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文化常识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文言基础篇 文言考点篇
-12-
2.理清事件头绪 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一人,但不一定只写一件事,也可能是几件 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 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在梳理事件头绪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词、地点词和官职词的变更。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和信息的筛选,一般要关注何时、何地、何事; 而官职的变更往往与事件结果的好坏密切相关。 另外,梳理人物关系和梳理事件头绪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几 件事都和某一人有关,有时一件事和多人有关,因此还要注意不同 人对某件事的态度。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文言基础篇 文言考点篇
-11-
二、再读——理清人物关系,把握传主事迹 1.理清人物关系 史传文中的人物大多为朝廷官员,故与其相关的人物还有皇帝、 上司、同僚、下属及百姓等。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读懂文 章必不可少的一环。 人物传记阅读,一定要有梳理人物关系的意识,一定要明白,某句 话是谁说的,某件事情是谁做的,这样才能明确文意,为筛选信息、 分析概括做准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整体攻略
文言基础篇 文言考点篇
考题
考查点
年份
卷 别
选 题
文
理解
分析综合
目
特点
实 词
虚 词
常识
断句
翻译
筛选 信息
概括 分析
Ⅰ 《宋史·曾公 人物 卷 亮传》 传记
第5 第4 第7
第6
题题题
题
2016
Ⅱ 卷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2
二
古诗文阅读
部
分
12/9/2021
专
题 七
文言文阅读
12/9/2021
复习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打牢文言基础
12/9/2021
第1讲
文言基础(一) 文言实词
12/9/2021
课时2
实词推断“6方法”
12/9/2021
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不仅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 键,而且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对文言实词的复 习,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加强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 义词、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 技法。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2/9/2021
技法二 联想迁移法 1.联想课本法 尽管高考题目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均 源于课内,考生应善于把考题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命题的 “本真源头”,从而提高答题效率。有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与课 文中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甚至连其所在句子的句式都相同。 如“军皆定次.,将乃就舍”句,若判断“次”的意思,可联系 课文《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句中的 “次”,意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
12/9/20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之:到、往 B.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凶恶 C.其美者自美. 美:认为……美丽 D.安.往而不爱哉 安:哪里
12/9/2021
[解析] 本题的B项可采用“结构句式推断法”。“其一人 美”“其一人恶”两句话的结构一样,意义相对,所以“恶” 的意思应和“美”相对,解释为“丑陋”。
12/9/2021
如:贯,旧时用绳子穿钱,每一千个叫一贯;贺,送礼物表示 庆祝;质,以财物或人员做抵押;贪,不择手段地追求财物; 贱,价格低;赋,旧时指农业税。糸:与丝麻绳索有关。如: 绪,丝线的头;经,纺织物上的纵线;约,绳子;红、紫、 绛、绿等表示颜色的字从“糸”,是因为颜色是抽象概念,必 须依附于具体事物。页:与人头有关。如:顿,以头叩地; 颜,前额;题,人的正面,特指额头;顾,回头;颇,头偏。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
第七节文言文翻译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对应学生用书p148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字字落实,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不可凭大意去翻译。
如直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就需要把“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及判断句式“……者……也”一一译出,翻译成“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才能说符合标准。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锤炼,要求译文选词精准生动,甚至能再现原文的文采神韵。
这三个方面,高考的要求着重在前两个方面,尤其注重第一个方面“信”,也就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意译为辅,文通句顺所谓“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
“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如翻译《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一句,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含有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意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 文言文阅读(3)
文言文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廷让字光义,其先涿州范阳人。
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
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
冬,兴师伐蜀,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
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
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将陈愈率吏民来降。
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
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
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
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败于歧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
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
时廷让与宋偓、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
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
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
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
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
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
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
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
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教学课件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1)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2)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当时,出奇谋的谋士、定大计的谋臣非常多,刘邦最终能脱身的原因,世上没有人知道,也没有 流传下来。(关键词:“石画”“所以”“脱”各1分,句意1分) (2)希望陛下在尚未发生祸乱和尚未爆发战争的时候稍微考虑治理的策略,从而遏制边境上就要萌生的灾祸!(关键 词:“唯”“少”“萌”各1分,句意1分) 【解题思路】 (1)石,大。“石画”指远大的谋略。“所以”指原因。“脱”指脱身。(2)“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少”是副词,稍微。“萌”指发生。 【参考译文】 建平四年,匈奴单于上书汉朝,请求明年到长安行五年一朝见天子之礼。这时哀帝正患病在身,因 而感到很为难,询问公卿,黄门郎扬雄上书规谏说:“我不敢追溯遥远的历史,谨以秦朝以来的史实说明这个问题,以 秦始皇的强大,蒙恬的雄威,仍然不敢窥伺西河,而是修筑长城作为边界。等到汉朝兴起之初,以高祖的威力和英明, 三十万汉军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当时,出奇谋的谋士、定大计的谋臣非常多,刘邦最终能脱身的原因,世上没有 人知道,也没有流传下来。孝武皇帝即位,设下马邑之权,想引诱匈奴主力深入,结果白白浪费钱财,使军队劳累,连 一个匈奴人都没看见,更何况单于本人呢!眼明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东西,耳聪的人能听到无声的音响,假如能事先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模块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高考常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⑥通“(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奇思妙记语:“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含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这一义项(如“爱女”)。
成语助记语: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独爱(喜爱)菊,有陶氏之风,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有人约其子茶亭相见,其子爱(通“”,隐藏)而不见。
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使人安乐。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⑦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⑧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奇思妙记语:“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引出其使动义“使……安定”,由此又可推出“安抚、安慰”等义项。
成语助记语: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3.被bèi①被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__我__只__知__道__我__的__君__王__可__以__在__中__国__称__帝__而__已__,__如__果__另__立__异__姓__,__我__将__为__此__而__死__。___________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金__人__虽__然__没__有__点_名___要_我__,__我__却__应__该__与__太__子__同__去__,__求__见__两__名__首__领__当__面__指__责__他__们__,_或__许__有__成__功__的__可__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考情把脉] 考点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范围 史传类、散文类、小说类文言文。
①120 个实词的含义;②18 个虚词的词性及意义; 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和用法(词类活 要点 用);④文言语句翻译及断句;⑤分析综合(归纳内 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题型 选择题,翻译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 “太子”。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有:①人物称谓——古代的习惯称谓,包括名、字、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称谓等。
②科举制度。
不同时期,科举制度有所不同。
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③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任免官职的有关习惯说法。
④礼制——冠礼、婚姻、丧葬等。
⑤纪年方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歔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选自《北史·高睿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
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答案]D[解析]D项,“不可世袭”错,爵位可世袭,有时降等世袭。
【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3文言文文化常识课件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 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 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 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 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 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 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 王讲学的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职 官、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备考时应遵循 以下几点:
(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重点 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如 : 对 人 的 称 谓 就 有 以 “ 书 斋 ”“ 籍 贯 ”“ 郡 望 ”“ 官 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 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 师 表 》: “ 侍 中 、 尚 书 、 长 史 、 参 军 , 此 悉 贞 良 死 节 之 臣。”“长史”指张裔。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 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 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如:擢、拔都是“提升 官职”的意思;拜、授、除等同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如:官吏的任用是吏部管,不 是礼部管。
(4)除了课堂时间学习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 每天掌握一点,日积月累,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边学边练 BIANXUEBIANLIAN [2016·上饶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 1~ 2 题。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 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 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 折节读书。积年,以文华显。
文言文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
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
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
其表子之闾,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
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迁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察,称为血食。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化常识.doc
古代文化常识要点命题原则古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文化常识,兼顾较为牛僻、不常见的古文化常识。
熟悉的古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为熟悉的。
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屮某些古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表面上生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
考查趋势随着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高考命题的不断成熟,以往依托文言文本考查的类型, 有可能被真正体现语文素养的创新型古文化常识题所取代,独立于文言文本之外、考法更灵活的命题趋势tl益明显。
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咅乐等。
古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10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
古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2014年初次设题,考查了常见且又熟悉的礼俗类的“南面”和典籍类的“《春秋》”等,到2017年在原来考查的基础上扩大到典章制度类,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如“私禄”“收考”等(已与以往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一致Z处,须根据语境仔细推断)。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屮,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
分类串记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全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7-4
参考译文: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担心,就从鲁国出发,快走十天十夜,脚上磨出一层层的老 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包裹住脚(又继续赶路),到达楚国国都郢城。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 兴兵攻打宋国,您是算好一定能够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使民众劳苦逃亡,损兵折将,蒙受被 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然还要进攻呢?”楚王说:“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 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会伤及道义又得不到宋国。” 楚王说:“公输,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打宋国,为什么不能夺取呢?”墨子 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装来攻城,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摆开攻城的器械,墨子也摆开守城的装备。公 输般连攻多次城而被墨子打退多次,始终攻不进城内。这样,楚王只得息兵,停止而不再攻打宋国。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1.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 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5)体现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事物发展的结果的信息;(6)能论证 某个论点或某种主张的信息。 2.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方式 (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如:“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 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3文言文文化常识课后对点集训课件
解析 “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2.[2016·山西省八校联考]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 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 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 “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解析 明清两朝皇帝一般一个年号,以前的皇帝多有二 个或更多的年号,如唐高宗改元最多,在位三十四年用了十 四个年号。
5.[2016·衡水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 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 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6.[2016·海南省联考]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 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 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 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 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 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 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三文言词语
第一步:语境推断考查词语。 语境推断既可以推断“一词多义”实词的“语境义”,也可推断古今 异义词、词类活用、成语运用等。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 境展开,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法推断词语的含义,都离不开语境分析 法,因为要求解释的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词语。可以结合 以下几种方式,在语境中推断考查词语。
第二步:课内词语回忆分析,与文本材料对比斟酌判断。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 脚点,因此,需要调动积累,对比推断。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 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另外,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 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3.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 邪奸佞。(《东观汉记》) 判断:“其尤无状,逆诏书”中的“逆”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并 序》)中的“逆”含义相同。( )
【答案】 × “其尤无状,逆诏书”中的“逆”意为违逆,“逆以煎我 怀”中的“逆”意为预料,两者含义不同。
2.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 交.通.,皆有重禁。(《三国志·吴志·孙奋传》) 判断:“其与交通”与“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交通”一词, 含义不同。( )
【答案】 √ “其与交通”中的“交通”是结交、交往的意思,“阡陌 交通”中的“交通”是“交错相通”的意思,两者含义不同。
【答案】 √ “郊鄙相望”的“鄙”,边远地区;“越国以鄙远”的 “鄙”,把……当作边邑。两个“鄙”字意思不同。
2.(名词的使动用法)(魏文侯)曰:“……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 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 段干木不肯受。(《吕氏春秋·期贤》) 判断:“然则君何不相之”与“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两句中的“相” 含义不同。(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考点7 理解并翻译
(2)宾语前置句 要注意 4 类宾语前置句的特点,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3)定语后置句 要根据定语后置句的类型特点,结合语境,灵活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定语要放在 主语或宾语前,保证句意通顺。
(4)状语后置句 先找出介宾短语的构成特点,无论是以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还是以介词“以” 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都要确保回归至谓语动词前。 (5)主谓倒装句 这类句式虽在翻译时出现较少,但也要引起特别注意。对于语序的调整,要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2)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 “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解析:(1)句式:“辄辞以疾”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辄以 疾辞”;“弗之罪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弗罪 之也”。(2)句式:“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为无标志词的被动句;“请贞为让 表”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写成“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卿表自制 邪?”“臣表谢贞所作”均为无标志词的判断句。
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 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 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 点。
解析:(1)“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高”,意动用法,“以……为高”。 (2)“目”,名词作动词,看作。
答案:(1)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 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认为他的德行高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道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改变了过去先“概括”后“分析”的语言模式。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角度一:比对人物张冠李戴误解形象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事件杂糅角度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命题设误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文意概括简答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意概括简答题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
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
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要予以充分重视。
(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
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文言阅读的一个重要命题点,一般有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概括人物在某方面的主要事迹,二是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质特点。
此类试题的答案往往分散在全文中,需要阅读全文进行筛选/提取/整合。
概括人物事迹需要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向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分出层次,再逐层概括。
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质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①直接摘取文中有人物特点的词语②从文中所写事件中概括③从他人或者作者的评价中概括3.探寻事件原因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应引起重视。
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
(2)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
(3)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文化常识一、[2016·鄂豫晋冀陕五省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缢而晋侯喜,孔明②,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①汉武帝杀王恢“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命知东平府,未赴而”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帝曰:”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答案 A解析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
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
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
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
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
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
”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
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
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
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
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
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
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
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
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
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
”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
”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
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
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臣。
”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二、[2015·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答案 A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
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
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于是都服服帖帖。
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
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以礼法教育他们。
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
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
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
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
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
巡按御史转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
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
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
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
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
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人们都笑他,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
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
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
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让他第二次做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
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百姓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
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
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
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
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河南布政使。
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
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