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
小学主题班会导学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导学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ccef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1.png)
小学主题班会导学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奉献的重要性。
2.认识回报的含义,明白为何需要回报。
3.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奉献和回报的内涵和作用,如何展示爱心和责任感。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感受奉献和回报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启发式问题或者短片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如果你有100块钱,你会如何使用?•如果你有空闲时间,你会做什么?•如果你能改变世界一件事,你会改变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尽量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讲授(15分钟)在导入之后,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和发言,简要地讲解“奉献”与“回报”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奉献,为何需要奉献,奉献可以带给我们什么等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的思考。
3.练习(20分钟)为了使学生感受奉献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比如:请同学们自愿赠送自己手中最宝贵的一件物品或者倾述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进行分享。
或者给他们展示一些给别人开门、送水、挽袖、捡垃圾等做好事的小感动,让他们思考赞赏做好事的人的心态与平时的感悟是否有所不同。
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尝试了解更多的形式和方法。
并在练习过程中多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练习中形成了较好的习惯,愿意积极参加对社会有意义的活动。
4.展示(5分钟)为了鼓励学生时刻保持奉献的心态,展示一些正能量且带有感染力的图片和视频。
例如:展示一些道德有关的主题图片,这些图片具有感染力,带有教育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自然地接受道德的熏陶。
例如,图片中的孩子们在公共场所帮助别人拾起垃圾,扶着老人上下楼梯等。
5.总结归纳(5分钟)选几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学知识,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
![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acc3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3.png)
一、教案主题: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德。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1. 奉献的含义和价值。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奉献精神。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其内在的奉献动力。
2.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简要介绍奉献的含义和价值。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奉献的理解和感悟。
2. 案例分享:a. 教师呈现关于奉献的感人案例,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
b. 学生讨论案例中人物的奉献精神和品质。
3. 小组讨论: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奉献精神,如帮助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
4. 行动计划:a.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提出行动计划。
b.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践行奉献精神,并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悟。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6. 课后作业:b.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培养自觉践行奉献精神的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2.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其对奉献行动的实践和体会。
3.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考察其奉献精神的体现。
七、教学资源:1. 感人案例素材:关于奉献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相关资料。
2. 课堂讨论工具:白板、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感悟文章、课堂表现记录等。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其在行动计划中的实际表现。
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
![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https://img.taocdn.com/s3/m/4fcd57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f.png)
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前言班会是中小同学活中特别紧要的一部分,它是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同学全面进展的必要构成部分。
本次主题班会的紧要内容是关于奉献和回报,我们将会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加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什么是奉献?奉献是指以一种无私的态度,把本身的气力和资源贡献给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奉献,比如帮忙别人、献血、捐款等等。
为什么要奉献?奉献能帮忙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与他人的共情,正向发挥个人本领,促进个人成长;同时也能使我们有被需要、被敬重、被爱的感受,这可以加强自信与欢快,使我们对生活充分信念。
奉献的方式1.帮忙别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碰到碰到困难的人,这时候我们可以伸出援手,予以他人帮忙。
通过帮忙别人,我们能够加强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够结交更多的伙伴。
2.献血无偿献血是一种比较负责任的行为。
献出本身的一份血液,为他人供应帮忙。
实际上,血液是无法替代的。
在碰到大型祸害时,献血就成了关键性的行为。
3.捐款通过捐款,我们可以帮忙一些在教育、健康、贫困等方面需要帮忙的人们,这时我们可以把本身的一点点贡献变为对其他人的支持。
什么是回报?回报是指在前期得到帮忙、受到付出和照料的条件下,将本身的所学、所想、所得去回馈社会、回报他人。
回报的启程点是义务感和责任感,它需要我们对社会、对他人有着一种乐意帮忙的心态。
回报的方式1.敬重身边的人身边的人比较简单被我们疏忽,而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敬重他们,挂念他们来帮忙他们,回报他们。
2.以助人为乐通过本身所学的学问予以别人帮忙,实际上也是一种回报他人的方式。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学问,学会总结、提炼本身的阅历,加强本身的实际本领。
3.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义工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发挥本身的本领,同时也能让本身帮到需要帮忙的人。
奉献与回报的关系奉献与回报是密不可分的。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8fc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5.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第一部分:引入(200字)主题班会内容:奉献班会目标:通过本次班会,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并激发他们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和贡献愿望。
班会引导语(可在黑板或PPT中展示):大家好!今天的班会主题是奉献。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是表达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与热爱。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奉献者,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奉献精神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本次班会,我们将一起探讨奉献的意义和重要性,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发,并积极践行奉献精神。
第二部分:探讨奉献的意义与重要性(400字)1. 奉献的定义奉献是指将个人的能力、时间、财富等无私地给予他人、社会或事业。
它代表着对他人的关怀、爱心和责任感。
2. 奉献的重要性奉献精神的培养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层面:奉献能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同志情,并增强个人的归属感、幸福感。
社会层面:奉献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平。
国家层面:奉献体现了国家公民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对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3. 奉献的途径奉献不一定需要巨大的贡献,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奉献。
家庭:可以通过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关心亲人健康等方式来奉献家庭。
学校:可以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奉献学校。
社会:可以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等方式来奉献社会。
第三部分:奉献的案例分享(500字)在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经历的事例或者社会上的奉献活动进行分享。
1. 学生经历:从学生中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分享他们对家庭、学校或社会的奉献经历以及取得的成果和感受。
例子:某位同学每天放学后帮助年迈的邻居买菜;另一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为弱势群体提供义务辅导等。
2. 社会奉献活动:通过讲述社会上的一些奉献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满足感。
例子:某基金会定期组织义工活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某医院的医生经常义务为贫困地区的患者提供免费诊疗等。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9a80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e.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班会主题:奉献主持人:XXX日期:XXX一、开场白: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主持这次班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奉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代表着无私、关爱和助人的精神。
因此,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奉献。
通过这次班会,我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什么是奉献,以及如何通过奉献来影响他人,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导入活动:分享奉献的故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奉献的重要性,我希望在这里有一位同学能够分享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
请有愿意的同学上台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奉献的故事。
(留出时间给同学们分享故事,提问并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三、奉献的定义现在,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奉献的定义。
请听几位同学的解释,并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奉献的理解。
(给予同学们表达观点和分享的机会)奉献不仅仅是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
它能够改变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并使我们的社区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四、个人奉献的意义个人奉献,不论大小,都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大家想想,自己曾经或正在进行的一些个人奉献行为,并思考这些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并展示给大家。
(给予同学们展示和分享的机会,并提供正面反馈和鼓励)五、团队奉献的重要性除了个人奉献,团队奉献也是非常重要的。
请大家思考一个团队奉献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是某个社区、学校或班级里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任务或活动。
请有同学上台分享。
(给予同学们分享和讨论的机会)团队奉献可以有效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团队奉献,我们可以共同创造更美好和谐的环境。
六、奉献的影响力奉献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个人和团队,它还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奉献对社会和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给予同学们表达观点和分享的机会,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深入讨论)通过奉献,我们可以改变社会的不公,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0d7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f.png)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奉献与回报是一种永恒的话题。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要懂得付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付出与回报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等价交换。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奉献与回报的含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明白奉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责任。
2.让学生了解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3.培养学生具备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准备1.收集关于奉献与回报的经典故事、名言警句。
2.准备PPT,用于展示活动流程、经典故事等。
3.准备活动道具,如奖品、气球等。
四、活动流程1.开场引导(1)班主任开场致辞,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及意义。
(2)播放一段关于奉献与回报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氛围。
2.主题分享(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与回报的故事。
(2)展示PPT,介绍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让学生深刻理解奉献与回报的内涵。
3.互动环节(1)开展“你奉献,我回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奉献与回报的意义。
(2)进行“最美奉献者”评选,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学会感恩。
(1)邀请学生代表发言,谈谈自己对奉献与回报的认识。
5.结束语(2)班主任致闭幕词,祝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奉献,收获回报。
五、活动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奉献与回报的认识。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六、活动后续1.开展“奉献与回报”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2.定期组织分享会,让学生回顾活动,深化理解。
就这样,一个充满爱心、温馨、感动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在我脑海中诞生。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定能收获满满,感悟到奉献与回报的真谛。
注意事项:1.活动准备要充分,避免临时抱佛脚。
想到上次班会,因为道具没准备好,临时替换环节,效果就差了很多。
所以这次一定要提前把故事、名言警句收集齐全,PPT做得漂漂亮亮,道具准备妥当。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56818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5.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奉献的定义与意义2. 奉献在不同领域的体现3. 培养奉献精神的途径4. 奉献故事分享5. 班级奉献活动策划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奉献事例,引发学生对奉献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奉献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明白奉献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在不同领域中展现奉献精神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如何践行奉献。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策划一次班级奉献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代表分享活动策划结果,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 班级活动策划的创意与实用性。
五、教学资源:1. 奉献事例素材。
2. 活动策划模板。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奉献事例,整理活动策划模板。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后跟进:检查班级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奉献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践行奉献的积极性。
八、教学关键:1. 让学生认识到奉献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九、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
2. 教学素材准备。
十、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参与班会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后参与志愿者活动或组织公益活动,如支教、环保、敬老等。
引导学生将奉献精神与个人成长目标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cb0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主题:《奉献》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奉献精神的内涵。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奉献》,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含义。
1.2 学生分享对奉献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5分钟)2.1 教师讲解奉献精神的内涵,包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敬业爱岗等。
2.2 教师呈现有关奉献的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奉献精神。
2.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事迹,互相启发。
3. 小组活动(10分钟)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体现奉献精神的实际行动方案。
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并进行汇报。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要努力践行奉献精神。
5. 课后作业(5分钟)5.1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奉献精神的感悟文章。
5.2 学生完成作业,培养践行奉献精神的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协作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奉献精神的践行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有关奉献的案例资料。
3. 课后作业模板。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奉献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关注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教师要以身作则,践行奉献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1ad0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6.png)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意义和好处;2.了解回报的重要性;3.感受奉献和回报带来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5.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和好处;2.让学生感受奉献和回报带来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神秘寻宝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感受奉献与回报带来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活动流程1.课前活动准备:教师精心准备一些小礼物,分别放入几个各异的盒子中,并用锁锁上。
2.将盒子分别放入教室的不同位置,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一名“领队”,所有组员手拉手,在教室中寻找每个盒子,并找出对应盒子钥匙的线索。
3.领队们搜集线索,整理思路,抢先回到教室,打开盒子获取小礼物,向全组同学分享奉献的体验,并感受到回报的喜悦。
活动结果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和好处,感受奉献与回报带来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
2. 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与祖国同行活动目的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的奉献与回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活动流程1.活动准备: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准备自己的成长故事,例如自己参加志愿活动的经历等。
2.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其他同学可以通过点赞等方式,给予分享者回报。
3.分享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重视奉献和回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活动结果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成长经历中的奉献与回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奉献与回报的意义和好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神秘寻宝游戏和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两种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奉献和回报带来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55537f33687e21af45a956.png)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3、成立班会筹备会①组织班会材料②师生共制课件③评审筛选节目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吗?(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主持人:(班会开始)主持人说开场白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叹的辉煌成绩。
乙:现在看来,那棵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却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成材,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些雨不就好比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颗独一无二,崇高至上的万物之首--太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回报它,做出最辉煌的成绩,给父母带去成功的喜悦,给老师带去心灵的慰藉,给祖国带去美好的明天!父母、老师、祖国奉献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回报给他们!好!《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进入第一乐章《我爱我家真情永远》主持人: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多么亲切,多么慈爱的称呼啊,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杜甫写的那首《游子吟》的确诠释出了母爱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此时,就让我们一吐心声,大声说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吧!(大家说):世上只有妈妈好!1、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电视录像同时播放)主持人: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PPT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0a96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5.png)
回报的定义与内涵
回报的定义
回报是指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对他人或社 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或付出,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报答。
回报的内涵
回报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回应,它可以是对他人的感谢、回 馈或补偿,也可以是对社会、集体或组织的贡献和付出。
回报是一种责任
回报社会、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关爱,是一种感恩和责任心 的体现。
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01
培养公益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
尊重他人权益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获取回报。
03
承担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
目 录
• 奉献与回报的认知 • 奉献的重要性 • 回报的价值 • 奉献与回报的实践 • 培养正确的奉献与回报观念 • 总结与展望
奉献与回报的认知
01
奉献的定义与内涵
奉献的定义
奉献是指为了他人或某个集体,无偿地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财物或能力等 ,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贡献。
奉献的内涵
奉献与回报的关系
奉献是回报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奉献,才能获得回报的机会和可能。
回报是奉献的体现和保障
回报可以是对奉献的肯定和回馈,同时也是对奉献者的尊重和支持 。
奉献和回报相互促进
奉献和回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 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奉献的重要性
02
奉献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285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c.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一、引言
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本次班会中,我们将探讨奉献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奉献精神。
二、目标
本次班会的目标是:
1. 理解奉献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意识到奉献的不同形式和方式;
3. 研究培养奉献精神的实用方法。
三、活动安排
1. 活动一:案例分享
通过给学生们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他们了解奉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演示奉献的不同形式和方式,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志愿者活动等。
2. 活动二: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 奉献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 奉献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奉献精神?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3. 活动三:奉献行动计划
要求学生们制定一个奉献行动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 选择一个具体的奉献行动;
- 制定实施计划;
- 设定目标和时间表;
- 分工合作,共同实施;
- 汇报行动结果。
4. 活动四:奉献之星表彰
在班级中评选出奉献之星,并举行一个简单的表彰仪式,表彰那些在奉献行动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
这将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奉献行动。
四、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的开展,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奉献的重要性,并受到启发,积极参与奉献行动。
我们相信,他们将成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注意:此文档仅为参考范例,具体内容和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5ac4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a.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奉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奉献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奉献的定义与内涵2. 奉献的重要性3. 奉献的故事分享4. 奉献的实际操作5. 总结与反思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奉献故事,引发学生对奉献的思考。
2. 讲解:详细阐述奉献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奉献的价值。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故事,激发学生对奉献的认同感。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奉献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实践: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
6. 总结: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奉献的意义和目标。
7. 反思: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奉献,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3. 学生课后实践奉献的行动力。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奉献主题短片:挑选一部关于奉献的短片,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奉献精神。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奉献的场景,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关爱留守儿童等,讨论如何践行奉献。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奉献的场景,如志愿者在社区服务、学生在校园内关爱弱势群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快乐。
4. 心得分享:邀请学生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在实践奉献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奉献主题短片:寻找合适的奉献主题短片,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
2.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奉献的书籍,如《雷锋的故事》、《志愿者手册》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奉献的案例和故事,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
二年级《奉献最光荣》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奉献最光荣》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fa11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4.png)
二年级《奉献最光荣》主题班会教案1. 主题:奉献最光荣2. 教学目标:- 了解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的品质3. 教学内容:- 了解奉献的概念和种类- 研究奉献他人的经典案例- 分享并讨论学生自身的奉献经历和感受- 制定个人奉献计划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奉献的概念- 利用图片、故事或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奉献的含义和意义。
步骤二:介绍奉献的种类- 分类介绍奉献的种类,如奉献知识、奉献时间、奉献友情等。
步骤三:分享经典奉献案例- 分享一些经典的奉献案例,如雷锋的故事、义务劳动者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奉献意识。
步骤四:学生自身奉献经历和感受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奉献经历和感受,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步骤五:制定个人奉献计划-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个人奉献计划,包括具体的奉献行动和时间安排。
5. 教学方法:- 集体讨论:通过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
-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分享和讨论奉献经历或制定奉献计划。
- 案例分析: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6. 教学评估:- 学生奉献经历和计划的书面总结。
-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表现。
- 学生在课后的实际行动和奉献情况。
7. 参考资源:- 奉献的经典故事和案例-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8.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奉献的乐趣。
-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一种方式奉献父母或其他家人,并写下感受和反思。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_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_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aa836f5901020207409cb2.png)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通用版学校:阿城四中班级:二年一班班主任:刘春梅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3、成立班会筹备会①组织班会材料②师生共制课件③评审筛选节目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吗?(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主持人:非常好!但它们不是只需要我们口头上记住的字条,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它的内涵,从而认真努力地按照这些道德准则去做,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做一个合格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大家齐答):能!主持人:好,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班会吧。
(大家鼓掌)主持人说开场白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赞叹的辉煌成绩。
乙:现在看来,那棵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却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成材,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些雨不就好比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颗独一无二,崇高至上的万物之首--太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doc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doc](https://img.taocdn.com/s3/m/753dbb68ce2f0066f53322ea.png)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268a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e.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教案内容:主题:奉献之美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树立奉献精神,并以实际行动奉献他人。
教学方法:讲述、小组讨论、游戏、互动问答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2. 班级信息卡片(让每位学生填写自己对奉献的理解)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问候学生,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热烈氛围。
(5分钟)二、导入1. 展示“奉献”两个字的意义和表情,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奉献的理解。
(5分钟)2. 通过展示一些奉献的图片和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奉献的重要性。
(10分钟)三、知识讲解1.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们将自己对奉献的理解填写在班级信息卡片上,然后交换卡片进行小组讨论。
(15分钟)2. 随机抽取几组学生展示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结论和观点。
(10分钟)3. 教师进行简要的知识讲解,包括奉献的定义、奉献的种类、奉献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等。
(10分钟)四、情感培养1. 执行游戏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参加游戏,在限定时间内用他们身上的物品或手中的道具进行奉献,看哪个小组奉献的物品比较有创意和实用。
(15分钟)2. 学生们观察游戏中的奉献行为,讨论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和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影响。
(10分钟)五、实践应用1.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奉献的项目,例如清洁校园、帮助贫困学生等,自行策划并实施。
(15分钟)2. 学生们在一周后进行项目汇报和反思,分享奉献的体验和心得。
(10分钟)六、总结1. 教师进行班会总结,强调奉献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奉献他人。
(5分钟)2. 学生们填写“奉献承诺书”,表达自己在奉献方面的决心和行动计划。
(5分钟)七、结束1. 教师感谢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奉献精神。
(5分钟)2. 散会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们对奉献的理解得到了拓展,并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小学各年级感恩与奉献主题班会
![小学各年级感恩与奉献主题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452e7d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c.png)
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尊敬和关心父母
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我们应该尊敬和关心父母,尊重他们的意 见和决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取得好成 绩,让父母为我们的进步和成长感到骄傲 和欣慰。
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用行动表达爱意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 关爱和回报。
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 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爱心,对于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01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慰
问孤寡老人、帮助困难家庭等。
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02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如社区环保、文明劝
好地发展。
激励与鼓励的给予
老师们经常鼓励学生,激发学生 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感受老师无私的奉献
无私的奉献精神
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关注学生 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老师们常常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家 庭团聚的机会,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令人感动。
感恩故事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故事,让学 生感受他人的付出和关爱。
学生发言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恩和奉 献经历,或者表达对感恩和奉献的理解和 看法。
奉献事例讲解
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奉献事例,让学生了 解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02
CHAPTER
感恩与奉献快乐成长小学生主题班会
![感恩与奉献快乐成长小学生主题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1f82b8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b.png)
添加标题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如分担家务、照顾老人等,培养孩子的责任 感和奉献精神。
添加标题
家长和老师应该树立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 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关注他 人、关心社会,从而培养奉献精神。
PART FIVE
快乐成长的意义
快乐成长的重要性
快乐成长有助于培 养积极心态和乐观 精神
分享一个关于奉献 的小故事,强调奉 献精神对社会的贡 献。
分享一个关于奉献 的小故事,强调奉 献精神与个人价值 观的关联。
培养奉献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 奉献精神,从 小事做起,从 身边的人和事
做起。
班会中可以组 织一些公益活 动,让小学生 亲身体验奉献 的快乐和意义。
老师和家长应 该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 来影响和引导 小学生培养奉
感悟分享: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包括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保持积极 心态、如何与他人相处等,以及这些感悟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和意义。
快乐成长的意义:最后再次强调快乐成长的意义,鼓励学生们珍惜自己的成长历程,积极面 对挑战和困难,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PART SIX
班长有助于提 高自信心和自我认 知
快乐成长有助于培 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社交能力
快乐成长有助于激 发创造力和创新精 神
如何实现快乐成长
培养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支持和帮助。 发掘兴趣和爱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升自信心。
献意识。
通过班会活动, 让小学生了解社 会的需要和自己 的责任,培养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
23版-小学各年级感恩与奉献主题班会
![23版-小学各年级感恩与奉献主题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eb5aa4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9.png)
关注学生成长
老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 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倾注了
无数心血。
回顾与老师相处的点滴时光课堂上互动回忆起课堂上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同学们积极的互动,那些充满活 力和激情的课堂让人难以忘怀。
课下的关怀
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尽心尽力,课下也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他们的关怀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将感恩与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践行感恩
同学们表示要在日常生活中,关 心父母、尊敬老师、帮助同学, 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参加学校组 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
树立远大理想
同学们立志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奠 定基础。
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 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 贡献。
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尊重父母
孩子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和建议。
关心父母
孩子应该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为他们 提供帮助和支持。
做好自己的事情
孩子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步,让父母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 ,也要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
通过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的成长和发 展离不开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该 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奉献精神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奉 献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
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
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 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 3、成立班会筹备会①组织班会材
料②师生共制课件③评审筛选节目 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主持人: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
吗?(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主持人:…………(班会开始) 主持人说开场白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赞叹的辉煌成绩。
乙:现在
看来,那棵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却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成材,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些雨不就好比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颗独一无二,崇高至上的万物之首--太阳,
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回报它,做出最辉煌的成绩,给父母带去成功的喜悦,给老师带去心灵的慰藉,给祖国带去美好的明天!父母、老师、祖国奉献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回报给他们!
好!《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进入第一乐章《我爱我家真情永远》主持人:世上只有妈
妈好,妈妈,多么亲切,多么慈爱的称呼啊,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杜甫写的那首《游子吟》的确诠释出了母爱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此时,就让我们一吐心声,大声说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吧!(大家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1、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电视录像同时播放)主持人: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
的确,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爱可同母爱相提并论,母爱透彻无私,纯洁伟大,让我们一起来歌颂母爱
吧。
2、下面请欣赏组诗《母爱》主持人:母
亲的爱细腻,父亲的爱深沉,父母都为我们操了很多心,两鬓也渐渐长出了银丝白发,鱼尾纹也悄悄爬上了额头,可是他们仍然时时刻刻在牵挂担心着我们,因此,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下面请听: 3、一个真实的故事《俺爹俺
娘》主持人:父母平时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一
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讲吧。
好,下面就给你这个吐露心声的机会。
4、小记者采访(大屏幕播放同期录
像)主持人:父母很伟大,但还有一种人,其伟大的
程度也足以让世人折服,那就是教师。
曾有一位很著名的哲学家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足以看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