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的成影技术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的成影技术简介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很快就用在医学诊断上,而诊断的依据是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利用这种X射线图像诊断疾病半个多世纪后,除了X射线成像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外,另外还发现了多种成像技术,它们互相补充,使人体内部结构显示更为完善,使疾病能得以更早期的和更准确的诊断。

70年代我国仍然使用X线诊断学的名称,即使使用放射学这个名称也是指实质上的X线诊断学,到了80年代才正式提出临床放射学应该包括两大部分:

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放射诊断学的内容有: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诊断学(简称X-CT,现通称为CT)、超声显像诊断或灰阶超声诊断学(简称B超或US)、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简称MRI)、放射性核素成像(包括γ摄影和ECT)(以上统称为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性放射学。至于放射治疗学虽然独立于放射诊断学,但以现在临床放射学来看,很有点象介入性放射学。

放射诊断学是一门应用各种放射源,它们以波的形式放射出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X射线和γ射线)或声波(如超声波)射入人体组织或器官后,通过各种方法得出被透射的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的一门学科。

100年前,人们根据X线的特性将其用于临床,称为X线诊断学,这就是放射诊断学的开始。由于X线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且能较直观地显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以及病变组织和它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等特点,所以这门学科发展很快。从1900年开始使用增感屏摄影,缩短了X线摄影时的曝光时间,减少了病人的辐射剂量,提高了X线片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可检查的部位,直到现在还不断的推出新型的增感屏;1913年发明了至今仍按其原理制作的热电子X线管,到1929年生产出有实用价值的旋转阳极的X线管,提高了X线管的功率,使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1921年Bocage提出了断层摄影技术的理论,1936年正式有了这种摄影装置,解决了X线摄影时各层面组织重叠而影响诊断的问题;1952年影像增强管的出现,使X线透视和摄影与电视电影相结合,解决了亮室透视,提高了诊断效果,扩大了诊断范围。

没有造影剂,放射学的发展就必然受到限制。人们为了扩大诊断范围,20年代始,就有许多学者致力于造影剂的研究,不但X线诊断学需要造影剂来扩大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CT和MRI等都需要借助造影剂来扩大诊断范围。

由于造影剂的发展和造影技术的改进,心血管造影检查才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但是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放射学家都希望能找出一种创伤性小而图像清晰的方法。由于高灵敏度的影像增强器的研制成功,电子计算机在医学上应用所积累的经验,研制出一种新的血管造影方法的装置,那就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的开展,不但对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而且可以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物质注入血管内对出血或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经导管在组织内取材行细胞学检查;经胶囊导管行管腔扩张术;经网篮导管取石等既作诊断又行治疗的方法,这就是放射诊断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介入性放射学。

1972年,电子计算机与体层摄影相结合的研制成功,放射诊断学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CT在当时不但使放射学界,而且使整个医学界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因为这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成像方式,解决了放射学界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一种能避免影像重叠而又能显示组织密度差异不大的图像的方法。

正当人们欢呼放射诊断学进入CT时代的同时,另一种比CT更为优越的医学影像技术-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磁共振成像技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次报道了磁共振成像技术,但是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到1980年才有第一批商品化的MRI机问世。目前这种成像技术越来越趋于完善。

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可追溯到50年代初期,70年代B型快速成像法的出现,超声诊断有了飞跃的发展,这是第二个发展迅速的显像手段。1971年Bom报告用电子线阵方形扫查法实时成像;1973年kossoff使用灰阶技术,使超声切面诊断迅速普及。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医学上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γ照相机的研制成功和ECT的出现使得这门学科有了生机。

以上各种成像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显示出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它们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印证,同时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字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不论是那种放射源,其发展都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这就是目前总的发展趋势。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