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操弄各国民族问题控制世界

合集下载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料讲解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料讲解

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资料讲解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教学⽬的与要求1、本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两条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争。

三个基本问题是:第⼀,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反侵略⽃争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中国⼈民反侵略⽃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了解近代中国⼈民抵御外国侵略⽃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

3、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多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民去努⼒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纠正“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2、通过了解近代中国⼈民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的⽃争,认真分析近代中国⼈民反侵略⽃争的意义;3、分析总结反侵略⽃争失败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教训。

三、学时2学时引⾔: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孔都滴着⾎和脏脏的东西。

”列宁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并把⾮资本主义的古⽼国家卷⼊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是追求利润的,⽽利润来⾃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部西⽅列强恃强凌弱,以⾎腥暴⼒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的中国—⼀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直是它们追寻的⽬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列强的侵略⼀步步加深,中国⼈民反对外国侵略的⽃争⼀代代前赴后继;列强⽠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争的失败,中国⼈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百科名片殖民主义(colonialism),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基本简介殖民主义(colonialism),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其表现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分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在帝国主义时期在帝国主义时期,除了采取上述各种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大批亚洲、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奉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国家转而采用间接的、比较隐蔽的、更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维护和谋求殖民利益。

在政治上,一方面允许和承认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或扶植代理人来实行控制;经济上以提供“援助”的形式,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不平等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实行掠夺;军事上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等,实行变相的军事占领。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普遍存在,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许多的民族问题仍然很尖锐,比如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问题,朝鲜半岛名族问题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为什么一直存在,并且深刻的影响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探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民族问题,然后才能去探索它产生的根源。

民族在马克思主义中的解释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而民族问题这种社会现象,产生于民族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

狭义上的民族问题是指历史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

民族之问存在矛盾,导致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也有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突出的民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探索其根源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代表的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问题巴以民族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名族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是领土争抢的结果。

二者之间的民族的根源是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问题。

而在南亚地区的印巴民族问题也十分突出,而这个地方的民族问题主要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

自从印巴分治以来,印度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流血冲突就没有中断过。

同时,锡克教教徒同政府的冲突也十分激烈,多次发生震惊世界的流血事件。

当然,南亚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热点当属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

有人认为印巴地区冲突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都仅次于中东,成为世界第二大热点。

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

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

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姓名:杨再顺班级:2013级非师一班学号:222013332022004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近现代起源于西方并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至今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

紧紧围绕民族主义这个主题先后阐述了这一社会思潮的起源,发展,传播的历程,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分析了它出现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从积极的消极的两个方面对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对待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应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关键字民族与民族主义起源发展影响态度价值观一:民族与民族主义要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的起源发展史,就要先阐释民族主义的内涵,在近现代西方和中国的各大相关文献中,民族主义往往是和民族分不开的,民族主义实在一个民族内部的生产实践当中所萌发的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在阐述民族主义起源发展史之前就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民族,何为民族主义,明确这两个概念,对解决我们的论文课题是基础性的,首要性的问题。

民族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它最早起源是原始社会末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民族学观点,民族是从野蛮向文明,从部落向国家过渡的的产物,也就是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

1所以,,总结前人的观点,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何为民族,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特定区域形成的,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并在历史上培育起来的有共同意识和情感的共同体。

民族可谓是人类群体脱离蒙昧野蛮走线那个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演进的高级形式。

民族形成之后,便随着历史的前进而逐渐发展起来。

虽然封建时代已有初步的民族主义形成,如历史上有名的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则被认为是在民族主义的思想驱动下所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清洗战争,但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则是与资本主义萌芽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主义最早出现于1844年,它最早的概念是指变现与族际关系上的强烈情绪化的意识形态。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时练习(2022年(有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时练习(2022年(有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时练习(2022年(有答案))选择题1.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2. 促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佛朗哥发动军事叛乱B.“国际纵队”参战C.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D.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3. 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4. 下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5. 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6. 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表明①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②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的侵略③国际形势有利于意大利的侵略④国联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宗旨具有虚伪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 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D.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8. 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的例子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的例子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的例子因民族问题而生的国内冲突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

在冷战大环境下,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被掩盖、压抑、扭曲,甚至被利用,以服从于美苏争霸的利益。

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以前所未有的声势爆发出来,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2年,世界上发生了116起主要的武装冲突,其中仅有7起是传统的国家间冲突,其余109起乎都是与民族问题有关的国内冲突。

民族冲突的原因很复杂,如有学者将民族冲突区分为“族群民族主义者”(ethnonationalists)、“原住民”(in-digenouspeoples)、“社群竞争者”(com-munalcontenders)和“族群阶级”(ethnoc-lasses)四类。

其中,前两者或要求与国家分离(secession)或寻求自治(autonomy),如塞内加尔的卡萨芒斯地区、尼日利亚的比亚法拉地区;后两者则要求在现有国家体制内寻求更广泛的政治参与。

延续至今的科特迪瓦内战是后一类型冲突的典型事例。

冷战之后,科特迪瓦的繁荣吸引很多西非人,如布基纳法索人,移居到此,从而引发选举投票权之争——政府强行通过《血统论法案》,要求总统候选人父母都要出生在科特迪瓦,从而导致北方的总统候选人瓦塔拉被直接取消参选资格。

瓦塔拉代表北方的穆斯林,尤其是从马里和布吉纳法索地区来的贫苦移民,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要求政府明确定义“科特迪瓦公民”、总统投票权等基本的政治权利。

如今,科特迪瓦出现了北南两位“总统”分庭抗礼的乱局,全国陷入了严重的族群冲突之中。

气候、资源、宗教等因素日益诱发民族冲突。

今天,民族之间争夺资源的战争不断扩大,有时冲突跨越了国界,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荒漠化和牧场面积不断缩小。

例如,在尼日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豪萨族、富拉尼族与信奉基督教的伊博族为争夺土地和水资源而经常发生冲突。

在苏丹达尔富尔,黑人部落富尔族虽然同阿拉伯人一样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因为水资源争端而同札哈瓦族、马萨里特族等黑人部落组成“苏丹解放军”、“正义平等运动”等反抗武装组织,与阿拉伯民兵进行军事对抗。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近年来,西方国家逐渐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这种逆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化进程构成了威胁。

全球化被认为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一种趋势,也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西方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未来走向的担忧。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支持。

一些西方国家对本国的产业进行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措施,试图削弱国际竞争力。

例如,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以及英国脱欧等事件,都反映了一种逆全球化思潮。

西方国家对外国资本的不信任也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他们对跨国公司的投资进行限制,试图保护本国的利益。

其次,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

一些国家倡导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统,试图抗衡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这一现象在欧洲尤为突出,一些国家对难民的反感情绪加剧,推动了民族主义的抬头。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还对外国人的移民和定居进行限制,试图保护本国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秩序。

问题在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做法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势必制约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繁荣。

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贸易战,使得各国互相征税,最终导致全球贸易萎缩。

这将影响到全球供应链,加剧经济不稳定性,给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挑战。

其次,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可能导致民族主义和文化冲突加剧。

全球化使得文化交流和多元性变得更加频繁,但逆全球化思潮却试图将多元文化限制在本国传统范畴内。

这种做法可能引发社会紧张局势和文化冲突,对全球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面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危机,我们应该探索一种“驯服”全球化的方式。

首先,国际社会应加强沟通和协商,避免贸易战的发生。

各国应该采取相互尊重的态度,共同解决贸易争端。

其次,各国应加强合作,促进全球治理的改革与完善。

在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谁在操纵全球边界与领土争端

谁在操纵全球边界与领土争端

谁在操纵全球边界与领土争端作者:杨勉来源:《党员文摘》2011年第05期柬泰柏威夏古寺冲突,俄日北方四岛之争、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此外,韩日独岛之争,有关国家北极划分之争等边界与领土问题,随时都有引发冲突的可能。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存在着与邻国的边界和领土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争端?殖民侵略埋下祸根边界与领土问题许多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其中很多案例的幕后都有殖民主义留下的阴影。

看一看非洲地图就可以发现,许多非洲国家的边界呈直线式。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继承的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边界,这大多是殖民者在瓜分非洲时人为制造的边界,与非洲原有的历史边界大相径庭。

它完全无视当地原有的传统疆域和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不顾当地民族部落大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和自身生存的利益,这种做法给独立后的非洲国家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患。

例如,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几何斜线边界,就是英德当年在东非殖民争斗后妥协的产物。

根据1886年的一项英德协议,这条大体呈西北—东南方向的斜线,是两国殖民范围的分界线,界线以北为英属东非(今肯尼亚),以南为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

这条线既不是历史形成的,也不具自然地理特征,更不考虑被殖民前当地民族共同生活地域的现实,将游牧民族马赛人的生活地域一切两半。

又如,在“非洲之角”,索马里人的居住地被分成英属索马里、意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和英属肯尼亚的东北地区五个部分。

1966年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独立后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提出五部分统一的要求,邻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当时的法属索马里)坚决反对,由此引发了索马里与邻国长期的边界争执。

在亚洲,克什米尔问题(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杜兰线问题(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麦克马洪线问题(中印之间)、巴勒斯坦—以色列问题都是英国殖民者制造和遗留的;而柬越边界问题、柬泰边界问题的历史形成,与法国殖民者脱不了干系。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_机制_理念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_机制_理念及其启示

者遭受侵犯时, 他们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渠道和途径表达 自己的利益诉求。 与此相对应, 一个运转良好有效的政 府, 不能回避社会公众所面临的问题和诉求 , 他们要通过 合理畅通的利益吸纳机制 , 让每个社会公众合法有效地 表达自身的利益。 西方国家倾听民众诉求 , 吸纳社会建 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第一, 公开听证 ( Public Hearing ) 。 作为政治系统内 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 , 西方社会建设和治 公共福利、 环境、 公共设施 理中公开听证的议题为预算 、 维修与建设、 医疗保障、 公共安全等。 第二, 咨询委员会 ( Advisory committees) 。以客观科学研究的方式 , 提供国 家安全、 经济、 环境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政策领域的咨询意 见。运用的模式为社团主义模式和咨询模式 。 第三, 民 意调查( Polls) 。运用访问、 问卷调查等形式, 了解民众的 意见和建议。 目的是收集信息、 控制民意与寻求民众的 支持。民意表达的作用是政策宣传 、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 督。第四, 全民公决( Referendum) 。由全体选民就某一公
一、 西方国家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所谓社会治理, 就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 , 为实现 社会的良性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 、 方法和手段, 从而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 , 实现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在西方国家, 社会治理机制是一个全程机制 , 既包括事前的利益表达 、 事中的协力治理, 还包括事后的 风险控制四个环节。 在实践中, 社会治理的机制经历了 深刻的变革和积极的创新 。 ( 一) 利益吸纳机制 : “人们所争取的一切,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都同他们
⑥ 此外, 。 决” 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尤其决定着协作关系的
( Public & Private Coproduction) 。一是广义上的公私伙伴 指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 关系, 的任何安排。其次, 它是指一些复杂的, 多发参与并被民营 它指企业、 社会贤达和地方政 化了的基础设施项目。最后,

试析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影响汇总

试析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影响汇总

试析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影响王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北京,100087摘要:本文所说的民族问题,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之所以超越一国范围而出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干预的加强、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不当等诸多国际和国内因素所造成的;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The phrase of "ethnic problem" used in thisarticlereferres to such a kind of a country's internal problemsconcerning its ethnic groups or between/among the ethnicgroups. The reason why the ethnic problems within a countryhave displayed a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beyond a country's scope lies in the changes of balance ofinternational forc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strengthening ofinternational interferences, the inappropriatenessofpolicies toward ethnic groups of states concerned, and a lotof other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actors; the negtiveinfluence of ethnic problem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serve to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民族问题,一般指的是一国内部的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本不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研究对象,纯属一国内部事务。

第2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2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2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与殖民统治(1)西班牙: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2)葡萄牙: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2.影响(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为弥补劳动力不足,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3)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15、16世纪的殖民扩张(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过程(1)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

它们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2)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

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3)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4)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它们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

(5)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柏林会议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此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2.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最新人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请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反映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各国采取的对策。

)【答案】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体现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反映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参考范文:当今时代的主题为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的成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利于消除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

但当今世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影响着和平发展的步伐。

各国应加强平等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严峻挑战。

【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提示词:联合国旗帜、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雾霾。

根据问题要求,用史实反映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以及两大组织同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联系。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霸权主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推动经济全球化。

为了协调各国之间的经历发展和贸易往来,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利于消除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影响着和平发展的步伐。

各国应加强平等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严峻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在带领各国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将会发挥重大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赖以运作的权力基础。

(完整word版)《世界政治与经济》习题库の习题五

(完整word版)《世界政治与经济》习题库の习题五

习题五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D、卢萨卡会议E、贸发会议2、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

A、和平共处B、平等互利C、求同存异D、不干涉内政E、独立自主3、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B、石油输出国组织C、南方首脑会议D、七十七国集团E、西非经济共同体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

A、宗教问题B、水源问题C、石油问题D、巴勒斯坦问题E、民族问题5、促进人类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B、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C、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D、占世界产值多数的少数大国的发展E、全球经济的发展6、第三世界崛起的里程碑是( )。

A、万隆会议B、欧佩克的建立C、不结盟运动的诞生D、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E、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7、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是( )。

A、西哈努克B、卡斯特罗C、铁托D、尼赫鲁E、纳赛尔8、同欧共体签订《洛美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 )。

A、非洲国家B、亚洲国家C、拉丁美洲国家D、加勒比海地区国家E、太平洋地区国家9、近年来、东盟不顾西方国家的反对与压力、决定接纳吸收的新成员是( )。

A、文莱B、越南C、缅甸D、老挝E、柬埔寨10、南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

A、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B、它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C、它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D、它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的作用E、它进一步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1、南南合作的形式有( )。

A、进一步加强政治和外交合作B、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C、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D、进行技术合作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12、发展中国家的政权模式主要有()等类型。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 猛烈的冲击。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列强对霸权的 争夺,不断地削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展开争夺。
[学以致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 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然而,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不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这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 A.出于反共反苏的目的而确立 B.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 C.建立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之上 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严苛地惩罚了战败国, 并且对殖民地进行了新一轮的瓜分,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以 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故D项正确。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 纷争加剧 背景 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 冲突
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 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 际法的基础 形成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 与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 发展 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 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 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极端民族主义成为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欧洲 列强的对外扩张,殖民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的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先后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了联合,欧洲共同体和欧盟先后成立;经济全 球化削弱了资本的民族属性,欧洲民族主义衰落。

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当代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摘要:世界迈入了21世纪,新的世界政治问题出现,未解决的世界政治问题仍存在。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局势,突出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仍围绕着世界各国。

各国的利益及关系也随着政治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世界性的问题仍存在不少: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生态问题的恶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世界仍面临的恐怖主义的威胁,粮食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毒品泛滥……关键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国际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民族与宗教问题,生态环境,粮食安全问题,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毒品泛滥1.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障碍和阻力,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政治上,少数大国凭借自己的实力优势垄断国际事务,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存在着严重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

冷战虽已结束,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在国际关系中造成紧张和动荡的因素还在起作用。

在经济上,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一些国际经济和货币机构,继续从多方面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严重失衡,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南北差距越拉越大。

在军事上,使用武力侵略和威胁的现象仍旧存在,军事竞赛并没有完全停止,军事集团政治仍在推行,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形成了人们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尤其是核武器的存在和超级大国的绝对的核优势,仍使人们处在核恐怖之中。

在思想文化上,一些发达国家极力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政治经济模式,强迫一些发展中国家接受他们的一套,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动荡甚至流血事件的发生。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当今世界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的社会制度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论文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国家[论文内容摘要】冷战以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一1、热点问题,它对世界的发展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和罩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危害极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必将走向衰落.被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国际主义所代替。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由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一个相对现代的现象。

在人类文明社会之初,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在许多古老文明丬也逐渐孕育出了一种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丬蕴含的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归属感一是集丬于这些社会的上流阶级之丬,并没有深人民族群体丬;二是在封闭隔绝的传统文明丬,没有对外交流和大规模的流动迁徒,就不会培养出真正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民族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九世纪,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使得一度以拉丁语为精英层书面语的西欧地区各种不同文化开始自我发现,从九世纪丬期开始,随着民族语言形成,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逐渐凸现出来。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是和民族国家兴起密不可分的。

英王亨利八世摆脱罗马天主教会丬央神权的干涉,而建立由国王领导的英国圣公会国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在向神权权威挑战的同时,也使民族主义思想深人人心。

民族主义最早采取的是王权对抗神权方式,宣扬民族国家的王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正像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咤查理二世》丬表现的那样:“上帝和亨利国王统治着英格兰”。

这一期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天国转移到尘世,追求物质幸福和精神自由,逐渐发现了个人的幸福是和民族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

对国王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合二为一了。

而随着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国家、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和碰撞丬使民族意识觉醒成为可能。

在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丬,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将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从“君权神授”转移到“主权在民”上。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学习目标导航]课标解读1.通过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时空坐标知识点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区域事件表现结果亚洲印巴分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迫使英国承认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亚洲其他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非洲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非洲阿尔及利亚独立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通过武装斗争,迫使法国戴高乐政府不得不调整殖民政策;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非洲其他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拉丁美洲古巴独立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签署《印度独立方案》《印度独立方案》又称为《蒙巴顿方案》。

方案规定:印度分为印度教教徒的印度国家和伊斯兰教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两国均获自治领地位,各自独立。

但是并未确定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这成为印巴关系紧张的根源。

1956年8月,《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

”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什么?提示: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归国有。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摘要: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

列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消亡,加速了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但是,国外的侵略者的本意是要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态,掠夺殖民地,对外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为了改善贸易环境而攫取暴利。

关键词:殖民主义双重影响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向中国举行多次的侵略战争”,通过这些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就“残酷的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1.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多次发动入侵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通过割地、赔款、享有特权等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1840年英国侵略者首先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接着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又发动了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到了1900年,英、美、法、德、、日、俄、意、奥等八国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

他们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我们伟大祖国捆上了一条条锁链。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孙中山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拉美独立战争背景
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经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 识日益增长 其他: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 民统治;②西葡的衰落;③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①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 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 压下失败
打击了封建主义和 外国势力,传播了 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推 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 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 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 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 了中国社会变革。
16-20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逐步建立 了世界殖民体系,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图改变世界。面对列强的 掠夺与压榨,亚非拉人民奋起抗争,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 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波利瓦尔
提拉克
——林晓星《北美独立战争和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的比较研究》
相同点: (1)背景:这两场革命都是在殖民主义的长期黑暗统治下,在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 增强、启蒙思想影响下爆发的。 (2)目的:要求摆脱黑暗的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 (3)性质:都是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
不同点: (1)范围不同:美国独立战争只局限于北美13个州,但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覆盖了整个 拉丁美洲。 (2)革命对象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抵抗英国黑暗的统治,从而建立一个民族独立 的国家。而拉美人民则是为了挣脱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以获得民族独立。 (3)影响不同:美国的独立对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也得到 了彻底解放。但是拉美则遇到了新的殖民主义,各国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并且发 展困难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国家操弄各国民族问题控制世界
赵磊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民族问题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政治问题。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民族问题呈现出以下三大新变化、三大新态势、三大新影响。

新变化
因民族问题而生的国内冲突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

在冷战大环境下,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被掩盖、压抑、扭曲,甚至被利用,以服从于美苏争霸的利益。

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以前所未有的声势爆发出来,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2年,世界上发生了116起主要的武装冲突,其中仅有7起是传统的国家间冲突,其余109起几乎都是与民族问题有关的国内冲突。

民族冲突的原因很复杂,如有学者将民族冲突区分为“族群民族主义
者”(ethnonationalists)、“原住民”(in-digenouspeoples)、“社群竞争
者”(com-munalcontenders)和“族群阶级”(ethnoc-lasses)四类。

其中,前两者或要求与国家分离(secession)或寻求自治(autonomy),如塞内加尔的卡萨芒斯地区、尼日利亚的比亚法拉地区;后两者则要求在现有国家体制内寻求更广泛的政治参与。

延续至今的科特迪瓦内战是后一类型冲突的典型事例。

冷战之后,科特迪瓦的繁荣吸引很多西非人,如布基纳法索人,移居到此,从而引发选举投票权之争——政府强行通过《血统论法案》,要求总统候选人父母都要出生在科特迪瓦,从而导致北方的总统候选人瓦塔拉被直接取消参选资格。

瓦塔拉代表北方的穆斯林,尤其是从马里和布吉纳法索地区来的贫苦移民,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要求政府明确定义“科特迪瓦公民”、总统投票权等基本的政治权利。

如今,科特迪瓦出现了北南两位“总统”分庭抗礼的乱局,全国陷入了严重的族群冲突之中。

气候、资源、宗教等因素日益诱发民族冲突。

今天,民族之间争夺资源的战争不断扩大,有时冲突跨越了国界,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荒漠化和牧场面积不断缩小。

例如,在尼日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豪萨族、富拉尼族与信奉基督教的伊博族为争夺土地和水资源而经常发生冲突。

在苏丹达尔富尔,黑人部落富尔族虽然同阿拉伯人一样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因为水资源争端而同札哈瓦族、马萨里特族等黑人部落组成“苏丹解放军”、“正义平等运动”等反抗武装组织,与阿拉伯民兵进行军事对抗。

此外,宗教因素往往与民族冲突相互交织,增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近年来,有些国家制定了公开歧视宗教少数民族的政策,如规定只有信奉国教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担任公职的人必须宣誓效忠于特定宗教,等等。

目前,在非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或非洲原始宗教的冲突日益突出。

其中,埃及、苏丹等地处北非且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更容易面临这方面的棘手问题。

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压力向度发生变化。

冷战之前,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外,其目标是反对分裂,维护领土完整、政治统一。

冷战之后,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压力更多来自国家内部,即国家内部的文化认同、国家建构、民族融合等问题。

可见,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但问题的切入点和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特别是现代大众传媒和信息革命大大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世界民族问题的了解程度。

媒体的即时报道,确实产生了对民族问题进行国内管理和国际干预的强大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非洲等特定地区,国际压力依然是主权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变量。

特别是原殖民母国对相关国家的民族事务依然具有强大的干预能力。

例如,比利时在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法国与科特迪瓦、中非共和国、科摩罗、吉布提、加蓬、塞内加尔、多哥、喀麦隆和乍得签署了军事保护协定,当上述国家发生冲突时,法国总是表现出较强的干预意愿和干预能力。

英国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
国家。

利比里亚是由美国黑人移民于1948年7月建立的。

因此,当利比里亚发生族群冲突时,美国总是主动介入冲突管理进程。

新态势
西方国家将极力掌控世界民族问题的话语权。

“一族一国”(Nation-State)理论是目前有关世界民族问题的主流话语体系。

但是,这一理论仅仅反映的是“欧洲状况”,而很多非洲国家、东方国家几千年来本就是多民族融合的整体,和欧洲的观念和实际很不一样。

但是这种基于族裔的民族主义或民族自决理念不断被西方国家炒作,而成为世界性、权威性的话语。

最近,西方国家倡导的一些新理念,如“保护的责任”(ResponsibilitytoProtect)、“建设和
平”(Peacebuilding)等,其核心内涵是“民族和解的根本途径在于经济上实现市场经济,政治上实现民主制度”。

故此,修改宪法、举行大选、建立多党制度、扶持反对派、健全公民社会等措施往往就被西方国家看作是治愈民族冲突的“灵丹妙药”。

西方国家将极力推行世界民族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不可否认的是,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紧密相关,而且民族分裂不完全是民族问题本身,这里还有一个国际政治考量的问题。

例如,西方国家对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西班牙的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问题、法国的科西嘉问题、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印度的“七姐妹邦”(TheSev-enSisterStates)等分裂问题,始终保持“促和”的立场,希望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极力防止问题的激化;但对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已独立)、索马里的索马里兰(已独立)、俄罗斯的车臣、南苏丹及达尔富尔等问题,则支持民族分裂势力,希望将民族问题国际化,并不断为国际干预制造借口。

“淡化民族认同、强化国家认同”成为国际社会民族冲突管理的主要趋向。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表面上不承认少数民族的存在,但在人口普查时是对此进行专门数据统计的,且统计后的结果从来不对外发布,以免强化民族差异。

又如,俄罗斯吸取了苏联的一些教训,在民族问题上有所改进,即否定双重主权和“自由退盟权”,现在俄罗斯仍然是联邦国家,但在公民观念上强化国家认同感,而不是民族认同感;淡化民族意识,不再片面宣传民族平等;废除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记民族的做法,等等。

再如美国采取了建构性的民族政策,即不同移民到了美国之后,都强调要塑造一个全新的民族认同——美利坚民族。

这样就把民族概念中暗含的民族自决的功能去掉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有种族冲突但没有民族分裂的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的各种表格没有民族一栏,只要求填写国籍——淡化民族意识;美国有国旗日,到了那天美国公民都要宣誓效忠美国——强化国家意识。

新影响
一些民族问题极端案例的出现加剧了国际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民族分裂问题虽不是民族问题的全部,但它是民族问题最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中,最危险的便是“未经公投也可单方面宣布民族独立”。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未经全民公决就单方面宣布独立。

两年后,2010年7月23日,国际法院发布“参考意见书”,认为科索沃宣布独立“不违反任何可适用的国际法规则”。

上述事件有可能对国际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因为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科索沃的地区,他们正盼望着科索沃独立能被国际社会看作是可被接受的范例。

此外,即便有公投的形式,但当一国举行公投的时候往往就已经意味着国家的分裂。

2011年2月7日,苏丹宣布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非洲面积最大国家苏丹从此将可能被“一分为二”。

但是,即使是加拿大、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在上述民族独立问题上也都采取了极其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今天的表态会对其自身国家统一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民族问题”将成为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诱因。

首先,“民族问题”使美欧的地缘合作“亲密中潜藏危机”。

由于自身不存在民族问题,因此美国希望把民族独立作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主要模式,并为今后干预和肢解多民族国家制造借口和依据,但是欧洲国家则普遍受到民族问题的纷扰。

其次,“民族问题”使美俄矛盾趋于尖锐。

例如,在
高加索地区,俄罗斯明确表示,将结合西方国家对巴尔干民族独立的态度来考虑其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

最后,“民族问题”将成为霸权国阻碍新兴大国崛起的有力武器。

例如,美欧等西方大国利用“民族牌”攻击崛起中国的手段更加多样、攻击的方式更加细致。

民族问题的新变化、新态势必然催生民族冲突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鉴于世界民族问题的持久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社会对民族冲突的观点必然从“控制”(control)转换至“管理”(management)。

但是,冲突管理应始终恪守“希波克拉底誓
言”(TheOathofHip-pocrates)——有利但不伤害原则,即冲突管理不应对目标国国内事务造成伤害,不应煽动族群争斗,不应破坏国内秩序的稳定。

冲突管理的主要内涵应包括:一是促进社会公正,保障不同民族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尊重。

二是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各项工作的重心。

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族融合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是消除民主化对民族冲突的负面影响。

任何过早、过急的民主化都可能导致部族主义、族群冲突因政党活动而复活;随即,严重的族群分裂,不仅让国家的民主转型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也使转型之后的民主政体始终无法正常运行。

需要强调的是,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将充满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要作民族团结的典范,更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即要在世界民族问题的话语体系塑造进程中占据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