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笔记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就像探秘微观世界的小侦探,要搞清楚物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比如水变成冰,只是状态变了,从液态变成固态,本质还是水,就像人换了身衣服,还是那个人。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形状的改变等。

-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变成了铁锈,铁锈可不是铁了,这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东西。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不过要注意哦,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不经过什么特殊变化就能看出来。

-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像可燃性(物质能不能燃烧)、氧化性(有没有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有没有给电子的能力)等。

这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能力,得在特定的“化学战斗”(化学反应)中才能展现出来。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 块状的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就像把一个大砖头(块状固体)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试管)里,先把试管横过来,把固体放进去,再慢慢把试管竖起来。

- 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把粉末像滑滑梯一样(一斜)送进试管底部(二送),然后把试管直立起来(三直立)。

- 液体药品:- 较多量时,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防止瓶塞沾上杂质污染药品),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

这就像给口渴的人倒饮料,得稳稳地倒,还不能弄脏瓶子和周围。

- 少量时,用胶头滴管。

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平放或倒置滴管,不然液体会倒流,就像鼻涕倒流一样恶心,而且会腐蚀胶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_初中化学详细知识大全剖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_初中化学详细知识大全剖析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课堂笔记详细(18页,编辑好,可直接打印)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课堂笔记详细(18页,编辑好,可直接打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2)举例:玻璃碎了、水结成冰、酒精挥发、冰雪融化、石蜡熔化、干冰升华、气球爆炸、铁水铸成铁锅。

2.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举例:铁生锈、食物腐败、燃料燃烧、爆竹爆炸、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3.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4.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注:(1)所有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由感官感知或由仪器测定)(2)举例: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易挥发;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2.化学性质(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木材能燃烧、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3.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会用“是”、“会”、“能”、“容易”、“可以”等这些字眼。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氧气中,小木条复燃。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小木条熄灭。

区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1)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氧气。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知识点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清楚。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要平衡。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从左到右读,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2.1 空气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知识点2:气体的性质-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气体可以被压缩。

-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

2.2 水知识点1:水的性质- 水的化学式为H₂O。

- 水的沸点为100°C,凝固点为0°C。

-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知识点2:水的净化- 沉淀: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 过滤:通过过滤网将悬浮物和溶液分离。

- 吸附:通过吸附剂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 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

知识点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

3.2 反应类型知识点1: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通过系统的知识整理和笔记记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快速回顾和复习。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相同组分的粒子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如金属、非金属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物理性质混合而成,不同成分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结果有影响。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在反应中保持不变。

- 平衡反应的特点: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物质的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三、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级层数,族数代表原子核周围价电子的数目。

-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金属、稀有气体等。

2. 化合价和化合式- 原子的化合价: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电价。

- 化合式:由元素符号及相应的化合价表示的化合物分子式。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子转移结合而成,如NaCl。

- 分子化合物:由共价键连结的非金属原子通过电子共享结合而成,如H₂O。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物和还原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数变化法:根据元素的氧化数变化来确定物质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物质的变色、发热(放热或吸热)、放出气体等现象来判断。

五、酸、碱和盐1. 酸碱中的离子- 酸离子: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如HCl。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层次,族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反应过程需要提供热量。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

放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温度降低,反应过程释放热量。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中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中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箭头前面是反应物,箭头后面是生成物。

2.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是指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方程式中可以通过加上反应条件来表示反应的条件。

四、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为了研究和验证化学理论而进行的实际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和安全知识。

1. 实验仪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有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不同的实验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我们需要了解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包括配制溶液、加热反应、观察反应结果等。

人教版九级化学全册笔记初中化学详细知识大全

人教版九级化学全册笔记初中化学详细知识大全

科学目录绪言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9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7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9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2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25第九单元溶液28第十单元酸和碱32第十一单元盐化肥36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40常见物质的化学式42常见物质的俗名4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43常见反应的现象4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49多功能瓶50除杂51鉴定51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元素和化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行分离。

2. 化学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分子式表示为化合物中原子的相对数目,离子式则用离子表示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可以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结合。

其中,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合成反应。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化学性质则包括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惰性等。

二、物质的组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旋转。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每七个元素为一周期。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元素。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包括分子半径、共价键长度和共价角度等结构性质。

4. 离子化合物结构: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

离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电子云结构有关。

三、化学的能量变化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能量守恒定律,包括热量和功等能量形式的互相转换和总能量守恒原则。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是熵增定律,即自然界中系统的有序度趋向无序度的过程。

它是一个能量不能逆反原则。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化学反应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其中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外界能量,而放热反应则释放能量。

四、化合物的分解和合成1. 化合物分解的方法:化合物分解可以通过热解、电解、光解等方法进行。

其中,热解是通过高温分解化合物,电解是在电场作用下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光解是受到光的作用下将化合物分解。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学完九年级化学,应该怎么复习呢?复习要有计划,要有方法!不能死读书、死做题……复习资料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是根据化学内容的复习顺序来整理的,在每个知识点复习完之后,可以再复习其他不相关内容。

一、根据知识点进行复习课本中有很多关于化学的知识,在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归纳总结,进行重点复习,这样会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提到了八个元素(SiO2++、 MgO+、H2O2+、Fe2+)分别对应着什么重要元素。

可以把这八个元素在书中找出来看一看。

1、要把元素周期表读懂。

首先要明白原子序数是1。

这样才能准确地解释和判断元素的同位素是什么样的呢?例如MgO+与Fe2+为同位素,那么H2O2+和Fe2+分别对应着什么?如果不能理解说明这个元素没有在元素周期表中出现过,需要重新认识它们。

同时通过元素周期表要注意书写顺序以及文字名称上必须加黑横线表示元素符号。

2、对这些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如:②对于一些重要反应,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顺序进行复习。

如:①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所需的条件和步骤;②关于反应物类型的判断;③关于化学反应中电荷等性质和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

3、看一看表中还有哪些元素未在课本上体现。

如:Fe2O3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制法。

因此要通过复习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注意每一种方法是否合理。

注意在知识之间是否相互联系。

有很多同学认为化学基础知识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误区。

化学是从最简单到最深的概念,它是根据变化规律进行推导而得出知识,而不是根据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概念推导出来。

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就是因为没能抓住公式或概念,导致得分率不高。

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课本上所学过的知识总结起来,使自己在复习时能够事半功倍。

复习时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把知识点进行综合,使自己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4、看一看与实际生活、生产等有关的化学知识。

主要是化学知识中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内容。

课题2 水的净化 听课笔记

课题2 水的净化 听课笔记

课题2 水的净化
评价与建议
核心素养
组织学生比较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所得液体,并对净水效果做出判断。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对单一净水操作效果形成比较直观的认识。

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
信息技术融合
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老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对硬水软水的认识,投影归纳硬水软水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教师演示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的实验操作。

结合实验讲解实验室鉴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使学生更直观了解硬水、软水鉴别的基本实验方法。

教学组织
本课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和活动探究时,目标更明确;课堂中运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交流思辨
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和实验指导。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个别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

学习效果
查看电子档案完整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详细讲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详细讲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详细讲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本文将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物质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指的是组成相同的物质,如金属、氧气等。

- 混合物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保持各自性质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等,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获得。

- 化学性质:包括燃烧、腐蚀等,表明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每个元素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量。

-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增加,元素的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同一族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原子与化学键1. 分子与化学键:-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构成,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2. 元素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指的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是化合物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电荷数。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构成,反应物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在箭头右边。

- 化学方程式还包括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物质的状态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 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五、常见溶液和溶剂1. 溶液和溶剂:-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系统,其中溶质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 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2. 浓度和溶解度:- 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或物质的质量中溶质的含量,可以通过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来表示。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元素: 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组成, 称为化学元素。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 如颜色、硬度等。

-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如燃烧、腐蚀等。

2.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水的性质:分子式为H2O,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导热和沸点等性质。

- 盐的性质: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盐, 具有溶解在水中能导电的性质。

3.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 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纸或过滤器, 将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固体分离出来。

- 蒸发:将混合物放在加热器中, 使其中液体部分蒸发, 从而分离固体和液体。

- 结晶: 通过溶解物质在溶液中, 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 从而获得纯净的固体。

4.常见物质的鉴别-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的产生。

- 金属活动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按照金属反应性从高到低顺序分为: 钾、钠、铂、银、铜。

- 水和酒精的鉴别: 水在纸上会被迅速吸收, 而酒精则不会。

5.常见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化学储存:将化学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液需进行中和处理。

6.分子与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 离子: 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

- 共价键:共用电子的化学键, 通常形成分子。

- 离子键: 电子从一种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原子, 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7.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 酸的性质:酸溶液呈酸性, 可以导电, 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的性质:碱溶液呈碱性, 可以导电, 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化学复习提纲目录绪言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4)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0)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4)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5)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28)第九单元溶液 (32)第十单元酸和碱 (35)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0)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4)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47)常见物质的俗名 (48)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48)常见反应的现象 (52)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54)多功能瓶 (55)除杂 (56)鉴定 (56)初三化学总复习笔记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1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定义: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定义: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O2点燃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二、空气的成分三、混合物和纯净物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是理解和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整理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的笔记,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

1.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1.3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而离子则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2.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例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2.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等。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标志化学反应的标志包括外部可观察到的现象,如气体产生、沉淀生成、颜色变化和能量释放等。

3.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等。

第四章:常见的物质转化过程4.1 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即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2 金属的活动性根据金属在溶液中是否被溶解或和其他物质反应的能力,将金属分为活动金属和非活动金属。

4.3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介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如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并探索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第五章:物质以能量为基础的研究5.1 电能和化学能电能是以电流形式表现的能量,化学能是物质间存储的能量。

5.2 燃烧和火的形成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过燃料与氧气反应形成火焰。

5.3 光的特性和应用介绍光的传播特性,如折射、反射和折射率等,并探索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和盐6.1 酸、碱和盐的性质分析酸、碱和盐的特性,如酸的酸性、碱的碱性和盐的中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初三化学总复习笔记目录绪言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4)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0)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4)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5)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29)第九单元溶液 (32)第十单元酸和碱 (36)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4)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47)常见物质的俗名 (48)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48)常见反应的现象 (52)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54)多功能瓶 (55)除杂 (56)鉴定 (56)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堂笔记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 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 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 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 点燃白烟, 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 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2和H2O的量增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 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量筒不能用来加热,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 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正确) 物重=砝码+游码“左码右物”(错误) 物重=砝码-游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 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在纸上称量。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笔记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内容。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下面就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些笔记整理。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我们生活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性质也各不相同。

从物质的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微粒组成,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微粒组成,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不均质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改变其组成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等;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在九年级上册中,化学人教版介绍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

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在烧烤、燃烧等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很多物质;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常用于烘焙中起发酵剂的作用。

此外,化学人教版还介绍了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以形成阳离子,比如钠元素在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氧化钠;金属氧化物具有碱性,能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物发生反应时,通常会生成盐和水。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过程中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

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产生热、光和气体等现象。

比如,我们常见的燃烧过程就是一种氧化反应。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氧元素的过程。

还原反应通常需要还原剂的参与,还原剂能够转移氧元素给其他物质,从而使其发生还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

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四.如何学好化学?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

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3、吹灭蜡烛,观察;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5、(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二)实验现象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因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3:.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14页)要点: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步骤1:如第14页图1-13至15,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探究步骤1、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3、完成实验4、分析试验结果5、得出结论(二)实验探究应关注1、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与桌面成45o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蒸发皿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净;④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及时搅拌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间接加热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加热仪器酒精灯用于加热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如有高温固体物质生成如Fe,S燃烧,应预先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炸裂瓶底)或装入少量的水(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胶头滴管(滴瓶)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①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一般只能称准至0.1g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不能称量热物质;③称量物需放在纸(一般)、表面皿或烧杯中(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量筒度量液体体积,一般能准确至0.1ml①不能加热;②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适合的量筒(最大刻度值大于量取的液体体积但尽可能接近);④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漏斗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长颈漏斗用于注入液体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避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夹持仪器铁架台(含铁夹、铁圈)固定和放置各种仪器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坩埚钳夹持坩埚加热或夹持热的蒸发皿等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温度高时应放在石棉网上辅助仪器水槽排水集气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玻璃棒搅拌液体、引流、蘸取液体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

注意随时洗涤、擦净1、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滿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广口瓶里的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固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不能竖直放入容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贴。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倒放或平放,不能伸入仪器内部,不能和仪器内壁接触,4、物质的加热间接加热可使用烧瓶、烧杯;直接加热可使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5;.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6.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溶液的配制A: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B: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9、过滤条件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10、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11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