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及隐患排查报告制度详细版
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制度范本
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制度范本一、引言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员工健康、预防事故发生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
本制度旨在规范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工作,确保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隐患排查工作1.目的隐患排查工作旨在通过定期、细致的检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范围隐患排查工作覆盖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劳动保护、消防设施等方面。
3.责任(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隐患排查工作,制定排查计划,并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好记录和整改工作。
4.方式(1)定期排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每月进行一次抽查。
(2)不定期排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临时排查。
5.工作步骤(1)明确排查目标和重点(2)组织人员,制定排查计划(3)现场勘察、检查(4)记录隐患情况,拍照取证(5)评估隐患级别,制定整改措施(6)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7)隐患整改跟踪,直至彻底解决(8)提交排查报告三、隐患治理工作1.原则隐患治理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全过程管理。
2.方法(1)立即治理危险隐患,确保人身安全;(2)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3)按照治理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隐患治理;(4)加强对治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治理效果;(5)隐患治理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已经彻底解决。
四、隐患上报工作1.目的隐患上报工作旨在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隐患信息,争取上级支持和帮助,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2.报告内容(1)隐患的基本情况:包括隐患名称、隐患部位、隐患原因等;(2)隐患的严重程度:根据隐患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3)整改措施和进度:明确已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进度;(4)危害预测和风险分析:对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和分析;(5)其他需要报告的相关信息。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模版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模版一、背景及目的本报告旨在建立和完善组织内部的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报告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的所有工作场所、设备、设施、项目等。
三、定义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的潜在危险,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操作错误、安全措施缺失、环境风险等。
2. 报告人:指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报告的人员,可以是现场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
四、制度内容1. 报告要求(1) 报告人应立即将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给直接上级或相关负责人。
(2) 报告应提供详细的事故隐患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事故隐患的性质、地点、原因、程度等。
(3) 报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置,确保事故隐患不会进一步扩大。
(4) 报告应及时填写相关报告表格,并将表格提交到指定的部门或人员处。
2. 管理措施(1) 接收报告的部门或人员应及时核实报告中的事故隐患情况,并评估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2) 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和紧急程度,相关部门或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给上级领导或监督部门。
(3) 上级领导或监督部门应对报告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4) 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故隐患造成二次伤害。
3. 追踪和整改(1) 对于已经报告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建立追踪和整改机制,跟踪事故隐患处理的进展情况。
(2) 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制定整改措施并执行,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3) 完成整改后,应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相关报告中。
(4) 对于无法及时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采取临时措施,确保其不会造成重大危害。
五、责任与考核1. 报告人应确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并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报告。
2. 相关负责人应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报告,确保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和整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模版(四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一)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项目、工地等单位以及外部供应商、承包商等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
二、基本内容(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通过定期排查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采取合理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二)排查方法: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项目、工地等单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采取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
(三)隐患整治措施: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治方案,确定整治责任人和实施时限,并进行跟踪检查和协调解决。
(四)统计和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和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具体要求(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1. 公司总经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职负责人。
2. 各部门、项目、工地等单位应当按时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并报告公司专职负责人。
(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内容1. 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计划,明确排查的对象、方法和时限。
2. 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排查的结果、整治方案和实施情况。
3. 把排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整理,制定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4. 对已整治的隐患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三)统计和分析报告要求1. 定期统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情况,包括排查的次数、范围、隐患数量等。
2. 分析隐患的类型、分布和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 报告内容应包括文本和统计图表,便于理解和分析。
4. 报告要及时提交给公司总经理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并保留备份。
四、违规处罚(一)对未按规定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警告、处罚款等处罚。
(二)对严重违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求,造成重大事故或后果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449(解决方案范本系列)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各车间、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方案,望各车间、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以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和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为目标。
二、组织领导本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本厂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由安全员具体组织实施。
三、排查形式和范围采取定期及随时排查的形式,范围包括全厂、重点部位。
四、排查重点部位及存在危险分析1、本企业生产系统包括打浓缩车间、离交车间、糊化车间、调浆车间、板框车间、锅炉等。
主要事故是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等。
2、生产车间易发生机械伤害、触电伤人。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报告制度范本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报告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全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
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各部门应每季度召开安全会议,全面排查本部门的安全隐患。
会议应记录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及整改责任人等。
2.每个岗位的负责人应对所管辖的区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将隐患报告给上级汇总,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在新设备投入使用、生产工艺变更等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安全评估,确保隐患不会导致事故发生。
4.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记录。
四、安全生产隐患治理1.隐患治理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2.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报告,确保相关措施得到及时执行。
3.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遵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4.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正确使用设备、工具、物料,并培养他们在危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五、安全生产隐患报告制度1.所有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隐患写入安全隐患报告表。
2.安全负责人应及时复核隐患报告,并确定隐患的等级和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报告表中。
3.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安全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按照公司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安全隐患报告表应定期上报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六、制度执行和监督1.公司领导层应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确保相关制度的切实执行。
2.对于不按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不报告、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相关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惩罚。
3.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并将结果上报给公司领导层。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模板范本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本制度制定的目的是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双报告制度,确保隐患的及时上报和处理,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部门的所有员工。
三、定义1.重大事故隐患:指直接或间接可能引发重大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2.上报责任人:指发现或了解到重大事故隐患的员工。
3.受理责任人:指接受上报责任人报告的相关负责人。
4.处理责任人:指负责对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处理的相关负责人。
5.事故报告:指对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的报告。
6.隐患报告:指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的报告。
四、报告要求1.上报责任人发现或了解到重大事故隐患后,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受理责任人进行口头或书面报告。
2.上报责任人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提供详尽的事故或隐患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故或隐患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可能的危害、现场照片等。
3.受理责任人应及时记录上报的事故或隐患信息,并向处理责任人转达相关内容。
4.处理责任人应在接到事故或隐患报告后,按照公司相关程序和要求,对事故或隐患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5.处理责任人应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告给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向上报责任人反馈处理结果。
五、保密与奖惩1.所有参与双报告制度的员工都应严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2.对于故意隐瞒或谎报事故隐患的员工,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对于积极上报事故隐患并提出有效处理建议的员工,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监督与改进1.公司将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双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公司将定期对双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七、附则1.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并向全体员工进行传达和宣示。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模版(四篇)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安全生产是企业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合理制定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制度模板旨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检查对象】1. 公司全体员工;2. 公司生产设备、工具等相关设施;3. 公司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4. 公司仓库、库房等储存场所;5. 公司外来人员和访客。
【三、检查内容】1. 设备安全(1)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存在噪音、振动等异常情况;(2)检查设备是否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是否存在漏油、漏电等现象;(3)检查设备周围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是否有防护措施;(4)检查设备操作人员是否熟悉操作规程,是否配戴个人防护装备。
2. 火灾隐患(1)检查公司内各区域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如灭火器、喷淋系统等;(2)检查公司内是否存在易燃物品,如油漆、溶剂等,是否储存和使用规范;(3)检查公司内是否存在电气隐患,如线路老化、漏电等,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3. 安全通道与疏散逃生(1)检查公司内各个区域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是否有标识和照明设施;(2)检查公司内是否存在堆放物品、设备等占据疏散通道的情况;(3)检查公司内各个区域的疏散逃生设施是否完好,如逃生楼梯、安全门等。
4. 作业安全(1)检查公司内是否存在作业人员超负荷作业的情况;(2)检查公司内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或不安全行为;(3)检查是否存在无有效防护措施或防护设施不全的情况。
5. 员工安全意识(1)检查员工是否参加过安全培训,是否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2)检查员工是否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四、检查方式】1. 定期检查(1)公司将按照年度安全生产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各生产区域进行检查;(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要求。
2. 不定期检查(1)公司将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对各生产区域进行抽查;(2)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将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要求。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场所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一、制度目的:1.确保工作场所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及时排查、记录和治理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二、责任与权限:1.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并分配相关人员的责任与权限。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排查治理方案,组织实施排查和治理工作,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3.各级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督促落实,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三、排查治理流程:1.编制排查计划:制定年度、季度或月度的安全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时间、区域和对象。
2.隐患排查:按照计划,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包括对设备、设施、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检查。
3.隐患记录:发现隐患后,要及时记录,包括隐患的描述、位置、级别等,并分析隐患成因和危害程度。
4.隐患整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工作的完成情况。
5.隐患验证: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隐患验证,确认整改效果,消除安全隐患。
6.隐患汇报:定期向上级报告排查治理结果,包括已发现的隐患数量、处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
四、处理与改进:1.对于重大隐患,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持续改进排查治理工作,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教训,修订和完善排查治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
五、员工培训:1.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主动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在岗位培训中加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理的培训内容,提高员工的处置能力。
通过严格执行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消除和控制安全隐患,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此外,持续改进和培训也是确保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隐患排查1. 隐患排查范围:包括生产区域、办公区域、仓储区域、运输区域等。
2. 隐患排查内容:(1)设备设施安全状况:检查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作业环境安全状况:检查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安全管理状况:检查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4)从业人员安全行为:检查从业人员是否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否存在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3. 隐患排查频次:(1)日常隐患排查:由生产单位负责人组织,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隐患排查。
(2)专项隐患排查: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性安全问题,组织对特定领域进行隐患排查。
(3)节假日隐患排查:在节假日前后,对生产区域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4. 隐患排查方式:(1)现场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生产区域进行实地检查。
(2)资料查阅:查阅安全生产管理资料,了解安全管理状况。
(3)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了解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三、隐患治理1. 隐患治理原则: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防止事故发生。
2. 隐患治理措施:(1)立即整改:对排查出的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2)限期整改:对排查出的限期整改的隐患,应当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责任人。
(3)停产停业整改:对排查出的需要停产停业整改的隐患,应当立即停产停业,并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责任人。
3. 隐患治理监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
四、报告制度1. 报告内容:(1)隐患排查情况:包括排查时间、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方式等。
(2)隐患治理情况:包括隐患等级、隐患治理措施、隐患治理进度等。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模版(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事故报告制度第二条公司员工发现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填写事故报告表格。
第三条公司所在部门负责人收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工作,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部门报告。
第四条公司安全生产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五条事故报告中应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以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内容,并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对于重大事故,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立即进行报告,并组织抢救、灭火、防控等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三章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第七条事故调查小组应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召集,并明确调查员的身份和任务。
第八条事故调查小组应全面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相关环境,采集相关材料、现场照片、录音等证据,进行综合分析。
第九条事故调查小组应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调查,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条事故调查小组应在调查结束后,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责任划分、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等内容,并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对于涉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及时将调查结果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并保留相关材料作为备案。
第四章复查与整改第十二条事故责任人应无条件接受调查小组的处罚,并按照整改要求进行整改。
第十三条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认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对未能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四条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和复查。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五条对于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扣发工资、停职、解聘等。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一、前言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及时排除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本公司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明确重大事故隐患的报告程序和责任,对隐患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分析、报告和解决,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并包括所有岗位的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报告的义务和权利1.公司全体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有义务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按照公司的要求对安全隐患进行报告。
2.全体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有权利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报告,保障其合法权益。
3.对于提供真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报告的员工,公司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报告的程序1.发现隐患(1)每位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隔离,避免事故扩大。
(3)将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书面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事故隐患的照片、现场情况描述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2.报告隐患(1)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领导进行报告,并提供详细的隐患信息。
(2)所在部门的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进行记录。
(3)如果部门内部无法解决的隐患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解决建议。
3.上报隐患(1)上级部门接到下级部门报告的隐患后,应及时派遣专人进行现场核查,并在核查完毕后提交相关报告。
(2)上级部门应对下级部门报告的隐患问题进行分类、分级,制定解决方案,并下达整改任务。
4.整改隐患(1)下级部门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整改任务后,应立即成立整改小组,并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
(2)整改小组应按照制定的整改计划,有序进行整改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整改进展情况。
(3)上级部门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核查,如确认整改合格,则将整改结果报告上报。
(4)如果出现整改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重新制定整改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例(2篇)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例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____号),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第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定期____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二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村委会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____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七条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例(2)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隐患报告和事故报告工作,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本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维护员工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工作。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和报告,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原则:科学预防、综合管理、责任落实、人员参与。
三、安全隐患排查1. 按照周期、区域和工种等要素,制定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应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必要时可组织外部安全评估机构参与。
3. 安全隐患排查应包括场所、设备、人员、作业过程等方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针对现有的安全隐患,应按照严重程度分级整改,并设定整改期限和责任人。
四、安全隐患治理1. 治理方案应根据安全隐患排查结果制定,明确安全隐患的整治对象、内容、方法和时限。
2. 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3. 治理措施应执行严格,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五、安全隐患报告1. 安全隐患报告应当包括隐患的发现时间、地点、原因、整改计划等信息,报告格式应统一。
2. 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3. 安全隐患应建立档案,并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
4. 员工发现隐患后,有权匿名举报,企业应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的监督1. 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员工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查并处理。
3.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的结果应当及时向员工公示和宣传。
七、违反本制度的处罚措施1.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员,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2. 对于重大违反者,公司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如有需要,本制度可进行调整和完善,调整和完善后,在公司内部进行公示后方可实施。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上报制度模板范本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上报制度模板范本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和设施安全,预防和控制事故隐患的发生,并建立健全的上报机制。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员工和相关设施。
二、责任和义务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和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上报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并定期对相关情况进行上报。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及时上报存在的隐患。
三、排查治理流程1. 排查计划编制根据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和季度的排查计划,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2. 隐患排查部门负责人按照排查计划,组织员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
排查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设备进行,确保排查结果准确可靠。
3. 隐患整改发现隐患后,部门负责人需立即制定整改计划,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隐患需要尽快消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整改前应采取相应的临时措施,保障员工和设施的安全。
4. 隐患记录和归档隐患整改完成后,部门负责人需要进行记录和归档。
记录应包括隐患的性质、整改过程和整改结果等信息,并确保相关文件完整保存。
四、上报制度1. 周期性上报部门负责人需定期上报事故隐患的情况,包括已排查的隐患数量、整改情况和存在的风险等。
上报周期为季度,上报内容需真实准确。
2. 重大隐患上报部门负责人在发现重大隐患或紧急情况时,需立即向公司领导层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应及时通报相关人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3. 上报内容和方式上报内容应包括隐患的性质、排查结果、整改措施和进度等信息。
上报方式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
五、监督和纪律1. 公司领导层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评估和改进。
2. 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的参与情况和上报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本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本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隐患。
特别是在重大事故领域,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防范重大事故隐患,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们决定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完善事故隐患的报告渠道,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悉事故隐患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二、制度概述1.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的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工作特点的差异,确保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准确、及时地报告相关事故隐患。
2. 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危险因素或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工艺流程的漏洞与缺陷、安全管理的缺乏与不合理等。
3.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渠道为了确保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渠道分为两个层次:一级报告渠道和二级报告渠道。
一级报告渠道是指直接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包括单位内部报告和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二级报告渠道是指由行业主管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隐患。
三、重大事故隐患一级报告的流程及要求1. 报告人员的要求报告事故隐患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判断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报告内容的要求一级报告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隐患的具体描述和发生地点、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范围、当前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人的联系方式等。
3. 报告渠道的要求一级报告的渠道有两个:内部报告渠道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渠道。
内部报告渠道要求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和流程,确保人员能够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行业主管部门报告渠道要求单位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将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信息提交给相关部门。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模版(五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维护生产安全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所有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和办公场所安全事故。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存在安全隐患、违法行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第二章报告第四条任何一员工发现或者了解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且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范围,并将事故情况向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条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调查核实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并报领导批准。
第七条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受伤人员、损失情况等详细信息,并附上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材料。
第三章调查第八条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及时采集相关证据,查明责任人。
第九条调查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调查经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第十条调查组应全面搜集事故现场的相关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材料,并对事故场所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第十一条调查组应依法采访事故相关人员,并将采访内容逐一做好记录,形成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调查组应在调查结束后,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事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提出事故处理方案。
第四章处理第十三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结束后,应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依法依规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和追究。
第十四条对于事故中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五条对于事故中存在责任推诿、隐瞒事故信息等行为的人员,要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处理,包括停职、辞退等。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5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工作,提高事故的防范和预防能力,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一切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
第三条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追求真相,确保事故的处理结果合理和公正。
第二章事故调查第四条发生事故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调查组成员应由单位内的相关人员组成,包括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调查组应有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调查组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调查:1. 收集证据:调查组应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包括现场勘查、照片、录像、文件等。
2. 访谈证人:调查组应与事故相关的证人进行必要的访谈,记录他们的陈述和观点。
3. 数据分析:调查组应对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第七条调查组应完成调查工作后,应编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起因、过程、责任人以及对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等内容。
报告应经过调查组成员共同签署,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三章事故处理第八条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理。
对责任人的处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
第九条处理结果应通知相关责任人,并根据需要课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处理结果应记录在事故处理台账中,以备日后查询和参考。
第四章事故统计和报告第十条统计部门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事故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数量、类型、责任人等内容。
第十一条统计部门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统计情况。
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数据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第五章事故报告制度第十二条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原因等。
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应由事故调查组负责编制并签署。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一、背景与目的在现代社会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制度,它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1.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公共场所。
2.隐患报告的义务所有单位及个人都有义务及时报告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不得隐瞒、掩饰或拖延报告。
3.隐患报告的程序(1)发现隐患:任何单位及个人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现场,确保人身安全和保护现场证据。
(2)报告隐患:发现隐患的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安全责任人报告,并提供详细的隐患情况和相关资料。
(3)安全责任人的处理:安全责任人收到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成立事故应急小组,对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4)隐患整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应按照事故应急小组的要求,及时整改隐患,并形成整改报告。
(5)监督和评估:安全责任人应组织相关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4.隐患报告的保密性所有个人和单位在报告隐患时享有保密权,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篡改或擅自使用报告的信息。
5.鼓励举报奖励制度所有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有效举报的人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报告和整改。
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及时发现隐患:通过建立有效的隐患报告制度,可以迅速发现各种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2.防范事故的发生:通过及时报告和整改隐患,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促进安全意识:通过建立隐患报告制度,可以促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4.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隐患报告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3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第一条矿井事故隐患,系指煤矿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按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为A、B、C三级;A级:难度大,企业自身解决不了,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的隐患;B级:难度较大,科、队自身解决不了,须由矿解决的隐患;C级:由科、队自身必须解决的隐患。
按事故隐患的种类,分为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和其它类。
第二条对A级事故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条事故隐患的整改要贯彻“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分管副矿长、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事故隐患的整改。
第四条安监部门负责事故隐患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事故隐患的统计和报告。
第五条事故隐患排查必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无措施的不准生产。
第六条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而导致事故发生,在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内确认事故的责任者。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2)是指企业或单位建立起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用于对事故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治理,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或单位的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事故隐患的发生,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1. 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隐患的发生,适用范围是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部门和岗位。
2. 报告的要求:规定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的详细内容,包括事故隐患的调查和分析、隐患的整改计划和责任人、整改的进展情况等。
3. 报告的频次和时限:规定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的提交频次和时限,一般要求每季度或半年度提交一次,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
4. 相关责任人的职责:明确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人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包括排查隐患、整改隐患、报告情况等。
5. 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模版(6篇)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模版____有限公司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工作制度为贯彻落实____《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省委省政府《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精神,督促全县交通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事故隐患的定义与分类:1、安全事故隐患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稳定状态以及管理上的不完善。
2、事故隐患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不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当即整改和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严重,隐患整改难度大,必须全面或局部停业,并经过一定的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无法排除的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处置与报告1、公司安全机务科每月或特殊时段,必须对公司所有的生产过程及生产岗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2、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活动中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公司安全机务科有权予以处置或责令责任人整改和验收,并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3、在事故隐患排查活动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安全机务科必须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公司总经理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在____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县交通局报告,并在公司职工大会上向公司员工通报。
4、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或聘请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现场评估并制定治理和整改措施,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和整改治理措施一书面报告形式报县交通局(内容包括:包括重大隐患的形成原因、危害程度、风险评估(评价)结果和治理方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616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事故及隐患排查报告制度
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事故及隐患排查报告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及时消除辖区各种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学生安全、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责任感,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切实提高学校校长及其他领导、班主任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中小学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麻痹思想
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二、建全机构,落实责任
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责任制、值周校级领导责任制、班主任责任制、科任教师责任制、安全检查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充分发动学生会、少先队、学生干部等作用,协助学校作好安全工作。
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一律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切实将责任落实到教育教学、后勤设施管理等各个方面。
学校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个人,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
具体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领导及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责任领导小组。
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统筹与协调,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正常进行。
(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各部门要明确本部门的安全责任范围,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具体为:后勤部门检查学校住宿楼、教学楼及其它建筑(构筑)物的安全,调查了解学校周边是否有安全隐患,保证楼道照明设施正常运转,如有隐患要及时报告校长;门卫值班人员负责检查进出学校人员,防止非本校人员无正当理由进入,建立夜巡制度,负责学生日常行车、乘车的安全;行政值周和值周老师负责学生上下楼梯安全和住校生安全。
建立分级分工管理制度。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并签订责任
状。
二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周利用家长接送孩子之机,向家长了解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严重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争取家长和地方群众的支持。
三是各班必须建立一个督查小组,班主任任组长,及时了解本周学生在校内外的一切安全情况,并向校长汇报。
(三)建立反馈和预警机制。
各部门、值日老师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报告行政值周处理,行政值周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校长处理。
建立防范安全事故的长效预警机制,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各项制度预案要宣传到位,并上墙公布。
严格落实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排查制度,凡涉及学校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认真进行检查,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漏洞,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要全面掌握学校的安全工作情况。
发现隐患或不安全因
素,能自行解决的立即解决;学校自行解决不了的按分级管理的归属,立即上报中心校、区教育局尽快解决;在尚未解决之前,应先采取力所能及的防范措施,防止各种不安全事故发生。
对涉及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要进行认真地清理检查。
凡没有建章立制的部门,要责成其迅速制定;凡规章制度不健全的,要尽快补充完善;凡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校长要找有关责任人谈话落实。
三、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学校领导建立一个排查小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保卫工作大检查。
了解学校中的不稳定因素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并及时调解化解学校各类矛盾,将发现的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
(一)排查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隐患。
学校围墙及重点基础设施有无安全隐患和警示标志;学校安全
工作是否正常运转;学校的线路是否老化。
教室、学生宿舍等门窗是否及时开关,课桌椅、床架是否牢固。
(二)排查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是否坚持;用电是否规范,开关是否损坏;学校班级用水是否卫生。
(三)排查学校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器材是否好用;消防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装置是否正常;防火警示标志是否损坏;学校危险化学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是否按文件规定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校内是否存在学生使用明火的现象;学校用电线路有无安全隐患。
(四)排查学生路途安全隐患。
各班级对学生开展交通法规和道路安全知识的教育情况;学校班级是否私自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禁止师生搭乘“三无”车
(无驾驶执照、无牌照、无客运执照)、病车、超载车和禁止学生搭、骑摩托车上学回家规定的执行情况;对学生路途安全是否采取了向家长及学生的预告通报制度。
(五)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台帐。
在排查安全隐患和整改工作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
在排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填写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台帐,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在排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下结论的问题,应请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鉴定,以防事故发生。
四、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领导必须做到“逢会必讲安全,逢活动必强调安全,进校必看安全,”做到排查与督查相结合。
各部门要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每周一对学生强调在校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每周五强调在回家途中和
在家中应注意什么。
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利用班队活动课每周进行一次“安全防范”教育,让学生学会提醒自己和他人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和同学的人身安全。
要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自防自救整体素质。
要坚持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重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资料及课本中的安全知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场所和设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
要从当前全国发生的学生楼道拥挤伤亡、饮水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游泳玩耍溺水、被暴雨洪水冲走、服毒自杀等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认真研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安全隐患的处理与上报
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集中处理和上报。
事故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次都报,直至事故隐患整改完成。
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发现险情及时控制和排险。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本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报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
安全隐患的处理由单位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整改,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
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师生安全的,应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撤离,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对暂时停止使用的相关装置、
专业管理制度/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system 文件编码:GD/FS-6167设施、设备,应当封存、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