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成语误用类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及相关练习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及相关练习

看书快____________吃饭快____________走路快____________水流快____________变化快____________时间快____________回答快____________车速快____________2、把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如洗__________如归__________如流__________如土__________如山__________如年_________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页脚内容1看书快____________吃饭快____________走路快____________水流快____________变化快____________时间快____________回答快____________车速快____________2、把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如洗__________如归__________如流__________如土__________如山__________如年_________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常见的误用成语

常见的误用成语

中考语文——常见的误用成语误用成语第一类:感情色彩(1)褒贬颠倒褒义词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义词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考,死了的父亲;妣,bǐ,死了的母亲。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丘,土山;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用贬义)。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成语的误用类型及答题技巧

成语的误用类型及答题技巧

成语的误用类型及答题技巧(一)成语的误用类型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2007年湖南卷)(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并非画面上的山水交融。

所以,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赵明和小李相交多年,一直相敬如宾。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相敬如宾指夫妻之间。

命题者误用为朋友之间,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句中的“蠢蠢欲动”为贬义词,而句中新闻专业是学生向往的,是褒义倾向。

感情色彩误用。

)4.颠倒对象,不知谦敬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这个词最好用于自己,相对于陈教授应用敬词。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例:那里站着一群莘莘学子。

(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群”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误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误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误用成语的误用1.望文生义。

如2011年四川成都考题: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解析:“味同嚼蜡”是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而该句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误解为“面对美味大餐有枯燥无味的感觉”,这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表意矛盾。

如2011年湖北恩施考题: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解析:“通宵达旦”意为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既然科研小组是通宵达旦工作,那么后面就不要说工作到凌晨一点。

这里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3.搭配不当。

如2011年广西桂林考题: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解析:“巧夺天工”,语出元赵孟《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夺”的意思是压倒、胜过。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

这里用它来形容天然的奇山胜景,很明显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与此类似,2011年江苏宿迁题也有这样一个错例: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解析:“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常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该句却用于描写“树木”,搭配不当。

4.不合语境。

如2011年湖南娄底考题: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来大陆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解析:“滔滔不绝”,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话多,连续不断。

该成语用在此处与整个语境不符,应改为“络绎不绝”。

5.语意重复。

如2011年浙江余姚考题: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禁”,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要发笑。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成语误用的几种种类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久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到的景色线。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成语的正确使用也已成为中考考察的热门题型。

而对成语的运用的考察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正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

假如能正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会提升我们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加亮色。

那么怎样解答好此类试题呢?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重点是要能辨别“误用”成语,拨云见日。

误用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一、主观臆断,缘文生义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只依据字面勉强附会,囫囵吞枣地简单地理解成语的涵义,结果致使这些成语大大背叛了本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比方“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很多时候都被误理解为“盛夏节气,天上下火” ;“屡试不爽”──多半状况误认为“没有成功,其实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凡是都成功的意思。

而成语突出的特色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在使用时一定透过字面深入认识其实质的内涵,不可以简单从字面认识粗心,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不然就很简单产生错误。

例 1 关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很多老师不认为然,感觉这些问题不用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 2011 年浙江省余姚市)例 2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没法选择,仍是我们的味觉麻痹了呢?(2011 年四川省成都市)例 3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止章取义,频频商酌。

(2011 年湖南省郴州市)例 1 中“不认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一样意或否认,近似于不敢苟同、毫不在意。

而在这里应当是指老师不把它放在心上,应当用“不认为意”例 2 中“味同嚼蜡”是形容文章或说话乏味无味,近似平庸无味、兴味索然。

例 3 中“断章取义” 指不管全篇文章或讲话的内容,孤立地取此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引导用与原意不符,近似穿凿附会、望文生义。

二、前后重复,多此一举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余词语相搭配,固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正确的,但还要防备与句中其余词语意义重复,不然就成了多此一举,从而造成使用失当。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1、语义理解误用:
这是指成语本身意义的误用,也就是使用者没有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而作出错误的用法。

例如“下象棋”,“下”应是“走”;“笑里藏刀”,“笑里”应是“假笑”;“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应是“卖狗肉”。

2、语法误用:
这是指因没有掌握成语的语法形式,而使用错误的成语形式、词语句型。

例如“有好生之德”,“好”应该“善”;“乐极生悲”,“乐”应该“欢”。

3、搭配误用:
这是指使用者没有恰当搭配实际语境而出现的错误,例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瞧”应该是“看”;“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应该是“牛马风”。

4、补语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恰当的补充词语而使语意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三生有幸”,“三生”应为“一生”;“穷当益坚”,“当益”应为“当益处”。

5、同音误用:
这是指成语的词语或字的发音和其他的字的发音相似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乱七八糟”,“乱”应该是“郎”;“按图索骥”,“骥”应该是“驹”。

6、形式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使用成语形式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一把芝麻开门”,“开门”应该是“开门见山”;“拂袖而去”,“拂袖”应该是“拂袖而逝”。

7、省略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的省略成语词语而产生的错误,例如“金玉满归”,“归”应该是“堂”;“计上心头”,“计上”应该是“日夜”。

8、混淆误用:
这是指由于词语含义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例如把“假象”当作“假想”;把“因循苟且”当作“因势利导”。

(部编版)初中成语误用十大类型

(部编版)初中成语误用十大类型

(部编版)初中成语误用十大类型一、是否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确定性及习用性。

如果只按照字面去牵强附会,不推求确切的涵义,就会出错。

(1)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2)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分析】(1)中“指手画脚”指站在一旁乱加指点,说话时做出各种手势动作,形容说话放肆或得意忘形,句中误解为练功时既动手又动脚了。

(2)中的“差强人意”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

之所以误用,是因为将“强”字误解为“强迫”了,其实,这里的“强”是“勉强”的意思。

命题者设计该题,是检测考生对“差强人意”与“强人所难”意义的区别能力。

【顺口溜记忆:“差强人意”还满意】二、是否分清对象(用错对象)每个成语就其语法来说都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所指对象,如若不加辨析、胡乱套用,极易误用。

(3)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4)《温州日报》曾刊一篇题为“比翼双飞”两“状元”的文章,报道某市男女两位高考状元的事。

【分析】(3)中的“汗牛充栋”是指书多,搬运起来使牛出汗,堆放起来充塞屋栋,不能用来形容其它的事物多,又怎能用来形容古人中刻苦学习的事例多呢?(4)中的“比翼双飞”专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而句中说的是男女中学生,显然是混淆了说明的对象。

【用错对象成语积累】1、适用于特定关系:(1)破镜重圆:只适用于夫妻关系。

(2)青梅竹马:适用于男女两小无猜。

(3)天伦之乐:只适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

(4)萍水相逢:只适用于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5)狭路相逢:特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不肯轻易放过。

2、适用于特定事物:(1)浩如烟海:特指文献、资料等很丰富,不可用来指商品。

(2)不胫而走:特指事物、消息迅速传播、流行。

(3)白驹过隙:特指时间过得飞快。

(4)如雷贯耳:只适用于形容某人名声大,而且一定是好的名声。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1. 望文生义型:哎呀呀,好多人会把“差强人意”理解成不满意,其实不是这样哦!就像有人说“这个球队的表现差强人意”,不是说球队表现很差,而是说还算能让人满意啦!
2. 张冠李戴型:“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可不能随便用在人身上呀!可不是说一个人长得美轮美奂,而是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的,你说是不是很容易弄错呀!比如“这座大楼美轮美奂”就很合适。

3. 褒贬误用型:“炙手可热”可不是用来夸人的哟!可别闹笑话把它用在很厉害的人身上。

它其实是个贬义词呀,像“他现在炙手可热,不可一世”才是正确的用法。

4. 语义重复型: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不就重复了嘛!“忍俊不禁”本身就有笑的意思啦,就像“他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就行啦。

5. 前后矛盾型:一边说“莘莘学子”,一边又说没几个人,这不是矛盾嘛!“莘莘学子”表示很多学生呀,比如“校园里到处是莘莘学子”。

6. 错用对象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多的,不是说别的东西多呀!说“他家里的财宝汗牛充栋”就错啦,应该是“他家里的书汗牛充栋”。

7. 不合语境型:在一个很悲伤的场合说“相得益彰”合适吗?当然不合适啦!像“他们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才是在合适的语境下用。

8. 随意改造成语型:可别乱改“空穴来风”的意思呀,人家本来是说有原因的,不是说没原因的。

别到时候瞎用被人笑话哟!
9. 忽视多义型:“左右逢源”可不只是说人会办事哦,有时候也能形容做事顺利呢,比如说“他这次考试左右逢源,成绩很棒”。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成语的使用真是要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用错,咱可得多学习多积累呀!。

中考成语误用八类例析

中考成语误用八类例析

三、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 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1)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 有一定的地位。 例(1)“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 始人,贬义,例句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2)一谈到教学,张老师立刻精神焕发,目光如豆,仿佛成 了活泼的年轻人。 例(2)“目光如豆”指眼光象豆子那样小, 形容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例(3)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在半年之内偷了三 辆摩托车, 其名声有口皆碑。例(3)“有口皆碑”所有的人都 称颂。褒义词。 例如(4)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 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 ,令人叹为观止。 例(4)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赞叹 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望洋兴叹:原指面对伟大的事物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 奈何。 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如坐(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间不容发:中间的距离极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 下。比喻情势极其紧迫、危急。 一衣带水: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之隔, 往来方便。 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 拐弯抹角。
成语误用例析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结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形成的历史性;等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误用的类型: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误用褒贬 4、谦敬错位 5、搭配不当 6、表意重复 7、自相矛盾 8、不合语境

初中语文成语使用复习

初中语文成语使用复习

万人空巷,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人们在家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 画脚地练动作 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地练动作, 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 处心积虑”的运用, 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 褒用的错误。 褒用的错误。
例2: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殚精竭虑, 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 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 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 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 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 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 境出现矛盾, 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4、不合情境 不合情境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严肃紧张、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 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语 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 成语 的使用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的使用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5、用错谦敬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 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 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成语误用类型

成语误用类型

成语误用类型
成语误用是指在使用成语时,由于理解错误或者使用不当,导致与成语本身的含义或用法不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
1. 意义误解:误解成语的本义或引申义。

例如,将"以眼还眼"误解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混淆了成语的含义。

2. 语境错误:将成语用在不适当的语境中。

例如,将"亡羊补牢"用于描述修复一个已经发生的事故,而不是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意思扩大:将成语的意思扩大化或曲解。

例如,将"一鸣惊人"解释为只要做一次惊人的表演就能获得成功,而不是指通过一次出色的表现引起注意。

4. 意思缩小:将成语的意思缩小化或削弱。

例如,将"人山人海"用来形容人数不多的人群,而不是指密密麻麻的人群。

5. 成语混用:将两个或多个成语混淆在一起使用,导致意思不明确或语义不通。

例如,将"守株待兔"和"画蛇添足"混用成"守株画蛇",使语句变得荒谬。

6. 强行使用:为了凑句子或者装饰语言而强行使用成语,不顾成语的本意。

例如,将"不毛之地"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智力上的不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使用成语时应该注意理解其本义和用法,避免产生误解或错误的语境。

成语误用的主要类型及解决方法

成语误用的主要类型及解决方法

成语误用的主要类型及解决方法一、成语误用的主要类型1、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系的简单叠加组合,其含义是在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抽象概括出来的,且不可望文生义。

如:在写作在中,文不加点,只能使意思变得模糊,并可能使正确的意思变得不正确。

“文不加点”出自汉代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点”是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的意思。

“文不加点”形容才思敏捷,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作者显然望文生义,将“文不加点”的“点”理解成了“标点”。

2、褒贬不分成语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之分,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就会出现成语使用错误。

如:一个人打了草稿,大家来评价和修正,即使后来剩不下多少文字,始作俑者仍然功不可没。

“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佣”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始作俑者”指开始制作佣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是一个贬义成语。

例句是称赞打草稿的人为后来的评价和修改做了积极贡献,不能称其为“始作俑者”。

3、弄错对象成语词语有所侧重,适用对象范围也就不同。

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指女的,有的指男的等等。

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出自唐代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成书,处则称栋字,出则称牛马。

”“汗牛”是指牛拉装书的车累的出汗,“充栋”是指书堆满了屋子。

“汗牛充栋”专门用来形容书籍很多,只能指物,不能指人。

句中用“汗牛充栋”形容古代刻苦学习的楷模,使用不当。

4、前后矛盾在成语的使用中,如果对成语的词义、色彩、轻重等把握不准,尤其是两个成语连用时,很容易造成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示例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示例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示例中考语文成语字音字形解释用法分册整理归纳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示例一、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

(词义不能用于该句子中)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析“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

“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

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例(3)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析“巧夺天工”指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

而原句中如屏之苍山,似镜之洱海,均是自然的造化,并非人工所为。

例(5)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错误。

析在这个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

“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写成,不需要修改一个字。

例句中把“点”当作标点来使用,这也是以今律古,像这类成语较多,在考查中也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6)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析“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

例(7)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文中误用为“特长”的意思。

例(8)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析“爽”指差错。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例(9)一个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析“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文中误作“不可理解”之意。

例(15)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析“捉襟见肘” 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文中误为衣服不合身。

例(16)随着晚会帏幕的拉开,那美仑美奂歌舞,品味精良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

成语误用类型八种

成语误用类型八种

成语误用类型八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又如: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勉为其难是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罪不容诛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的意思,危言危行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的意思,十室九空是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②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穿云裂石、响遏行云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卿卿我我、比翼双飞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指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老气横秋指青年人没有朝气,鹤发童颜、老态龙钟用于老人。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③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贬义例词:趋之若鹜、面目全非、始作俑者;褒义例词:殚精竭虑、危言危行;贬褒两用成语:振振有词、长篇大论、如虎添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入非非、旁若无人、左右逢源。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④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常见谦辞: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常见敬辞: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⑤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

⑥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初中语文常考成语误用115例

初中语文常考成语误用115例

初中语文常考成语误用115例1、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词成语。

错。

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3、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不能用来表示毫无根据。

4、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5、首当其冲:首先受到冲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作定语,代替“首先”。

6、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7、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8、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9、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0、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贬义。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1、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12、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简直是骂人。

13、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4、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就错了。

15、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褒义。

16、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贬义。

17、上行下效:贬义。

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8、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9、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能用于否定形式。

20、抛砖引玉:自谦之词,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敬谢不敏:谢:推辞。

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3、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4、巧夺天工:建筑、雕塑等人为技艺精巧。

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不能形容自然景物)25、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品表演幽默搞笑,常使大人 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B.他 妄自菲薄 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 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 国”,他常常 慷慨解囊 ,上门求购别人珍 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 潜移默 化 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 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 触类旁通 ,吸 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 的小品让我们都 忍俊不禁 地开怀大笑。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 来了, 拉帮结派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根深蒂固
试题分析:
A项中的“触类旁通”意思是:指掌握或懂 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 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所以 这个词不适合本题的范围。“触类旁通” 应改为“盘曲交错”或“盘根错节”;B项 中的“忍俊不禁”与“开怀大笑”重复。C 项中的“拉帮结派”是一个贬义词,用在 此处不当,应改为“成群结队”。平常学 习中,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意 义,这都需要加强记忆。
试题分析:. A项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 住发笑,与句中的“笑起来”“笑得……”意义重 复,应用“情不自禁”;B项中“妄自菲薄”的 意思是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针对别人 而说;C项中“慷慨解囊”的意思是资助别人, 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错用成语比较明确。了解 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 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 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初中语文 成语 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误用成语的几种类型。掌握成语题 的解题技巧。 2,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能正确使用成语。
一 2013梅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D )
A.小明经常到老人院做好事,他的事迹真 是罄竹难书。 B.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 上了考场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水平的发 挥。 C.“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 2012年11月梅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客家文化 艺术节”,使“世界客都”的名声响彻云霄。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马路杀手。
二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 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 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 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 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 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 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 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 努力,攻坚克难,难关一定会渡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