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考古研究的主题分类
关于磁州窑的鉴赏及思考
关于磁州窑的鉴赏及思考(关于磁州窑鉴赏下的思考)历史无可辩驳地表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庞大的民窑体系,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和较大区域传播,蜚声中外,深深影响中国的陶瓷生产的发展。
从南北朝时期起,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千年风流,绵延不断,充分体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而磁州窑扎根于民间,具有独特的乡土特色,它以崇尚自然,率真朴实,豪放粗犷,潇洒典雅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创造了中国古代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凸现出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民间工艺的强大生命力。
然而在实际,磁州窑许多陶瓷绘画作品,其艺术鉴赏价值也远远超出其实用价值,而带有强烈的艺术审美,宗教文化与民俗色彩。
一件绘画产品往往蕴涵各个时代深厚的文化气息与艺术内涵与时代精神。
成为我们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翔实的实物资料。
对于磁州窑的研究,一直包含在对磁州窑进行的综合研究之中的影响不可分割的磁州窑绘画题材异常丰富多样,包含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戏剧内容及民俗题材方面的内容,俨然构建出一条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艺术画廊,浓缩着博大精妙的文化意蕴与雄浑的艺术审美。
纹饰中既有文人高仕琴棋书画的生活场景,也有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及吉祥图案。
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精致的理念精神,集中了中国文化精髓。
然而,磁州窑之所以成为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在中国及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代名窑,必定有其内在的成因。
我参阅了大量磁州窑论著和研究文章,以及实地的探索考察,并在借鉴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磁州窑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初步概括:(1)扎根沃土、立足民间。
磁州窑在其产生、成长、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饱吮了“磁州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乳汁;孔孟思想、老庄哲学以及魏、晋、唐、宋以来中国绘画、书法艺术、诗词曲赋等无不给予其深刻的影响,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上长成了磁州窑这一参天大树。
磁州窑为民间所办,烧造的产品主要供百姓所用,瓷器装饰直接取材于人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极富生活意趣和幽默感。
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
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0•【字号】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TM〗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TM〗〖SM〗第21号〖/SM〗《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已经2024年8月28日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5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SR〗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10日〖/SR〗〖TM〗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TM〗〖TS〗(2024年8月28日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5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TS〗〖T〗第一条〖/T〗为了推进磁州窑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促进磁州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T〗第二条〖/T〗本市行政区域内磁州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T〗第三条〖/T〗本条例所称磁州窑,是指创烧于北朝晚期延续至今,形成了影响广泛的磁州窑系,中心窑址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古属磁州),具有独特的施用化妆土工艺,采用剔、刻、划以及将传统中国书画用于器皿表面等装饰技法,其红绿彩装饰技法开创中国古陶瓷单色釉上用彩釉装饰先河,烧制品装饰风格以“白地黑花”“黑地白花”等为主要代表的古代陶瓷文化遗址及其生产业态。
本条例所称磁州窑文化,是指与磁州窑相关,具有历史、科学、经济、艺术、文学等社会价值的窑址、窑具、器物、典籍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造型、色彩、装饰、设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文化表现形式。
磁州窑研究定稿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磁州窑研究学生刘华指导教师岳红讲师年级2013级专接本专业历史学二级学院文史学院邯郸学院文史学院学院2015年5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岳红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磁州窑研究摘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磁州窑的烧造历史悠久,留下来的遗物较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窑体系的确在世界陶瓷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今正面临着如何把中国这份宝贵的历史遗存保护和传承下去,进而健康的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是试图在梳理磁州窑的历史沿革以及磁州窑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保护和传承策略。
关键词:磁州窑艺术特色保护传承Magnetic state kilnLiuHua Directed by YueHongABSTRACTCi Zhou kiln is one of the biggest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ancient kiln system, is also a famous folk kilns. Magnetic state kiln fire has a long history, relics of stay is also very much, great research value. As China's largest people kiln system indeed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ceramic history, is now faced with how is China this can be valuable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comb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gnetic state kiln and magnetic state kiln artistic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explore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KEY WORDS:Magnetic state kiln Artistic features Inheritance strategy目录磁州窑研究 (III)摘要 (III)前言 (2)一、磁州窑的历史沿革 (3)(一)隋唐时期的磁州窑 (3)(二)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 (3)(三)明清、民国时期的磁州窑 (4)(四)建国之后的磁州窑 (5)二、磁州窑的艺术特色 (6)(一)装饰技法的多样性 (6)(二)磁州窑装饰题材的广泛性 (7)(三)磁州窑造型艺术的质朴性 (8)三、磁州窑的当代传承 (9)(一)磁州窑的现状 (9)(二)磁州窑存在的问题 (10)(三)磁州窑的传承策略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场,是河北四大古窑之一。
磁州窑及其类型
磁州窑及其类型德颐祥艺术品祝大家春节快乐磁州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与彭城镇、临水镇附近,以及冶子村、东西艾口村一带。
由于过去认为是杂器窑,所以不似定窑、汝窑那样常见于多数文献中。
据目前所知,最早只在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内对磁州窑器的品类、特点有如下记载:“古磁器,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只有划花、绣花。
光素者价高于定,新者不足论。
”此外,还曾见于晚明万历时期的谢肇淛的《五杂俎》,他对“磁器”一词做了如下的解释:“今俗谓窑器为‘磁器’,盖以河南之磁州窑最多故也。
相沿已久,遂以名之。
犹之银称‘朱提’,墨称‘隃麋’也。
这两段翔实的记载对于磁州窑历史研究十分重要。
另在清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内也有类似的记载,结合今日窑址出土的实物看来,果然并非无稽之谈。
宋磁州窑绿釉剔划花纹梅瓶(海外收藏)虽然磁州窑在过去很少见于文献,并不似五大名窑那样受人重视,但因其独树一帜、质朴豪迈的艺术风格与大量实用、美观的日用器皿,早自宋代即已享誉民间、影响深远。
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磁州窑也做出过卓越贡献。
例如朝鲜、日本、越南、泰国陶瓷中多有吸取磁州窑技法之例。
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还正式对邯郸观台窑址进行了正式发掘,获得了大量瓷片及窑具、残器,并揭示了窑炉和制瓷作坊乃至烧窑工艺的概貌,为磁州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鱼藻纹深钵关于磁州窑的历史,根据目前观台窑址发掘结果与传世文物看,似乎最上不过是北宋年间,下限可到明、清乃至今天(包括彭城窑)。
然而毕竟不可以点代面,何况窑区各窑之间的迟早兴衰互有不同,有的仍旧沉埋在地下。
例如据当地人们反映说,新市区(临水窑址)曾出土瓷片甚多,并有唐代之物。
著者20年前也曾在响堂山文化馆见到隋代青瓷碗,唐代印花青瓷炉,及宋、金、元时期的瓷片并拍摄照片留参。
其隋代青瓷特点是在口缘部分多施加化妆土(约占50%以上),釉色青中闪黄,胎质较之贾壁窑青瓷坚致且白。
走进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感受黑与白的艺术魅力
⾛进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感受⿊与⽩的艺术魅⼒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类窑,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所⽣产的瓷器被称为⿊与⽩的艺术;它创造性地将中国书画艺术,⽣动绘制在瓷器上,开创了中国书法绘画装饰瓷器的新篇章;它⾃北朝创烧,于宋、⾦、元时期达到⿍盛,经明、清⾄今,历经千年⽽不衰;它传播⼴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形成了中国古代北⽅最⼤的民窑体系;它,就是中国北⽅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话说磁州窑》栏⽬,带你⼀起⾛进磁州窑,了解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著名的民间瓷窑,拥有1500年历史。
它和当时的定窑、邢窑、井陉窑并称为河北的四⼤名窑。
经过长期的⽣产演变,形成了“⽩地⿊花(褐彩)”的独特装饰艺术,在古代陶瓷史上独树⼀帜。
磁州窑的技术还影响到了朝鲜、泰国、越南、⽇本等东南亚国家,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为了弘扬磁州窑⽂化,2010年起磁县决定举办国际磁州窑论坛,每两年举办⼀次,以此推动磁州窑⽂化的传承和研究,为磁州窑⽂化传承发展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
到⽬前为⽌,磁州窑国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
2010年10⽉25⽇,“⾸届国际磁州窑论坛”在河北磁县召开。
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集聚⼀堂,共叙磁州窑⽂化的传承与发展。
来⾃韩国、美国、意⼤利及国内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2012年10⽉23⽇–25⽇,第⼆届国际磁州窑论坛举办,来⾃国内外古陶瓷、⽂史、科技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百余⼈参加,全⽅位、多学科、多层次的推进磁州窑及诸窑场装饰艺术的传播和影响之研究。
在中国瓷器历史上,“⽩地⿊花”的磁州窑占有重要地位。
瓷器上的图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能给今天的⼈们什么启⽰?2014年10⽉23⽇,第三届国际磁州窑论坛在磁县开幕,来⾃国内及英国、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磁州窑装饰题材研究”这⼀主题进⾏了专题研讨。
2016年9⽉19⽇,第四届国际磁州窑论坛在邯郸磁县隆重开幕,论坛邀请了来⾃⼤陆、台湾、新加坡等国内外研讨古陶瓷、⽂史、⽂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的近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磁州窑丰富的⽂化内涵和亘古不变的艺术魅⼒。
磁州窑调研报告
磁州窑调研报告磁州窑是中国陶瓷的珍贵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瓷都”。
为了进一步了解磁州窑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我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一、磁州窑的历史:磁州窑创建于唐代,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曾经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陶瓷生产基地。
在明代、清代,磁州窑的产品更是被皇室所钟爱,并广泛流传于国内外。
二、磁州窑的特色:1. 瓷质精细:磁州窑的陶瓷制品制作精细,采用高温烧制工艺,瓷质纯净,质地细腻。
2. 艳丽的彩绘:磁州窑的彩绘技艺独树一帜,采用了独特的釉料和彩绘工艺,色彩鲜艳且耐久。
3. 多样的款式:磁州窑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器皿、花瓶、茶具等,样式多样,设计精美。
三、磁州窑的现状:1. 陶瓷生产工艺的传承:磁州窑的陶瓷工艺在当地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许多传统的手工工艺仍在使用。
2. 陶瓷产品的销售情况:磁州窑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热捧,销售情况良好,尤其是茶具等礼品类产品更受欢迎。
3. 宣传推广的不足:磁州窑的品牌推广力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以提高磁州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磁州窑的发展建议:1. 加强技艺传承:继续加强陶瓷技艺的传承,培养更多的陶瓷艺术人才,保护和发展磁州窑的传统工艺。
2. 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展会等方式推广磁州窑的产品,提升销售规模。
3. 创新产品设计:磁州窑可以与当地文化和特色相结合,开发更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
4. 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推广磁州窑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结语:磁州窑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尽管在现代社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技艺传承、拓宽销售渠道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相信磁州窑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磁州窑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磁州窑的魅力。
历史解密考古发掘新发现 邯郸磁县磁州窑创烧史提至唐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考古发掘新发现邯郸磁县磁州窑创烧史提至唐代
导语:9月中下旬,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省文物局和磁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磁州窑论坛召开,从论坛上获悉专家在磁县冶子窑遗址中发现
9月中下旬,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省文物局和磁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磁州窑论坛召开,从论坛上获悉专家在磁县冶子窑遗址中发现了唐代地层中的瓷器实物,这把漳河流域磁州窑中心窑场的创烧历史由过去的五代提前到了唐代中晚期。
2015年5月冶子窑遗址发掘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磁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织,发现了漳河流域磁州窑最早的地层——唐代地层。
唐代地层中出土了白釉黑绘花等工艺瓷器实物,釉色多为青白釉,应属隋青瓷向唐白瓷转化中的过渡色,另外唐黄釉、黑釉瓷标本出现也较多,器物底足多为饼足和玉璧足。
此外,冶子窑遗址还出土了一批北宋中晚期的棕黄釉印花瓷器,有的题写“刘氏”“何氏”字款。
据了解,1987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研所和邯郸地区文管所联合对观台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地层为五代,但只出土了少量的瓷片标本,所以把漳河流域观台磁州窑烧造年代的上限认定在北宋早期及五代。
冶子窑址发掘发现了唐代地层,明确地将漳河流域磁州窑烧造年代的上限提前到了唐代。
截至目前,冶子窑址发掘开探方10个,发掘面积296平方米,共发现窑炉2座、遗迹16个,出土各种完整或可复原瓷器近1万件,各类瓷片标本近6万片。
出土器物及标本所表现的特点是,器形规整,胎质细腻,胎体坚薄,受火温度高,釉色光润,皆为上乘之作。
观台窑址和冶子窑址出土瓷器及标本的精美度进行比对,冶子窑址的瓷器质量远胜观台窑址,从而确定了冶子窑为当时漳河流域的中心窑场或
生活常识分享。
对磁州窑的研究
对磁州窑的研究磁州窑是中国传统的陶瓷窑炉之一,起源于唐朝,发展至明清时期。
它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磁县境内,因此得名磁州窑。
磁州窑的瓷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磁州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代时期,磁州窑主要生产瓷器的原料是红色陶土,经过精心制作和烧制,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红釉陶瓷。
这种红釉瓷器在唐代的宫廷和贵族中非常受欢迎,成为了时代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磁州窑的工艺逐渐发展,技术也逐步提高。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采用青瓷的制作工艺,并且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了铁元素,使得瓷器呈现出独特的青绿色。
这种青瓷瓷器在宋代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出口到了世界各地。
明代时期,磁州窑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代的磁州窑主要以青花瓷为主要产品,其特点是在瓷器表面绘制精美的蓝色花纹。
这种青花瓷器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备受青睐。
明代的磁州窑瓷器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还远销到东南亚和西亚等地。
磁州窑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还包括对瓷器的分类和鉴定。
根据烧制温度和釉色等特征,瓷器可以分为高温瓷和低温瓷。
高温瓷主要指的是以青瓷和白瓷为主的瓷器,其烧制温度在1200摄氏度以上。
低温瓷则是指烧制温度在1000摄氏度以下的瓷器,如黑瓷和青白瓷等。
通过对瓷器的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磁州窑的历史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磁州窑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通过对窑址的发掘和遗址的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磁州窑的生产规模和烧制工艺。
同时,科学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对瓷器的成分和年代进行准确的判断。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磁州窑的文化遗产,还可以为相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对磁州窑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到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磁州窑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也能够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磁州窑专业调研报告
磁州窑专业调研报告磁州窑专业调研报告磁州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磁县磁州镇,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制瓷窑址之一。
调研主要内容包括磁州窑的历史沿革、瓷器特点和制作工艺等方面。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沿革磁州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起源于公元8世纪。
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尤其是北宋时期,磁州窑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制瓷产地之一。
明代以后,磁州窑逐渐式微,直到清代灭亡。
二、瓷器特点磁州窑制作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要特点。
其中以青瓷最为著名,其釉面呈青绿色,胎体细腻而坚硬,具有高度的透明和发亮度。
青瓷的烧制工艺复杂,需要控制火候、釉料配方和掌握炭化还原等关键技术。
白瓷则以器形简洁、釉面整洁为特点,白如玉,可与南方的景德镇白瓷媲美。
三、制作工艺磁州窑的制作工艺以手工制作为主,各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细致操作。
从原材料的准备、胎体成型、烧制到上釉、装饰,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处理。
磁州窑的窑炉采用龙窑和封窑的烧制方法,窑温高达1300℃以上,且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烧制出高质量的瓷器。
四、保护与传承目前,磁州窑已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磁州窑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磁州窑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收藏家的关注。
综上所述,磁州窑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制瓷窑址之一,具有较长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瓷器特点。
磁州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加强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磁州窑的制瓷技艺和文化价值。
彭城磁州窑调研报告
彭城磁州窑调研报告彭城磁州窑调研报告一、引言彭城磁州窑作为中国陶瓷的传统窑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磁州窑的发展现状,本次进行了调研研究,旨在寻找磁州窑的独特之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调研目的1.了解磁州窑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2.探索磁州窑的工艺和技术特点。
3.了解磁州窑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磁州窑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实地调研:参观磁州窑遗址,观察窑炉结构和陶瓷作品,与窑场工匠进行交流。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磁州窑的历史渊源:磁州窑起源于唐朝,经历了隋唐、五代、两宋等朝代的发展,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代表之一。
窑场曾繁荣一时,被誉为“瓷都”,但在明代之后逐渐衰落。
2.磁州窑的工艺和技术特点:磁州窑以青瓷为主要产品,采用海螺式窑炉,窑温高且采用红泥烧制,使得陶瓷呈现出青绿色,具有独特的色泽和釉面特点。
3.磁州窑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磁州窑目前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主要原因是缺乏品牌打造和推广,同时也面临着制作工艺传承的问题。
然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磁州窑有着再度崛起的机会,可以通过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文化旅游的推广等途径来拓展市场。
五、建议与对策1.加强文化传承:通过开设陶艺传统课程,培养更多年轻人对磁州窑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窑场。
2.注重品牌建设:加强磁州窑的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陶瓷品牌。
3.拓展市场:与当代艺术的交融,设计出更具有现代感的作品,开拓年轻消费者市场;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4.加强技术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磁州窑作为中国陶瓷的传统窑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目前磁州窑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面临着技术传承、品牌推广等问题。
关于磁州窑
关于磁州窑(磁州窑白底黑花莲纹枕,北宋;上海博物馆藏)磁州窑是北宋、金时期的著名民窑,中心窑场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一带,因宋时该地属磁州,故而得名。
磁州窑于隋代时就已生产青瓷,宋代时工艺达到高峰。
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
其中,白瓷装饰有划花、刻花、剔花、绿斑、褐斑以及珍珠地划花等,尤以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最为出色。
磁州窑以瓷枕最具声誉,此外也生产盆、碗、瓶、罐等产品。
(磁州窑白釉划花莲瓣形枕,宋;首都博物馆藏)磁州窑文献磁州窑是宋代民窑之一,所烧器物主要是供邻近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之用,产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器无论从原料、工艺乃至匠师的技艺上都无法与官窑瓷器相提并论,这从遗存的磁州窑瓷器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与官窑之间的差距。
另外,在已发现的北宋时期出土的墓葬中,瓷器部分主要是景德镇青白瓷、耀州窑青瓷和定窑白瓷,而鲜有磁州窑瓷,说明磁州窑的品质尚不能入上流社会之眼。
也正因如此,在宋代文献中并没有关于磁州窑的记载,当时的士大夫们完全不care这个民间窑口的瓷器。
直到明代初期,曹昭在其《格古要论》中提到了磁州窑,之后有关磁州窑的记载才多了起来。
(磁州窑白地黑彩人物故事枕,金;首都博物馆藏)磁州窑特色磁州窑瓷器胎釉较粗,不为士大夫等权贵阶层所青睐,但却颇得民间百姓的喜爱。
它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为题材,以传统绘画的方式绘制于瓷器上,使瓷器本身具有了很好的亲和力。
其画风质朴、格调清新、色彩对比强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又鲜明的风格。
磁州窑的绘画题材涉猎广泛,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其装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除常见的白地黑花外,还有白釉酱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红绿彩绘以及三彩釉陶等十几个品种,为其他窑系产品所难以比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
磁州窑三色荷花瓷枕,宋;国家博物馆藏。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图罐,元;国家博物馆藏。
(磁州窑彩色釉陶划花花鸟纹枕,金—元;上海博物馆藏)磁州窑瓷枕磁州窑以盛产瓷枕著名。
磁州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学术研究)
磁州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学术研究)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阅读提示它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所生产的瓷器被称为白与黑的艺术,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创造性地将中国毛笔书画,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开创了我国瓷器书法绘画装饰的新篇章。
它自北朝创烧,于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历千年而不衰。
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形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它,就是中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
在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滏阳西路上,有一座特别的建筑——朱门、灰瓦、青砖,古香古色,造型朴素而不失别致。
门楣上鎏金的“中国磁州窑”几个大字和旁边的标识,让人轻易就能认出,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有元代、明代、民国窑址各一座,老作坊三间。
而在距此几公里外彭城镇富田村的南山坡上,是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
遗址内,两座完整的元代馒头窑,数座明、清、民国时期的馒头窑被保存至今。
在彭城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磁州窑窑址有数十处。
而在彭城镇数米深到数十米深不等的地下,更是有数以百计的古窑址在沉睡。
这些窑址,无不彰显着磁州窑——这个延续千年老窑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磁州窑真正为人们所熟知,却不过百年时间上世纪初的彭城老建筑(资料片)重现人间:巨鹿古镇的惊人发现“虽然磁州窑历史悠久,但因其民窑的身份,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不多,长期以来,人们都没能认识磁州窑,直到上世纪初巨鹿古城的那次出土……”磁州窑艺术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光华的一番话,把记者拉回到90多年前。
1918年,巨鹿县遇到罕见的大旱,当地人掘井自救,意外挖出了被埋在地下6米、已淹没长达810年的宋代城邑——巨鹿古城。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古城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白地黑花的古代瓷器。
惊人的发现让欣喜若狂的人们忘了挖井的初衷,一时间奔走相告。
然而,这个足以载入中国陶瓷史册的事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演变成了一场文化灾难。
“巨鹿出土大量精美瓷器的消息不久就传遍各地,一时间,国内各地的古董商云集巨鹿,大量购买这些瓷器并运到京城,销往欧美等地区,获取巨额利润。
民间瓷窑-磁州窑发展调查报告
然而与此形成对照,国内大多数 研究者对磁州窑的研究还处在自 发阶段。在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 和中心邯郸一带,由于资金等方 面的限制,许多研究成果尚无法 面世。从事磁州窑文化研究和开 发者寥寥无几,后继乏人。从而 影响了磁州窑对国内游客的吸引 力。
四、促进磁州窑旅游发展的措施
• • • •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景区的知名度。 妥善处理与周边景区的关系,形成旅游系 列 丰富景区文化资源,增强其文化气息 突出地区特色,加大开发力度,形成独特 的文化品牌
自宋至今,磁州窑的大规模生产贯穿几个 世纪。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地方志记载 民间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誉, 民国时期一度还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 的盛况。因而应以此为契机,借助新闻媒 体、出版部门、互联网等加大对景区的宣 传力度,借以提高景区在全国,乃至国际 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力争达到“河南少 林、山西平遥”那样的宣传效应。在加大 在重点省市和中央媒体宣传的同时,要积 极扩大宣传覆盖面,尤其是要积极开拓境 外宣传渠道,把景区推向境外。
• 扎根沃土、立足民间。 • 博采众长,人为我用。 • 不具一格、开拓创新。 •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正因为这些丰富精神内涵,更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往参观。
三、磁州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 遗址保护意识不强 • 传统工艺面临失传 • 大量研究成果出自海外
由于人们对遗产保护意识的的缺失,大 量遗址已经和正在遭受着破坏。迄今人 们已经发现,在观台镇和彭城镇两地, 古窑场多达200多个,在方圆百里之内, 古窑遗址一个挨着一个,密密匝匝,层 层叠叠,蔚为大观。馒头窑炉是外表用 废匣钵装土后垒起来的,像一串串铜钱, 既是废物利用,又起到装饰效果,古朴 而美观,让人不得不敬佩古人的创造力。 但如今由于开发建设,大量的“馒头窑” 被拆毁,现这里已剩下不多了。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磁州窑是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场,是中国制瓷传统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窑口之一。
它具有鲜明的民窑特色和深远的影响,以质朴、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动的装饰而著称,在陶瓷手工业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磁州窑器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艺术层面磁州窑是指从晚唐、五代起,直到近代,在古代磁州范围内存在的一批制瓷窑场生产的产品。
这些窑场的产品以供应周围地区的民间日用为主,在其生产的主要阶段并不以供御用而著称。
这些窑场使用当地出产的品质不高的瓷土为原料,因而成品的胎质较粗,颜色不纯,为此,磁州窑的产品在胎釉之间加施白色化妆土,制造出洁白的瓷器,达到了粗料细作的目的。
同时,以这层化妆土为基础,磁州窑开创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特点是黑白反差强烈,色彩鲜艳。
由于磁州窑的产品主要是供民间使用,因而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艺术层面。
其特点可以归纳为:就地取材,经济生产,装饰丰富,色彩鲜明,具有民间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献中所指的“磁州窑”或“磁器”,是指宋元时期磁州境内的窑场。
磁州于隋开皇十年(590年)建立,以后相沿使用,其范围大体上包括今河北省南部的磁县、邯郸县、武安县和涉县的部分地区。
在这个区域内,宋元时期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制瓷中心:一个是在滏阳河流域,以今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为中心。
这里的窑场密布于滏阳河两岸的彭城镇地区,此外,还有富田、临水、张家楼等窑址。
2002年在临水镇三工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从唐到元的遗物。
其中尤以隋唐时期的早期青瓷和白瓷,金代的红绿彩瓷器为重要。
这一带的窑业至少可以上溯到隋唐时期,历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兴盛时期主要在金代以后,尤以元明时期为繁荣。
现在仍然是一个制瓷业中心。
另一个是在漳河流域,即以今河北磁县观台窑址为中心,包括冶子、东艾口、申家庄、观兵台、南莲花、荣花寨等一组窑场。
这组窑场在宋元时期最为兴盛,其兴起代表了磁州窑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历宋金到元代末期衰落,生产中心转移到了彭城一带。
邯郸市博物馆《中国磁州窑瓷器》宋金元篇:敕勒青铜分享
邯郸市博物馆《中国磁州窑瓷器》宋金元篇:敕勒青铜分享《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以多年来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和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为依据,利用现代陈列手段,系统、全面地展示了磁州窑千余年发展的水平和面貌,呈现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的绚丽风采。
陈列内容分北朝隋唐的兴起、宋金元时期的繁荣、明清民国的延续以及现代的复兴等四个部分。
共展出早期青瓷,鼎盛时期的白地黑花、剔、刻、划花瓷,明清民国的青花、五彩瓷以及现代的仿宋瓷等瓷器及文物标本300余件。
该陈列是国内首次举办、规模最大、陈列文物精品数量最多的磁州窑专题陈列,其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制作精美,曾荣获2003年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
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磁州窑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扩大了生产规模。
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元代白地书“梨花白”罐元代“木香顺气丸”罐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诗文豆形枕·北宋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黑釉盖罐·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釉短流喇叭口执壶·北宋峰峰矿区出土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仁和馆”铭四系瓶·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八仙馆”铭四系瓶·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花卉纹四系瓶·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折枝花纹梅瓶·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黑釉玉壶春瓶·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褐彩开光折枝花玉壶春瓶·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无深巷”文字罐·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仙鹤纹罐·金代 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 左白地黑花卷草纹大钵·金代左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大叶纹钵·金代右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黄绿釉迦陵频伽像·金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黄绿釉模印荷花纹须弥座象耳瓶黄绿釉模印荷花纹须弥座象耳瓶翠蓝釉小罐·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翠蓝釉黑花罐·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釉行炉·北宋右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釉剔花莲瓣纹行炉·北宋左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绿斑行炉·北宋左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珍珠地缠枝纹行炉·北宋右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珍珠地黑彩缠枝纹行炉·北宋 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红绿彩“长命富贵”文字碗·金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红绿彩象首残件·金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红绿彩侍女蛹·金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红绿彩弟子残像·金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剔花大叶纹花口壶·北宋左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绿釉黑剔缠枝牡丹纹喇叭口小瓶·金代右峰峰常乐寺出土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绿斑执壶·北宋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左白地小梅瓶·北宋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中白地褐彩梅花点纹钵壶·北宋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右白釉侈口瓜棱罐·北宋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右白釉浅腹碗·北宋邯郸市南堡出土·邯郸市博物馆藏左酱釉梅瓶·元代峰峰矿区出土邯郸市博物馆藏白地黑花鱼藻纹盆·元代征集·邯郸市博物馆藏。
磁州窑系的特点,胎釉质地分类,白瓷和黑瓷
磁州窑系的特点,胎釉质地分类,白瓷和黑瓷
磁州窑系是宋金时期北方最大的民窑系,以河北磁县磁州窑为中心,窑场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广有分布。
江西吉州窑南宋时也烧造磁州窑系风格的瓷器。
磁州窑系诸窑多是综合性瓷窑,兼烧白瓷、黑瓷、彩绘瓷、三彩陶器等品种。
白瓷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品,造型以盘、碗最多见,也有瓶、罐、水盂、镜盒、玩具等。
白瓷以其胎釉质地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仿定窑产品,胎土经过淘洗,比较细密,胎色白或黄白,釉层较薄,釉质莹润,除底足外通体施釉,其中优质品与定瓷差别很小;
另一类是粗白瓷,胎体厚重,胎质粗糙,呈土黄或红褐色,杂质明显,胎上有一层化妆土,多是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有些器物外壁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瓷胎、化妆土、白釉三个层次。
黑瓷也是磁州窑产品的大宗,这类产品的造型以罐、碗、瓶为主,也有盘、壶和玩具。
胎质粗糙,胎色黄褐,胎体厚重,釉层较厚,黑色纯正。
大多数器物是里施满釉、外施半釉,也有些里外均施半釉,有些罐类内壁施釉仅过口沿。
黑釉碗除纯黑者外,还有一些油滴、兔毫、玳瑁斑等窑变装饰。
绿瓷产量不大,大都是金代产品,主要造型有盆、盘、瓶等。
磁州窑的研究史
磁州窑的研究史
秦大树
【期刊名称】《文物春秋》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磁州窑是宋代以来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个巨大的瓷窑体系。
它具有鲜明
的民窑特色,广泛的分布和深远的影响,它以质朴、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动的装饰而驰名中外,成为古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磁州窑最基本的特点是在白度不高并比较粗糙的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
同时,在这层化妆土上,窑工们创造了一系列的装饰手法,剔去化妆土,造成胎色与化妆土的对比,在白色化妆土上画黑花,或再加上一层黑色化妆土,剔黑留白等等,都造成了一种黑白对比强烈,明快、生动的装饰效果。
以这种强烈的反差效果为手段,采用极自由潇洒的画风来表现民
间喜闻乐见的通俗题材,就形成了磁州窑那种特有的质朴、洒脱、豪放、粗犷的风格。
无疑,这是我国古老传统文明的一枝奇葩。
【总页数】7页(P26-31,20)
【作者】秦大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筚路蓝缕的学科研究史——评黄修己、刘卫国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J], 陈卫
2.对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的创辟与瞻顾——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 [J], 袁济喜
3.《诗经》研究史的新作--读张启成先生的《诗经研究史论稿》 [J], 曹志敏;史明文
4.浅说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宋代磁州窑梅瓶的艺术风格--兼论磁州窑梅瓶的发展演变历程 [J], 裴志超
5.论研究史体例在马克思经典文本研究中的应用——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为例 [J], 邓伯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州窑鉴定知识
磁州窑鉴定知识在殷商时期,殷王朝自盘庚迁都于安阳近三百年之久,直到商朝灭亡。
在安阳殷墟定都期间烧造的陶器有白陶、灰陶、红陶、黑陶、印纹硬陶等,其中灰陶是彩陶与黑陶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产量最大,而白陶的原料是一种氧化铁含量很低的粘土,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胎质洁白细腻,形体规整,造型、纹饰均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数量少,多出土于贵族墓葬,应属贵族使用的尊贵品。
磁州与安阳毗邻,属于殷商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在陶的发展与制造过程里,磁州窑所在地区应参与其中。
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1974年在邯郸磁县下七垣村南曾发现殷商陶窑和大量印纹硬陶器,在峰峰矿区彭城镇富田村的豆腐沟一带,也发现商代硬质灰陶鼎。
在历年的考古发掘过程中,陆续在邯郸地区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均具有鲜明的磁山文化风格遗留。
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从磁山文化起到殷商止长达5000年历史长河中,远古磁州地区陶器的品种和工艺、造型、装饰特征,均显示磁州地区陶器的持续发展。
同时表明,后世磁州窑的发育形成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也是有坚实社会、文化、技术基础的。
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出土磁州窑瓷器,在辽金元不同时期从出土数量、器型以及装饰技法上看都有不同的特点。
一、辽代的磁州窑瓷器相对较少,大众化的生活用品不多,以罐、瓶类为主,装饰手法主要是剔、划花,有少量的填彩器。
二、金代器类增多,筒形罐、鼓腹罐、三系罐、四系罐,牛腿瓶、盆、碗、盘、碟类器大量出现,装饰技法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剔、划、画技法外,还大量出现了结晶釉、窑变、点彩、书写诗文名句、红绿彩绘等装饰技法。
三、元代磁州窑系产品占到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所有瓷器的半数以上,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超过了辽金时期。
从各个地区发现的元代磁州窑系的产品来看,内蒙古东部区、元上都、中部区、西部区出土的磁州窑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日本甚至还将磁州窑的一些珍品认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如永青东京文库收藏的宋代磁州窑黑剔花折枝牡丹纹瓶、兵库白鹤美术馆收藏的磁州窑龙纹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州窑考古研究的主题分类
一、关于磁州窑的定义
要谈磁州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首先要厘清磁州窑的内涵和外延。
磁州窑作为一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磁州窑是指古瓷州境内的窑场,有两个中心,一是在滏阳河流域以彭城镇为中心,一是在漳河流域以观台镇为中心,包括了观台、冶子、东艾口、申家庄、观兵台、南莲花、荣华寨等窑场。
广义的磁州窑是一个窑系或者大而化之的说是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
陈万里将这个概念下的器物称为“宋代北方民间瓷器”,从中可窥见磁州窑类型的产品生产之广。
本文所讨论的磁州窑主要还是指的狭义的概念。
二、对于磁州窑研究主题的分类
笔者根据掌握的磁州窑的相关资料,将除去遗址调查及发掘报告的磁州窑的相关研究分为以下七类:
(一)综述及历史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秦大树发表在《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的《简论观台窑的兴衰史》,将观台窑的烧制过程分为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亡期四大阶段来介绍观台窑的发展、变化。
综述类的研究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充实完善,因此
在1958年对观台窑址的发掘之前,是没有足够的资料展开此类研究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此类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分朝代的更加细致的综合研究。
(二)特定器型研究。
此类研究中最多的便是对瓷枕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包括馆藏瓷枕的介绍;瓷枕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概论;其上的诗词及书法、绘画;“张家”造枕等。
此外磁州窑的瓶类器物如梅瓶也是一个研究的焦点,主要探讨的问题有瓶类的分型分式、器型演变、装饰手法及胎釉、功能作用等。
但也应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瓷枕的研究虽多,但大都停留在表面,对瓷枕的烧制工艺及地点、分销路径还应有更加细致的研究。
(三)装饰品种研究。
分为对釉色和对具体装饰手法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白釉剔花、白地黑花、红绿彩、黑褐色彩瓷、彩绘牡丹纹、翠蓝釉等装饰手法的研究上。
此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还需科技考古手段的介入使之更加深入。
(四)艺术鉴赏及文化现象研究。
包括了对磁州窑器物上的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鉴赏研究及磁州窑相关的民间文化现象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和文学史、艺术史及民俗学联系在一起,极大的拓宽了磁州窑的研究范围。
(五)科技分析研究。
代表是李虎侯对磁州窑古瓷中微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
[1]研究目的为整理出瓷片标本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来寻找器物的地方特征和时代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传统的地层学和类型学研究方法,科技分析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又由于精确操作的严格要求往往难以达到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误差问题,有待后来人解决。
(六)关于相关学术定义的研究。
相关的研究包括对“窑系”这一概念的批判性研究以及对磁州窑民窑特色的研究。
此类研究建立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之上,更近一步对磁州窑做出了诠释。
(七)与其他瓷窑的关系研究。
通过对古代瓷窑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发现各地窑场的产品种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入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同时各个窑场之间的交流频繁,相互模仿的情况尤为多见。
这样的情况,为我们区分不同窑场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研究磁州窑与其他窑场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磁州窑与定窑,磁州窑与当阳峪窑的关系上;当然,与其他窑场如淄博磁村古窑、鲁山段店窑、江西吉州窑等瓷窑的关系也有涉及。
三、不同时期对磁州窑的研究
秦大树将对磁州窑的记载和研究分为明代初年到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末期;五十年代末期以后三个阶段。
[2]笔者认为根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研究状况,还可以细分为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末至今。
其中以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对磁州观台窑址的发掘为标志划分,此后磁州窑的研究成果不但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涉及面更广,并有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
至于分期的原因,多是新遗址的发现和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开展。
关于磁州窑的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代人曹昭所撰的《格古要论》中,关于其中“素者价高于定器”不同的版本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
宋已大量生产的瓷窑待到明代才有记载,可知在当时磁州窑是不为知识分子重视的,由此也体现了磁州窑的民窑特色。
“对磁州窑的重新认识和对其研究热潮的兴起发端于本世纪初宋代钜鹿古城的发现。
大批宋代文物的出土引起了人们寻找这些瓷器窑口的热情。
”[3]出版了李详耆、张厚璜辑的《钜鹿宋器丛录》。
此期国内学者主要是针对钜鹿遗址出土的个别器物做描述性的工作,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考古工作也仅为对个别窑址的报道及调查,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叶麟趾根据传闻报导的东艾口窑和1951年陈万里调查发现的观台窑。
由于此期资料稀少就谈不上对磁州窑的全面认识,更逞论对磁州窑风貌特征的把握,但突出的一点是赫勃逊等学者“磁州窑型”概念的提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推动磁州窑研究的标志性事件便是1958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配合引漳灌溉工程对观台窑址进行的小规模发掘
并发表了简报。
相关的考古工作还有1960-61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观台窑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及1964年故宫博物院李辉柄以邯郸市观台镇、东艾口村及磁县南部的冶子村为重点的调查。
此期关于磁州窑的研究,首先在数量上就较前一期大量增加,学者们以实地发掘资料和较为详细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磁州窑的产品种类、器型、釉色及装饰手法、艺术特色等进行了研究,对磁州窑诸窑的自身特色、烧造历史及与周边瓷窑的关系等也做出探讨。
国外学者中长谷部乐尔的成就较为突出,他著有第一部研究磁州窑的专著《宋代的磁州窑》。
此期,磁州窑的面貌基本清晰,已有较为成熟的综合性论述。
但所做田野工作还不够细致,还有待后来的正式发掘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