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定稿)
2020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
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散文阅读之“作用”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常见题型有:(1)直接梳理文章思路,答题时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晰的结构思路。
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2)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理解题考点阐释散文语言含蓄,意蕴丰富,写法多样。
一如修辞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锤炼和组合,散文独特的写法可以是情节的巧妙安排,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处理,可以是引用诗句、典故等手法的运用。
这些写法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分析散文的写法作用是鉴赏散文的重点。
设问方式1.文章某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以“××”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第×段运用了某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的话的作用。
5.请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段,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8.文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改为“……”,为何?9.文章第×段的安排有何艺术效果?10.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解题方略分析句段作用“4角度”1.内容方面(理解能力)内容方面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作用,即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
如:人、物、景——特点事——交到时间、地点、人物、关键事件情、理——阐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了主旨2.结构方面(文本特征)即内容与上下文、前后文、乃至全文内容之间的关系。
而具体是什么样的作用,首先需要进行定位,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
(1)开头:①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关于……的描写②前后呼应:照应上文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做铺垫③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某种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为抒情做铺垫……)(3)结尾: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②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使文章委婉含蓄,言已尽而意无穷。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③ 内容层面 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凸现主旨;强化情感 中
间 结构层面 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前后照应;拓展延伸;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等 句
段
表达效果
增加趣味;生动形象;丰盈内容
关联教材:《故都的秋》中第12段的议论有无必要,可否删去 ? 12段议论有必要,不能删去。原因如下: ①通过本段,作者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在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要文化气 息,与“故都”题旨暗合,并且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从行文章法看,这里宕开一笔,纵横议论,同时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开阔思路。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 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 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 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 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 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 故园。 (第三段写追寻中,有领略如画美景的欣喜有昔日美好行将消逝的忧伤 )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 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 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 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2024届散文阅读复习 之
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01
考法探究
回顾教材
1、《故都的秋》中第12段的议论有无必要,可否 删去?
2、《荷塘月色》中,作者追忆六朝时的采莲场景 有何作用?
高考真题
●(2021·全国Ⅱ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2020·新高考Ⅰ卷)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 对此你如何理解?〔《建水记(之四)》〕 ●(2020·天津卷)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线条之美》) ●(2018·北京卷)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 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水缸里的文学》) ●(2014·山东卷)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浣花草堂》)
2025散文阅读——分析句段的作用
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把握内容和形式。
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充分理解文段的内容和手法,结合 读者,综合分析句段的作用。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最后一段和上文之间的关联。从文中可知,上 文是写作者在轮船上的所见所闻,即轮船上“机械的力量”,而最后一段却写 到在上海的生活见闻,即大厦建筑工地机械的力量,“那有力的机械从高处把 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桩打进土地里面去”,二者都体现了机械的力量,给人带来 心灵的震撼,具有相似性,属于联想。
我不是诗人,但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械的力量,机械工作的灵妙, 机械运动的优雅,机械制造的完备。机械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 只有机械的诗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械、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列车载过潭江 的工人,当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械旁边,一面管理机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 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逼近岸边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真实 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
接着分析作用。上文写轮船上机械的力量,最后写上海建筑工地机械的力量, 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感知认识领域,拓宽了文章的广度,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上文写“我”看到机械力量时“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我感到了一种诗情”“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战抖的感情抓住了 我”,写“我”一个人的喜悦,而最后写上海大厦工地的机械力量时,“四周的旁观 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微笑”“给了每个人以一种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 是诗的感情”,拓展到许多人的喜悦,体现出对机械力量欣赏的普遍性,深化了 文章主旨。
散文鉴赏——段落的作用
散文鉴赏类题复习——段落的作用一、开头段的作用归纳1、如果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例:《壶口的黄河》:“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思考: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2、如果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例:《溯源》: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
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人呢?人又何尝不然?思考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通过比较,引出下文人类的归本还源。
3、如果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例:《泥泞》: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中考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及其“表现手法”剖析
中考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具体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情感,卒章显志,含蓄又余味,言已尽而意无穷。
D、标题的作用:(1)把握象征的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眼:揭示文章的中心(6)文章线索(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在分析作用练习1:(2010·江苏省南京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
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
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
”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2009 年· 广东】 《寻石记》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 作用是__________。(3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答案: 为下文写“寻石”一事(1分) 作铺垫(2分)。(答“引出下文”只得1分)
【2014
年· 广东】《怯懦》小说的结局 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
【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 分)。妙处:①凸显人物的性格(1分):表 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2分), 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1分),父亲怯 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1 分)。②深化主题(或点题)(1分):反映 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 本题最多得5分。】
(1.5分)
失分原因
套用术语,脱离文本。 .概念不清,表述混乱。
1、回顾考题,了解题型
【2008 年· 广东】 《歪儿》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 迅 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 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 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 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作铺垫。
2.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4分) (学生一)结构上开门见山, 结构上为下文 点出了这个故事是“我”在小 “我”撒谎买新 时候农村发生的,总领全文。 衣服作铺垫(1 内容上:“面朝黄土背朝天” 分);在内容上 表明父母很艰辛,生活贫困, 交代我家生活的 为下文“这时候,本来就吝惜 窘迫(1分);突 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为两 出母亲的勤俭持 块用,我的生活费也被母亲压 家(2分)。 缩到二块”埋下伏笔,为后文 作铺垫。(2分)
【2018年初一秋季课程】第2讲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
【2021年初一秋季课程】第2讲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2021年初一秋季课程】第2讲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七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2课时知识点语句语段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从内容与文章布局的角度,分析语句语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语句语段作用分析法。
3、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赏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语句语段对全文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语句语段对全文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散文在遣词造句方面尤为细心,句子与段落往往在文章的整体布局方面与内容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分析往往要根据句段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那么,语句语段在文章中有何亮点与作用呢?二、复习预习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那么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散文开头作用分析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慨,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知识点2 分析开头的作用〔1〕考虑开头文段本身写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分析其作用。
如?上善假设水?中是三个问句,就要注意问句的作用;?记住回家的路?作者在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与下文"人生也是如此"形成类比,引发感悟;?魔盒?开头是景物描写,就要注意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
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散文阅读之“作用”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常见题型有:(1)直接梳理文章思路,答题时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晰的结构思路。
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2)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高考散文阅读之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之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考纲要求: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二、考纲阐释:“作品结构”指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则要从句、段的内容为出发点,联系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概括。
三、常见题干类型:1.某段(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 …这样写的用意(目的是什么)3.分析写某段(句)的原因。
4.为什么要写某段(句)?例1.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原因。
(4分)(2011第11套湖南卷《想飞》)参考答案: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例3、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2010全国卷一)灯火)【答案提示】(1)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念和怀念;(2)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为后面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010全国卷一《灯火》)【答案提示】(1)为后面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2)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例5、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010全国卷一)灯火)(1)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2)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念和怀念;四、答题思路: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角度。
2.分析该句、段所写的对象及对象特点,概括出该句、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
3.结合上下文和全文分析该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五、答题要素:1.内容上:内容大意+主旨2.结构上:往往与该句段的位置有关常规作用有:开头段(句):中间段(句):结尾段(句):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2010全国卷二《大河家》)参考答案:①介绍大河家的地理位置及其作用,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一二段)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段)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是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散文阅读之五:句段作用
二、怎样考句段作用分析(题在书外)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天津高考)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
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
(《虹关何处落徽墨》) (2)(2016·天津高考)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母语的屋檐下》) (3)(2015·湖北高考)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
中间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②内容上扩展思 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
结尾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升华情感,深化主题。③照应前文,结构严 谨。④发人深思,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引用性 材料
1.传说故事:①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②丰富文章内容;③引起读者兴趣; ④含蓄地引用、表明……观点。 2.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3.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4.诗句:①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②丰富文章内容;③引起读者兴 趣;④含蓄地引用、表明……观点。 5.名言:①论证了……观点,阐明了事理,增强文章说服力;②丰富文章内容。
插入段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 、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 的句子 等作用。③在表达上,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二)解题策略
内容 写了(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
典例分析
其一、《在母语的屋檐下》 其二、《天湖》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分析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分析编辑人:葛秀娟【回顾一】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19.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回顾二】2014山东卷《浣花草堂》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边练边悟一】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边练边悟二】2.“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这句话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4在风中长大朱以撒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
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
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
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
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
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
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
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
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
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
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
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
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
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句段作用类
三:为何写
归纳“主旨”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类题解题策略
高考设题角度: 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思路及行文脉 络——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局部思路 的分析概括。
题型一: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 路径、脉络。思路有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 “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2.审不好题干。或审题不仔细,丢掉了主要信息,或找不到问题的 关键指向。
【对策:审题时圈点勾画试题的题干重点,了解设题指向、答题 角度、答题范围(区间)】
3.写不好答案。要么因知识储备少,踩不到得分点。 要么整合能力差,答不到关键点。有的照抄原文, 答案过于繁琐。有的简单拼凑,缺乏概括。答题思 路混乱。
本考点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作用题”的命题表达式(提问方 式)一般为: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 等)?”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2)某段或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3)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4)说说XX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好处。
(5)分析xx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句段作用类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文章。考生本身缺乏阅读技巧和文化底蕴,再加之考场心 浮气躁,阅读效果差。
【对策:整体阅读,把握文章基调,知道在写什么;分层阅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晰要点之间的关系;带题阅读,揣摩命题 意图和题干指向,准确查找答案大致区间,明确答案大致来源。)
八、引用的作用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 或某一物象在文中的作 用
第2讲 分析句段在散文中的作用(解析版)
知识梳理散文阅读中句段的作用既要考虑文章内容上的相关性,又要关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简单来说,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来分析。
1、内容:一般要概括语段写了什么。
很多学生会好奇为什么已知的东西还要表述出来,这其实出题老师想要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完整性,出题者除了要关注答案本身,还要看学生是如何一步步推出答案的;此外,还要联系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中心来作答。
2、结构(1)分析首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也有的是开启或引起下文,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2)分析文中语段的作用。
中间句子的作用结构上:文章中间的句段连接着上下文,所以有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或承接上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并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内容上要联系中心回答。
(3)分析尾段以此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末段一般是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3、表达从表达上来看,主要涉及一些手法分析。
分析句段常见的手法很多,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
需要根据不同句段可以具体分析。
小结:回答句段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内容上:内容(本段)+手法(手法+运用+效果)+情感结构上:术语+内容(相关段)+效果表达上: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典型例题例题一: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眼沈念①父亲说,岛很大,四面环水,通往岛上的路是乘船。
②船,那是一条多大的船,能迎风破浪吗?浪花飞溅到船头,打在甲板上,碎成一颗颗发亮的珠子,滚来滚去。
少年如此一想就来劲了。
他在山里生,山里长,对父亲描述的这片大水有着天生的好奇。
③夜船开的时间不短了,仍然是在一团墨黑中行进,船尾驾驶舱挂着一盏汽油灯,光亮如豆,随时要被风吹灭的样子。
散文阅读句段的作用知识讲解
中的巨大变化做铺垫。
• 4、(13年福建卷《瓦》)“鳞是鱼的瓦,甲 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 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 ②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 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
5、(14天津卷《枣香醉人》)第16题文中插叙 “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 生活。 • …… • 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参考答案:内容上,点明了文章要写的内容 是一个古老村庄一天的生活。 • 结构上,总领全文 ,领起全文内容。
4
真题探路二
1、(13年安徽卷《樱桃》)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结构上,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②内容上,为樱桃新的
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标题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10
跟踪练习三
(2014年烟台质量检测《茶花女柳依依》)P138 文中最后一段中“在圣阿加塔威尔第的花园里,
3、(2012年四川卷《柴禾》)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 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 答:内容上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
•
结构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
柴垛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
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他们”呼应,并为柴火在今后的生5活
8
真题探路三
1、(08年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 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精品:高考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题解题指导
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
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
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
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
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
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
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
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
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
高一上册语文 散文阅读2句段作用
• ④.画龙点睛或卒章显志,表达了… • ⑤.留白,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一、结构上
• 4、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出现的 作用。
•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情节更集中)。
• ②在文中屡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把……感情推向高潮。
• ③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句段作用
• 提问方式:“……”这句话在文中有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答题模式:结构上+内容上+表达上
一、结构上
句 段 的 作 二、内容上 用
三、表达上
1、句段在文章开头 2、句段在文章中间 3、句段在文章结尾 4、句段在文章开头、中间、 结尾都出现。
1、段落先概括段落大意 2、主题作用。
1、手法作用 2、读者情感(心理) 要注意?…! 三种标点的作用。
一、结构上
1、句段在文章开头
• ①.开篇点题 ,照应题目 •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全篇前后感情一致) • ③.有设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作用 • ④.总领全文,起线索作用,帮助读者理清思路。 • ⑤、引起下文,引出对象 • ⑥、埋伏笔,作铺垫 • ⑦、 暗示故事情节
一、结构上
• 2. 句段在文章的中间,常考有5种作用:
二、内容上
• 1、如是段落先概括段落大意。 • 写了(强调了)… • 2、主题作用 • 抒发了…情感,进一步写出了…
• 注意思想倾向:喜、怒、哀、乐、愁、苦、悲、 忧、赞、批、爱、恨
三、表达上
1、手法作用(P275) 注意常见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①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②拟人:赋予某某人的情感或动作或神态,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对象+特性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定稿
当然,还有那个 。我得说,那是我
。 17、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 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①结尾点题,卒章显志。 ②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荒漠中种植出来 的果蔬,特殊而珍贵,显示了他们的辛勤 劳动和甜美生活。 ③西红柿又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它寄寓 着作者对甘森石油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 西红柿颂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 品德。
训练检测
17、题目“挺拔之姿”,划线部分却写扭曲的 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18、赏析文中末段的文字。
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 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
①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文,增强了抒情性; ②与城市竹子形成对比,写出了山野竹子的 生机勃勃; ③表达了对竹子争先向上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2015山东卷: 《四堡雕版》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
其他几个雕版中 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 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 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 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 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 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
有效导入:描写“竹”的著名诗词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归纳与典例呈现
句段结构的作用: 1、开篇: 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②设置线索,引出下文; ③曲笔入题,设置悬念; ④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2、中间: ①承上启下②层层深入③转折递进 3、结尾: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问句作结,引人深思 ③呼应前文,对比照应 ④戛然而止,留下想象
散文段得作用
第六讲: 散文阅读——段得作用一、关键句子与关键段落得作用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得作用与内容上得作用第一段结构上: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内容上:引起下文得什么内容,为下文得什么内容作铺垫关键句子一般就是环境描写句子:写出环境描写得作用例题:《香菜开花》第一段得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开篇点题,为下文做铺垫内容上:写出了香菜开花得惊奇,为下文写香菜开花做铺垫。
过渡段概括过渡段得段意,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得什么,引起下文得什么例题:《寻芳习家池》第6段得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得过渡作用,内容上:由上文回顾历史开始转入集中描绘现实中得习家池,介绍了习家池得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
结尾段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篇末点题、卒彰显志、深化中心结构上:表达了怎样得感情,深化了什么中心例题《枯萎得蒲公英》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得作用。
(3分)答:结构上: 、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1分)②升华主旨,内容上: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得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得思念。
(1分) (2017商河一摸) (二)远方琴音初晴①在古镇,曾听得一曲琴音。
②老旧木楼、黛瓦白墙、青石长巷构成得古朴宁静中,悠悠得女子奏悠悠得曲。
淡绿色得清茶弥散着沁人心脾得气味,在空气中与琴音交舞..,凝成或浓或淡得韵味,流转在心间。
③女子纤细得手指在弦上轻抚。
她一颦,曲调缠绵凄婉;她一笑,音律轻盈明快。
一曲奏完,仿佛诉尽了一生所愿,倾尽了所有,想必这便就是古筝得灵性所在。
④离开古镇后,我常在安静得夜晚遥想那时得琴音,曾经得刹那缘起,如今念想此消彼长,如之何辨梦里亦或梦外。
离合幻梦间,那琴音每一次悠悠得响起,总能慰藉我浮躁得内心。
每一次她翩翩而至,宛若轻纱遮面得女子,似乎悠扬在不可触及得远方,时隐时现,于就是,我唤她作远方琴音。
⑤一直以来,我想不出为何她总飘渺在可望不可即得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13
①内容上,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 人身份。 ②结构上,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 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统领全文,引出浣 花草堂。
精选
14
知识构建
精选
15
1、常见提问方式: ①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文章结尾有 什么作用? ②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某某写起?为什 么要用某某结尾? ③文章开头这样处理有什么独到的地方? 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用意? 2、答题常见三个角度: ①交代了什么内容 ②结构上 ③表达揭示了了什么情感主旨
精选
16
训练检测
精选
17
17、题目“挺拔之姿”,划线部分却写扭曲的 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18、赏析文中末段的文字。
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 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
①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文,增强了抒情性; ②与城市竹子形成对比,写出了山野竹子的 生机勃勃; ③表达了对竹子争先向上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精选
7
2015山东卷: 《四堡雕版》
精选
8
精选
9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
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
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
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
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
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精选
10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 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 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 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19、简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精选
11
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 对四堡雕版的介绍。 ②写出了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 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 ③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 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
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
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
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
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
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
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
精选
12
2014年山东卷《浣花草堂》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 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 读了的,可是在蜀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 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 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 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
精选
5
2015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
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 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 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 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精选
18
反思归纳: 识记句段不同位置不同的作用。 赏析句子 与 赏析段落 答题角度有什么不同?
精选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2
知识归纳与典例呈现
精选
3
句段结构的作用:
1、开篇:
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②设置线索,引出下文;
③曲笔入题,设置悬念;
④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2、中间:
①承上启下②层层深入③转折递进
3、结尾: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问句作结,引人深思
③呼应前文,对比照应
④戛然而止,留下想象
精选
4
(2016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 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
预习检测:
1、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讲了什么?用两 三句话概括一下。
2、赏析段落的作用的答题角度?
精选
1
有效导入:描写“竹”的著名诗词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精选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 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 的西红柿。 17、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 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精选
6
①结尾点题,卒章显志。 ②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荒漠中种植出来 的果蔬,特殊而珍贵,显示了他们的辛勤 劳动和甜美生活。 ③西红柿又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它寄寓 着作者对甘森石油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 西红柿颂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