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第一教时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_永生的眼睛_第一课时教案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
郑燕南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3- 2162( 2007) 08- 0069- 01
一 、导 入 《触 摸 春 天》一 课 中 的 盲 女 孩 是 那 样 热 爱 生 活 , 热 爱 生 命 , 她多么盼望自己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你们知道有什么办法 能 使 盲 女 孩 能 重 新 拥 有 一 双 明 亮 的 眼 睛 ,( 板 书 : 眼 睛) 重 获 光 明( 板书: 眼角膜) 二 、交 流 眼 角 膜 的 知 识 过渡: 眼角膜在人的眼睛里是多么重要呀! 那么愿意捐献 眼角膜的人多吗? 三 、阅 读 课 外 资 料 从这份资料看, 我国愿意捐献角膜的人还不是很多, 可能 是因为不知道可以捐献角膜, 可能是因为害怕等原因。有这么 一家人, 他们是如何看待捐献角膜的? 让我们一起进入《永生的 眼睛》一课。( 板书: 永生) 齐读课题, 相信学了这课, 大家会有所 感动, 有所启发。 四 、检 查 生 字 预 习 情 况 出 示 字 词 、指 名 读 、齐 读 五 、学 习 导 语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看看学习导语给我们的提示。 2.出 示 导 语 、齐 读 导 语 3.明确任务( 板书: 骄傲) 这 节 课 我 们 就 围 绕 这 个“ 骄 傲 ”来 展 开 学 习 六 、学 课 文 1.一 边 默 读 一 边 用 自 己 喜 欢 的 符 号 找 出 含 有“ 骄 傲 ”一 词 的句子。 2.展 示 句 子 、齐 读 句 子 ( 一) 第一次骄傲 这里谁为谁骄傲? 1.琳达所做的一切指什 么 ? ( 同 意 父 亲 捐 献 角 膜) , 外 公 所 做的一切指什么? ( 死后捐献角膜) 2.父 亲 去 世 了 ,“ 我 ”愿 意 捐 出 他 的 眼 角 膜 , 当“ 我 ”的 母 亲 去世时, 我当时是否也是愿意的? 从哪里看出来? ( 出示句子) ①“不假思索”什么意思? 与哪个词意思一样?( 痛快) 让我 们也来痛快地回答。 ②当警官来问时, 我原以为父亲会不同意, 可父亲却同意 了, 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哪个词看出? ( 居然) 指导朗读 ③失去母亲, 再也得不到母亲的呵护, 这已经很痛苦了, 课 文第一自然段仅写出了我失母的痛苦, 指生读 ④是呀, 失去母亲已经够我痛苦了, 现在连母亲的角膜也 捐出去, 使母亲不再完整, 我的心情怎么会不痛苦呢? 谁来把这 句话读得比刚才更痛苦。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9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说出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设计理念】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6个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重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入: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了,我们能用眼睛看见这万物复苏的春天,但盲人们却无法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他们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美好祝愿,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板书:永生的眼睛】大家齐读课题。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关于眼睛的文章。
2、你想知道什么呢?(生:永生是什么意思?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3、谁搜集到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师: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三代人都捐献了自己的角膜。
【板书:捐献角膜】生2:我读懂了,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3、文中写谁捐献了角膜?【板书:母亲父亲女儿】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1、师:让我们再次走入文中,快速浏览1—2自然段,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并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生:互相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和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
2.2 课文梗概概述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3 课文细节分析分析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自主学习。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合作和交流。
3.4 教师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任务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作者和相关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教学多媒体素材使用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深入理解课文。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培养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关于生命、爱和勇气的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作者母亲的故事,母亲在临终前决定捐赠自己的眼睛,为他人带来光明。
故事中,作者通过与母亲的交流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母亲的决定,并对母亲充满敬爱和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要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要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器官捐赠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可以思考和讨论关于生命、爱和勇气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和讨论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
学生能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奉献和选择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无私的奉献和乐观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2.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导,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含义。
3.3 表达与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6.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 教案
永生的眼睛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4、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5、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6、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字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
(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
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
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1、自读。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
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永生的眼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
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调查,搜集信息1.调查采访:你周围的人对捐献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
史料。
一、启动情智1.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谁来谈一谈学生说调查结果,并着重分析不愿意捐献的原因:(1)有的人怕医生会因为自己是捐献器官志愿者而疏忽对他的救治。
(2)有些人认为现在还很健康,谈这事不吉利。
(3)死后被摘取器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不愿意那样做。
2.很多人都有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但是世界上有不少像安静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盲人,她多么盼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捐献,移植产生新的看法的。
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漏读。
不错读,不断句。
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学生朗读课文3.课文中的词语大家能读准字音吗?来试一试吧!(出示文中词语)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4.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怎么解决。
(学生互相交流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1.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2.你试一试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亲情和奉献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爱和奉献精神。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学习。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关于课文作者和背景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
5.3 教学多媒体素材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准备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6.2 课中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或者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学习。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8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8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赠出来,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也教育了周围的人,所以说他们的这种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让人尊敬,让人怀念。
文中的父亲用耐人寻味的话语教育了“我”,影响了小温迪,使小温迪为妈妈和外公感到骄傲,“我”也为小温迪从小就具有爱心而感到骄傲。
教学时,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采用倒叙的方法,从故事的结尾出发,抓住“骄傲”一词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和“我”态度的变化,深入体会“永生”的含义,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他们能自觉做记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学句。
在阅读中能通过做批注、自读自悟等学习方式,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趋于个性化,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详细教案】教学目标:1.从文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质疑揭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板书)齐读两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课文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来,完成课后的表格。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质。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升华。
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2.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捐献器官的资料,调查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欧洲谚语:“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恒的筵席。
”正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人间处处显真情。
可见,善良和爱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我们领略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和受众人爱戴的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这都源于他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源于他们对世人的一种大爱的精神境界。
今天,让我们带着一颗温润的心,一颗感恩的心,走进琳达一家,领略他们一家三代无私而伟大的爱。
二、读通课文1.初读课文。
提示:a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次,遇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b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检查词语捐赠角膜给予重见天日不假思索平静热泪盈眶3.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角膜”以及对“角膜”的认识及其捐献角膜的意义。
三、理解课文1.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琳达,琳达的父母亲,还有琳达的女儿温迪,她们对捐献眼角膜的态度一样不一样?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自我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生命的故事,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捐献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宝贵和亲情的深厚。
课文内容涉及家庭、亲情、生命、勇气、善良等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话题“眼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关于眼睛的知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永生的眼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讲解和解释。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的主题和意义。
3.3 表达与交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描述自己的家人和亲情经历。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表达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作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价。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生命的宝贵和无常。
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看《永生的眼睛》短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观看《永生的眼睛》短片,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生死经历。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亲情的珍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亲情的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亲情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教师引导讨论亲情的意义和如何珍惜亲情。
第三章:友情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的力量和支持作用。
培养学生珍惜和维护友谊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友情的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友情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友情故事。
教师引导讨论友情的力量和如何珍惜友谊。
第四章:生命的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传承和延续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传承的表现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传承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传承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对生命传承的理解。
教师引导讨论生命的传承的意义和如何尊重生命。
第五章:生命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珍惜生命的心态。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永生的眼睛》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生命的意义。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意义的表现。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一部富有感人故事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救治女儿而捐献自己的眼睛,表达了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作品深入探讨了生命、亲情、道德等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亲情之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作品主题。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3 作品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4.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亲情之美。
4.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亲情主题。
4.7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4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课方案《长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⒈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领会文章的感情。
⒉ 读懂课文内容,培育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⒊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仔细的描些,表现人物精神质量的写作手法。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语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课准备】收集有关器官移植的资料;课件。
【教课时间】 1 课时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激发兴趣⒈ 盲姑娘只好用手触摸春季,专心感觉生命的美好,假如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那该有多好啊 !此刻医学技术的法杖,让很多和盲姑娘有着近似遭受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⒉ 板书课题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可贵生命那 ?让我们来看看琳达一家为了让盲童重见光明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粗心⒈ 自由朗诵,要求: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篇课文叙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赠角膜的感人事迹,赞叹了他们崇高的情操。
)⑵关于亲人的做法,“我”的态度是如何的 ?前后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促进“我”这类变化发生 ?你能从文中找出依照吗 ?三、再读课文,区分层次第一段 (1-5):写“我”不理解当年父亲捐赠母亲角膜的做法。
第二段 (6-8):写“我”长大后父亲决定逝世后捐赠全部完好的器官,特别是角膜。
“我”的女儿为之感人。
第三段 (9):写父亲逝世后,“我”捐赠了父亲的角膜,为女儿骄傲。
四、自读自悟⒈ 自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做标注,尔后与同桌沟通一下。
⒉ 集体沟通重要的句子:① 一个人所能赐予他人的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好久从前,你妈妈和我就以为,假如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存心义的。
这是琳达的父亲安慰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你所能赐予他人的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己的一部分 ;二是假如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存心义的。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阅读故事并讨论主要人物和情节。
分析故事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背景和情节。
分组讨论和分享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和思考。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3.3 教学方法使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和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文学价值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价值。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5.1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永生的眼睛》是一篇描述亲情和生命的故事,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爱护和牺牲。
2.2 生字词学习:眼角、晶莹、哀伤、崇高、手术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宝贵。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步骤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情感教育: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第二步: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并讨论课文的整体大意。
第三步: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五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面。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生字词练习和课文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小组分享和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如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018年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第一教时设计-文档资料
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第一教时设计本文通过写琳达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教学目标】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1.出示诗歌:《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
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
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 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段落,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感情至深的文章。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诗歌: 《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
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
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1读,质疑。
2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 中体会到什么?
3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 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 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 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⑶ 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来自一读,把自己体会 到的情感送进去。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
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
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 的理解。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
点研读: ⑴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 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 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读,自由谈感受。
2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结 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3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⑵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
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 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
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 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 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 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四、设置悬念,引发下文
、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达,一开始当她得 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 情是怎么样的?当她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呢?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
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 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 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画出令自 己感动的语句和段落,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感情至深 的文章。
永生的眼睛》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2、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一一温迪
时,她会有怎样的表现?
3、那个写诗的人的眼角膜是爷爷捐的吗?这个问题学生心
中有疑惑,老师也很想知道,那么我们一同期待。
设计意图:父亲的话说给谁听?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父亲的话是缘于“我”对父亲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的 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亲的话释然,“我”的痛 苦难忍被父亲的平静和真诚所抚慰。这一环节,使学生能最 终领悟琳达情感转变的精神力量的来源,还会对你、我以及 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的疑问是开课 时种下的,再度提起,又一次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 节课营造了良好的开端。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 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
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
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 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 从、搂住) ,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