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
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地方导游基础知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4 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2.1 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2.1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导游课程代码:开设时间:第3学期学时数:80一、课程概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导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导游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与气候,区划、人口与经济,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等基础知识,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和后续课程《模拟导游》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以及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形象思维能力,采用“活动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整个课程包括行前说明会、沿途导游讲解、景区(景点)讲解、旅游产品促销、民俗体验五个课堂教学活动,80课时内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负责讲授知识、答疑解惑、指导活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导向、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开展行前说明会、沿途导游讲解、景区(景点)讲解、旅游产品促销等实践能力,能基本胜任导游员、景区(景点)讲解员、旅游产品促销员的岗位。
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气候、区划、人口、经济、交通、资源等概况;(2)了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3)了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概况;掌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地景观,熟悉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中国项目景观;(4)熟悉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5)熟悉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二)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与气候、交通与资源、文化艺术等知识,分析、讲解当地旅游景点;(2)能够灵活运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产美食、民俗风情的知识,分析、讲解当地相关特色,开展旅游产品促销活动,推动民俗旅游体验活动。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简介及大纲

课程简介课程号: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英文名称:周学时:2.0-2.0 学分:4.0预修要求:无内容简介:本课程的内容是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内容共分七大章节,以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为分类标准,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的地方导游基本概况,了解各地的历史沿革、自然资源、民风民俗,景区景点等相关知识,来指导学生导游资格考试。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此门课程主要是导游地理的理论性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导游员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知识、素质与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对《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国各地区的基本概况,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实际能对一些现实问题做出比较深刻地分析,以便能成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的导游人员。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及案例教学。
2.每周布置作业,作业量2~3小时,主要针对导游人员对基础知识的操作和演练。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每周4学时,共14周。
主要内容:(一) 华北地区10学时1.北京市基本概况2学时2.天津市基本概况2学时3.河北省基本概况2学时4.山西省基本概况2学时5.内蒙古自治区基本概况2学时(二) 东北地区6学时1.辽宁省基本概况2学时2.吉林省基本概况2学时3.黑龙江省基本概况2学时(三) 华东地区14学时1.上海市基本概况2学时2.江苏省基本概况2学时3.浙江省基本概况2学时4.福建省基本概况2学时5.江西省基本概况2学时6.山东省基本概况2学时7.安徽省基本概况2学时(四) 华中地区6学时1.河南省基本概况2学时2.河北省基本概况2学时3.湖南省基本概况2学时(五) 华南地区6学时1.广东省基本概况2学时2.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概况2学时3.海南省基本概况2学时(六) 西南地区10学时1.四川省基本概况2学时2.贵州省基本概况2学时3.云南省基本概况2学时4.重庆市基本概况2学时5.西藏自治区基本概况2学时(七) 西北地区10学时1.陕西省基本概况2学时2.甘肃省基本概况2学时3.青海省基本概况2学时4.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概况2学时5.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基本概况2学时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参考书:《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概况》,旅游出版社,2017。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武胜职业中专学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酒店服务专业 3年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理解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
3. 理解旅游业发展概述。
4. 掌握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
5.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
(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
2、掌握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发展概述2.中国历史小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了解山地的概念和中国山地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3、了解中国的水域风景的分布及其特征。
4、了解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5、熟悉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6、熟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中国的山地风景。
3、中国的水域风景。
4、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3、掌握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及主要传统节目4、掌握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概述2、全国性的传统节日3、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4、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大致现状。
3、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和供奉对象。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武胜职业中专学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酒店服务专业 3年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理解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
3. 理解旅游业发展概述。
4. 掌握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
5.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
(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
2、掌握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发展概述2.中国历史小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了解山地的概念和中国山地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3、了解中国的水域风景的分布及其特征。
4、了解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5、熟悉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6、熟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中国的山地风景。
3、中国的水域风景。
4、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3、掌握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及主要传统节目4、掌握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概述2、全国性的传统节日3、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4、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大致现状。
3、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和供奉对象。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2.1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导游基础》课程标准

《导游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导游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民族民俗,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四大宗教,中国饮食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及名胜诗词楹联游记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积聚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改变学科本位的学习方式;3、注意学科渗透,注重实践教育,突出课程设置的双重性;4、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5、从理论到实际,从实践到应用,拉近学生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距离;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导游基础是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标准以导游基础的总体结构为核心采用分模块教学方法(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并根据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突出实操性、实务性环节和内容以及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导游基础的理论和技巧,真正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导游基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能结合实际景区和景点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与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做一名合格的导游员。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2章 第一节 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旅游资源

快板书
是曲艺品种,因沿用数来宝的击节乐 器两块大竹板儿和五块小竹板儿而得 名;
一、北京市
2 文化艺术
河北 榔子
清道光年间形成。
文学 电影 民间曲艺
北京 曲剧
京韵 大鼓
由八角鼓发展而来的戏曲剧 种,原称曲艺剧;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 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
一、北京市
2 文化艺术
文学 电影 民间曲艺
一、北京市
1 旅游资源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北京城的 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 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 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 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 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 桥、鼓楼和钟楼。
一、北京市
一、北京市
2 文化艺术
文学 电影 民间曲艺
老舍是京味文学的代表,小说和话剧创 作的成就很高,他留下的《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作 品至今影响甚广。
一、北京市
2 文化艺术
文学 电影 民间曲艺
刘绍棠,其作品有《中秋》 《峨眉》《蒲柳人家》《春草》 《地火》等
一、北京市
2 文化艺术
二、天津市
2 文化艺术
文学 民间曲艺
天津书法家华世奎(1863-1941 年),曾是清内阁阁丞,民国成 立之后,以遗老自居,终生不 剪辫子。
二、天津市
2 文化艺术
文学 民间曲艺
在天津以唱京韵大鼓而出名的女艺人, 有更姑娘、富贵卿、汪金兰林红玉、 赵宝翠、张金环、桑鸿林、小彩舞等。
二、天津市
2 文化艺术
1 旅游资源
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 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 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 皇城有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内城有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 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所以人 们常称老北京是“四九城”。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及教案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及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程教案( 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授课学时: 84授课班级: 19导游任课教师:课程设计(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概况的了解,夯实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其审美素养,提高导游词创作能力,为今后导游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学情分析17级学生的特点主要如下: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我定位比较模糊。
有了半年的专业学习基础,学起本门课程会相对比较容易。
教材分析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主编的《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材。
该教材中对于中国各省份的概括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特别是民俗风情和特产和美食方面。
但是对于各省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深度不够;辅助教参则对省的主要景点较为深入的介绍,是上课备课有益的补充。
学科知识能力结构框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引导、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是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课堂教学设计部分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案例:浙江省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吗?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浙江省概况讲授新课1.地理、气候与行政区划2.交通3.历史沿革4.民族与宗教5.旅游资源6.特产与美食7.民俗风情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浙江物产和民俗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归纳浙江省为何能够成为旅游强省?学生演练启发引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出相关结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2章 第七节 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旅游资源

三、青海省
2 文化艺术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戏剧 传统舞蹈 民间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曲艺 民俗
➢ 格萨尔、拉仁布与吉门索、 阿尼玛卿雪山传说、骆驼泉 传说、祁家延西;
三、青海省
2 文化艺术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戏剧 传统舞蹈 民间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曲艺 民俗
➢ 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藏族拉 伊、青海汉族民间小调、塔尔寺花架 音乐、撒拉族民歌、蒙古族民歌、藏 族民歌(藏族酒曲);
三、青海省
2 文化艺术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戏剧 传统舞蹈 民间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曲艺 民俗
➢ 锅庄舞(玉树卓舞)、土族於菟、 弦子舞(玉树依舞)、土族安昭、 锅哇(玉树武士舞)等;
二、甘肃省
1 旅游资源
类别 世界文化遗产
数量
具体项目
3 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丝绸之路(甘肃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4 张掖、敦煌、武威、天水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麦积山、崆峒山、鸣沙山一月牙泉
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4 嘉峪关、崆峒山、麦积山、鸣沙山一月牙泉。
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刘家峡恐龙、景泰黄河石石林、平凉崆峒山 9 、和政古生物化石、天水麦积山、张掖丹霞、宕昌官鹅
三、青海省 1 旅游资源
东部 青海湖 西部 旅游区 旅游区 旅游区
百里油菜花海赏景,百里油菜花海位于 门源县、祁连山与大坂山之间的盆地, 是中国最大的北方小油菜基地,2013年 荣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称号,每年7 月的门源油菜花旅游节是观赏油菜花的 最佳时机;
2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一门必修的学科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导游基础知识,并为继续学习导游讲解服务等其他专业课程做好必需的知识准备。
1.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旅游业的概况、中国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文化和风物特产等相关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全国导游员的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旅游服务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08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旅游业的了解,构建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风物特产等基本知识,并能在旅游计划的制定、旅游产品的推销、指导游客的购物、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等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达到全国导游员职业资格相关考核内容的基本要求,建立对旅游服务专业的初步认识,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祖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热爱,陶冶健康的情操,培养学生善于沟通、易于合作、表达流畅、大方热情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1.1 概论 1.2 汉族概况及传统节日 1.3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 1.4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1.5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 能力要求: ①掌握:从分布、宗教、节庆、饮食、民居、服饰、习俗、禁忌等方面,重点为教材中汉族和其他十四民 族的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和禁忌; ②掌握:民族民俗概念; ③运用:联系民族民俗知识,运用民族民俗旅游原则,设计简单的民俗旅游线路。
2
教学重点: 中国民族种类 各民族的族称、特点
第 5 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 教学知识点:
1.1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1.2 佛教 1.3 道教 1.4 伊斯兰教 1.5 基督教 能力要求: ①掌握:中国四大宗教的创立、教义、经典、标记、简史、传播、派别、供奉(或信仰)主要对象、常用 称谓、礼仪、主要节日、常见宗教活动、习俗等方面最基本的内容; ②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和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 ③运用:将佛教和道教最基本知识和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景点)应用于导游实践中。 教学重点: 中国宗教种类 各宗教的基本常识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 1 章 旅游发展要略 教学知识点:
1.1 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1.2 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1.3 旅游业 1.4 旅游市场 1.5 旅游组织 能力要求: ①理解:旅游业基本概念; ②理解: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旅游活动、现代旅游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等最基本的常用知识; ③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现代旅游业和衡量旅游发展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概念; ④运用:能将衡量旅游发展的常用指标应用于导游接待服务的实践。 教学重点:
第 6 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教学知识点:
1.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1.3 宫殿与坛庙 1.4 陵墓建筑 1.5 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 能力要求: ①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彩画、屋顶、屋顶装饰;京城与宫殿配置的原则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古 都建筑遗存、皇宫建筑遗存、坛庙建筑遗存、陵墓建筑遗存的常识; ②了解:以典型建筑为例,初步掌握中国古建筑的欣赏; ③运用:结合具体图形识别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并能进行中西建筑比较。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 各种建筑的基本常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计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导游基础》是我校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各类景点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讲解技能、较高的职业文化素养。
后续课程《导游实务》、《模拟导游》、《政策与法规》《汉语言文学知识》1.2.设计理念按照学校“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培养高素质导游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导游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现场专家一起,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与导游岗位能力衔接、与导游综合素质衔接、与导游考证内容衔接”三衔接的课程理念,共同开发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课程。
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模拟导游工作任务对《导游基础》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设置课程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
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各类景点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讲解技能、较高的职业文化素养。
2.1知识目标1、理解旅游与旅游业相关知识2、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3、广西导游基础知识2.1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导游基础知识为客人提供讲解服务本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36学时。
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材编写组织方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1)教材的编写应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多设计一些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3)教材可使用流程式来组织编写,配合实际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对旅游客户接待流程的认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 4 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2.1 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 3 课程目标A、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6)了解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西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7)了解西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西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C、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3)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课程总标准3、1 课程标识计划学时:周课时 4 学时,共计64 学时适用对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3、2 课程内容此课程是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和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
主要包括七章内容。
首先,这些内容模块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地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对一个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从业人员来说,是必备的,也是充分的。
其次,这些内容也是我们贵州省导游资格证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它既能满足对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也能和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
另外,在实际导游工作中,不论是导游词的撰写,还是实际的对客导游讲解服务,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及其应用训练,都是必要而充分的。
四、实施建议4、1 教材选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资格统编教材专家编写组编中国旅游出版社本教材对导游涉及的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讲解,知识面广泛,内容丰富实用,图文并茂。
设计的互动栏目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课程特点(1)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包括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属于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考点多,记忆难度大;(3)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相违背;(4)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如历史、地理知识的重新学习兴趣不大;(5)涉及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学生不易消化。
4、3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堵塞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同时还导致了教师很难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调整教学计划。
这就要求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引向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以“快乐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①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导游基础知识。
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幻灯片、光盘、实物图片投影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如:在“中国的民族民俗” 一章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居住形式、饮食产品、生产生活等内容展现出来并配以解说,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并记住各少数民族的民俗,进一步开阔视野。
③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讲授知识,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④为便于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旅游景点参观。
4、4考核评价要求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要严格要求,考试方式为:闭卷,记分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 (10%勺作业,10%勺课堂表现,20%勺课堂测验),期末考试占60%其中10%勺课堂表现分数由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三项各占1/3产生,加重平时学习权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第一课堂考核成绩占70%第二课堂考核成绩占30%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操作考试,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60分才认定及格。
考核方式与标准五、学习情境标准学习情境1设计六、教学资源包括各类教师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源、考试资源、网络资源、学校校园微型景观,等等。
具体措施是由课程责任教师负责,整合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资料,形成教师教学资源库;整合所有学生学习资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考试方法多样化,考核评价多样化,形成丰富的考试资源;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开辟拓展性学习网络。
1、课程教材与指导书①除此资源外,旅游组还备有相关书籍、课件等。
②坚持使用本省考证教材,这些教材符合大纲要求,实用性强,知识面广,能反映与该课程有关的考证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考证同步,适宜于教学使用,教学效果良好。
2、课程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借用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为同学们提供信息、视频等,同学们的兴趣高涨。
3、教学建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3.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旅行社、景区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3、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4、利用旅游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5 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职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3年制)。
编制人:常洲201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