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教案(2课时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
)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
随之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二).引读。
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
(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课件出示琥珀,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自学自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清脉络,讨论: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
5《琥珀》教学反思

5《琥珀》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琥珀》一课。
文章描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对研究古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琥珀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动画、图片、生字词等。
2. 实物琥珀:用于直观展示琥珀的形态和特点。
3. 练习册: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琥珀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丽和神秘。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生字词的学习。
3. 细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琥珀的奥秘,分享自己的看法。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琥珀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琥珀的形成过程:1. 松树流出的树脂2. 树脂包裹昆虫和花粉3. 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量4. 形成琥珀琥珀的科学价值:1. 揭示古代生态环境2. 研究昆虫的演化3. 了解古气候条件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答案:琥珀是由古代松树流出的树脂,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量作用形成的。
2. 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有哪些?答案:琥珀能够揭示古代生态环境,研究昆虫的演化,了解古气候条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优秀 10 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 10 篇《《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
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二、检查预习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 (1~12 自然段) 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 (13~17 自然段) 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 (18 自然段) 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讲述一块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物的演化。
本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可能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构成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课文插图及相关图片;3.相关科普资料;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观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入课文。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昆虫和植物的声音;2.教师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文内容;3.学生展示表演,互相评价。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如琥珀形成的时间、地点等;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科普资料,如琥珀中的其他生物、琥珀的加工过程等;2.学生自主阅读科普资料,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琥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琥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2分)[课件出示]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生字,请认读生字词。
二、合作探究课文。
(28分)(一)学习18自然段(3分)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3—17自然段,知道了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块琥珀,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块琥珀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学生观察汇报、板书)2、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真实描写?[课件出示第18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请大家自由读,边读边画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汇报、板书)这一段除了介绍琥珀的样子还介绍了什么?(琥珀的科学价值,想象、推测一万年前的事)(二) 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1—10自然段)。
(18分)1、到底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科学家根据这些事实是怎样推测的?(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4分)请听课文第1—12自然段的录音,边听边看课文,想一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阶段?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2——10)、化石的形成(11——12))(2)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请默读课文(2——10),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提示:根据事实)(3)小组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要求:根据……(事实)推测……)(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 根据……(事实)推测……板书)(5)[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动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的琥珀故事,理解琥珀的由来。
–掌握词语“透明”、“黯淡”、“晨曦”、“赞叹”的含义。
–读通课文,感悟琥珀的美丽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会珍惜琥珀这样的美好事物。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
–阅读课文并能理解琥珀故事。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琥珀的样子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外观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理解故事(15分钟)•具体讲解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
•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掌握。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3. 分组讨论,展示想象(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的神秘之处,并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来展示琥珀的美丽和魅力。
4.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10分钟)•布置生词造句、画出琥珀的形象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言和展示成果。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对琥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还需加强对难点词语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加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琥珀这一美好事物。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9篇)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9篇)《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4 学习文中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1 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 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
)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二理解课文内容1 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
(最后一个自然段)2 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
(2到12自然段)3 分析琥珀形成过程(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4 )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 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1 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篇1现将本课教学中的缺乏及优点总结如下:胜利之处:一、教学设计的不同本节课采纳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
在第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同学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同学学习这课的热忱,在最终重点放在本课所要熟悉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同学学习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预备。
二、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同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同学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同学们易于理解。
三、创设情境活动细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制造情境,为同学供给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同学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学问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爱好,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培育了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并激发了同学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指导同学朗读,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采纳课前预习、检查预习的方法,从今同学预习习惯的养成,削减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缺乏之处1、首先,由于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同学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同学的朗读训练不够,同学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同学朗读了,假设不是同学预习很到位的话,同学对于课文的理解确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同学的主体地位表达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同学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忧同学完不成交给的任务。
所以,明显的教师问得多,同学答复得多。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篇2一、紧扣“半地理解”进展教学所谓“半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同学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根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琥珀》故事情节。
•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教学和操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故事的含义。
4. 教学准备
•教材:《琥珀》
•教具:课件、图片
•学生复印的教材、练习册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或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训练生字词语的朗读。
第三步:理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指导学生写出《琥珀》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
第五步:巩固
•总结课文内容,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生字词语等。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对课文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训练。
我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
综合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
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的:《琥珀》教案设计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第一篇:教学反思——通过琥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本次的《琥珀》课堂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给学生们展示了琥珀的照片和相关的信息,并引导他们观察琥珀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然后,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思考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包括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化石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我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琥珀的理解和想法。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琥珀的独特性质和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主动积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
第二篇:教学反思——通过琥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本次的《琥珀》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来了解琥珀的特性和性质。
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琥珀的基本信息,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琥珀模型。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在实验室中观察和探究真实的琥珀样本。
他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琥珀的硬度、透明度以及与其他材料的区别。
在实验报告中,学生们不仅需要总结实验结果,还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以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实验中学会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
他们对琥珀的神秘性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更加关注科学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5《琥珀》(第二课时)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5《琥珀》(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歌《琥珀》的内容。
2.学会理解和朗读诗歌中的语言文字。
3.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诗歌《琥珀》的内容理解和朗读。
2.诗歌中的意境体会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对诗歌《琥珀》的情感理解和表达。
2.体会诗歌中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关于自然中琥珀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琥珀的特点和意义。
2. 学习诗歌《琥珀》(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学生自读。
2.学生分组,合作朗读诗歌,尝试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3.老师讲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
3. 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闭目静心,回想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经历,写下感悟的文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字,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创作一首诗歌或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5. 总结(5分钟)老师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琥珀》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培养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同时,学生通过创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提高了文学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诗歌《琥珀》的默写和朗读,同时完成自己的诗歌或绘画作品,分享给同学和家长。
以上就是本节课教学内容,请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2)

5《琥珀》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
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
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
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统编版四下5琥珀(教案含反思)

1.琥珀的定义与分类
-琥珀是一种由古代植物树脂经过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的有机宝石。
-琥珀的分类:根据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特点进行分类。
2.琥珀的形成过程
-树脂分泌:古代植物分泌树脂,包裹昆虫、植物等生物。
-地质变化:树脂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压力、温度等作用,逐渐转化为琥珀。
-琥珀层形成:多层琥珀堆积,形成琥珀矿床。
-制作琥珀中昆虫保存状态的PPT,展示不同昆虫在琥珀中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昆虫保存完好的原因。
-准备琥珀与类似石头的对比图片,用于教学真假琥珀鉴别方法。
3.实验器材:
-准备数块真实的琥珀样本,供学生观察和鉴别。
-提供放大镜、手电筒等观察工具,以便学生更仔细地观察琥珀的细节。
-准备实验用的安全手套和镊子,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琥珀在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琥珀中昆虫保存完好的原因。
3.真假琥珀的鉴别方法。
难点:
1.琥珀形成过程中,时间跨度和地质变化的复杂性。
2.琥珀中昆虫保存状态的科学研究。
3.真假琥珀鉴别中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展示,直观呈现琥珀形成过程,简化时间跨度和地质变化的复杂性,帮助学生理解。
5.琥珀教案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1.认识“琥、珀”等 11 个生字,会写“怒、吼”等 15 个字, 会写“怒吼、松脂”等 17 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虎魄的形成过程。
4.联系虎魄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虎魄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虎魄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者半透明,往往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往往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 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虎魄,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爱慕,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虎魄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 3.(出示虎魄图片)大家来看这块虎魄,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虎魄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虎魄》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虎魄》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浮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者擦掉(尘土)。
猜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虎魄里的?(3)这块虎魄是怎样形成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5.琥珀》教学反思《琥珀》一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文笔,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判断它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让我们了解与琥珀有关的科学知识。
1.教学效果(思效)。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它形成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琥珀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了解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做得非常好,他们汇报琥珀的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由于我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中,加强了对语文信息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这种“半自主性学习”有成效,就要留好预习作业。
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自主性学习”。
其中有些懒于预习的孩子是跟不上节奏的。
2.教学收获(思得)。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测”的词义。
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习,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环境,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在句中的意思,学习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针对重点难点的词句展开重点教学,而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我们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课堂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
可能我讲得不全面,但是我们应该力求把每个探究的问题研究透。
并非老师自己,而是在课堂上多点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教案与教学反思)5 琥珀

5琥珀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语文要素】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语文要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重点)
3.能够大致了解文中介绍的那块琥珀的特点。
一、图片导入,初知内容
1.(课件出示琥珀图片)猜一猜图中是什么?(揭题,板书课题)
2.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偏旁?再读一读这一组带“王”的词(课件出示),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偏旁都是“王”,大多表示珍贵的玉器或宝石)
3.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琥珀的什么特征?
4.交流:看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1:什么是琥珀?
预设2: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教学重难点: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2.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
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
(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
(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
(“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
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
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
(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
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
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
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
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
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1.抓住重点。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
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
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