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合集下载

消渴病的中医临床分期

消渴病的中医临床分期

消渴病的中医临床分期、分型治疗依据《内经》气病理论,结合临床,我们将糖尿病分为4期: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

各期分型和治疗各有特点,归纳如下:1. 原始期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病位在脾、肾。

此期病象不彰,临床检测血糖、胰岛素、糖耐量等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此期群体多存在糖尿病家族背景、高血脂、高血压、缺乏劳动或运动、体形肥胖、年龄在四十左右等高危因素。

在此期如果患者能够在医家的指导下养性慎生,避害趋利,适当予以中药食补,则可防治其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分别以六君汤(脾虚失运)、四逆散合异功散(脾虚肝郁)、六味地黄汤(肾精不足)、归芍六君汤(气血失和)为基本方加减,分月、按时调治,以调节机体脏腑功能、免疫功能等来预防、延缓、杜绝其进入前驱期。

2. 前驱期前驱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不利、气机不畅,病在肺、脾,虚中挟实。

此期是原始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

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葡萄糖耐量异常,或仅表现轻度空腹血糖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此期我们运用前驱期4个系列组方予以中药干预治疗,加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规律起居、舒情畅志,临床分别以参苓白术散(肺脾两虚)、升清降浊汤[生黄芪30克、丹参25克、葛根30克、淮山药30克、藿香10克、生扁豆25克、生鸡金12克等](脾虚痰浊)、芪归玉精汤[黄芪25克、黄精25克、当归15克、玉竹25克、太子参25克、焦白术2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等](脾胃气阴两虚)、玉女煎(肺胃阴虚燥热)为基本方加减,能够阻断和延缓大多数患者发展成临床期糖尿病。

3. 消渴期消渴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失常,气郁燥热,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及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0mool/L,随机血糖>11.1mool/L,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为临床糖尿病期,也即中医历代沿用的“消渴”期。

此期间应用中西药结合及控制饮食,运动舒情结合治疗,而且患者之临床症状表现亦非单纯某型,往往是交互错杂,临证遣药应细分缕析,辨明主次,轻重缓急,方能药证相楔,获得良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3 . 4 气 阴 亏虚 型
治法: 生津止渴 , 益 气健 脾。 方药: 七 味白术散加减 。 木香 、 藿 香醒睥行 气散津 ; 葛 根升清生津 ; 白术 、 茯苓 、 党参 、 黄芪 、 甘草等 健脾益气 ; 麦冬 、 天冬养阴生津 。气 短汗多者 , 加 山萸 肉、 五味子 等敛 气生津 ; 腹胀 食少加砂 1 _、 = 鸡 内金 健脾 助运 ; 肺有燥 热加 黄 芩、 地 骨皮 等清肺 。
3 . 2 阴 阳 两虚 型
病, 并有 “ 五脏 皆柔 弱者 , 善病 消瘅” 之论 , 其 中《 素问・ 奇病论 》 中 提到: “ 此人必数食 甘美而多肥也 。肥 者令人热 , 甘者令人 中满 , 故其气 上溢 , 转 为消渴 。” 汉代张仲景 的《 金 匮要 略》 对 此有 专篇 讨论 , 记载 有。 肾气 丸 、 白虎加 人参汤 等 。隋代 巢元 方《 诸 病源候 论》 沦述其并发症 。庸代《 备 急千金要 方》 对本病认识较前又有进 步, 《 外 台秘要 》 对消渴的临床特点做 了明确 的论述 。从宋代开 始 用上 中下 焦分型 来指 导该病的辨 证论治 金元 四大 家之一 的 刘 完素在 《 i消论》 中提 出j消燥 热学 说。元代 张子 和《 儒 门事 亲》 说: “ 夫消渴着 , 多变聋肓 、 疮癣 、 痤痱之类 ” 1 3 1 。清代 发展的特 点则侧重 治肺 , 对 肾的病机地位也越 来越重视 , 进一步 阐述 了命 门火微不 克蒸腾的病机 。同时近代名医施今 墨对 本病有特 别 见 解, 不仅 注重 滋阴清热 , 而且 主张健脾 补气 。 现代西 医学也 不断研究治疗 糖尿病 的方 案 。结合 消渴 的临 床表现 , 主要指 西医学的糖 尿病。它如尿崩症 等 。 如具有 多尿 、 烦 渴的I 临床 特点 ,与消渴病有某些 相似之处 的 ( 乜 可 以根据 消渴病 辨证 论治 。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和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和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渴病,亦称“消渴证”,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方治专篇始自《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载有证候分类,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明确提出上、中、下之分类,唐·王焘《外台秘要》卷第十一载有消中、消渴、肾消方,三消分类或从此始,即“《古今录验》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消渴属肺燥名上消,消中属胃热名中消,肾消属肾虚名下消。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而引起。

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以继发各种组织病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

如今的糖尿病和消渴病做对比,差别甚大。

那么,引起如今所说的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糖尿病如何中医诊断?糖尿病又是怎样辨证论治?以及糖尿病怎样进行中医西医配合治疗?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及方法?是外治法好,还是内治法更优?是中医治疗有优势,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把握……糖尿病的慢病管理中,中西医各有什么优势?庄扬名,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七年制专业,临床医学硕士,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糖尿病病区副主任。

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药专家张保春教授、李兴广教授抄方学习,深得其传,现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消渴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栗德林教授学术继承人。

【糖尿病早发现】问:【如何早期认识到有患糖尿病的风险?】答:【糖尿病患者要认识的风险】目前认为家族史、不规律的饮食及起居、情志刺激等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及早发现主要还是通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体检。

问:【西医诊断糖尿病看的是化验数据,那我想问,如果是长期情志不调,会不会也会引起糖尿病或者是“糖尿症”呢?】答:【消渴病的中医病因】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糖尿病临床分型及辨证施护

糖尿病临床分型及辨证施护

有关并发症 , 治疗方 案 , 其是饮食 治疗 的缺乏 ; 尤 低血 糖 可能
与注射胰岛素或 口服 降糖药 不当有关 。护 理措 施 : 首先使 患 者 了解什么是饮食 疗法 , 饮食疗 法 的重要性 , 终身 坚持 , 需 对
糖 尿病 患 者 实施 饮 食 治 疗 是 一 项 基 础 治 疗 措 施 , 论 病 程 久 不 暂 , 轻 重 , 不 论 是 否 应 用 药 物 治 疗 , 应 首 先 坚 持 饮 食 病情 也 都
3 阴精 亏 虚 ( 欲 过 度 ) 劳
1 津伤燥热( 饮食 失节 ) 病 因: 长期过食肥甘 , 醇酒厚味 , 损伤脾 胃 , 可致脾 胃运化 失 司, 积热 内蕴化燥伤津 , 消谷耗 液 , 导致 消渴。预防 : 概括为

病因 : 劳欲过度 , 肾精 亏损 , 则 虚火 内生 , 阴虚 火旺 , 消灼 津液 , 而发为消渴。预防: 勿过度劳累 , 房室过度 , 注意劳逸结
2% 一0 , 0 3 % 若患者定量进食后仍 感饥饿 , 以用绿 叶蔬菜充 可 饥 。在饮食 中应用食 品交换法 , 即把食 品分 为奶类 、 蔬菜 、 水 果、 米面 、 肉类和脂肪六类 , 每一单元 的食 品含有类 同 的碳水
化合物、 蛋白质 、 肪和热量 , 脂 可以随意更换食用 , 这样 就使患 者对食 品的选择性大为增加 。
要 量 , 于见 2型 糖 尿 病 , 于 见 1型 糖 尿 病 ; 识 缺 乏 一 对 高 低 知
胃肠道功能紊 乱所 致。排尿异 常一 尿潴 留, 副交感神 经 因
受损致使膀胱收 缩功能减 弱所致 。护 理措施 : 动可 以增 强 运 胰 岛素 的作用 , 增强免疫 力 , 转移 注意力 , 少思 欲。患者每 天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是怎样分型的?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是怎样分型的?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是怎样分型的?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临床表现的代谢类型疾病。

近年来,由于人们支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目前在医学领域并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且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

且通常情况下大多患者会选用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西医虽然具有治疗效果快的特点,但也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并发症。

故而最近几年在临床上中医辨证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选取合适的治疗糖尿病的方式前应当对其治疗方式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是怎样分型的呢?1.糖尿病中医辨证有哪些分型?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

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为多饮、多尿、无力等,与中医界定的消渴症范畴相吻合。

最近几年选择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故而对中医辨证糖尿病的分型进行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将糖尿病中医辨证分为以下几类:1.1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有该类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是易口渴、饮水量增加、排汗加重。

同时还会伴有口干舌燥、容易干咳但痰量不多,患者的尿量大且排尿的次数会增加,脉象呈现出虚浮的状态。

1.2脾胃湿浊型糖尿病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肥胖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也增加了其患有糖尿病的风险。

长久的饮食油腻会使患者出现脾胃湿浊的情况,这就会导致脾胃湿浊型糖尿病患者的出现。

该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头昏乏力、身体易疲倦、易腹胀且舌苔发黄。

1.3胃热肠燥型糖尿病消渴症与肠胃之外的燥热关系密切。

患有该类糖尿病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其燥热波及肠胃,主要表现为食量增大且容易饥饿,口渴、尿量增大、日渐消瘦且大便出现干结的情况,此类患者的脉象呈现出滑实而有力的状态。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血瘀滞、阴阳失调、脾胃失和而引起的。

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阐述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方法,提供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保健建议。

一、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的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和痰湿四种类型。

气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减弱等;阴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烦热口渴、消瘦、心烦健忘等;阳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尿频、腰膝酸软等;痰湿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口干苔黄、体重增加、大便滑腻等。

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气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气虚型糖尿病是由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益气健脾。

患者可选择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白扁豆等,有助于补充气血;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

2. 阴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阴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阴液亏损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滋阴清热。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百合、枸杞等,有助于补充阴液;同时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3. 阳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阳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阳气虚衰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温补阳气。

患者可选择食用具有温补功能的食物,如桂圆、杜仲、肉类等,有助于温补阳气;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水平。

4. 痰湿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痰湿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湿气过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祛湿化痰。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利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荷叶、山楂等,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肠道通畅。

三、糖尿病的中医保健建议除了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提供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建议,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合理膳食是至关重要的,要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其次,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消耗,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平稳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分期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分期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分期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

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

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

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床上三多症状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故治疗上应三焦兼顾、三消同治。

《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经验之谈。

(2)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分型。

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3)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北京协和医院分为阴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火旺型、血瘀型共七个证型治疗。

1991年全国中医糖尿病学会辨证标准协作组通过1504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为五期五型论治,分期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Ⅰ期:糖尿病前期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

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

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

③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等症状。

当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 mmol/L(126mg/dL)或任意时间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200 mg/d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或进行糖耐量试验时,75g葡萄糖,2小时静脉血糖>11.1mmol/L(200 mg/dl),中医称为消渴症。

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四种:1.肺热津伤型:症见烦渴多饮,尿频量多,舌边尖红等。

2.胃热壅盛型: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等。

3.肾阴亏虚型:症见尿频量多,浑浊如膏脂,或尿甜,口干唇燥等。

4.阴阳两虚型:症见小便频数,浑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酸膝软,形寒畏冷。

针对多食易饥型糖尿病,可以试用多食丸:做法是将肉苁蓉(100 克)、山茱萸(100 克)、菟丝子(100 克)、黄芪(100 克)一起研磨成末,再在药末中加入适量蜂蜜做成丸状(每丸约1.5 克)。

每日于饭前30分钟服20丸,每日3次。

针对上消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可以试用苦瓜汤:做法是将苦瓜(50-100 克)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再将苦瓜片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煎汤。

每日饮用2-3次。

苦瓜性寒味苦,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食之有利于降低血糖。

针对上消和中消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多食易饥),可以试用菠菜鸡内金汤:做法是将菠菜(200 克)洗净取根,将鸡内金(15 克)、菠菜根一起放入锅中,在锅中加入清水煎煮,分3次饮服。

菠菜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素有“菠菜之王”的美称,可多食。

针对下消肾阴亏虚型糖尿病(尿频量多),可以试用枸杞粥:做法是将枸杞子(30-60 克)、豆豉(适量)、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在锅中加入清水熬粥,最后加入调料调味。

每日2次,可做早晚餐食用。

参考:王广尧《老中医奇效小偏方》。

糖尿病中医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糖尿病中医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脂肪(肥肉、食用油、坚果等)所占热量比计算每日所需主食、副食的 量。 ❖ 根据“食物交换份”进行主、副食之间的交换。
ppt课件
17
举例说明如何搭配食物
一个身高165cm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体重70千克,从事轻体力劳动 。
1、标准体重=165-105=60千克,体重超重。
2、每千克体重热量摄入标准为25千卡。
用; ❖ 粗米杂粮:吸收缓慢,粗纤维多,糖份吸收入血慢; ❖ 橄榄油或苦茶油: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具有调节血脂、抗
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苦瓜:具有“植物胰岛素”之称,有一定降糖作用,但不能作为药品使
用。
ppt课件
20
运动疗法
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长期坚持适量体育锻炼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肉组织的胰岛素受体的数量, 提高胰岛素的效用,保持血糖正常、身体的健美,避免肥胖 的发生。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控制,调节心情、增强抵抗力 等。
75克(1.5两)
食品 奶粉 脱脂奶粉 奶酪 牛奶 无糖酸奶 北豆腐 南豆腐 豆浆
重量 20克(0.4两) 25克(半两) 25克(半两) 160克(3.2两) 130克(2.6两) 100克(2两) 150克(3两) 400克(8两)
蟹肉、水浸鱿鱼
ppt课件
15
表4.油脂、坚果类(主要含脂肪)
花生油、香油、玉米油( 10克 1汤匙)、猪油、牛油、 羊油、羊油、黄油
花生、葵花子、炒葵花(去 皮)、黑芝麻
15克
核桃
13克 南瓜子、腰果、炒西瓜子
16克
ppt课件
16
怎么样搭配食谱?
❖ 测身高,知道自己的标准体重及是超重还是肥胖、消瘦。 ❖ 知道自己的劳动强度——轻、中、重以确定每千克体重需要的热量摄入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指导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指导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指导1、阴虚燥热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

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

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

2、气阴两虚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

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

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3、阴阳两虚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

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

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4、瘀血内阻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

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

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临床表现:肢端坏疽,颜色发黑,创面渗出物较少,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临床表现: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

3、热毒炽盛,阴伤血瘀证临床症状:肢端坏疽,肉腐糜烂,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明显紫黑,伴有高热,神昏,口渴多饮。

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

4、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临床表现:肢端溃烂,新肉不生,愈合迟缓,患者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或头晕,乏力,口干,目涩,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病等 ,也易发生本病。
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患 t②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
③H L P E L 综合征。
1 . 5治疗方法
1. . 1西医疗法 5
①镇静 :绝对 卧床休息 , 左侧 卧位 ;安定2 ,每 日 次 ;②解 .mg 5 3 痉 :首次 以2 %硫酸 镁2 mL 15 萄糖2mL 5 0  ̄2%葡 ; 1 0 ,缓慢静脉 注射 ( ≥ 1 n 0mi);继 以2%硫 酸镁6mLJ1%葡萄糖 10mL 脉滴注 ,每 5 0 J 0 I l 00 静 日1 ;用 药 期间检 查 电解 质及 镁 离子浓 度 ; ③降压 :甲巯 丙 脯酸 次 2 - 0 ,每 日3 ,④饮 食 :给 予高蛋 白、高维 生素 、高钙饮食 ; 5 5mg 次
16 例疗效分析【 . 8 J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07 83: 740 , 0 , () 9 —0 . 2 2 3
[] 范 朝 华 . 灵 汤 对 改 善 2 糖 尿 病 胰 岛 素 抵 抗 的临 床 疗 效观 3 芪 型 察【] D . : 中医药大 学 , 0 . 上海 上海 2 7 0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结合舌脉象分成4 型。①肺热津亏型。症见烦渴
多饮 ,口干 舌燥 ,尿频量多 ,舌边 尖红 ,脉洪数 。治宜 清热润肺 ,生 津 止渴 。予 以消渴方 加减 。② 胃热津 亏型 。症 见 多食易 饥 ,大便 干 燥 ,形体 消瘦 ,口渴尿 多,苔 黄燥 ,舌干红脉细数 。治 宜清 胃泻火 , 养 阴增液。方用玉女煎 加减。③肾阴亏虚型 。症见 尿频 ,尿如脂膏 , I干多饮 ,善饥多食 ,腰酸腿软 ,五心烦热 ,舌 红少津 ,脉细小数 。 ; 3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作为一种复合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综合征,临床上早期常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无力等症候群。

结合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现状及中医认识,现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辩证分型,并对中医对糖尿病的辩证论治进行浅析。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

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以下类型,现将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中医辩证论疗进行阐述。

一、无症状期证候:一般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食欲旺盛,而耐劳程度减,化验检查一般血糖偏高,但常无尿糖。

应激情况下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尿糖。

治法:滋阴养肾。

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二、1.阴虚燥热期(1)上消(肺热津伤证)证候:烦热多渴,口干舌燥,尿量繁多,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体形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证)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味有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证候:口渴引饮。

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自古以来,糖尿病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对糖尿病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研究的学者,我深感自豪,并有意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本文将主要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详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其病机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肺燥、胃热、肾虚,使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长期下去,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竭。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辨证类型包括:肺燥型、胃热型、肾虚型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如天花粉、麦冬等;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药物,如黄连、知母等;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药物,如生地黄、山茱萸等。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选用肺经、胃经、肾经等穴位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肺俞、胃俞等穴位;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曲池、内庭等穴位;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关元、气海等穴位。

4. 饮食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饮食调理,提倡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高糖等食物。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选用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苦瓜、玉米等。

5. 起居调摸中医治疗糖尿病还注重起居调摸,提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锻炼也是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的重要途径。

三、临床实践2. 患者女性,42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病情得到稳定,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糖尿病的三大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的三大中医辨证分型
分两服 。
益 精气 , 瘀血 , 本 同治 , 祛 标 使体 内
的 阴 阳 失调 、 血 紊 乱 、 腑 功 能 气 脏
【 主症 】 多症状不 明显 ,口 三
干, 乏力 , 短 , 晕 耳 鸣 , 膝 酸 气 眩 腰 软 , 体 麻 痛 , 物 模 糊 , 闷胸 肢 视 胸
痛 , 兼 双 下 肢 微 肿 , 兼 中 风偏 或 或 瘫, 舌体 胖 , 舌质 暗 或 紫暗 有瘀 斑 ,
舌苔白, 脉沉 细 。
后 期 ; ② 燥 热 标证 已退 ,典 型 的
三 多症 状 不 明 显 , 多合 并 视 物 模
糊 , 晕心 悸 , 体麻 疼 , 眩 肢 水肿胸 闷 胸疼 , 中风 偏 瘫 等 并 发 症 ; 临床 ③ 表 现 以 口干 , 力 , 乏 气短 , 舌胖 质 暗 为 特征 。 治疗 上 应益 气养 阴 , 血 活
表 现程 度 上 有轻 重 不 同 而 已, 治 故
凉 , 宜长期服 用 , 不 以免 寒凉损 伤脾 胃。对于脾 胃素虚 或老 年糖尿 病 患
者 需滋 阴清热 药时 ,剂 量 亦不 宜过
大 ,否则过服 寒 凉重剂 可 引起 胃脘
气 阴 两虚 兼瘀 是 糖 尿 病 合 并
不适 、 胀腹 泻等 胃肠 不 良反应 。 腹
而来 , 少部 分 可见 于初 诊 的老 年糖 尿 病 患 者 , 临床 以 口干 ,乏 力 , 气
短, 舌胖 苔 白 , 沉 细 为辨 证要 点 。 脉
中 治糖病经千 年临实,确。 医 疗尿,切 的 疗 历其 药床践 效 百

【 治则 】 滋阴清热。 【 方药 】 增液 汤合 白虎 合消渴
【 主症 】 烦渴 多饮 , 多食易饥 ,

糖尿病诊疗方案(精选.)

糖尿病诊疗方案(精选.)

糖尿病诊疗方案(2010年修订稿)糖尿病是以人体内胰岛素渴病本症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个特点。

本症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

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

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症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为线索,最后确诊本病。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糖尿病本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1.津亏燥热证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多而频,舌尖红,苔微黄,脉洪而数。

治法:润燥生津代表方剂:消渴方加减。

常用药物:天花粉、葛根、石斛、知母、玉竹、桑白皮、地骨皮、五味子等。

2.气阴两虚证候:口干或渴,乏力,或神疲,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加减。

3.肾阴亏虚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或渴而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汤加味。

4. 肾阴阳两虚证候:畏寒倦卧,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淋漓不尽,男子阳痿遗精,女子不孕或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温阳。

代表方剂:右归丸加味或肾气丸加减。

5.血瘀气滞型证候:消渴患者出现部位固定的刺痛,或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舌质暗,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或沉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通脉。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6.痰瘀互结型证候: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或厚腻,六症者二症为痰证,定位刺痛或伴夜间加重,唇舌紫绀或有瘀点或舌下脉络怒张,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四症中任一症为瘀证,同时具备为痰证和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代表方剂:丹瓜汤加减。

7.湿热内蕴型证候:形体肥胖、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口干口苦、全身困倦、头胀肢沉,尿黄,舌白或治法:清热化湿代表方剂:四妙汤加减。

8.脾虚湿盛型证候:食少纳呆、全身困倦、头胀肢沉,或胸闷脘痞,舌质淡或淡胖,苔白腻,脉濡。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病因及病机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滞、痰瘀、阴虚、阳亢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血糖升高的情况。

二、临床症状及辨证分型1.症状描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口渴、口干、视力模糊等。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胰岛素抗体等特征。

2.辨证分型(1)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胸闷、脘腹胀痛等症状,舌苔黄腻,脉弦滑;(2)痰瘀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腹胀、便秘等症状,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滑或涩;(3)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夜尿频多、形体消瘦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4)阳亢型:主要表现为多食多饮、消瘦、多汗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三、治疗原则及方药选择1.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和气滞、化痰瘀、滋阴润燥、祛阳降脂。

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理。

2.方药选择(1)气滞型:柴胡汤加减;(2)痰瘀型:降糖胶囊、祛痰汤加减;(3)阴虚型:养阴清热汤加减;(4)阳亢型:黄芩煎加减。

四、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1.治疗措施(1)饮食调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3)运动疗法:适度有氧运动,促进血糖的消耗;(4)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2.注意事项(1)定期监测血糖和其他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2)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3)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过度饮食和劳累;(4)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南、饮食调理指南、运动锻炼计划等相关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尿病: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

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Ⅳ期糖尿病肾病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

对照组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进行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分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糖代谢情况、尿蛋白排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Ⅳ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tage Ⅳ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6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Chinese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idelines (2010 edition)” w 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lowering blood sugar,antihypertensive,lipid-lowering,anti-platelet and so 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dialect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four types such as qi and yin deficiency,liver and kidney,qi and blood deficiency,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The chang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24 h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creatinine,urea nitrogen,serum tota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glycometabolism,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renal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3.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1.76%),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Ⅳ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nephropathy;Dialectical typing;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糖尿病腎病(DN)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又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1.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内容。

2. 糖尿病的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在中医中,糖尿病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是首要的步骤。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主要分为三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

对于不同的病情和病程,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及脏腑功能的协调来达到治愈的效果。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等。

4. 常用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和药材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有着丰富的方剂和药材选择。

其中,黄芪、苦瓜、山药、桑叶等常用中草药有着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在药材的选择和药方的搭配上,中医药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5. 中医调理糖尿病的膳食原则中医药在糖尿病的调理中也非常注重膳食的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医师会给出一些针对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如平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等。

还会建议一些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的特定食材和草药。

6. 针灸疗法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刺激,可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促进代谢等。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离宫等。

7. 艾灸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艾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使用艾绒或艾条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8. 拔罐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的部位施加负压刺激,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拔罐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节内分泌等,进而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田佳星;廖江铨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0(019)011
【摘要】@@ 消渴之名首先见于<内经>:"其人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巢氏病源>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者是也."<景岳全书>则指出了"消者,消烁也,亦消耗也,凡阴阳血气之属日见消败者,皆谓之消",消证有阴阳虚实之分,诊治时不可不察.
【总页数】2页(P1374-1375)
【作者】田佳星;廖江铨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的临床探讨
2.中医辨证分型保健配合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胃肠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3.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4.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5.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