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

只有达到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

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

“经典”一词古已有之。

《汉书•孙宝传》载汉末大臣孙宝之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

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

”这里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

刘知几的《史通》更直截了当地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不过,我们对“经典”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的开掘和阐发。

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

一个是Canon,另一个Classic,前者原指基督教的教规,延伸为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公认的原著,尤其是经典原著。

Classic的意思是第一流的、高质量的、堪称典范的、有持久重要性的著作。

这些意思在中国的“经典”一词中已包括。

“经”和“典”都有“常道”、“准则”的意思,“典”还有“制度”、“法则”的意思。

如《尚书•尧典》中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

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

有人提出,经典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

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的内在本质。

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赋予作品以普遍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的心智。

”艾略特用“成熟”来标志经典的特征,首先使我们想起了康德对启蒙特征的规定也是成熟:“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袅娜(nuó) 供养(gòng) 芰荷(jì) 淇水汤汤(shāng)B.溘死(kè) 角色(jué) 吐哺(bǔ) 否极泰来(pǐ)C.三匝(zhā) 垝垣(guǐ) 纤细(qiān) 丢三落四(là)D.敛裾(jū) 赍钱(jī) 一椽(chuán) 渐车帷裳(ji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踱步歧韵谣诼忍尤攘垢 B.杂揉愆期偕老沧海桑田C.纨素和协岌岌惠风和畅 D.踯躅阡陌守拙没精打采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B. 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

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C.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抱残守缺....,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D.世博会开园以来,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每天参观人数不绝如缕....,截至10月31日21时,累计检票入园7308.4万人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A.中央台《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央视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

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欢迎程度十分惊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新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节日勃发的活力。

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阔,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

端午是中国人的共同节日。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

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在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义,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藉的民俗心理。

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也需要文化的延续。

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

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

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

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

2019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九)

2019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九)

2019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九)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角.色(jué)楔.子(xiē)本分.(fèn)敲诈.(zhà)B.堤.防(dī)伺.候(cì)惊愕.(è)喘.气(chuǎn)C.脚镣.(liào)战栗.(lì)觊.觎(jì)暮霭.(ǎi)D.国粹.(cuì)给.予(gěi)自诩.(yǔ)脑髓.(suǐ)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弥补贤慧谛听阴险毒辣B.枯燥蓑衣罪孽礼尚往来C.吝啬窒息揭露冠缅堂皇D.神州经典诡计残羹冷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B.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明日黄花....。

C.早在30年代,萧老就因小说《梦之谷》名噪一时,成为学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气象万千,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21日,空难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对此作出妥善处理,正在查明事故原因,坚决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当年有些科技人员在某些人眼里成了不可救药的人,把他们打入另册,可是这位老师并不嫌弃他们,仍然听取他们的意见。

C.三国时期,由于北方的快速发展,为晋朝最后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D.第57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11日在这里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问题纳入本届联大议程。

这是台湾参与联合国的图谋连续遭到的第10次挫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散文集—鲁迅 B.《汉书》—东汉—班固 C.《日出》—戏剧—曹禺 D.《谈美》—钱钟书—美学论著6、下面是杜甫的律诗《发潭州》,目前顺序混乱,请你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褚公书绝伦②贾傅才未有③名高前后事④回首一伤神⑤岸花飞送客⑥樯燕语留人⑦晓行湘水春⑧夜醉长沙酒A.⑤⑥⑧⑦②①③④ B.⑤⑥⑧⑦③④②①C.⑧⑦⑤⑥②①③④ D.⑧⑦⑤⑥③④②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19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9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9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和答案解析高一语文1、本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模块考查;第二部分为拓展练习;第三部分为作文;2、第一部分选择题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部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收答题卡和作文纸;3、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的相应位置;不填写姓名、考号或字迹不清者酌情扣分;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共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

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

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

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

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

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克服“阅读危机”,正确的方式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

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

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第Ι卷阅读题(6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9分)“微电影”大有可为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

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

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

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

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

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

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46分)一、基础部分选择题(1—15,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荒缪搭讪诡秘回光反照B、寒暄废弛邈远颓壁残垣C、强悍圭臬竹蔑神采焕发D、神瑜修缮捧掬前合后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脉搏葱茏好高骛远再接再励B、敲榨通牒鸠占雀巢别出心裁C、节骨眼平添瑕瑜互见和颜悦色D、贸然钹罄甘之如饴以德抱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普通中学近日已________ 为我市的重点中学。

[2]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___ 解决的严重问题。

[3]这样做________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4]作为一个学徒,________违反操作规程犯一点小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A.进升急需固然偶然 B.晋升亟待当然偶尔C.晋升亟待固然偶尔 D.进升急需当然偶然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盛夏的深夜,学生们都沉睡在香甜的美梦中了,这个临近大河的校园里却蛙声阵阵,沸.反盈天...。

B.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这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C.目前流行的“神童”作家们正值豆蔻年华....,但如果倚小卖小,甚至幻想自己站在人生的顶峰,便成了令人悲哀的事。

D.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的一组是(3分)从来文章都提倡▲,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这▲是不错的。

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刻画心理,能使▲。

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这可称为以繁胜简。

A.干练固然穷形尽相无微不至B.简练固然原形毕露细致入微C.简练诚然穷形尽相细致人微D.干练诚然原形毕露无微不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因为有了语言,人类得以思维和交际,不但传递和保存着文明,而且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我们在语言中发展、生存,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它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

B.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

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一定会展现共同繁荣、异彩纷呈。

C.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才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复呈现的主题。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D.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频繁。

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3.沈德潜《说诗啐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

读▲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诗,如见其忧国伤时。

”横线处所填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3分)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 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乐天之诗,胡儿能唱琵琶篇;义山之诗,独恨无人作郑笺。

4.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链子的样子。

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

2019年哈尔滨高一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哈尔滨高一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哈尔滨高一期末语文试卷一。

选择题(共4小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B。

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C。

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D。

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真与美就_____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的程度。

A。

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

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

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

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

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

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 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5分)现代文阅读(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

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天的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代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

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

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

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明元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

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

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

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的移交。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2019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六)

2019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六)

2019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六)一.基础知识.(29分,每题2分)1.下列对各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动化:序八州而朝.同列谨.庠序之教天下非小.弱也B.名化:君子生.非异也据崤函之固.追亡逐北.C.使动:弱.天下之民非利.足也以愚.黔首D.名状:上.食埃土云集响.应衣.帛食肉2.下列对各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君不因.我降:因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取独B.间.至赵矣:从小路以身膏.草野:使…肥沃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C.相如前.进缶:在前面送匈奴使留汉者.:人武与假.吏常惠等俱:代理D.独.畏廉将军哉:只见犯乃.死:就覆盖周密..无际:四周严密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忸怩.nì瞋.目chēn 癸.丑guǐ叱咤..风云chìzhàB.修禊.xì炮.páo烙谬.miào种奄奄..yǎn一息C.嫉.恨jí祈.祷qí一瞥.piē 屡见不鲜.xiānD.脊髓.suǐ 潜.qiǎn心纤.xiān细人才济济..jǐ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皇帝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慷慨.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因称佛教徒为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指帮助他人,可以增加个人的修行.D.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解释经书的著作.二、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涂A,错误涂B(每题1.5分)5.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判断对错)6.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1 和必修2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2.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文言文阅读(38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人之相与.与:交往B.虽趣舍万殊.殊:差别C.未尝不临文嗟悼.悼:叹息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其所之.既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当其.欣于所遇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所以..游目骋怀..兴怀,其致一也所以D.因.寄所托因.左手把秦王之袖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语段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体现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表示时间过得很快,暗含着人怎样度过短暂一生的深沉问题。

C.作者借“虽趣舍万殊……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几句表达了深沉的感慨:人生一世虽各有所好,但终会随着时间和心境的变化而变化。

D.“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是古代高寿的人,在这里以专名代泛称,代指长寿;“殇”即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在这里代指短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分)(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分)(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A.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B.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C.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D.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6.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大体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迁”和“徙”一样在古代都是调动官职用语,但“迁”一般指升官,有时侯也指贬官,如“左迁”。

C.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褒奖赞美的称号,称为谥号。

D.薨,可指有爵位者的死。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崇忠于太祖,太祖流落独孤部,他常往来供给生活必需品,尽心尽力。

B.穆崇足智多谋,在刘显阴谋叛乱时,他主动献计使梁眷免于被刘显怀疑。

C.穆崇深得太祖恩宠,去世后太祖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为他确定谥号。

D.穆崇曾获得白狼的帮助,为躲避贼兵追捕,宿营大泽边,遇白狼引他逃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5分)(2)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杂诗(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月出,昼去夜来,为下文“日月掷人去”埋下了伏笔。

B. 天气的变化让作者感觉到生活不易,于是失眠的作者开始感叹长夜漫漫。

C. 作者想要倾吐内心隐衷,却无人应答,只好举杯与自己的影子相劝共饮。

D. 诗人将素月清辉浩荡万里的景象和内心感受相融合,独具浑然天成之美。

10. 同样写于作者辞官之后,《杂诗》(其二)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1.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

(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比兴的手法,表明求贤才而不得,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的两句是:,?(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以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柳树契诃夫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

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

这树老了,驼背了。

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

你把手伸进树洞,你的手就会粘着黑糊糊的蜂蜜。

一群野蜂会在你头上嗡嗡地叫,不住地螫你。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

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

白天他钓鱼,夜里坐在树根上沉思。

大约三十年前的一个礼拜天,阿尔希普听到了铃铛声。

一辆三套马的大车翻过山包,下了坡,眼看就要来到堤坝上。

邮差睡着了。

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

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

邮差立时不动了。

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

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

不一会儿,阿尔希普听到近处有脚步声: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那晒黑的脸膛十分苍白,眼睛呆呆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

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跑上堤坝跳上大车,而且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赶车人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并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救命啊,出人命啦!”他大声叫喊。

他的呼喊引起了回声,很长时间里阿尔希普都听见这声“救命啊!”大约过了六天,有人来磨坊调查。

他们画了磨坊和堤坝的平面图,不知为什么还测量了河水的深度。

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

在来人调查的时候,阿尔希普一直坐在磨坊的水车边,身子发抖,眼睛望着那个邮包。

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①。

他日夜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

“傻婆子!”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

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

进城后他向人打听:“这里的官府在哪儿?”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一个条纹岗亭。

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

老爷吸着烟斗,正为什么事训斥看守人。

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地讲起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

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

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

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

“怎么邮包变轻了!”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在下街,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两个岗亭。

阿尔希普走进去。

那里没有前厅,登上台阶就是办公室。

老人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

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

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

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去告诉那个老头子:他可以走了。

要不把他抓起来!带他会见伊凡·马尔科维奇!不,算了,还是让他走吧!”阿尔希普鞠了一躬,走了出来。

一天后,那些鲫鱼和河鲈又看到他那把灰白胡子了……深秋。

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

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

一些湿漉漉、懒洋洋的蜜蜂爬了他一袖子。

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

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他问阿尔希普。

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

“我送交官府了!”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赶车人跳起来,一声吼叫,朝阿尔希普扑去。

他把老汉打了一顿。

打他的老脸,把他摔在地上,用脚踹他。

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

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

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

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

“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他说,“你走吧!”“不行啊!”赶车人回答,“我倒是想走,可是腿痛,心也痛。

”阿尔希普扶起赶车人,把他带到城里。

他把他领到下街,走进那问他上交邮包的办公室。

赶车人跪倒在长官脚下,连连悔罪。

大胡子一脸惊讶。

“你把什么罪名往自己头上安,傻瓜!”他说,“你是喝醉了?还是要我把你关进拘留所?这些恶棍都疯了!只会把事情搞乱……凶手没有找到——好,这就完了!你还想干什么?滚出去!”当阿尔希普提到那只邮包时,大胡子哈哈大笑,那几个文书都露出吃惊的样子。

看来他们的记性不好……这样,赶车人在下街赎罪不成,只好又回到柳树旁……为了躲避良心的折磨,赶车人只好投水自尽,搅动了水面,水面上正漂着阿尔希普的浮标。

一八八三年四月九日(有删改)【注释】①五个戳子的信封:指寄现金的挂号信件。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老柳树的描写突出了其屹立不倒的形象,之后细致具体的描写了树洞,事实上是为下文赶车人将邮包藏匿在树洞里埋下伏笔。

B.老人上交邮包,地方金库的官员却私自贪污其中一半的钱财,之后警察局也无意于查清案件,这些丑相展现出沙俄当时民不聊生的惨象。

C.老人的遭遇体现了当时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从发现邮包分量不对到最后无端的被收走,老人只能一声不吭,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D.小说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现实的荒谬之处:犯罪的马车夫选择自首,官员们却对他进行无情嘲弄,最终马车夫只能选择投水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