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语文训练

合集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D(依据原文,“体现出道义担当”不属于儒家君子观的最终目的,而是儒家君子观的基本精神)2.(3分)B(B项曲解文意,“深入地论述了儒家君子观在当代传承和实践中的意义”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阐释儒家君子的内涵)3.(3分)D(A项根据文意,影响古代文人修身养性,塑造理想人格的主要因素是儒家君子观,而非“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多次出现”。

B项充分条件不成立,原文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并为人民服务”只是基本..标准。

C项强加因果,从原文“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

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可知,前后缺乏因果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3分)A(A项曲解文意,原文为夜间休闲“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可以精力充沛、有创造性地投入第二天工作的关键”)5.(3分)C(C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提到用、行两方面。

)6.(6分)①政府的支持。

完善公共设施,做好科学规划,提升配套服务。

②多元化发展。

打破单一的产品结构模式,避免盲目跟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增加文化底蕴。

把握城市定位,发展独具文化特色的“夜经济”。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3分)D(“委婉批评了村长工作能力的不足”分析错误,是着力表现乡村干部工作不易)8.(6分)①体谅村民、心地善良:当村民交税有困难时,选择让步,甚至垫出自己的钱;②直率、易躁、有血气:在与会计的对话中,火气渐涨,两人矛盾才逐渐升级;③大度、自省、有脆弱面:与会计“砸骨头”后笑着和解,酒后流露心声。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缓和紧张气氛:村长与会计激战正酣时,宕开一笔,气氛有所缓和;②引出村民群像:由河滩景色自然过渡到河滩上聚集的村民,预示着村民接下来的改变;③暗示时代气息:“远方”“太阳”“山巅”“金红”等词语充满生机,暗示着时代气息朝农民、干部间日益和谐的方向转变。

昆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

昆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

昆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的意义楼宇烈①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

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在机械工业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人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

现时我们已经跨越了机械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

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异化”。

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异化”总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

“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根本的问题是要把握人类的精神。

②科学家的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有很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还需要有合作的精神。

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大的束缚就是名缰利锁。

如果能够冲破名缰利锁,他就能够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合作默契。

北大校长马寅初曾撰联:“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样开阔的胸襟,必定要以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底蕴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教育里,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而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瞧,我知识多广博,我多能耐”。

这就是所谓“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

最根本的当然是“为己之学”,实际上也就是“为人之道”。

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是看你自己,关键是修养的问题。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30日9: 00—11: 30】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以保护实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实践性学科,无先行理论指导,以专题研究代替理论研究。

在当前的研究实践中,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视角。

在文化人类学介入之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关注其物质属性。

随着文化人类学的介入,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开始受到关注,人们开始研究与之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仪式、传承模式等。

艺术学的研究方式,除了传统的思辨研究和艺术本体研究,还将文化学研究方法引入其中,“把艺术世界放在它的一个最切近的上位系统即文化的系统,也就是用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精神生产的语境来观照、透视艺术的种种规律性现象,探讨艺术在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精神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

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撑,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渊源。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作为它们的一个研究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无法完整系统地构建起其独立的研究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亟需一种能够全面阐释其文化、艺术、社会等各方面价值的新的理论视野。

艺术人类学逐渐出现在研究者们的视野之中。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答案

昆明一中2022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C(A项,肯否错误,根据原文,“无需重视理论的构建”这一否定错误;B项,“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奠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基础”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2.D(曲解文意,“意在突出文化人类学、艺术学以及艺术人类学三者的区别”错)3.D(根据原文,“日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于文无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A(“只要运动,都可以产生声音”表述绝对化。

原文有“如果处理得当”这一修饰语)5.C(A项,偷换概念。

选项中“蛋白质”有误,原文为“蛋白质设计”;B项,曲解文意。

“自然界中全新蛋白质的结构”有误,原文为“这种蛋白质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D项,强加因果,且“语言具有人文艺术的形象生动”有误,本文的语言并不生动形象)6.①每一种蛋白质都具有其独特的物理性,且通常与其生物功能密切相关;②遵循等效变换原则,可将声音变换到人类的可听范围内,而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特征;③音调及其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每个氨基酸分子本身的实际振动频率形成的。

(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三点给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C(“自信的口吻和赞赏的笔调”分析错误,作者的笔调冷峻,态度中立)8.①童年的沉迷状态结束,好奇和激情消退;②童年审视外物的视角调整,看待外物更为客观;③开始屈从于社会规则,童年感受到的美好逐渐消失。

(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①“词语”是作者认识世界的通道。

作者通过词语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②“词语”是作者占有事物的工具。

他通过对事物概念的把握来将事物据为己有;③“词语”引发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在成长过程中,作者基于对各类词语的思考,提出众多哲学问题。

(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C(“权臣”不能断开,排除AD;“攻夺”做泉男建兄弟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B;“内附”陈述主语所处状态,做男生的谓语,排除AD。

云南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八)语文试卷

云南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八)语文试卷

云南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详细信息1.难度:简单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统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太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等来的-系刊天文物候变化。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后又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

节气时令是自然节律,也是传统中国人亲近自然的季节提示。

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天时,安排着四季的农业活动。

如霜降,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

《礼记•月令》:“霜始降,则百工休。

”这是顺时,也是因为天冷不便手工制作。

当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以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为依据,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

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也是指导人们饮食保徤的秘宝。

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

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不一,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

传统时令饮食原则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黄帝内经》认为: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

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己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例如清明节。

一些节气如立春、立夏、冬至等也融入了节日的氛围。

夏至、伏暑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答案

昆明一中2023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7分)1.C(C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摩罗诗力’这一学说构成了鲁迅精神与文学的一个原点。

”)2.B(B选项引文和观点不对应,《毛诗正义》的句子与鲁迅观点相左,不能印证。

)3.C(A选项强调文学的传递作用;B选项强调文学的预见性;D选项阐释文学和教育的关系。

)4.①道登将阅读杰出的文学作品比喻为在大海中游泳,看似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却暗中增强了游泳者的元气和体力。

②这段话启示我们,不要从功利的角度去考量阅读文学作品这件事,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锻造自己的精神和理想。

(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 ①材料首先提出论点“‘摩罗诗力’是鲁迅诗学和精神的原点”;②紧接着论证鲁迅用“摩罗诗力”学说来颠覆中国古典诗教传统的原因;③尾段作者重申首段观点,呼应首段内容。

(每点1分,答出3点得满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6.D(“轻松温馨的笔调收尾”分析错误,万年青的命运在早点铺的对比下,更显无奈沧桑,“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7.B(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可推知金子美透露实情的心理动机。

)8.①具有浓厚的乡土性:使用乡俗俚语,如“打灯都没法找”;使用俗语,如“嘛时候”“嘛忙”“登时”等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生活气息。

(2分)②多用短句,简洁明快。

(2分)③语言直白晓畅,通俗易懂。

(2分)9.①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之“奇”,显现尊纲守常的精神信念。

②破坏规矩、店铺殒命之“奇”,暗含对文化衰微的批判反思。

万年青店铺平庸化,终被取代的结局,寄寓着作者对乡土社会变迁的思考。

(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D(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

时猎法甚峻。

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

帝匿京名,收龟付狱。

)11.B(“君既若见录”的“见”是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重视内蕴,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

美的体验应是一种悠长的回味,美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表面上并不声张的创造。

曲而深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中有很高的地位,它是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其核心意思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凤早,飘零君不知。

”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凤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宛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二十四诗品》有“委曲”一品。

委就是曲,本意为曲折。

曲的妙处,与直露无遗相对,委婉、曲折、深邃、悠远。

从审美上说,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开朗,带来一种审美的惊奇感。

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后人将其概括为“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笔隐锋,波必三折”。

意思是:没有一横是不回来的,没有一竖是不收缩的,一点之中一定会藏着暗锋,一捺之中含有很多折转。

书法家就是一个制造矛盾的高手,就是要造成书法内部的冲突,通过形式内部的避让、呼应、映衬等,造成内在的冲突,形成一种张力。

这就是“势”。

含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

书道之妙在于“藏”,反对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

永宇八法作为运笔的法式,透露出中国美学的一大消息,就是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不滑落,不漂移,稳实,有力,内蕴,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但在其深处则暗藏机锋,暗藏玄机,充满了力的旋涡。

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如坠五里云中,那不是很好的隐。

隐是为了更好地露,勾起人更幽深更玄远的用思;藏是为了更好地显,显出那更丰富、更感人的世界。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 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 含解析

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变了人们打量儒家的眼神,近代以来一边倒的负面印记得以洗刷,儒学的声誉和形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改革后,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和意识形态的紧张对峙中逐渐地舒缓过来,儒家符号也从以往所附赘的种种污泥浊水之中拔举而出,向着正面的、健康的方向大踏步地挺进。

在这种新形势下,儒学发展的形态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它既不认同现代主义,也批判以新儒家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主张,而是开辟一条新的回归传统的路,我们姑且称之为批判传统主义。

这种思想主体性的转移,显然是在经历过现代化洗礼之后的一种新的形式,它不简单地拒斥现代主义,而是在现代性的泥淖里摸爬滚打了一番之后,抖落一身征尘。

批判传统主义对现代主义做了很多深刻的检讨,认为现代科学的状况是受到理性主义者傲慢自大的损害,理性主义汲汲于外部世界的征服和人类社会的控制,而日常生活却严重地科层化和流于精英主义,人类普遍地精神性日渐萎靡。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理性之设计和安排则捉襟见肘、应对乏力。

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政治和知识权力,反而可能成为对自然与社会施暴的渊薮。

在主流文化形态以外的民间知识和传统智慧被彻底地边缘化。

以科学和理性的名义,漠视其他方面的人类潜质,对生命的意义和日常生活方式,要么是关注的太少,要么是随意的规划与支配,人的存在成为各种力量拨弄的玩偶。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昆明一中第八期月考语文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 (原文是“几乎把日常行为中那超凡脱俗的创造天赋都用来讴歌、描绘、雕刻和塑造人世间的美妙生活”。

)2.D (原文是“不只是……,更.是来自……”范围缩小。

)3.C (“甚至把智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首要地位”原文没有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5.D (“参知政事”为官名,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6.C (“结果谷价很快平稳下来”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上从之”。

)7.(1)请求从今以后,有关官员奏事时,谏官能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希望稍微有所补益。

(译出大意给2分;“预闻”“庶”“少”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如今大兵已退,正是修缮整治关隘,挑选训练兵士之时,必须有通达聪慧、善于处理国家大事的人才来预先筹划,使(其)帮助中兴大业。

(译出大意给2分;“完葺”“简练”“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高汝砺字岩夫。

大定十九年考中进士,居官任职以有才能而著称。

承安元年七月,入朝任左司郎中。

有一天,他在紫宸殿奏事,当时侍臣们都回避了,皇帝所用的凉扇忽然掉到桌子下面,高汝砺因为这不是自己的职责不敢拾起来呈给皇帝。

奏事结束之后,皇帝对宰辅大臣们说:“高汝砺不呈上扇子,可说是懂规矩的。

”不久,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

由于当时在征收赋税和军需物品时,郡县官吏有的不得人心,胥吏走卒们故意把事情催得急迫些,谋求取得贿赂,百姓深受其害。

高汝砺建议:“从今以后如果因军事征调赋税,有犯法的人请求暂时依照‘推排受财法’治罪,希望能让那些小人们有所畏惧。

”承安二年六月,拟定制度:因征发军需品而接受贿赂的,钱财在一贯以下的判徒刑二年,一贯以上的判徒刑三年,满十贯的处死。

这是听从了高汝砺的意见。

当时遇到臣子向皇帝陈述事情,让谏官也回避。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答案

2020届昆一中高三联考卷第八期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D(依据原文,“体现出道义担当”不属于儒家君子观的最终目的,而是儒家君子观的基本精神)2.(3分)B(B项曲解文意,“深入地论述了儒家君子观在当代传承和实践中的意义”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阐释儒家君子的内涵)3.(3分)D(A项根据文意,影响古代文人修身养性,塑造理想人格的主要因素是儒家君子观,而非“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多次出现”。

B项充分条件不成立,原文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并为人民服务”只是基本..标准。

C项强加因果,从原文“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

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可知,前后缺乏因果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3分)A(A项曲解文意,原文为夜间休闲“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可以精力充沛、有创造性地投入第二天工作的关键”)5.(3分)C(C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提到用、行两方面。

)6.(6分)①政府的支持。

完善公共设施,做好科学规划,提升配套服务。

②多元化发展。

打破单一的产品结构模式,避免盲目跟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增加文化底蕴。

把握城市定位,发展独具文化特色的“夜经济”。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3分)D(“委婉批评了村长工作能力的不足”分析错误,是着力表现乡村干部工作不易)8.(6分)①体谅村民、心地善良:当村民交税有困难时,选择让步,甚至垫出自己的钱;②直率、易躁、有血气:在与会计的对话中,火气渐涨,两人矛盾才逐渐升级;③大度、自省、有脆弱面:与会计“砸骨头”后笑着和解,酒后流露心声。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缓和紧张气氛:村长与会计激战正酣时,宕开一笔,气氛有所缓和;②引出村民群像:由河滩景色自然过渡到河滩上聚集的村民,预示着村民接下来的改变;③暗示时代气息:“远方”“太阳”“山巅”“金红”等词语充满生机,暗示着时代气息朝农民、干部间日益和谐的方向转变。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A项曲解文意,文中提出“旅游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从重要性上进行阐述,而没有说已经占据主要位置。

B项张冠李戴,管理机构的设置才提高了政府统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能力和效率。

D项表述绝对化。

)2.B(第二段末用举例论证只是证明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是旅游活化的基础工作这一结果,并没有对如何成为这一过程进行论述。

)3.D(文章肯定了经济与文化两方面的作用,并没有进行比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A(以偏概全。

从顾随身上体悟的“担荷”精神不止是“承受持守”,更重要的是葆有修美要好的天性及苦难中的自我完成。

)5.D(“充分展现”“又将生命写成了诗词的境界”错误。

二三则材料均未出现叶嘉莹的诗作。

)6.同:两种“担荷”精神都以遭遇人生苦难,承受巨大的悲哀为基础。

(2分)异:①叶嘉莹的“担荷”是指对苦难承受和持守的同时,仍然珍重和葆有天性心灵中一份修美要好的品质。

(2分)②李煜词中的“担荷”是就其所有的感染力量与覆盖面而言,以个人身世之悲而涵盖、承揽天下一切有生之物的共同悲哀的作用而言的。

(2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C(“庆幸不已”于文无据。

)8.①知识层面:鲁迅作为导师,提升了“我”对社会、历史、民族的认识水平,培养了“我”的智慧;②人格(价值观)层面:鲁迅培育了“我”正义感、战斗精神,教“我”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忧心社会,反省自我。

(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 同:两则散文都借鲁迅与“我”相关的事件来抒发对已故伟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分)异:①写作切入点不同,第一则散文从青年对鲁迅逝世的直接反应写起,第二则散文从时光流逝、情感沉淀后的回想写起;(2分)②内容侧重点不同,第一则散文为“我”单方面对鲁迅的感激、怀念,第二则散文以信件交代了鲁迅对“我”的关爱,刷新了以往的固有认知。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昆明一中第八期月考语文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原文是“几乎把日常行为中那超凡脱俗的创造天赋都用来讴歌、描绘、雕刻和塑造人世间的美妙生活”。

)2.D (原文是“不只是……,更是来自……”范围缩小。

) 3.C (“甚至把智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首要地位”原文没有依据。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5.D (“参知政事”为官名,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参知政事为副 不久,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

由于当时在征收赋税和军需物品时,郡县官吏有的不得人心,胥吏走卒们故意把事情催得急迫些,谋求取得贿赂,百姓深受其害。

高汝砺建议:“从今以后如果因军事征调赋税,有犯法的人请求暂时依照‘推排受财法’治罪,希望能让那些小人们有所畏惧。

”承安二年六月,拟定制度:因征发军需品而接受贿赂的,钱财在一贯以下的判徒刑二年,一贯以上的判徒刑三年,满十贯的处死。

这是听从了高汝砺的意见。

当时遇到臣子向皇帝陈述事情,让谏官也回避。

高汝砺便上奏说:“国家设置谏臣,作为近侍之臣,是要让他们能够详知时政以便参与讨论得失问题,不是仅仅让他们排队站班而已。

所以唐代法律规定,凡中书、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进入内殿奏事时,必定让谏官跟随,使他参与政事并得知内情,希望他能提出建议。

如今省台以下官员,遇到臣子在朝堂上奏事就全部回避,和那些侍卫之臣同进同退。

谏官对朝廷中议论的事情一开始就不知道,等到它已经施行,又搞不清事情始末,想要就此事进谏,也就很难办到了。

这样来看,谏官一职有何用处呢?如果说选用的不合格,那另行选择就行了,怎么能够交给他进谏的责任却又这样疏远他呢?请求从今以后,有关官员奏事时,谏官能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希望稍微有所补益。

而且修起居注的官员,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也都应当同等对待。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承安六年六月,任户部尚书。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2

云南省某知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2

大姚一中一中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晴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数学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数学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含解析)

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数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的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

1.21ii+=-( ) A.1322i - B.1322i + C.3122i - D.31i 22+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复数的四则运算,将21ii+-分子分母同乘1+i 化为a bi +的形式. 【详解】()()()()2+i 1+i 2i 13i 13+i 1i 1i 1+i 222++===--,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属于基本题.2.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x y =+=∈∈Z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D 【解析】 【分析】由221x y +=得11x -≤≤,取整数,将A 中元素一一列举,可得A 中元素个数. 【详解】()()(){}0,1,1,0,1,001A ,(,)=--,选D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形式,考查三种形式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相互转换,属于基本题.3.函数sin ()xf x x=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A. B.C. D.【答案】B 【解析】 【分析】先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得到f (x )为偶函数,再根据极限可得当x 01y +→→时,,即得解.【详解】函数的定义域为(﹣∞,0)∪(0,+∞), ∵f(﹣x )=sin()sin sin x x xx x x--==--=f (x ), ∴f(x )为偶函数,∴f(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sin x f x x=, 根据极限可得当x 01y +→→时,,故答案为:B【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极限,意在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对于类似给式找图的问题,一般先找差异,再验证.4.已知M ,N 是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内的点,满足:,2MA MC MB MD DN NC +=+=,则( ) A. 12AN AB AD =+ B. 12AN AB AD =+ C. 23AN AB AD =+ D. 1122AN AB AD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MA MC MB MD +=+变形为BA CD =,可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由2DN NC =利用向量加法运算法则可得.【详解】由MA MC MB MD +=+得BA CD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由2DN NC =得23AN AD DN AB AD =+=+,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考查转化能力及运算能力,属于基本题.5.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H 是边AD 的中点,在正方形ABCD 内部随机取一点P ,则满足||PH <A.184π+B.8π C.144π+D.4π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结合几何概型计算公式求得相应的面积的数值,然后求解概率值即可.【详解】如图所示,以H ABCD 内部的公共部分,可拆为一个扇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圆心角为90,两个直角三角形都是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面积为112S π=+,正方形面积4S =,概率为1184S P S π==+, 故选:A .【点睛】数形结合为几何概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简捷直观的解法.用图解题的关键:用图形准确表示出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由题意将已知条件转化为事件A 满足的不等式,在图形中画出事件A 发生的区域,据此求解几何概型即可.6.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 -=>>的一个顶点A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C的离心率为( )C. 2D. 4【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条件a =2=,及222c a b =+,解方程组可得.【详解】由题意,a =,)A 到双曲线其中一条渐近线方程by x a=的距离2d c ===,得12b c =,2222314a b c c =-=,243e =,e =,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计算,一般由条件建立a,b,c 的关系式,结合隐含条件222c a b =+求离心率.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本题.7.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n S ,3n a ,成等差数列,则4S 的值是 A. -81 B. -80 C. -64 D. -63【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首先确定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然后结合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可得4S 的值. 【详解】据题意得223n n S a =+ , 当1n =时,11223S a =+,所以12a =-;当2n ≥时,由223n n S a =+可得11223n n S a --=+, 两式相减得1233n n n a a a -=-,即13n n a a -=,即()132nn a n a -=≥. 所以数列{}n a 是首项12a =-,公比3q =的等比数列, 所以()()4414121380113a q S q---===---,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递推关系确定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其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8.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1t =,则输出的n=( )A. 3B. 4C. 5D. 6【答案】C 【解析】 【分析】运行程序,分别计算各次循环所得n,S ,判断S 与0.1的大小,确定输出值. 【详解】当1n =时,11122S =-=,当2n =时,111244S =-=,当3n =时,111488S =-=,当4n =时,1110.181616S =-=<,415n =+=,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流程图循环结构,满足条件退出循环,考查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9.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1AB =,12AA =,点E 为1BB 的中点,则点1A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 )A.3D. 1【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等体积法,由11A ABC C EAA V V --=,确定1,AEC EAA ∆∆的面积及C 到平面1EAA 的距离可得.【详解】设1A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d ,由于1111ABCD A B C D -为正四棱柱,且点E 为1BB的中点,则EA EC ==AC =2EAC S ∆==112112EAA S ∆=⨯⨯=,且点C 到平面1EAA 的距离为1,由等体积法,11A AEC C EAA V V --=,得d =,即点1A 到平面AEC ,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可直接几何作图,在直角三角形中计算距离;或利用等体积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0.已知函数()2sin (0)f x x ωω=>,若方程()2f x =在[0,2]上有且只有两个实数根,则ω的取值范围为 A. 5,44ππ⎡⎫⎪⎢⎣⎭B. 9,44ππ⎡⎫⎪⎢⎣⎭C. 59,44ππ⎡⎫⎪⎢⎣⎭D. 913,44ππ⎡⎫⎪⎢⎣⎭【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得到关于ω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即可确定ω的取值范围. 【详解】当[]0,2x ∈时,[]0,2x ωω∈,由方程()2f x =在[]0,2上有且只有两个实数根及正弦函数的图像可得,592,22ωππ⎡⎫∈⎪⎢⎣⎭,得59,44ωππ⎡⎫∈⎪⎢⎣⎭,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1.已知A ,B ,P 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上不同的三点,直线PA 的斜率为1k ,直线PB 的斜率为2k ,且12k k ,是关于x 的方程2430x mx ++=的两个实数根,若0OA OB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是( )A. 2B.2D.32【答案】B 【解析】 【分析】设P ,A 点坐标,确定B 点坐标,利用韦达定理有1234k k =,利用斜率公式及P,A 在双曲线上建立方程组,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点A 的坐标为()00,x y ,因为0OA OB +=,所以点B 的坐标为()00,x y --,因为1234k k =,所以000034y y y y x x x x -+⋅=-+,即22022034y y x x -=-,又P ,A 在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 -=>>上,所以22221x y a b -=,2200221x y a b-=,两式相减得()()22220022110x x y y a b ---=,即22202220y y b x x a -=-,又因为22022034y y x x -=-,所以2234b a =,所以()2222344a b c a==-,所以2274ac =,c e a ==B . 【点睛】本题考查求双曲线的离心率,列方程消元得到a,b,c 的关系式是关键,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2.设函数ln ,02()sin ,262x x f x x x π⎧<⎪=⎨⎛⎫< ⎪⎪⎝⎭⎩……,若1234x x x x ,,,互不相等,且1234()()()()f x f x f x f x k ====,则1234x x x x k ++++的最大值为( )A. 111e e++ B.15lne 2+ C. 12 D.25ln 22+ 【答案】D 【解析】 【分析】作出函数()f x 的图像,由()()()()1234f x f x f x f x k ====,确定1234,,,x x x x 所取范围,及122ln ln ,ln x x k x -==,点()()33,x f x 与点()()44,x f x 关于直线5x =对称,得13421,10x x x x =+=,可将1234x x x x k ++++表示为2x 的函数,判断此函数的单调性,可确定函数的最大值.【详解】设1234x x x x <<<,作出函数()f x 的图像由函数()f x 的图象可知()10,1x ∈,](21,2x ∈,()34,5x ∈,()45,6x ∈,根据()()12f x f x =,可得121=x x ,根据()()34f x f x =,可得3410x x +=,()12342222221110ln 10x x x x k x f x x x x x ++++=+++=+++, 令()22221ln 10h x x x x =+++,()22222222211110x x h x x x x +-=='-+>在(]1,2上恒成立,所以()2h x 在(]1,2上是增函数,所以()()2max 252ln22h x h ==+,所以 1234x x x x k ++++的最大值为25ln22+,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式的建立,把所求式化为某一变量的函数是解题关键,变量范围要及时确定,考查数形结合,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ニ、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变了人们打量儒家的眼神,近代以来一边倒的负面印记得以洗刷,儒学的声誉和形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改革后,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和意识形态的紧张对峙中逐渐地舒缓过来,儒家符号也从以往所附赘的种种污泥浊水之中拔举而出,向着正面的、健康的方向大踏步地挺进。

在这种新形势下,儒学发展的形态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它既不认同现代主义,也批判以新儒家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主张,而是开辟一条新的回归传统的路,我们姑且称之为批判传统主义。

这种思想主体性的转移,显然是在经历过现代化洗礼之后的一种新的形式,它不简单地拒斥现代主义,而是在现代性的泥淖里摸爬滚打了一番之后,抖落一身征尘。

批判传统主义对现代主义做了很多深刻的检讨,认为现代科学的状况是受到理性主义者傲慢自大的损害,理性主义汲汲于外部世界的征服和人类社会的控制,而日常生活却严重地科层化和流于精英主义,人类普遍地精神性日渐萎靡。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理性之设计和安排则捉襟见肘、应对乏力。

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政治和知识权力,反而可能成为对自然与社会施暴的渊薮。

在主流文化形态以外的民间知识和传统智慧被彻底地边缘化。

以科学和理性的名义,漠视其他方面的人类潜质,对生命的意义和日常生活方式,要么是关注的太少,要么是随意的规划与支配,人的存在成为各种力量拨弄的玩偶。

批判传统主义在面对现代性的姿态上,与主张调和的一派稍许相像,其理性的分析立场可以看作是对西方的情绪性拒斥的轻微调整。

但批判传统主义并不重视融合的方式,甚至不认同中西会通的说法,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只能有一个主体,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本真性。

而这种本真性是基于特定的文明传统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其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和所属成员的思想变化是有其自身轨迹可循的,不因时代的改变和评价标准的游弋而彻底丧失掉认同感。

从表面上看,批判传统主义仍然延续了求援于传统的策略,甚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复旧感。

但实质上,这一新的思考和相关论域的出现,代表了现代性反思的最为前沿的动向,是建构传统,而非简单地重回旧的历史。

哈贝马斯说:“作为对席卷一切的现代化大潮的反应,批判传统主义本身表现为一场彻底的现代革新运动。

”它的语境已不再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倾慕、拜服和对自身文化的反观自省,而是试图跳出中西对立的格局,在新的全球化版图中重置中心与边缘,将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放在同一平台上来衡量。

(摘编自景海峰《警惕当代儒学走向极端:排他、自大和宗教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能向着正面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意识形态从紧张到舒缓的变化密切相关。

B. 理性之设计和安排在现实面前显示了它的局限性,导致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是现代主义的弊病。

C. 批判传统主义面对现代性运用理性的分析立场,这是对主张调和的一派的做法的认同和继承。

D. 社会的本真性基于特定的文明传统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虽然会因时代改变和评价标准摆动有所缺失,却都有迹可循。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儒学思想主体性转移的背景,其实也是对批判传统主义产生的原因的揭示。

B. 文章在向读者介绍批判传统主义的时候,分别将它与现代主义、中西调和主张进行区别,并重在强调与前者的区别。

C. 文章引用哈贝马斯的观点,旨在就批判传统主义的运用方式进行说明,更加强化作者对批判传统主义的肯定态度。

D. 在论述批判的传统主义与传统的关系的时候,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批判传统主义的实质是革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批判传统主义对现代主义并不是简单地排斥,而是反思批判,可以看出批判的传统主义是理性思辨的。

B. 现代主义不重视科学和理性之外的人类潜质,轻视生命的意义,使人丧失了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C. 批判传统主义并不是简单地重回旧的历史,而是构建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非常前沿的思想。

D. 批判传统主义语境早已发生变化,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被全球的研究者放在同一平台上衡量。

【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题中B项,强加因果,“理性之设计和安排的局限性”与“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间并非因果关系;C项,“这是对主张调和的一派的做法的认同和继承”错误,原文的内容是“与主张调和的一派稍许相像”,没有传承关系;D项,“虽然会因时代改变和评价标准摆动有所缺失”错误,原文表述是“不因时代的改变和评价标准的游弋而彻底丧失掉认同感”,也就是认同感不会缺失。

故选A。

【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

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题中C项,“旨在就批判传统主义的运用方式进行说明”错误,文章引用哈贝马斯的观点是在说明批判传统主义的实质,而非“运用方式”。

故选C。

【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

题中D项,“被全球的研究者放在同一平台上衡量”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试图跳出中西对立的格局”“将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放在同一平台上来衡量”,并没有“被全球的研究者”这样一层含义。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

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统计的数据,中国的科学出版物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科技论文发文量还在印度之下,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

衡量一国科研实力的强弱不能仅看“数量”。

国际权威机构“自然指数”(NatureIndex)称:“中国虽然生产最多的科技论文,但在其他措施上滞后。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撤稿总量为2319篇,位居第一。

撤稿本是正常现象。

作者无法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期刊出版时滞长、论文不在作者预期的时间内发表等都是撤稿的正当理由。

但在中国,国际期刊撤稿总能在学界掀起打假的风暴,因为学术不端是中国学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网易数读《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2018年6月22曰)材料二:【注】文献他引率是衡量文献重要程度、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

(摘编自网易数读《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2018年6月22曰)材料三:为什么学术不端在中国屡禁不绝?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认为,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待遇悬殊;对科研人员重复奖励或重奖等都诱使科研人员快出成果;再加上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与“收获”极不相称,所以才有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

其实,每个国家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对中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对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裴钢院士指出:“在惩治学术造假上,打一只(影响大的)老虎比打100只苍蝇的效果更明显。

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在面对此类突发性重大科技事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2012年,时任匈牙利总统的施米特.帕尔因20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被查实而被迫辞职。

2014年,小保方晴子因在论文中存在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被日本理化所开除并被要求退还科研经费、人工费以及验证试验费。

”(摘编自科技曰报《惩治学术造假,打一“虎”胜过拍百只“苍蝇”》)材料四: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全国高校系统自2013年起,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全面引进了软件“剽窃侦测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而不是侦测剽窃行为。

美国:设立“研究诚信办公室”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该办公室的经验表明,调查、处理学术腐败,不能只靠科学界和科学家的自律,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做后盾。

新西兰:以梅西大学为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会连同指导教师的姓名公布在网上,一旦发现论文有剽窃嫌疑,根据程度不同,指导教师将承担连带责任。

英国:鉴于2017-2018学年牛津大学学生学术剽窃事件数量创下纪录,校方开设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引用参考文献,避免“非故意”剽窃。

(摘编自环球网《严打学术造假,其他国家有这些妙招!》2019年2月14曰)4. 下列对材料一、二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相比2003年,2007年到2017年,我国科技论文发文总量有了较大突破,位列六国中的第二位,说明我国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B. 虽然2018年我国科学出版物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

C. 11年间,我国的科技论文总量几乎是印度的4倍,且被引频率高于印度,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完全超越了印度。

D. 11年间,无论从科技论文的发表总量、被引频率,还是从撤稿总量和千篇撤稿发文比来看,英国都要优于德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待遇差距悬殊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杜绝这种情国况,可以缩小待遇差距。

B. 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中国存在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的现象,使得造假者“收获”与“风险”不相称,因此使大家都对造假行为趋之若鹜。

C. 多国在学术造假问题上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从材料看,爱沙尼亚和英国的措施强调预防,新西兰则强调超惩戒,美国预防与惩戒并举。

D. 作者认为,打“苍蝇”的效果并不理想,惩治学术造假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要打“大虎”,并且要狠打,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