内的产 品部件。
接地与屏蔽技术
目录 1.目的 2.国家有关EMC法规 3.地线种类 4.接地不良的影响与解决办法
1.目的 . 为了保证产品技术性能能满足国家有关 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规和电磁兼容方面的 规定(如:静电放电抗扰度、电磁辐射 限值和电磁辐射敏感度等),以及产品 性能稳定可靠。产品上的接地方法和良 好程度非常重要,必须认证做好。 2.相关法规与要求 .
4.3 电磁辐射干扰: 电磁辐射干扰: 随着主板上时钟频率的升高和功能、存储 容量的增加,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在频率和幅 度上也相应增加,因而对其它电子产品的干 扰和人体的危害更加严重。 对噪声和干扰非常敏感的电路或高频噪声 特别严重的电路,如果屏蔽与接地不好,将 造成的空间电磁辐射干扰或自身被干扰。 例子:电源接地不良,显示屏上有雪化, 群脉冲试验1KV不通过。 对策: 对策:
4.4.4 将接地线构成闭环路 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 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的 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 上有很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 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 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 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 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
4.4.5 时钟和总线的布线法则 最好的布线方式是信号与地线相间,稍次的 方法是一根地、两根信号再一根地依次类推 ,或专用一块接地层。 5. 降低噪声与电磁干扰的一些经验 1) 时钟产生器尽量靠近到用该时钟的器件。 石英晶体振荡器外壳要接地。 2) 用地线将时钟区圈起来,时钟线尽量短。 3) I/O驱动电路尽量靠近印刷板边,让其尽 快离开印刷板。对进入印制板的信号要加滤 波,从高噪声区来的信号也要加滤波,同时 用串终端电阻的办法,减小信号反射。
4.4 PCB板上的地线设计 板上的地线设计 在电子设备中,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 法。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 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设备中地线结 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 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在地线设计中应 注意以下几点: 4.4.1 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印刷电路板上,电源线和地线最重要。克 服电磁干扰,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接地。
4.3.1 机箱结构设计改进 1) 应该用金属罩屏蔽起来,并将屏蔽体就 近接地。 2) 机箱上尽量少开长孔,通风孔长度应 ≤30mm,其它槽缝上电接触不良的长度应 ≤50mm ≤50mm长,否则就得采取附加的电接通措施, 如接地簧片。 3) I/O 口 的 外 壳 和 引 出 线 上 的屏 蔽 层 均 应 360°就近与机壳后面板良好接通。 4) 软驱、光驱外壳必须与机箱开口处电接触 良好。 5) 机箱金属件间的接触面上不能有漆。
9) 时钟线垂直于I/O线比平行I/O线干扰小, 时钟元件引脚远离I/O电缆。 10) 元件引脚尽量短,去耦电容引脚尽量短。 11)关键的线要尽量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 地。高速线要短要直。 12)对噪声敏感的线不要与大电流,高速开 关线平行。 13)石英晶体下面以及对噪声敏感的器件下 面不要走线。 14)弱信号电路,低频电路周围不要形成电 流环路。
15) 任何信号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 让环路区尽量小。 16) 每个集成电路一个去耦电容。每个电解 电容边上都要加一个小的高频旁路电容。 17) 用大容量的钽电容或聚酯电容而不用电 解电容作电路充放电储能电容。使用管状电 容时,外壳要接地。
中试部
200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