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备课资料.doc

初中生物备课资料.doc

成熟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成熟种子的萌发有两个阶段,吸胀阶段和生长阶段。

吸胀阶段:种子吸水的过程,种子内部组织膨胀、种皮破裂。

生长阶段:胚吸水后会扩展,胚根明显伸长并从种皮中伸展出来,开始了不可逆的生长过程。

胚根向下生长,形成主根,这可使早期幼苗固定在土壤中,及时吸取水分和养料。

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推出土面,随后胚芽发展成茎和叶,有的植物子叶会随胚芽一同伸出土面,进行光合作用,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进行光合作用后,子叶不久就会枯萎脱落。

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植物体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当种子遇到了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时,就慢慢苏醒过来,开始发芽了。

至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问题,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小麦、燕麦、豌豆、向日葵、黑种草等植物的种子,各取 100 粒,分别放在若干个碟子里,并在碟子底上撒一些河沙,然后把这些碟子放在温暖而光亮的地方,让它们发芽。

另外,同样用这么多碟子,放上同样的种子,所不同的是,在这些碟子上,用一个黑罩子盖上,也就是让它们在黑暗的环境下发芽。

经过采用这两种不同生活环境条件下种子发芽实验,结果是:小麦、燕麦、豌豆和向日葵的种子在黑暗中和在光亮里一样发芽。

有光与无光对它们的发芽不发生影响。

菸草、田边草、黑种草的种子就不同了,在黑暗里它们完全不发芽,在光亮里它们发芽正常。

但是,也有一些植物种子与菸草、黑种草完全相反,只有在黑暗的条件下才发芽比较好,例如千头草、曼陀罗花、鸡冠花、苋菜、洋葱、菟丝子就是这样。

最有意思的是蛇麻草,开始发芽的前三天必须放在黑暗里,而其余时间要放在光里发芽。

也有一些种子,萌发时对光线非常敏感,只要极短时间的露光就够了,如莴苣的某些品种就是这样。

制作种子标本下图是一个漂亮的种子标本,请你按照下面的方法制作种子标本好吗?材料和工具:搜集各种种子如粮食、蔬菜、树木、瓜果、花草等,透明的小盒或小瓶等。

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

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

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教案一:细胞的基本单位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3. 认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单位和结构。

2. 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三、教学难点
1.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细胞?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4.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实验法
3. 教学游戏法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教案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3. 认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二、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三、教学难点
1.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四、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代谢、反应和繁殖。

2. 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3.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实验法
3. 教学游戏法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观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以上是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范本,供您参考。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苏教版生物7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每天要摄取足量多的蛋白质,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生命活动。

瘦肉、鱼、蛋、豆、奶、含大量的蛋白质。

2.糖类: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含糖植物: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甘薯,马铃薯、藕、甘蔗、甜菜。

3.脂肪: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贮存。

猪肉、羊肉、蛋、大豆和花生等含有较多的脂肪。

4.维生素:(1)维生素量:很小。

(2)功能:维护人体健康,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

(3)缺乏症 VA:夜盲症 VB1:患脚气病 VC:患坏血病 VD:患佝偻病。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因此,在平常生活中宜多食用水果和蔬菜。

5.水和无机盐。

(1)水:是主要的无机物,主要来自于饮用水、饮料和食物中获得,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量:60%~70%。

①少于20,人体缺水而死亡。

②补充:水在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等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

(2)无机盐。

对人体具有生要作用。

①成分:S、P、K、Ca、Mg、Fe、Mn、Zn、B、Mo、Cl等。

②量:占人体体重的5%左右。

③功能: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公民的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含钙、铁、碘的无机盐。

1.鲜奶、蛋和豆类中含有较多钙。

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预防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2.动物肝脏、肉、蛋、豆类含铁较多,可预防贫血症。

3.海产品含碘较丰富,海带、紫菜、带鱼。

4.纤维素、纤维素也是人体营养素之一,人体长期缺乏纤维素,将会提高肠癌、胆结石、高血脂等病的发病率。

三、淀粉等糖类,是人类食物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人体所需的能量通常有一半以上来自糖类。

淀粉等多糖和蔗糖、麦芽糖等二糖,在人体内首先要被分解为单糖 ( 如葡萄糖 ) 后才能被利用。

葡萄糖经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以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体内转变为脂肪贮藏起来,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这也是人们吃含大量糖类的食物后容易发胖的原因。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苏教版生物8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1节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的产生还需要肌肉的协调作用。

2.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作用(1)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2)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3)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4)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二、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1.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2.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1)爬行:如蜗牛、马、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3.空中: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1)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2)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三、动物运动的意义:意义:动物可以通过运动捕食,躲避敌害,有利于生存;通过迁徙等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便繁衍后代。

1.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答案】D【解析】动物运动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2.草履虫的运动方式为()A.行走B.爬行C.游泳D.漂浮【答案】 C【解析】草履虫的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运动,所以属于游泳式运动。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苏教版生物7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其中,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

睾丸既是性腺又是性器官,睾丸属于内分泌腺。

(1)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输精管:输送精子(3)前列腺:(4)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

卵巢既是性腺又是性器官,卵巢属于内分泌腺。

(1)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2)输卵管:受精场所(3)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4)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二、受精过程: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2.节育方式:结扎三、胚胎发育:1.卵子受精发育分娩2.精子(输卵管)受精卵(子宫)胎儿(阴道)婴儿3.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4.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5.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做受精卵。

6.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在输卵管内。

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

7.结扎输卵管和输精管,既可以有效节育,又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8.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9.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约需280天。

10.人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受精卵。

1. 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A. 睾丸B.输精管C.附睾D. 精囊腺和前列腺【答案】A【解析】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等器官构成。

其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因此,睾丸作为男性的性腺,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选项A正确。

2. 胎儿从母体产出称( )A. 孵化B. 分娩C.羽化D. 出生【答案】B【解析】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胎儿从母体产出,这一过程叫分娩。

选项B正确。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水中生活的动物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动物的多样性1. 种类按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按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动物又可分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1.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乌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乌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例1】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A.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的阻力B.用鳍游泳,用鳃呼吸C.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D.有肝胰脏【答案】D【解析】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的阻力、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和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都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只有D选项不是。

【例2】我国淡水鱼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是(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B.鳙鱼、鲢鱼、草鱼、青鱼C.鲢鱼、草鱼、鲫鱼、青鱼D.草鱼、青鱼、鲤鱼、鳙鱼【答案】B【解析】基本常识——四大家鱼的考察。

初中生物教案电子资料大全

初中生物教案电子资料大全

初中生物教案电子资料大全
一、教案范本示例
课题: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目标:
1. 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
2. 掌握动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3. 能够准确描述动物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各细胞器的功能;
3. 细胞的分类与特点。

教学重点:
1. 动物细胞的组成;
2. 各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器的相互关系;
2. 掌握细胞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图像,引导学生探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二、展示
展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三、讲解
详细讲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各细胞器的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细胞的实验,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电子资料
1. 动画视频:《细胞的组成》
2. PPT课件:《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 互动课堂:细胞结构的互动课程
4. 在线测试: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在线测试题
5. 学习资源:细胞分析与实验报告的参考资料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电子资料大全的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初二生物备课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1)小游戏: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引出名词——形态特征)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引出名词——生理特性)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我们周围的生物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我们周围的生物

苏教版生物7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认识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的生物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当我们来到户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植物和动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的种类更多,约有150多万种。

这些生物形态各异,趣味无穷。

除了动物和植物以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的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的共性(1)生物体能够有由小长大。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

三、生命的特征1.生物能生长发育;2.生物能新陈代谢;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4.生物的应激性;5.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6.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四、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长发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

2.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这就是俗话说的“种瓜的瓜”。

种瓜总是得瓜,但是一根蔓上的瓜,彼此也有一定的差异。

3.遗传变异:绿色植物的根向地、向水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

生物有趋向有利刺激的行为。

动物有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

4.应激性: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境。

5.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体,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鱼B.青蛙C.蛇D.大熊猫【答案】D【解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而鱼为鱼类,青蛙为两栖类,蛇为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故选:D2.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A.马B.狗C.羊D.老虎【答案】B【解析】根据营养对象的不同把动物分为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营养来源的动物为植食性动物,以其它动物为取食对象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是以动物和植物为营养来源的动物,杂食性动物是生存能力极强的动物.动物的食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选项中马、羊都是植食性动物,老虎是肉食性动物,狗是杂食性动物.故选:B。

初中生物备课教案大全

初中生物备课教案大全

初中生物备课教案大全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的各个部分的功能;3. 能够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2. 植物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2. 掌握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玫瑰花叶片、盐水、色素、玻璃刀、载玻片、滴定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简要介绍细胞的概念,并引入植物细胞的话题。

二、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10分钟)1. 展示玫瑰花叶片下显微镜的样品,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2. 用PPT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叶绿体、细胞核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玫瑰花叶片放入盐水中煮沸,制备透明化的植物细胞样本;2. 通过载玻片装载样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进行标注。

四、讨论植物细胞的功能(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包括细胞壁的支持作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等;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

五、练习与检查(10分钟)1. 用PPT展示植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标注各部分;2.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练习。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植物细胞的重要性;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份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并能够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培养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实验精神。

备课教案初中生物

备课教案初中生物

备课教案初中生物
课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方法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
2. 多媒体投影仪;
3.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盐水溶液、洋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观察细胞结构(15分钟)
1.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片细胞结构;
2. 学生用盐水溶液观察细胞变化。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初中生物》课后练习册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用实验方法观察细胞结构,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的奥秘。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 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营养物质 绒毛壁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 静脉 四、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血液。)
1.吸收面积大:内表面有环行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上有微绒毛。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促进吸收。 3.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使营养物质容 易通过,提高了吸收的效率。 五、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1.口腔:基本不吸收。 2.胃:吸收部分水、酒精。 3.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4.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2.胃内的消化:(1)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 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 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淀粉酶
麦芽糖酶
蛋白酶
肽酶Biblioteka 胆汁脂肪酶1.口腔内的消化:(1)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 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
将食物与唾液拌和成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2)食物 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第 2 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要点精讲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管: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1)口腔: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初中生物教案全部知识点

初中生物教案全部知识点

初中生物教案全部知识点
一、教材内容:
1. 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质壁、质体、叶绿体、液泡、核糖体、核膜、
核仁
2. 植物细胞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蓄水作用、支撑作用、传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不同细胞器的作用;
3. 理解植物细胞的特点和与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

三、教学重点:
1. 植物细胞的各个部分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细胞的功能特点。

四、教学难点:
1. 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2. 理解植物细胞中各个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协作关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细胞的
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向学生介绍植物细胞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图表标注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并简单介绍其功能;
4. 教师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植物细胞的特点和与动物细胞的异
同之处;
5.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学生就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讨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
1. 图片资料: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2. 多媒体资源:PPT、视频资料。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学习情况;
2. 作业成绩: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考察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材料 (1)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材料 (1)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材料
教学内容:1、《鸟》2、《哺乳动物》
一、【知识点】
《鸟》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概念。

3、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哺乳动物》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要求】
1、要掌握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鸟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中招考点】
这两节主要考点:1.鸟和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鸟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鸟和哺乳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这两节课主要介绍了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他们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讲课的时候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来认识动物,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其生活环境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来识别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动物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应该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动物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让学生在本节课掌握住重点内容,在这两节课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唤起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

初中生物最全资料教案资料

初中生物最全资料教案资料

初中生物最全资料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皮肤与汗液分泌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皮肤与汗液分泌

第3节皮肤与汗液分泌一、皮肤与汗液分泌1.皮肤覆盖在体表,与外界直接接触。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皮肤下面是皮下组织。

皮肤上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

2.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

表皮内没有血管。

(1)表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①角质层:由数层角质化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可阻止病菌和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入。

②生发层:细胞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使皮肤有再生功能。

内有黑色素细胞,可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具有保护作用。

3.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使皮肤具有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4.皮肤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不同结构有不同功能,如毛发能保护皮肤.保持体温,汗腺可以分泌汗液。

二、汗液的形成与分泌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个部分:(1)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由盘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它的周围有毛细血管。

(2)导管细长,开口于皮肤表面。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抵汗液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同时,也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节作用。

三、皮下组织1.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脂肪细胞,质软如垫可减轻摩擦和挤压等机械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对热的传导性能较差,具有保温功能。

六.附属物1,毛发:有保护皮肤.保持体温的功能。

2,指(趾)甲:捕食.攀缘作用已退化,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3.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可滋润皮肤和毛发。

4.汗腺:可分泌汗液,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1.皮肤具有再生能力的结构是()A.生发层B.角质层C.真皮D.皮下组织【答案】A【解析】A、生发层细胞的特点是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故A符合题意;B、角质层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外界细菌侵入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分散失,不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故B不符合题意;C、真皮的主要特点是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不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D、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的一部分,故D不符合题意.2.汗液的排出也是人体的排泄途径之一,汗液的成分与尿液相比,汗液中()A.没有尿素B.没有无机盐C.没有水分D.和尿液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汗液和尿液的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项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 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
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 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生物 做“生产车间” ,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错误说法的是( ) A.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B.某种动物对人类的危害过大,我们可以彻底消灭它 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动物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还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扩大其分布范围 【答案】B 【解析】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 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 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典型例题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作为生物反应器 【答案】D
【解析】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 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 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 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选

初中生物备课资料

初中生物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1.鸟类的繁殖鸟类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有复杂的行为(例如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后代存活的适应。

鸟类的性成熟大多在生后一年,多数鸣禽及鸭类通常不足一岁就达到性成熟,少数热带地区食谷鸟类幼鸟经3~5个月即可繁殖。

鸥类性成熟需3年以上,鹰类4~5年,信天翁及兀鹰迟至9~12年性成熟。

性成熟的早晚一般与鸟类种群的年死亡率相关,死亡率愈低的,性成熟愈晚,每窝所繁殖的雏鸟数也少。

大多数鸟类的配偶关系维持到繁殖期终了、雏鸟离巢为止。

少数种类为终生配偶,已知的有企鹅、天鹅、雁、鹳、鹤、鹰、鸮、鹦鹉、乌鸦、喜鹊及山雀等。

在鸟类世界中,有2%科和4%亚科鸟类是一雄多雌(例如松鸡、环颈雉、蜂鸟及织布鸟);约0.4%科及1%亚科鸟类是一雌多雄(例如三趾鹑及彩鹬);其余大多为一雄一雌。

普通鸟类每年繁殖一窝(brood),少数如麻雀、文鸟及家燕等,一年可繁殖多窝。

在食物丰富、气候适宜的年份,鸟类繁殖的窝数和每窝的卵数均可增多。

一些热带地区的食谷鸟类甚至几乎终年繁殖。

鸟类性腺的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出现,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加以实现的。

每年春季,光照条件的改变以及环境景观的变化等因子,通过鸟类的感官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丘脑下部的睡眠中枢,使鸟类处于兴奋状态。

丘脑下部的神经分泌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向脑下垂体门静脉内分泌释放因子(RF),引起脑下垂体分泌。

脑下垂体所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促使卵巢的卵细胞发育并分泌性激素(性的类固醇),使生殖细胞成熟并出现一系列繁殖行为。

脑下垂体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以增进有机体的代谢活动,提高生殖行为的敏感性。

脑下垂体所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提高了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能力,有利于完成与繁殖有关的迁徙等行为。

鸟类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雄鸟的求偶炫耀、交配、造巢和孵卵等一系列活动,也都不断地通过感官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强化着鸟类性周期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初中生物教研备课记录(3篇)

初中生物教研备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备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二、备课教师:张晓丽三、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掌握植物生长的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3)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植物生长,关爱生态环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植物生长的条件。

(3)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2. 教学难点:(1)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条件和生理现象,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奥秘。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验证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生理现象。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1)种子萌发: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种子吸水、胚根生长、胚芽生长等。

(2)植株生长:讲解植株生长的过程,包括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生长。

(3)开花结果:讲解开花结果的过程,包括传粉、受精、果实发育等。

3. 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1)水分:讲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如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促进植物生长等。

(2)温度:讲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影响植物生长速度、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等。

(3)光照:讲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等。

初中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中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中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初中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生物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案中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生物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初中生物备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强调“STS”教育思想,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尽可能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1遵循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前进:实验方案指导着实验的进行并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实验方案的设计。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方案,小组之间再互评,在教师的点拨下,最终设计出完善可行的实验方案。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探究目标逐步实现。

2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等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例如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解决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钟)、难计数、易产生误差等。

实验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认识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资料1.鸟类的繁殖鸟类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有复杂的行为(例如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后代存活的适应。

鸟类的性成熟大多在生后一年,多数鸣禽及鸭类通常不足一岁就达到性成熟,少数热带地区食谷鸟类幼鸟经3~5个月即可繁殖。

鸥类性成熟需3年以上,鹰类4~5年,信天翁及兀鹰迟至9~12年性成熟。

性成熟的早晚一般与鸟类种群的年死亡率相关,死亡率愈低的,性成熟愈晚,每窝所繁殖的雏鸟数也少。

大多数鸟类的配偶关系维持到繁殖期终了、雏鸟离巢为止。

少数种类为终生配偶,已知的有企鹅、天鹅、雁、鹳、鹤、鹰、鸮、鹦鹉、乌鸦、喜鹊及山雀等。

在鸟类世界中,有2%科和4%亚科鸟类是一雄多雌(例如松鸡、环颈雉、蜂鸟及织布鸟);约0.4%科及1%亚科鸟类是一雌多雄(例如三趾鹑及彩鹬);其余大多为一雄一雌。

普通鸟类每年繁殖一窝(brood),少数如麻雀、文鸟及家燕等,一年可繁殖多窝。

在食物丰富、气候适宜的年份,鸟类繁殖的窝数和每窝的卵数均可增多。

一些热带地区的食谷鸟类甚至几乎终年繁殖。

鸟类性腺的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出现,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加以实现的。

每年春季,光照条件的改变以及环境景观的变化等因子,通过鸟类的感官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丘脑下部的睡眠中枢,使鸟类处于兴奋状态。

丘脑下部的神经分泌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向脑下垂体门静脉内分泌释放因子(RF),引起脑下垂体分泌。

脑下垂体所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促使卵巢的卵细胞发育并分泌性激素(性的类固醇),使生殖细胞成熟并出现一系列繁殖行为。

脑下垂体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以增进有机体的代谢活动,提高生殖行为的敏感性。

脑下垂体所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提高了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能力,有利于完成与繁殖有关的迁徙等行为。

鸟类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雄鸟的求偶炫耀、交配、造巢和孵卵等一系列活动,也都不断地通过感官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强化着鸟类性周期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日节律(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的体内生物钟,对繁殖周期活动也有影响。

鸟类每年进入繁殖季节以后,随着性腺的发育,出现一系列的繁殖行为,例如向繁殖地区迁徙、占区、求偶炫耀、筑巢、产卵和孵卵以及育雏活动等,待雏鸟离巢之后,亲鸟开始秋季换羽并陆续离开营巢地点,到适宜的地区越冬。

现就一些主要内容加以介绍:(1)占区或领域(territory)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许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称为占区现象,所占有的一块领地称为领域。

占区、求偶炫耀(courship display)和配对(pair formation)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占区成功的雄鸟也是求偶炫耀的胜利者。

占区的生物学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保证营巢鸟类能在距巢址最近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食物供应。

所以飞行能力较弱的、食物资源不够丰富和稳定的,以及以昆虫及花蜜为食的鸟类,对领域的保卫最有力;②调节营巢地区内鸟类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分布不过分密集,也可减少传染病的散布;③减少其他鸟类对配对、筑巢、交配以及孵卵、育雏等活动的干扰;④对附近参加繁殖的同种鸟类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起着社会性的兴奋作用。

领域的大小可从几m2(如雷鸟)到几万m2(例如鹰、鵰、鹫和雪鸮),一些雀形目小鸟的领域约为几百m2。

领域大小是可变的,在营巢的适宜地域有限、种群密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领域可被其他鸟类“压缩”或“分隔”而缩小。

这在我国华北地区(历经数千年的开发、大量森林被改变为耕地,林区已极度缩小)的某些雀形目鸟类中尤为明显,以致我们可以推断鸟类占区造巢的演化途径或许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适宜巢址有限,以致使营“独巢”的鸟类被迫压缩其领域,而成“松散的群巢”;再进一步压缩,则形成“群巢”。

鸟类在占区和营巢过程中,雄鸟常伴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求偶炫耀,终日在领域内鸣叫(尤以雀形目最为突出)。

求偶炫耀和鸣叫都是使繁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本能活动,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处于积极状态,激发异性的性活动,从而使两性的性器官发育和性行为的发展处于同步(synchronize)。

求偶炫耀对于两性的辨认(特别是雌雄同型鸟类)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认为,由于求偶炫耀(例如鸣叫)在鸟类中存在着种的特异性,因而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种鸟类,起着生物学的隔离机制作用,可避免种间杂交。

求偶炫耀活动衰退,或被领域附近的新的“入侵者”超过时,常导致繁殖进程中断。

(2)筑巢(nest-building)绝大多数鸟类均有筑巢行为。

低等种类仅在地表凹穴内放入少许草、茎叶或毛;高等种类(雀形目)则以细枝、草茎或毛、羽等编成各式各样精致的鸟巢。

鸟巢具有以下功能:①使卵不致滚散,能同时被亲鸟所孵化;②保温;③使孵卵成鸟、卵及雏鸟免遭天敌伤害。

鸟类营巢可分为“独巢”和“群巢”两类。

大多数鸟类均为独巢或成松散的群巢。

群巢在岛屿及人迹罕见的地区最为常见,其中如各种海鸟(企鹅、信天翁、鹈鹕)、欧类、鹭类、雨燕类及某些鸦科鸟类。

鸟类集群营巢的因素是:①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②营巢地区的食物比较丰富,可满足成鸟及幼雏的需要;③有利于共同防御天敌。

这些因素中,可能“适宜营巢地点不足”是主要原因。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规模开发,适宜巢址的进一步减少,集群营巢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我国常见的鸟巢,依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地面巢除去某些雀形目鸟类(如百灵、柳莺)也可在地表编织精巧的巢以外,地面巢代表着低等地栖或水栖鸟类(鸵鸟、企鹅以及大部陆禽、游禽、涉禽)的巢式。

巢的结构简陋,卵色与环境极相似,孵卵鸟类也具同样的保护色。

②水面浮巢某些游禽及涉禽能将水草弯折并编成厚盘状,可随水面升降。

③洞巢产卵于树洞或其他裂隙内,一些猛禽、攀禽及少数雀形目鸟类属此。

洞穴的位置、结构与鸟类的生活习性有密切关系。

其中较低等的种类都不再附加巢材,产白色卵(反映了原始森林鸟类似爬行类的卵)。

雀形目洞巢种类则于洞内置以复杂的巢材,卵色也多样,反映出是一种后生的特化现象。

④编织巢以树枝、草茎或毛、羽等编织的巢。

低等种类的巢型简单。

雀形目鸟类则能编成各种形式的精致鸟巢。

我国以造巢著称的鸟类有织布鸟和缝叶莺。

前者以嘴将植物纤维如织布般地穿梭编织成瓶状巢;后者以植物纤维贯穿大形树叶的侧缘,而缝合成悬于树梢的兜状巢。

随着人类的出现,有不少鸟类(特别是洞巢鸟类)已转入在建筑物上营巢。

对于这些与人类接触较密切的鸟类,要注意研究其益害。

(3)产卵(egg-laying)与孵卵(lncubation)卵产于巢内并加以孵化。

卵的形状、颜色和数目(以及卵壳的显微结构、蛋白电泳特征)在同一类群间常常是类似的,从而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作为研究分类学的依据。

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的满窝卵数目称为窝卵数(cluth)。

窝卵数在同种鸟类是稳定的,一般说来,对卵和雏的保护愈完善、成活率愈高的,窝卵数愈少。

就同一种鸟而言,热带的比温带的产卵少;食物丰盛年份的产卵数多。

所以窝卵数是自然选择所赋予的、能养育出最大限度的后代数目。

此外,窝卵数也与孵卵亲鸟腹部的孵卵斑所能掩盖的数目有关。

鸟类中存在着定数产卵(determinate layer)与不定数产卵(indeterminate layer)两种类型,前者在每一繁殖周期内只产固定数目的窝卵数,如有遗失亦不补产,例如鸠鸽、鲱鸥、环颈雉、喜鹊和家燕等。

不定数产卵者,在未达到其满窝卵的窝卵数以前,遇有卵遗失即补产一枚,排卵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直至产满其固有的窝卵数为止。

已知一些企鹅、鸵鸟、鸭类、鸡类、一些啄木鸟以及一些雀形目鸟类(例如家麻雀)均有此特性;饲养卵用家禽(鸡、鹌鹑、鸭、鹅及火鸡等)就是利用了鸟类的这种特性。

孵卵大多为雌鸟担任(例如伯劳、鸭及鸡类等),也有的为雌雄轮流孵卵(如黑卷尾、鸽、鹤及鹳等),少数种类为雄鸟孵卵(如鸸鹋、三趾鹑等)。

雄鸟担任孵卵者,其羽色暗褐或似雌鸟。

除少数种类(例如企鹅、鸬鹚、鸭及鹅)之外,参与孵卵的亲鸟腹部均具有孵卵斑。

孵卵斑有单个的(例如很多雀形目鸟类、猛禽、鸽及NF359NF35A)、两个侧位的(例如海雀及鸻形目鸟类)以及一个中央和两个侧位的(例如鸥与鸡类)。

孵卵斑的大小与窝卵数多少之间没有什么相关。

已测鸟类孵卵时的卵温为34.4℃~35.4℃左右。

在孵卵早期,卵外温度高于卵内温度;至胚胎发育晚期,卵内温度略高于卵外温度。

每种鸟类的孵卵期通常是稳定的,一般大型鸟类的孵卵期较长(如鹰类29~55天、信天翁63~81天、家鸽18天、家鸡21天、家鸭28天、鹅31天),小型鸟类孵卵期短(例如一般雀形目小鸟为10~15天)。

(4)育雏(parental care)胚胎完成发育后,雏鸟即借嘴尖部临时着生的角质突起——“卵齿”将壳啄破而出。

鸟类的雏鸟分为早成雏(precocial)和晚成雏(altricial)。

早成雏于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

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

需由亲鸟衔虫饲喂(从半个月到8个月不等),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

雀形目和攀禽、猛禽以及一部分游禽(体躯大而凶猛的种类,如鹈鹕、信天翁)属此。

可以看出,雏鸟早成雏或晚成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产物;凡筑巢隐蔽而安全,或亲鸟凶猛足可卫雏的鸟类,其雏鸟多为晚成雏。

早成雏是地栖种类提高成活率的一种适应性。

尽管如此,早成雏的卵与雏的死亡率都比晚成鸟高得多,因而产卵数目也多。

晚成雏的发育,一般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即从早期的器官形成和快速生长期过渡到物质积累和中速生长期,至晚期的物质消耗大于积累生长期。

在雏鸟发育早期,尚缺乏有效的体温调节机制,需靠亲鸟伏巢来维持雏鸟的体温。

随着雏鸟内部器官的发育,产热和神经调节机制的完善以及羽衣(体温覆盖层)的出现,而转变为恒温。

对我国多种鸟类雏鸟体温发育测定的结果,发现在羽衣的羽鞘破裂、形成羽片的当日,常是恒温出现的转折。

例如褐伯劳(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的羽鞘破裂期为孵出后10日龄,对其体温的测定(半导体温度计测泄殖腔温度)结果为:日龄破壳雏(0)1~67~910~15体温32℃~38.6℃34℃~38℃38℃~40℃40℃~41℃很多种晚成雏(例如企鹅、鹈鹕、信天翁、雨燕、鹦鹉、翠鸟及食蜂鸟等)在离巢前的体重超过成鸟,为脂肪积累所致。

这种适应有助于雏鸟渡过由于阴雨等因素所造成的食物短缺,并为离巢前的飞羽、肌肉等的生长提供较充分的能量。

由于雏鸟在离巢前活动频繁、能量消耗巨大,常见有体重显著下降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