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到六年级趣味语文中的成语故事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泰然自若宋金交战时,金人羊艾在进攻汴梁的战斗中牺牲,他才气无双的弟弟颜盏门都继承了哥哥的事业,开始了军旅生涯。
金朝都统完颜杲准备进攻饶风关,派门都带六十名骑兵做先遗队。
作为侦察员,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展露了他的军事才华。
完颜杲非常欣赏他的临危不惧。
金朝天眷初年(公元1138年),宋朝定国军节度使李世辅与他的父亲被金军俘虏,父亲被杀,李世辅投靠西夏,伺机报杀父之仇。
一次,李世辅设下家宴,邀请完颜杲来做客,为了不打草惊蛇席间以献甲胃为名劫持了完颜杲。
门都看到情形危如累卵,冒死逃了出来,带援军救出了完颜杲。
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制订作战计划特别缜密周到。
他遇事沉着冷静,有敌人突然进犯,即使矢箭如雨落下,他仍泰然自若,像平时一样布置计划发出命令。
门都又有豪侠心肠,对待士兵宽宏大量,因此他的队伍军心稳定,任何情况下都有良好的秩序,士兵们也死心塌地跟随着他。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2少见多怪东汉时期,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骆驼,有一天,他外出时偶然看见一头牲口,背上长着两个好大的肉疙瘩,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啊哟,大家都来看哪!瞧这匹马,他的背肿得多高呀!”其实他看到的是一头很普通的骆驼。
骆驼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这人没有见过,才觉得奇怪罢了。
因为他只看到过马,还认为那是匹“怪马”呢。
所以,东汉的牟融在赫赫有名的《牟子》一书中说:“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自食其力好齐国有个人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 自己又无一技之长, 没有谋生的手段, 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 生活十分困窘。
那时的城市又不大, 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 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
开始, 人们出于一种同情心, 还给他一点残菜剩饭;时间长了以后, 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 令人生厌, 于是谁也不愿意再给他一些食物了。
为此, 他只有忍饥挨饿的份了。
恰在此时, 有个姓田的马医因活太多, 忙不过来, 需要找一个帮手。
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 请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 以此换取一日三餐。
这样, 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 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 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 干活也格外卖力。
可是, 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 ”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 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 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 ”依我看, 天下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 靠乞讨度日。
过去, 我为了活命, 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干活, 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这个齐国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自食其力好。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 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 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 他说: ”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 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 君王相信吗?”魏王说: ”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 ”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 ”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 ”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 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 ”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 肯定确有其事, 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 深有感触地说: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 人虎相怕, 各占几分。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1~6年级的成语故事1信口雌黄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他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
王衍做官以后仍然对老子和庄子十分崇拜,“无为而治”的道理从不离嘴。
由于他学富五车,所说的道理又十分精辟,所以在当时赫赫有名,读书人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衍在解说老庄玄理时习惯性的拿着一把拂尘,表现得从容不迫的样子,即便是偶尔把道理说错了他也能随口改正,于是人们便说他是“口中雌黄”。
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说:“雌黄出其唇吻。
”李善注引《晋阳秋》说:“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6年级的成语故事2同仇敌忾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懂得知人善任。
卫国的宁武子想到秦国来谋事,秦穆公设下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秦穆公让乐队为宁武子奏了一首名叫《湛露》的欢迎曲,然后送了一把雕弓给他。
受到主人如此隆重的招待,通常都会吟诗作画以回谢主人,但是宁武子在宴席结束的时侯仍然没有丝毫的表示。
秦穆公觉得自己恐怕有地方做得不到位于是让人去向宁武子打听。
宁武子跟前来问侯的人说道:“诸侯支面见天子是想要接受天子的教导,天子对诸侯盛情款待并演奏《湛露》,这意思是说:天子像是太阳,诸侯如同露水。
于是诸侯便把天子的敌人当作自已的敌人,把天子的仇恨当作自已的仇恨,各自带着部队与天子同仇敌忾,共同奋勇杀敌。
待到胜仗归来,天子给诸侯雕弓和羽箭以示奖励。
我今天坐在席上只不过是在陪衬,却不料秦穆公却给我如此待遇,我实再是不敢当啊,要不然不是辱没了秦穆王一片苦心吗?”正是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态度,秦穆公吸引到了更多的人才毛遂自荐投奔他而来。
1~6年级的成语故事3人微权轻在齐国危如累卵的时侯,田穰苴被任命为统帅指挥全军反击敌军,任命前他对齐景公说道:“微臣行伍出身,人微权轻,恐怕不能服众。
”齐景公鼓励他大胆行权,为了使田穰苴能够树立威信他派亲信庄贾担任监军。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成语就是既成之语,大部分是四字的.后人觉得前人说的某句话语词精炼,表意恰到好处,就会把这句话拿过来用.一个成语一般开始是在读书人之间使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典何处,自然能领会别人的意思.到后来用的久了,所有人都这么用,就成了汉语里的固定词汇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1-6年级的成语故事1曳尾涂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很有才学,楚威王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庄子对使者打比方说他愿意像保全性命曳尾涂中的乌龟,过着隐居生活。
使者只好悻悻而去。
1-6年级的成语故事2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1-6年级的成语故事3言之成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郑国大夫邓析能言善辩,聚众讲学,倡导法治,帮助老百姓打官司,与传统的礼治唱反调。
他的见解与主张都是言之成理,创立新刑书《竹刑》,主张刑法改革,施行法治,遭到郑国当权的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1-6年级的成语故事4自顾不暇【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
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刚死,季府乱成一片,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火。
1-6年级的成语故事5为富不仁【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诸侯滕国国君想实行仁政,手下人把孟子推荐给他,他虚心请教怎样实行仁政。
孟子说想一心发财的人是不能实行仁政的就是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实行仁政的君主征收赋税是有限度的,只有老百姓富了国家才能富强。
1-6年级的成语故事6同舟共济【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孙武怎样用兵才能不败,孙武回答说用兵布阵应该像蛇一样反击猎手,蛇形阵能够首尾兼顾成为一个整体,孙武说吴国人与敌对的越国人同舟遇到风浪都能同舟共济,何况这些无仇的士兵呢?1-6年级的成语故事7作威作福【成语故事】11岁汉顺帝继位后,大权落在宦官孙程手中。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滥竽充数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2、 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
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
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是历史的积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一到六年级成语故事
1、拔苗助长:在宋国有个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启发】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启发】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三年级上册:1、刻舟求剑: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意思】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意思】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2、闻鸡起舞: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
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一:孔融让梨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名叫孔融。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回家。
家里有五个兄弟,父亲让孔融来分梨。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剩下的大梨都分给了哥哥们。
父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自己拿最小的。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父亲听后非常高兴,夸奖孔融懂得谦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不争抢,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是“孔融让梨”,用来形容一个人懂得谦让,不与人争抢。
儿童成语故事二:画蛇添足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壶酒,他决定和几个朋友一起分享。
他们约定,谁画的蛇最快,谁就能得到这壶酒。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画完蛇后,看到其他人还没画完,就得意地说:“我画得这么快,还可以给蛇添上脚。
”于是他在蛇的身体上画上了脚。
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其他人的蛇也画完了,他们指着他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给它添上脚,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结果,他们没有把酒给他,而是给了那个画得第二快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过分,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画蛇添足”的解释是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儿童成语故事三: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寓言,描述了一个小偷试图偷取一个响铃。
由于担心铃声会暴露他的行踪,他愚蠢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不会听到铃声。
这个故事用来嘲笑那些自欺欺人,认为只要自己看不见或听不见,别人也就不会发现真相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掩耳盗铃”的解释是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儿童成语故事四: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狼来偷羊,咬死了好几只。
第二天,他修补了羊圈,防止狼再次进来。
邻居看到后说:“你早干什么去了?羊都丢了才修补羊圈。
”那个人回答说:“现在修补也不晚,至少可以防止剩下的羊再被狼咬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虽然不能挽回已有的损失,但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发生。
成语故事 儿童
成语故事儿童1. 狐假虎威:故事小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和一只狡猾的狐狸。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准备大快朵颐。
狐狸急中生智,对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是天帝派来巡视的使者,你若敢吃我,天帝会降罪于你!”老虎半信半疑,狐狸见状,进一步说:“你若不信,可以跟我走走看,其他动物见了我都会害怕。
”于是,老虎跟在狐狸身后,果然,小动物们看到老虎都吓得四处逃窜。
狐狸得意洋洋,老虎却信以为真,放走了狐狸。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谎言。
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和智慧,而不是借助外力来炫耀自己。
2. 画蛇添足:故事小屋:古时候,有几个人比赛画蛇,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其中一个人画得很快,当他画完蛇的身体和尾巴时,发现其他人还在忙碌。
他得意洋洋,心想:“我再给蛇画几只脚吧,这样就更完美了。
”结果,他刚画完脚,其他人已经画好了蛇,并且宣布他输了,因为蛇本来是没有脚的。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失去原有的意义。
3. 井底之蛙:故事小屋: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每天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小的一片天空。
有一天,一只海龟来到井边喝水,青蛙便向海龟炫耀自己的井如何舒适、安全。
海龟听了,邀请青蛙到海里去看看。
青蛙跟着海龟来到海边,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蔚蓝的天空,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见识是多么狭隘。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否则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4. 亡羊补牢:故事小屋:从前,有一个牧羊人,他每天都会带着一群羊去放牧。
有一天,他发现羊圈里少了几只羊,原来是羊圈的篱笆破了,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们得知后,都劝他赶紧把羊圈的篱笆修补好,但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补篱笆也于事无补。
然而,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圈里又少了几只羊。
这次,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动手修补了篱笆。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中,成语故事是一种很有趣的学习方式。
通过成语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故事情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小学一年级适合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故事是“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农夫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他
不小心把羊笼的门打开了,结果一只羊逃了出去。
农夫赶紧把羊笼修好,然后继续养羊。
过了几天,农夫又发现羊笼的门坏了,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早点修好,不然会有更多的羊跑掉。
于是,他立刻补好了羊笼的门,再也没有羊跑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及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解决。
第二个成语故事是“井底之蛙”。
有一只蛙住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乌龟掉进了井里,乌龟告诉蛙,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整个世界还很大。
蛙听了以后很吃惊,它以为井就是全部,原来还有更大的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
第三个成语故事是“守株待兔”。
从前,有一个农夫在田里种了一棵树,他每
天都在树旁边等着兔子撞到树上,结果却一直没有等到。
后来,他明白了,兔子不会自己跑到树上去,于是他开始主动去捕兔子,结果捕到了很多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是等待机会,要主动去争取和创造机会。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成语,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希望这些成语故事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也希望能够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重点成语典故15则
小学语文重点成语典故15则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语言课程,也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
其中成语是小学语文重点部分之一,成语是一种流传了千百年的独特语言形式,是一种固定的短语或组合,常常在表达中用于比喻、象征等。
成语故事则是成语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了解成语故事既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学语文重点成语典故15则。
1.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策》,故事中说,有一位农夫将他的羊圈放置于一座断崖上,一天风将羊圈刮到了断崖下,农夫却不以为意。
另一天,他发现羊圈已经被修复了,他很奇怪,问自己的儿子,儿子告诉他出山的人提醒说,亡羊可以补牢,农夫主动补救失去的东西,这才起到积极的效果。
2. 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列子》,故事中说,一个人听到巨大的雷声,以为马上会下大雨。
但实际上,虽然雷声很大,但并没有下大雨。
3. 鹤立鸡群: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故事中说,有一只孤鹤常常待在鸡场里,它孤单并不时受到别的鸟的嘲笑。
但是这只孤鹤却不放弃,最后,在习惯了群鸡的生活和饮食后,孤鹤全身长出了一身白羽,成为夜里的一道亮丽的景色,让其他鸟难以与之媲美。
4.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吕氏春秋》,故事中说,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还差最重要的一点,最后他在眼睛处画上了一点,忽然龙的神态便十分栩栩如生。
5.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史记》传说,在战争中,楚国将领屈原为了表达忠诚,就最初的豁免贿赂的文件烧掉了,并愿意为此付出牺牲。
6.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故事中说,有一个人说他可以用一张画好的饼来吃饭,结果没人能吃到真正的饼。
这个成语也象征空欢喜、骗人的行为。
7. 金玉良言: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后汉书》,故事中描述了高祖刘邦听到了范增的忠言而采取了行动。
8. 长生不老: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广说》。
故事中讲述了桃花仙子取得仙人的秘方,把桃花汁煮在锅里,把渣滓去掉,剩下的就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汁。
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五篇)
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五篇)1.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道听途说从前, 有一个叫毛空的人,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子于是两个人便闲聊了起来。
毛空对艾子说:“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 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了一百多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毛空又说道:“我说错了, 不是一只鸭子, 实际上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多个蛋。
”“那也不可能!”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又说道: “大概是三只鸭子一次下了那么多蛋, 我记不太清了。
”艾子还是不信, 结果毛空便一次次的增加鸭子的数量, 艾子实在听不下去了, 便对他说道: “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些说吗?”可毛孔却坚持地说: “那不行, 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接着, 毛空又对艾子说道:“上个月, 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 这块肉有十丈宽十丈长。
”艾子依旧不相信地说道: “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毛空于是又说道: “是我记错了, 那大概是二十丈长宽吧!”艾子实在是受不了毛空的吹嘘, 便说道: “这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大的肉, 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里?你见到了吗?还有, 刚才说的那个鸭子是那户人家养的?”这时, 毛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 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2.简单的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从前, 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 突然听见“扑通”一声, 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 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 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 对他说: “让我把船停下来, 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 “到了对岸再说吧, 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 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 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 “你的剑掉进了水里, 剑又不会跟着船走, 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 于是, 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 那个人脱掉衣服, 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 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适合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适合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从前有个画家,他画的龙可逼真啦!但都不点眼睛。
有一次,人们问他为啥不点眼睛呀?他说点上就会飞走啦!大家都不信。
嘿,有一回他真的给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哇塞,那条龙真的腾空而起,飞走啦!小朋友们,你们说神奇不神奇呀?以后你们画画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地方,就像画龙要点睛一样,让画变得更棒哟!我的观点:这个故事真的很神奇呀,让我们知道了关键之处的重要性。
2. 《亡羊补牢》有个农夫呀,他养了一群羊。
有一天,羊圈破了个洞,丢了几只羊。
他的邻居就说:“哎呀,你赶紧把洞补好吧!”可农夫却不当回事儿。
后来呀,丢的羊越来越多,他才着急啦!赶紧把洞补好啦。
小朋友们,这就告诉我们呀,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然损失会更大哦!比如你们要是把玩具弄丢了,就得赶紧去找呀,可不能拖拖拉拉的,对吧?我的观点:做错事不怕,及时补救就好啦。
3.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他超级超级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嘿,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可高兴啦。
就专门跑下来找他。
结果呢,叶公吓得要死!小朋友们呀,可不要像叶公一样哦,嘴上说喜欢,真看到了却害怕咯。
就像你们说喜欢大熊猫,要是真看到了可不能被吓跑呀!我的观点:说和做要一致才行呢。
4. 《狐假虎威》森林里呀,有一只老虎正在找吃的。
碰到了一只狐狸。
狐狸可狡猾啦!它眼珠子一转,就对老虎说:“哼,你敢吃我?我可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不信。
狐狸就说:“你要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走。
”老虎就真的跟在狐狸后面。
那些小动物们一见老虎,吓得都跑啦!老虎还以为小动物们是怕狐狸呢!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会不会有那种借着别人威风欺负人的人呀?可不能学他们哟!我的观点:靠别人威风可不行哦,要自己厉害才行。
5. 《掩耳盗铃》有个小偷呀,他想去偷人家的铃铛。
可是铃铛一碰就会响呀。
他就想了个笨办法,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他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就也听不到啦。
一至六年级成语故事
一至六年级成语故事1:苟延残喘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
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赵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
”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
这时,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
”说完就朝东郭先生扑了过去。
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一至六年级成语故事2:各自为政战国时候的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郑国的公子归生听了楚国的意见,准备出兵攻打宋国。
宋国派华元、乐吕带兵抵抗,两军在大棘这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打仗。
在大战来临之前,宋国的主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杀羊犒(kào)劳众位将士。
但是,他在犒劳将士的时候却忘了赏给他的车夫羊斟(zhēn)肉吃。
羊斟因此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报复华元。
到了作战的时候,羊斟心里想:平时你不把我放在心上,今天我就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他正想着,华元来找他驾车了。
羊斟不声不响地把车准备好,叫华元上车。
华元上了车,走到半路的时候,羊斟便对华元说:“前些天犒劳将士,分羊肉的事由你做主;今天我驾车,那么往哪里走,则由我做主了。
”(原文是:“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说着,便快马扬鞭,把华元的战车径直赶到郑军的阵地上去了,华元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郑军的俘虏。
一至六年级成语故事3: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适合给孩子看的成语故事7篇
适合给孩子看的成语故事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导游词、学科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subject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适合给孩子看的成语故事7篇适合给孩子看的成语故事(7篇)对不熟悉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就是看到某一成语时想当然地认为成语意思就是字面意思。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5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5篇】篇一、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一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
小学生常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常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1、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2、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3、事半功倍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
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千载难逢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职。
[]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2、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比喻不顾事物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
夏天是它们羽毛的季节。
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1、得意忘形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到六年级趣味语文中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大概,用来形容什么?
1.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
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
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10. 南柯一梦
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
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