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共度的时刻。
那么,中秋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做后羿的英雄,他用神奇的力量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非常崇拜他,但后羿却总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
一次,在后羿身边出现了破坏和争斗,人们争夺他手中的长生不老药。
智慧的后羿将药丸给了最可靠的朋友——寿星,自己只服用了半颗。
后羿吞下药丸后,变成了不老不死的仙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也被人追求,她拒绝了这些追求者并保护了长生不老药。
有一天,后羿不在家,有个名叫嫦娥的女孩偷偷服下了长生不老药,她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上的仙女。
故事二:张仪打月传说古代楚国有个勇猛的将军叫张仪,他征战四方,声名远扬。
有一次,张仪在征服鲁国后,意外发现月亮上的嫦娥仙子,他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决定给嫦娥争夺月亮。
于是,张仪带着精兵强将登上了高山,用强大的力量一直攀爬,终于到达了月亮。
他遥望着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的身影,开口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意。
然而,嫦娥告诉他,她的心已经属于月宫的玉兔了。
张仪心灰意冷地离开月亮,但他在中秋节这一天每年都会放烟火、烧香,以示怀念。
故事三:玉兔奉草很久以前,天帝派遣一只名叫玉兔的兔子去人间寻找草药,以治疗上古时的病痛。
玉兔从上天掉落到人间,醒来后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回家的路。
在浓郁的花草香气中,玉兔吃草吃得太多忘记了回去,渐渐地变胖变大。
不久,一位仙人告诉玉兔,他不能永远留在人间,要回月亮。
于是,玉兔奉上草药回到了月亮上,并被天帝赐予了不凋谢的玉兔树。
从那时起,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一同赏月、品尝月饼,以纪念玉兔奉草的故事。
这些是关于中秋节来历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中秋节除了故事外,人们还会赏月、吃月饼、品尝柚子等,一起欢度这个团圆的节日。
记住它的来历,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的祭神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日一夜的药王救火大会,为了感谢夸父的努力救火,王母娘娘赐给他不死不朽的仙药。
不料一次她在月宫遇到当时燃烧不尽的大火,她担心火神会误伤凡人,于是毅然将仙药吞了下去,化身为嫦娥一下来到人间,并奔到月宫。
月宫幽圆的月亮对嫦娥显得更为美丽,她便把自己的仙药藏在了月下杏儿的树洞里。
二、嫦娥奔月后来,人们因此而认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是圆圆的,清澈澄澈的美丽异常,大家便以此为每年的固定节日,这就是传统的中秋节。
而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之一。
三、晚上赏月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有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楼房高层的“月台”上,都会有人聚在一起赏月,相互祝福。
中秋节吃月饼也是一种传统,而月饼则因这个节日而广为流传,成为节日习俗。
四、个人观点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温馨和快乐。
通过传说和故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们对神话的崇拜和向往,也更加懂得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与家人团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体验月饼带来的美味。
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传统节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五、结语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与家人朋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美满的节日。
愿我们心中的月亮也能如嫦娥驻足,明亮而温暖。
学习过传说和故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这篇文章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通过深入剖析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让读者更加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意义。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中秋节”、“嫦娥”、“月亮”等主题文字,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地区和一些东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有两种主要的传说。
传说一:嫦娥奔月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照耀大地,但这样的情况让人们无法生存。
后来,周帝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命令英勇善战的后羿射下了对人类有害的九个太阳。
由于他的英勇壮举,他被人们给予了一种特殊的草药,这种草药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却意识到使用这种草药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所以她偷偷地吞下了这颗草药。
当后羿发现此事后,非常伤心和失望。
嫦娥进而变成了一只细长的仙鹿,逃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神。
为了怀念嫦娥,人们于每年中秋节看望她,这也从而形成了中秋节。
传说二:起义抗秦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秦朝统治者秦始皇残酷地奴役百姓,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难。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起义领袖刘邦和项羽带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始皇的统治。
而在起义中,一个名叫吴广的农民将火把绑在树枝上,然后点燃放火箭,并向敌军发射。
敌军认为天降神兵,纷纷逃跑。
这个胜利发生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所以人们在此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庆祝,后来演变为中秋节。
这两种传说都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经典故事。
无论哪个传说,中秋节都象征着团圆、庆祝丰收和希望美好未来。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中秋节前夕,“家长壹点通”整理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及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光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其中的一些故事。
1. 后羿射日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有一把神弓,能够射中天上的九个太阳。
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羿一箭射下了八个太阳,只剩下了一个太阳照耀人间。
这样,人间才得以生存下来。
为了纪念后羿的功绩,人们便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2. 嫦娥奔月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传说是关于嫦娥的。
相传,古时候天宫里有十个太阳,烤焦了人间百姓的农田,因此天帝派神射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因此被尊为英雄,得到了不少好处。
但是,他嫉妒嫦娥美貌与天仙身份,因此将不朽药丸藏在家里。
嫦娥想得到不朽药丸,因此不小心吃了药丸,便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便在中秋节这一天放空灯笼,希望嫦娥能够看到他们的祝福。
3. 月宫玉兔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月宫玉兔的。
相传,月宫里住着玉皇大帝、嫦娥和玉兔三位仙人。
玉兔是嫦娥的宠物,喜欢吃桂花。
因此,人们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象征着月宫里的玉兔吃桂花。
以上这些传说都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一部分。
无论哪个版本的故事,中秋节都是一个表达团圆、感恩、祈愿的节日,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1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几乎与春节同样重要。
中秋节有很多传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有几个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人间民不聊生。
这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登上昆仑山的顶峰,张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个太阳,大地于是变得凉爽,草木开始生长,牲畜也开始繁衍,百姓们不再饱受炎热之苦。
后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劳,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遇见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为感激后羿为百姓作出的贡献,赐给后羿两颗药丸,并告诉他服用以后可以得道成仙。
后羿不愿独自成仙,便将王母所赐仙药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将药放进了百宝箱,岂料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众打猎时,称病在家,持剑闯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誓死不给,危急之下拿出仙药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体变得极其轻盈,慢慢地飘向了天空。
后羿预感到嫦娥有危险,于是在打猎途中匆匆赶回家。
赶到的时候,嫦娥已经飘出了窗口,后羿只来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向空中,飞离了他和故土,飞到了月亮之上。
嫦娥奔月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后羿都遥遥望着月亮,回忆与嫦娥生活的点点滴滴。
百姓们为嫦娥保护仙药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摆上瓜果遥拜嫦娥,渐渐形成过中秋节的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2早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月,各式各样的月饼就纷纷上市了,人们很早就准备好了供节日享用的食品。
节日是从下午的设宴聚餐真正开始。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最精致高雅、隆重的,当属宫廷宴席。
八月十五这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无一例外地要全家团坐在一起,用餐赏月。
明代的宫廷,在八月十五这天,最流行吃螃蟹,人们认为八月十五前后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时间,因此中秋这天,大家围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围,一边聊天,一边用餐。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月夕”、“团圆节”、“仲秋节”等不同的称呼。
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有很多种版本,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说法。
一、纪念胶东起义相传中秋节的来历源于唐朝时期,当时,唐玄宗喜欢慕名佛教,居住在崇仁宫。
与此同时,胶东地区的人民经历了饱受压迫的生活,于是发动了一场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袖是刘黑土、田武等人。
这场起义的时间是在中秋节前夕,因此很多人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这场起义。
二、纪念嫦娥奔月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传说,那就是嫦娥奔月。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相信月亮里面有个仙女,她名叫嫦娥,每天都在月亮中度过。
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想要飞到月球上,却发现人在天上难以行动,于是后羿就射下了9 只日。
此后,人们在月亮上也就能看到草木、山川了。
后羿的妻子嫦娥因为对他念念不忘,便突破重重阻隔,飞到了月球上。
因此,中秋节就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而兴起的。
三、纪念拯救孟姜女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感人的传说,那就是拯救孟姜女。
相传在古代时期,有一个妇女叫孟姜女,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度过了很长的岁月,思念家乡的心情非常强烈。
她天天向着东方祈祷,每一天看着东方,眼泪就像西江水一样流失。
最后,她的泪水流成了一条大河。
月亮上的玉兔、蟾蜍,听说这位美丽的女子心有所思之后,执了孟姜女的手,带她直上天空,让她在明亮的光环中与家人团聚。
所以,为了纪念这一传说,人们就在中秋节之夜的月色中,观赏月亮,向嫦娥等月亮中的神仙祈愿团圆、幸福。
四、古代的祭月节除了以上的传说之外,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代的祭月节。
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是无以伦比的,而在秋季的时候,人们会感到月亮非常美丽,因此就安排了一些仪式来祭拜月亮。
古代的明月祭拜非常严肃,甚至比较复杂。
到了唐朝时期,月祭还升级成一个重要的颁帖交流活动,各方的重要人物都能在此集中会面,加深交流,这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秋节的“团圆”之意。
中秋节的传说小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八则】
故事七:
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03
故事三:
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照亮了村庄的前山后,阿美人的姑娘们就聚集在一块杵米磨谷,歌唱丰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月亮之间有一拱美丽的虹桥相连,从地面走向月亮并不困难,特别是八月十五满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许多身穿五彩达戈纹衣裳的姑娘,背着装满谷子的藤篓,一个接一个地攀上虹桥,登上月亮。
从十六开始,月亮姑娘又一天关上一个门,到三十,月亮门全关上了,也就看不见月亮了。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年年这样。
不知道是哪一年,来了一个叫亚西的男人。这个亚西是个窥视癖,爱好悄没声地跑到月亮门外偷着看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气急了,把所有的门啪、啪、啪全关上了。
一下子,天昏地暗,白天黑夜不分。这可糟了,天下的人们以为月亮被天狗吃了,说这是月食,就拿出铁桶、铜盆,当当当、当当当地敲起来,亚西听见有动静,吓跑了。月亮姑娘就又把关上的门打开,给天下的人照亮。
玉兔回宫后,百姓非常感激他,供奉其为祛灾除病之神。并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各种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样子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年八月十五京城百姓都要设供拜月供奉兔儿爷,还亲切地称它兔儿爷兔奶奶 。北京的东岳庙都会按照老北京的风俗摆一座高高的兔爷山,成百上千尊兔爷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承载着老北京几百年的民俗风情,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无限期盼。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秋季的丰收,也象征着家庭团聚。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许多起源和传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一:古代祭月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仪式。
相传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祭拜月亮,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种祭月的活动逐渐形成了中秋节的雏形。
起源二:嫦娥奔月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一个传说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耀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众神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去射下这些太阳,最后只有后羿成功将九个太阳射下。
因为这项伟业,后羿被尊为神仙,并得到了一种神奇的药物——长生不老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她因此飞上月亮,成为了月宫中长居的仙女,以后变成了人们祭拜的对象。
每年中秋节,人们在赏月时都会朝拜嫦娥,以求祈福。
起源三:海上神话另一个和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是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关。
这个传说讲述了牛郎织女两个相爱的人因为境遇而被拆散,牛郎化身牛群,织女则被迫返回天上。
但每年的八月十五,鹊桥会搭起,让牛郎和织女得以重聚。
这也成为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怀念爱情、祈愿姻缘的故事。
不管这些起源与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中秋节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这些起源和传说为节日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除了传统的祭拜活动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比如,人们会制作和食用月饼,这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月饼外形圆润,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此外,赏月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人们把月亮当作联络感情和思念亲人的纽带,相互约定在中秋之夜赏月。
总结起来,中秋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丰富传说的重要节日。
无论是古代的祭月活动、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是与牛郎织女相关的传说,都为中秋节增添了许多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这个节日以团圆和祈福为核心,让人们对家人的思念更加浓烈,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1. 来历一: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
这一天最初是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中秋节。
2. 来历二: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后,得到了一个成仙的药。
他的妻子嫦娥在八月十五这天吃了仙药,然后飞到了月亮。
后羿对嫦娥深感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摆上嫦娥最爱的食物。
3. 来历三:与祭祀土地神有关。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成与土地神息息相关,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基于上述内容和之前的结构,我为你重新撰写了一篇文章:---中秋节:古老传说与现代庆祝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圆节或团圆节,是华人社区中的重要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明亮的满月高悬在夜空,家家户户都会团聚一堂,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
但你知道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吗?又有哪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呢?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
在那个时候,月亮被认为可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人们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月神的庇佑。
但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传说与中秋节的起源有关:1. 祭月传统:古代的帝王会在这一天祭拜月神,祈求国泰民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也被普通百姓所采纳,并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2. 嫦娥奔月: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传说。
嫦娥吃下仙药后,飞到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她的丈夫后羿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摆上香案,祭拜嫦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祭祀土地神:在农耕社会,人们会在中秋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
中秋节的风俗1. 赏月: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走出家门,仰望那轮明亮的满月,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它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你知道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秋节传说故事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
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传始于唐朝时期的盛唐时代,当时赏月的风俗格外盛行,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小故事,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简短的中秋节传说小故事。
传说一:嫦娥奔月夸父烧山燃烧大地之气,将百姓炎炎,天地变成焦土,没了生机。
于是,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无边的洪水。
人们跑到了西山,皈依五庄,五庄神授予了他们脱险的方法:取得玉兔、蟾蜍、长寿草和达摩婆呢子。
当时嫦娥就是这个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她和她的丈夫相爱,却被夸父跟踪发现。
夸父想要一起做一副很好的夫妻,所以在她丈夫离开之后,将嫦娥关进了青铜山。
她流泪不舍,常常站在月亮上发呆。
直到一天,她遇到了兔子,鹅和蛙都背着寿草,前往兔子家中。
嫦娥想要和这些路上的好友去寻找她丈夫,于是尝试着愿望成真,嫦娥化身为仙子,飞向了月亮。
传说二:后羿射日据《尚书》记载:在古代中国,天上有十个太阳,一日之力照耀不得。
后羿是一个年轻勇敢的猎人,他想要阻止太阳的过度劳累。
他乘着风筝来到高山的顶峰,等待太阳们出现。
当太阳落地时,后羿射中了其中九个的轮子。
另一个太阳为人间提供了阳光。
从那之后,后羿成为了天上的一个神,受到人们的尊敬。
传说三:吴刚伐桂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吴刚的农夫,他非常贪婪。
一天,他闯进了仙境并发现了月桂树果。
他开始采摘,直到天光满地。
最终,他被天神发现并且被逐出了仙境。
但是,他现在逐渐变成了兔子,并且每到中秋时节,吴刚重新出现在月亮上。
现在,许多人在中秋节这个时间会采摘月桂带来不祥的气氛。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文化圈内广泛庆祝的节日。
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下面将为你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传说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有多种版本,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的一个叫做“有蓬莱山”的地方,住着一个夸父,他天生神力,可以逢山开山,遇水架水。
夸父曾追逐猎日,不幸因此消耗过大,最终在追不上太阳时倒下,失去了生命。
后来,玉帝看到夸父的忠诚和勇敢,便感动于他的牺牲精神,决定让他在月亮上安息。
于是,夸父就变成了一个在月亮上奔跑的神仙。
为了纪念夸父,人们便在每年的中秋节那天,对着明亮的月亮祭拜,跳舞,吃月饼。
二、历史沿革中秋节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早叫做“月夕”,原意是指每月的十五日晚上。
这一天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相信月亮上的神灵会降临人间,因此月光下祭拜月亮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团圆、庆祝丰收的节日。
从古代的皇帝到普通百姓,人们纷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邀请亲朋好友共享晚餐,赏月、吃月饼等。
三、文化传承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代表了华人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
中秋节正是人们传承抱团团圆、和谐美满的家庭观念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总会尽可能地回家与家人相聚,进行团圆的晚宴。
在欢声笑语中,家庭成员们共同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共同赏月,共同祈福。
这种场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团聚,更象征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交流与传递。
通过中秋节,人们更加重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传承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四、节日习俗中秋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月饼,其中最经典的是传统的广式月饼,它的馅料丰富多样,口感独特。
此外,赏月也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个月圆之夜,用望远镜或是肉眼仰望着明媚的月亮,感受它的神秘与美丽。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进行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中秋相关的典故
中秋相关的典故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欢聚一堂,赏月、品尝月饼,共庆团圆之喜。
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典故,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与中秋节相关的典故。
一、嫦娥奔月相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于是,传说中的英雄后羿带着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后羿的功绩让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也引来了嫉妒之心。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到了长生不老药,却被后羿的弟弟冯刚所盗。
为了保护不让药物落入坏人手中,嫦娥选择了吞下药物。
她吞下药后,便飞向了天空,最终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
二、吴刚伐桂吴刚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
他曾经因为犯了错误而被玉皇大帝流放到了月亮上。
在月亮上,吴刚过着孤独的生活,他想要回到人间与家人团聚,却没有办法。
后来,吴刚听说只有在中秋节这一天,他才有机会返回人间。
于是,吴刚每年都在中秋节这天努力伐桂,希望能够砍断桂树,离开月亮。
然而,每次他一刀砍下去,桂树就会立刻长出来,吴刚的努力都白费了。
尽管如此,吴刚依旧坚持不懈,他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三、兔子奔月在中国的传说中,月亮上住着一只兔子。
据说,这只兔子是嫦娥仙女的宠物。
每当中秋节这天,兔子就会跳到月亮上,陪伴着仙女度过这个团圆的夜晚。
为了表示对兔子的感激,人们在中秋节这天会在月饼上制作兔子的图案,以示纪念。
四、岳飞与中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在南宋时期,岳飞带领军队抵御金国的入侵,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
然而,由于官僚内斗和政治阴谋,岳飞最终被陷害身死。
人们为了纪念岳飞的忠诚和英勇,将中秋节定为岳飞祭月的日子。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到岳庙前献花祭拜,向岳飞表达敬意。
中秋节的典故很多,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美丽传说。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视这个传统节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赏月、品尝月饼,感受团圆的温暖和美好。
无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能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传递着团圆和祝福的情谊。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通用5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通用5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篇1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篇2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篇3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公历每年的9月中下旬)庆祝,这一天也被称为“月圆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月祭文化,因其与月亮有关,被称为“月神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和解释。
下面就介绍其中最为广为流传的一些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代有位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他从十个太阳中射下九个,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敬仰和奖赏。
但是,他的行为也引起了天帝的不满,后羿因而被迫逃到蟠桃园并躲藏在那里。
后羿的妻子嫦娥在他收到天神药丸后,误服了其中一粒,从此飞升到了月宫。
每到中秋之夜,人们都可以看到明亮的圆月,这被认为是嫦娥在月宫中度过的日子。
2. 祭月传说传说,夏商时期,有一位名叫“百里奚”的卫国官员,他认为月亮可以代表天体之一,而天体则被认为是诸神之一。
于是他发起了一场盛大的祭月活动。
为了表达对神的敬意,人们会在树下放置供品(包括蜜桃、柿子、白玉等)。
3. 伐桂传说据说,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韩愈的诗人,他在中秋时节发现桂花树开了花,但由于树太高,花竟然一直开着没有落下来。
于是他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些故事是中秋节起源的几个主要版本。
无论哪个版本,中秋节的核心概念——团聚和感恩——始终没有改变。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赏月、打算子等。
此外,中秋节也被认为是一种家庭节日和民族情感的象征。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华人社区都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各种文化活动,例如迎月会、猜灯谜和舞狮子等传统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为华人社区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加强团结的平台。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其丰富的传说故事和传统活动,既富有艺术性,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无论你是在祭月、赏月,还是在品尝月饼和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它都体现了团结、感恩与美好愿望的核心价值。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农历中秋月最圆的时候。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本文将带你一起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帝王统治时代。
相传在夏朝末年,帝王被推翻,一位聪明而勇敢的年轻人名叫后羿,以神奇的弓箭技巧击败了九条凶恶的咸阳翁,拯救了人民和神灵。
为了纪念这一伟业,人们从此开始在月亮最圆的时候举行祭拜仪式,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传说一:嫦娥奔月最有名的中秋节传说就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
这使得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庄子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
为了表彰庄子的贡献,国王赐予他一种叫做“长生不老药”的神奇药物。
庄子并没有立刻服下这枚药丸,而是将药物隐藏在自己的家中。
庄子的妻子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叫做嫦娥。
有一天,嫦娥发现了庄子藏在家中的药丸。
出于好奇和渴望永生的心态,嫦娥偷偷地将药丸吞下了肚子。
她的身体开始变得轻盈,并最终飞向了天空,登上了月亮。
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人们会仰望天空,欣赏月亮,并怀念嫦娥的美丽和善良。
他们还会吃月饼,这种圆形的糕点代表着团圆和美满的寓意。
传说二:吴刚砍桂另一个中秋节的传说是关于吴刚砍桂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位农夫叫吴刚,他种植了一棵神奇的桂树。
这棵桂树一年四季都会开花,带来了水果和令人陶醉的香气。
然而,这棵桂树的美丽引起了仙女王母娘娘的嫉妒。
她派来了天神,将吴刚变成了一只兔子,并将他困在了月亮上。
吴刚在月亮间永远奋力地砍伐桂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人间与家人团聚。
这就是为什么中秋节时,人们一边仰望月亮,一边赞美吴刚的传说。
总结:中秋节是一个充满传说和神话的节日,这些故事传承至今,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团圆、美满和勇气的向往。
无论是嫦娥奔月还是吴刚砍桂,这些传说都象征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寄托。
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秋节都是一个让人们相聚共度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的由来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传说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月圆节、团圆节、追月节等。
中秋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和故事,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传说一:“嫦娥奔月”相传上古时期,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人们所传颂的神话传说之一。
后羿是上古时期著名的射箭高手,他驾着九个太阳照亮天空,为人民带来了灾难与痛苦。
为了解救人民,后羿决定射下九个太阳。
他花费巨大功力射下了八个太阳,保住了人人平安。
为了纪念这段传奇,人们开始庆祝中秋节,并敬仰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
据传说,嫦娥因误食灵药,神途突破,后遗憾升天,现居月宫。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便能看到圆圆的月亮中,传说中嫦娥的影像。
并开始欣赏月亮,称之为“赏月”。
传说二:“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中,相爱的孟姜女和丈夫巨石相隔,在孟姜女百般哀求下,大禹在秦州修长城将两人分隔开,各自孤独地生活。
传说,在每年的中秋之夜,孟姜女会来到长城边,哭诉自己失去爱情的悲痛和不公。
她的眼泪和哭声融入了大地,熬成了日后峰峦起伏的群山和奔腾不息的黄河。
人们看到长城之内突然明灭起伏的灯火——那是孟姜女的眼泪化作的烛灯,让人们对爱情和家族之间的强烈感情充满了深深的思考。
传说三:“吴刚奔月”《史记》中记载:吴刚是汉文帝时期的名士,为了得到长生不死的秘方,他常年信仰银石。
一年中秋之夜,他在郊外燃起火炉,挖出了满地的银石汞齐铸成的灯盆。
这时天降嫦娥,手捧仙药,吴刚生怖,拜嫦娥为师,拒绝回家。
嫦娥则将他送上月球,当他生起移月之意时,以树为柢,以银兔为力,建造木屋以安居。
自此,吴刚岁岁在月饼中享受天宫养生,守树等待着归家的日子。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和故事,闪耀着历史和民俗文化之光。
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人们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趋向和谐和睦的美好诉求。
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可以留情别岸,畅想家园,期盼温暖美好的未来。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一)嫦娥奔月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但生*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
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准备择日吞*,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娘娘”。
(二)*元朝相传,元末,中原*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
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
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da)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da)子杀了,元朝就被*了。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一)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
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
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1.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中秋节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
秋之中,称“中秋”。
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
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
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
《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
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
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
化为一座银色的桥。
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
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
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
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
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
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
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
分之一。
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
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
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
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
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
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最大,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
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
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
在晴朗的夜空,悬挂
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诗词
杜甫(712_770),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夜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前两联睹月兴叹,以象征团聚的八月十五之圆月反衬自己飘
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后两联状写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显出满月之明亮,下
字奇险,立意新奇,别具一格。
再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秋节的诗句: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战乱离散已久,无从得到他们的音讯。
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感人至深。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节的诗句中
写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作于他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引出空间的变化,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露出感情的迁移。
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
了谪居生涯中的郁闷和愁苦。
李商隐(812一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
倒终生。
他的两首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咏月诗词格调凄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第一首中秋诗词通过嫦娥的孤寂处境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第二首中秋诗词写深秋
之夜,青女素娥与月中婵娟比赛谁更耐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凄清的情怀。
张九龄(678_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他的《望月怀远》中秋节的
诗句写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中秋诗词。
起句“海上生明月”虽全是写景,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次句“天涯共此时”,触景生情,转入“怀远”。
从月出东山到月落乌啼,漫
漫长夜,更兼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故而生“怨”。
三四两句,以怨为中心,“情人”与“相思”,“遥夜”与“竟夕”相呼应。
于是灭烛,披衣步
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
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气候更凉,寒露也沾湿了衣衫。
相思不眠
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
不如睡去,好在梦中与她相聚。
诗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唏嘘回味。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相关文章: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故事
★中秋节传说故事
★中秋节五个经典传说
★中秋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中秋节五个经典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故事学生作文5篇
★ 2019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秋节花灯的传说故事★ 2020幼儿园中秋节活动设计方案5篇
★中秋节活动计划方案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