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得天数2、生育时期:就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得日期。

3、叶面积指数:就是指作物群体得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得土地面积得比值。

4、生长:就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与细胞在体积,重量与数量上得增加,就是不可逆得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得生长,也包括生殖体得生长。

5、发育:就是指作物细胞组织与器官得分化形成过程,就是作物形态,机能与功能得质得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得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得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得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得有经济价值得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得产量。

10、生物产量:就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得地上部(包括茎,叶,花与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就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得器官。

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就是茎叶,而后期就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得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得特性。

一定得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得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得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得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得特性。

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得光照与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得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得意义:(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

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就是C4植物,光与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得优良饲料。

玉米就是公认得饲料之王,籽粒与茎秆都就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小麦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1.近根叶组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提供养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根底。

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提供营养。

返青期那么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与根系提供养分,并为拔节奠定根底。

2.中层叶组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

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营养;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

物质分配关系: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长粗和充实,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

如7/0、8/0、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

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

应适当控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倒二、倒三叶。

主要功能: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长粗、充实。

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后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结实粒数影响:倒二叶〉剑叶〉倒三叶。

粒重和产量:剑叶〉倒二叶〉倒三叶。

可见,适当扩大剑叶、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

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

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展物质贮存〔叶鞘与茎杆〕。

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2.小麦根系的特点是什么?答:初生根: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致,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广义):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作物(狭义):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田作物。

【作物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简答题。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包括作物的特征特性、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根据这二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栽培措施,以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2.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域性;(4)变动性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法有哪些?(1)生物观察法;(2)生长分析法;(3)生长发育究法;(4)发育研究法5.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

(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6.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

(1)调查野生种、栽培种等种质资源的分布;(2)文化遗物考究;(3)史书文献考究;(4)语言学考究;(5)杂交育种与细胞学研究(如分析杂交种的育性、同功酶酶谱类型、基因片断诊断等)。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18#423一.名词解释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和利用而演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2、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以便根据作物形态特征的变化,具体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3、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的感温和感光是在作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后才有反应的,这一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4、生育时期:是指作物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5、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6、作物产量: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7、环境 : 是指生态系统中作用与生物的各种外界环境的总和。

8、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9、作物栽培学10、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1、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12、潜在生产力:在充分理想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产量,即作物产量达到充分发挥时所能得到的产量。

13、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14、冻害: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一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和死亡的现象。

15、冷害:作物遇到零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16、抗寒性锻炼: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训化。

17、作物营养临街期:作物一生中常有一个对养分需要量虽然不多但很迫切的时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教学文案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教学文案

第一章一、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作物: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四、作物遗传育种学(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研究作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五、农作物的分类方法农作物(field crops)——大田作物、庄稼其分类一般有下列方法:1、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p18传统分类法)(一)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菽)类作物、薯类作物(二)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三)绿肥与饲料作物:绿肥与饲料作物(四)药用作物:药用作物六、作物的分布世界作物分布1、小麦(wheat),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北美洲、亚欧大陆2、水稻(rice),喜温好光喜水。

为世界第二大谷物,总栽培面积约1.5亿公顷,集中于东亚、南亚地区。

3、玉米(corn, maize),喜温好光耐旱为世界第三大谷物,主要优质饲料作物,总栽培面积约 1.3亿公顷,集中于亚洲、北美洲。

4、豆类:喜温,较耐旱。

亚洲、北美洲。

美国、巴西、中国——大豆5、薯类作物分布:以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甘薯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

6、油菜其中亚洲(中国、印度)、北美洲(加拿大)、欧洲(法国)7、花生,亚洲、非洲8、向日葵俄罗斯、阿根廷。

9、棉花主要分布在三个植棉中心东亚——中亚——南亚中心: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北美洲——南美洲中心:美国、墨西哥、巴西,其中美国年产100万吨以上。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1. 作物栽培学: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研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科学。

2. 作物: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

3.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

4. 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获得量。

5. 生物产量:作物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总量。

6.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7. 阶段发育:植物从种子发育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的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

8. 叶片功能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前。

9. 光合势:叶面积持续期光合面积与光合时间的积。

10. 小麦出苗期:麦田50%植株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幼苗长出地面2cm的时期。

11. 小麦分蘖期:麦田50%植株第一分蘖伸出叶鞘1.5—2cm的时期。

12. 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的时期。

13. 玉米拔节期:雄穗伸长,基部节间总长度为2—3cm时期。

14. 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雄穗处在四分体期。

叶龄指数为60左右。

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的时期。

15. 棒三叶:果穗叶及其上位叶,下位叶统称为棒三叶。

16. 玉米穗肥:从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并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施用的促进穗大粒多的肥。

17. 水稻三性:水稻的生育期内具有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统称。

18. 水稻感光性:光照偏短、暗期加长,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快,幼穗分化提早;光照延长,暗期缩短,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的特性称为水稻感光性。

19.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具有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的特性。

20. 早稻:在光照逐渐变长,温度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完成发育,感光性强而感光性迟钝的水稻类型。

整理作物栽培学 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

整理作物栽培学 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

●第一章★作物学: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研究对象: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作物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根据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作物栽培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安全保护。

换句话说,作物栽培就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和自然资源的潜力★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满足粮食需求,保证食物安全;2提高作物产品的质量,增加供给的多样性;3提高作物生产效益;4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物栽培科学技术的未来方向:优质高产栽培节本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技术绿色安全栽培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信息化栽培★农作物、大田作物、庄稼分类: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为粮食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有:按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蚕豆)短日照作物(水稻、棉花、玉米、大豆)日中性作物(荞麦、豌豆)定日照作物(甘蔗)按感温反应特性分:喜温作物(最低最适最高(10-8-30-40)稻棉烟、耐寒作物(1-3-20-25-28-30)麦油菜③按光合作用CO2同化途径分为C3作物C4作物CAM作物(菠萝)④按感水反应特性分为水生作物⑤按根系形态分为直根系作物和须根系作物(稻、玉米);⑥按茎秆形态分为高秆作物、矮秆作物和蔓茎作物。

按播种或收获季节分类①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②夏收作物、秋收作物。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作物生长发育1.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种子发芽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第一步,它受到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种子的发芽条件和发芽率对于作物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而幼苗生长阶段则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土壤湿度、适当施肥和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以保证幼苗茁壮成长。

2. 茎、叶、根的生长茎、叶、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长受到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茎、叶、根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修剪和疏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以保证作物生长的健康和稳定。

3. 开花结果作物的开花结果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它受到温度、光照、水肥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作物的花期和结果期、花粉传播和受精、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栽培技术1. 土壤肥料土壤肥料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了解土壤肥料的类型、施用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关注土壤养分的平衡和肥料的配比,以避免土壤盐碱化和养分失衡。

2. 水分管理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的持水性、灌溉的方法和时机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土壤排水和保湿,以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影响。

3. 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的危害和预防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关注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避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了解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密度、合理的田间距离和田间管理措施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畦畔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健康和稳定。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作物:从广义上讲,凡人类以利用为目的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狭义上是指粮、棉、油、麻、茶、糖、烟等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3、喜温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其生长发育最低温度约为10℃的作物。

4、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5、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7、复种(种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10、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叶功能期:从叶片抽出展开到枯黄一半以上所经历的天数。

12、合轴分枝:当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得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侧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不久其顶芽又停止生长,便再由其侧芽代替,形成曲折的、由多级侧枝连接而成的主轴。

13、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14、有限花序:在开花期内的花序轴的顶端由于顶花先开放不能继续生长,只能在顶花下面产生侧轴,各花由内向外或由上而下陆续开放。

15、真果——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或果实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大部分属于此种)。

16、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实形成的如花托,花序轴,花被。

如苹果(花托)、瓜类(胎座)、凤梨(花序轴)等。

作物栽培学笔记整理

作物栽培学笔记整理

总论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和 ___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参考答案: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和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5.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体方法有生物观察法、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体方法有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生长发育研究法。

5.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称作____。

参考答案: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称作发育。

7.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季节性、地区性和变动性1.光合生产力:参考答案:光合生产力: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形成干物质的能力,是产量形成的基础。

2.作物品质:参考答案:作物品质:指作物产品的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有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两种,化学指标有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等,物理指标有形状、大小、色泽、香气、种皮厚度、强度等。

6.粮食作物产品品质可分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___。

参考答案:粮食作物产品品质可分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

3.生物学最低温度:参考答案: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有效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下限。

5.套作:参考答案:套作: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两种作物有一定的共生期,这种种植方式称为套作。

6.作物源:参考答案:作物源:作物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主要指叶片。

2.作物库:参考答案:作物库:作物接纳营养物质的器官,库的容积和接纳能力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10.作物的感温性:参考答案:作物的感温性:作物的花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低温周期诱导的现象。

7.作物的感光性:参考答案:作物的感光性:作物的花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的现象。

9.作物流:参考答案:作物流:指作物植株体内疏导系统及其运转速率,或简言之,同化产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的运输过程即为流。

作物栽培学总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总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作物栽培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对象是大田作物1、作物栽培学特点:复杂性、季节性、地区性2、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作物生理研究法3、作物种植一般分为三大类: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芋类)、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类、其他)、饲料和绿肥作物1.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不可逆增加。

通常可以用大小、轻重和多少来度量。

2.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3.分化: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结构、内部代谢和生理功能发生的变化。

4.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条S〃形的曲线。

(S型曲线的应用: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最高速率)、缓慢下降期)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可作为作物检验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

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超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5、棉花的主茎各节均可出生分枝,一般主茎第5~7节位以下着生的分枝多为叶枝(营养枝),其它节位着生的多为果枝,在果枝中,棉铃对叶生,枝条曲折,与茎垂直、叶枝中叶片多锐角。

棉叶为子叶、先出叶、真叶。

4、作物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即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以及用作无性繁殖的根茎等营养器官选用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对保证全苗壮苗有重要意义。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作物生产概况1.中国及世界耕地面积。

2.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3.山西省粮食作物。

4.山西省经济作物。

二、作物起源及分类1.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水稻、大豆、谷子、荞麦、大麦等共136种)。

2.起源于新大陆的作物。

3.作物的分类(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三、作物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过渡)。

2.种子及其萌发.(1)种子的概念(种子、果实、无性繁殖的根茎叶等)。

(2)种子休眠。

(3)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4)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5)种子出土类型(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半出土)。

3.根和根系生长.(1)单子叶作物的根系(须根系,含种子根、节根、气生根)。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直根系,主根与侧根)。

(3)根生长的几种趋性(向水性、趋肥性、向氧性)。

4.叶的生长.(1)影响叶生长的因素(温度、光、水、矿质营养)。

(2)叶面积指数(LAI)。

5.花.(1)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总状花序)。

(2)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四、生育时期、生育期1.生育期的概念。

2.生育时期的概念。

五、作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与生活因子。

2.作物与光。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2)光周期反应对花原基起诱导作用的因素。

(3)长日照作物。

(4)短日照作物。

(5)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从南向北、从北向南引种后,生育期和开花期会发生什么变化。

3.作物与温度。

(1)温度三基点。

(2)耐寒作物、喜温作物。

3)冷害、霜冻、高温的危害。

4.作物需水临界期。

5.作物与空气。

(1)一年内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

(2)一天内作物群体内CO2浓度的变化。

六、作物产量及其形成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2.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豆类、棉花、薯类)。

七、作物的品质1.品质的概念。

2.环境对品质的影响。

栽培学笔记

栽培学笔记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按照复习题整理,结合书本复习)概述一、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水稻的特征)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2、稻米的营养价值高3、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广4、水稻是高产作物5、水稻适应多种生态环境二、我国水稻的分区(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南岭以南(2)华中双单季稻作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3)西南单双季稻作区(4)华北单季稻作区:秦岭淮河以北(5)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区(6)西北干旱区单季稻作区中国稻作区自然条件:(我省)华中:年积温℃4500—6000 天数 210—260 年降雨量㎜800—2000 年太阳辐射总量 209—482 年日照时数1200—2300华北:年积温 4000—5000 天数 170—210 年降雨量 580—1000 年太阳辐射量461—565 年日照时数2000—3000三、一个地区能否种植水稻的主要条件①降水量及灌溉条件②光照条件③温度条件四、今后我国稻作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选育适应不同地区栽培的生态类型②研究节水栽培技术③研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④研究轻型栽培技术⑤研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⑥研究稻作优化栽培制度⑦研究稻作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水稻栽培种分类1、普通栽培稻或亚洲栽培稻籼型、爪洼型、粳型2、非洲栽培稻①籼亚种和粳亚种②晚季稻群和早、中季稻群③水稻和陆稻型④粘稻和糯稻变种⑤品种:人们根据栽培的目的选育的有一定经济性状和生理特性的类型四、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随环境变化的规律①在同一地域,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延长②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延长③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④不同条件下品种生育期的这种差异也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的差异⑤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异地播种,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生育期的变化比生育期短的变化大五、水稻的“三性”①感光性:受光照长短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②感温性: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③基本营养生长期:在最适的短日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仍需经一个最短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转入生殖生长,这个最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可变(消)营养生长期:在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的那部分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六、水稻发育特性理论的应用1、在栽培技术方面早稻:秧龄不能长,以防早穗减产中籼稻:适播期的幅度较宽晚稻:不可过早或过迟播种2、引种①纬度海拔相近,东西方向相互引种易于成功②北种南引:减产,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③南种北引:通常增产,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④高海拔引至低海拔减产,生育期缩短,与北种南引相似⑤低海拔引至高海拔生育期延长,与南种北引相似3、在育种上在育种上利用水稻的光温特性进行短日处理或南繁,加代,缩短育种年限,杂交制种上,通过调节花期,使花期相遇或者错开播期,使花期相遇。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要点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要点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种子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

2、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上绿色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及其种植地点的配置。

4、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或称若干个生育阶段。

5、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即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

6、种子: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而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则是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7、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8、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9、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0、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分蘖芽的产生、气孔发育等。

11、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或已展开)叶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即为叶龄指数。

12、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级或两级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3、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的育种方法。

14、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15、生物产量: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作物: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四、作物遗传育种学(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研究作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五、农作物的分类方法农作物(field crops)——大田作物、庄稼其分类一般有下列方法:1、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p18传统分类法)(一)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菽)类作物、薯类作物(二)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三)绿肥与饲料作物:绿肥与饲料作物(四)药用作物:药用作物六、作物的分布世界作物分布1、小麦(wheat),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北美洲、亚欧大陆2、水稻(rice),喜温好光喜水。

为世界第二大谷物,总栽培面积约1.5亿公顷,集中于东亚、南亚地区。

3、玉米(corn,maize),喜温好光耐旱为世界第三大谷物,主要优质饲料作物,总栽培面积约1.3亿公顷,集中于亚洲、北美洲。

4、豆类:喜温,较耐旱。

亚洲、北美洲。

美国、巴西、中国——大豆5、薯类作物分布:以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甘薯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

6、油菜其中亚洲(中国、印度)、北美洲(加拿大)、欧洲(法国)7、花生,亚洲、非洲8、向日葵俄罗斯、阿根廷。

9、棉花主要分布在三个植棉中心东亚——中亚——南亚中心: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北美洲——南美洲中心:美国、墨西哥、巴西,其中美国年产100万吨以上。

北非中心:埃及、尼日利亚10、麻类黄、红麻主产地在亚洲,苎麻、亚麻主产地在俄罗斯。

11、甘蔗,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S10~N30,亚洲和南美洲集中产区。

12、甜菜,面积695.4万公顷产于温带地区,欧洲为集中产区。

主要生产国:白俄罗斯、法国、德国。

13、饲料作物分布除了亚洲14、嗜好类作物分布烟草:中国、美国、巴西、土耳其、印度等茶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咖啡、可可主要生产国:如分布于赤道两侧的巴西、哥伦比亚中国作物分部1、水稻我国水稻主产区为南方雨量充沛地区:珠江流域:广东、广西、福建和少部云贵(籼稻)长江流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最大生产省:湖南省2、小麦主产区:黄淮河流域,占总面积72%。

产麦省面积在100万公顷以上(以冬小麦为主)江淮流域: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黄河流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其它产区:黑龙江、内蒙古、浙江3、玉米斜长弧形玉米带三大集中主产区包括:黄河流域集中产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东北集中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西南丘陵集中产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

4、豆类我国是大豆原产地,目前面积和总产占全世界十分之一。

主产区:东北产区的黑龙江、内蒙古(春大豆)、吉林、辽宁黄淮海产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夏大豆)其它产区:江苏、北京5、油菜主产区:长江流域产区(占70%),包括: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6、花生我国的花生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油料面积31%。

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江苏、江西、湖南、辽宁9、棉花主产区:新疆棉区——占30%左右,最大产棉省,200万公顷黄河流域棉区——占30%左右,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长江流域棉区——占30%左右,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四川11、甜菜主产地:内蒙古、黑龙江、新疆12、青饲料内蒙古、四川、新疆13、烟草主产地:云南、贵州、福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黑龙江第三章七、生长:p34植株内部生理状态的转变:p38终至开花结实: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统一关系: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停止生长的细胞就不能完成发育,没有足够大小的营养体就不能正常的繁殖后代。

2)发育又促进了新器官的生长:作物经过内部质变后形成了具备不同生理特性的新器官,继而促进了进一步的生长。

3)生长受抑,发育变慢:如水稻干旱后,发育延迟。

矛盾关系:1)生长快而发育慢:有时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影响开花结实,如“贪青”。

2)生长受到抑制时,发育却加速进行。

如在营养条件不良条件下,作物提早开花结实,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S形生长曲线按作物萌发至收获划分:1)缓慢增长期:2)快速增长期(指数生长):3)减数增长期(直线增加)以恒定速率增加(最高速率)4)缓慢下降期:生长速率下降(二次方程)应用(1)S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如某一阶段偏离了S形轨迹,都会影响作物的进程和速度,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各种措施(促进或抑制)都应该在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如矮壮素、施肥。

(3)作物不同器官通过S生长周期的步伐不一致,在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如拔节肥。

八、发育特性(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2、感温性某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作物对这种低温诱导的特性,称为……。

这种低温的诱导也称为春化(vernalization)。

(1)冬性类型(2)半冬性类型(3)春性类型低温的要求不严格,时间较短。

3、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4、应用光周期理论的应用(1)引种:(2)在育种上的应用(3)控制花期:(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九、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生育时期:作物生育时期是根据其起止的物候期确定的。

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①稻、麦类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②玉米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③豆类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英期、鼓粒期、成熟期。

④棉花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⑤油菜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苔期、开花期、成熟期。

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根据作物的形态特征变化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生育时期与物候期的区别生育时期是指某一形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期,并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生育时期始期的天数计;物候期是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十、作物的生长中心1.概念:作物的生长中心是指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和相对量较大的器官。

2.生长中心作物各生育阶段的生长中心、养分分配、C-N代谢与栽培目标第四章作物的器官建成十一、作物器官建成种子萌发1种子的概念植物学:仅指种子植物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经过有性过程。

农业生产(作物种子):即凡在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营养体的部分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初生休眠:即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

但有些作物种子在况下能萌发。

次生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种子的休眠分类三种类型:①胚的后熟:休眠的主要原因。

②硬实(种子透性不良)③发芽的抑制物质:种子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使种子不能发芽。

机械处理:擦伤种皮或切块,透水、气。

如马铃薯切块,油菜挑破种皮。

高温、干燥处理:降低含水量,促进生理后熟,提高透水、气。

晒种药剂处理:双氧水,赤霉素、细胞激动素、乙烯等。

棉花种子的硫酸脱绒物理处理:用X射线、高低频电流、超声波、磁场等处理种子。

种子萌发过程(1)有性繁殖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germination)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等三个阶段。

萌发形式:下胚轴的是否伸长分成子叶出土和子叶不出土(留土)两类:子叶出土作物:下胚轴生长快且长,下胚轴最终成为幼茎子叶留土作物:下胚轴不伸长,上胚轴伸长,将胚芽带出土面,子叶半出土作物:花生播种较深时,子叶不出土;播种较浅时,子叶出土:米等禾本科作物,首先钻出地面的是锥状的胚芽鞘,(2)无性繁殖种子的萌发在主要作物中,通常进行无性繁殖的有: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甘蔗(茎节)、苎麻(地下茎)。

共同特点:①由“种”萌发数芽,形成多株,以后可分离成若干苗株;②具有“顶端优势”,即在块根(茎顶部开始膨大的一端)和上部茎节上的芽先萌发,依次向下,下部芽常受上部芽的抑制而不能萌发;③因块根或块茎内含水较多,所以没有种子的吸胀过程,但发芽仍要有一定的湿润土壤环境。

根1、类型与结构1.单子叶作物的根系须根系,根纤细且缺少次生加粗生长的形成层。

由种子根(或胚根)和基部近地表之下的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也称不定根、节根或冠根)组成。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直根系,由粗大的、具有正向地性的主根和一些细小的分枝侧根组成。

主根是由初生根(胚根)不断伸长加粗而成。

随着初生根的伸长加粗,逐步分化长出侧根、支根和细根。

2、功能①支柱作用②吸收水分和养分并起着输导系统的作用。

③合成物质,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核酸等物质都在根中合成,然后输送到地上部,根系越多,这些物质的合成也越多。

④地上部收割之后根系留在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

⑤有些作物的根有大量贮存养分的作用。

⑥根可作为繁殖器官,如甘薯、木薯等。

影响因素1)土壤湿度与氧气2)土壤肥力和酸碱度3)土壤温度叶1、形态单子叶作物的叶单生于茎枝的各节,互生,为典型的二列式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叶耳和叶舌(ligule)双子叶作物: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为完全叶缺少任一部分为不完全叶2、生长特征:出叶数目、出叶速度、功能期、LAI、叶层1)出叶速度:指作物主茎发生新叶的速度,常用主茎发生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或生长度日(有效积温,GDD)来表达。

2)叶片数目每种作物的主茎叶片数。

由于每个品种主茎叶片数相对稳定,所以栽培上常以当时田间植株主茎出叶数(亦叫叶龄)作为看苗诊断、因苗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