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究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究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人才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大难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会受到学历不公平的待遇,导致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培养技能性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方向。

根据本文对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研究发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高职院校中的产教融合和实训基地仍然比较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不高,学生的能力有限。

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对相关专业进行升级和改造,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1]。

一、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特征(一)产教融合构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能够实现生产与教学的双轨运行。

只有让学生处于真实的环境中,才能达到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效果。

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为后续的校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的概念目前在德国比较盛行,德国推行双轨制教育,为国家建设提供各种类型的人才,产教融合也是构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重要特征。

(二)教学性高教学性是构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无论进行何种程度的教育改革,都不能忘记教学的初衷。

构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要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更新教学板块和内容,完成制造业的一体化教学,实现“做中学、训中学、研中学、创中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加入企业的行业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究陈浩齐(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广东江门529020)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引进高新技术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智能制造创新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与高校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治理关系紧密,是完善校园治理、开展多元化培训、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研究所涉及的问题的历史渊源、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动态等相关信息。

在进行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之前,首先需要对这一主题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深入研究和探讨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对策,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场地和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也可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现有产教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研究关键技术应用及实践案例分析,评估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旨在明确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路径,探索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促进多方合作共赢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职业院校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对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下的“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 基地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下的“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  基地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下的“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产教融合下的“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而实践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弥补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建设“五位一体”的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将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校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如实训设备的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机制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模式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为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建设“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为提升高职院校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提供具体的建设策略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和规律,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参考指导,推动产教融合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产教融合下的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推动产教融合下的“五位一体”生产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特点,可以为实际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实用性和效益。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建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

首先,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需要明确目标和定位。

我们应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项目,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教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还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此外,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还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建设。

我们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等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享软件资源和技术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然而,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平衡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计划,确保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取得实效。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与运营机制研究—以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为例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与运营机制研究—以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为例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与运营机制研究—以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为例摘要: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界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产业界的需求并提高技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职院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已成趋势。

本论文以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为例,研究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构建与运营机制,重点探讨了与“500强企业”、央企、“四群八链”重点企业的对接情况以及多元聚力推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方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技职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1、引言随着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界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技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使命。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因此技职院校与产业界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为例,研究了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构建与运营机制,着重探讨与“500强企业”、央企、“四群八链”重点企业的合作情况,并分析多元聚力推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策略。

2、技职院校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发展2.1 技职院校的定位和作用技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主要任务包括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技职院校应积极响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界合作,开展合作办学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 产教融合的意义和优势产教融合是技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

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有效缩小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的实践化、应用化和专业化。

技职院校与产业界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具有诸多优势,如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技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展开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随后阐明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逐一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模式、路径探索,探讨了建设经验借鉴以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建设的建议。

本文综合分析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各个方面,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现状分析、模式分析、路径探索、经验借鉴、人才培养、影响、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平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基地规模不大、实训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等,限制了实训基地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训基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不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优劣以及影响因素,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和经验,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全面了解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为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制造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智能化趋势,而大部分制造工作人员缺乏对于智能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困难程度,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构建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人才储备。

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产教融合和智能制造,分析了建设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方案,希望能够为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较多整体实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在新时期,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型升级成为制造强国,这为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

在这一时期,高校在对于制造业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不但要提升其对于知识理解能力,还应该确保其能够将制造业相关知识应用于生产。

因此,高校在开展制造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大力度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升制造业人才各方面能力。

只有如此,才可以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人才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产教融合、智能制造(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分析专业规划以及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将教学和产业相结合,确保两者能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科教研究、科技服务一体化经营机构,加强和企业的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产教融合本质上是产业和教育的深入结合,能够使人才培养指标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处在一致状态下,对于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作为保障[1]。

(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将计算机等新兴技术作为立足点,能够对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阶段产生影响。

可以提升决策的自动化程度,使相关工作更加精准有序的开展。

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是将信息技术和工业相关联,创新生产方式,使生产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优化产品质量。

智能制造是制造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整体实力。

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方案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方案引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其生产力和竞争力。

而智能制造实训室便成为了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包括其目标、设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

一、目标:在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明确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实训室的目标应该是为企业员工和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和交流的平台,使其了解和掌握现代智能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智能制造技术的能力。

实训室还应该促进员工和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为企业提供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二、设备:在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中,选择适合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可以帮助实现实训室的目标:1. 传感器与物联网设备: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员工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收集和利用实时的生产数据,以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效率。

2. 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实训室中,可以提供各种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帮助员工和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

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员工和学生提供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似的体验。

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他们可以进行仿真操作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4.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工具: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训室应该提供相应的工具和软件,帮助员工和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决策。

三、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智能制造实训室的目标,合理而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设置:1. 智能制造基础知识:介绍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员工和学生建立起对智能制造的整体认识。

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

目前职教专业目录中涉及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交通运输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个是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虽然全国已有许多职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或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设置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但是专业规模普遍较小,且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混搭不清,专业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创建模式,更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调研发现,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封锁严重,相关资料不公开,且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还普遍缺乏对职业院校开放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意愿,为实现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创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笔者以鞍山市交通运输学校为例,在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对职业院校企业场景式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其他相关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有所裨益。

1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时,我校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思维,设定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贴近性原则。

实训基地功能区设定、工位设置、场地布局、设施设备、工具配备等,要求尽量贴近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

(2)符合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新能源汽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鞍山市交通运输学校 张宏宇(3)提升钣喷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研讨会及现场培训等方式提升钣喷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集中化培训,通过培训师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辅以专业化的实践指导及严格的考核检测环节,保障钣喷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的不断提升,但其缺陷就是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钣喷维修人员需要完全脱离生产环节,同时企业还需要承担培训带来的成本。

现场指导方式就是专业培训人士到维修现场进行知识讲解及实践的指导,这种培训工作不需要维修人员脱离生产环节,但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培训讲师资源不足。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1. 引言1.1 产教融合背景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使教育更贴近产业需求,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需要与行业密切合作,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践机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基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平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产物,也是学生培养和实践的重要场所。

如何有效地建设和管理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内容共200字】1.2 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等多重作用。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让他们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以与企业密切合作,加强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实践机会。

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实训基地可以成为产业和教育融合的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推动。

校外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建设途径建设途径是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式。

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前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

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

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

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基于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与机制的探索

基于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与机制的探索

基于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与机制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而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成为了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基于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与机制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路径1. 确定产教融合的需求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对应学校所属专业的产业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特点,从而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设施和设备。

2. 建立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职业院校需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的合作项目,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等方式,共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

3. 强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参与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化培训、引进外部专家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4. 拓展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来源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融资、产教合作等途径,拓展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1. 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确保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良好。

2. 建立评价机制针对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对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3. 制定发展规划职业院校可以制定长期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明确实训基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

4. 增强产教融合的深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程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让实训基地更贴近产业需求,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

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目录1.项目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综述 (3)3.现状分析 (5)4.项目研究方案 (7)5.研究内容与实践内容 (8)7.研究方法 (11)8.实施计划 (12)9.预期成果和效果 (13)(1)预期成果 (13)(2)预期效果 (14)1.项目研究的意义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装备制造类如汽车、家电、通讯产品等各个领域得到非常广泛应用。

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工业生产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光学、控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得到广阔应用。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技术、系统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等多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

这些都对今天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新要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大力促进发展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建设,加快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成为高等院校迫切面对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将结合全国、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江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提出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提升优化新兴产业“4+3”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xx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助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可以预见,随着“十四五”规划颁布及江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构建,智能制造、数字化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并成为制约江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智能制造及数字化人才需求,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9-0042-04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李家鹏,田立超,高军,肖革文,王好臣(山东理工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山东淄博255049)摘要: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建设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大工程训练为背景,以新工科和专业认证的课程要求为目标,以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操作训练为应用场景,开发了紧密结合专业、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智能制造工程训练课程,通过开设创新班建立了一套“理论课程学习、创新实践训练和科研项目研发”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区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程训练平台;创新班;三位一体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9.013由于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事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及操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智能制造相关工程教育必须紧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

因此,如何对现有工程训练课程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现有的专业课程和实训体系[1],培养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具备新工科人才素质的综合创新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2-3]。

本文所提及的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平台采用项目与训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智能制造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建设,开发紧密结合专业、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智能制造工程训练课程,组建创新训练班,不断提升工程实践内涵和质量,不断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符合“以本为本”和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4-5]。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与实践内容
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对接产业需求, 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 的生产线。
实现设备、师资资源共享,促进研 发、实训、生产对接,提高技术人 员与专业教师能力。
改革教学内容、指导教师、研发团 队、研发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创 新能力。
校内智能制造示范 产线项目
产教资源共享
提升实训基地创新 发展水平
实施计划
研究准备
制定项目研究方案,组织开题论证。
项目实施
组织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基地建设。
项目总结
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项目结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期成果和效果
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研究数字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 设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产教融合成果
建成数字孪生技术产教融合型智能制造 实训生产线,制定运行机制、管理制度, 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完成校企合作 横向科研项目3项,数字化技术相关培 训2项,总结项目研究与实践经验,完 成研究报告1份,发表项目相关论文2篇。
推广价值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加快高职教育改革
和发展。
预期成果和效果
应用范围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
受益面
提升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xx地 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培训支 撑,促进江门职业教育联合会多所职业 院校及学校对口支援兄弟院校的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及经
挑战
传统生产模式被打破,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制造业人才需求
具备数字化思维、技术应用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改变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对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与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共赢,促进产业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需要匹配、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目的。

产教融合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获得人才、技术和研发支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学生提供真实、全面、专业的实训环境和条件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实战实训的机会,为企业输送更加合格的人才。

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成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1. 确定战略定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方向。

明确战略定位不仅能够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能够为校外实训基地与产业合作提供明确的合作方向和目标,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提升师资力量:校外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外实训基地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校外实训基地还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师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师资队伍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3. 建设实训设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需要完善专业实训设施和教学资源。

这包括实验室、工作室、机械设备等,通过建设先进的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实训环境和条件。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要
随着教育技术的加快发展,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深度融合模式,已经成
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本文针对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实训
基地的建设,从基地设置的具体实施需求出发,深入探讨了智能制造实训
基地设置的设施和建设方案,提出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模式,重点支持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促进产教深度
融合,实现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引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智能化、信息
化融入制造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
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高科技上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技术水平的要求,展示了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作为把教育技术纳入
到制造业发展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
设就变得尤为重要。

2关于实训基地设置
实训基地设置是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方面,主要包
括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等。

探索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探索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探索产教融合实践路径产教融合是指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旨在通过教育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产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持。

然而,要将产教融合理念真正转化为实践,需要探索适合的路径和方法。

一、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和平台产教融合的第一步是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产教融合部门或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并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可以成立产教融合联盟,将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

二、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实践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将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产业实训课程或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

三、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

可以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设立实训基地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进行实习或实训,与企业员工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

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科研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四、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教师是产教融合实践的核心力量,需要具备与产业接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产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项目或实训,让教师与企业员工一同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搭建产教融合的交流平台产教融合的实践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因此,需要搭建产教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产教融合论坛、展览会或研讨会,邀请学校、企业和政府代表一起探讨产教融合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示范方案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示范方案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示范方案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是国家提倡的一种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旨在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符合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基地示范方案是指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示范方案,来确保基地的顺利运营和发展。

基地示范方案的重要性:1.指导性:基地示范方案是基地建设和运营的总体规划,通过确定基地定位、功能布局、资源配置等,为基地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2.效率性:基地示范方案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的作用。

3.可行性:基地示范方案必须具备可行性,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落地,逐步实现预期目标。

基地示范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地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基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基地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基地可以定位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培养研发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的综合性基地。

2.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制定基地的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方案,合理规划基地内的产业园区、科研实验室、培训中心、创新孵化器等设施和资源,确保各项功能互补、相互促进。

3.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制定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案,明确基地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措施。

例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高校合作培养研发创新人才,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产业发展和合作机制:明确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和运营,推动产学研更好地融合。

制定产业发展方案,推动基地内企业的发展,加强与其他地区产业的合作交流。

5.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建立基地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制定基地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基地的顺利运营和管理。

在制定基地示范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研和论证:对已存在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的成功经验进行调研和论证,吸取其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示范方案的制定。

2.多方参与和意见征询:制定基地示范方案时,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相关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

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前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

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

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

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机器人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协同研发纵横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课题,移植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开展“四技服务”;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实现“四合作、五对接”,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

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2.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2.1 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与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开发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

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教学要求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场地200M2,建有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多工艺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认知工作站、工业机器人人机互动工作站等。

实训室设备由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台、综合实训台、工具及工具库、操控台、安全组件和配套设施组成。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基本技能实训项目,以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基本技能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基础操作、参数配置、在线示教编程、简单语言编程、工具更换、复杂轨迹规划及编程、模拟上下料和码垛工艺应用、模拟涂胶和打磨抛光工艺应用、IO通讯及工业以太网总线通信、离线编程应用等教学内容。

可学习工业机器人综合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满足《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培训,也可作为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性培训基地,也可作为相关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基地。

2.2 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与工业机器人工艺应用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

按照企业标准建设,建设场地460 M2,建有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数控车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冲压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激光切割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喷涂工作站、工业机器人视觉分拣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去毛刺工作站。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8大类工艺应用岗位的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项目,以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生产性技能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可开展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上下料、工业机器人数控车上下料、工业机器人冲压上下料、工业机器人激光切割、工业机器人喷涂、工业机器人视觉分拣、工业机器人去毛刺等相应岗位定岗实践。

实训室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等机械制造专业适应制造业转型、专业建设改革升级,主要进行基于工业机器人各类工艺应用性实训。

2.3 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与智能制造生产线集成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按照企业标准建设,建设场地206 M2,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建设背景,基于先进控制技术、高性能制造设备、集成多功能控制系统,以“智能制造”为主题,以产品多样化定制批量生产为目的,包括加工中心-数控车-线切割-电火花-雕刻机-清洗机-三坐标-立体仓库,整条生产线可以自主完成产品从毛坯料到合格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柔性制造单元实训项目,以培养适应柔性制造技能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可开展从毛坯料到合格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涵盖CNC加工管理、EDM加工管理、WE加工管理、CMM精密测量等与产品制造生产相关的要素及环节。

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制造协同管理功能。

该实训室主要面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

学生在经过自动化模拟生产线教学工作站中进行产品自动化模拟生产后,可进入柔性生产线工作站进行实际产品生产。

2.4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与智能制造软件开发公司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

按照智能制造基础性、生产性以及柔性制造实训室实践操作标准,场地115 M2,建有RobotArt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基于NX或ProE CREO的智能模具设计、基于Moldflow结合Moldbao智能制造SaaS云平台等CAE标准化知识库专家系统、基于UGNX平台的CAM专家系统、CAPP智能工艺设计、PDM产品信息管理。

同时,构建基于虚拟仿真的虚拟实训基地,可通过网络空间来补充和延伸技术、操作、训练等,利用微视频、微扫码、实时交流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实训基地的云空间,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中的信息共享与沟通。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数字化设计与编程等实训项目,以培养适应数字化辅助设计、智能制造生产性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

可开展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数控车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冲压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激光切割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喷涂工作站、工业机器人视觉分拣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去毛刺工作站虚拟仿真操作与各类机器人离线编程操作,模具CAD/CAE/CAM/CAPP/PDM等。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

学生在进行离线软件编程,实现计算机的实时仿真验证,并能在线传输到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上工作,为机器人编程和调试提供了灵活的环境。

2.5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依托无锡市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指导能力强的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建设一支以校内和校外“教练型”实训名师领衔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优秀教学团队。

整合教育、企业优质资源,着眼于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企业前沿技术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重大前沿技术应用性研究。

将科研项目转化为项目化教学资源,实施反哺教学,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课程项目开发的能力,培养企业欢迎的高技术高技能能才。

发挥名师示范和辐射作用,建立各类优秀教师发现机制和培养指导制度,制定工作室学员周期内专业化发展目标、计划,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通过组织学员上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展开各类教学科研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员专业提升,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培育出在行业企业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2.6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职业院校要发挥专业人才优势,联合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成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组建教授、博士、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主要方向,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着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为重点的“四技服务”,校企协同攻关。

2.7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移植工业机器人集成商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成立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组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工程师以及优秀学生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工业机器人集成商用户提供技术服务,让教师/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技术服务,通过接受新任务(问题)--分析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升教师/学生动手实践水平,积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践经验,拓展机器人技术应用视野,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8智能制造创客教育中心联合企业工程师,组建创客教育团队,成立智能制造创客教育中心,引入创客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练专业技能,陶冶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国内各大职业技能竞赛,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培育孵化优质创新产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结束语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拓展功能,建设“三中心、五训室”。

三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五训室: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

创新实训平台智能管理,构建“三服务、五管理”,基于物联网智慧实训平台管理系统,对设备运行、仓储信息、实训记录、工艺数据、物料周转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提出管理决策,服务教育培训学员、教育培训教师、实训管理部门,基于手机APP便可快捷了解实训计划、实训开出率、实训设备是否需要保养维修、仓储库存情况是否需要备料、工艺参数数字化传输、实训项目物料进展程度等信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管理信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