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原理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和原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并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和原理,以帮助企业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1、质量质量是一个广泛的术语,用于描述产品或服务的属性。
它可以定义为符合规格、要求和期望值的能力。
质量是客户体验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方法,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规格、要求和期望值。
质量管理包括所有组织中的管理方针、目标、规划、实施、操作、评估、纠正和维护。
3、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框架,包括确定、规划、实施和维护质量管理系统所需的所有要素,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规格、要求和期望值。
4、ISO 9001ISO 9001是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涵盖组织的管理方针、过程和目标的要求。
ISO 9001认证是企业证明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的方式。
5、连续改进连续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有目的的方法,用于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企业效率。
6、总质量管理总质量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方法,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7、流程流程是指企业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旨在创造或提供产品或服务。
流程应明确目标、输入、输出、资源、管理和衡量。
二、质量管理的原理1、客户导向企业应该以客户为中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2、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持续改进意味着不断优化流程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加强竞争优势。
3、预防为主预防比纠正更”强大”。
企业应该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后再去解决。
预防问题可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提高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从管理角度出发的全方位质量控制方法,它旨在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活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最高水平。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能够使组织更加注重顾客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概念和原理两个方面介绍全面质量管理。
一、基本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指通过整合组织内部资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高来实现质量的最大化。
它强调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负起责任。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进,强调通过不断地寻找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及持续监控来提高质量。
二、原理分析1. 顾客导向原理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应该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从而提供满足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顾客满意度是衡量质量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组织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顾客满意度。
2. 全员参与原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该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承担责任。
组织应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质量改进的推动者。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团队,共同致力于实现质量目标。
3. 持续改进原理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
组织应该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寻找潜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持续监控,以实现质量的不断提高。
持续改进需要运用各种质量工具和方法,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流程图、质量检测等,以促进组织的学习与创新。
4. 数据驱动原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和改进。
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涵盖了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这些目标。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良好的质量管理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废品和返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高质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
企业应当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反馈等途径,收集顾客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
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者的决策和行为对质量管理的成效起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制定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并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从一线员工到管理层,每个人都应当在自己的工作中关注质量,为提高质量贡献力量。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质量管理强调识别和管理组织内的各种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
通过对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活动进行监控和改进,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质量管理需要从整体上考虑组织的各个过程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第一节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原理1、缺点与不良品如何分类?(1)缺点:指产品单位上任何不符合特定要求条件者.(2)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以上的缺点(3)不良率:任何已知数量产品单位不良率为100%乘以其中所含的不良品的单位数,再除以产品单位的总数即得。
(4)严重缺点:指根据判断及经验显示,对使用、维修或依赖该产品的个人,有发生危险或不安全结果的缺点,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影响。
(5)严重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以上的严重缺点,同时亦可含有主要/或次要缺点。
(6)主要缺点:指严重缺点以外的缺点,其结果或许会导致故障,或实质上减低产品单位的使用性能。
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7)主要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以上的主要缺点,同时亦可含有次要缺点,担并无严重缺点。
(8)次要缺点:指产品单位在使用性上不至于减低其期望目的的缺点,或虽与已设定之标准有所差异但在产品单位的使用与操作上,并无多大影响。
(9)次要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含有一个或以上的次要缺点,但江无严重缺点或主要缺点。
2、工厂的产品为什么需要检验?检验是工厂实施品质管理的基础,通过检验工作,可以了解工厂的产品质量现状,以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检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允许不合格的零部件进入下一道工序"。
虽然质量控制的重点在现阶段已转向设计、采购、工艺流程等预防活动。
但是,绝大多数制造企业中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检验工作,在人们心目中,检验仍然是最古老的最实在的质量保证方法之一。
3、导致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1)设计和规范方面包括:1 含糊或不充分;2 不符合实际的设计或零部件装配公差设计不合理;3 图纸或资料已经失效。
(2)机器和设备方面包括:1 加工能力不足;2 使用了已损坏的工具、工夹具或模具;3 缺乏测量设备/测量器具(量具);4 机器保养不当;5 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不符合要求等;(3)材料方面包括1使用了未经试验的材料;2用错了材料;3让步接收了低于标准要求的材料;(4)操作和监督方面包括:1 操作者不具备足够的技能;2 对制造图纸或指导书不理解或误解;3 机器调整不当;4 监督不充分4、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意义是什么?(1)体现:预防为主、“持续提高质量”的管理思想;(2)针对不合格品的严重性,风险程度以及经济因素进行处理,力求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果;(3)采取措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能有效制止不良趋势的时一步发展,将不合格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与概念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组织为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预期目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全过程。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基于以下原理:1. 客户导向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根据客户的要求,建立适应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地借鉴经验教训,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对策的制定和执行,实现组织和过程的不断改善。
3. 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过程的全面管理。
通过对组织和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降低错误和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4. 管理者的领导和承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者对质量持有高度的重视和承诺,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管理者在质量方面的领导作用是构建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动力。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需要了解:1. 质量政策质量政策是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的总体质量宗旨和方针,以指导组织在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决策和行为。
质量政策通常包括客户导向、持续改进、过程管理等要求。
2.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指组织为实现质量政策而设定的具体、可测量的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并且能够推动组织朝着质量持续改进的方向发展。
3.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和任务的规划。
质量计划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制定质量评估方法和指标等。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纠正和监控措施,使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质量控制包括工艺控制、产品检验、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法。
5. 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用于管理和改进质量的工具和技术。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 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全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试图实现组织内部各个环节和过程的全面优化和持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基本原理(1)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的过程。
它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2)以客户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其期望来定义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
(3)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持续改进。
它要求组织与时俱进,不断寻找和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4)数据驱动决策: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的决策。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做出有效的改进决策。
3. 应用实例以某制造企业为例,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实例。
(1)质量目标的设定:该企业首先明确了质量管理的目标,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到客户最关注的质量指标是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2)流程管理:该企业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并采用了优化设计和改进布局,以减少领域和交叉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员工培训和参与:该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参与,在全员培训活动中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4)持续改进:该企业建立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每个员工都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然后经过评估和筛选,合理的建议将被采纳并实施。
4. 结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全员参与、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改进和数据驱动决策等基本原理,实现组织内部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善,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工程质量管理概念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实现。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
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的内容。
工程项目的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子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子单位工程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还包括活动和过程本身,即还包括生产产品的全过程。
因此,工程项目质量应包括如下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及其相应的工作质量。
1)工程项目决策质量。
2)工程项目设计质量。
3)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4)工程项目回访保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也包含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
工作质量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研、市场预测与开发、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
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靠质量检验检查出来的。
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精心工作,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即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各阶段的质量内涵可以概括为表4-1。
表4-1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内涵二、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一)工程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质量―――-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有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既包括产品内在的特性、也包括产品外在的特性。
即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
2、工业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指工业产品适合一定的用途,满足人们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和特性的总和,也即是产品的适用性。
它包括产品的内在特性,如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精度、纯度等;也包括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形状、外观、色泽、音响、气味、包装等;还有经济特性如成本、价格、使用维修费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如交货期、污染公害等。
工业产品的不同特性,区别了各种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
可把各种产品的不同特性概括为: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经济性等。
3、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指对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于产品质量保证程度。
工作质量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也就是说企业中每个科室、车间、班组,每个工作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其中领导者的素质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广大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
工作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抓好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4、服务质量―――它指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国际标准列举的服务质量特性实例包括:设施、容量、人员的数量和储存量;等待时间、的供时间和过程的各项时间;卫生、安全、可靠性和保密性;反应、方便、礼貌、舒适、环境美、能力、耐用性、准确性、完整性、技艺水平、可信性和沟通联络等。
5、质量控制(QC)―――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质量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改进等到各项工作的总称。
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作业、技术、组织、管理等有关活动,这些都属于质量控制的范畴。
6、质量管理(QM)―――它指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须的全总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负责质量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运营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市场竞争力以及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对于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质量管理的首要原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企业才能获得市场份额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包括显性需求和潜在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顾客反馈等途径,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生产和改进产品或服务。
例如,一家手机制造商,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对于大屏幕、高像素摄像头和长续航能力的需求,并在产品中予以体现,就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领导作用”也是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原理。
领导者确立组织的统一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者需要制定清晰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质量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
同时,他们要以身作则,积极推动质量文化的建设,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在一个组织中,如果领导者对质量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口头强调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员工也很难真正将质量放在首位。
“全员参与”是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
质量不是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某些人员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对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一线生产工人到高层管理人员,都应当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例如,生产线上的工人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研发人员精心设计产品,销售人员准确传递产品信息,这些都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体现。
“过程方法”强调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过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可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例如,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过程,如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检验测试等。
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分析,确定输入、输出、所需资源以及控制方法,有助于优化整个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管理工程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1.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检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
所有员工都应该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负有责任,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过程。
2.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程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不断分析、评估并改进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可持续推动质量的提升。
3. 数据驱动:质量管理需要依赖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可以找出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客户导向:客户需求是质量的基准,所有的质量管理工作都应该以客户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不断倾听客户的反馈和需求,可以改进产品或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期望。
二、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方法1. 流程管理:质量管理需要从工作流程入手,确保各个环节均能够达到质量要求。
通过规范流程、设立相应的操作说明书和检查标准,能够保证产品或服务在每个环节中都符合质量标准。
2. 统计过程控制(SPC):SPC是一种通过统计手段来控制过程稳定性和预测产品质量的方法。
通过收集过程中的数据,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找出过程中的变异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变异,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3.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质量缺陷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改进和控制,达到缺陷率在百万分之几的水平,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4. 七大质量管理工具:七大质量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检查表和脑力激荡等。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管理者分析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 质量审核与评估:质量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简介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简介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的、基于全员参与、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它是指整个组织以质量为导向,从产品研发、制造、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改进,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将各个环节的优点融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体系,为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1.1 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从企业内部各环节开始实施的一种追求效率、以人为本、共同推进质量改进、全员参与、管理持续改进的全面性质量管理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集中在质量、成本、交货周期、员工素质、客户满意度、工艺稳定性、供制品稳定性等各个方面,旨在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销售额、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1.2 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确保管理水平的连续改进。
同时,全面质量管理还具有如下目的:(1)增强组织的竞争力;(2)提高生产效率;(3)减少产品的制造成本;(4)改善员工素质。
1.3 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全面性: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出发,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
(2)系统性:采用系统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对质量进行有序的控制和管理。
(3)持续性: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海湾不息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
(4)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5)全员参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全面质量管理中来。
(6)管理者的责任:领导者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要承担管理责任。
(7)组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运用组织管理的方法,建立系统的管理流程和标准。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2.1 客户导向客户导向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是以客户需求为指导,注重在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质量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和改进方法,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客户的期望和要求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过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1.1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它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可以通过抽样检验、过程控制图、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实施,以及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和纠正措施。
1.2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质量改进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六西格玛、PDCA循环等,以不断优化和完善生产流程。
1.3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质量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应该将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质量管理的原理质量管理的原理是指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理:2.1 客户导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将其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从而实现持续的业务增长。
2.2 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强调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应该将生产过程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通过优化和改进每个环节,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过程管理可以通过流程图、控制图等方法来实施,以确保每个环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3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落实ISO9000标准最重要的工作
1.最高领导的领导与决策
质量方针和目标 组织机构、职责、权限 资源配置 调动员工积极性
2. 管理者代表 标准中规定的具体职责(4条),有职有权 策划工作
3. 职能部门专职管理 4.建立合格的内审员队伍 5.正规的工作程序: 管理评审
实验一:将漏斗口对准目标落点。保持这种状 态,将弹珠由漏斗口落下五十次(也可以任意 次),在弹珠每次的静止位置作标记。
实验二
根据每次弹珠落下后的实际落点与目标 落点的差距,将漏斗由现在的位置移动 ,移动距离为实际落点与目标落点之间 的距离,移动方向为实际落点偏离目标 落点的反方向,以弥补上一次的偏差。 例如弹珠某次落在目标点东北三十厘米 处,则将漏斗由现在位置往西南移动三 十厘米。
2) 充分理解并满足顾客要求 规定质量方针并确保其
3) 适应组织和其顾客的要求 4)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5)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6) 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予以传达`理解并贯彻实施 7) 对持续的适宜性进行评审
决策层在建立质量体系中的工作(2000版要求)
3. 7项任务 1)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确保实施满足顾客要求和内部目标的适宜过程 3) 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
.实施意义
64%的企业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24.6%的企业顺利达成定货合同; 73.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有序,工作效率 大幅度提高。 即认证可给企业带来的实效是: .质量认证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国际互认)。 .质量认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声誉(证书是最好的产品广 告)。 .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减少质量损失、管理上台 阶)。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买方的首选对象)。 .省去了第二方及政府部门的多次检查。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解析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解析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涵盖组织所有层级和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模式。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解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强调从顾客需求出发,全员参与,不断改进,并以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手段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组织文化,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并超越其期望,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它强调质量是整个组织的责任,要求全员参与,形成协同合作的氛围,通过团队精神和持续改进来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1. 以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追求顾客满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组织能够精确制定质量目标,并通过持续改进来实现这些目标。
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质量改进中来。
每个员工都要追求卓越,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组织整体的质量提升。
通过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实现质量目标。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组织要通过分析数据、收集反馈信息,并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4. 沟通与合作: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只有在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质量目标,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5. 数据驱动决策: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和改进。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1. 制定质量目标: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战略,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引言: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产品的质量、客户满意度以及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1. 顾客导向原理顾客导向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企业服务于顾客,只有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因此,企业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并根据顾客的反馈和评价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2. 基于事实的决策原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和事实之上。
企业应通过采集、分析和利用相关数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基于实际数据的决策,才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3. 过程管理原理质量管理应注重对过程的管理,关注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通过切实有效的过程管理,可以预防和纠正潜在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过程管理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 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法是质量管理的经典方法之一,它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
企业应通过制定质量目标(计划)、执行相关措施(执行)、评估实施效果(检查)并进行调整(行动),不断循环改进产品质量。
2.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员工。
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关键。
企业应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形成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3. 团队合作质量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良好沟通。
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团队,共同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方案,保证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
团队合作可以整合资源,共同攻克难题,提高产品质量。
4.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控制的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质量管理工程是一门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质量管理工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服务行业、医疗保健等领域,对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原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质量管理的目标与原则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或超过客户的期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质量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 客户导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只有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要求,才能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2.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和推动者。
通过培训和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3. 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注重对过程的管理,通过对关键过程的监控和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技术为了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工程运用了许多工具和技术,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1.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监控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工具。
通过绘制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中的异常,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
2.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产品或过程中的潜在故障模式及其潜在影响。
通过分析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影响,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前消除潜在风险。
3.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变异和提高过程性能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方法,分析和改进过程,达到减少缺陷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4. 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性的问题分析工具,通过回答“什么、为什么、谁、何时、何地、如何”等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为问题解决提供依据。
质量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其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它们在企业中的应用。
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
这意味着企业首先需要了解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在质量管理中,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被视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企业应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这些需求和期望。
2.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2.1. 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过程。
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并优化整个过程流程,企业能够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并确保产品质量。
2.2. 流程改进:流程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和改善,企业可以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问题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方向。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质量管理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持续改进。
3. 质量管理的实施3.1. 形成质量文化:质量管理需要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企业应该倡导质量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3.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等。
这套体系能够指导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并为实施提供方法和工具。
3.3. 引入质量工具:质量工具是落实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引入各种质量工具,如统计过程控制、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等,帮助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质量管理的益处和挑战质量管理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质量风险。
然而,质量管理的实施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
伴随着几个质量管理大师,诸如戴明(Edwards Deming)、朱兰(Joseph Juran)、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和石川馨(Kaoru Ishikawa)等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当前的质量管理已经演变成一个延伸到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哲学理念。
许多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将质量管理实践活动嵌入到日常的运作活动中。
1 质量管理的内涵质量管理就是对有关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建立、策划、控制、保障及改进等各种活动的管理。
Dean和Bowen(1994)将质量管理定义成由一组共同加强的理念构成的管理哲学或方法,每一个理念均被一组实践活动和技术所支持。
ISO9000:2005中将质量管理定义为:“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管理的输入为质量。
这里的质量包括产品的质量或服务的质量。
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包含在输出中,此时的质量管理为广义的质量管理;而当输出仅包含产品质量时,则为狭义的质量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服务质量相关的文献集中于顾客感知和市场营销等领域,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涉及的质量管理领域具有本质区别且可以严格区分。
由于实践活动是质量管理可观察的方面,且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改善和提高企业绩效,实证研究通过对质量管理实践活动的刻画定义了质量管理。
作用显著的质量管理实践活动包括顾客关系、供应商关系、过程管理、统计质量控制、员工参与以及标杆管理等。
由于原理和理念对于实证研究太宽泛,且技术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又太狭窄(一个实践活动的实施可能涉及多项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分析后,合理且全面地定义了质量管理所涉及的范围。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质量管理概念的一个危险的趋势是质量管理领域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
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常常将对某一实践活动进行包装并纳入质量管理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质量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有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既包括产品在的特性、也包括产品外在的特性。
即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涵。
2、工业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指工业产品适合一定的用途,满足人们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和特性的总和,也即是产品的适用性。
它包括产品的在特性,如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精度、纯度等;也包括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形状、外观、色泽、音响、气味、包装等;还有经济特性如成本、价格、使用维修费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如交货期、污染公害等。
工业产品的不同特性,区别了各种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
可把各种产品的不同特性概括为: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经济性等。
3、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指对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于产品质量保证程度。
工作质量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也就是说企业中每个科室、车间、班组,每个工作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其中领导者的素质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广大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
工作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抓好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4、服务质量它指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国际标准列举的服务质量特性实例包括:设施、容量、人员的数量和储存量;等待时间、的供时间和过程的各项时间;卫生、安全、可靠性和性;反应、方便、礼貌、舒适、环境美、能力、耐用性、准确性、完整性、技艺水平、可信性和沟通联络等。
5、质量控制(QC)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质量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改进等到各项工作的总称。
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作业、技术、组织、管理等有关活动,这些都属于质量控制的畴。
6、质量管理(QM)它指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须的全总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负责质量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
7、质量职能质量职能指企业为使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的要还应或满足用户的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在整个质量工作中,企业各部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职责,开展哪些活动,都是质量职能所要研究的容。
如在工业企业的设计部门要按照用户的质量要求,决定产品结构、规格、性能和原材料标准等到,设计出符合用户质量要求的产品;生产制造部门要实现均衡生产,生产车间和工人则要经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和保证质量的操作方法与控制方法,以便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检验部门要按产品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销售部门在推销产品的同时要很好地进行市场笛查,搜集用户意见,进行质量分析等。
上述部门的工作与活动直接与产品质量有关,是直接的质量职能。
此外企业还有一些部门的工作与产品质量是间接产生影响的,如宣传教肓部门,抓紧人员的培训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质量。
财务部门搞好各类资金的管理,加强日常核算和监督,保进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产品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都是间接的质量职能。
8、质量检验详见《质量管理》一章。
9、统计质量控制指使用统计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这些技术包括频率分布的应用、主要趋势和离散的度量、控制图、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等到。
10、全面质量管理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在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其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和改进为主;把过去的以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方面,发动全员、全企业各部门参加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依靠科学的管理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制状态,以达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目的。
1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各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任务和经限,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个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尤其是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全面质量管理的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包括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到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
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把产品或服务质量有关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
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不断改进,做到一切为用户服务,以达到用户满意为目的。
(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全企业的含意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容。
上层质量管理侧重于质量决策,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政策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的质量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上层)的质量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出本部门的关键或必须解决的事项,再确定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管理则要求每个职工都要严格地按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和工作。
这样一个企业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再从质量、职能上来看,产品或服务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
要保证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就避孕药须将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都参加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地把质量工作做好,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
广大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要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坚持实事,科学分析,树立科学的工作作风,把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以上所说的4个方面的要求,可归纳为“三全一多样”,都是围绕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到资源,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优质的服务”这一企业目标。
这是我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它指P,D,C,A循环。
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 (总结处理Action)4个阶段8个步骤。
第一为P(计划)阶段,其中又分为4个步骤:(1)分析出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质量目标。
第二为D(实施)阶段,也即是步骤。
(5)按照既定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第三为C(检查)阶段,也即是步骤。
(6)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
第四为A(总结处理)阶段,其中又分两个步骤,一是根据检查结果加以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
二是把这一轮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遗留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支解决。
其特点是:4个阶段的工作完整统一,缺一不可;大环套小环,小环促大环,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14、质量特性参数用定量表示的质量特性,通常称为质量特性参数或适用性参数。
包括设计、制造、使用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各个环节,从保证使用质量出发,提出定量化的要求,以便明确质量责任,确保使用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15、质量特性值它通常表现为各种数量指标。
一个具体产品,常需用多个指标来反映它的质量。
测量或测定质量指标所得的数值即质量特性值。
习惯上称为数据。
根据质量指标性质的不同,质量特性值可分为计数值和计量值两大类。
(1)计数值。
当质量特性值只能取一组特定的数值,而不能取这些数值之间的数值时,这样的特性称为计数值。
计数值可进一步分为计件值和计点值。
计件值是指产品进行按件检查时所产生的属性,如一批产品中的合格数、废品数等;计点值是指每件产品中质量缺陷的个数,如棉布上的疵点数,铸件上的砂眼数等。
(2)计量值。
当质量特性值可以取所定围的任何一个可能的数值时,这样的特性值称之为计量值。
如用各种计量工具测量的数据如长度、重量、温度等就是计量值。
不同类的质量特性值所形成的统计规律的不同的,从而形了不同的控制方法。
16、真正质量特性与代用质量特性真正质量特性是用户所要求的使用质量特性。
而企业为了便于生产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将其转化为生产中用以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或规格,由产品标准所反映的质量特性叫代用质量特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科学技术水平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用户的要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以及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因此企业所制定的质量标准与用户实际使用质量的要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差距,所以,要经常研究质量标准和使用质量要求的符合程度,并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不断改进,尽可能使质量标准符合用户实际使用质量要求。
17、适用性指产品或服务在特定条件下满足规定目的要求的能力;或者说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要求的程度。
适用性是反映一些有关产品参数的综合结果。
18、质量监督指由质量检验监督机构,按照技术标准,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和鉴定,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执行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以维护使用者和消费者利益。
从广义上来讲,质量监督实际上是对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进行监督,不仅要检查实物质量,还要对企业保证质量的能力,进行检查监督。
质量监督可采取自我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3种形式。
19、质量指标指所映工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和指标。
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或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标准和供货合同中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是用具体的技术指标规定下来的。
20、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源于美国管理专家杜拉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
概括来说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原则是:(1)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变为多目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