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种群的组成与结构

合集下载

生态学种群的组成和结构

生态学种群的组成和结构

种群波动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 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种群的 生存和繁衍。
种群消亡
01
种群消亡是指种群数量的减少,最终导致种群的灭 绝。
02
种群消亡可能是由于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竞争失 败、捕食压力增加等因素引起的。
03
种群消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由一系列负面因 素累积导致。
04 种群的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突变
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 的随机变化,包括点突变、 染色体变异等。
意义
基因流和突变是种群进化 的重要驱动力,有助于增 加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潜 力。
物种形成和进化
物种形成
指新物种的起源和形成,通常是 由于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和生
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进化
指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形 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种群的分布特征
要点一
总结词
种群的分布特征包括种群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和生态位 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种群的地理分布是指种群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和范围。空 间格局则是指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包括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生态位是指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 地位和作用,包括它们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其他与生存 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关系。这些分布特征对于理解种群的生 态学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增长,即随着时间 的推移,种群数量以恒定的速率增长。
然而,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受到资源 限制、竞争、疾病和捕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种群增长曲线呈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波动
种群波动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定 时间内的周期性变化。
种群波动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 的变化、食物供应的季节性变 化、繁殖周期等因素引起的。

第八章 种群动力学

第八章 种群动力学

第八章种群动力学正如Adolph Murie所见到的,一只灰狼朝着下坡的20只多尔大角羊跑去,多尔大角羊属于羊属野大白羊种。

随着狼的逼近,这群白羊分成两队,一队包围狼并跑上斜坡,而另一队则向山下跑去。

作为回应,狼停了下来,随后这两队羊群也停下来,离这只灰狼仅仅30到40米远。

突然,灰狼冲向地势较低的羊群,但是羊群很容易地就逃脱了灰狼的追赶,到达了陡峭的领域。

然而,羊群和灰狼却停下来休息,一个小时之后,狼打破僵局,再一次地冲向地势较低的一队羊群。

羊群避开了狼,包围它并重新与另一半的羊群聚集在一起,几分钟后狼放弃了这次追猎,在多尔大角羊群的注视下,迅速从山脊上离开。

尽管灰狼没有成功,但是狼群猎杀了足够数量的多尔大角羊,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建议应该减少狼种群数量以此来保护羊。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雇佣Murie研究在Danali山国家公园里狼群和多尔大角羊的相互作用,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狼是否猎杀了足够数量的羊,以此来证明人们要求降低狼群数是合理的。

Murie继续从事他的几项研究,正如在上述的这个例子中,他直接观察狼群和羊群。

同时,他也会通过冬天的积雪来追踪狼群,其目的是要找到狼的猎获物,这个踪迹会显示狼和他们的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记录。

狼在什么地方猎获多尔大角羊,他们就会在那个地方留下羊的头骨,这就像指示器追踪一样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Murie可以根据头骨的羊角的大小来判断羊的年龄,并且羊角还可指出羊的性别。

牙齿是羊一般生存条件的指示,磨损的牙齿可以显示羊营养不足及体质虚弱。

在Danali山国家公园仔细的搜寻过程中,发现了608个羊头骨的样本,Murie 用这些样本来研究羊死亡的原因和年龄。

这些头骨表明多尔大角羊群体中死亡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幼龄羊和老年羊上,正如Murie直接观察所显示的,在群体中的大多数羊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开狼的袭击。

50年后,在东部埃及的岩石沙漠地区,Ahmad Hegazy(1990)用相似的方法研究一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物种,这种植物叫Cleome droserifolia,它们已被沙漠居民和草药医生作为药用植物大量地开采。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八章 植物群落及植被的类型与分布(共96张PPT)

第八章 植物群落及植被的类型与分布(共96张PPT)
亚纲:常绿密林(常绿树木在乔木层盖度中>75%) 群:温带针叶林
亚群:天然的与半天然的
群系:球形树冠针叶林
群属:Pinus taeda 密林 群丛:Pinus taeda/ Symplocos tinctoria-Myriea
cerifera-Vaccinium elliotii
1、排序的概念
但事实上,如果排序的结果构成若干点集的话,则可达 到群落分类的目的;如果分类允许重叠的话,则又可反 映群落的连续性。这一事实反映了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 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斥,关键在于研究者从什么角 度和尺度看待这个问题。
分类的实质: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所 反映的相似关系进行分组,使同组的群落尽量相 似,不同组的群落尽量相异。通过分类研究,可 以加深认识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间 的相互关系。
群系的命名 只取建群种的名称,如东北草原以羊草为建群种组成的群系,称 为羊草群系,即Form.Aneurolepidiumchinense。如果该群系的优
势种是两个以上,那么优势种中间用“+”号连接,如两广地区常见的 华栲+厚壳桂群系,即Form.Castanopsis chinensis+Cryptocary chinensis。
第八章 植物群落及植 被的类型与分布
主要内容
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 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 个体论?
机体论观点
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similarity)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 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共37张PPT)

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共37张PPT)
Pi:种i的个体在群落中的比例, Pi2:随机取两个体为同种概 率。Ni为种i的个体数,N为群落中全部种的个体数。
〔2〕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S
H' Pi*log2Pi
i1
H'为多样性指数; Pi是第i中的个体数与该样方总个数 之比值; S为样方种数。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是种类数目;其二是 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均匀性。种类数目越多,多样性越大 ;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 提高。
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 或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1902年,瑞士学者C.Schroter 首次提出了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概念,他认为,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空间异质性(spa或tial h多ete个roge群nei落ty):之群落间空(间或环境生中态各个地局部带性之质不间同的)的程度过。 渡区域。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是种类数目;
P四i是、第群i落中组的•织个—体群—数影与落响该群样交落方错结总构个区的数因之是素比一值;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 他认为任何一个落植物中群落种都的要经数历一目个从及先一锋阶些段到种相群对稳密定的度顶比级阶相段的邻演替群过落程。大。群落交错区种的数
基盖度是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对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 (2.54cm)高度的断面积计算;而对森林群落,那么以树木胸高 (1.3m处)断面积计算。基盖度也称真盖度。乔木的基盖度持称为 显著度。
〔3〕频度 频度〔frequency〕: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
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Raunkiaer频度定律:
度〕 所以在一个复杂的群落中,植物生长、发育的异时性会很明显地反映在群落结构的变化上。

种群的基本结构

种群的基本结构

种群的基本结构
种群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要素:
一、个体
个体是构成种群的基本单元,具有生殖能力并能传递遗传信息。

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与个体质量是评估种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种群所包含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高低与种群的繁殖、生存、竞争等行为密切相关。

三、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个年龄层占整个种群的比例。

不同年龄层的个体对生殖、生存和竞争等具有不同的影响。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男女性别所占的比例,对于许多动物和植物,性别比例的不平衡将对于种群的生殖和生存产生显著的影响。

五、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群内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组成的多样性,对于种群的
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六、迁移
迁移是指外来个体的加入或者种群个体的流失,对于种群的基因流动、遗传多样性和适应能力都产生影响。

七、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每年死亡的个体数量与种群总数的比值,表明种群
的生存和生命力。

以上这几个要素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种群结构,对
于种群长期的繁衍和生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简述种群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征

. 简述种群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征

种群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同一物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个体总和。

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从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出发,深入探讨种群生态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1. 种群的基本结构种群的基本结构是指种群内部个体的数量、密度、分布、性别比例、芳龄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首先来看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数量的多少和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种群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种群分布的均匀程度和集中程度也对种群的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群的性别比例和芳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存状态,对于种群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密度调节、生境选择、繁殖方式和遗传结构等方面。

首先是密度调节,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减和相对密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其次是生境选择,种群会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需求选择适合的生境,这关系到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再者是繁殖方式,不同的物种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这直接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增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是遗传结构,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和基因频率的变化对种群遗传适应性和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回顾通过对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种群的数量、密度、性别比例、芳龄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密度调节、生境选择、繁殖方式和遗传结构等特征,都对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个人观点和理解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种群数量、密度、分布、性别比例、芳龄结构等方面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态角色。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个体彼此间可以互配进行生殖。

(2)种群不仅是物种的存在单位,而且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种群不仅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而且也是群落的基本组成成分。

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动态的两个重要参数(1)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如年、月、日等)内每100个个体的出生个体数表示。

(2)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每100个个体的死亡数表示。

(3)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种群的数量动态。

在一定时期内,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种群的数量就会下降。

3.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增长趋势(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的个体在种群中占有比例的关系。

(2)动物的年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3个年龄组。

(3)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①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年轻个体占优势的种群;②衰退型的年龄结构;老年个体占优势的种群;③稳定型的年龄结构:各年龄组的比例大体相等的种群。

4.标志重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一种常用方法(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个体的数量,它随着季节、气候条件、食物储量和其他因素而发生变化。

(2)标志重捕法①标志重捕法的方法先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再将它们释放,过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重捕并记下重捕个体中已被标记的个体数。

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其中N=种群总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③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条件a.标志个体释放后应与其他个体均匀混合;b.标志方法不会伤害动物和影响动物的行为;c.研究区域呈相对封闭状态,没有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5.种群中的个体有3种分布型(1)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2)种群中个体的分布型①集群分布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是动植物对生境差异发生反应的结果,同时也受生殖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例如,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就是一个种群,一片森林里的所有马尾松也是一个种群。

二、种群的结构(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通常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

例如,一个国家的人口中,青少年比例较高,就属于增长型。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量多,幼年个体数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二)种群的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出生率有很大影响。

例如,在蜜蜂群体中,雄蜂的数量远远少于雌蜂,但这并不影响种群的繁衍,因为蜜蜂的生殖方式较为特殊。

(三)种群的空间分布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是指种群中的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如人工种植的稻田里的水稻。

随机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是随机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如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矮小的草本植物。

集群分布是指种群中的个体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如蚂蚁的巢穴。

三、种群的动态特征(一)种群数量的变化1、“J”型增长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

其数学模型为:Nt =N0λt ,其中 N0 为起始数量,λ为该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t 为时间。

例如,在实验室中,在理想的环境下培养细菌,细菌的数量可能会呈现“J”型增长。

2、“S”型增长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等因素,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

比如,在一个有限的草原上,羊的数量增长会受到草的数量等因素的限制,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

群落生物学填空选择

群落生物学填空选择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第八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填空1生物群落都具有 ____________ 组成,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调查群落中的__________ 是研究群落特征的第一步;____________ 可以反映群落结构特征。

2、群落研究必须确定__________ 关系,它是研究群落分析的基础;群落的数量特征指标-般包括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

3、在植物群落研究中,常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5、物种多样性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综合指标,通常用____________ 来表示,该指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常用的多样性系数公式有 ____________ 、6、群落的形成过程可简单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 、_______7、_________ 是区别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

8、中等程度的干扰可使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在_____________ 。

9、陆地植物群落的分层与__________ 的利用有关。

11、生物群落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 。

12、_________ 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13、_________ 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分布,及其结构与功能。

14、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15、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等16、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 、 _______ 、_______ 和景观多样性四个水平。

种群的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生态学上生物体群体的总称,是由一群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个体组成。

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生活习性相似,种群是由一群相同种的个体组成,动植物都有种群。

种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了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二、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是指种群的个体数量,也称为种群密度,它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对于数量的研究以及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种群数量都是受到环境影响的。

当数量过多时,种群间的竞争可能会激烈,导致资源匮乏、疾病传播等问题;当数量过少时,种群可能会濒危甚至灭绝。

因此,保护种群数量很重要。

三、种群的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特征,包括性别比例、年龄比例、空间分布等。

不同的物种种群结构各不相同,这些特征对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生活方式以及对环境的适应都有影响。

比如,性别比例不均衡可能会影响繁殖,并可能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四、种群的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种群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等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有重要作用。

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

五、种群的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种群数量的动态可以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变化、种群内部的竞争、疾病传播等。

种群数量的动态状况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物种适应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六、种群的保护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

因此,种群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过度捕猎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种群的数量、结构和生态系统。

以上是关于种群的相关知识点总结,种群学作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物种适应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种群的数量、结构、生态学、动态以及保护等都是种群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高二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种群与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种群与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种群与生物群落知识点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和结构、优势种、相对丰盛度、营养结构等。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第八章种群与生物群落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 种群1. 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单位,具有基因交流的能力;种群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机单元。

要分清同一个物体和日常用语中同一类生物的区别,如:虫、树、草、鱼、蛇、鸟等不是一个种群,而是一类生物。

注意区分种与纲、目、科、属等分类单位。

例如:黄山上的全部黄山松是一个种群,而黄山上的所有松树就不是一个种群,因为除了黄山松,还有其他松树。

2. 种群的特征生物个体不具备这些特征。

(1)种群密度即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调查方法:①标志重捕法(捉放法):一般适用于动物,就是在一个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区域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即可算出该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几率相等。

例如:假设在对某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A 只个体,第二次捕获B只个体,其中标志个体C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N:A=B:C,N=(AB)/C(只)②样方调查法:一般适用于植物,即在某一生态系统中,随机取若干样方,在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估数种群整体。

样方形态可以是长形、长方形、条带形和圆形等。

注意以下两个概念:样方(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构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构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增长(H2) 竞争的性质(I1)
密度和密度制约(H3)
捕食的性质(J1)
种群动态——波动、周期和混沌(H4)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 构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 构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 构
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国际通用标准)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人口的年龄 结构类型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 的阶段, 到 2000年人口的年龄结 构类型已经完全转变为老年型。人口 老化形势将更加严峻,老年人口问题 也会日益突出,我们将受到“银色浪 潮”的冲击。
构件生物“海葵”和单体生物“鱼”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 构
个体vs.群体
个体 特征
群体 特征
出生
出生 率
死亡
死亡 率
性别
性别 比例
年龄
年龄 结构
寿命
寿命 期望
基因 型
基因 频率
环境生态学---第八章种群和种群结 构
Population size
The population size for unitary organisms, such as mammals, is simply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a given area. For modular organisms, such as plants and corals. The situation is more complex. In this case the number of ‘pieces’ (ramets) or the number of shoots (modules) may give a more meaningful indication of abundance than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种群的基本结构

种群的基本结构

种群的基本结构种群的人口规模是指该种群中的个体数量。

人口规模的大小对种群的稳定性、适应能力和生存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人口规模较小时,种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生存面临更大的风险;而当人口规模过大时,资源的竞争会增加,导致种群的生存条件恶化。

因此,种群的人口规模的适度平衡是维持种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群的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密度的高低与种群的繁衍、资源利用和相互作用有关。

当种群密度较低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少,资源利用相对较充分;而当种群密度较高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多,资源利用受限,甚至可能引发竞争和冲突。

因此,种群的密度也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以维持种群的健康发展。

种群的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方式。

种群的分布可以是均匀分布、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等形式。

均匀分布意味着个体之间的间隔相对均匀,适用于资源分布均匀的环境;聚集分布意味着个体更倾向于集中在某些区域,适用于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环境;随机分布则是指个体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种群的分布方式与资源利用、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种群的演化过程是指种群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

种群的演化受到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迁移和突变等因素的影响。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的遗传信息的差异,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从而使种群的基因组逐渐改变;迁移是指个体之间的移动和交流,它可以增加基因流动性和遗传多样性;突变是指基因组发生突然变化,为新的遗传特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种群的基因组和个体特征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种群的演化过程。

种群的基本结构包括人口规模、密度、分布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结构特征对种群的生存、繁衍和演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种群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的生态特征和演化过程,为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 “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 “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样方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热 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 M2,落叶阔叶林为100 M2, 草原灌丛为25~100 M2,草原为1~4 M2。
物种数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 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和建群种
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多度(abundance)与密度(density)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德鲁提(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
Soc.(Sociales)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op3
很多
Cop.(Copiosae) Cop2

Cop1
2,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 个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H.A.Gleason,他认为:将群落与有
机体相比拟是欠妥的。 原因: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
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的 边界。环境的连续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 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
3,频度(frequency)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Raunkiaer频度定律(law of frequency)。
%
60
5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
40
30
20 10
14
9
16 8
0
A
B
C
D
E
该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 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 B、C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少,E级频度的植物 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所以占有的比例也较高。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
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
第八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外貌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5,具有一定的结构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具有边界特征 9,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4,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重要值是J.T.Curtis和R.P.McIntosh(1951年)在研究森林 群落时,首次提出的。它是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 数量指标,因为它简单、明确,所以近年来得到普遍采用。计算 公式如下: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一)种类组成的调查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
录。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具体作法是:逐渐扩大
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 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确限度4:偏宜种 最常见于某一植物群丛中,但也可 偶然见于其他植物群丛的植物。
确限度3:适宜种 在若干植物群丛中能或多或少丰盛地生长, 但在某一群丛中占优势或生长最旺盛的种。
百分比被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2,盖度(Coverage)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常,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 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的相对盖度。基盖度是指植物基部的覆 盖面积。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
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度代替: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5,体积与重量 6,存在度:在同一类型的各个群落中,某一种植物所存在的群
落数。 7,确限度:一个种局限于某一植物群丛的程度。
Braun-Blanquet 的确限度等级。
特征种:确限度5 确限种:只见或几乎只见于某一植物群丛 中的植物。
尚多
Sp. (Sparsal)
少,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 (Solitariae)
稀少,数量很少而稀疏
Un.(Unicum)
个别(样方内某种植物只有1或2株)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是指样地内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全部
植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
三、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1,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Clements ),他将植物
群落比拟为一个生物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 他们认为: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
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 发育时期。
这个 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多的事实。 事实证明,Raunkiaer频度定律基本上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
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E级愈高,群落的均匀性愈大。如若B、C、D级的比例增高时,说明群 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