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程序
投资评审工作的的风险点与防控措施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的风险点与防控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评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通过强化内控机制、拓展评审职能,积极构筑起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防火墙,较好地实现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工作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既充分发挥好评审职能,又有效规避风险,已经成为当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厘清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风险的成因、危害和表现形式,并就如何控制、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一、政策法规风险财政投资评审的政策法规风险,主要源于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
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已经开展十余年,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远落后于评审工作实践,评审活动仍面临缺乏明确、直接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的尴尬局面。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作为代表政府对投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依法、规范发展方面存在风险。
针对政策法规风险,建立健全专项法律法规。
宜昌市财政局应结合本地财政投资评审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方性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制定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的地方性规章,用制度规范来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使评审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下健康发展。
二、定位风险1.目前,国家还未对财政投资评审部门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及运行体制等作出统一规定。
实际工作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既要履行行政管理监督职责,又要行使社会中介服务职能。
纵观全国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有行政管理类的行政机关,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有财政补助、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还有个别的从属于财政监督检查机构。
职能定位不清,给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运行体制上的风险,既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职能界定,又弱化了各级财政投资评审部门之间的组织管理,严重制约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从评审深度上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仍停留在工程概、预、结算造价的审查上,而对影响项目投资关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还没有发挥作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一、目的应用组织化与系统化方法,对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以下同)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评价其风险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行管制度,加强风险控制措施并顺利实施,以此做为:1.1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策划、实施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决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或操作规程的修改。
1.2监督管理需求以确认其实施有效性及适时性。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三、职责3.1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3.2安全环保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主管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新、改、扩建项目由技术部门或项目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6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工作从业人员进行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
3.7外来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和车间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安全环保部人员负责。
3.8同一项目涉及多个部门作业(如设备、电气、仪表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本办法规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活动。
3 定义3. 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 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3.6 重大危险源: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危险源。
部门级重大危险源:指各部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
公司级重大危险源:指在对各部门重大危险源的汇总基础上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作为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制定的依据。
4 管理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4.2 综合管理部4.2.1 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实施。
4.2.2 负责指导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对部门级重大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清单进行备案。
4.2.3 负责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
4.2.4 公司资料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相关记录的存档。
4.3 各部门4.3.1 负责完成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3.2 负责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相关记录自行存档,并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4.3.3 根据本部门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或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加以控制。
6 管理程序5.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5.1.1 综合管理部根据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变化情况,确定公司危险源辨识范围和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并向相关部门下发危险源辨识通知。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1.目的评审公司内外部因素,识别风险和机遇,制定和实施应对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响;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的各种活动。
3.职责和权限3.1.总经理:提供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所需的资源,制定重大风险和机遇的决策性措施。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建风险评估小组或核心小组,并组织相关活动的开展。
3.3.各部门:识别与本部门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4.工作流程4.1.术语和定义4.1.1.风险: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4.1.2.SWOT分析法:将公司内外部环境信息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根据组织所处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策略的一种方法。
4.2.风险和机遇识别和分析的策划4.2.1.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机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组建多方评审小组,通过SWOT分析模型评审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对质量管理体系预期输出结果的影响,识别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应对措施,并保持《SWOT分析表》和《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
注1: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和其他可行性之处,以应对组织或其顾客的需求;注2:风险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交付延迟或中断、顾客抱怨、顾客满意度下降或评级下降等。
4.2.2.过程运行的风险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组建多方评审小组,识别分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并保持《过程风险应对措施表》。
4.2.3.定期评审管理者代表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在年终管理评审之前)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再收集、更新和评审,并根据评审的结果确定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体系运行状况重新评审过程风险并更新过程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章节名称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控制程序共 7 页;第 1 页高层管理高层管理高层管理高层管理各职能部门高层管理风险/机遇事件风险和机遇清单重要风险和机遇应对方案应对实施方案采取规避风险措施Y风险和机遇清单重要风险和机遇应对方案应对方案实施N风险规避规避方案是否接受风险N 风险接受方案风险降低风险降低措施高层管理高层管理高层管理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高层管理高层管理B A风险应对风险评估风险机遇识别1目的明确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的操作要求,建立风险和机遇管理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供指导。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中风险识别,及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方法及要求控制。
3职责3.1公司总经理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的确定,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主持实施风险和机遇实施的评审。
3.2行政财务中心负责对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管理,监督并跟进风险和机遇措施的实施情况。
3.3其它部门负责部门风险和机遇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工作程序4.1流程图支持者输入活动输出负责衡量开始各部门风险管理策划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团队职能高层管理章节名称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控制程序共 7 页;第 2 页支持者输入活动输出负责衡量B A采取措施措施有效性验证定期评审风险和机遇管理资料库N高层管理风险降低措施措施实施结果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措施实施结果措施效果数据各职能部门门各职能部措施效果数据措施效果确认高层管理门风险/机遇应各职能部对措施实施资行政财务中门料心4.2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4.2.1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风险和际遇的方法,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辨识及应对措施》。
4.2.2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方面的风险:a)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d)产品售后的风险;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可参考 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 PFMEA 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关键步骤是什么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风险评估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系统地评估潜在风险,企业能够提前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那么,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究竟有哪些关键步骤呢?第一步:确定评估范围和目标在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评估范围可以是整个企业、某个生产流程、特定的设备设施,或者是特定的作业活动。
评估目标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例如降低事故发生率、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等。
明确的范围和目标将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
比如,一家化工企业决定对其新上马的生产线进行风险评估,范围就包括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整个生产过程,目标是识别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化学泄漏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线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运行。
第二步:收集相关信息在确定评估范围和目标后,接下来需要广泛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历史记录、设备的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原材料和产品的特性、员工的培训情况、工作环境条件等。
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在评估某个建筑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时,需要收集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地质勘察报告、气象资料、施工队伍的资质和经验等信息。
通过全面收集这些信息,可以对评估对象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步: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系统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例如,在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中,可以通过检查表法,对照预先制定的风险检查表,逐一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设备操作、物料搬运、电气系统等,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5.4.3 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新项目。 5.4.4 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更改或补充等业务发展。 5.4.5 员工及相关方合理的要求。 5.5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识别 时应重点考虑: 物理性﹕如噪音﹑温度﹑机具(切﹑割﹐夹﹐卷﹐刺)﹑微波振动及撞击等; 化学性﹕如烟雾﹑蒸气体﹑粉尘及液体等; 生物性﹕如昆虫﹑病毒﹑细菌等; 5.6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范围和和职业病患者处 理办法的规定》,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 5.6.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5.8.3 第二种方法是“作业业件危业性业价法(LECD)”,如下:
(LECD)是用来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是用与系统
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考虑下列因素: a.修订的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平; b.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c.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最佳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将不 被忽视。 5.10 危险源的新增及修订 5.10.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
危险源10-1-1
OHSAS 体系建立
新规制定
1.0 目的: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不可接受风险源,对判定出的不可接受风险 进行 有效控制。
IATF16949风险和机遇评估及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涉及风险应对措施(涉及风险规避、风险减少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规定,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合用于在公司汽车产品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规定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涉及:1)商务活动、市场业务开发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供应商开发及管理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3)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4)设施、设备和工装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5)生产过程控制的风险和机遇管理;6)发生各类变更的风险和机遇管理;7)不合格品的解决及纠正/防止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等。
注: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的变更控制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执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FMEA)。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涉及人力资源、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拟定,并按制度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
负责按本文献所规定的周期组织实行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贯彻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用措施的完毕情况并跟进贯彻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减少风险并贯彻执行。
3.4销售部:负责收集产品交付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辨认,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减少风险并贯彻执行。
4.定义4.1 风险:不拟定性的影响,通常指负面的影响。
4.2 机遇:对公司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涉及某些突发事件等。
4.3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导致的影响和损失的也许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危险源辨识_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并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3 各部门负责参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5 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时机a)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建立时;b)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c)相关方提出要求时;d)公司厂区扩大或搬迁时;e)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投入时;f)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已达成时。
5.2 危险源辨识5.2.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危险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2)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3)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4)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5)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6)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5.2.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3)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公司有关的危险源;4)公司和类似组织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4)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5)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6)工作场所环境,应急救援岗位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7)审核结果,来自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评审活动的信息;8)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程序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程序概述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程序是一种评估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活动的程序,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面临的风险,帮助企业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持续监测和更新这些措施,以确保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降低损失和风险。
流程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确定潜在风险的一种过程,基于现有的信息和实践经验,识别可能影响业务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技术、管理、法律、金融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的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的基础。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每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确定其产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其危险性和优先级,形成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计划。
3. 风险控制方案设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包括风险控制政策、流程和规程,确保在业务发展各个阶段,都能做好相应的风险控制工作。
4. 风险控制方案落实在风险控制方案设计好后,需要确保方案的有效落实,通过在相应领域设置明确的责任人、流程和标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
5. 风险控制方案监测和更新风险控制方案的监测和更新是风险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不断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了解风险控制措施的变化和适用性,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注意事项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程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包括:1.管理层的承诺和支持:只有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推动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2.全员参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风险控制措施评审,各尽所能,共同推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3.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全面性:需要掌握全面的业务信息和状况,对风险做出全面、全局性的评估。
4.风险控制计划和措施的针对性:不同风险需要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具体的控制措施落实,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风险控制方案的监测和更新:随着业务环境和风险情况的改变,风险控制方案需要不断监测和更新。
质量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程序
目录1.概述 (2)1.1目的 (2)1.2适用范围及有效性 (2)1.3本次调整内容 (2)2.职责与授权 (2)3.文件主要内容 (3)3.1质量风险识别 (3)3.2质量风险评估 (4)3.3质量风险应对 (5)3.4质量风险评审 (6)4.关联文件 (7)5.附件 (7)1.概述1.1目的根据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需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制定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
本程序规定了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风险应对执行要求,建立工厂的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风险应对措施以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1.2适用范围及有效性本程序适用于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相关活动中对质量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必要时,适用于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的管理提供操作指南。
1.3本次调整内容本版本为初始版本.职责与授权23.文件主要内容3.1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方面,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对风险的识别应贯穿于整个质量管理系统运行过程及相关活动,有效地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管理。
3.1.1质量风险识别的策划企业授权质量保证部作为工厂风险管理归口部门。
质量保证部定期(每年一次)组织全厂各部门开展对本部门的质量风险识别活动。
由质量保证部编制《年度质量风险管理活动计划》,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制定活动计划时,可根据工厂当前所面对的内、外部整体形势及其变化,指定质量风险识别的重点方向。
3.1.2质量风险识别的开展全厂各部门在开展质量风险识别活动时,应首先建立本部门风险管理小组,来组织和协调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小组具备以下职责:a.组织实施部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b.制定质量风险应对措施并组织落实执行;c.组织实施质量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d.配合工厂质量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其他工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指导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各种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更新。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本公司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工作,并负责本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审批。
3.2 安全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更新工作的具体实施。
3.2.1根据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汇总产生公司【危险源清单】;3.2.2 根据危险源评价结果,整理出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负责下发至相关部门。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范围内或相关方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4 工作程序4.1 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评审公司成立初始评审小组,由管理者代表任组长,组织进行初始评审,以了解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评审内容主要有:4.1.1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4.1.2 评价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4.1.3 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的确定;4.1.4 对所有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4.1.5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验收报告等。
4.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4.2.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步骤:a、各部门确定本部门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可能带来的风险,使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识别工序/活动点的危险源和风险;b、各部门按“三元素评价”方法对本部门区域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上交至安全部;c、安全部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辨识情况进行整理,汇总,编制【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d、由管理者代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安全部负责将其下发到各个部门。
e、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重大危险源清单 /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变更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中风险或隐患的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范围为了辩识、评价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尽可能降低健康安全风险,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削减措施的范围、管理、评价方法、执行程序等内容.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1 Q/SY1002。
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2.2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Q/SY1002.1-2007、GB/T 28001-2001标准所规定的术语。
4 职责4。
1质量安全技术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辨识危害因素和实施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组织制定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4。
2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本区域的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本单位、本区域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控制和管理,负责落实制定的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5 程序内容5.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范围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价。
b) 固定生产、工作场所风险评价。
c)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油化作业、化学清洗、现场服务等)风险评价。
5。
2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a)划分作业活动。
b)辨识危害因素。
c) 确定风险。
d)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e) 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f)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
3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周期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项目施工前进行。
b)固定生产场、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每年年底组织一次评价。
5。
4 危害因素辨识5.4。
1 识别危害和影响的原则a) 识别危害和影响应从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虑。
b) 鼓励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辨识。
5.4。
2 确定危害和影响的范围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本单位生产及相关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施工、设施的全过程。
质量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程序
目录1.概述 (2)1.1目的 (2)1.2适用范围及有效性 (2)1.3本次调整内容 (2)2.职责与授权 (2)3.文件主要内容 (3)3.1质量风险识别 (3)3.2质量风险评估 (4)3.3质量风险应对 (5)3.4质量风险评审 (6)4.关联文件 (7)5.附件 (7)1.概述1.1目的根据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需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制定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
本程序规定了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风险应对执行要求,建立工厂的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风险应对措施以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1.2适用范围及有效性本程序适用于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相关活动中对质量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必要时,适用于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的管理提供操作指南。
1.3本次调整内容本版本为初始版本.职责与授权23.文件主要内容3.1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方面,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对风险的识别应贯穿于整个质量管理系统运行过程及相关活动,有效地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管理。
3.1.1质量风险识别的策划企业授权质量保证部作为工厂风险管理归口部门。
质量保证部定期(每年一次)组织全厂各部门开展对本部门的质量风险识别活动。
由质量保证部编制《年度质量风险管理活动计划》,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制定活动计划时,可根据工厂当前所面对的内、外部整体形势及其变化,指定质量风险识别的重点方向。
3.1.2质量风险识别的开展全厂各部门在开展质量风险识别活动时,应首先建立本部门风险管理小组,来组织和协调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小组具备以下职责:a.组织实施部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b.制定质量风险应对措施并组织落实执行;c.组织实施质量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d.配合工厂质量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其他工作。
风险应对措施管理程序(含表格)
风险应对措施管理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3.0定义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
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3.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3.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辨识公司生产活动过程、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同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辨识、更新与风险评价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的全过程。
3 职责3.1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进行评价。
3.2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各部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审。
3.3 各部门按照本程序要求及时辨识出本部门的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做好活动变更的危险源辨识并制定控制措施。
3.4 各部门部长参与对危险源的评价。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的辨识4.1.1 安全环保部组织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辨识工作。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由安全环保部及时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1)新建项目开工期;2)法律法规变化;3)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作业环境、人员、机构等变更实施前;4)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
4.1.2 危险源的范围1)生产活动:包括所有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形成、以及员工在企业内生活活动,包括外来人员在本公司范围内的活动。
2)服务:公司对客户等相关方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相关方为本公司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
3)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目录的分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4.1.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询问、交谈 2)现场观察 3)查阅记录 4)危险源调查表4.1.4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安全环保部发放《危险源辨识调查表》;2)各部门划分业务活动,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3)各部门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4)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5)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6)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7)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4.1.5 各部门应结合原有的《部门危险源清单》,如果没有变化,则只将原《部门危险源清单》返还安全环保部;如果有变化则应附上《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对原有的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