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常用掺假手段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d87440ba0d4a7302763aeb.png)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也含有过多的嫩枝;5. 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6. 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二、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1. 疗效降低:药量不够、药物不对(荆芥子代车前子)2.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掺入的有毒的其他植物。
元胡中掺水半夏、麝香中掺入鸡蛋黄、动物血、动物脏器可能给患者带来肠道传染疾病。
3. 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原因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6.产地加工或切片也是造成掺伪混杂的主要原因7.中药人员业务差是造成中药掺伪混乱的最根本的因素第二节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一、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e84c3eeebd64783e08122bb0.png)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摘要】目的对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进行鉴别。
方法:结合工作中实际经验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常见掺伪现象总结,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药饮片掺伪鉴别中药饮片是中药的特色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处方用药,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杜绝伪劣药品进入临床就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鉴定学》等进行饮片入库验收,从多年的验收经验我们发现饮片的掺伪现象依然很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现就常见几种中药饮片掺伪现象提出来,以引起广大同行注意。
1 掺入非药用部位1.1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除去果肉和核壳。
而饮片酸枣仁掺入核壳5%以上[1,[2]。
1.2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山茱萸中掺入果核及果柄3%以上[1-2]。
1.3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吴茱萸中掺入果梗等杂质7%以上;[1,2]1.4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除去花梗和泥沙使用。
款冬花掺入残梗。
1.5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皂角刺中混入茎枝[1-2]。
1.6钩滕为茜草科植物中钩滕、大叶钩滕、毛钩滕、华钩滕或无柄果钩滕的干燥带钩茎枝。
钩滕中常混入无钩老茎;[1] [2]1.7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而在细辛中掺入茎叶[1] [2]。
1.8地骨皮为茄科植物地骨皮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地骨皮中有残余木心[1-2]。
1.9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首乌藤中掺入残叶等[1-2]。
对于上述饮片,只要抓住植物各器官特征,就能正确识别。
2 掺入泥沙、石头、铁钉、饲料等杂质2.1 花类药材掺入盐、糖、细沙等,如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常掺入盐、糖、细沙等。
其特征为药材较潮湿,手抓握弹性小,易成团,味咸、甜。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7d03610cddccda38376baf89.png)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一、中药的掺假与识别鸡内金1、掺假。
主要是掺有鸭内金和淀粉、面粉做的伪品。
2、识别。
鸡内金较轻,个体较小,质酥脆,色黄,沙烫后起凸明显;鸭内金较生,个体较大,且厚,质坚硬,色绿,沙烫后不易起凸。
淀粉或面粉煮熟后印制成的假品,常混入于真鸡内金中骗销,其个体大小一个样或两三个样,色似鸡内金,质坚硬且重,遇水变表易烂。
冬虫夏草1、一般掺假为中间插有木棍或铁丝。
有的掺入少量形体和色泽均与真品相似的地蚕(土冬虫草)。
2、识别。
用手将虫草折断处拉开,即可发现其伪装;非直品粉性小,有纤维,皮厚。
全蝎1、掺假。
鉴于加工特点,其掺假一是潮湿二是盐过多,三是全蝎腹内有金属物或水泥等鸭填充物。
2、识别。
潮湿和盐分直观可见,腹内金属物等可观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辩开检查,亦可用磁铁吸附检查。
海金沙1、红泥粉末。
2、品质轻而较滑,火烧闪闪发光而且微有火瀑声。
掺假品质重手捏微涩,火烧很少发光或不发光,无火爆声,入水搅拌呈泥浆水样。
二、中药传统鉴别法中药传统鉴别法为一是眼看,二是鼻闻。
眼看:观察中药材或饮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及断面情况来进行鉴别。
前人在鉴别时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如人参的外形特征是芦长碗密枣核宁,锦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鉴别特征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鉴别特征是蛇死皆闭目,唯蕲蛇目开如生等等。
从形状看,如麦冬呈纺锤形,辛夷花形似毛笔头,粉萆解形似猪大肠。
还可以大小粗细辨其质量,如川楝子、枸杞子大者为佳,白花蛇、川贝以小为良,当归、党参条长粗壮者为优。
从颜色来看,益母草饮片是灰绿色或黄绿色,红花、茜草宜红,紫草色紫,黄连、石斛宜黄,山药、茯苓宜白,生地、玄参以黑为佳。
从根头特征看,银柴胡根头部有珍珠盘,党参则有狮子头盘。
从药材断面辨认,杜仲折断面有丝,丝淡质次,无丝为伪品,党参、防风断面有菊花心,苍术、白术断面有朱砂点,天麻与白及断面是角质样半透明。
辨识种子类中药材,菟丝子表面光滑质坚硬,莱菔子表面光滑、干脆等。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b61508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9.png)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1.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4.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5.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
6.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7.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
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8.沉香:假的太多,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9.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
真茯苓很难煎透。
10.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1.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当五味子。
12.威灵仙: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3.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4.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15.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4393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e.png)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dcea1c1258f5f61fb73666d3.png)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常见中药饮片的掺伪鉴别能力,本文将在结合实践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就金银花、海金沙、僵蚕以及乌梢蛇四种中药饮片的掺伪鉴别进行简要探讨。
标签:中药饮片;掺伪;鉴别通过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药材监督以及检验工作过程中,总结以下几种中药饮片的掺伪的鉴别方法。
并且通过到相关实验的检验结果得知,鉴别率高达95%以上,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盲目抽验的鉴别方式,并进一步降低了中药饮片检验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应用率。
1 金银花鉴别1.1 正品性状正品金银花呈棒状,且通常表现为上粗下细,径略有弯曲,长度则为2~3 cm,其中金银花上部直径通常为3 cm,下部直径则只有1.5 cm左右。
金银花表面呈现绿白色或者黄白色,密被短柔毛。
其中花警呈现为绿色,先端5裂,并且有毛分布其中,毛长约2 mm。
金银花开放者,其花冠呈筒状,先端为二唇形;另在筒壁内附有5个黄色雄蕊,一个雌蕊;子房无毛。
其散发清香气味,味微苦。
1.2 掺伪品(1)鉴别表明,掺伪金银花清香气味较不明显,并且味苦涩,且其表面一般附有灰白色粉状物或者黄白色的糊状物,短柔毛亦不明显。
此外,取少量掺伪金银花放入盛有烧杯之中,杯内水温为80℃,用玻璃棒搅拌,能明显观察到烧杯内热水开始变浑浊,并在杯底出现少量沉淀物,沉淀物呈灰白色。
因此断定,此类掺伪金银花是以石灰水或者是盐水喷洒于正品金银花上表面,以便增加重量。
而经过实验室鉴定之后,其总灰分为30.2%,酸不溶性灰分则为15.7%,严重超标。
(2)部分掺伪金银花开放完全,并且性状明显不符合相关标准,此外在其内部还经常混杂有叶、茎枝等非药用部位。
2 海金沙的鉴别2.1 海金沙正品性状正品海金沙呈现为粉末状,颜色一般为浅棕黄色或者是棕黄色。
重量较轻,且用手捻之,有较强光滑感,将其放置在手中,其容易从指缝之间滑落。
海金沙气较微,味微淡。
火试:盛取适量正品海金沙,并将其轻撒在火上,能听到轻弱的爆鸣声响,并且伴有明亮火焰出现。
当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三大制假方法分析
![当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三大制假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559bfeaef8941ea76e055f.png)
银杏叶誊.喜孑枇杷叶
葛根 绞股蓝 大黄 葛根素 总皂苷 大黄素 虎杖 酸枣仁 白芍 白藜芦醇苦参 总皂苷 芍药甙
山楂叶萎君喜鼠
百部 百部碱
注:„提取物;选五-a;种
由于利益驱使.很多药材和饮片被发现提取过有 效成分后再出售的情况。如黄连、黄柏被提取小檗碱 后再染色出售;连翘被提取连翘苷后再出售;桔梗、川 贝、五味子、益母草等均发现被提取过有效成分。笔者 根据日常检验、医院使用和市场调查统计.可经提 取出售的饮片品种约占所有饮片品种的50%。 很多中药提取过成分后,外观性状未被破坏. 又被返回市场,重新出售;或掺入未提取药材中出 售.极不易发现。如大部分果实种子类和根类药材: 五味子、葫芦巴、苦瓜、补骨脂、决观子、苍耳子、西 洋参、升麻、大黄、红景天、当归、黄连、黄芩等均发 现提取成分后当正品销售的情况,对中药市场造成 新的混乱局面。 2.3染色掺假 中药材、中药饮片非法染色掺假的现象在国内 普遍存在。目前已发现有染色掺假的中药材、中药
万方数据
饮片有几十种,大部分染色剂(常用的染色剂见表3) 都具有毒性(见表4)。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 的危害。国家有关部门对麝香接骨胶囊等10余个品 种30多批样品的检测发现。在含血竭、乳香、没药的- 中成药中检出苏丹红lV、808猩红和松香酸。其中, 松香酸的检出率比较高。表明掺伪染色药材有可能 或已经进入中成药的生产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药材染色的主要目的和方式f2I有以下4种:
襄2主要的中药提取物‟ 药材 提取物 药材 越橘 提取物 原花青素山药 双苷 药材 提取物
材增重是在药材中填人水泥、石子、黄砂、淀粉等杂 质。如紫河车中填入淀粉、水泥、滑石粉等;海龙、海 铅丝甚至灌入水银。蕲蛇在蛇皮与肋骨之间填入动 物肌肉:全蝎、土鳖虫饲养上市前稍饿一段时间,然 后喂掺盐、掺矾的食物,以增重。穿山甲炮制品(甲 珠)掺伪相当严重,正常穿山甲炮制品的成品率只 有90%.而掺伪品的成品率却高达250%:掺伪物是 一种未知成分的无机盐。
四种中药饮片掺伪的快捷鉴别
![四种中药饮片掺伪的快捷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6bebf0fff61fb7360b4c6532.png)
伪品 中药饮 片容易引 起质检 人 员的警 惕 和重视 , 中药饮 片 中的 各种 层沉淀 物 , 淀物为细粉样 或细颗粒状 , 而 沉 质重 , 棕黄 色或棕褐色 。 掺 伪现象却容 易蒙混过关 , 检验人 员 稍不 留心 , 会 造成 工作 失误 , 中 2 瓜蒌 的鉴别 如 便 使 . 药 剂量不准 , 成分发生 变化 , 甚至 产生 不可 知 的副作 用 , 重影 响 中医 医疗 严 瓜 蒌为葫芦科植 物栝楼 T co nhs il iM x . i a f hs tekro i ai 或双边栝楼 T co iw m nh- 质 量。现将在工 作实践 中发 现并 总结 出 的蝉 蜕、 瓜蒌 、 黛 、 黄 4种 中药 s t sr t miHr 的于燥成 熟果实 。 青 蒲 a h so i a n e o h ms 饮 片掺伪的快捷 鉴别 方法介 绍如下 , 以策临床 用药安全有 效。 2 1 正 品瓜萎饮 片 : 品为不规则 的丝 或块状 。外表 面橙红 色或橙 黄 . 本 1 蝉 蜕的鉴别 . 色, 皱缩或较光 滑; 内表 面黄 白色 , 有红 黄色 丝 络 , 果瓤 橙黄 色 , 多数种 子 与 蝉 蜕为蝉科 昆虫 黑蚱 Cyty pn uta afi rp t aaps laFb c s的若虫 羽化 时脱 粘结成 团。具焦糖气 , om ut iu 味微酸 、 。 甜 落 的皮壳。 鉴别 要点 : 中空质松 , 体轻。 11 正 品蝉 蜕 : . 略呈椭 圆形 而弯 曲 , 长约 35m, 约 2m。表 面黄 棕 .c 宽 c 22 掺伪 品: . 掺伪瓜萎饮 片 多 以添加 杂质 来 增重 , 瓜蒌 个子 时既 灌 在 玉米 面等 , 阴于 , 扁 , 丝或 块。表 面仍 为橙 红 色或橙 黄 色 , 压 切 皱 色 , 明, 半透 有光泽 。头部有 丝状触 角 1 , 对 多已断 落 , 复眼 突出。额 部先 端 注滑石粉 、 突 出, 口吻发达 , 宽短 , 上唇 下唇伸长成 管状 。胸部背 面呈 十字形 裂开 , 1 裂7 1 向内卷曲, 脊背两旁具小翅 2 ; 对 腹面有足3对, 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 圆, 共 9节 。体 轻 , , 。气微 , 中空 易碎 味淡 。 以色 黄、 轻、 、 泥沙者为佳 。 体 完整 无 12 掺伪 品: . 掺伪蝉 蜕多在 皮 壳 内和表 面灌 注或 粘 附泥 土、 矿物 质粉 等杂质来增 重。 121 掺有黄 土的蝉蜕 , 特 点是皮 壳 腹 内布满 黄 泥土 , 蜕腹 部光 .. 其 蝉 亮 , , 黄棕色 , 明, 坚实 呈 不透 手捏不 碎 , 重 , 断面可看到 黄泥土 。 质 从 122 掺有矿物 质粉( .. 俗称 “ 重金 粉 ” 的蝉 蜕 , 伪加 重方式 巧妙 , ) 掺 只 是 在蝉蜕 的口吻部 、 足部粘 附矿 物质粉 等 。因为 蝉蜕 落在 地 下不 可能 一点 泥土都没有 , 有人利 用这一点沾 上矿物质 粉 以增加重 量 , 一般是 不容 易观察 缩或较光 滑, 内面黄棕 色或棕褐 色 粘糊状 物 充满 其 中 , 较厚 实 , 与多 数种 子 粘 结。体重 。 22 I 掺滑石粉瓜 萎。水试 : .. 取掺伪 瓜蒌饮 片样 品放入 烧杯 中 , , 加水 略搅 , 液立显混浊 , 水 并有 白色粉末状物 下沉 , 烧杯底沉淀 。 在 显微 : 取杯底沉淀 物置显微 镜 下观 察 。无 色 透 明或具 淡绿 、 黄褐 色 , 淡 片 状 , 显片层不整 齐棱角状及波 浪状 , 边缘 表面有顺直 纹理。 222 掺玉米面瓜 萎。水试 : .. 取掺伪瓜 蒌饮 片样 品放入 烧杯 中, 水 . 加 略搅 , 水液立 显混浊 , 并有黄 白色粉末状物 在烧杯底沉 淀。 显微 : 取杯底沉淀 物置显微镜下观 察。有类 圆形或椭 圆形 淀粉粒。 3青 黛的鉴别 . 青黛为 爵床科 植物马蓝 Bpi cn u ui( es) r e.蓼科 植物 ah aat s s Ns. Be k 、 c h c a m o gnmfc r i或 y i ou . s ii i taFr 的叶 asn g i t 出来 , 然看似量小 , 因蝉蜕本身体 轻 , 虽 但 矿物 质粉 比重大 , 占重量 比例相 蓼 蓝 Pl ou ntimAr 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 l t d oc o . 所 对 偏大 , 不容忽视 , 应引起 警惕。 或茎 叶加工制得 的干燥粉末 、 团块或颗 粒。 重量: 净蝉蜕( 标准麻袋) 每包6— 7公斤, 掺伪品一般麻袋中装的较松, 3 1 正 品青黛 : . 为深蓝色粉末 或不规则 多孔 性 团块 , 团块极 易研碎 , 粉 也 会超过 1 O公斤。 末质 轻易飞扬 , 微有草腥气 , 。 味淡 水试 : 把掺伪蝉蜕 样品放人烧 杯中 , 加水 , 搅拌 , 稍放 置。烧杯 底部 有一 水试 : 本品少量 , 取 撒与盛水 的烧杯 中 , 轻能 浮于水 面 , 摇后放 置片 体 振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5c74e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3.png)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质,常常面临着掺伪掺杂的问题。
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开发出可靠、准确、快速的鉴别与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快速检验方法。
1.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问题1.1 掺伪问题中药饮片的掺伪问题主要指在制作过程中,生产商可能会故意或无意地添加其他植物材料或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或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1.2 掺杂问题中药饮片的掺杂问题主要指在采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混入其他植物材料或杂质。
这种掺杂可能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也可能是因为药材生长环境复杂多变。
2.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方法2.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准确性有限,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显微鉴别法显微鉴别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知识和显微镜设备。
2.3 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快速检验方法3.1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检测中药饮片的红外光谱图像来进行快速检验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光谱图像,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
中药材常用造假手段
![中药材常用造假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1f9074340066f5335a812166.png)
药市常见造假手段一、混混分为多品种来源混及单品种来源混。
1.1.多品种来源混由于历史流传极地方习用等原因,存在相当多的多来源的中药,由于基源相近,所以很容易混淆,在混淆的品种中,又存在两种情况,1.1.1一是药典规定品种仍是市场流通主流品种,如淫羊藿及黄精。
由于药材形态的难于鉴别,虽然《中国药典》规定了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但实际应用的应当不少于20种。
其中,东北的大货主流为朝鲜淫羊藿,陕西、甘肃的主流为淫羊藿,贵州的大货主流为粗毛淫羊藿、黔岭淫羊藿。
湖南的大货主流为湖南淫羊藿及宝兴淫羊藿,四川的大货主流品种为粗毛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其次为膜叶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
《中国药典》规定黄精药材来源有三种,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干燥根茎。
因为黄精属植物地理分布广泛、形态上有过渡性,使得全国的黄精属植物的种间、种内变化很大,对其类别划分较困难。
相当多的非药用黄精属植物如轮叶黄精,卷叶黄精,湖北黄精,长梗黄精等等也在市场上充当正品黄精。
因为按《中国药典》的性状表述,基本上是没法把市场流通的各个品种分清的,故此,市场上多以《药典》规定的味苦者不入药为依据,只要味不苦,就算是正品了。
1.1.2由于资源枯竭,市场流通的大货多不为药典品。
例如柴胡,由于柴胡种类多,来源也比较复杂,且各地习惯根据当地所产柴胡作为习惯用药,常发现植物名与产地或药材对不上号的情况。
随着近年来环境的破坏及过渡采挖,当前柴胡以野生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栽培为主,传统的野生南柴胡市场上基本见不到大货。
目前柴胡市场主流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以内蒙、甘陕和东北所产的野生品“红柴胡”及“黑柴胡”。
其基源基本上以黑柴胡,小叶黑柴胡,锥叶柴胡,线叶柴胡和银州柴胡为主,偶见正品。
四川的基本上是竹叶柴胡和窄竹叶柴胡。
栽培品中,甘肃大货多为马尔康柴胡、汶川柴胡,河北大货多为三岛柴胡(31号柴胡),传统的津柴胡已难觅其踪。
1.2 单品种来源混集中体现在菟丝子,天门冬和白芍,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及环境变化,传统的菟丝子大货已不多见,市场上主流的大货为大菟丝子。
常见中药材造假
![常见中药材造假](https://img.taocdn.com/s3/m/4303d2dc76eeaeaad0f33008.png)
1天麻饮片掺巴蕉芋天麻为兰科植物,巴蕉芋为美人蕉科植物,两者均为块茎入药。
性状特征十分相似。
尤其是饮片均呈角质样、半透明,对光透视可见筋脉小点,难以鉴别,但正品天麻饮片有的可见颗粒状突起的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中央,筋脉点较小,具马尿臭;伪品巴蕉芋饮片无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外侧,筋脉点粗而多,无尿臊臭。
显微鉴定前者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后者可见草酸钙簇晶。
2胖大海掺圆粒萍婆两者均为梧桐科植物的种子,外形相似。
但前者呈椭圆形,橄榄状,表面皱纹稀而疏,手摇无响声,水浸泡后膨胀5—8倍;子叶大而菲薄;后者呈圆形,表面皱纹细密,手摇有响声,水浸泡后膨胀2—3倍,子叶肥厚。
3厚果鸡血藤果实伪充娑罗子正品呈卵圆形不规则的扁球形,种皮不易破裂,种脐大,约占全体1/3至1/2,子叶粉性。
伪品呈圆肾形,种脐较小,约占全体l/3以下,子叶呈角质样。
4冬虫夏草人工伪造品市场上有两种伪品出现:一为用幼蚕作虫体,人工染成黄色;另一种用淀粉加色素加粘合剂压模而成。
两者子实体均用黄花菜染色伪造。
用水浸泡后子实体与虫体可分离脱落。
5以带有花斑色素的生龙骨混充五花龙骨正宗五花龙骨全体淡黄色,夹有蓝灰色或红棕色深浅粗细不一的花纹,断面层片状分裂,吸湿性强,显微鉴定可见致密的层状构造。
6金银花掺伪常见掺玉米粉,滑石粉或极细泥沙,该产品较硬,手触及常有粉末粘手,用水浸泡水层欠透明,有混浊。
尚有用萝卜丝拌玉米粉、白糖粘合而成不具备花蕾的基本特征,质地较硬味微甘。
7地骨皮掺黑果枸杞根皮两者均为茄科植物,外形相似,呈槽状或不规则片块状,质较松脆。
但正品味微甘而后苦:伪品栓皮较厚,味成。
8羌活掺红藤正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具油点,裂隙。
根茎中央具棕色髓,气香烈,味微苦麻舌。
掺伪品不具香气,无髓,红色皮部有6处嵌入木质部。
9川芎掺茶芎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的根茎,外观十分相似,但川芎饮片多呈不规则分叶状或蝴蝶片,灰黄色,形成层波状,有朱砂点,味先甜而后辛,茶芎饮片多呈不规则圆锥形,宝塔状分叶,色较深,朱砂点较少,味辛而无甜味。
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
![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257ea46529647d27285259.png)
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
你知道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有哪些吗?你对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了解吗?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药饮片真伪辨别方法,欢迎阅读。
一、模制
即根据一些药材的形状先制成一定的模具,然后用其他材料入模具压制。
如用淀粉、石膏粉调制入模制造“冬虫夏草”,以聚氯乙烯塑料熔化入模制“金钱白花蛇”、“珍珠”,甚至有人用模具生产“千年人形”何
首乌。
二、造形
将一些物品经过刀刻定形,再打光、染色或缝合加工成一定形状,冒充正品药材。
如将园参中细长者经过整形,冒充山参及移山参; 以莪术、白及等的块茎刀刻定形后,加黄泥、明胶打磨充三七;用麝皮毛包裹动物肌肉、内脏粉末、蛋黄等缝制成类圆形毛球状物充毛壳麝香;以鹿毛皮形成多分枝角状,灌骨胶成形后充鹿茸;以鸡蛋、明胶等物质加工成菜花状团块,充紫河车。
三、染色或漂白
已发现有染色现象的中药饮片品种,染红的有红花、西红花、血竭、五味子、朱砂、酸枣仁、花椒等,染色材料有胭脂红、赤藓红、酸性红、苏丹红IV、大红粉(金光红)等;染黄的有元胡、黄柏、黄连、黄芩、姜黄、蒲黄等,染色材料有柠檬黄、金橙Ⅱ、金胺O 等;染黑的有
制川乌、制草乌、制首乌、胆南星、黑芝麻等,染色材料有氧化铁红、铁黑、墨汁等。
这些染色材料都是化工染料、涂料或颜料,对人体危害极大。
已发现有漂白现象的中药品种有秦艽、川贝母、浙贝母、鹿角、。
常见掺杂、掺伪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分析
![常见掺杂、掺伪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a828d8ba1aa8114531d954.png)
常见掺杂、掺伪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1T11:15:49.8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作者:翟进斌[导读] 探讨常见的掺杂和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翟进斌(会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甘肃会宁730799)摘要:目的:探讨常见的掺杂和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方法:对常见的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常见的如形状掺伪鉴别、染色掺伪鉴别、重量掺伪鉴别、同源掺伪鉴别、浸提后的药品掺伪鉴别、非药用部位掺伪等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方法,并就山茱萸的快速检测案例进行了介绍,对快速检测方法鉴别中药饮片的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常见的鉴别方法速鉴别作用有效,应用便捷。
结论:加深对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与认识,可有效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控制。
关键词: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方法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中药掺杂、掺伪的临床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各种中药的掺杂、掺伪现象日趋严重,对中药的质量和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严重的情况是导致中药无法达到病例治疗效果。
因此,鉴别和快速检测中药饮片中的掺杂、掺伪成分是医院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保证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中药饮片的掺杂、掺伪进行鉴别。
本文将综述不同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二、掺杂和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1.形状掺伪鉴别一些掺假和掺杂的中药饮片通常将不同的品种或类似的植物药物掺入真正的药材中。
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何首乌,它通常将山药科的块茎混充到真正的何首乌中,其实真正的何首乌比较好鉴别的,因为它的表面有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部分,其它的掺伪药颜色可能偏黑。
有将大庆根皮掺入真正的药材,大青根皮较薄,薄壁细胞无草酸钙砂晶,而大庆骨皮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砂晶和淀粉粒。
山茱萸通常是采用山楂皮、红枣皮或是苦谏皮等来冒充,而正品山茱萸主要是山茱萸干燥后的成熟果肉所制成,为紫红色,不规则片状或囊状,味微苦、酸涩、表面皮皱缩。
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
![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397dcced630b1c58eeb5b1.png)
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如黄连、猪苓、白术、草豆寇、百部、黄芩、白鲜皮、升麻、木香、威灵仙、射干、丹参、苍术、小通草、紫河车、砂仁等用硫酸盐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砂仁用食盐水浸泡后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等;果实、种子、花粉、孢子等类的药材的易掺杂沙子、碎石块、金属粉末等物质,如车前子多用打碎的石子或碎黑炭参杂,朱砂多用其他金属粉末加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三七粉用矿石类或秸秆打粉混合;蒲黄内加入打碎的蒲棒细粉等;还有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海马腹内填充食用胶或水泥等物质;乌梢蛇腹内填加其他小蛇或内脏不除去,或向体内填充其他物质;地龙体内的泥未除去;全蝎腹内填充泥沙,冬虫夏草体内插铁丝等。
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花类及部分动物药等表面常附着有淀粉、滑石粉、泥沙、铅粉、黑胶泥等;例如:金银花多用淀粉等粉状物附着在表面;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红花多加淀粉、滑石粉等粉状物附着;蝉蜕用用泥糊浸泡使爪内充进泥土或附着于表面;冬虫夏草用铅粉附着在子座与虫体的结合部位等。
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如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沉香多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已提取过成分的人参、西洋参喷入香精等。
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如细辛地上部分未除去;用檀香的边材冒充心材或边材未除尽;柴胡饮片含大量地上部分,山茱萸掺果柄核等。
5、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掺杂使假。
如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用大苍耳子冒充苍耳子;用广山药冒充山药;小通草冒充通草;小南星、水半夏冒充半夏;南蛇藤果实冒充合欢花;月季花冒充玫瑰花;其他虫草冒充冬虫夏草等。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3d4bf419e8b8f67c1cb9de.png)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CITCMJun2006V o1.18No.3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关键词中药材伪品鉴别彭耀安徽省宿州市中医院234000中药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近年来,有些不法商贩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中药材中掺杂使假,其手法多种多样,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也影响中药材的推广使用.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1近源掺伪中药品种繁多,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在外形上也很相似,这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把同科属不同种的植物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如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同科植物羊角藤,虎刺充巴戟天;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同科植物一轮贝母,光慈菇等充川贝母;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同科植物掌叶半夏,滴水珠,水半夏等充半夏使用;沙苑子为豆科植物.同科植物紫云英,华黄芪,田皂角,猪屎豆,凹叶野百合充沙苑子;.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其伪品莽草,红茴香,短柱八角,野八角等与之同科同属;乌梅与其伪品桃,李,杏皆为蔷薇科植物;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混作青葙子.∞近源掺伪的现象很多,若不仔细辨别,往往很容易混淆.2形似掺伪将外形与药材相似的动植物制成饮片假冒正品药材,它们与原药材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功效也相去甚远,只是在外观上相像.如葫芦科植物天花粉,旋花科植物甘薯冒充山药I菊科植物大丽菊,紫荣莉科植物紫荣莉,茄科植物马铃薯冒充天麻;.商陆科植物商陆,茄科植物华山参冒充人参;玄参科植物泡桐花冒充凌霄花;夹竹桃科植物藤杜仲,卫矛科植物丝棉木的树皮冒充杜仲.3正品中加入舁物药材中加入异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重量,这些药材大部分为贵重药材.如天麻中插入铁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铅丝,海马腹中装入石粉,全蝎肚中注入石膏粉; 用明矾水或食盐水浸渍全蝎,白豆蔻;红花中掺入细砂或用红糖水拌和;用玉米粉,淀粉拌制金银花;炒制的鸡内金中灌入细砂;蝉蜕中装满泥砂;海金沙中掺入沙土;穿山甲砂烫后用盐水浸渍等等.4掺入非药用部位不同的药材其药用部位也不同.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时,把非药用部位一同采下,人为地增加重量.如远志, 丹皮药用部位应是根皮而饮片则未抽去木质心;酸枣仁, 杏仁,桃仁药用部位应是种子,而药材则掺人大量的果皮; 钩藤本应节节带钩而药材中往往混入许多不带钩的茎;山茱萸应以果皮入药而药材中则掺入大量果核;金银花中掺入枝叶,乳香中粘带树皮.5以次充好中药材都有~定的采收时间,若采收时节不合,则有效成分尽失.俗语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市场上常发现以茵陈蒿充当绵茵陈出售.再如以马鹿茸充花鹿茸,以鹿角切片冒充鹿茸片;天麻中以质次的春麻冒充冬麻;槐米中掺入槐花;以提取成分后的八角茴香混作药用等.6仿制掺伪利用其他物质,人为地仿制某些贵重或紧俏的药材,其手法多种多样.6.1模压法选择适当材料加黏合剂混合后压制成型,冒充正品药材.如用木薯粉或其他粉类物质制成天麻状, 蒸熟后晾至五成干,再包纱纸压成天麻纹理;用面粉,茯苓屑等复合加工压制成茯苓块,或在片块内加入松根2nT成茯神";用面粉,玉米粉或薯类粉经模压加工而成冬虫夏草;用松香,黄泥,红铁粉等混合仿制成血竭.6.2染色法把形状相似的药材或物品染色后冒充药品.如用红染料和玉米须染制番红花;葡萄皮染色冒充山茱萸;水半夏加黄染料染色后混入延胡索}把其他蛇类的幼体用油漆涂成黑白相间的环纹伪造成金钱白花蛇. 6.3熬制法根据药材形状,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熬制.如以红糖加水熬制成蜂蜜;以猪皮,牛皮,旧鞍皮等杂皮熬成黑色胶块冒充阿胶.6.4打磨法为增加光泽度把伪品表面磨光.如莪术,姜黄等经刀刻定形后加黄泥,明胶打磨充三七I用各种珍珠贝壳人工磨制成珍珠形状.掺伪饮片的鉴别方法掺伪饮片与正品药材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差异,我们可以通过经验鉴别方法,亦即用人的眼,耳,口, 鼻,手等感觉器官,或借助水,火及一些简易的器具和试验,对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断面色泽,质地,气和昧等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6月第18卷第3期关键词中药掺伪鉴别常见中药掺伪的简易鉴别袁金文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300350当前,中药掺伪的情况日渐严重,造成中药质量低下,已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有的造假者还是业内人士,造假手段丰富逼真,使真假更加难以辨别.笔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药质量验收工作多年,对中药掺伪的鉴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部分常见的中药掺伪情况和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杂质掺假1穿山甲为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甲.炮制时多用砂烫至表面鼓起,醋淬.表面呈焦黄色,可见多数整齐的纵纹,横纹或棱线,质酥脆易碎,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不透明, 有裂隙,气微香有醋味..常见掺伪品为砂烫后用饱和盐水或明矾水浸泡,重物压至不再吸收为止,捞出晾干.鉴别时此品手感质重,外表面有析出的晶体,折断面对光透视可见闪光的晶体,口尝有咸或涩感.245?2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炮制时用黄酒拌匀蒸至洒尽,干燥,表面皱缩不平,有光泽,顶端有宿萼根痕,基部有果柄痕,质柔软,有酒香气常见掺伪品主要是掺入非药用部分的果核,严重时仅果核就占1/3,更有甚者,将果核粉碎后用黏合剂与果肉和果核粘附在一起,详细勘察可以鉴别.3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常见的掺伪品主要是烫死前喂食过饱,用过饱和盐水加工,含水量超标.鉴别时注意观察全蝎的腹部形态,是否掺入其他异物,口尝是否过咸,严重时干品可见析出的盐粒,并注意药材的含水量.4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4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基部有形状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快速而有效地判断饮片的真伪和优劣.1观察法某些药材表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鉴别天麻可观察其是否具有"姜皮样,芝麻点,鹦哥嘴,肚脐眼"等外形特征.对一些特征细微而不易观察的药材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如种子类药材的纹理,某些药材的细小毛茸等{对一些皱缩, 质地易碎的花叶类药材,可用清水将药品浸软,取出摊开展平后进行观察.2手感法通过手触感觉药材的软硬,轻重,光滑及干湿程度,以判断药材质量优劣.如掺伪的红花,金银花手感较硬,质重;喷水的菊花手感潮湿.3鼻嗅法某些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用鼻嗅闻可鉴定其真伪.如黄芪可嗅到豆腥气;鱼腥草揉搓后可闻到鱼腥气.4口尝法大多数药材都有一定的味,通过口尝可鉴定其真伪.如熊胆可尝到苦而回甜的味;龙骨与舌接触后有吸舌感; 大黄咀嚼有沙砾感,粘牙,味苦而微涩.5水试法将药材样品放入水中,观察样品在水中变化的情况.此法对鉴别染色掺假和使用淀粉,黏合剂掺假是有效的.如正品的番红花入水后水液呈金黄色,而染色掺伪品则呈红色或橙黄色;加入杂质的金银花入水后石粉或淀粉脱落,水液变浑浊6火试法将药材样品燃烧或烘焙,观察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声响等特殊现象和变化,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如海金沙置火中易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掺伪品则残留灰渣;血竭粉置自纸上,以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松香伪制的血竭则冒浓烟,有松香气.以上简要介绍了鉴别掺伪药材的常用方法.当使用以上方法还不能确定药材真伪时,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也可以进行理化鉴别和仪器分析,如微量升华法,荧光检查法,平面层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等,相信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够把药材中的伪品检出,从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参考文献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国中药材鉴别图典C33.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O3~1o42郑艳,陈士超,沈保安,等.青葙子,鸡冠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493任仁安,陈瑞华.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494任晓龙.常见茯神块的掺伪鉴别.基层中药杂志.2000,14(5):32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6收稿日期:2006一O2—09。
浅谈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假现象
![浅谈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假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e315fe55901020206409cbc.png)
浅谈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假现象【中图分类号】R2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09-02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同时也变得非常重视,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人们对中药需求的加大,中药造假掺假的现象屡有发生,增加了购买时的鉴别难度,笔者从事中药学工作多年,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中药掺假现象总结如下,以便同道共同总结经验,提高鉴别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1、掺假药品1.1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捕捉后去除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坚硬,捞出晾干。
掺假的办法是将全蝎反复地放入饱和的明矾溶液中浸泡晾干,再浸泡晾干,包装时不晾干,表面非常湿润,笔者做过试验,将1Kg此种全蝎用温水浸泡5分钟,清洗两边,再烘干,最后只有0.5Kg,掺盐率达到了50%。
全蝎掺假的第二种方法是将明胶、淀粉拌水注入全蝎腹腔后,再反复盐制,此种全蝎的腹腔饱满而硬,有弹性,破开后,可见胶皮样黑色的固状物,有时掺假率达到50%。
1.2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采收后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随着这几年皂角刺价格的上涨,其饮片中出现了掺假的现象,正品为不带树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基部略小于中部,分刺长1—6cm,刺端尖锐,表面棕紫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不易折断,横切面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红棕色。
现在掺假是将皂角刺和它的部分树枝和其它的野皂荚刺、山莓枝等都切成很小的饮片,混合后包装,难以区别,野皂荚刺的主刺长圆锥形,常有两个对称的分刺,表面、切面和皂角刺都很相似,皂荚刺的髓部浅棕色,切成饮片后很难区别,不切片的较易区别。
山莓枝的刺呈扁三角形,髓部颜色为淡黄棕色,容易区别。
1.3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性状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质柔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172张药品GMP证书被收回,其中中药饮片企业GMP证书收回79张,占总收回数的46%。
可见,飞检的重灾区还是在中药饮片企业。
2017年伊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突出质量问题的品种,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的专项抽查,并公布了抽查结果,涉及到9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造假行为,其中不乏知名药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药品监管机构的工作部署及中药专项检查安排,为帮助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了解监管新形势,掌握中药真伪鉴别要点,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谈谈中药掺假手段及合规分析:
一、中药的掺伪使假手段
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比如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
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比如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
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比如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
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比如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含有过多的嫩枝。
5.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比如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
6.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比如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
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比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比如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
二、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分析
1.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1)染色造假: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
例如:用染料铁红将其他植物的根染色后冒充丹参;用染料铁黑将红薯染色后冒充制何首乌;用猩红将其他矿物粉末染色后冒充水飞朱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等。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例如: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3)染色以次充好:将质量较差的饮片染色以改善外观,提高售价。
例如:提取有效成分后的黄柏丝染色后改善外观冒充新黄柏;其他产地的丹参色泽不鲜艳用色素染色后冒充山东丹参;货陈质次的延胡索,用金胺O染色后出售。
2.重量掺伪: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无机盐等杂质,以增加药材的重量,而且不易查出。
不同类型药材的掺杂特点:
(1)花类、果实、种子等外形细小的品种易掺入其他颜色、外形相近的杂质;金银花、红花、菊花用水润湿后加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红色或白色豆粉、泥沙等。
(2)根茎类药材、全草类、果实类用硫酸盐、食盐、糖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
掺白矾的鉴定方法是将以上药材置于阳光下,与视线零角度平视,可见药材表面有结晶体反光,口尝有酸涩感即可判定。
(3)粉性强的块根类药材掺入滑石粉。
白芷、天花粉、白芍、山药,这几个品种都是含淀粉比较多,经切片后表面都会挂粉现象,加入滑石粉是常见渗杂现象,鉴别是否加了滑石粉,只要把手放入中药饮片中取出双手一搓感到有滑腻感,把手对明亮光一照,滑石粉颗粒会有反光点。
(4)动物类药材,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冬虫夏草中钉入铁钉、铁丝;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
3.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掺杂使假。
(1)苍耳子:用东北苍耳子、刺苍耳子冒充;
(2)通草:用合萌、刺通草冒充;
(3)虎骨:用牛骨冒充;
(4)西洋参:用白芷、人参伪制品冒充;
(5)丝瓜络:用水瓜络冒充;
(6)薏苡仁:用草珠子冒充;
(7)檀香:用扁柏木、喷有“檀香水”的杂木片冒充;
(8)半夏:用水半夏冒充;
(9)肉桂:用阴香冒充。
4.纯加工掺伪制伪
(1)掺入经过煎煮后的药材
一些不法商贩回收提取过的中药材,切成饮片晒干后再次出售,如黄柏、五味子、鳖甲、三七、连翘。
已提取过成分的人参、西洋参喷入香精。
已提取过的红花用滑石粉或硫酸盐加重后再染色。
还有就是含有挥发油的中药。
经提取过的药材,大都颜色较淡,质地变轻,易碎,只有微弱的原药材特有香气。
如大茴、沉香、人参、木香、红花、丹参、白术、白芍等品种。
鉴别方法:成分分析,检测饮片的有效成份含量能明确地掌握其造假情况;外观气味,观察饮片断面的颜色,闻气味,尝味道。
(2)伪造
常用于价格昂贵、资源缺乏的中药材。
常见有:用马铃薯伪造天麻;用黄链蛇冒充金钱白花蛇;用普通细黄沙或滑石粉冒充海金沙;用牛骨伪造虎骨;用水牛角来伪造犀角;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红薯切丁加工成制何首乌;用面粉压块成不规则块状混入茯苓中;用塑料通过塑模进行外观上仿造成穿山甲。
三、中药掺假的危害
1.药量不够、药物不对,降低药品的疗效或无效;
2.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并可能给患者带来其他疾病;
3.影响中药声誉,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四、中药合规分析
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是我国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而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中药材的合规显得更重要,在中药企业的飞行检查或抽查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伪劣药材、原料检验不合格、含量不足等问题,根源是中药材的掺假现象造成,所以杜绝掺假现象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严格筛选原料供应商,我们在原料供应商审计时要进行资质核对,对产地供应商、中药材专业市场供应商或种植性质的供应商要进行现场审计,审核种植场地、仓储环境、初加工情况等,所有原料供应商应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原料的质量要求、包装要求、运输要求、双方的质量责任等,质优的供应商对物料的合规性更有保证;
2.把握好中药材采购、验收关,严格培训考核采购员、验收员,采购员、验收员要能有效鉴别所用中药的真伪,熟悉各中药材产地、种植年限、采收季节、用药部位等,掌握中药材的性状特征;
3.重视中药材的检验工作,检验员除了能熟悉中药材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检验操作并正确判断检验结果外,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对样品来源、样品分发、样品处理、检验操作等如实记录、客观分析,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4.发挥QA的作用,做好物料供应商审计工作,对物料采购、验收、检验等工作环节起到监督作用,对物料放行起到保证作用;
5.定期做原料供应商的质量回顾,对供应商资质、原料购进情况、原料质量、偏差、拒收、变更情况等进行回顾分析,发现不符合事项及时处理;
6.做好中药采购、验收、检验和储存养护过程的记录,以及所发现问题的处理记录,保持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