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胆囊炎(胆囊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胆囊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胆囊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的概述
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和壁发生炎症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胆囊炎的症状,
促进康复。

中医诊疗方案
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茵陈、白芷、丹参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胆囊炎引起的
疼痛和炎症。

2. 食疗调理:建议遵循清淡饮食原则,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
免油腻和高脂食物的摄入。

推荐食用胆囊炎调理汤,包括黄芩汤、
茵陈汤、丹参汤等。

3.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经络,调节气血,活化胆囊经络,促进
胆汁排泄和胆囊功能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4.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手法刺激胆经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
解胆囊炎引起的不适。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

5. 调理心态:胆囊炎与情绪波动有一定关系,建议患者保持情
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情绪,可以参与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

需注意事项
1. 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得自行调整
药物剂量。

2.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3. 中医诊疗方案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取代西医治疗。

如有需要,应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以上是胆囊炎(胆囊病变)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课件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课件

04
诊疗路径实施与管理
诊疗路径的制定与调整
制定诊疗路径
根据胆囊炎和结石的疾病特点和诊疗需求,制定详细的诊疗路径,包括诊断、治疗、康 复等各个环节。
调整诊疗路径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医学进展,对诊疗路径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诊疗路径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诊疗路径的培训与推广
培训医护人员
为确保诊疗路径的顺利实施,需对医护 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对诊疗路径 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特殊类型胆囊炎诊疗路径
诊断标准
特殊类型胆囊炎包括妊娠期胆囊炎、老年性胆囊炎、小儿胆囊炎等。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能与一 般患者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特殊类型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其具体病情和特点制定。在妊娠期胆囊炎中,应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 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对于老年性胆囊炎和小儿胆囊炎,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 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胆囊炎和结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胆囊炎和结石是指胆囊内或胆囊 颈部发生结石的疾病,常常伴随 着炎症反应。
分类
胆囊炎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 胆囊炎,结石则可根据其成分分 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 合性结石。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胆囊炎和结石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主要包括胆汁成分异常、胆囊管梗阻 、细菌感染等。
慢性胆囊炎诊疗路径
诊断标准
慢性胆囊炎患者通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和恶心等症状。体格检 查可见胆囊区轻度压痛和叩击痛等体征。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但超声检查可 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排空障碍或胆囊内结石等征象。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定义】急性胆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急腹症。

由结石、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引起的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及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可发展为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和胆囊内瘘,有以上合并症时病情变得严重而复杂。

部分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诊断】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多有胆结石病史。

2、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或胀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起病常在进油质饮食后,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发热、畏寒。

炎症重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依病变轻重可有Murphy 征阳性、压痛、肿大的胆囊包块、局限性腹膜炎等体征。

约20%〜25%有轻度黄疽,Mirizzi 综合征病人的黄疸严重。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凡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使用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

体检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CT对诊断有帮助。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 15)X 109/L ,中性粒细胞增多,胆红素和转氨酶可升高。

2、B 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

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

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

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

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

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胆囊周围积液、肝脓肿,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穿孔、右下肺炎、胸膜炎、泌尿系结石、急性阑尾炎和心肌梗塞鉴别。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炎症较轻、症状体征不重,发病3d 以上而病情已趋好转者,或作为术前准备均可用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使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以后择期手术,手术时机应在急性胆囊炎症状控制 6 周以上。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胆囊炎诊疗指南:胆囊炎概述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的炎症和感染。

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和胆囊癌的风险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1.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常在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 恶心、呕吐、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胆囊区压痛及Murphy征阳性(患者深吸气时,右上腹疼痛加剧并呼吸暂停)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和胆道酶: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积液以及胆囊结石。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胆囊炎的程度,检查是否有胆囊穿孔或胆囊周围脓肿形成;- ERCP(经内镜胆道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胆囊管炎和胆总管结石。

治疗1. 保守治疗:- 非重症患者:休息、禁食、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的止痛和抗恶心药物;- 重症患者:进一步住院观察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2. 手术治疗:- 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梗阻,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常规的手术方式,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开腹胆囊切除:适用于特殊情况,如炎症严重、合并腹腔感染等。

3. 并发症处理:- 胆囊穿孔:早期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灶并修补胆囊壁;- 胆囊周围脓肿:引流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随访与预防1. 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胆道影像学;- 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总管结石形成等。

2. 预防:- 提倡健康饮食,适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并加强体育锻炼;-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结石。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便于医生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_张声生

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_张声生

标准与规范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该病中医药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我们在参考《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原则,通过对胆囊炎相关文献检索及相关指南的梳理,形成了胆囊炎中医诊疗初步方案,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护”六个临床问题,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研后形成了共识条文,并采用国际上通行的Delphi法经过3轮次投票后制定了“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讨论稿)”。

在2011年11月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3次海南学术会议上,来自全国的中医消化病专家对共识意见进行认真讨论修改,以投票形式通过了“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最后由核心专家组于2012年4月28日在江苏泰州进行了最终审定。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1定义及中医病名1.1定义根据胆囊炎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由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临床症见发热、右上腹疼痛,或右胁肋胀痛放射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或轻度黄疸、墨菲征阳性、外周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

慢性胆囊炎因胆囊结石、高脂饮食等诱发,呈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失治所致,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厌油腻,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体征[1]。

1.2中医病名中医虽无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便有相关论述。

《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

”《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

”故根据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可归于“胁痛”范畴,慢性胆囊炎归属于“胆胀”范畴[3-4]。

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诊疗常规【概述】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中年以上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9-3。

从地域来看,我国北方及西北则较南方为多见。

另外,有的胆囊结石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仅在尸检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故本病的实际发病率较临床为高。

【诊断要点】1症状:部分病人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右上腹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急性发作者可有典型的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放散病史。

2体征:反复发作者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查体可有右上腹压痛或腹膜炎表现。

3辅助检查:超声见胆囊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合并炎症时还可见胆囊壁增厚以及胆囊大小的变化。

【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查体有右上腹压痛。

也可无症状,体检发现胆囊结石。

2右上腹压痛或腹膜炎表现。

3超声见胆囊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合并炎症时还可见胆囊壁增厚以及胆囊大小的变化。

或CT显示胆囊内的高密度影,其位置可随体位变换而改变。

合并炎症时可以见到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πι并有明显均匀强化,还可能见到胆囊周围有环形低密度水肿带。

【鉴别诊断】1胆总管结石:病人可以有黄疸、发热等症状,超声及CT可以发现胆总管结石及肝外胆道的扩张。

2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病史及右下腹固定压痛。

3消化道溃疡:腹痛与饮食及精神状态关系明确,应用制酸剂症状得到缓解。

上消化道造影见胃/十二指肠内龛影,胃镜检查可见胃内溃疡性病变O【手术指征】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2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手术治疗:1)结石直径超过2~3cm;2)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3)合并瓷化胆囊;4)合并糖尿病且控制良好者;5)无心肺功能障碍者;【手术禁忌症】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案⼀、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周学⽂,单兆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年)。

主要症状: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

次要症状:恶⼼、嗳⽓,腹胀、善太息。

发病⼈群:多发⽣于 40 岁⾄ 65 岁,⼥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内科学》(复旦⼤学上海医学院、《实⽤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民卫⽣出版社,2009 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民卫⽣出版社,2006 年)。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反酸,腹胀,恶⼼等消化不良症状。

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细胞计数可不升⾼,少数患者转氨酶升⾼。

影像学检查:B 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且发⽣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 MRCP 或 CT 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证候诊断1.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频作,吞酸嗳腐。

苔⽩腻,脉弦⼤。

2.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呕吐,⼝苦⼼烦,⼤便粘滞,或见黄疸。

⾆红苔黄腻,脉弦滑。

3.⽓滞⾎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拒按,⾯⾊晦暗,⼝⼲⼝苦。

⾆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4.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暖⽓叹息,⼝苦,恶⼼呕吐,⾷少纳呆,⼤便稀溏或便秘。

⾆淡或暗,苔⽩,脉弦或细。

⼆、治疗⽅法(⼀)辨证选择⼝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胆郁滞证治法:利胆疏肝,理⽓通降。

推荐⽅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芍、川芎、枳壳、⾹附、陈⽪、⽢草、苏梗、青⽪、郁⾦、⽊⾹等。

注意:该⽅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药,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中医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85%~95%的急性胆囊炎发生于胆囊结石后。

临床表现:发热、右上腹疼痛和压痛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

中医分6个类型:肝气郁结、肝血瘀阻、肝胆湿热、肝胆实火、肝肾阴虚、肝阳虚。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太冲(双)【操作】太冲穴常规消毒,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胃复安注射液,迅速刺入皮下,得气后将胃复安注射液注射双足太冲穴位各5mg。

两组均1次/天,3~10天为1个疗程。

2.耳穴压豆【主穴】肝、胆、神门或皮质下。

【配穴】胃、小肠、大肠、直肠下端、三焦、内分泌及耳廓背相应穴位。

【操作】耳廓常规消毒后,用探针找到点压寻找耳廓部敏感点,将王不留行子用胶布在相应耳穴及敏感点上固定,嘱患者于每顿饭后半小时按压30分钟,同时适当增加高脂肪类食物,加强胆囊收缩和促进胆汁排泄以利于排石。

每周治疗1~2次,双耳轮换,10次为1疗程。

3.中药外敷治疗【药物】芒硝50g,冰片5g。

【操作】将上述药物混匀,用一块大小合适的纱布块平铺桌面上,撒上药粉约1cm厚。

纱布向一面折数层,将薄层面敷于腹部胆囊投影区,用胶布固定。

再裹数层纱布,3天换药一次,3次为1疗程。

4.推拿疗法【操作】用拇指自神道穴先下运行按揉至太阳穴5~8分钟。

用拇指按揉双侧胆囊穴2分钟。

用拇指及示、中指捏拿肩井穴1~1.5分钟。

用拇指按揉大椎穴1~1.5分钟。

患者俯卧:医者先用掌根、后用拇指按揉背部膀胱经第一线上的肺俞穴至大肠俞穴各3~5遍。

按揉肝、胆俞穴各3分钟,医者用双掌根重叠自上而下颤压胸、腰椎3遍。

医者用滚法在背后的肺俞穴至大肠俞穴施术3分钟,重点在肝、胆、脾俞穴。

患者仰卧,用手掌轻摩右上腹1~2分钟,并轻抓之皮肤。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1.症状和体征(1)上腹部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或右腰背部不适。

(2)有消化不良症状,常误诊为胃病。

进食油腻食物时症状明显。

(3)可有或无胆绞痛史,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发作,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4)也可无任何症状,仅在B超检查时发现。

(5)可无任何体征或有上腹部,右上腹部压痛。

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2.辅助检查(1)B超检查:检查正确率达95%,为首选检查。

(2)口服胆囊造影和静脉胆道造影:口服胆囊造影对明确胆囊功能有帮助,双倍剂量法胆囊如不显影,可认为胆囊属病理改变。

影响因素较多,已逐渐让位于超声检查。

静脉胆道造影现已为‰Tc EHIDA,ERCP,PTC等方法替代。

(3)CT用于明确本病诊断并不比B超检查优越,但可判定结石成分。

(4)术后病理检查为最终诊断。

【治疗原则】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暂不治疗。

2.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虽无症状,但合并糖尿病,胆囊无功能,胆囊钙化者,应积极治疗。

3.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①开腹胆囊切除术仍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典手术有同样的疗效,而且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适用于大部分病人。

合并急性胆囊炎时应慎用。

合并胆囊穿孔,胆囊内瘘及怀疑胆囊癌时不宜采用。

(2)非手术治疗:①药物溶石;②体外冲击波碎石;③经皮胆镜置管溶石;④经皮胆镜碎石溶石。

以上非手术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除其固有的合并症和副作用外,共同的缺点是结石复发。

复发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5.住院期间出现其他疾病诊断,而所在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 者。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对于病情重需要转诊的患者,为确保安全, 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转诊。 1.做好转诊准备 2.转诊途中处理 3.到达上级转诊中心
做好转诊准备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转 诊中心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途中 可能发生的问题;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 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 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 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工程
1.入院必需的检查工程:
2.住院期间复查的检查工程: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潜血;
转诊、会诊条件
1.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考虑化脓性胆囊炎 需手术者;
2.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腹肌紧张、全腹 压痛及反跳痛考虑胆囊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者;
3.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黄疸、血压下降 等考虑胆总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者;
4.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考虑急性胰 腺炎者;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禁食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静脉 补充营养、水、电解质。 □解痉、镇痛: □抗感染:抗生素包括氨苄青 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 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 、血淀粉酶 □复查腹部超声〔必要时〕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 □完善常规检查

中医内科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胆汁滞留浓缩,刺激胆囊黏膜所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有时是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无急性发作史,发现时即为慢性。

胆石症常与胆囊炎合并发生。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胁痛”和“黄疸”的范围。

多因嗜食酒、辣、油腻或忧思郁怒,而致肝胆疏泄失常,脾胃运化不健,气滞湿郁蒸热,表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若湿热久蕴不清,肝胃不和,可致反复迁延不已,成为慢性胆囊炎,有时或见急性发作。

本节主要介绍慢性胆囊炎的证治,至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治疗,详见外科急腹症。

【诊断】1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经常闷胀不适,有时持续钝痛,或牵引右肩背,吃油腻食物后可加重,胃部灼热,吞酸,泛恶,暧气。

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同急性胆囊炎。

2.右上腹可有轻微压痛。

在慢性胆囊积液时可触及胆囊。

3.腹部X线平片检查或胆囊造影或作B型超声波检查可帮助诊断,并可明确是否与胆石症同时存在。

【治疗】一、辨证论治由于本病的病理特点是肝胃气滞和湿热内蕴,所以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清化湿热。

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

柴胡IOg,炒黄苓10g,炒白芍10g,炒枳壳10g,木香Iog,炒延胡10g,制香附10g,川楝子10g,广郁金10g。

加减:湿重,脱腹痞胀,口黏,苔白腻,加制厚朴5g,制半夏10g。

热重,肌肤发黄,口苦而干,尿黄或有发热,大便秘结,苔黄腻,酌加茵陈15g,大黄10g,龙胆草5g,桅子10g,蒲公英15g0肝胃不和,吞酸,泛恶欲吐,暧气,加黄连3g,淡吴萸1.5g。

气滞血瘀,右胁刺痛,舌质紫,加桃仁10g,红花5g,赤芍10g°合并胆石症,当利胆化石,加金钱草30g,海金沙(包)12g,元明粉(冲)10g,虎杖30g。

疼痛剧作,另用苏合香丸1粒化服。

二、中成药丹桅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

用于慢性胆囊炎,右胁常有胀痛者。

龙胆泻肝丸或当归龙荟丸每次5g,每日2次。

用于肝胆湿热为主者。

【实用】慢性胆囊炎-诊疗规范

【实用】慢性胆囊炎-诊疗规范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概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所致。

70%〜95%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胛下放射,部分病人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嗳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疸。

3.实验室检查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4.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诊断要点】若病人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杲病人出现黄疸,应考虑到組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疽。

此时可选择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查,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科性黄疸。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1.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口服消炎利胆片对于年老体弱、并存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和消炎利胆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叮嘱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并进行胆道系统B 超等相关检查。

2.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胆囊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前言
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是胆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由于胆囊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因此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诊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进行详细讲解。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慢性炎症。

治疗慢性胆囊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控制其症状,保护胆囊和胆道系统的功能。

1.药物治疗
对轻度和中度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其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解痉药、消炎药等。

2.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已经转化为胆囊结石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和保留胆囊的手术等。

胆囊结石的诊疗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结石。

治疗胆囊结石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控制其症状,并防止因结石造成的胆囊炎等并发症。

1.药物治疗
像慢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缓解。

主要药物包括利胆药、活血化瘀药等。

2.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胆囊结石已经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需要进行手术。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胆囊切除术等。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主要是针对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诊疗问题进行规范,为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的诊疗方案,以此来更好地治疗患者。

胆囊炎操作规范

胆囊炎操作规范

急性胆囊炎【检查内容】1.胆囊各径线是否增大。

2.胆囊壁是否增厚,呈双层。

3.胆囊内有无结石、蛔虫,有无絮状物漂浮,细点状沉淀物是否随体位变化。

4.探头在胆囊区扫查时有无加压疼反应。

5.胆囊有无穿孔征象如:囊壁是否缺损;胆囊周围积液。

【注意事项】1.胆囊壁增厚呈双层,不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表现,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急性重症肝炎时都可出现。

2.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现不典型。

胆囊稍增大,胆壁轻度增厚。

3.化脓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炎时,胆囊不大,仅显示囊壁增厚,模糊,内有沉淀物。

4.胆囊壁外肝组织有低回声带可能为严重胆囊炎的炎性渗出。

5.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胆囊气性坏疸,胆囊增大,囊壁显著增厚,囊内含有气体,后方显示不清。

6.长期禁食或胃切除术后,常见胆囊增大伴沉淀物回声,胆囊壁不增厚无压痛,有助于鉴别。

慢性胆囊炎【检查内容】1.胆囊增大或缩小的程度。

2.胆囊壁增厚、回声增高。

3.胆囊内有无结石、蛔虫等;是否随体位变化。

4.胆囊收缩功能是否降低或消失。

【注意事项】1.轻度的慢性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超声诊断困难。

2.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增大,壁厚,胆汁透声差,可伴结石。

3.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常显示不清。

化脓性胆囊炎【检查内容】1.观察胆管腔内径的变化,有无轻度扩张、粗细不等。

2.胆囊壁回声是否增强,管壁增厚的程度。

3.重试观察管腔内有无结石;胆汁内有无回声及其透声情况。

【注意事项】1.观察肝脏有无增大,肝内胆管有无轻度扩张。

2.观察胆囊有无炎症表现。

胆囊炎诊疗规范

胆囊炎诊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治疗标准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验证,可起于血源性或肠源性细菌感染,多数为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细菌感染所致。

并可因胆汁滞留、代谢、神经和血管等其他因素引起,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一〕临床表现1.腹痛发病初期即有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如胆囊管因炎性水肿或被结石嵌顿可出现剧烈绞痛,右侧肩背区有放射痛。

腹痛前常有油腻饮食史或长期疲劳等诱发因素,疼痛好发于夜间平卧或体位变动时。

2.发热一般在38~39℃,如胆囊坏疽、穿孔,可出现寒战高热和全身中毒病症。

3.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病症,约有10~15%病人有轻度黄疸。

4.体征右上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炎症严重时可出现反跳痛,大多数病人Murphy’s征阳性,局部病人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当炎性渗出较多或胆囊穿孔时,全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

背部右侧脊肋区皮肤感觉过敏,并可有明显压痛点〔Boas点压痛〕,肝区或背部有叩击痛。

〔二〕检查1.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有轻度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上升。

2.B超检查作为辅助诊断的首选,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密度不均匀,常可发现结石强光团伴声影,胆囊周围可有渗液出现。

3.其他检查少数产气杆菌感染者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胆囊壁和胆囊腔内有气体存在,在急性胆囊炎时不应做口服胆囊造影,以免发生意外。

〔三〕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

其中,右上腹痛的特点和限局性压痛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必要条件,如果还有右上腹肌紧张,诊断就更有把握。

其他的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一旦出现,更支持诊断。

但应注意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鉴别。

【治疗】〔一〕手术治疗1.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者原那么上宜手术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尤应做急诊手术:〔1〕胆囊肿大,张力较高,压痛明显有坏疽,穿孔可能者。

〔2〕胆囊已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者。

胆囊炎内科治疗规范

胆囊炎内科治疗规范

【中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295-02 急性胆囊炎是指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病变,常发生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

多因结石阻塞胆囊管或总胆管的下端而发生急性炎症。

亦可由胆道蛔虫引起。

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

其临床症状多有发热、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白细胞升高等表现。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81例,其中女生57例,男性24例,年龄在24~68岁间。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疼痛、肌紧张或触及肿大的胆囊等症状体征,恶心伴呕吐者41例、典型胆绞痛32例,发热8例。

其中结石性胆囊炎7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5例。

病史2年~30余年。

1.2 临床表现1.2.1 症状:①主要为腹痛,诱因多为饱餐或脂餐后突然发作或发生于夜间,部位为右上腹,性质为持续性、膨胀性疼痛,当有胆囊管梗阻时,可呈阵发性绞痛。

疼痛可向右肩及右肩胛下区放射,患者中2/3可有典型胆绞痛的既往史。

在老年人中,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可无剧烈腹痛,甚至可无腹痛的症状。

②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反射性恶心和呕吐,呕吐剧烈时,可吐出胆汁,且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呕吐后患者的腹痛不能缓解。

③全身症状。

大多数患者伴有38℃左右的中度发热,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有寒战、高热、烦躁、谵妄等症状,甚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约10%的患者因胆总管开口水肿、结石,可产生轻度黄疸。

1.2.2 体征:呈急性痛苦病容,右上腹或中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

局部可有肌紧张、反跳痛,有时可触到肿大的胆囊。

炎症扩散或胆囊穿孔时可出现腹膜炎的症状。

有胆囊积脓及胆囊周围脓肿者,可在右上腹部扪及包块。

严重呕吐的患者,可有失水和虚脱的征象。

少数患者有轻度的巩膜和皮肤黄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3 辅助检查①白细胞增高:在无失水情况下外周血自细胞计数可超过20×109/L,分类中见中性粒细胞增加,若有显著核左移者,常提示病情严重。

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

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

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3.B超显示胆囊肿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

4.急性发作期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或转氨酶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或穿孔;2.急性胰腺炎;3.肾绞痛、急性阑尾炎;4.肺炎、心肌梗塞。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初次发作、炎症较轻、症状不重、患者不愿手术;2)无症状的胆囊结石;3)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2)方法:1)抗感染、解痉、利胆;2)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胃肠减压;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能量和多种维生素。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1)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胆囊炎;2)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和/或伴有顽固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3)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者;4)伴有肝内外胆管系炎症和/或梗阻者;5)急性化脓性、坏疽性或梗阻性胆囊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或已穿孔者应急诊手术。

3.手术方式:(1)胆囊切除术。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无上腹部手术史,凡适应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都可经腹腔镜切除胆囊。

胆囊炎的诊治

胆囊炎的诊治

胆囊炎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多见于35~4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其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主诉急性胆囊炎主要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伴发热、恶心及呕吐。

慢性胆囊炎多为腹胀、嗳气、消化不良,以及右上腹或上腹部不同程度的隐痛或不适,以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明显。

诊断(一)临床表现约85%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以右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腹痛多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背放射;慢性胆囊炎的腹痛常呈反复发作性,多为隐痛、胀痛。

1.发热急性胆囊炎发热一般在38~39,多无寒战。

2.恶心、呕吐以急性胆囊炎多见。

3.腹胀、嗳气及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慢性胆囊炎患者均可出现,但以慢性胆囊炎更多见。

4.黄疸约1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可能是胆总管下端括约肌痉挛或感染扩散至胆道系统所致。

(二)辅助检查1.B超首选检查方法,B超检查能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厚度常超过3mm,在85%~90%的患者中能显示结石影。

2.CT检查急性胆囊炎患者CT检查除可发现胆囊管或胆囊结石外,常表现:胆囊扩大;胆囊壁普遍性增厚,且增强扫描时可见胆囊明显强化。

慢性胆囊炎常与胆石并存,CT除胆囊壁普遍增厚和增强扫描显示为壁强化外,胆囊大多扩张不良或缩小。

若周围粘连,则可见胆囊皱褶变形。

3.放射性核素检查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IDA作胆系扫描和照相,在造影片上常显示胆管,胆囊因胆囊管阻塞而不显示,从而确定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治疗要点(一)非手术疗法1.适应证(1)初次发作的青年患者。

(2)经非手术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者。

(4)发病已逾3日,无紧急手术指征,且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有消退者。

2.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禁饮食、输液,必要时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腹胀者应予以胃肠减压。

(1)应用广谱抗菌药物:1)头孢霉素类:头孢曲松4.0g,每日1次,肌内注射。

急性胆囊炎诊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诊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1.症状和体征(I)胆绞痛症状持续6小时以上,可有寒战,发热,黄疸。

(2)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右上腹可有肌紧张和反跳痛。

肝区叩击痛。

可见皮肤巩膜黄染。

2.辅助检查(1)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在(10~15)×1O71.,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胆囊坏疽时,可达2OX1(Γ∕1.以上。

mol∕1.,提示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并肝功能损坏。

血清转氨酶和碱(2)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g性磷酸酶亦可升高。

血清淀粉酶常呈不同程度的升高。

(3)超声检查诊断急性胆囊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可见胆囊肿大,壁厚呈双边征,结石光团和声影,胆汁瘀积。

(4)X线腹平片有时可显示胆囊区结石影,在急性气肿性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壁及胆囊周围积气。

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瘦时,胆囊内有可能见气体。

(5)99n TcEHlDA胆囊不显影。

(6)CT和超声检查效果相同,对合并胆管病变,如结石,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B超。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身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禁食和胃肠减压,解痉止痛,使用抗生素。

治疗伴发疾病。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60%~80%的病人可获缓解。

2.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并缓解者,在渡过急性期后宜择期手术。

此项适用于大多数病人:3.急诊手术指征(1)寒战,高热,体温升达39℃以上,白细胞20X1071.以上。

(2)黄疸持续加重。

(3)胆囊肿大,张力高,出现局部腹膜刺激征并有扩大趋势。

44)60岁以上老人及合并糖尿病者宜早期手术治疗。

55)急性胆囊炎合并有胆囊结石,应尽早手术。

4.手术方式选择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彻底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病人手术的安全性。

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病变情况,并考虑到医院和手术医生的条件,可以选择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瘦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胆囊炎治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验证,可起于血源性或肠源性细菌感染,多数为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细菌感染所致。

并可因胆汁滞留、代谢、神经和血管等其他因素引起,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发病初期即有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如胆囊管因炎性水肿或被结石嵌顿可出现剧烈绞痛,右侧肩背区有放射痛。

腹痛前常有油腻饮食史或长期疲劳等诱发因素,疼痛好发于夜间平卧或体位变动时。

2.发热一般在38~39℃,如胆囊坏疽、穿孔,可出现寒战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3.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约有10~15%病人有轻度黄疸。

4.体征右上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炎症严重时可出现反跳痛,大多数病人Murphy’s征阳性,部分病人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当炎性渗出较多或胆囊穿孔时,全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

背部右侧脊肋区皮肤感觉过敏,并可有明显压痛点(Boas点压痛),肝区或背部有叩击痛。

(二)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有轻度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上升。

2.B超检查作为辅助诊断的首选,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密度不均匀,常可发现结石强光团伴声影,胆囊周围可有渗液出现。

3.其他检查少数产气杆菌感染者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胆囊壁和胆囊腔内有气体存在,在急性胆囊炎时不应做口服胆囊造影,以免发生意外。

(三)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

其中,右上腹痛的特点和限局性压痛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必要条件,如果还有右上腹肌紧张,诊断就更有把握。

其他的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一旦出现,更支持诊断。

但应注意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鉴别。

【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者原则上宜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者尤应做急诊手术:(1)胆囊肿大,张力较高,压痛明显有坏疽,穿孔可能者。

(2)胆囊已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者。

(3)既往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或曾有急性发作者。

(4)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引起胆管炎、胰腺炎者。

2.手术应首选胆囊切除术。

对病程较久、胆囊周围水肿粘连严重,解剖不清或病人全身情况较差,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术,胆囊坏疽、穿孔、腹膜炎情况严重者可选用胆囊造瘘术,有黄疸的病人应加做胆总
管探查术,或在术中做胆管造影确定胆总管探查的必要性。

凡做胆囊造瘘术的病人应在术后3~6个月做胆囊切除术。

(二)非手术治疗
1.对于症状较轻的单纯性胆囊炎或病程较久(大于72小时)病情无加重者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应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全身支持治疗。

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症状、体征加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急诊手术前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等。

对于老年人及有重要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病人应做好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慢性胆囊炎诊疗常规
慢性胆囊炎常是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少数病人系胆囊管或胆囊先天性异常所致。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病人以往常有反复发作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病史。

2.临床上无明显典型特异症状和体征。

病人常有腹胀、嗳气及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需除外肝、胰、胃和十二指肠等其他脏器疾病。

3.少数病人可合并胆总管结石,或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压迫肝总管,甚而产生胆囊--肝总管内瘘,导致黄疸(Mirizzi症)。

(二)检查
1.B超检查示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肿大、积水或胆囊萎缩。

2.口服胆囊造影时胆囊常不显影。

【治疗】
慢性胆囊炎如症状明显,B超检查证实胆囊或胆囊管畸形、胆囊萎缩伴有胆囊结石等,均以手术切除胆囊为宜。

若症状不明显亦可暂时取非手术治疗,但必须定期随访,一般为2~3个月做1次B超检查,如炎症未改善应改做胆囊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包括利胆药物应用、口服助消化药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