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全文

合集下载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律知识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青少年需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以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以下是一些青少年需要知道的法律知识:1.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是未成年人,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2. 未经家长或监护人允许,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不得参加危险活动,如攀岩、潜水、驾驶等。

3. 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不得参加赌博、酗酒、吸烟等非法行为,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4. 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不能独立从事劳动,但可以在父母或监护人的陪同下从事轻微的劳动。

5. 青少年的婚姻、财产、学业等重要事项需由法定代理人参与或决定。

6. 如果遇到网络欺凌、身体侵害等安全问题,青少年应及时向家长或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和保护。

7. 在参加社会活动、旅游、出游时,青少年应注意自我保护,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或食品。

以上是一些青少年需了解的法律知识,希望青少年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青少年如何防范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

青少年作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受害者和执行者,需要掌握一些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

1.加强心理抵抗能力。

青少年遇到欺凌时,应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轻易被伤害感染,要坚信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度过难关。

2.增强社交能力。

青少年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合作精神,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3.避免孤立。

青少年应注意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不要让自己孤立,成为欺凌者的攻击目标。

4.及时报告。

青少年遇到欺凌时,应及时向老师、家长或有关部门报告,不要有隐瞒、顾虑和畏惧,让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自己。

5.自我保护。

青少年应学会自我保护,不要随意与陌生人接触,不要在危险地方逗留,避免给自己带来其他的安全隐患。

青少年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青少年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青少年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尊敬的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我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它保障了我们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作为青少年,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还能培养我们的法治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与你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一: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你们享有与成年人相同的人权和基本权益。

这些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受教育权、健康权、生存权、受保护权等。

与此同时,你们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师长、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等。

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遵守规则,能够让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法律知识二:未成年人的犯罪责任和刑法保护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也可能违反法律,涉及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对于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可以根据其犯罪行为的情节、性质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主要以教育为主,旨在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重新回到正轨。

正义的追求和法律的保护是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犯罪的代价,并远离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三: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青少年,你们尤其需要关注和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

首先,要注意个人资料的保护。

不轻易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住址、学校等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其次,避免沉迷网络和游戏。

网络和游戏的过度使用容易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和人际关系的紊乱。

此外,还需要注意网络言行举止。

文明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不要发布违法、恶意和侮辱性的言论,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循网络礼仪。

法律知识四:安全教育与防范意识安全教育是每个家庭和学校都应注重的重要部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而存在的规则和制度,它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青少年,了解并遵守法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法律。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为了管理社会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它通过法律文书的形式对每个公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核心是公平、公正和平等,它旨在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

二、法律的来源和体系法律有多个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最高法律文件。

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

法规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适用的规定。

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章。

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释和规范的文件。

法律体系分为民法和刑法两大部分。

民法是调整私人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法、继承法等。

刑法是调整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法律,包括盗窃、故意伤害等。

三、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受到平等教育的权利。

我们有权获取教育,并受到平等对待。

此外,未成年人还享有合法劳动的权利,并受到国家的保护。

但是,未成年人也有一定的义务。

我们应该听从父母或监护人的教导,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履行公民责任。

四、青少年犯罪和法律责任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下的违反刑法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对于轻罪或者初次犯罪,将考虑其年龄、性格、动机等因素进行特殊处理。

例如,可以轻判、减刑或暂缓执行刑罚等。

然而,青少年犯罪依然是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我们应该远离犯罪和违法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并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五、常见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如校园暴力、网络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

青少年普法知识

青少年普法知识

青少年普法知识
一、法律常识:
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保障。

2.法律的来源:我国法律的主要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3.法律的适用性: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宪法至上、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罪刑法定等。

4.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分为强制性法律和指导性法律,强制性法律具有直接约束力,指导性法律则起到指导和解释的作用。

二、法律意识:
1.法律权益的意识: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法律权益,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律责任的意识:青少年要清楚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对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公民义务的意识:青少年应该了解自己的公民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

三、法律技能:
1.法律文书的阅读能力:了解基本的法律术语和法律文书的
格式,能够正确理解法律文件的内容。

2.法律问题的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遇到侵权和合同纠纷时,能够合法维权。

3.法律规则的遵守能力:学会遵守法律规则,明确分辨合法
和违法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青少年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学校、家庭和社
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技能。

通过
制定相关普法教育法规和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可以促进青少年
的法律素养提升,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同时,青少年
也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注重培养自身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提高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校园法制安全知识

校园法制安全知识

校园法制安全知识校园法制安全知识_校园安全法制宣传资料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令人担忧,开展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迫在眉睫,那么你对校园法制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校园法制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校园法制安全知识一、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驾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第四十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六)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七)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

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

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

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简介在我们的生活中,少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成为最好的公民。

本文档就是为青少年提供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法律常识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系列规范,规定一个社会中人们之间应当做些什么,不应当做些什么。

而这些规范的执行和维护权利就归于国家的法庭和执法部门。

青少年能否受到法律制裁?在中国法律中,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被认定为行为人,在法律理解和行为能力方面,未满12周岁的儿童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12周岁以上,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能力为自己的过失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未满16周岁,除非充分证明其已达到完全行为能力,否则不能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青少年涉法行为后果如果青少年犯罪或者违反了法律规定,一般会有几种后果。

对于刑事犯罪而言,被判定有罪,就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后果:•代价高昂的金钱惩罚;•强制性的自我反省和改正行为;•社区服务和公共工作,包括清洁服务、对他人的服务、志愿服务;•被劝阻离开学校和社区;•拘留或监禁。

对于民事案件,青少年如果违反了合同、侵权或造成了损害,就可能需要赔偿损失。

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有些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而且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损害。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吸毒;•酗酒;•抽烟;•赌博;•色情;•暴力行为;•淫秽和恶俗言论和行为等。

青少年权利教育权根据中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国家的推动和保障下,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也有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公正的评价。

知情权和隐私权在法律上,青少年有权知道有关自己的信息、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包括身体、家庭、信件、日记和其他隐私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家长、教师或法院也无权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健康权青少年有权得到适当的健康保护,这包括基本的医疗服务、饮食和健康方面的建议。

这个权利同时也需要青少年自己的努力和责任。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第一章:国家法律体系简介
1.1 法律的概念
1.2 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
1.3 法律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学生应了解的法律知识
2.1 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2.2 责任法律法规
2.2.1 个人行为责任
2.2.2 家庭关系法律责任
2.3 民事责任
2.4 刑事责任
2.5 学校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第三章:中学生常见法律问题
3.1 不良行为的法律后果
3.2 校园暴力与法律
3.3 著作权法及中学生的注意事项
3.4 聚众斗殴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3.5 法律帮助渠道
第四章:学生应当遵守的法律准则与规范4.1 尊重法律、尊重学校
4.2 遵纪守法、尊师重教
4.3 不参与违法行为
4.4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5 主动了解法律知识
结语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了解并尊重
法律规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律意识,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关于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资料1. 为什么青少年需要了解法律知识?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需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和法律素养能力。

青少年法律知识将对他们的成长道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避免违法行为,增加社会责任感。

通过了解法律,青少年还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积极参与并贡献于社会。

2. 青少年常见的法律知识梳理(1) 刑法知识刑法是规范和约束青少年行为的法律法规,了解刑法知识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常见的刑法知识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年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青少年累犯问题:青少年如屡犯罪行,可能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未成年人感化教育:针对未成年犯罪分子,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感化教育措施,以帮助他们改造自己。

(2) 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是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之一,他们经常在出行中与交通法规接触。

了解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如下:•交通信号规则:学习和遵守交通信号规则是保障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

•驾驶执照问题:对于16周岁以上的人来说,合法驾驶机动车辆需要持有驾驶执照,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酒驾问题:了解酒驾对人身安全的危害,避免酒后驾驶行为。

(3) 心理健康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了解心理健康法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与辅导: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

•预防校园欺凌:了解相关法规,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帮助他人,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防止自残与自杀行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资源,寻找适当的帮助渠道。

(4) 知识产权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产权的种类与保护:了解作品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基本概念,增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

•互联网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了解在互联网上分享和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避免侵权行为。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具有强制力。

法律主要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和商法等多个领域。

中学生需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

二、宪法与公民权利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中学生应该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如平等权利、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并知道自己是公民,享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三、刑法与刑事责任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的法律,中学生应该了解刑法中一些常见的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

同时,他们应该明白自己应当遵守法律,不参与违法犯罪行为。

四、民法与合同法民法是规范个人和民事关系的法律,其中合同法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学生应该了解合同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以及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行政法与行政管理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中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学校的管理规定、考试制度等。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行政权利和遵守行政规定。

六、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自己创作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中学生应该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七、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信息数据和网络用户的安全。

中学生应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八、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学生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九、劳动与就业法律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中学生应该了解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十、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学生应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落入商家的陷阱。

十一、交通安全与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是保障公共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顺畅,中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法规,如行车规则、交通信号的意义等,学会安全地出行。

青少年法律知识10条

青少年法律知识10条

青少年法律知识10条1. 青少年犯罪责任年龄根据我国法律,青少年犯罪责任年龄为14周岁。

这意味着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不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虽然承担刑事责任,但刑罚将较轻。

2. 不得从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利用或者容留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任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拐卖、诱骗未成年人进行犯罪行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3. 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未成年人享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教育权、表达意见权和参与社会活动权等多项权益。

社会和家庭应当保证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发展,并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条件。

4. 未成年人出版物保护未成年人出版品和互联网上的内容都要遵循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不得含有暴力、色情、恐怖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

未成年人不得购买、获取或传播不适合其年龄的出版物。

5. 未成年人禁止吸烟和饮酒未成年人在法定年龄前不能吸烟和饮酒。

这些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防止未成年人参与这些不良行为。

6. 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活动,包括网络欺凌、网络谣言传播等。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

7. 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对未成年人非常重要。

未成年人在未获得驾驶证之前,不能驾驶或操纵机动车辆。

同时,未成年人在街头、公共场所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人和自己的安全。

8. 未成年人保护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应当重视的问题。

社会各方面应当共同努力,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对于任何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损害行为,都要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9. 未成年人禁止参与赌博活动未成年人不能参与赌博活动。

这是由于赌博活动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和学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和家庭要共同营造一个对未成年人进行赌博教育和防范的环境。

青少年普法 宪法知识

青少年普法 宪法知识

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规定国家政治制度、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总章程。

对于青少年来说,了解宪法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因此,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

第一节:宪法的基本概念与历史背景宪法是法律的最高形式,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根据和条件。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原则。

宪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宪法的发展最早源于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宪法,为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定提供了范本和借鉴。

第二节:宪法的重要性与意义宪法是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宪法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权力制衡和民主保障:宪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限制,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法治原则指导:宪法是法治的基础,通过宪法规定的法律体系,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正的司法制度的实施。

3. 公民教育和法治意识:宪法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他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和法治精神的认同。

第三节: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的方法与途径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普及宪法知识:1.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可以将宪法知识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法律教育的方式普及。

2. 社会组织和活动: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类宪法知识竞赛、辩论赛、讲座等活动,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提高青少年宪法知识的水平。

3. 青少年法治学校和课外班:设立针对青少年宪法知识教育的法治学校和课外班,通过系统的课程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宪法知识。

第四节: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的重点内容宪法知识的普及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宪法的基本原则:青少年应该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例如人民主权、宪法至上等,从而增强对宪法权威性的认同。

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引言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青少年的权益和安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管理。

了解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常识,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自我保护,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少年常见的法律法规常识,以提升广大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

青少年行为规范1.儿童禁止从事危险活动:未满十四周岁的儿童禁止从事劳动,以及参与容易危及生命安全的体育、竞赛等活动。

2.尊重他人:青少年应当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诽谤他人。

3.远离暴力:青少年应当远离暴力行为,包括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4.禁止吸食烟酒:未成年人严禁吸烟、饮酒,对供给烟酒给未成年人的行为也是违法的。

青少年违法行为和责任1.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我国规定,十四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负刑事责任,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在十八周岁之前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青少年犯罪的后果和教育:青少年犯罪后,将受到教育、改造和帮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教育与救助工作,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3.违法成人协助实施:成年人利用青少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追责。

4.保护被害人权益:青少年如果对他人造成损害,应依法承担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青少年权益保护1.民事权益保护: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青少年也有享受父母关爱、受到合理保护的权利。

2.教育权利保护: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

3.健康权益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保护,同时也需要青少年自身加强健康教育和保健意识。

4.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也拥有知识产权,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知识成果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青少年法治知识大全

青少年法治知识大全

青少年法治知识大全一、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哪些?(一)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二)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二、未成年人权利主要有哪些?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著作权、专权利等知识产权,受教育权以及法律赋予的其他权利。

三、未成年人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1.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2.向公安机关报案;3.向人民检察院进行控告;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未成年人本人或其监护人有权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除了司法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还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四、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如何划分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有3个标准: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3.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五、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划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品)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

(精品)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建议收藏保存)1、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收养法。

2、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1)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学习法律可以对未成年人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3)学习法律当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追回损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不要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要时刻保持警惕。

(2)要学会分辨真伪,对新鲜事物不能一昧的盲从,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

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帮助。

4、青少年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法律?(1)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2)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3)要具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挫折意识。

(4)要有勤奋的精神和执著的追求。

(5)要具有坚强的自制力,具有健康的情感。

5、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打官司;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

还有就是可以找当地居委会,妇联,公安局等等。

6、为什么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

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7、为什么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学校在高中才将具体的法律知识。

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样枯燥无味不生动。

双面造成法律意识的淡薄。

8、怎么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9、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么?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3、什么是公民?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在我国,哪些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6、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涵义是什么?《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它的涵义是:(一)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任何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8、《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

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

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一、青少年保护的基本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青少年保护的具体措施1. 家庭保护措施: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看护、抚养和教育,并且不得有虐待、遗弃、剥夺衣食、侮辱、骚扰、性侵等行为。

2. 社会保护措施:学校、社区、警察等社会机构应当积极开展青少年保护工作,防范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权益。

3. 法律保护措施:相关部门针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特殊制度和程序,对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专门审理和处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青少年保护相关机构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 共青团中央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4. 中华全国妇女儿童基金会5.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委员会四、青少年保护的具体措施与措施落实情况1. 对于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措施,政府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等,并且加大了相应部门的执法力度。

2. 社会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实行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等活动。

3. 法律保护措施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案件,审判程序已经有单独制度规定,审理过程中也注重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 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落实青少年保护措施,比如教育部门对学校开展安全防范、性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安管控等。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一部基本法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相关事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一部基本法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妇女和儿童的权利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相关事宜。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在购物、餐饮等 消费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律关系
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和法律效力,遵守合同约定,维护自身信誉 和利益。
05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家庭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 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向孩 子传递法律知识和意识,培养孩子的 法律素养。
02 中学生与法律
中学生的法律地位
01
中学生作为公民,享有法律规定 的权利和义务。
02
中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 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 秩序。
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中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等基本权利。
中学生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 德、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
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
宪法保障人权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 等。
宪法规定公民义务
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刑法常识
1 2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的种类,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
犯罪的种类
刑法规定了多种犯罪行为,如杀人、抢劫、盗窃、 诈骗等。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 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 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社会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法治宣传和教育,通 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中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意
识。
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家庭等机构的教育活 动,共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文化环境,为 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青少年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国家的未来。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都实施了相关的青少年法律。

作为青少年,了解并遵守法律,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

第一部分:家庭权益保护青少年是家庭的一员,有着与成年人相同的权益。

他们有权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照顾,受到合理的管教和保护。

而家庭成员也有责任保护青少年的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并提供充足的经济、精神和生活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权益保护青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国家要为青少年提供平等、免费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他们的学习权益。

同时,青少年也有义务认真学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尊重教师和同学。

第三部分:身体健康权益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他们成长的基础。

在法律上,青少年有权享有免受虐待、遭受暴力和歧视的权益。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毒品、烟酒等有害物质,并注重身体锻炼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四部分:公民权益保护作为公民,青少年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信仰的自由权益。

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加入一些青少年组织或社团。

然而,这些权益也需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行使。

青少年在行使自己的权益时,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第五部分:犯罪与处罚尽管青少年享有许多权益,但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青少年犯下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根据不同的罪行和情节轻重,青少年可能会受到警告、教育、劝导、社区服务等惩罚措施,甚至可能会受到处遣法律责任。

因此,青少年在行为上应该远离犯罪,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总结: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法律知识是保护他们权益和培养他们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作为一名青少年,了解法制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一、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指国家规定的一切行为规范,是制定、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正,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的种类法律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宪法、民法、刑法等等。

在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这些法律的性质和作用,使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处理。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青少年能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依法行事。

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需要家长、老师、社会各界和青少年自己的共同努力。

四、学会依法维权在社会实践中,青少年往往会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和不公正的待遇,这就需要他们学会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不仅能够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他们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律素质。

五、遵守法律规定法律是国家对社会的规定,是引导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利益的法定制度。

青少年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乱纪,不得从事任何非法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和平、安全地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合理运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依法维权,还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比如,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社交等方面,都需要合理运用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处理。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做一个合法、守法、信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注意事项青少年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普及(3篇)

青少年法律知识普及(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本文将围绕青少年法律知识普及展开,从法律基础知识、常见法律问题、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法律基础知识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的特征(1)规范性: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权利义务。

(2)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

(3)强制性: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稳定性:法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3. 法律的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2)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常见法律问题1. 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根据该法,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生存、发展、保护等权利。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预防和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

该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等措施。

3. 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

根据该法,未成年人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障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根据该法,未成年人作为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安全保障等权益。

5.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

根据该法,未成年人享有网络安全保护。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三、法律保护1. 家庭保护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道防线。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要了解的几个刑法知识---- 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分析一、犯罪的后果案例:违法犯罪高压线,贸然触碰命伤残---北京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2003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在看守所里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现在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同学们,案例中的小新是多么的可悲,不但伤害了自己的亲人,造成一死一伤的恶果,自己也将身陷囹圄。

我们青少年学生由于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的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对犯罪的后果认识不足,一旦酿成大错,害人害己,后悔晚矣。

同学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犯罪后果的严重性。

毫不夸张的说,犯罪是高压电线,千万不能碰,一旦触之,“非死即残”。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及社会现实,一个人犯罪后的后果表现在:1.应受刑罚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了420多个罪名及相应刑罚处罚。

从最低的管制到最高的死刑,共五种主刑,两种附加刑。

可以讲,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并规定”罪刑相适应原则”即一个人应受到的刑罚和他罪行的严重程度相适应,轻罪轻罚,重罪重罚。

2.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律师法》、《教师法》,等。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教师、律师、检察官、法官等。

基本上,国家公职都不能担任,并且是永远。

当然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般也不可能被选上。

如律师司考报名(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公证员执业证的;不能报名。

根据我国的《公司法》,即便是在公司企业里面,因经济犯罪受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不可以担任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大家可以想想看,一个人只要犯过罪,有过前科,要想从事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职业是不可能了。

即使在企业里,任职也会受法律的一定限制。

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

3.社会舆论的歧视。

虽然我们反对歧视犯过罪的人,只要他们改过自新,我们仍然要尊重他们。

但现实中社会舆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歧视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人,一旦犯罪了,他的婚姻、就业、名誉,家庭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同学们,你们愿意一辈子活在别人歧视、怀疑的目光中吗?一辈子被人家说没脊梁骨吗?同学们,不违法犯罪是一个人做人的最低标准,也是我们人生幸福的基本前提。

珍爱生命,远离犯罪,只有这样我们人生的天空才能永远晴朗,生命才可能精彩!二刑法是不能私了的,暴力的除暴安良也是一种犯罪案例:亲生孽子被毒杀,错把公法当私法-----2001年重庆荣昌发生一起杀人血案,被害人是一名28岁的年轻人,而被告人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这位母亲叫于道银,是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地地道道的农妇。

30岁的时候,才生下大儿子胡年友。

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到28岁,她邀约同村3位村民,把儿子毒死了。

据检察机关指控:2001年农历八月的一天,因不满儿子胡年友打伤村民和亲生父亲,于道银从集市上买来老鼠药,准备和在儿子的饭食中将其毒死。

因实在不忍心下手,于道银找到了同村的单身村民周国义,请他帮忙把饭炒好送给儿子吃。

周国义答应了,但害怕事后负责任,便到生产队长胡远玖家做炒饭。

胡远玖和妻子李志平都在家,在明知周国义要炒的饭,是搀和了老鼠药,并将用来毒死胡年友的,生产队长夫妇俩也同意了,并让不知情的8岁小女儿帮忙烧火。

饭炒好后,周国义将毒饭拿给了胡年友吃,当晚,胡年友被毒死。

第二天,证实胡年友已死,几人将胡年友的尸体埋在了于道银家中。

胡年友死后,村里人都没有人追问其下落。

直到2006年,荣昌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高速公路投石砸车案。

该案其中一名主犯在看守所检举了一起他听来的杀人案。

原来,一次喝酒时,周国义曾向一朋友透露过这一杀人案,该朋友因故意伤害犯罪被抓后,与投石砸车案的其中一名主犯关在看守所同一房间。

两人闲聊中,此人提到了这起杀人案,其后,此人将这起杀人案交代给了公安机关。

据提交法院的证据显示:当公安人员找到于道银时,没有任何狡辩,于道银直接承认了毒杀儿子的事。

在于道银的指示下,公安人员在于道银的老房子里找到了一具已经高度腐烂的尸体。

通过化验DNA,证实了死者正是胡年友。

同时,公安人员通过鉴定:胡年友的确死于老鼠药中毒。

该案的其他同案人员也被抓。

因为事隔5年,没人记得起案发的具体时间。

检察机关认定于道银是故意杀人的主犯,周国义、李志平、胡远玖是起了次要作用的从犯。

据该案主审法官荣昌法院刑庭副庭长毛义权讲,该案日前开庭时,于道银承认了全部控罪,并当庭表示案子与其他三人无关,请求法院放了三人。

而其他三人当庭也全部认罪,请求法官从轻发落。

于道银毒杀儿子案近日审理期间,当地160余名村民联名上书法官,请求放了于道银等4人,因为“他们是为民除害!”连办案法官毛义权也震惊了。

原来,被害人胡年友在当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

头发染得金黄,手里随时提根棒子,棒子一头钉满钉子,另一头绑着一把刀,身上还要拖一根铁链,他走在路上看谁不顺眼,就操起“狼牙棒”就给别人来一下。

这就是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二组居民,对死者胡年友的印象。

“他妈是为民除害!”一听说法官是来了解胡年友死亡案的,村民都放下活儿自发赶来,控诉胡年友的种种恶行:胡年友在世时,村里有三怕:妇女怕他、小孩怕他、鸡鸭鹅也怕他。

妇女远远见到胡年友就要绕道走,怕遭骚扰。

小孩见他撒腿就跑,不然冷不丁就被卡脖子或头部挨打。

谁家鸡鸭鹅没关好,胡年友抓起就走,谁敢阻止,他就要烧别人屋子,威胁提刀杀别人全家。

此案被告一个四人,母亲于道银有三名帮凶,其中第二被告人周国义58多岁。

尽管相差近30岁,第二被告人周国义表示和胡年友是好朋友。

于道银之所以请周国义帮忙,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和胡年友走得近,“换了别人送饭,他不会吃。

”周国义称,他答应帮忙杀人,除了当天“喝麻了酒胆子有点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想整我姑娘,我姑娘才13岁。

”第三被告人胡远玖的妻子李志平称毒死侄儿是“为民除害”。

东窗事发前她时常害怕,“害怕时就想,管他的,就当是为了救人。

但是早晓得法律有这么严,我当时还是要阻止杀人。

但法律是无情的,等待他们的将是刑罚的惩罚。

刑法是一种公法,是不能由当事人私了的。

出现犯罪事件,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法院审判。

监狱执行。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是一种善举,但如果我们以自己私人的力量、以暴制暴达到自我救济在现代社会是不被允许的,与法治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在现代社会,面对已达犯罪的损害,只允许公力救济。

刑法就是这种公力救济的体现。

这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进步的表现。

这是一起典型的法盲犯罪的案件,类似的的案例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有的偏远地区存在“弃婴”现象,有的未婚女性生下小孩后羞于见人、抛弃在垃圾桶里;有的父母采用暴力方式教育子女,使子女受到严重伤害。

虽然伤害的是自己的儿女,但这些行为同样是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的。

即便被害人不去公安机关告状,公安机关也会主动侦查。

三.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案例:年少轻狂闯祸端,绳之以法方恨晚据东方网2006年4月18日消息:“昨日,江津市警方快速破获一起命案:两个14岁少年预谋后,持马刀和绳索杀害一名13岁学生,动机仅是为今后闯社会“练胆”警察称,小飞成绩不好,早就不想读书;而小凯在去年已经辍学。

前段时间,他们商定闯社会前先杀人练胆,遂精心预谋杀害小健。

理由是,小健父母在外打工,家中没壮劳力;婆婆视力不好,不易看清他们相貌;小健家位于半山腰,杀人后易逃跑;小健年龄比他们小,不易反抗……作案时,他们故意把电视音量开到最大,还紧闭窗帘和拔掉电话插头。

最令人发指的是,两少年轮番用马刀砍杀已被牢牢箍颈的小健,直至死亡”上面案例看出,一些未成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多么淡薄。

很多青少年学生知道未满18岁是未成年人,当然的认为未成年人犯点“事”是小意思,没关系,更不会坐牢,因此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所欲为,做事不计较后果。

其实,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我国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并不是18岁而是16岁,我国《刑法》规定:“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可见,满16周岁就对任何犯罪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16岁相当我国初中毕业生,也就是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了高一就是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的人了。

未满16岁的人是不是就不承担责任了呢?不是!刑法17条第二款规定:14岁至16岁的人,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犯故意杀人等八种罪,也应负刑事责任。

这八种罪虽不包含盗窃,抢夺,诈骗三种罪,但如果在实施这三种犯罪时,使用暴力抗拒抓捕,毁灭罪证则转化为抢劫罪,仍然要以抢劫罪定罪量刑的。

同时,在实施任何不法行为时附带有上述八种行为构成犯罪的当然也要负刑事责任的。

另外,虽有违法犯罪行为,但因不符合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即不满16岁而不受刑事处罚的人,并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他要承担行政责任,有可能被收容教养;如果造成他人损害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同学们,年轻并不是放纵的借口,年少也不可轻狂!我们一定要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只有这样我们人生的航船才不会触礁,才不会迷航四、谈谈正当防卫贫弱女子抗强暴,正当防卫保清。

案例:是2009年五月的发生、著名的邓玉娇案。

据巴东公安局介绍:2009年5月10日20时许,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项目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邓贵大、野三关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黄德智酒后陪他人到野三关镇“雄风”宾馆休闲中心“梦幻城”消费。

黄德智进入水疗区一包房,见邓玉娇正在洗衣,黄误认为邓是水疗区服务员,遂要求邓提供异性洗浴服务,邓以自己不是水疗区服务员为由拒绝,双方为此发生口角,邓走出包房进入隔壁服务员休息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