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施晨宇
来源:《商情》2017年第34期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加上国政策的支持,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文基于对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通过与传统消费金融的对比,找寻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发现其存在的诸如风险控制不严格,征信系统不完善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展望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征信系统;大数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我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了稳定的内在力。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的思维逐渐得到运用,在金融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活力,消费金融也由此蓬勃发展起来。本文主要从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消费金融的现状
(一)消费金融的定义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根据资金用途不同,消费金融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电商,旅游,医疗,教育,汽车消费金融等等。从广义上来讲,综合消费金融又叫现金贷,不限定资金具体用途。在互联网金融的语境下,通常是指为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直接将资金发放给借款者的贷款。综合消费信贷一般是信用贷款,无纸质抵押物,并要求按月分期偿还,放贷主体可以是银行,互金巨头,信托,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或是P2P平台。
(二)传统消费金融和创新消费金融的优劣分析
1.传统消费金融的优劣分析
传统消费金融一般包括是银行消费金融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从事消费金融的主要途径就是信用卡业务,截止2016年底,全国在用信用卡4.65亿张。消费者到期全额还款,则不需要支付利息,若不全额还款,消费者可以申请账单分期,则银行征收利息,通常利率为月息0.7%左右,这就是传统的消费金融模式,如工行融e贷等项目。由于银行本身从事的就是存贷款业务,所以其专业性较强,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体,能够较为容易地占领市场份额,这是它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一方面银行处于各方严格的监管之下,采用的是传统的风险评估方式,对于中高端客户来说,效率低下,对更多无信或者低信用的客户来说,根本就无法开展
业务。另一方面,银行的消费金融缺乏消费场景,客户群体无法下沉,再加上资金成本优势不明显,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就更弱了。
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指的是由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我国目前有九家,作为一类专业的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它的优势在于小额化,大众化和便捷化。由于它并不提供房屋和汽车贷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与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错位竞争的关系。
2.创新消费金融的优势分析
创新型消费金融包括互金巨头和消费分期,P2P等创新企业发展的消费金融。电商消费金融重在消费场景搭建,掌握了主要的流量入口,客户申请小额贷款非常便捷,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客户在网站上的网购,社交行为使信用评估更加准确。例如阿里巴巴的借呗和京东白条都等都充分利用了电商平台自身的优势,相比于其他传统的金融机构,这种平台更加注重客户体验,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远超于其他机构。然而,这种模式之下,为了补偿获取信息和核实信息的成本,弥补风险溢价,贷款者必须付出更高的利率,和银行相比资金成本更高,且多数人缺乏金融从业的经验,专业性不强。
另一种模式为消费分期和P2P创新企业发展的消费金融,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专注细分领域,将资金精准地流向教育,租房,培训等各领域,属于垂直消费金融,但它也并不是完美的,由于本身性质带来的资金成本高,风控能力弱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饱受争议。
从消费金融的整体发展来看,互联网化以及主体的多样化使得更多的消费主体能进入消费金融市场,从工薪阶层到自由职业者,从进城务工人员到大学生,每个社会团体都能享受到消费金融的服务,实现了真正的普惠金融。受众群体的增加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的困境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控不足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由于消费观念和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美国的消费金融比我国发展早很多,市场各方面也比较成熟,但是在风险防范这方面仍是有较大的不足,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给我们留下的警示。中国的互联网消费市场仍处于懵懂的起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于迅速,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导致了市场和法律之间出现了时间差,有可能会出现监管不足或者监管过严的问题。不管是哪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对互联网消费市场产生消极的反作用,有些企业可能会畏手畏脚,搁置或放弃消费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而相反的另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监管盲区,涉足可能会引起系统性金融危机或者社会社会道德的领域,扰乱市场秩序,近期校园裸贷的频频曝光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除了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内部风险也不容小觑。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于客户筛选仅凭对其网络行为数据的分析,过于片面和绝对,在发放贷款的持续期间内,无法追踪贷款的真实用途和贷款者资信能力的变化,而小额的特点又不允许放贷者花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覆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随着消费金融整体行业的不断扩张,服务的客户必然将不断下沉,客户群的信用水平也将不断下降,由此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而不良贷款的上升又孕育了催收市场的虚假繁荣,为暴力催收和非法催收提供了土壤,轰动全国的于欢“辱母杀人案”也反映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除此之外,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金融也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黑客通过违法冒用客户信息申请到一笔贷款,那么这笔贷款将注定违约。最后,诸如人员管理,公司的内部设置等因素也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能力。
(二)征信系统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以其“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精神改变了并正在继续改变中国的消费市场,为国民经济注入更鲜活的动力,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需要诚信的环境才能走得更好更远,而我国的征信系统发展并不完善,传统征信系统覆盖面低而现阶段互联网征信系统混乱,出现了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征信系统早期一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的,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2015年,央行批准蚂蚁金服,腾讯,中诚信等八家机构进入个人征信领域,说明网络征信获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各机构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评估标准也千差万别,很难形成一套完整有信服力的网络征信体系,这样网络征信的实用性和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其次,征信系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各平台对自身已经积累的各种数据的挖掘和评估,不同模式下其服务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资金量和用户量也是不同的。传统的消费金融模式下,用户量较多,对这些客户的信用评级相对是稳定不变的,而互联网消费金融体系下,平台能很容易追踪客户的消费行为,预估还款能力,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动态的信用评级机制,若是将这两种不同渠道的数据相结合,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征信体系,但是我国现阶段并没有这种跨平台的信用数据合作机制。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信用风险管理是整个金融行业传统核心,永恒的主题,加快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迫在眉睫。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展望
(一)盈利模式将发生改变,高息模式不再,需提高定价能力
互联网消费金融尽管以便捷,普惠为特点,但它最重要的盈利来源就是高昂的利息,甚至背上了“变体高利贷”的恶名。然而经过近三年的市场选择的大浪淘沙,消费金融以后的政策风险将大增,巨头客户群体下沉,客户知识普及,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消费金融的高息模式难以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