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目录第一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专题研究报告第一节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第二节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节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养需求的研究报告第四节关于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报告第五节科学教育基础理论进展的研究报告第二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第一节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3.怎样理解“科学素养”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第二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5.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第三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6.“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7.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8.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9.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10.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11.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第四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12.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15.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第三章课程目标解读1.什么是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4.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5.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科学探究?7.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8.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11.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12.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1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14.《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15.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6.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第四章内容标准第一节科学探究1.什么是探究?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3.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6.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7.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9.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10.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11.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12.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13.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14.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15.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16.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17.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18.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19.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20.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1.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22.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23.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24.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25.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26.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27.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第二节科学情感态度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1-6年级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1-6年级新课程标准解读

1、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 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 兴趣的科学问题。
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 ,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 系等角度提出适合自己探究的科学问题 。
2、作出假设( 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 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假设
4年学习时间 中段:3—4年级 高段:5—6年级
总目标:以培养学生科学 素养为总目标。 具体分解到“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三个方面去 落实。
课程内容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 科学、技术与工程学,一共4个领 域75个学习内容。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 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一共5个领 域,185个学习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简单的 探究计划。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 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 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制订完整的探究计 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 变量的思想。
能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 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 明假设的依据。
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针对假设设 计合理的探究方案,并能设计单一变量 的实验方案。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探究式学习”
(1)、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 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 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这是科学探究的概念,也强调了证据是基础。。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 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 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 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017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02

2017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02

经历了,参与了, 就能达成目标?
2001版课标的局限性: 1、将课程目标分为三维: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理论层面有争议。科学探究是 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
2001版课标的局限性: 2、具体内容标准没有分级,阐述的是整个小学段 的总体目标。这不利于教材的编写和日常的教学,造成 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偏难的局面。
2001版课标的局限性: 3、倡导“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促进了科 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落实,但同时也促生了科学探究 “程式化”、“唯探究论”等问题的产生。
例1:2005年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某市老师一开 始就提问:“同学们,今天要上一节科学课,你们想研 究什么问题啊?”……
例2:2016年浙派名师活动中,我市某老师上了一 节使用显微镜的指导课。课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 老师很疑惑:“这节课就是在教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没 有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这是科学课吗?”……
2007 年 7 月 至 10 月
文本修订,并完成课 程标准修订稿
1. 整理归纳 2007 年征求意 见的反馈意见; 2.各学科提出修订标准文 本的基本原则和工作安排; 3.吸纳合理意见,与提出 不同意见的专家进行沟通 交流,取得共识; 4.完成修订稿。
2007 年 11 月 至 12 月
对修订稿征求意见, 再次修改后形成课程 标准送审稿 审议,并正式印发
2001版课标的局限性: 2、具体内容标准没有分级,阐述的是整个小学段 的总体目标。这不利于教材的编写和日常的教学,造成 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偏难的局面。
三上
三下
2001版课标的局限性: 3、倡导“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促进了科 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落实,但同时也促生了科学探究 “程式化”、“唯探究论”等问题的产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堂PPT)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堂PPT)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5.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 6.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
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19
(四)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
9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 订的原则
(一)充分依托专家学者。确保课标修订 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
(二)充分吸收已有成果。确保课标修订 工作的连续性、继承性。
(三)充分拓展工作视野。确保课标修订 工作的前瞻性、先进性。
(四)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确保课程标准 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10
(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 订的主要内容
17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 课程。
3.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4.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 的课程。
18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2.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
景、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 路。这些都是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依据。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 目标和四个分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 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各部分 目标的相互联系。
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说明 课程要求学生学什么以及达到的程度,共分三 个部分: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
工作单位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和指导。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 力,以适应科学课程改
革的需要。
03
课程目标解读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 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意义
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也是我国 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 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如可持续发展等。
05
课程实施建议解读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实例、实验、科学 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 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探究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等活动,探究科学现象 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 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 动。
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考量等。
六年级内容
科学知识
六年级学生应全面掌握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 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 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
科学探究
六年级学生应能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设 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3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36.0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34.00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22.0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12.1
20.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33.00
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28.00
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17.0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37.00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28.0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小16开
2012.1
20.00
总计(元)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师大出版社
3.25
6.00
978-7-303-13334-5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师大出版社
4
7.00
978-7-303-13318-5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张海龙今天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个方面逐一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程性质《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第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

第二、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第三、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小学科学的地位意义:小学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入门教育,教育对象是对科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学内容(知识、观点、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浅显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三、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四、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五、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基础教育课程忆往昔纲要(试行)》为依据,从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而提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依据《纲要》总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不仅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位于“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使其成为课程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师必须正确掌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六个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作者简介: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副组长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科学课标》)。

这是《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一线实施16年后的正式颁布,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探索阶段已经结束,新的课程标准将引领小学科学教育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

这是我国科学教育发展中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也令科学教育人振奋和鼓舞。

课程标准是学校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教学的学术积累和对课堂实践的期待,是科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科学课程标准是对教学要求和内容的具体描述,是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此次正式颁布的《科学课标》较世纪之初实施的《实验稿》有突出的变化。

这些变化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同时,课程标准的变化也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面向全员的挑战。

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及其意义,对科学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标准的突出变化《科学课标》在体例和格式上与我国义务教育各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一致,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与2001版《实验稿》相比,《科学课标》延续了其基本思路和要点,并在标准文本的四个部分有明显的变化。

其中,最为突出、意义重大或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至少有以下几点:小学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开始。

全球许多国家特别是教育和经济发达国家都将科学课程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与母语、数学同等重要的核心课程,并从一年级设课。

这不仅因为一二年级是孩童了解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也是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普及率最高、影响公民素养最大的学段。

在小学阶段全程开设科学课程,对全民科学素养在质和量方面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小学生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稿(2014年2月19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组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桃花源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2014秋)教师姓名:测试学科:测试得分:第一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一.填空题(20分)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的维度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3.《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4.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在教育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6.小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7.在激励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8.在沟通与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二、单项选择(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 B )。

A、掌握学科课程标准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C、了解多学科知识2.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 A)。

A 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B.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C.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3、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5. 调整和修改内容标准部分框架和 内容。选取物质、生命、地球与空间科 学的主要概念及分解作为“科学知识的 内容标准”,以对概念的陈述语句为呈 现方式,并对每条分解概念附以举例和 学习内容目标 。
增加“设计与技术”作为内容标准 的第三部分。
6. 实施建议部分基本保留原框架, 吸收和体现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的最新 共识,对教学、评价、教材等建议内容 作重点修订。
2011年3月,最终韦钰修订组完成《小学科 学课程标准(新修批注稿)》,送教育部审定。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调研、实验、征 求意见、撰写修订稿;
2014年2月1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 级)课程标准》的完成,历时14年,10 易其稿,期间有20多位院士、教授、专 家参与,先后召开了10多次会议和分领 域主题研讨,同时分别以座谈、问卷、 实验、听课、建立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 深入调研,广泛征求采纳各方面意见, 最终面世。
三、小结
(一)关于课程 (二)关于《课标》
1. 前瞻性; 2. 系统性; 3. 时代性; 4. 灵活性; 5. 可操作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5.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 6.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
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四)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
学科
电子学 生物医学工程
应用光学 医学分子遗传学
地球物理 工程学
物理教育 化学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

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 年级设置科学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 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位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

探究式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

小学科学课程还应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部分学生在成年以后,会从事与科学技术直接相关的工作。

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能够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这对他们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

小学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上。

小学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共同的学科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

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

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7~9 年级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个体条件的不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科学课程还要着眼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考虑科学道德和伦理的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组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仅在科学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

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概念。

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近几十年来学习科学研究揭示了儿童发展和学习过程的许多规律。

研究表明,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

学习科学研究还表明,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生,包括概念的扩展和建构以及错误概念的抑制和转变。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评测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科学研究不仅揭示了儿童的发展潜能,还证明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提供者。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评测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

评测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素质的各个方面。

评测包括对学习的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应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测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标准制定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继承性和实用性。

本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分别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作用、性质、理念、目标、学习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体现了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前言部分,首先阐述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国家对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近几十年来,学习科学研究不仅揭示了儿童学习科学的强大潜力,还强调了从小培养儿童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些都是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决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是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并与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普遍性和公平性的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同时,将近几十年来有关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包括探究式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运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等新的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中。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还强调了探究式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目标部分,以简洁的语言表明课程的总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目标设置的依据和解释,已经在前言部分阐述。

内容标准部分是说明课程要求学生学什么以及达到的程度,共分三个部分: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在标准中以概念的形式系统呈现。

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中选取了21 个主要概念,要求学生认识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