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默写1.(2022广西融水期中)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2.(2021四川德阳中考),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3.(2022广东揭阳五校期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获罪之快的是:,。

4.(2021湖北黄冈中考改编)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二、阅读理解(一)(2021湖南永州中考)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回答问题。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6.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答:(二)(2022福建思明逸夫中学期中)阅读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

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在贾谊古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三)(2022福建思明松柏中学期中)阅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完成问题。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被贬原因,“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路八千”可见被贬之远。

B.颔联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却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效力。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凄凉。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理解性默写+赏析(附答案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理解性默写+赏析(附答案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一)默写及大意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析《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人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如今遭逢离乱,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沉痛。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月夜忆舍弟》一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之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

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三)理解性默写1.《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3.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课件)语文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

(优质课件)语文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
参考: 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
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之情。
写作特色
在构思上: 以景衬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写作手法: 双关、反问、用典、情景交融、借 史抒怀等
板书设计


首联:奠定感情基调(悲)

颔联:渲染环境(秋草、寒林) 悲景悲情

颈联:反语、双关

尾联: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把握节奏
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简介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人,唐 代诗人。
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 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 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 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 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5、《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 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善写五 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写作背景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 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 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 马。
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 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或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 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简答题: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九上全册古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1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难过和渺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

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心。

抒发诗人倔强、自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风致。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小结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 一首五律。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 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 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 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 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 之作。
主题: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 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 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 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回望秦岭,云遮 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 前。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因玄 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韩愈 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 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 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一、月夜忆舍弟
文本背诵
名句赏析
杜甫
字词注释
戍鼓断人行,
1《. 月夜忆舍弟》中既写景,也点明时令,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并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的感情的句 2.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戍,驻防。
边秋一雁声。 子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木。明:使……明艳。驿
枳花明驿墙。
(yì)墙:驿站的墙壁。这句
3.《商山早行》中将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
因思杜陵梦,
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
交织,使“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结合
凫雁满回塘。 的句子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放在驿站墙边。 。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诗句摘抄:
理解性默写:
(1)《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
和决心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诗句是:云横秦
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文本背诵
名句赏析
字词注释(或翻译)
1.《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
秋草独寻人去后, 感的诗句是: 三年谪宦此栖迟,傅,长沙有其故居。
寒林空见日斜时。 万古惟留楚客悲 。
2.谪宦:贬官。栖迟:停
汉文有道恩犹薄, 2.《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 留,居留。
湘水无情吊岂知? 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 3.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 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 侍郎的韩愈写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 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且信佛的 皇帝都短命,触怒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经裴度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 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擢 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 满心委、愤慨、悲伤。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 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到蓝田关口时, 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 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3.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 征。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 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 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 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 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 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 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写作特色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
炉,对比鲜明,诗味浓郁,感情真
切。
课堂小结
全诗表达了诗人忠而获罪的愤慨、
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念朝廷的心情。
诗文结构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 艺名庭筠,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 西省晋中市祁县)人。他是唐代诗人,又 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 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 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他 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 “三十六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 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 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 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 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 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 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 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 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 在所不免。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优秀课件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优秀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
2020/3/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2020/3/4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他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 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作品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 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愤慨、悲伤。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 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 上来,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 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
读准字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等;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夜喜雨》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
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 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 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韩愈
zhāo chóng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wèi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hé横ng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rǔ yīng
zhà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
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虽__是__写__景__,__却__与__上__句__“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 略有__不__同__。__作__者__所__写__的__不__完__全__是__客__观__实__景__,__而__是__融__ 入了__自__己__主__观__感__情__的__心__中__之__景__。__明__明__是__普__天__之__下__共__ 一轮__明__月__,__本__无__差__别__,__偏__要__说__故__乡__的__月__亮__最__明__,__这__ 种以__幻__作__真__的__手__法__却__并__不__使__人__觉__得__于__情__理__不__合__,____
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书劝谏,触怒皇帝, 被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被贬途中。蓝关,即 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注释: ①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②朝(zhāo)奏:早晨上奏。 ③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④圣明:指皇帝。 ⑤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⑥肯将衰朽惜残年:意思是哪能以衰老为由吝 惜残余的生命呢。肯,岂肯、哪能。 ⑦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10:01:37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62021/10/16October 16,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62021/10/162021/10/162021/10/16

九上语文(部编版)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上语文(部编版)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首联点出时令,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好不容 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难”字是全篇的诗眼 。颔联连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设喻,用“丝”谐音“ 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传 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 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 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 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颈联想象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 。尾联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诗人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 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困难!
【赏析】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 ”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 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 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 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 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 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 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 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 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 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 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 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 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 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 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 作的翘楚。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是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①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 料的句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 前。
2. 阅读欣赏。 (1)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恶劣,景物描写中 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2. 阅读欣赏。 (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思念故乡之情。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 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 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 突出了行之“早”。
2. 阅读欣赏。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 名句默写。 (1)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 (2)《长沙过贾谊宅》中“ 三年谪宦此栖迟 , 万 古惟留楚客悲 ”两句点明宅第,深抒悲情。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
际遇的慨叹和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 名句默写。 (1)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 (2)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 (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 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 将衰朽惜残年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之情。
四、《商山早行》
1. 名句默写。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诗句中的意象“月,感受不一样的月。

3.分析诗歌借月抒发的情感,学习诗人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景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诗句中的意象“月”,并分析诗歌的情感。

2.分析诗歌借月抒发的情感,学习诗人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景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注释认真阅读四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对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月夜忆舍弟》、《渡荆门送别》以及《归园田居》这四首古诗,并进行相对应的思考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月是纯洁的、美好的象征,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众多的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常有“月”的身影,请你们说说你学过的关于“月”的古诗词?(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挑选了几位大诗人的佳作,去感受他们笔下的“月”有何不同吧!任务一:晓“月”之不同【活动一】读四首古诗,找出含有“月”的句子,补充完整表格内容。

【活动二】1、再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这几首诗歌的内容,说说这是一轮什么样的月?结合内容小组合作讨论补充表格内容。

2、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回答,并说出自己的分析。

(生自由回答)师明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为好友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又担忧龙标地方偏远,赴任途中恐路途艰险,但两人相隔甚远,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的之情只能够借助明月这一信使传递给好友,所以这是一轮寄愁之月。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二)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二)

联意象 悟诗情

长沙过贾谊宅
关键词语
刘长卿
有道 反衬凄凉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无情 烘托痴心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一个“犹”字,号称 “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昏聩无能的 唐代宗,对刘长卿更谈不上恩遇;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 坷,也就是必然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贾谊凭吊屈原 ,长卿凭吊贾谊,诗人在当世无人理解、由衷寻求知音,真切 再现了其抑郁无诉的真实心境。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 繁;“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沉 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 加冷落沉寂,为“月夜”渲染了一种浓重悲凉的气氛。
联意象 悟诗情
诗歌意象 白露 明月
月夜忆舍弟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知诗人 解诗题
贾谊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 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 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 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 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 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散文的主要文 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 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 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 最为著名。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 .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2 .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3 .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本诗的“当前之景”和“言外之意”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温故知新:我们之前学过的羁旅诗名篇有哪些?《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我知温庭筠一二温庭筠(约812-866),晚唐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客路青山外,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温庭筠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27、35、43岁参加进士考试),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

晚年的温庭筠境况极其凄凉,穷困潦倒,声名狼藉,落魄江湖,甚至因夜宿街头而遭到巡夜士兵毒打。

最终,贫病交加,客死他乡。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 。
3、诗人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
境刻画真切的诗句是:
,。
4、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
表的诗句是:
,。
默写填空《长沙过贾谊宅》 :
1、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 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 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 客悲。 2、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诗句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3、诗人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 画得真切的诗句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 无情吊岂知。 4、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 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月夜忆舍弟
断人行,边秋

露从今夜白,

有弟皆分散, 问死生。
寄书
,况乃

默写填空《月夜忆舍弟》: 1、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图景,渲染了浓重悲 凉的气氛的诗句是: , 。 2、既写景点明时令,又突出对故乡感怀的诗句 是: , 。 3、在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也 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的 诗句是: , 。 4、与《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 达相近的诗句是: , 。
无家问死生。 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不能送到,
况乃未休兵。 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理解主旨: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表达了诗人身 处安史之乱中 的思亲忧国之 情。
背一背: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 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 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 被贬此地呢?
首联写贾谊被贬,引起悲叹作者借贾 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表现自己迁 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借景抒情,孤寂悲凉。写秋草衰 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 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 景象,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悲 愤与对现实的不满。
背一背: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汉文有道恩犹薄,
吊岂知?
寂寂 摇落处,怜君何事

默写填空《长沙过贾谊宅》 :
1、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
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
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
,。
2、渲染出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色诗句
课堂小结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凄清的早 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 和思乡情。
背一背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
鸡声茅店月,
落山路,
因思
梦,
。 。 明驿墙。 满回塘。
默写填空)《商山早行》
1、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
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的句子是: , 。
2、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走近作者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 (今属河北)人。天宝年间登进士第, 曾任长洲尉、海盐令。至德三年,因事 下狱,贬南巴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 西转运留后。因刚直犯上被诬,贬睦州 司马。德宗建中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 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舍,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 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 舍妹、舍侄。题目中舍弟就是谦 称自己的弟弟。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 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 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 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左迁”,是降低官职的意思,汉代贵 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被列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 嫂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 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 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 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写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 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 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寺 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 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 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
的时候,韩愈上书反对谏迎佛骨,触怒 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 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 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 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
准确朗读: 月夜忆舍弟
Shù
xíng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理解诗意:
月夜忆舍弟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戍鼓断人行, 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
边秋一雁声。 行走。
露从今夜白,
边秋: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
月是故乡明。 时节。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谪宦:被贬谪。 万古惟留楚客悲。栖迟:居留楚客:指客 秋草独寻人去后,居楚地的贾谊。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汉栖文:指汉文帝刘恒。 湘水无情吊岂知?吊:凭吊。贾谊在长沙 寂寂江山摇落处,曾写《吊屈原赋》凭吊 怜君何事到天涯!屈原。
何事:为什么。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年,万古留下你客居 楚地的悲哀。
➢黎明起身,驾车铃声叮当。
晨起动征铎,
➢踏上征途,游子思念故乡。
客行悲故乡。
➢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
鸡声茅店月,
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
人迹板桥霜。
人留下行行足迹。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槲树枯叶,飘落山路; 因思杜陵梦, ➢枳树白花,映亮店墙。 凫雁满回塘。 不由想起夜回长安的梦境。
野鸭大雁挤满曲折的湖塘。
2、以景来喻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 ? 。
3、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的句子
是:


4、《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
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相应的诗句
是:


默写填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以景来喻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 拥蓝关马不前。 3、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的句子是: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4、《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表达沉痛 而又凄凉的心境,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相应的 诗句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汝远来应有意,
所打算, 好收吾骨瘴江边。 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
边。
主旨
此诗抒发了作者忠心进谏反被贬 的郁愤及前途未卜的感伤。
背一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

欲为圣明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知汝远来
,好收吾骨

默写填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直言诗人忠君报国信念的诗句: , !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况且 况乃未休兵。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理解诗意: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 来往,
边秋一雁声。 边塞的秋天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露从今夜白,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月是故乡明。 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 兄弟全都分散,
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zhāo)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shuāi)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zhàng)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1封朝奏2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3弊事,4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5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2、此指皇帝。 3、有害的事。4、哪能。 5、应该有所打算。
一封朝奏九重天,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
夕贬潮州路八千。 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
欲为圣明除弊事, 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 肯将衰朽惜残年! 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 回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眼前蓝关,大雪堵塞,马亦不前。 侄孙呀,我知你远道而来我应有
是: , 。
3、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
“意象俱足”的佳句
是:
,。
默写填空《商山早行》
1、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 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 是: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3、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 “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商山早行
温庭筠
诗人写此诗时正远离家乡,漂泊异乡。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01—866),晚唐诗人, 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在晚唐 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 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诗词诵读
商山早行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