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单独尽没有了比喻角度新闲休闲厌满足喜爱赞美
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熟悉旧从前
反问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包含了《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于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背后的历史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表演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意境。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and 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的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
2.道具:准备与诗词相关的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3.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表演等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例如,播放《静夜思》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夜晚,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以“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为主题,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和《清平乐·村居》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全诗对景物的描写动静结合,最妙的是后两句,话留空白,余味无穷。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诗人杨万里在店内所看到的农村风景和儿童追蝶嬉戏的情景。
这首诗也是有动有静,和前一首诗不同的是诗中人景交融,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前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都是七言绝句,画面清新明快,教学中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发现其相似之处。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词作为精读课文首次学习,因此教学中要借助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词的特点。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时应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古诗词中经典诗句的学习,品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引领学生欣赏如画乡村风光图,感受诗人对淳朴乡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和工具书,会认“徐、篱、疏”等6个生字,会写“宿、茅、锄”等14个生字。
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把握古诗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3.学习词的特点,通过品读诗句,想象画面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杂、篱、徐、疏4个生字,会写杂、稀等9个生字。
2.结合注释和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欣赏和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欣赏法: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和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古诗《春晓》,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背景。
然后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选入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既有深刻的意境,又有鲜明的意象,充满了诗人的激情和感性。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于古诗文的意境、意象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也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古诗文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激情和感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大意,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
可以引用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字词量和阅读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感情方面尚需指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较为匮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感情,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比较教学法: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全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抄写。
3.的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followed by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each poem. Students are then asked to read the poems agn on their own.3.操练(10分钟)a.学生齐读古诗,巩固记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和教学设计板书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和教学设计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古诗之美”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每首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2)详细讲解每首诗的背景、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
(2)评出最佳朗诵奖。
(2)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诗进行背诵,并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感悟。
四、教学设计板书1.第一首诗:《春晓》板书内容:作者:孟浩然主题:春天的早晨意象:鸟鸣、花开、春眠情感:喜悦、悠闲2.第二首诗:《静夜思》板书内容:作者:李白主题:夜晚的思念意象:床前明月、思乡情感:孤独、思乡3.第三首诗:《江南春》板书内容:作者:杜甫主题:江南春景意象:江南、春水、花红柳绿情感:赞美、喜悦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词的美。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了诗词背景、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的朗诵表现出了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课选入了三首古诗词:《静夜思》、《春晓》和《寻隐者不遇》。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深刻的意境,又富有童趣,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品味诗中的修辞手法,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感悟。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图片和相关的教学素材。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他们对诗文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逐句呈现诗文内容,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XXX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XXX店,姓XXX的人开的店。
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读得如何?)——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诵,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愿意)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同画,能做到吗?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换。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XXX,什么色彩?为何?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同心专心只忙着追赶XXX的孩子,并没有留神四周的迷人XXX,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篱落疏疏:(竹篱,什么样的竹篱?你从哪里看出来?一径深:组词了解:径,路径(在竹篱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构成浓密的树阴?未成阴?(指导: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了……)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XXX的读一下4、想把艳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5、齐声配乐朗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把握《古诗词三首》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感受和鉴赏古诗词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5.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古诗词,提升创新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语感。
4.诗词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通过讲故事、背景介绍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感。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对古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推荐相关古诗词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鉴赏力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难点: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词。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
4.比较法:对比分析三首诗词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有关三位诗人的生平、诗词创作背景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标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如诗人、诗意等。
然后简要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文本,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等。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字词的含义。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绝句》和《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优美,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古诗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纸和笔:用于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古诗。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课选编了三个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苏轼的《春日》,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欣赏法:欣赏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教材:准备《古诗词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要学习的three ancient poems,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登鹳雀楼》、《春日》、《石灰吟》三首诗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春晓》、《鸟鸣涧》和《宿建德江》。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大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词,引导学生跟随课件朗读,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农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古诗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并引导他们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农民,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以便进行板书。
3.课文:准备好课文,以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和语气。
然后,教师对每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
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
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
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
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