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合集下载

热的传递-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热的传递-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热的传递-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热会沿固体、液体、气体的材料传递。

2.明白热的传递是一种能量传递。

二、教学重点1.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即传导、对流、辐射。

2.热的传递是一种能量传递。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热的传递不了解,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热的传递方式。

2.学生对于能量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教学过程1. 热的传递方式1.讲解传导:在黑板上画一个水平线,表示桌子,然后放上一块冰块,让学生摸桌子与冰块的感觉区别,引导他们想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解释说,这是因为热的传导方式不同,不同材料传导热的速度不一样。

2.讲解辐射: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太阳,让学生想一想热感的来源是哪里来的?让学生想一想一烤火炉子面对火炉时感到的热感、当火炉熄灭了,面对炉子之前却感觉不到什么热感的原因。

解释说,这是因为辐射是由物体发出热波,经过空气传播到另一个物体上,热源越强,发出的热波就越多,到达的物体上产生的热就越大。

3.讲解对流:给学生举个例子,让学生想想放在蛋糕上的蜡烛,会发现火烧蜡烛时周围的蜡烛也慢慢烧了起来。

解释说,这是因为液体和气体可以通过流动使得热能传递。

例如,烧水时,水就会受热而膨胀,从底部上升,使得整锅水受热均匀。

2. 热的传递和能量1.提醒学生,让学生了解一下背包吃里面的蛋糕和玩具飞机会让背包变得更加沉重,说明蛋糕和玩具飞机都是一种能量形式,正如热也是一种能量。

2.打开教师手册,找到相关内容,讲解能量是什么,提醒学生不要将体力和机械能当成是能量。

五、实验设计实验:热传递方式的差异材料:三个杯子,一个盖子,一个温度计,热水和对冷水,食用油。

方法:1.取三个杯子,依次放入温水、油、冷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将盖子盖上杯子,等待5分钟后测量温度。

3.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热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并且不同的液体热传递方式是不同的。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定义: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2.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3.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原理及方式。

2. 教学难点:热传递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热的传递原理。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热传递现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兴趣。

2. 讲解热传递的定义: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3. 讲解热传递的原理: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4. 讲解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5. 热传递现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讨论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热传递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绘制热传递方式的概念图。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程资源: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水、冷水和实验容器等。

3. 网络资源:关于热传递现象的视频和动画等。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过程中温度差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及实质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3. 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作用4.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

2. 教学难点: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热传递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过程。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热传递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热传递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热水传递实验,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发生的?”2. 新课导入:介绍热传递的概念,解释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 知识讲解: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示例和图片进行说明。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提升:强调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的转移。

2. 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热传递?(A. 烧水时水温升高B. 放在阳光下的物体温度升高C. 冰块融化成水D. 用手触摸热水感觉烫)3. 简答题:请简述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八、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插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 选取一个热传递实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热的传递》教案-最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热的传递》教案-最新
中的传导现象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用我们自己的手心去握另一只手的手背,感觉是什么样?
(生)热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如:用我们的手去握一杯热水,同样有这种感觉。为什么?
(生)因为手和盛有热水的杯子之间温度不同,有温度差。
(师)是,我们把热的物体叫做高温物体,把温度较低的物体叫做低温物体。今天我们讲授: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第1课时
第( 二 )单元 第_2课
课题
2.热的传递(1)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2 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会做固体传导试验。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热的传递方式。
难点:设计固体传递实验。
教具
学具
蜡烛、火柴、金属条、酒精灯
板书
设计
2.热的传递(1)
酒精灯传导
(2)金属条用蜡油粘上火柴棒,从一端加热,火柴棒怎样跌落?热怎样传递?学生再进行小组交流。
(3)(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加热的地方)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
(温度高)没有加热的地方呢?
(温度低)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生)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真的是这样吗?
(生)是
(师)想不想进行验证呢?
(生)想
6、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
(1)离酒精灯近的火柴棒先掉,远的后掉。
(2)离酒精灯近的蜡环先掉下,远的后掉下,从而说明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8、通过模拟实验,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像这样,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科学《热传递》教案

科学《热传递》教案

科学《热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热传递的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热传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钟)。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是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3.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30分钟)。

3.1 传导,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传导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导是在固体内部发生的热传递方式。

3.2 对流,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对流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对流是在流体内部发生的热传递方式。

3.3 辐射,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辐射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

4. 热传递的应用(30分钟)。

通过案例和实例介绍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保温、制冷、加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 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

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验设计和展示(20分钟)。

让学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热传递的规律,并进行实验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7.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讲解、示意图、实验、案例分析、讨论。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知道热传递的实质。

2. 让学生掌握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的传递现象,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实质,三种热传递方式的辨别。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热的传递现象。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热传递。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

3. 讲解热传递的实质:解释热量是如何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

4. 学习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通过图片、动画等资源,让学生了解这三种方式的差异。

5.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三种热传递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热传递现象。

3. 思考并回答:热传递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有哪些应用?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热传递现象、三种热传递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热能发电厂、空调生产线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热传递技术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铁架台等。

2. 教学课件:热的传递现象、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动画演示。

3. 参考资料:热传递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讲解热传递现象和热传递方式的理论学习,第二课时用于实验演示和实际应用讨论。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在金属中是沿着金属传递的,在水中则是由下向上,进行冷热对流。

2、难点:想到借助有形有色的物体来帮助观察水的对流。

从水的对流联想到空气的对流。

教学准备:试管夹,涂了蜡的铝片、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演示烤铝片的方法。

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铝片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铝片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铝片,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我把本环节的重点放在“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水如何变热”。

让学生在提出的方案通过尝试选择有效方案,也有助于学生观察到有管借助是何种物体,观察到的水流动都是相同的――对流。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二、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

三、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注意,另外用纸画书上的图,但不要有箭头,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加上箭头。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康平县向阳小学赵晓华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能够做液体热对流实验。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2.知识与技能: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教学准备:热水、冷水、温度表、计时器、塑料袋、蜡烛、铝片、水槽、冰块、管子、颜料、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新授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一杯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那水的温度为什么会下降,热传到哪里去了呢?介绍实验方法,提出疑问:热会往哪里传呢?用金属片做研究材料,均匀涂上一层蜡烛油,加热后观察现象加热试管中水的上部分至沸腾,提出思考的问题:试管下部分的温度会是多少?温度居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加热一杯冷水,你能利用哪些材料看出冷水是怎样变热的吗?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推测,发言预测,出示热传递的示意图分组做实验,注意刚刚加热过的金属片绝对不能触摸学生预测,用温度表测量或直接用手摸一摸学生先想好准备怎样看出冷水是怎样变热的,讨论其可行性,准备好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思考各种方法,讨论其可行性,准备实验材料,预测实验结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引导学生先猜测,再证明了解热传导是向各个方向的,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引出疑问,为分组实验做基础,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不一定对实验前要先进行严密地思考,找出实验的最佳方案三、找出热对流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反思《热的传递》这节课,首先我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导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出问题: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研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热的传递|苏教版(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热的传递|苏教版(3)

《热的传递》教材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热在固体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对流”;3、结合生活实际现象了解:不靠空气、水或者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二)能力目标1、掌握酒精灯的使用要诀,学会安全正确地使用酒精灯;2、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实验观察态度,学会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能够清楚地理解三种不同热传递方式之间的差别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保证实验安全三、教学过程引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一杯热水放置在室内,杯中热水的温度会慢慢降低,原因就在于杯中水的热量从杯子中逐渐向外界发散,传递到了外界环境中。

在冬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

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在这些现象中,热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传递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下,热在物质中是如何来实现传递的。

(一)、热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器材:酒精灯、钢尺、蜡烛、火柴、竹夹、酒精灯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在钢尺的前端、中间和后端分别滴上融化的蜡烛油,然后迅速让火柴站立在蜡烛油中央,待蜡烛油凝固之后,实验装置完成;2、用试管夹夹住钢尺,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的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烛融化后火柴倒下的时间先后。

实验现象:当用酒精灯加热钢尺的前端时候,可以发现前端的火柴先倒下,接着中间的火柴和末端的火柴相继倒下;当用酒精灯加热钢尺的中间部位的时候,可以发现中间的火柴先倒下,接着前端的火柴和末端的火柴相继倒下。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总是最先受热位置的火柴先倒下,随后旁边的蜡烛再依次倒下。

热的传递教案5篇

热的传递教案5篇

热的传递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热的传递教案5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和交流,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热的传递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科学《热的传递》

小学科学《热的传递》

正 确 使 用 酒 精 灯 的 方 法
(3)把被加 热物体放在 火焰中温度 最高的外焰 部分加热。
正 确 使 用 酒 精 灯 的 方 法
(4)用完酒 精灯后,用灯 帽自右上方斜 向盖灭火焰。
4.注意事项。
(二)实验1:加热金属
1.实验目的:探究热的传递方式。
2.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铜棒、铁架台、凡士林、
3.实验步骤:
(1)固定好铜棒。
(2)按一定顺序在铜棒上粘上火柴棒。
(3)加热铜棒的一端 4.实验要求:
仔细观察、分析铜棒上火柴棒的情况,
说说热在铜棒上的传递情况和传递方式。
4.汇报实验情况和得出的结论:
热的传递实验记录 加热的物体 加热的位置 看到的现象 铜棒、 一端
得出較快的部份
對不起! 這是傳熱較慢的部份, 請再選一次吧!
對了!它和下面紅色的地方,都 是傳熱較快的部分!
請指出它傳熱較快的部份
對不起! 這些都是傳熱較慢的部份, 請再選一次吧!
對了!它和下面紅色的地方,都 是傳熱較快的部分
請指出它傳熱較快的部份
對不起! 這些都是傳熱較慢的部份, 請再選一次吧!
(一)认识 酒精灯
1. 酒精灯的构造。
火焰
灯芯 灯壶
灯帽
2.酒精灯火焰的组成。
3.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先观察, 确定酒精灯内的 酒精量不超过瓶 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 帽竖放在灯旁。
正 确 使 用 酒 精 灯 的 方 法
(2)用点着 的火柴或打火 机自下而上斜 向点燃酒精灯 灯芯。
传递到

4
3
2
1
4
3
2
1
4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知道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热的传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的传递现象及其传递方式。

2. 教学难点:热辐射的传递方式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金属棒、火源、温度计、热水、冷水、热水瓶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热的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热的传递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棒在不同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热的传导现象。

让学生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混合过程,发现热对流现象。

通过展示太阳辐射的热能,使学生了解热辐射的传递方式。

3. 总结热的传递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的传递现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热的三种传递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的传递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热交换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热岛效应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课堂小结:1. 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热的传递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3. 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作业布置:1. 绘制热传递的示意图,巩固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2. 搜集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九、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正确使用酒精灯谈话引入本课的探究。

1、师出示小黑板(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师讲解并演示使用酒精灯。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看小黑板并齐读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4人一组)轮流点、灭酒精灯。

1、学生看小黑板并齐读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4人一组)轮流点、灭酒精灯。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铁片,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从铁片的一端加热,热会怎样传递?从中间加热,热又会怎样传递?2、师:画出示意图讲解: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到各组指导。

1、学生猜想、汇报。

2、学生动手操作4人一组,用桌面上的材料验证。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

通过观察铁片上不同的位置蜡烛的熔化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1、师出示一杯加热好的水,请同学们看并猜测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的呢?教师演示实验。

2、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1、学生猜想、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2、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汇报。

借助其他物体(如在水中放木屑)的帮助,观察一杯水全部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活动。

四.认识热辐射。

1、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2、像这种由太阳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辐射”。

学生交流、汇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介绍热辐射的概念。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无处不在。

五、师生共同总结。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1、通过这节课的探究,知道了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2、希望同学们能学有所用,科学无处不在。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文档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文档

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传热和对流。

2.认识导热性差异对热的传递速度的影响。

3.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传导、传热和对流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热水瓶、冰箱、手摇铃铛、塑料袋、保温杯等实物材料,教学PPT等。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实际观察和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对热的认识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利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热的传递方式有所了解。

二、讲解(20分钟)1.通过PPT讲解传导、传热和对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学习它们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比较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了解不同导热性对热的传递速度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给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瓶热水和一个保温杯。

2.要求学生在保温杯的外壁各处贴上一小块塑料袋,将保温杯中的热水倒入水盆中。

3.观察保温杯外壁的塑料袋的变化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分析传导在实验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改变实验条件,让一组的保温杯内放入冷水,另一组的保温杯内放入刚煮沸的热水。

2.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前一组的实验结果对比。

3.引导学生分析对流在实验中起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10分钟)1.通过学生实验和探究的过程,总结热的传递方式和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热的传递对生活有什么影响,例如保温杯的设计等。

3.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亲自观察和感受热的传递方式和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热的传递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小组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2.了解热的传递对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培养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2.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发现热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并热爱家庭、环境和自然2.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精神和认识探究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热的传递方式2.生活中热的传递2.难点1.热的热传递模型的绘制2.热的传递对自然界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学生对“热”的认知:1.老师拿一个烫热的烫斗引起学生关注。

2.提示学生,这个烫斗怎么那么热,会烧坏东西,会烫伤我们的手,可以用传授怎样避免受伤。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为什么。

2.讲授1.向学生阐述科学基础,口头解释热的概念及热的传递的方式。

2.学生利用课本和老师讲述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传热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在课堂上模拟这些变化和过程。

3.注意区别热传递方式中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热传递模型的绘制和良好的思考能力。

3.实验利用课堂上的小实验工具,展现热传递的方式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用两段相同长度的铜条,一段在火苗中烤烤,另一段则放在室温下,观察两者的变化,感受导体传热的过程等。

4.练习让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来练习并理解相关知识,可以组织探究、问答、角色扮演等形式。

例如,老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热的传递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来讲述原因及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在有趣的互动环节中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5.总结引导学生回想学习过程中筛选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高思维和综合能力,展示对知识的掌握与输出。

例如,老师可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热传递对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四、教学评价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

2.处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水平考察,如能绘制热传递模型、理解演示中的实验,能用生活实例解释热的传递,提问能够充分解释答案并展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热的传递》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热的传递》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热的传递》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热的传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的传递》。

我将从以下七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从结构上看,这一单元探究的都是生活中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

而本课是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即传导、对流和辐射);使学生认识热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的传递现象。

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的研究。

同时也是后面《加热和冷却》、《吸热和散热》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理解热的三种传递方式;2、能使用酒精灯帮助完成实验;3、能运用热的传递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保持积极的观察实验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成功的喜悦。

根据课标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三、说教学模式在设计本课时,我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整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境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知道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热的传递现象及其方式。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实质。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冰块、金属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热水袋加热,引发学生对热的传递的思考。

2. 探究热的传递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冰块、金属板、玻璃板之间的热传递现象,分析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实质。

3. 总结热的传递方式: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应用,如暖气、防晒霜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热的传递现象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热传递的原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应,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提问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如准确测量温度,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正确应用热传递的知识,提出有深度的思考问题。

八、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热传递的理解,可以安排一个课后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教学设计《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难点: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3、认识不借助其它物体也能传热的辐射传热方式。

4、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5、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准备:水、凡士林、火柴、蜡烛、铝片、小铁棒、平底烧瓶、茶末、酒精灯、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做家务导入:同学们,你们做过家务吗?老师在做家务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炒菜的时候,我是给锅底加热,锅巴为什么会烫手?你能给老师解释解释吗?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

板书:热的传递二、探究新知(1)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拿金属片: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片,一会,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用什么来加热呢?(酒精灯)除了这些,桌面上还有哪些实验材料,谁来说一说。

(火柴、铁架台、凡士林(凡士林遇热后会融化)。

)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从金属片的一端或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学生回答。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没有加热的地方呢?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现在就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你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来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2)酒精灯的使用课件播放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教师讲解演示:实验过程中,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摸加热后的金属材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观察热的传递现象。

2、掌握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3、理解实际生活中热的传递方式。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有一个习题:冬天的时候,我们要穿上棉衣,但是棉衣里没有火炉,为什么能感到暖呢?同学们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第二部分:方案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热的传递产生兴趣。

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家具、空气等物体的热传递现象。

通过观察发现,温度高的物体会传热到温度低的物体,使温度低的物体渐渐升高。

(1)热传导:热量从一个物体的高温区传到另一个物体的低温区,这种传热方式就叫做热传导。

(2)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运动,形成对流现象。

对流传热,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热量的过程。

(3)辐射:热量可以通过空气、真空等介质传递,也可以在真空中,直接通过辐射来传递热量。

(1)热传导:当我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水中的热量会传到我们的身体上。

冬天的时候,把手放在窗户边,能感觉到窗户传来的寒冷。

这些都是热传导现象。

(2)对流:咕噜咕噜的水是如何做成的?这是因为火炉下方的水蒸气呈对流上升的状态,将水表面上的水向下带,形成了水的水力循环。

(3)辐射:晴天的时候,我们感到太阳的明亮,夜晚却感到月光的温暖。

这就是因为太阳和月亮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使我们感到温暖的。

5、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热的传递方式,掌握了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利用热的传递方式,合理使用各种热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正确使用酒精灯谈话引入本课的探究。

1、师出示小黑板(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师讲解并演示使用酒精灯。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看小黑板并齐读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4人一组)轮流点、灭酒精灯。

1、学生看小黑板并齐读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4人一组)轮流点、灭酒精灯。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铁片,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从铁片的一端加热,热会怎样传递?从中间加热,热又会怎样传递?2、师:画出示意图讲解: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到各组指导。

1、学生猜想、汇报。

2、学生动手操作4人一组,用桌面上的材料验证。

3、学生汇报
实验现象和结果。

通过观察铁片上不同的位置蜡烛的熔化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1、师出示一杯加热好的水,请同学们看并猜测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的呢?教师演示实验。

2、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对流”。

1、学生猜想、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2、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汇报。

借助其他物体(如在水中放木屑)的帮助,观察一杯水全部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活动。

四.认识热辐射。

1、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2、像这种由太阳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辐射”。

学生交流、汇报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介绍热辐射的概念。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无处不在。

五、师生共同总结。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1、通过这节课的探究,知道了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2、希望同学们能学有所用,科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2、热的传递在固体中高→→低传导在液体中热升泠降对流在气体中热升泠降对流像太阳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