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事实与定理》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八章3基本事实与定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3基本事实与定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七年级下册

《基本事实与定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基本事实与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基本事实与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基本事实与定理》这一课程主题展开,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知识点复习本课时重点涉及的概念、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包括算数、几何等章节的核心理清与复述,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2. 定理证明选取几个重要的定理,要求学生自行进行证明。

证明过程需清晰、逻辑严密,并辅以必要的图形或辅助线。

通过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 习题练习设计一系列与本课时知识点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习题难度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

4. 实践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如通过测量物体长度、计算面积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时间:本作业设计应在课后完成,总时长不超过两小时。

2. 独立完成: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由他人代做。

3. 认真审题: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确保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格式规范:答案书写应整洁、规范,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推导。

5. 拓展思维: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学生的解题过程、结果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对认真完成作业、答题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未完成作业或答题有错误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和督促;对有创新思维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和赞赏。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对于个别问题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8.3基本事实与定理

8.3基本事实与定理

归纳总结: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 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 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 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 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 公理,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 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求证)的过程。
归纳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先根据命题的条件 即已知事项,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 的内容在图上标出符号,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 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 过程的表达. 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 求证. 把命题的条件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 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 中. 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 写出证明过程.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 出来,有些题目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写好了已 知、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一项就可以了。
小结
拓展
原名、公理、证明、定 理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
+ 原名、公理
一些条件
推理的过程 叫证明
经过证明的真 命题叫定理
推 理
证实其它命 题的正确性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43随堂练习. 2.课本P44习题8.4:1.2.3。 3.基础训练8.3节。
Hale Waihona Puke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用我们以前 学过的观察, 实验,验证特 例等方法.
哦……那可
怎么办
这些方法 往往并不 可靠.
能不能根 据已经知 道的真命 题证实呢?
那已经知道 的真命题又 是如何证实 的?
合作探究一 问题探究一 什么是公理、定理 1.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 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例如,欧几里得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角都相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等五条基本 几何事实作为公理. 2.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春鲁教版数学七下8.3《基本事实与定理》word学案

春鲁教版数学七下8.3《基本事实与定理》word学案

8.3 基本事实与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九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和依据.2.会用这九条证明其他定理【教学重、难点】1.掌握九条公理2.学会书写证明过程【导学流程】一、自主预习(明白什么是公理、定理。

,用时15分钟)————宋体五号加粗1.创设教学情境(1)同学们举出我们学过的一些真命题的例子.2.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九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和依据.(2).会用这九条证明其他定理3.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题自主学习41---43,预习例题4.组内交流质疑归纳:一、定理的概念一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基本事实或定理的例子吗?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证明的概念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二、展示交流(用时15分钟)5.小组汇报交流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7、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8、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9、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教师精讲点拨例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1)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2)你能将命题所叙述的内容用图形语言来表达吗?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3)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呢?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4)你能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吗?已知:b∥c,a⊥b求证:a⊥c.三、反馈拓展(用时15分钟)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呢?已知:b∥c,a⊥b.求证:a⊥c.注: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7.课堂巩固训练1.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3,∠A+∠B=180º,求证∠C+∠D=180º.证明:∵∠A+∠B=180º(已知),∴AD∥BC().又∵AD∥BC().∴∠C+∠D=180º().8.教学小结提升填空已知:如图1,∠1=∠2,∠3=∠4,求证:EG∥FH.证明:∵∠1=∠2(已知)∠AEF=∠1 ();∴∠AEF=∠2 ().∴AB∥CD().∴∠BEF=∠CFE ().∵∠3=∠4(已知);∴∠BEF-∠4=∠CFE-∠3.即∠GEF=∠HFE().∴EG∥FH().9.课堂达标检测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已知:如图6,AB⊥BC,BC⊥CD,且∠1=∠2.求证:BE∥CF.证明:∵AB⊥BC,BC⊥CD(已知),∴= =90°().∵∠1=∠2(已知),∴= (等式性质).∴BE∥CF().9.课堂达标检测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 ∥b,∴∠1=∠3(_________________); (2)∵∠1=∠3,∴a ∥b(_________________); (3)∵a ∥b,∴∠1=∠2(__________________);(4) ∵a ∥b,∴∠1+∠4=18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5)∵∠1=∠2,∴a ∥b(__________________);(6)∵∠1+∠4=180º,∴a ∥b(_______________).ab 1 23 c4。

七年级下册数学基本事实与定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基本事实与定理

和其中的一字一句 幸遇只因这一次
被你拥抱过,览了 被你默诵过,懂了 被你翻开又合起 被你动了奶酪和心思
不舍你的过往 和过往的你 记挂你的现今 和现今的你 遐想你的将来 和将来的你 难了难了 相思可以这一世
精讲点拨:
公理、证明、定理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
一些条件
+
公理
推理的过程 叫证明
推理
证实其它命 题的正确性
温馨提示:证明所需的定义、公理和其它定理都 要编写在要证明的这个定理的前面
变式训练:
证明: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
课的收获吧!
公理、证明、定理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
一些条件
3 基本事实与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并了解本套教材 所采用的公理。 2.了解证明的基本格式与步骤,会证明简单的
真命题
问题导入:
了解《原本》与《几何原本》;了解古希腊数 学家欧几里得(Eyclid,公元前300前后);找出下 列各个定义并举例.
1.公理: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即基本事实
你忘,或者不忘 我都在这里,念你、羡你 念你袅娜身姿 羡你悠然书气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任你方便时来
随你心性而去
却为何,有人 为一眼而愁肠百转 为一见而不远千里
晨起凭栏眺 但见云卷云舒 风月乍起 春寒已淡忘 如今秋凉甚好 几度眼迷离
感谢喧嚣 把你高高卷起 砸向这一处静逸 惊翻了我的万卷
------------------- 谢谢喜欢 ---------------------
2.证明: 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 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3.定理: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基本事实与定理》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平方差定理和完全平方定理。

这些定理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本身,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熟悉。

但是,对于较复杂的数学定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平方差定理和完全平方定理的基本概念。

2.学会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平方差定理和完全平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定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定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3cm和4cm,如何求斜边的长度?2.呈现(15分钟)介绍勾股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

通过PPT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含义。

同时,给出一些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关于勾股定理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答案,给予反馈。

8.3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2)

8.3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2)
过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程 (8)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根据 学案自学 课本,教师 巡回指导。 师生共同 总结
其他公理
1、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学生思考. 交流解决 问题
∵∠1=∠2 (已知),
∴∠3=∠4 (等式的性质)。
这样,我们便可以把上面这个经过证实的命题称作定理
在练习中
了。已经证明的定理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
总结,在练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照“已知”、“求证”、“证明” 习 中 运 用 提高,在练
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 习 中 让 不
学生记忆
证明: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
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教
2 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8 条)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学 (2)两点之间线段最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学成果整理在系统的逻辑体系之中。他挑选了一部分不定义的
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作为
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定义出其他有关的概念,并运用推
理的方法,证实了数百个有关的命题,使几何学成为一门具有
公理化体系的科学
(二)回顾总结
1 原名:某些数学名词称为原名.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C ∠1 与∠2 的 关系是:
__________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探究版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探究版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探究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了解本套教科书所采用的基本事实;会区分定理、公理,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感受证明的过程与格式.情感、态度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教学重点公理与定理的含义,并能初步领会证明的过程与格式.教学难点证明的过程与格式的领会与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公理体系的重要性,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探究新知(一)公理与定理: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00年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新,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明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每个定理都只能用公理、定义、已经证明为真的命题来证明,而证明所需要的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都编写在要证明的这个定理的前面.《原本》问世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本数学书籍像《原本》这样编排,因此,《原本》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二)基本事实我们已经认识了可作为证明出发点和依据的基本事实,其中有八条: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此八条基本事实前面已详细探索过,不必验证它们的正确性,可以直接用来证明其他命题的正确性,另外还有一条我们将在以后认识它.此外等式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也可看作公理.比如:如果a=b,b=c,那么a=c.从这些基本出发,就可以证明已经探索过的结论了,例如:定理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定理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对顶角相等三、典例精讲例1.已知∠1=∠2,∠3是∠1的补角,∠4是∠2的补角.求证:∠3=∠4.分析: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基本事实和已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的过程.证明:∵∠3是∠1的补角,∠4是∠2的补角.∴∠3=180°-∠1,∠4=180°-∠2.∵∠1=∠2.∴∠3=∠4.因此: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过程分析,让学生经历证明的过程,体验证明的方法步骤.同理可证: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过程与例2类似,鼓励学生自我证明.对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证明”,可引导学生任取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证得命题正确.例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C与∠BOD是对顶角.求证:∠AOC=∠BOD.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B和∠COD都是平角(平角的定义).∴∠AOC和∠BOD都是∠AOD的补角(补角的定义).∴∠AOC=∠BOD(同角的补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证明的过程与格式的认识.方法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并注明依据.例3.已知:如图,∠BAD=∠EAC.求证:∠1=∠2.证明:∵∠BAD =∠EAC (已知), ∴∠BAD -∠EAD =∠EAC -∠EAD (等式的性质).∴∠1=∠2.四、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命题都可以作为定理B .公理不需要证明C .定理不一定都要证明D .证明只能根据定义、公理进行2.已知∠1=∠2,∠3是∠1的余角,∠4是∠2的余角.求证:∠3=∠4.答案:1.解析:真命题并不都是定理,故选项A 不正确;定理必须经过证明,故选项C 不正确;证明可以根据定义、公理、定理进行,故选项D 不正确;公理是公认的真命题,不需要证明,故选B .2.证明:∵∠3是∠1的余角,∠4是∠2的余角.∴∠3=90°-∠1,∠4=90°-∠2.∵∠1=∠2.∴∠3=∠4.五、课堂小结1.公理与定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2.证明: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21BE D C A证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六、布置作业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A .定理B .公理C .定义D .只是命题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语句是( )A .定理B .公理C .定义D .只是命题3.4人进行游泳比赛,赛前4名选手A ,B ,C ,D 分别对自己进行预测.A 说:“我肯定得第一名.”B 说:“我绝对不会得最后一名.”C 说:“我不可能得第一名,也不会得最后一名.”D 说:“那只有我是最末了的了!”比赛结果揭晓后,发现他们之中只有一位预测错误.请指出这是哪一位选手.4.已知:如图,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且∠AOC 是直角.求证:∠COB ,∠BOD ,∠DOA 都是直角.答案:1.B 2.C3.解:如果A 是错误的,说明B 是第一名,D 是最后一名,A 与C 一个是第二名,一个是第三名,有可能.如果B 是错误的,就说明B 得了最后一名,那就和D 的说法相矛盾,说明D 的预测也是错的,与题意不符.如果C 是错误的,说明他不是第一名就是最后一名,要么与A 的说法相矛盾,要么与D 的说法相矛盾,说明A 或D 的预测也是错的,与题意不符.如果D 是错误的,说明D 不是最后一名,结合A ,B ,C 的说法,他们也不是最后一名,不可能,与题意不符.所以A 的预测是错误的4.证明:∵∠AOC 是直角, ∴∠AOC =90°, OD CBA∵AOB是一条直线,∴∠COB =180°-∠AOC=90°,∴∠COB是直角.同理可证:∠BOD,∠DOA都是直角.七、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是公理的是(),是定义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对顶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E.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如图,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ABD,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APD.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推出△APC≌△APD的是( )A.BC=BD B.AC=ADC.∠ACB=∠ADB D.∠CAB=∠DAB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个句子是()A.定义B.命题C.公理D.定理答案:1.是定理的是B、C、E,是公理的是A,是定义的是D2.B.解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选项A,C,D都能推出△ABC≌△ABD,进而推出△APC≌△APD.3.A。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基本事实与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教材所采用的公理。

2、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使学生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命题写出已知知、求证三、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过程:(一)自学自主阅读课本第41-44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基本事实、定理、的概念2、会证明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证明及证明的一般步骤。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三)设置问题,步步引导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将前人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几何学成果整理在系统得逻辑体系中,他挑选了一部分不定义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定义出其他有关的概念,并运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数百个有关的命题,使几何学成为ー门具有公理化体系的科学。

(四)层层深入,挖掘特点1、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例如,欧几里德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角都相等”等五条基本几何事实作为公理。

2、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本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基本事实(公理):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举出几个定理。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同角的补角相等。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定理吗?思考?定理与公理的区别是什么?公理:是人们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

《第八章3基本事实与定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3基本事实与定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七年级下册

《基本事实与定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课程中基本事实与定理的基础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作业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初中数学课程《基本事实与定理》的第一课时展开,具体包括:1. 复习本课时所学的数学概念和基本事实,如数的性质、基本算式等。

2. 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时所学的定理,如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

3. 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事实与定理的掌握情况。

4.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利用勾股定理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复习本课时所学的数学知识,确保对基本概念和定理有清晰的理解。

2.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应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如遇到困难可适当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

3. 学生在完成实际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注意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自行检查答案的正确性,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在基本概念和定理掌握情况、解题能力、逻辑性和条理性等方面的表现。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老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其提高。

3.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根据批改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将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老师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作业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中关于《基本事实与定理》的知识,提升其对于几何学基础内容的运用和推导能力。

第八章第四课时:基本事实与定理

第八章第四课时:基本事实与定理

课题:基本事实与定理设计人:吴占杨学习目标:1、知道公理、定理的含义。

会背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所采用的基本事实。

2、会用基本事实和等式的性质证明一些定理。

核心知识:八个基本事实与相关的定理,等式的性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二、学习新知:模块一、知道公理、定理的含义。

会背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所采用的基本事实。

1、出示问题自学课本P41最后一段,了解《欧氏原本》的来历。

把P42的公理、定理的定义画下来,要求会背。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除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经过证明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2、交流展示领会P42的8条基本事实,高声读出来。

(其意义要求同桌互动交流)等量代换的名词解释: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

模块二、会用基本事实和等式的性质证明一些定理。

1、出示问题学生自学P42的例题(要求每一步都注写理由)。

通过例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一个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交流展示学生自学P43最后一段。

要求学生今后的证明题要严格按格式进行,3、针对性训练完成P43随堂练习2 (可选优秀学生演板书写本题,按要求去做)由此得到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课堂训练:P44习题8.4 1题 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得到了几个定理?五、课堂作业:P44习题8.4 3题补充:若∠1+∠2=90º,∠3+∠2=90º,∠1=40º,则∠3=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六、教学反思——————————————————————————————————————————————————————————————————————————————————————————————————————————————————————————————————————————————————————————————————————————————————————————————。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完成以下任务: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积极评价,强调重点,指出不足。
3.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基本事实与定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均衡,以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2.设计具有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分层训练中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倡导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3.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基本事实与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2.组织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步骤:

初中数学基本事实与定理

初中数学基本事实与定理

求证: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五、【练习内化、达标促学】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定义都是命题
B、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C、所有的公理都是命题
D、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2、下列命题中,属于公理的是()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在证明过程中,可以作为逻辑推理依据的是()
A、公理、定理
B、定义、公理、定理
C、公理、定理、题设(已知条件)
D、定义、公理、定理、题设(已知条件)
4、下面是证明“等角的余角相等”的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各步推理的依据。

已知:∠1+∠3=90°,∠2+∠4=90°,且∠1=∠2。

求证:∠3=∠4。

证明:∵∠1+∠3=90°()
∴∠3=90—∠1()
∵∠2+∠4=90°()
∴∠4=90°—∠2()
∵∠1=∠2 90°—∠1=90°—∠2()∴∠3=∠4 即: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自我总结、反思成学】
教学后记:
需要反正两面才符合备课要求的标准。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

这些定理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这些定理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介绍,并且配有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定理,他们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的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基本数学定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数学定理,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基本数学定理。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定理,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定理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基本数学定理,并通过例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3.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定理。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章8.3 《基本事实与定理》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章8.3 《基本事实与定理》

8.3 基本事实与定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八个基本事实。

2.理解证明的基本格式与步骤,会证明简单的真命题。

学习重点:理解八个基本事实
学习难点:会证明简单的真命题
预习设计
自学任务一:阅读课本第41-42页,掌握公理和定理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公理与定理的概念?
(2)本教科书中九个基本事实(背会)
(3)公理与定理有哪些联系?
自学任务二:阅读课本第42、43页例题,掌握证明题目的步骤,仿照例题,完成下列问题。

1、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哪些步骤
自学诊断:
1、证明同角的余角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训练设计
1.下列命题不是公理的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且∠AOC是直角.
求证:∠COB,∠BOD,∠DOA都是直角.
3.证明对顶角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达标测试
1.(2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是()
A.假命题
B.定义
C.公理
D.定理
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B.定理是真命题
C.公理是真命题
D.“画线段AB=CD”不是命题3.(2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
A.角的定义
B.假命题
C.公理
D.定理
4.(4分)证明等角的余角相等。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 教案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  教案设计

磁村中学教案6、挥洒自如 1、下列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 (1)对顶角相等;(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必有三个交点;(4)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5)”-a ”是负数.2、如图,若∠1+∠2=180°,则a ∥b.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是一个真命题.3、3=x 是方程0332=--x x 解,这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4、考考你!(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A 、定理B 、公理C 、定义D 、只是命题(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语句是( )A 、定理B 、公理C 、定义D 、只是命题(3)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同角的余角相等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4)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 ),是公理的是( ),是定义的是( )。

A 、若a=b ,b=c ,则a=c ;B 、对顶角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D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E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新课程的教学告诉我们,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就是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它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依据。

前面学过的,用推理的方法得到的那 些用黑体字表述的图形的性质都可以作为定理。

新课程的教学告诉我们,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就是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它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作业内容及要求 完成同步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1、公理2、定理教学 反思。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新部编本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定理的概念2.公理的概念3.了解数学史.(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用基本事实、定理证明一些命题.2.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基本事实、定理进行证明.教学难点用基本事实、定理进行证明.教学过程回顾[师]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新授[师]一个正确的命题如何证实呢?大家来想一想: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生甲]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实验、验证特例等方法.[生乙]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可靠.[生丙]能不能根据已经知道的真命题证实呢?[生丁]那已经知道的真命题又是如何证实的?[生戊]哦……那可怎么办呢?……[师]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Elements),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axiom).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proof).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theorem),而证明所需的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都编写在要证明的这个定理的前面.《原本》问世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本数学书籍像《原本》这样编排.因此,《原本》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生]老师,我知道了,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的真命题必须通过证明才能证实.[师]对,我们这套教材选用九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和依据,我们已经认识了其中的八条,它们是: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师]同学们来朗读一次.[师]好.除这些以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在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看做公理,称为“等量代换”.注意:(1)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2)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好,下面我们通过“读一读”来进一步了解《原本》这套书,进而了解数学史.Ⅲ.例题解析例已知:∠1=∠2,∠1+∠3=180°,∠2+∠4=180°.求证:∠3=∠4.证明:∵∠1+∠2=180°,∠2+∠4=180°(已知),∴∠3=180°-∠1,∠4=180°-∠2(等式的基本性质).∵∠1=∠2(已知),∴∠3=∠4(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例题,我们得到了定理:定理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Ⅳ.课时小结1.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2.通过证明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设计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设计

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目标】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教科书所采用的公理。

(二)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使学生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二、设置问题,步步引导: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将前人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几何学成果整理在系统的逻辑体系中,他挑选了一部分不定义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定义出其他有关的概念,并运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数百个有关的命题,使几何学成为一门具有公理化体系的科学。

三、层层深入,挖掘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例如,欧几里德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角都相等”等五条基本几何事实作为公理。

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本教科书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基本事实:(一)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四)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的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五)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六)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七)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八)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例如,“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简称为“等量代换”。

四、指导应用,鼓励创新:证明:等角的补角相等。

已知:∠1=∠2,∠1+∠3=180°,∠2+∠4=180°。

求证:∠3=∠4。

证明:∵∠1+∠3=180°,∠2+∠4=180°(已知),∴∠3=180°-∠1,∠4=180°-∠2(等式的性质)。

初中数学《事实与定理 》学历案

初中数学《事实与定理 》学历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学历案这样,我们便可以把上面这个经过证实的命题称作定理了,已经证明的定理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教师指导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求证)的过程.当堂训练1.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一个()A.公理B.命题证明C.定义D.定理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命题都是定理B.定理是真命题C.公理是真命题D.“画线段AB=CD”不是命题3. 某工程队,在修建兰定高速公路时,有时需将弯曲的道路改直,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路程()A.直线的公理; B.直线的公理或线段最短公理C.线段最短公理; D.平行公理4. 经过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直线的条数是()A.一条B.三条C.一条或三条D.两条5.4.下面是证明“等角的余角相等”的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各步推理的依据。

已知:∠1+∠3=90°,∠2+∠4=90°,且∠1=∠2。

求证:∠3=∠4。

证明:∵∠1+∠3=90°()∴∠3=90-∠1()∵∠2+∠4=90°()∴∠4=90°-∠2()∵∠1=∠2_________90°-∠1=90°-∠2(____________)∴∠3=∠4即:等角的余角相等。

作业与检测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A)定理(B)公理(C)定义 (D)只是命题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语句是( )(A)定理(B)公理(C)定义 (D)只是命题3.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同角的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4.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 ),是公理的是( ),是定义的是( )(A)若a=b,b=c,则a=c(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E)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基本事实与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
教科书所采用的公理。

2、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使学生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二)设置问题,步步引导:
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将前人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几何学成果整理在系统得逻辑体系中,他挑选了一部分不定义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定义出其他有关的概念,并运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数百个有关的命题,使几何学成为一门具有公理化体系的科学。

(三)层层深入,挖掘特点: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例如,欧几里德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角都相等”等五条基本几何事实作为公理。

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本教科书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的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做公理,例如,“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简称为“等量代换”。

(四)指导应用,鼓励创新:
证明:等角的补角相等。

已知:∠1=∠2,∠1+∠3=180°,∠2+∠4=180°。

求证:∠3=∠4
证明:∵∠1+∠3=180°,∠2+∠4=180°(已知),
∴∠3=180°-∠1,∠4=180°-∠2 (等式的性质)
∵∠1=∠2 (已知),
∴∠3=∠4 (等式的性质)。

这样,我们便可以把上面这个经过证实的命题称作定理了,已经证明的定理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公理,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
论(求证)的过程。

(五)归纳小结:公理、定理及证明。

(六)随堂练习:第43页1、2 习题8.4 1
(七)作业:习题8.4 2 有能力的同学做联系拓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