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观测分析..

合集下载

公园小气候观测方案

公园小气候观测方案

公园小气候观测方案小气候是指在具有相同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条件、地形方位等各种因素不一致而在局部地区形成的独特气候状况。

国内学者对不同气候区的广场、住区等不同场所的小气候效应以及地形、水体等风景园林要素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水体对城市小气候有显著调节作用,大到湖泊、河流、湿地,小到池塘喷泉等都对小气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对水体的小气候效应研究主要包括湿地、河流、湖泊、滨水带等大、中型水体的小气候效应;在城市绿地、广场、居住区、古典园林小气候的研究中也会涉及到水体小气候;针对小型水体景观的小气候研究比较缺乏,但是喷泉的小气候效应研究相对偏多。

目前国内外尚无小型景观水体的明确定义,对小型城市景观水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

一般情况下,小型城市景观水体是指平均深度0.4~1.0m,面积不大于500m2,设置于居住区、院校、公园、企业园区内等以观赏、休闲为主的小型水体。

本研究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夏季小气候要素进行实测,探究自然式公园中不同形式小型水体对小气候的影响作用,为此类型城市公园营造宜人小气候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及场地概况杭州太子湾公园位于杭州西湖区,总面积80.03hm2,公园的地形、空间形态丰富。

水系借钱塘江—西湖引水工程带来的便利,将园内部分水系变为动水景观。

园中水流或湍急或平缓,水体曲折回环,聚散有致,形态各异。

1.1测试仪器与内容本研究使用仪器包括高精度温湿度计(台湾产衡欣AZ8706)、太阳辐射仪(台湾产泰仕TES1333)、风速风向仪(艾测8232)、红外测温枪(美国产福禄克Fluke62MAX);测试内容包括各测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瞬时风速、风向以及下垫面表面温度。

1.2测试方法为排除极端天气因素对实测数据影响,实验选择在晴朗少云的天气进行,测试日期为2018年8月5—7日共3天。

实测方法为走动观测,仪器距离地面高1.5m,测试时间为8∶00—18∶00,每1h观测1次,各测试日天气情况。

小气候观测方案

小气候观测方案
5.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净辐射。
6.土壤温度与湿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四、观测方法
1.设备选型:依据国际和国内气象观测标准,选用精确、稳定的气象仪器。
2.观测布局:在观测区域内合理布局观测站点,确保代表性、均匀性。
3.观测频率:根据不同观测要素,设定相应的观测频率,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九、项目实施与监督
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观测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方案旨在为小气候观测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观测方法,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2篇
小气候观测方案
一、引言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人类居住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小气候作为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测数据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的细微特征、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制定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小气候观测体系,为气候研究及环境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二、观测目标
1.系统收集观测区域的小气候基础数据,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
2.分析小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为气候适应策略制定和气候变化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
1.气温:日、月、季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极端气温事件。
2.降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降水分布。
3.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湿度的日、季变化。
4.风速与风向:平均风速、极端风速,风向频率分布。
六、数据管理与分析
1.数据收集:观测人员需按照规定时间、地点进行观测,并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数据。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实验二 设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 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 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 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 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 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 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
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
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3.观测值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 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两次,取两
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②测量仪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 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 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水平,不能与 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三、方法和步骤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 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 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 它与5点相对应。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 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 22:00,0:00,2:00,4:00,6:00,8:00, 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 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 h测一次, 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复合群体及农田小环境的测定,掌握农田小气候测定作增产的机理,并运用测定结果分析间套作对资源利用的效果。

二、材料与用具照度计、热球式电热风速计、遥测通风干湿表、半导体温度计盒、钢卷尺、皮卷尺、测杆、支架、木箱、细绳、记录纸等;事先选定测三、内容与方法本实验测定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间套作复合群体田间结构群体生长中后期或典型时间,在田间测定间套作和单作的生长发体密度、带宽、株行距、间距、植株高度差、叶片与根系交叉状况、发等项目的测定。

二是复合群体内光照、温度、水分、风速的测定。

(一)观测地段的选择和测点设置1.观测地段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地段要具有典型性,其次是性。

2.测点设置无论是间作或套作与单作进行比较,还是间作及带状间套作中同一作物不同行间(或株间)对比,都要按科学的代表性,各测点的距离不宜太大,既能客观反映所测农田小气候的特别要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测点的数目要根据观测的要求、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情况来确定。

测点高度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待测气候要素特点和研究目测取20 cm、2/3株高和150 cm 3个高度。

20 cm处代表贴地层情官所在部位,也是叶面积指数最大的部位;150 cm处是便于与大物观测高度和层次应适当增加。

光照强度观测层次要多些,可等距离分若干层次,先自上而下无论分几层测定,植株顶部高度一定要测定,以便取得自然光照,风速测定可每隔一定距离均匀设点,在农田中一般测定20 c观测2/3株高处的风速,因为此处风速与叶面积蒸腾关系密切。

土壤温度观测一般取0 cm、5 cm、10 cm、15 cm、20 cm 5个深度,农田水温可取水面和水与土壤的交界面两个部位观测。

上述项目的测定要根据观测目的和作物生长阶段进行科学设计。

为观测间套作复合群体间的小气候变化,必须在不同作物的共存期进行观测。

具体观测的时期可结合作物生育期,选择典型天气(如晴天、阴天等)来确定。

如要了解间套作条件下小气候的日变化或某要素的变化特征,可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选择典型天气,每间隔 1 h或 2 h进行全日的连续观测。

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设施园艺学是一门研究园艺作物在人工环境中生长发育及其环境调控的学科。

小气候观测作为设施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为优化生产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深入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从而为设施园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了解了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仪器使用。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实习基地的设施园艺大棚和温室,了解了实际生产中的小气候观测设备及其应用。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测不同气象要素。

我们严格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操作仪器设备,记录观测数据。

(1)辐射观测:采用辐射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我们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辐射强度,并计算了日辐射总量。

(2)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我们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段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3)土壤温度观测:采用土壤温度计测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我们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4)风速和风向观测:使用风速计和风向计测量不同高度的风速和风向。

我们记录了每小时的风速和风向,并绘制了风速风向玫瑰图。

(5)二氧化碳浓度观测:采用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我们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习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辐射:实习期间,日辐射总量呈波动状,早晨和傍晚辐射强度较低,中午辐射强度较高。

这说明太阳辐射在一天之内变化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施内的光照强度。

2. 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温度和湿度在一天之内也有较大波动,早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中午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剖析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剖析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资环13-2 史晨璐学号130224225一、实习目的、意义1、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3、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实习内容:1 安装仪器:安装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5cm、l0cm、15cm、20cm曲管地温表,安装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在20cm与1.5m处安装阿斯曼通风干湿表。

2 收集数据:从早上8点起,每正点测一次数据。

辐射的观测持续到下午五点,其他数据的观测持续到晚上七点。

53` 给1.5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

(因为本组的湿球温度表上的纱布较大,需要更多时间通风才能测出更准确的数据)。

56` 给20c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

并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57` 先读一次地温表(0,5,10,15,20cm)的读数并记录下来(注:最低温度在早上8点记录,最高位温度在下午3点记录)。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对准太阳,使透过进光筒上方孔的光点正好落在小黑点上。

装上遮光板,使其遮挡住太阳直射光。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 将万用电表与直接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

再将万用电表与天空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

翻转天空辐射表,使感应面朝下,进行地面反射辐射观测,连续读数三次。

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及指示风速.3`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利用空盒气压表读取气压和附属温度。

4`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注意事项:1、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免踩到。

森林小气候野外梯度观测规范

森林小气候野外梯度观测规范

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梯度观测规范1.概述小气候是指在大气侯背景下,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上层中的小范围气候特征。

在各类型生态系统中,进行小气候观测,以获得生态站所在地区的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及研究其变化,是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区域长期气候不同,小气候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小气候观测的主要观测要素在辐射通量、热通量、水汽通量等特征量,小气候要素具有强烈的日变化和脉动性质,其垂直梯度一般大于水平尺度,而且垂直梯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2.观测目的为了获取尺度较小、与生物过程联系紧密的环境信息,实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数据格式的统一性。

3.观测项目及梯度指标4.森林小气候观测场的及观测方法设计4.1设置森林生态小气候观测场的设置,要考虑若干年来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选择观测场,要选在计划多年进行观测不受人为生产活动影响的地点,这样可以获得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小气候观测场的设置应该能够代表独立小气候,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长的设置,主要环境条件(气候、土壤、地质、生物、水分)和树种、林分等要有代表性的地段,下垫面能够反映生态体系统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特点。

(2)不能跨越两个林分,注意避开道路河流等影响环境的因子。

(3)观测样地的形状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地势应较平缓,林木在200株以上(4)森林小气候观测应建立固定的观测塔(架)。

(5)森林小气候辐射观测在林冠层上方≥2.0米处,温、湿度和风速观测林冠层上1.0米,2.0米设两层,根据林木高度,可在冠层中增加温、湿度和风速、辐射观测的层次。

设置7层土壤温度计地表温度。

设辐射观测有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总紫外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6)观测期不再调整传感器高度。

4.2小气候观测仪器。

武汉市夏季民宅小气候观测与分析

武汉市夏季民宅小气候观测与分析

窀 内 温 度 变 化 规 律 与 室 外 的 变 化 规 律 摹 本 相 同 当 太 阳 升 起 后 室 内 开 始 升 温 ,4 l l 6点 钟 达 到 最 大 值 , 后 室 温 开 始 缓 慢 下 之 降 . 晨期 间塞温基本稳定在 最低 点, 日 凌 每
O 8时 的 干 球 温 度 非 常 接 近 于 室 内 最 低 温 度 ,
I , 间 内无 人 居 住 , 户 半 开 , 度 计 放 O 房 窗 温 置 在 远 离 窗 子 的地 方 , 度 约 15 高 .m 利 用 观
太阳对南墙 的照 射 夹 角 很 小 , 效 照 射 面 积 有 小 , 因此 这 种 差 别 不 太 大 , 试 验 时 段 4 就 6 天 的 记 录来 看 ,8 1 2 0 、4、O时 三 个 时 次 南 房 比 北 房 温 度 平 均 值 分 别 高出 0 3 0 4 0 1 。 .、 .、 .℃ 比较 B、 c两 点 可 以 看 出 ,4 2 l 、 0时 一 楼 和 三
方程 。
拓展 气象 服 务领 域 有 促 进 作 用 , 国 内 目前 但 还 没发现 这方 面 的文献 和研究 报道
1 资 料 观 测
2 观 测 结 果 与 分 析
2. 温 度 1
在 20 0 0年 7月 1 日到 8月 1 日共 4 5 6 天时 间 中 , 们 选择 位 于 武 汉 市城 郊 结 合 部 我 的一 栋 七 层 楼 高 的 居 民住 宅 进 行 观 测 试 验 。 该 住 宅 楼 体 呈 灰 白 色 . 面 粗 糙 ; 体 周 围地 表 楼 面 主 要 是 草 坪 和 水 泥 面 , 十 米 外 才 有 树 二 木 和 建 筑 物 ; 楼 楼 顶 有 人 字 型 阁 楼 , 暗红 七 由 色瓦 铺 就 我 们 有 代 表 性 地 选 择 一 楼 南 房 、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概述:本次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旨在对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实习的过程,我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观测和分析中。

一、实习地点和背景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选择了一个位于城市郊区的旷野作为观测点,该地处于城市与农田之间,环境相对较为开阔。

通过这一选择,我希望能够观测到城市化对周边小气候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气象要素观测为了对小气候现象进行研究,我设置了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配备了相应的气象观测仪器,以记录关键的气象要素。

在观测过程中,我每小时进行一次观测,并将数据准确记录下来。

1. 温度观测温度是小气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我在各个观测点设置了温度计,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我发现城市区域的温度要明显高于农田地区,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的建筑物和道路带来的热岛效应。

2. 湿度观测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它与气温相互作用,对小气候形成具有一定影响。

我使用湿度计进行观测,并将数据与温度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湿度要相对较低,这与城市中较多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有关。

3. 风速观测风速是影响小气候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我在每个观测点都设置了风速计,并每小时记录一次风速数据。

通过观测与记录,我发现城市区域的风速较农村地区要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阻挡作用减弱了风的影响。

三、小气候现象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发现城市与农田地区的小气候现象存在一定差异。

下面是我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和解读:1. 温度差异城市中的建筑和道路会吸收光线并产生热量,这导致了城市地区的温度较高。

而农田地区则相对较为开阔,没有这样的热岛效应,温度相对较低。

2. 湿度差异城市中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会抑制湿度的蒸发,导致城市地区的湿度相对较低。

而农田地区没有这样的阻碍,湿度相对较高。

3. 风速差异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密集度会减弱风的影响,导致城市区域的风速相对较低。

园林生态学综合实验一:小气候测定

园林生态学综合实验一:小气候测定

综合实验一:小气候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光强度、温度、空气湿度、风速的测定,掌握小气候测定的方法;通过不同群落类型内、树冠下不同空间位置、建筑周围不同方位的小气候测定与比较,分析、了解植物群落对小气候的影响作用、不同环境的光照强度变化特点。

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光强度测定仪器准备:Tes-1335数位式照度计、钢卷尺、记录纸等。

实验步骤:取照度计,将光探头与主机连接,然后进行调试。

测定范围40,400,4000Lux,40KLux; 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如显示“OL”则表示过载,立即选择较高档位。

测试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拨回“关”位置,及时关闭。

2、温度、湿度、风速测定仪器准备:TES数字式温湿度计,Kestrel 4100 手持气象站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树冠下不同位置光强的变化(1) 选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1种,重复3株。

(2) 在9:30-10:00,12:00-13:00,16:00-17:00左右测定3次,日变化;(3) 在树干处、树冠1/2、边缘处分别测定光强度;分四个方向。

(4) 测定树冠外光强度,做为对照。

重复测定3次,记录数据。

2、不同群落中光强度测定:(1) 选草坪、稀树草地、林地各1。

(2) 在9:30-10:00,12:00-13:00,16:00-17:00左右测定3次,日变化;(3) 在每一群落内随机设置5个样点,(4) 每一样点上分层测定光强度,记录数据;同时测定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5) 以裸地为对照。

3、建筑物不同方位小气候测定:(1) 选建筑物周围不同方位或中庭不同方位。

(2) 在9:30-10:00,12:00-13:00,16:00-17:00左右测定3次,日变化;(3) 在每一方位或位置随机测定5个样点,(4) 每一样点上测定光强度,记录数据;同时测定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5) 以裸地为对照。

五、总结分析表一:1、从观测得出的结果可以分析出,同一树种在相同条件下基本满足以下关于冠幅、冠长、树高、枝下高与遮荫效果的关系,冠幅越小,遮荫效果越好;枝下高越小,遮荫效果越好;2、结合观测结果,可分析出遮荫效果与树种生长特性的关系,如,在相同的生境下,阳生树种的遮荫效果一般不如阴生树种,原因在于,阳生树种的阳生叶对阳光的需求大于阴生树种的阴生叶,而在一个树冠中,树叶相互重叠并彼此遮荫,从树冠表面到树冠内部光强度逐渐递减,因此,阳生树种的枝叶分布比较稀疏,透光度大。

气象学小气候实训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小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小气候观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气象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气象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9月15日至9月19日实训地点:某气象观测站三、实训内容1. 小气候基本概念及特点小气候是指一定范围内,由于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局部气候现象。

与小气候相比,大气候具有更大的空间范围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小气候具有以下特点:(1)地域性:小气候受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局部性:小气候范围较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特征影响较大。

(3)多变性:小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变化性。

2. 小气候影响因素(1)地形因素:山脉、平原、高原等地形对太阳辐射、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产生较大影响。

(2)植被因素:植被对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等气象要素产生调节作用。

(3)土壤因素:土壤的导热性、含水量等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4)水体因素:水体对气温、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产生调节作用。

3. 小气候观测方法(1)地面气象观测:通过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2)遥感观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温度、湿度、植被覆盖度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3)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小气候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实训过程1. 实地观测在实训期间,我们小组对某气象观测站进行了实地观测。

观测内容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分析观测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小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训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撰写了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小气候基本概念及特点、小气候影响因素、观测方法、数据分析及结论等。

南师大采月湖小气候观测分析报告

南师大采月湖小气候观测分析报告

南师大采月湖小气候观测分析报告院系:教师教育学院学号:姓名专业:地理师范指导老师:刘红玉2012年11月目录一.引言二.观测地点概况三.观测方法四.结果分析五.结论与讨论一.引言1.小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小气候指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征差异,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同,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不同的特殊气候。

特点:个别现象要素(温度、湿度、风等)变化剧烈以及个别现象(雾、露等)上的差异2.目的希望通过本次实习,培养观测、记录、筛选、分析和探讨气象要素的目的,对小气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并学会使用气象仪器,掌握观测气象的正确方法。

同时,通过写实验报告的形式,使我们学会分析气象数据以及撰写实验报告。

3.意义这次实习,使我学会了使用气象仪器,对四号点徐州校友林的观测,让我对小气候有了直观的认识。

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我掌握了基本的检阅数据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同时,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因此,研究小气候对帮助人们更好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地点概况本次实习在南师大采月湖进行。

分为6个地点,分别是湖面、音乐台草地、宾馆西水泥路面、徐州校友林、西山坡松林和南坡草-林混合。

(1)湖面。

采月湖木板桥约2米,距离湖岸约7米,亭子顶部为玱璃材质 木板桥由水泥和木板构成,其中木板厚度约6厘米,水泥厚度约40厘米。

(2)音乐台草地位于在水泥路面的东侧,采月湖西侧的大片草坪,没有树木及灌木覆盖,坡度大约为20-30度,草高度约为1cm。

(3)仙林宾馆西水泥路面是一个三岔口,比较宽阔这里能通过校区和宾馆的重要道路所以来往的人和车辆比较多,路面位置比较高。

这里因为人类活动比较多所以对气候的影响比较的明显。

道路的一边是比较高的丘地。

(4)徐州校友林是仙林宾馆旁边的比较高的丘地。

山坡前段是草地和稀疏树木,后段有较密集的植被。

(5)西山坡松林位于采月湖及起霞坡南面山坡上,坡高约8m;植被密集,以松树为主,约4平方米/棵,树高3-4m左右;地面杂草密集,覆盖率几乎达100%。

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概述

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概述

2016年第1期现代园艺1森林小气候观测特点1.1什么是森林小气候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层和土壤上层气候。

在不同的下垫面上就形成各种不同的小气候。

森林小气候就是其中一种,具体说,所谓森林小气候,系指由森林以及林冠下灌木丛、草被和枯枝落叶层等形成的一种特殊小气候。

1.2森林小气候的观测方法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可分为定位观测和流动观测,首先,定位观测。

定位观测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设立森林气候观测站,另一种是定时定位观测。

第二,流动观测。

流动观测是按一定路线,利用专门仪器或目视的方法进行,这种方法一般在短时期内了解一地区某种气象要素或天气现象的地域分布情况而采用。

2观测地段的选择2.1选择地段的原则①观测地段的代表性。

②对比观测资料的可比性。

③避免和减小附加影响。

④观测地段要有一定的面积保证。

2.2观测地段环境的描述选定森林小气候观测地段后,应把观测地段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土壤、植被和周围的遮蔽情况都描述下来。

这种景观要素的描述无论是对以后制定具体的小气候研究方法或是分析森林小气候特征都非常必要。

3小气候观测项目3.1辐射与光照在森林小气候观测研究中,有关辐射与光照观测的论文很多。

观测项目包括光照强度、总辐射、反射辐射、透射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光合有效辐射和透光率等。

3.2温度和湿度观测项目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面(地下)温度、空气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气温、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国外,Fuchs M..于1990年曾进行树冠红外辐射温度观测研究;国内,周允华等(1997)和刘文杰等(2001)也采用红外辐射温度计观测温度。

而且Baker J.M.在2001年探讨红外辐射观测温度的新方法。

3.3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观测项目包括辐射逆温、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

3.4降水与蒸发进行森林小气候观测时,一般参考当地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

即使进行降水与蒸发项目观测的论文也未详细介绍观测过程。

小气候观测分析

小气候观测分析
• 第二天: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 50开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 观测结束
• 第三天: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论文
气象学教学实习安排(0.5周)
• 周三: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 程序等。查仪器,选点
• 周四: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50开 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观测结 束
• 2.1 测点选择
– 代表性 – 比较性 – 基本测点和辅助测点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2 观测项目
–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和植被的反射、照 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 云量、云状;天气现象等,以及植物发育期、 株高等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3 观测高度和深度 :离地面近的地方观 测高度密一些
– 03′ 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读取 气压和附属温度
– 04′ 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② 观测资料记录整理
a) 记录:辐射观测记录表4张;小气候实习观测 记录表12张
b) 每组整理、查算后的小气候要素表 c) 资料处理:记录真实。如须剔除资料,需说
– 植株层一般观测20cm、150cm和2/3株高三 个高度
– 土壤温度浅层常用0、5、10、15、20、30、 40cm等7个深度
2 小气候观测一般原则
• 2.4 观测时间
– 不同天气类型(晴天、阴天、多云) 连续观测3天 – 表现出日变化及极值出现时间 – 1次到4次的观测时间与气象台站的观测时间相
土壤种类湿度2222观测项目观测项目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反射率20cm15m空气温湿度1m风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2323观测仪器及时间观测仪器及时间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气湿度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地面和土壤温度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3131太阳辐射的时间空间变化太阳辐射的时间空间变化本测点水平面上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反射率日变化根据图表分析太阳辐射和反射率时间空间变化及原因3232地面和土壤温度时间空间变化地面和土壤温度时间空间变化本测点09时13时17时19时0cm20cm土温随深度变化曲线根据图表数据分析时间空间变化及原因3333气温相对湿度时间空间变化气温相对湿度时间空间变化本测点02m15m实际水汽压e相对湿度u日变化水泥地湿干裸地与草地20cm15m气温空气湿度日变化对比分析气温实际水汽压相对湿度时空变化及原因3434风速气压时间变化风速气压时间变化分析时间变化及原因44主要结论主要结论概括得出的主要结论

设施园艺学实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设施园艺学实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设施园艺学实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

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征。

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

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它与5点相对应。

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

在无作物时,可设20、50、150cm 三个高度;有作物时可设作物冠层上20cm 和作物层内1~3个高度。

室外是150cm高度,土壤中设10、15、20cm等深度。

2.观测时间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22:00,0:00,2:00,4:00,6:00,8:00,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

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h测一次,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

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

这种小气候‎特点是: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

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

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

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

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

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

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

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

实习六 农业小气候观测.

实习六 农业小气候观测.

实习六农业小气候观测[实习目的]掌握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

[实习仪器]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地面温度表、曲管地温表等。

[实习内容]一、农业小气候观测农业小气候是指农业生物生活环境(如农田、果园、温室、畜禽舍等)和农业生产活动环境(如晒场、喷药、农产品贮运环境等)内的气候。

农业小气候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垂直尺度一般不超过10米,水平尺度通常为几米到几百米。

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种类繁多,分别处在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之中。

农业小气候系统是由众多客观实体所组成,各实体间通过各种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根据构成农业小气候系统的实体的不同,以及实体间的主要物理过程的不同,从而划分出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如农田小气候、园林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温室小气候、畜禽舍小气候、贮藏库小气候,以及地形小气候、水域和岸边小气候等。

农业小气候观测就是根据农业生产和科研所提出的要求,对农业小气候环境中的各农业小气候要素进行观测。

农业小气候观测是和一定的观测目的相联系的,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农业生物观测、农业技术措施观测、农业小气候环境控制技术观测等。

(一)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分类按照农业小气候系统的不同,可将农业小气候观测分为农田小气候观测、园田小气候观测、保护地小气候观测、温室小气候观测、畜禽舍小气候观测、农业地形小气候观测、农业水域小气候观测等。

(1)农田小气候观测包括没有作物覆盖的休闲地和有作物的农田。

农田有水田和旱田之分,旱田又有灌溉地和非灌溉地之分,灌溉地又有畦灌、沟灌、喷灌和滴灌之分。

按植株高度有高杆作物和低杆作物之分,按种植密度有密植、稀植、间套作之分。

按作物种类又分为麦田小气候、稻田小气候、玉米地小气候等。

(2)园田小气候观测主要是指菜地、果园和花卉栽培地。

(3)保护地小气候观测主要是指采取了一定的有益于小气候条件改善的简单保护措施的农田或园田,如地膜覆盖地小气候、阳畦小气候、凉棚小气候、防风障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② 观测资料记录整理
a) 记录:辐射观测记录表4张;小气候实习观测
记录表12张
b) 每组整理、查算后的小气候要素表
c) 资料处理:记录真实。如须剔除资料,需说
明剔除资料数值、理由
小气候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意义和内容
2. 实习区域概况与实习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主要结论
程序等;布置测点 • 第二天: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 50开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 观测结束
• 第三天: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论文
气象学教学实习安排(0.5周)
• 周三: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
程序等。查仪器,选点 • 周四: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50开 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观测结 束
1.2 小气候特征形成因素
• 辐射因素:由于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
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的小气候,称为独立小气
候。观测获得典型的小气候资料
• 局地平流或者湍流: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
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称为非独立小气候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1 测点选择
– 代表性
– 比较性
– 基本测点和辅助测点
2.2 观测项目
•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反射率,20cm、1.5m空气温、湿度,1m风 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 高、最低温度,气压
2.3 观测仪器及时间
• 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 • 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 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 气湿度 •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 • 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 地面和土壤温度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测点
气象站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遮蔽状况和下 垫面性质有差异。
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之间互相交换资料。气
象站内水泥地组将地温表安装在距本组观测架较
近的地方
3 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测点
林学1班1、2、3组: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 林学2班4、5、6组: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① 观测程序
–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 连读3个读数; 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 60′ 按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顺序观测辐射, 各连读3个读数
– 0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 及指示风速; – 03′ 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读取 气压和附属温度 – 04′ 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个高度
– 土壤温度浅层常用0、5、10、15、20、30、
40cm等7个深度
2 小气候观测一般原则
• 2.4 观测时间
– 不同天气类型(晴天、阴天、多云) 连续观测3天
– 表现出日变化及极值出现时间
– 1次到4次的观测时间与气象台站的观测时间相

2 小气候观测方法
• 2.5 观测仪器
– 辐射: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光量子仪、照 度计等。 – 空气温度、湿度:阿斯曼通风干湿表、铂电阻。 – 风向、风速:风杯风速表、热球微风速表和热线风速仪等。 在自动观测系统中,可分别采用光电计数三杯风速计和七位 格雷码光码盘测量风速和风向。 – 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表、铂电阻。 – 地温:直管地温表、曲管地温表、铂电阻。 – 降雨量:雨量筒、雨量计。 – CO2浓度:红外CO2分析仪。
生物7、8组,草坪9、10组:水泥地、干裸地、
湿裸地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注意
• 湿裸地组要浇地,安装好仪器后浇水。 • 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
免踩到。
• 安装完仪器后,注意保护地温表;将仪器包装盒等 系好、锁好,收拾整齐,以免检定证丢失。万用表
用完后关闭,辐射表盖好帽盖
• 日落后将辐射仪器收回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观测程序(08点~19点每小时正点观测, 共12次观测 )
– 56′ 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3圈);观 测日光情况、云量 – 57′ 观测地温(0、5、10、15、20cm)。 (注:最高温度下午15点观测,最低温度在气 象站早08点观测一次即可) –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使之对准太阳; 调整天空辐射表遮光板,使之遮住太阳直接辐 射
小气候综合实习
时间:0.5周
地点:气象站
需带物品:太阳辐射表3张、计算器、铅笔 实习报告:独立写作。第9周周四之前交。电子版和手写均可 电子版:lvyuhua@。word文档文件名格式:学号班级 姓名,例如:100354110林雪1鲍苅.doc
气象学教学实习安排(0.5周)
• 第一天: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
2 实习区域概况与方法
• 2.1 测点的概况及描述:地理位置、地形 及附近水体和建筑物
周围建筑物状况:周围建筑物名称、层次、密 集情况、高度、距测点距离 下垫面状况:水泥地、裸地、草地、林地、灌 丛等 植被状况、植被特征、植被组成、树种、草种、 郁闭度、平均高、冠层厚度、层次结构等 土壤状况:土壤种类、湿度
1 实习目的、意义
1.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
器和安装方法。
1.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 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1.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 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
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2 观测项目
–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和植被的反射、照
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
云量、云状;天气现象等,以及植物发育期、
株高等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3 观测高度和深度 :离地面近的地方观
测高度密一些
– 植株层一般观测20cm、150cm和2/3株高三
• 周五:实习报告
1、小气候的一般概念
• 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
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
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为
小气候
1.1 小气候观测意义
• 范围小:气象站点的台站分布密度和观测
项目不能满足要求 • 差别大:水平、铅直梯度大,具有明显的 日变化和脉动 • 很稳定:所研究范围小气候规律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