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高中教师听课记录50篇

高中教师听课记录50篇

高中教师听课记录1. 课程名称:数学- 授课老师:李老师- 日期:2024年1月5日- 主题:代数方程- 记录内容:李老师讲解了如何解代数方程,并提供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她还组织了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考。

2. 课程名称:物理- 授课老师:王老师- 日期:2024年1月6日- 主题:力学- 记录内容:王老师通过实验演示了力学的基本原理,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他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加深他们对力学概念的理解。

3. 课程名称:化学- 授课老师:张老师- 日期:2024年1月7日-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 记录内容:张老师使用图表和实验结果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他还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并讨论结果。

4. 课程名称:语文- 授课老师:刘老师- 日期:2024年1月8日- 主题:古代诗词欣赏- 记录内容:刘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她还与学生一起朗读和分析了几首著名的古代诗词,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欣赏其中的意境。

5. 课程名称:英语- 授课老师:Smith老师- 日期:2024年1月9日- 主题:阅读理解技巧- 记录内容:Smith老师教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例如主旨概括和推理推断。

他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6. 课程名称:生物- 授课老师:陈老师- 日期:2024年1月10日- 主题:细胞结构与功能- 记录内容:陈老师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显微镜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细胞。

她还鼓励学生进行细胞模型制作,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7. 课程名称:地理- 授课老师:杨老师- 日期:2024年1月11日- 主题:地球的内部结构- 记录内容:杨老师使用图表和动画向学生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他还讲解了板块构造理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板块运动对地质现象的影响。

听课记录(精选10篇)

听课记录(精选10篇)

听课记录(精选10篇)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听课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

下面是整理的听课记录,一起来看看吧。

听课记录篇1授课教师:xx科目:语文听课时间:xx课时听课课题:蜜蜂引路听课地点:xx班级听课记录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二、自学生字新词⑴读准生字的读音⑵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景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听课评析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听课记录篇2授课教师:xxx科目:语文听课时间:xx课时听课课题:生命的药方听课地点:xx班级听课记录一、情境导入师:今日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xx病患者。

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

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二、通读,初次感悟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①读准字音②读懂词语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3、交流板书:欢乐、友情“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

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欢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3.科学思维:培养分析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能力。

导入1.1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学生对水和金属在日晒下温度变化的观察,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2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对不同物质吸热后温度变化差异的疑问。

1.3 过程点评:通过观察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物质吸热特性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以及物理意义。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

2.3 过程点评:确保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基本概念。

2.4 教师行为:通过图表展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数值,引导学生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5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表,讨论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6 过程点评:通过图表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7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如水、沙子、金属)的比热容。

2.8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不同物质在相同加热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2.9 过程点评: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比热容差异的认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

•比热容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状态。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对加热温度变化的影响。

作业布置3.1 教师行为: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利用比热容差异的实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2 学生活动:学生搜集信息,记录实例,并尝试解释其科学原理。

3.3 过程点评:通过调查和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4.1 教师行为:总结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实习三次听课全记录

实习三次听课全记录

实习三次听课全记录听课全记录(一)——听韩玉晴老师的课今天第一回听课,上午去了韩老师所教的实验班16班。

当我们进教室时,同学们都回头看我们。

课上,韩老师还很隆重地介绍我们。

全班一起为我们鼓掌表示欢迎。

我心里美滋滋的,很兴奋。

坐在旁边的男生还跟我们说了句什么,没听清。

反正全班都对我们很好奇。

韩老师讲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这一节,我在微格课堂上也讲过。

当时就感觉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很多,只安排两个课时会很紧张。

因为实验班假期补了课,所以这堂课也算是复习课。

在听课之前,朱老师还特意教我们如何写听课记录。

本节课的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我当时备课时,是安排一名同学双手平伸站在讲台上。

躯干代表C原子,双脚代表H原子,头代表R基,左右手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

当时在备这堂课的时候,在网上查教案,还发现了另一种讲授法是从CH4分子逐步扩展到氨基酸的结构。

其中第二种讲法较难。

同学们还没学过有机化学的知识,根本不知道键是什么。

韩老师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先讲了共用电子对、共价键。

然后由CH4分子的结构式推到乙酸分子的结构式再推到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式。

韩老师讲课的速度,我认为很快,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学生假期学过,而且是实验班的学生,就以课堂上这种边做笔迹边听课的方式,根本跟不上。

韩老师课后跟我们说,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教案不太一样。

让我们在他讲平行班的时候再去听一遍。

韩老师自我评价说讲课的后半阶段,思路全乱了。

本该在前面讲授的知识忘讲了,只能移到后面来讲。

还有些知识点该讲的,该强调的全都忘讲了。

韩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讲课前一定要再把教案看一遍,认真对待,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自以为是。

韩老师一共带七个班,每个班的进度都不一样,所以难免会这样。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在这里,我不好批评韩老师什么。

只是希望给自己敲个警钟。

听课全记录(二)——听朱银萍老师的课今天听朱老师所教的阳光班的习题课。

朱老师为人随和,针对作业没完成的同学不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

《12.1认识内能》教案1

《12.1认识内能》教案1

《12.1认识内能》教案1《12.1 认识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过程方法1、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是列,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3、改变内能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内能概念。

三、器材准备装有适量冷、热水烧杯(400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展示各种热机图片,如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结要点:(1)都需要燃烧燃料;(2)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提示:热机实质上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内能和热机》。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内能(1)阅读分析,充分交流讨论:思考: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为什么?3)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2、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是可以改变,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

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

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听课记录范文10篇听课的方法高质量地听课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学会筛选。

不管多么优秀的教师,课堂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要用辩证的头脑看待课堂。

第二,多思考,多鉴别。

不能全信,切勿照搬,应该创造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

听课时应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

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同时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

应听和看结合听课应做到听看结合: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

①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

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②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

目标采用什么方式实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③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

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④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

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课堂教学氛围如何⑤听课后学生的反馈此外,教师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也应同时关注: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应边听边思考一位专家说过:“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

”听课时应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

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他的教学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重难点是怎样突破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听课时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1. 引言:打破内能的神秘面纱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看似抽象但其实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内能。

别紧张,听到“内能”可能觉得像听天书一样,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当作是物质里隐藏的一种“潜在能量”。

就像那句话说的,“看似平淡,实则内涵深厚”。

2. 内能的基本概念2.1 内能是什么?首先,内能就是物体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

它不仅包括了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也包括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

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藏起来”的能量,就像冰箱里的冷藏区,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冷气在那儿。

2.2 为什么要了解内能?了解内能,就像开车前先检查油量一样,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如何变化。

比如,当我们把水加热,它的内能会增加,水分子运动得更快。

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水会沸腾啦,或者冰块怎么慢慢融化。

3. 内能的变化3.1 内能的增加内能的增加通常和热量的输入有关。

举个例子,我们用火锅煮菜,热量从火锅传递到水里,水的内能增加了。

可以想象成是给水打了个“能量补给站”,让它变得更热。

3.2 内能的减少内能减少通常发生在热量被释放出去的时候。

比如说,你把热水倒进凉杯子里,热水的内能就会向杯子传递。

结果,热水变凉,杯子变暖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能量借给别人”一样,水的内能减少了。

4. 内能的实际应用4.1 生活中的内能我们生活中其实经常用到内能的概念。

比如冰箱和空调,它们通过降低物体的内能来实现制冷效果。

记得那句俗话,“冰火两重天”,这就是内能改变的结果。

4.2 内能在科技中的应用内能在科技里也有重要作用。

比如发动机工作的原理就是通过燃料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火车、汽车、甚至飞机,都是靠这套原理在“跑”!5. 总结:内能的魔法总的来说,内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物质世界运行的“隐形动力”。

了解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质的变化。

这就像是探险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

听课记录5篇

听课记录5篇

听课记录5篇第一篇:听课记录3.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导入:(8:00)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

(8:09)(二)学习课文1、集体学习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3、交流讨论(三)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1、板书花园、宝库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1.刘维丽老师执教《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今天把听课记录整理如下。

授课的过程如下:一、导入:出示老师拍摄的江南景色图片,请学生欣赏。

继续展示江南美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1、投影出示课文,学生接龙读,一人读一句。

指导朗读“绿油油”。

2、认读生字,课件演示生字——帮小白兔采蘑菇。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江南的哪些景物。

三、朗读课文1、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生读完后老师问能听出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感觉吗?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2、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想象,然后说说自己想象到的东西。

3、动画演示课文,学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哪里美。

五、布置作业把自己家乡的景物画成一幅画,并写上几句话。

在评课时老师们分析了这节课,一致认为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一点做得很好。

由此我想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说看到别人画得好,自己也去学着画,要切合自己的实际。

有的老师朗读的比较好,那就可以用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去感染学生;有的老师知道的知识很丰富,那也可以把适合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的效率》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的效率》

新听课记录课程名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的效率》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标体加粗:本节课旨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源效率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教师首先展示一段关于不同型号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对比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行驶一段距离,不同汽车的燃油消耗量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与什么因素有关?”1.2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对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差异产生好奇,并尝试从视频中寻找答案。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提出可能与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有关。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直观展示了热机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热机效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做了良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1. 热机效率的概念1.1 教师行为•讲解热机效率的定义,即热机在工作过程中,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通过图示和公式说明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1.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尝试理解热机效率的物理意义,即衡量热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学生理解迅速,为后续学习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1.1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分析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如燃料的热值、热机的设计、工作状况等。

•通过实例分析,如改进燃烧室结构、提高气缸密封性等措施对热机效率的影响。

1.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每组选取一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汇报讨论结果,提出提高热机效率的建议。

过程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和实例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还培养了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1.1 教师行为•总结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优化热机设计等。

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十三章内能-内能

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十三章内能-内能

2024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十三章内能1.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以“为什么我们搓手会感到暖和?”或“为什么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为引子,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能量转换。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现象都与物质内部的一种能量形式——内能有关,从而自然引出内能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初步思考。

•对内能这一新概念产生好奇,期待教师的进一步解释。

过程点评:•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内能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 教学过程2.1 内能的概念教师行为:•给出内能的正式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宏观表现,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等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内能的定义及其与物体宏观状态的关系。

•通过教师的讲解,初步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反映。

过程点评:•定义清晰,解释到位,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2 内能的改变教师行为:•讲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通过实例(如压缩气体使气体温度升高、加热物体使物体温度升高)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强调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是等效的,即它们可以相互替代,但引起的宏观效果(如温度变化)可能不同。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讲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理解其原理和区别。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内能改变方式的理解。

过程点评:•实例丰富,讲解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及其区别。

2.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师行为:•分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指出温度是内能的一种宏观表现,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如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分子运动状态),展示温度对内能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或动画,理解温度对内能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温度与其他影响内能因素(如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教师听课记录表范例

初中教师听课记录表范例

初中教师听课记录表范例初中教师听课记录表范例【篇一】有幸听了xxx教师的一节语文课《搭石》,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课堂上,康教师成熟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精心备课,整体把握教材康教师首先提问,什么是搭石,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遇见搭石,同学们的回答什么都有,随后康教师把搭石的图片展此刻前面,孩子们恍然大悟。

第二:细节处理,掌握重点段落,句子,词语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康教师领着孩子们反复诵读,理解其中含义。

第一自然段讲解了什么是搭石,康教师随后提问,为什么要有搭石呢?孩子们已经反复诵读后很快地就能说出原因。

说出原因后孩子都十分有成就好感。

课文有一段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康教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康教师读:后面的,同学们读:紧跟上去。

这样反复读了几次,康教师逐渐加快了速度,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

这个环节给我触动很大,不是单纯的讲解协调有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在一个小游戏中让孩子们理解了协调有序的概念。

第三: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走搭石时,年轻人是背负老人过河的,主要体现了家乡人尊重老人的优秀传统品德。

可是,康教师引导孩子们:老年人怎们过河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是年轻人背着过河。

康教师乘胜追击:那此时的这个老人年轻时怎样过河呢?同学们思考了一会说:他年轻的时候也背其他老人过河?康教师又问:那此时背老人过河的年轻人,年老的时候怎样过河?同学们这次不假思索的回答:其他年轻人背着过河。

所以,这体现了什么品德呀?同学们自然能回答出来啦。

联系自我,需要提高空间很大听了康教师的语文课,更让我感受到:要想给孩子们一杯水,自我必须先有一片汪洋这句话的道理。

所以,我们年轻教师要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教师。

经过这次听课,开阔了我的眼界,看到了自我的不足,同时。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三章:内能》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三章:内能》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三章:内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2.科学探究: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内能相关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将内能知识应用于解释日常热现象的能力。

导入1.1教师行为:通过展示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入内能的概念。

1.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变化,思考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1.3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内能概念的兴趣,为复习内能知识做准备。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复习内能的定义、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热量改变内能。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内能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课堂提问。

2.3 过程点评:确保学生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2.4 教师行为:讲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5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参与讨论这两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6 过程点评:通过讲解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改变内能方式的理解。

2.7 教师行为: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利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8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例题,尝试自己解答,并讨论解题方法。

2.9 过程点评:通过例题讲解和学生解题,提高学生解决内能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例题分析:利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题目和解题步骤。

作业布置3.1 教师行为: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3.2 学生活动:学生搜集实例,分析内能变化的过程,并准备课堂分享。

3.3 过程点评:通过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4.1 教师行为:总结内能的基础知识和中考复习的重点,强调内能在解释日常热现象中的应用。

4.2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初二物理内能听课记录

初二物理内能听课记录

初二物理内能听课记录
本次物理课程我们主要学习了内能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老师首
先给我们讲解了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
的总能量。

这个能量包括了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是一个系统温度
和压强的函数。

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如何计算内能。

首先,内能与气体的温度有
一定的关系。

它符合一个理想气体法则,即U=nCvT,其中n是气体的
摩尔数,Cv是气体的定容热容,T是气体的温度。

这样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用它来估算物体内部的能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内能的计算还和物质的物态有关。

以固体为例,它所受的压力和温度都会影响内能的大小。

而对于液体和气体而言,
我们还需要考虑它们的物态变化。

比如,当液体变成气体时,内能会
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就需要考虑它们的蒸发热和沸点等因素。

此外,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实际应用。

比如,燃料的内能对
汽车的性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只有能源的内能充足,才能有充足的
能量储备,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内能的概念和其重要性。

总体来说,本次物理课程对我们启示很大。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内
能的计算方法,掌握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将这些知识丰富地应
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
自己的科学素养。

关于听课记录(集锦8篇)

关于听课记录(集锦8篇)

听课记录关于听课记录(集锦8篇)关于听课记录1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卢老师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

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从而,使卢老师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听课老师们感到了一些困惑: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56÷X =8等类型的题目。

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

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

对于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 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两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

而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课堂听课记录(汇编3篇)

课堂听课记录(汇编3篇)

课堂听课记录课堂听课记录(汇编3篇)课堂听课记录1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初中听课学习。

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

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

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

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

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

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

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x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标体加粗:本节课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使学生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源意识及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汽车发动机工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汽车是如何获得动力前进的?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1.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观察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尝试回答,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直观展示了热机(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应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1. 热机基本概念讲解1.1 教师行为•讲解热机的定义、分类(如内燃机、外燃机等)及基本构造。

•利用多媒体展示热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1.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尝试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图像联系起来。

过程点评: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热机工作过程分析1.1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强调每个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热机模型或利用动画模拟热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1.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热机的工作过程,尝试总结每个冲程的特点和能量转化情况。

•观察教师演示或动画模拟,进一步加深对热机工作过程的理解。

过程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和直观演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热机工作过程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学习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 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1.1 教师行为•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初二物理内能听课记录

初二物理内能听课记录

初二物理内能听课记录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物理课,内容是关于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内能,内能是物质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运动的形式,是一种能够体现热量性质的物理量。

接着,老师引导我们讨论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我们知道,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内能也就越大。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老师让我们用示意图来表示这个关系,我们画了一条曲线,自温度轴起始点向右上方逐渐上升。

老师解释说,当温度为绝对零度时,分子不再运动,内能为零。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内能也逐渐增加。

接着,老师详细讲解了内能的特点,特别是关于内能转化和传递的问题。

我们学到,内能可以通过热传导、辐射和传导三种方式进行转化和传递。

首先,我们了解到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不同部分间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通过分子间热运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一个陶瓷杯子中的热水倒入一个金属杯子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而金属杯子温度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热量从热水传递到金属杯子里,使得金属杯子内能增加。

然后,我们学到了辐射是以无介质传输热能的一种方式。

老师比喻说辐射犹如太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温暖,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了热能,通过空气将热能传递给了我们。

这个例子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最后,我们了解到传导是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的一种方式。

老师通过一个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传导的原理,他将一个金属棒的一端加热,我们观察到另一端很快也变得热了起来。

这是因为金属棒的分子发生了热运动,把热量从一个位置传递到另一个位置。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内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意识到内能是物体的重要性质之一,它与温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通过热传导、辐射和传导三种方式进行转化和传递。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物理知识,深入探究内能的更多应用和相关概念。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物理内能集体备课记录嗨,各位九年级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聊聊内能这个神奇的话题。

内能?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呢,它就是指一个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能量之和。

那么,内能有什么用处呢?别急,我下面会给大家一一讲解。

我们来聊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你们知道吗,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所以内能也就越大。

这就像是我们夏天的时候,躲在空调房里吹冷气,感觉很凉爽;而在外面烈日炎炎的时候,就会感觉很热。

所以说,内能和温度是密不可分的好朋友啊!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内能和质量的关系。

你们知道吗,内能的大小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内部分子的数量就越多,因此内能也就越大。

这就像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吃得越多,肚子里的热量就越多,感觉越饱。

所以说,内能和质量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哦!再来说说内能和体积的关系。

你们知道吗,物体的体积越大,其内部分子的数量就越少,因此内能也就相对较小。

这就像是我们喝水的时候,喝得越少,身体就越渴。

所以说,内能和体积也是一对相互制约的好姐妹哦!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内能和温度、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那么,内能有什么实际应用呢?其实呢,内能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内能来产生热能,用来烧水、做饭等等;还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比如说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等。

所以说,内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内能的小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了一个小溪边,它看到了水里的鱼儿在欢快地游动。

于是,小鸟问鱼儿:“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鱼儿回答说:“因为我们有内能啊!”小鸟听了很惊讶:“内能?那是什么玩意儿?”鱼儿解释说:“内能就是我们身体里的能量啦!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小鸟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我也要去学习内能了!”于是,小鸟飞走了,去寻找自己的内能之旅。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学到一些关于内能的知识。

《内能与热机》复习课实录与点评

《内能与热机》复习课实录与点评

DJP教学课例《内能与热机》复习课实录与点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义教材九年级上)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槐中学张智勇点评:龙泉驿区教培中心王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导学讲评式教学”模式设计了本堂研究课,并辅以组与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能主动的以多种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乐学中落实双基。

张老师借年级借班上了本节课,我们用下面的课堂实录及其点评与同仁们汇报。

师:请大家观察一个小实验(演示:用酒精灯给一个烧杯里的水加热)。

如果已知水的质量,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和末温,能否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生(齐):能。

师:酒精灯放出的热量能否完全被水吸收?生:不能。

生:有可能。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课,相信大家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板书:内能与热机)点评1:用实验导入课题,启思维、激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更可喜的是走出了“实验难进复习课的误区”。

师:在今天的9个学习小组中,要评选出优秀小组。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又好又快的为自己组争光、添彩。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个学习环节。

首先进入【知识梳理】环节。

请每一个同学用自己的红色笔批改另外一个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的作业,并由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点评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类似智力竞赛的学习活动(何止是智力竞赛,是综合素质的。

),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要评判别人作业的正误并讲解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面向全体得到了真正落实,营造了评价讲解的学习氛围。

【知识疏理】1.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叫做热量,其符号是,国际单位是。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物体将能量向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

3.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物质的。

符号是,国际单位。

4.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人们把1Kg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

符号是,单位:或6.热机转变为的能量与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
科目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题物体的内能
班级九(四)班授课教师张红艳
第一课时听课时间2014年9月19日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入
(1)教师演示实验(向冷热水中加红墨水,观察红墨水扩散情况。

)学生回答现象。

(2)复习动能、势能、弹性势能相关知识(复习所学知识,引出内能。


二、新课教学
1、动能的定义
分子的运动动能
内能,单位:J
分子间具有势能
一切物体无论温度的高低都具有内能。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摩擦)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增加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做功热传递
能量之间的转化能量之间的转移
教师进行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的举例。

(例子贴近生活)
4、课堂练习(主要题型)
(1)影响内能因素,(2)概念有关题型。

5、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与建议
评价
这节课总的来说学生接受的效果不错,可以称得上是一节好课;首先教师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引入,接着进行有关动能、势能的复习为新课开路,课堂上教师用简单的线路进行连接讲解,思路清晰,教学要点突出,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好接受。

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新思路,教师还进行有关典型例题讲解,难重点分明,是一节典型的好课。

建议
这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好课,教学效果比较突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自主总结,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