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经济学与食品安全
经济学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方向。
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经济学的角色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食品安全的问题。
一、市场失灵和食品安全首先,市场失灵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完全正确地分配资源,产生了一些经济上的问题,例如,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卖方比买方更了解产品信息和质量,或者存在外部性问题,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人。
在食品市场,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率,可能会采用劣质原料,或者掩盖真正的食品配料、添加剂、生产日期和生产地等重要信息,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食品安全成本和质量其次,食品安全和食品成本和质量有关。
安全和优质的食品都需要更高的成本,包括购买高质量的原材料、实施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检验和排除劣质产品。
在经济学中,需要考虑食品安全的内在价值,生产者要对质量承担一定的成本,从而加强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但是,由于处于采购链的不同环节也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从而造成了食品安全的困境。
三、面对食品安全的经济解决方案市场助推和政府干预可以缓解食品安全的困境。
市场助推主要包括强制性产品标准、自律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信用评级机制等,政府干预则包括强制性生产许可证、不断完善的监管制度、大数据和生产标准、以及法律责任和赔偿机制等。
这些措施只有协同起来,才能显著地降低食品安全的问题和损失,让消费者在市场上更加信任和满意,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
四、结语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因素,分析了市场失灵的问题,考虑了食品安全的成本和质量,提出了市场助推和政府干预缓解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大都声称经济学中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帮助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更好地理解食品安全问题,促进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持续优化和改善。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
诸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一滴香、洗虾粉等问题仍然充斥着市场。
食品安全问题, 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民众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也同时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一、关于食品安全的概述食品安全是指无毒、无害的食品,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
随着新的食品资源的不断开发, 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
食能养人, 也能伤人。
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表现出来的危害性一方面导致食源性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带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 且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的特征, 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给市场带来负外部性, 使第二篇:从哪些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2.从哪些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从农业生产者角度1.提升自我修养,增强安全意识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离不开农民的力量。
农业生产者应当提升自我修养,学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学习法律知识。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施用化肥、农药,增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
2.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农业生产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
按标准组织生产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
通过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
3.加强农户联合,促进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组织化,实现农产品生产规范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食品安全问题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添加剂残留等问题,以及通过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等造成的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
一、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往往很难获取到完整、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
生产商对于信息拥有者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来获取更多利润。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很难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识别和判断。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生产商的行为不透明,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二、利益冲突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经济学根源是利益冲突。
在食品产业中,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消费者则追求食品的价值最大化。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生产商可能会使用劣质原材料、违法添加剂、不合规程的加工工艺等手段,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政府官员与食品企业之间可能存在利益输送、腐败等问题,也会影响食品安全。
三、监管不足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经济学根源是监管不足。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负责监督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行为。
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对食品企业的监管不到位。
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之间也可能存在官商勾结、行政干预等问题,导致监管失效。
监管不足导致食品企业违法成本低,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四、市场竞争压力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经济学根源是市场竞争压力。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造成巨大损失,企业可能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掩盖、敷衍塞责等手段,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市场竞争压力不仅使得企业违法成本低,也使得监管部门在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时面临一定压力和困难。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食品安全问题是指由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而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食品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根源。
食品安全问题与信息不对称有关。
在食品市场中,消费者往往无法获得完整和准确的产品信息,对于食品的质量、成分、产地等信息掌握不足,因此难以作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而食品生产者则面临着道德风险,他们有动机隐瞒或伪造食品的质量信息,以求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与生产成本和利润关系密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往往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压力。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低质量原材料、使用劣质设备、缩短加工时间等方式,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可能会降低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投入,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行为都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根源。
食品安全问题与监管不力有关。
食品市场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动态性,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利益主体。
如果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监管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就会导致监管漏洞、监管责任不落实等问题的出现。
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监管的不完善,逃避责任、违规操作,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关。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
如果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企业就会缺乏动力改善产品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宽容度也会影响企业的行为。
如果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容忍度较高,企业就可能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掉以轻心,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根源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生产成本和利润、监管不力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加强食品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根本的经济因素。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与企业的利益追求有关。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追求更高的利润已成为常态。
为了追求高利润,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上,企业可能会采用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方法,例如添加禁用的化学物质、不符合规定的添加剂、使用过期原材料等。
这些行为虽然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是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却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产能及缩短原材料周期,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其次,政府监管不到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政府承担着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如果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食品监管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督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此外,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罚的力度不够,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对于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足,那么企业无法承担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反而能赚取不公正的利润,增加了企业违法的动机和行为。
最后,消费者的意识和需求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
一些企业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诉求来推出一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
例如在市场上推出的速冻食品、快餐等,虽然解决了消费者的时间与口感上的问题,但是在安全与健康上往往存在一定的隐患。
同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一些消费者能接受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存在与多种经济因素有关。
企业的利益追求、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才能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经济学思考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经济学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安全的食品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来发生的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并从政府经济学的学术角度来思考和分析,总结其现状及其问题构成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引导社会审视这一关系国家公共安全问题,提倡对食品安全的科学关注,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经济学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一)食品安全的含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1](二)食品安全的特点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根据问题的重要性来排列,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安全的意义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举。
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商海无涯“信”作舟,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
当前食品安全事件中凸显的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丑恶现象,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行。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要要求,是事关经济、政治、社会全局发展的大事。
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
[2]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构成原因(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每个国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1. 引言1.1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剖析其根源更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中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可以从供求失衡、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成本考量和消费者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供求失衡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需求方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较低,而供应方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上市。
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取到全面准确的食品信息,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误导。
监管不力则使得食品市场缺乏有效监督,不法经营行为得以滋生。
成本考量对食品安全同样产生影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
消费者需求也会间接影响食品安全,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低价劣质食品。
经济学角度的解决方案可以从重塑食品生产体系和加强监管力度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来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2. 正文2.1 供求失衡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供求失衡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经济学根源之一。
供求失衡可能导致食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一方面,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都可能造成食品质量下降。
供给过剩时,生产商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不合规范的生产方式,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增加;供给不足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商可能采取掺假掺劣的手段,从而危害消费者健康。
需求方的变化也会导致供求失衡,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如果消费者对某种特定食品需求大增,生产商为了迎合市场,可能会加大生产规模,但是没有足够落实食品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相反,如果消费者需求下降,生产商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降低质量的手段,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供求失衡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必须通过调整供需关系,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加强产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2 信息不对称加剧食品安全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导致一方在交易中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食品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策略。
我们将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特征进行阐述,揭示其背后的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
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包括生产者的行为决策、市场失灵、政府监管不足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福利损失、企业声誉损害、行业信任危机等。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严重的挑战,不仅影响到公众的健康,也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属性以及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核心。
在食品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生产者掌握着更多的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柠檬市场”现象,即低质量的食品驱逐高质量的食品,从而损害整个市场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还与外部性有关。
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影响到个体,还对社会和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例如,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可能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建议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质量和安全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冲击了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利益。
为了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食品安全事件对经济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业,其不良事件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生产企业的形象和销售额。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下降,进而带来销售额的下降。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导致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上升,他们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购物行为,即便销售价格低廉,也会选择放弃购买。
这直接导致了销售额的下降。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形象,降低其品牌价值。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不但要承担赔偿损失,还需要恢复企业形象,增加宣传推广的投入。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导致销售额的下降,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1.食品安全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供求关系无法实现最优均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
具体来说,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在食品生产和销售中往往会隐瞒一些事实或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无从了解。
而消费者往往没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无法辨别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市场无法实现最优均衡。
另一方面,死亡成本和事后处罚无效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其死亡成本非常高。
但是,除了对该生产企业进行处罚外,没有其他任何处罚力度,导致该企业对其安全责任的认识不够,也加剧了企业的安全隐患。
因此,市场失灵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从经济角度浅析食品安全问题现象
从经济角度浅析食品安全问题现象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愈演愈烈,食品质量不过关,无良食品企业被频频曝光,令人担忧。
对于食品这类涉及基本生存条件的产品的不信任,最终可能诱发对政府治理的不信任以及社会信任危机的散播,危及长期经济增长。
如何构建适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治理机制,是当前中国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经济学;食品企业主体;成本;收益引言在我国食品企业众多、质量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而消费者需求质量弹性普遍小于价格弹性的背景下,企业竞合就极有可能诱使企业暗地实施质量不变甚至劣化的生存策略,从而导致质量未升而业发展却受抑制的潜在风险。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论基础(一)现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表现及特点近年来,以工业“三废”、城市垃圾、农药化肥残留等为代表的化学性污染问题有加重趋势。
从产业链角度看,食品污染的来源可划分为原料污染、加工过程污染、包装污染、运输和储存污染、销售污染。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行为人完全履行了法律与道德义务也无法避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食品生产、制造过程中,行为人因利益驱动而在投入物的选择及用量上违背诚信道德而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食品企业违法成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可以通过严刑峻法抑制违法和犯罪行为,用道德教化的方式使违法行为人认识到错误并自觉按照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办事。
有更多的经济学家运用经济理论分析法律制度的效果。
例如边沁曾经精炼地指出,惩罚之值在任何情况下,皆须不小于足以超过罪过收益之值。
二、企业食品质量劣化的经济角度分析(一)经济学视角下企业守法或违法的选择从违法行为的角度来看,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犯罪公式,即:违法动机=收益―道德损失―[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所受处罚)﹥利润﹢守法的满足感。
从这个公式出发,我们再来分析企业实施产品质量不变甚至逐步劣化的行为动机,发现影响企业实施食品质量下降的动机与成本、风险和收益的评估存在极大的关联,如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和风险则产生违法动机。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经济学在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其根源涉及到供需关系、市场机制、政府监管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探讨其与经济学的关系,并寻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途径。
经济学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市场机制的失灵。
市场的本质是供需关系的调节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但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导致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生产商往往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难以获得真实的产品信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劣质食品。
经济学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使消费者能够获得真实而充分的产品信息,从而有效推动市场机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还来自于供应链的不透明和不完善。
食品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供应链系统,涉及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经济学认为,供应链的不透明和不完善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产商往往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导致供应链中出现了许多隐性成本和风险,使得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提出了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监管和控制,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政府监管的不完善和腐败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
经济学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管和管理作用至关重要,但现实情况是政府监管系统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存在腐败现象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权威和效力,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经济学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执法机构,提高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管理水平和有效性。
从经济学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从经济学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从经济学方面来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近年来虽然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却给人们的自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经济学对食品安全实质作出了分析,以及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所起的重要性的必然性和浅谈了一些政府应当在食品安全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外部性利益最大化不对称性疏导式管理经验产品正文: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毒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吊白块”等等一系列食品问题让人们触目惊心,人们甚至开始惊恐到底哪些食物还可以放心使用?大家开始问到底哪出了问题?到底要如何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下面是我根据查阅的资料加之自己的思考从经济学方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作出的分析.从经济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获得的信息具有不对等性。
经济学表明存在市场交易的地方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是由于交易双方占有的有关交易的信息不均衡,由于存在信息搜寻费用高以及消费者自身的知识、能力方面的限制,消费者不可能获得有关产品足够的信息,因而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特别是商品是食品时,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就更为突出。
由于食品种类繁多,其品质的差异性有很大,因此仅靠商标和品牌是不能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的。
同时又因为食品的储藏过程,运输过程等很多情况均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这就使得消费者要调查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相对于食品的价格而言消费者的成本过高是不会进行其调查。
所以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销售者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食品的具有经验品特征和信用品特征。
经济学理论根据产品质量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按消费者获取商品质量信息的途径,将所有商品分为3类:“搜寻品”即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具有能过检查和评价的特征的物品。
如,食品的颜色和光泽;消费者在购买前不能准确评价,只有购买使用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被称之为“经验品”,如,手机、电视等;消费者即便买了后也无法检查和评定的商品称为“信用品”。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姓名:朱霖学号:201410306第一章引论近年以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仅2014年,就有台湾顶新黑心油事件,福喜腐肉事件中的麦当劳事件,家乐福散装菜干二氧化硫超标事件,昆明毒米线事件,三无产品吸血鬼饮料事件,毒豆芽事件,汉丽轩口水肉事件等等。
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然而,从目前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中,笔者发现,学者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或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建议,都是从现行体制中寻找问题,提出建议。
却没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事情发生的内在原因。
在吉林大学韩丹,田毅鹏的论文”有法律到市场:食品安全治理学说的思辨中“总结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三个存在的学说:一是法律体系不完全学说,二是政府监管不力学说,三是市场失效说。
然而,在这三个学说当中,无论是法律体系的不完全还是政府监管的不力,还是市场的失效,学者们都忽视了产生这三个问题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权力集团的寻租腐化。
曾经在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中,笔者曾经讨论过为什么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都是曾经困扰大家的问题,然而交通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例如酒后驾车比例越来越低,社会中对于交通安全的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在出行时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然而在食品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问题上,大家发现屡禁不止,虽然各种各样的监管的出台或者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甚至更有甚者,借着强硬政策或者其他手段的出现的东风,为逃避过检查的问题产品披着安全食品的外衣增加销量,博取更大的利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存在集团和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权力集团的寻租腐化导致的。
第二章从集团和利益集团的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概念笼统的讲,利益集团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具有共同利益者形成的集体,利益集团拥有包不同的定义和分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曾经给出了定义,也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了分类。
食物安全,政治经济与心理研究
食物安全,政治经济与心理研究
食物安全指的是确保人们获得安全、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的过程中保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政治经济对于食物安全的研究主要关注食品生产、分配和消费方面的政策和经济因素。
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政策、食品市场的竞争机制、食品价格、农业政策等都会对食物安全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也包括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成本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贸易政策等。
心理研究关注人们在食物安全问题上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这包括人们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恐惧和态度,对于不同信息来源的信任程度,以及在食品选择和消费中所做出的决策。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人们对食物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行为动机,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公众教育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食物安全研究不仅涉及到食品科学和食品技术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食物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
有关食品安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12级哈商大投资学1班姜胜)
有关食品安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12级哈商大投资学1班姜胜)第一篇:有关食品安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12级哈商大投资学1班姜胜)有关食品安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才能获得价值。
对于食品的生产者来说食品的安全是不重要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运动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本身。
使价值尽可能增殖或带来剩余价值,正是资本区别于商品和货币的本质特征。
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又必须生产使用价值或商品。
但是,对资本来说,只要能实现价值增殖,生产何种使用价值或商品是没有关系的。
也就是说,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只要能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并不关心它生产的商品对消费者有无使用价值,是否对消费者有害,是否违反社会道德。
攫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运动的决定性目的和动机。
资本要求投资必须取得回报,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回报。
如果投资不能获得利润,资本决不会投资。
而且在剩余价值率和生产的技术水平已定时,提高利润率的主要办法就是不变资本的节省,这就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必然会减少对他来说不能获得利润的投资。
只要能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就会狂热地节约生产资料,这种狂热也表现在生产要素的掺假上。
这种掺假是使不变资本的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相对降低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也是使利润率提高的一种主要手段。
降低商品的使用价值,甚至生产毫无使用价值的商品。
这就是企业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七(6)班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现状分析级对策一、调查的对象、方法本调查选择本省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苏南地区,随机选择两所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寄宿制高中学校,这两所学校,一所处于原城乡结合部,一所处于原来农村乡镇。
现在这两所学校所在地区已经完全城市化,农民土地全部被征用,住所动迁到城镇小区。
经济学中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政策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在经济学的角度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市场失灵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食品卫生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通常指市场不能够充分解决社会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现象。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两个方面。
1.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给消费者提供的食品信息不充分或不准确。
由于食品行业的生产环节较为复杂,消费者难以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材料来源、生产加工等情况,而生产商更容易掌握这些信息。
因此,生产商可以通过虚假宣传、隐瞒信息、篡改标签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从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导致市场失灵。
1.2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产生的成本或收益不仅影响到产生者和消费者,也会影响到第三方。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安全生产的成本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收益不仅仅是消费者和生产商的事,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例如,不安全的食品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部分:市场失灵的后果市场失灵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其中最明显的是经济损失和社会福利下降。
2.1 经济损失市场失灵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降低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从而减少了消费金额,造成了经济损失。
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持续存在,加重了监管和检测的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支出,也造成了经济损失。
2.2 社会福利下降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个人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造成影响,影响社会福利的提高。
此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从而抑制了技术的进步和新产品的诞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第三部分:政府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策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来解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1 增加食品监管力度政府应该通过加强食品监管来提高市场食品安全,采取严格监管行为,制定严格的食品生产标准和监管规范,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商家的道德水准,保证市场食品安全。
毛概论文——从政治经济视角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毛概期末论文——从政治经济视角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作者姓名:日期:2012年5月30日摘要:随着我国GDP逐年攀升,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尤以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更是攸关民权民生的重大问题。
本文主要将通过对食品安全现状的阐述,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及其相关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对策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
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然而,与之相对,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尤以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食品安全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在消费商品种类中,一种是生活必需品,另一种是生活非必需品。
在饮食方面花费成千上万吃一桌宫廷御膳不一定是必要的。
但没有食物补充能量,生命就不能维持,从这一意义上讲,食品就是生活必需品。
从中华民族的古训“民以食为天”也可以知道,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
这也表明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食材变得丰富多样,各种新型食品更是层出不穷。
从街头巷尾到商场超市,乃至电话网络,都可以购买到各式各样的食品。
新型食品以及新型销售方式的诞生,对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后在这几年中,我们看到的是,由于新闻媒体的发展,各个行业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被频频曝光。
从肯德基的苏丹红,三鹿的毒奶粉,双汇瘦肉精,各种塑化剂物质,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地沟油、烂皮鞋制作的毒胶囊,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形势十分严峻,也让其成为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政治学探究
“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政治学探究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不但要求要吃的饱,吃得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但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现有的食品失去了信心,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话题。
面对频繁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深思,是道德滑坡?是市场的失灵?还是制度的缺陷?本文将通过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的政治学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治学政府监管制度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是否良性发展和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危及到相关行政部门所代表的国家形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深入调查并思考市场规律条件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理论和规律,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当前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迫切加以解决的课题。
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盘点一下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之后,2009年爆出浙江多省63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问题和蒙牛特仑苏OMP奶在产品中加入未经国家检测的OMP添加剂问题,2010年发生了“地沟油”、“一滴香”、“植物奶油”、“硫磺姜”、“假冒五常香米”等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至今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牛肉膏”、“绝育黄瓜”、“爆炸西瓜”、“染色花椒”、“回炉面包”、“毒豆芽”等一系列问题百姓惊叹不已,防不胜防。
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政治学原因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过去,在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中没有做到法治化、制度化,基本上是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
因而制假售假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从经济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_陈燕玲
参考文献: [1] 王秀清,孙云锋. 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5) . [2] 林鸿熙. 信息透明度对企业诚信行为影响的博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10) . [3] 王琨. 信息不对称与政府行为[J].经贸生活,2002( 5) . [4] 陈锡文,邓楠. 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侯瑜.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 (1): 149-153. [6]何俊华,韩德军. 论构建农村食品安全体系[J].医学动物防制,2006 (3): 200-201. [7] Stringer Mike. Food safety objectives-role in microbiological food safety management [J].FoodContol, 2005, 16:775-794 [8] Gorris Leon GM. Food safety objective: an integral part of food chain management [J]. Food Control, 2005, 16:801- 809
虽然食品安全管理按照流通部门的原则,但在一个日益复杂的食品供应系统实施的脸, 不能完全从某些部门分离出来,因此,我们不能说在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责该区域将导致部门 职能中可能出现的重叠调节真空度,其他领域的一些方面,所以从使用的罪犯。此外,食品 安全监管体制的垂直管理,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中央和地方机构,地方监管部门可能会被迫 以保护地方利益,成为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的保护伞。例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如果当地 政府和监管机构及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召回问题产品,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不良影响,所以 很多时间寻找受害儿童的问题,在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姓名:朱霖学号:201410306第一章引论近年以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仅2014年,就有台湾顶新黑心油事件,福喜腐肉事件中的麦当劳事件,家乐福散装菜干二氧化硫超标事件,昆明毒米线事件,三无产品吸血鬼饮料事件,毒豆芽事件,汉丽轩口水肉事件等等。
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然而,从目前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中,笔者发现,学者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或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建议,都是从现行体制中寻找问题,提出建议。
却没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事情发生的内在原因。
在吉林大学韩丹,田毅鹏的论文”有法律到市场:食品安全治理学说的思辨中“总结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三个存在的学说:一是法律体系不完全学说,二是政府监管不力学说,三是市场失效说。
然而,在这三个学说当中,无论是法律体系的不完全还是政府监管的不力,还是市场的失效,学者们都忽视了产生这三个问题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权力集团的寻租腐化。
曾经在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中,笔者曾经讨论过为什么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都是曾经困扰大家的问题,然而交通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例如酒后驾车比例越来越低,社会中对于交通安全的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在出行时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然而在食品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问题上,大家发现屡禁不止,虽然各种各样的监管的出台或者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甚至更有甚者,借着强硬政策或者其他手段的出现的东风,为逃避过检查的问题产品披着安全食品的外衣增加销量,博取更大的利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存在集团和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权力集团的寻租腐化导致的。
第二章从集团和利益集团的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概念笼统的讲,利益集团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具有共同利益者形成的集体,利益集团拥有包不同的定义和分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曾经给出了定义,也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了分类。
有的利益集团已经组织起来,拥有真是组织,是有形的,有的利益集团尚未组织起来,没有正式组织,是无形的。
“利益集团”这个概念源于政治学,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一书中使用了”党争”一词,并分析了如何消除党争对国家利益的不利影响。
他指出:”党争就是一些公民,不论是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者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利益。
”一般认为,麦迪逊对“党争”的分析师利益集团理论的开始。
第二节利益集团对食品安全问题影响许多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曾经对“利益集团”形成与存在的原因做过论述。
只要资源还存在稀缺性,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具有相同利益者就有组织起来追求或维护共同利益的可能。
现在回顾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2000年后,因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乳制品市场转变成一个很大市场,且因巨大消费群体,更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
为了调节大陆市场供应与需求,除了从海外的日本、新西兰等国进口将近30万吨乳制品以应付高中消费层次外,中国大陆绝大多数消费群体,包括婴幼儿,还是以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三鹿牌顺势推出以一袋18元人民币(约3美金),不到进口奶粉价格一半价格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应付大规模的奶业市场,之后并成为大陆重要且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多年蝉联该中国大陆自制乳品市场的首位。
从此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庞大的市场和诱人的利益在里面,三鹿奶粉和其他知名乳业集团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物质,形成了乳业集团中公开的秘密。
在中国质检总局对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检查中,对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进行了排查,检验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率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不过其他厂牌并没有因此而幸免。
2008年9月21日,香港媒体委托香港检验中心验出黑龙江生产的“雀巢金装助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
香港多家连锁超市决定将雀巢在黑龙江生产的奶粉全面下架。
停售及回收的雀巢奶粉包括五款900克装的“雀巢金装助长奶粉”和“儿童高钙奶粉”,以及一款1800克装的“雀巢速溶奶粉”。
同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验出三鹿牌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奶粉(慧幼2段)含有阪崎氏肠杆菌。
中国共有290家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生产企业。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9月30日公布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测情况,这次共抽检154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有134家企业未检出三聚氰胺,占87.0%;共抽检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265个批次产品,有234个批次产品没有检出三聚氰胺,占88.3%。
任何集团的形成都取决于集团成员的收益和成本。
对每个集团成员而言,只有当其能够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他才有动力参与集团的活动。
如果有一定数量的集体物品,获得他的成本远远低于他所带来的收益,相关集团中的某一个人即使承担全部成也能够从中获益,那么就可以假设种种物品会被提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集体物品的总收益大大高于总成本,即使是其中一个人分的的收益也会超过总成本。
那么,在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中,我们如何让食品企业生产问题食品的成本大大与收益,才有可能拒绝生产问题产品。
在制定政策中,笔者认为,如何从根源上提升生产问题食品的成本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也想到了一个问题,在交通安全问题中,为什么交通安全问题会比较容易解决呢,这是因为,所有的人,包括酒后驾车的司机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那就是安全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所有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人,没有相互冲突的利益,没有动力形成与社会和大部分人利益相抵触的利益集团,所以交通安全问题容易解决。
第三章从寻租腐败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观察食品安全问题第一节寻租腐败理论基础“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分支。
公共选择理论较早的提出来寻租理论及主要观点。
许多学者将寻租等同于腐败。
的确,寻租是一种腐败活动正是由于政府官员等寻求非生产性利润的动机,才造成了腐败,但寻租又不完全等同于腐败。
寻租理论也不完全等同于腐败的政治经济学。
腐败的含义,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都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腐败”的定义。
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政治腐败”被解释为“政治活动家、政治家或官方决策过程中的官员,利用他们由于担任公职而掌握的资源和便利,为例外一些人谋取利益,以作为换取一些已允诺的或实际的好处的报偿,而这种行为是受到正式法规明令禁止的”。
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提出了类似的定义:腐败就是“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其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利与财富的交换”。
这个含义表明:(1)腐败是政治家、政府官员或其他官员的行为;(2)是他们利用担任公职而掌握的资源为其他人谋取利益,并以此换取自身好处;(3)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第二节寻租和腐败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现在,我们继续回顾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在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公布的不合格奶粉企业和伪劣奶粉中,三鹿奶粉亦在列,但随后证实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失误所致,把三鹿撤出“黑名单”,多个国家机关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允许三鹿奶粉正常销售。
2007年2008年9月2日,河北省产质量量监督检验院对蛋白质、亚硝酸盐,以及抗生素残留等营养指标、理化指标及安全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全都合格。
该检验结果并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专访播出。
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
后来他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不果。
为此,该网民以网上发文自力救济,并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不过该控诉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取得该网民的账户密码以请求删除网上有关帖子。
事后该网民则表示说,他因为相信了三鹿集团的解释,他买到的是假货,因此同意接受赔偿并删除帖子。
据“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8月1日下午6时,三鹿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
2008年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其注册所在地石家庄市政府和新华区政府。
并开始回收市场上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2008年8月4日至9日,三鹿对送达的原料乳20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确认“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
确认因自己集团生产的奶粉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结石后,三鹿集团开始进行危机公关工作。
三鹿公关公司北京涛澜通略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被指在2008年8月11日向三鹿集团建议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合作,屏蔽有关新闻的公关解决方案建议:“ 安抚消费者,1至2年内不让他开口;与百度签定300万广告投放协议以享受负面新闻删除,拿到新闻话语权;以攻为守,搜集行业竞争产品‘肾结石’负面新闻的消费者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百度的300万框架合作问题,奶粉事业部已经投放120万元,集团只需再协调180万元就可以与百度签署框架,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
”这封由自称三鹿公关公司的员工在网上发帖的声称为公关解决方案建议在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后的2008年9月12日,广泛流传于网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与之前《甘肃日报》报道不符,其含量减少了十倍。
(以上信息来自于百度新闻“三聚氰胺事件回顾”)那么,从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出,“三聚氰胺”事件中,权利寻租和腐败问题严重。
从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三鹿奶粉从劣质奶粉的名单中撤去,其中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然而,当“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三鹿奶粉的寻租和官员的腐败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某些权利机关的立场已然不是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中去了。
腐败也是政府官员的理性活动。
他们在从事腐败活动是,也会考虑比较其在公职上的正当既得收益与为腐败受贿可能得到的预期收益,这是激励相容约束;同时会比较腐败的收益与为此支付的成本,这是参与约束。
那么根据政治经济学模型,腐败者越容易在其他职位上找到工作,并获得合法与不合法的收入与效用,则腐败的私人成本越小;当腐败者遭到普遍排斥,难以在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中找到工作,腐败的私人成本越大。
同时,当当前的既得利益越大,腐败所可能遭受的机会成本越大,相反,当前的既得利益越小,腐败所可能遭受的机会成本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