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规范

合集下载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地籍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测量、记录和分析,确定土地所有权以及其他土地权益,建立和维护土地登记、土地交易、土地使用和土地管理制度的过程。

地籍测量规范是为了规范地籍测量工作而制定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下面将阐述地籍测量规范的重要内容。

一、地籍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地籍测量的目的主要包括确定土地边界、建立土地档案、维护土地权益、提供土地信息等。

地籍测量应当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持续,并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地籍测量的基本原则地籍测量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确保测量结果可信可靠。

2.规范性原则,即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地籍测量,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公正性原则,即地籍测量应当公正、公平、公开,尊重土地权益者的合法权益。

4.透明性原则,即地籍测量应当公示和公布测量结果和相关信息,接受监督和评价。

三、地籍测量的程序和方法地籍测量的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测量实施、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地籍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等。

四、地籍测量的测量标准地籍测量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

其中,测量精度要求和测量误差限度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内容。

测量精度要求可以根据不同土地用途和地籍目的确定,测量误差限度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五、地籍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地籍测量的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和管理,建立地籍档案。

地籍档案应当包括土地的基本情况、测量数据、测量成果等信息,以便于土地权益的维护和土地管理的需要。

六、地籍测量的质量控制地籍测量应当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评估、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等环节,确保地籍测量的质量。

七、地籍测量的管理和监督地籍测量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包括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等,确保地籍测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总之,地籍测量规范是为了规范地籍测量工作而制定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的实施对于土地所有权的确权、保护和交易,以及土地管理和土地信息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测绘技术精准要求及测量模式探讨

地籍测绘技术精准要求及测量模式探讨

地籍测绘技术精准要求及测量模式探讨摘要:在土地管理中,地籍测绘必不可少。

它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测量所用的模式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提高测量质量,我们应当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实际工作中提高测量精度,使到测量成果更好地为土地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精度要求;测量模式;地籍测绘;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1.1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开展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有关原则进行:先整体后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

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

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

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2 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

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地理条件都不同,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有不同的等级。

因此,测量模式不同,对测绘所得结果的精准性的要求也存在不同,但测量技术人员,都应不断提高测量水平,严格按照行业有关测绘标准和规范流程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提高测绘结果精确化程度。

地籍调查规程

地籍调查规程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组名:第二组成员:申江涛王海林史亚强陶雪梅刘浩兵霍晓亮指导教师: 田桂娥1总则1。

1目的和依据: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1。

2内容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籍勘丈。

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在初始土地登记前进行,变更地籍调查在变更土地登记前进行。

地籍调查要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1.3调查单元调查的单元是一宗地。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称为一宗地。

大型企事业单位用地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用地应独立分宗。

1.4地籍编号1.4。

1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宗两级编号,对于较大城市可按街道、街坊、宗三级编号。

1。

4.2地籍号统一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

1。

4。

3同一街道、街坊、宗地被两幅以上基本地籍图分割时,应注记同一地籍号。

1.4。

4界址点应按街坊或图幅统一编号.1。

5地籍勘丈方法地籍勘丈在现阶段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采用:①解析法;②部分解析法;③图解法。

用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建立初始地籍后,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用解析法进行更新。

1。

6基本地籍图及比例尺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着墨二底图。

基本地籍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城镇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1。

7规程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城镇和独立工矿区。

原则上也适用于集镇和村庄.1。

8实施单位开展初始地籍调查的市(县)要成立以主管市(县)长为首的地籍调查、登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地籍调查、登记工作,处理土地权属和地籍调查、登记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一、编制测量规范1、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国家二类地籍测量的规定,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全面规范国家二类地籍测量的技术操作与有关的管理工作。

2、本规范适用于公安部门负责国家二类地籍测量和测图的有关部门。

二、基本要求1、测量精度要求:测量误差小于6cm,测图精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测量落实要求:充分调查地形,儢行精密量测,加强测量及测图信息的分析筛选,同时要求便于复查。

3、测量工具的要求:采用国家定准的具有垂直度与平直度的电子读数仪及精度要求满足使用规定的精密计算机,仪器附件应齐全,且质量上乘。

三、实施流程1、测量准备: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测量路线,准备充足的测量资料,准备好相关气象条件等;2、测量绘图:调查、量测地形,录入精密数据,绘制图纸,记录详细的测量志,不断完善数据信息;3、数据处理:对量测的点进行精密处理,做出精度的数据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满足规定的标准图形,及时记录所有的声明描述;4、技术验收:对执行测量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验收,将最终定稿的图形文件交予用户检验;5、地籍表编制:将地注已精确测量的地籍数据转换为通用格式,充分明确每个地段的宗地面积,按照国家规定编备地籍表文档。

四、管理维护1、组织实施定期测量;2、实行网络技术管理;3、安排技术人员对关键系统模块进行全面审查,并开展技能培训;4、定期检查工作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校核异象。

五、遵循法律法规1、遵守中国有关土地登记、地籍管理、测绘等相关法律;2、严格执行《国家二类地籍登记管理条例》;3、执行《土地登记表管理条例》;4、严格执行国家测绘规定。

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

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

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地籍测量是指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某个地区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地籍图,并记录地区内各类土地和房屋的所在位置、面积和属性等相关信息。

地籍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规划城市建设、土地使用管理以及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一、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地籍测量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目的,明确测量的目标和要求。

其次,需要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操作流程。

2.野外测量野外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面控制测量和详图测量两个部分。

地面控制测量是确定地籍测量控制点的过程。

首先,在测量区域内选择适当的控制点,一般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通过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建立起整个测量系统的坐标基准。

然后,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设置其他测量点,以确保测量的相对准确性。

详图测量是根据测量要求进行土地或房屋的详细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也可以采用现代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

通过实地测量,测量人员可以得到各类土地和建筑物的坐标、面积、周长等相关数据。

3.室内处理室内处理是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它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正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数据录入是将野外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的过程。

首先,需要将纸质测量记录转化为电子格式,通过键盘、扫描仪等设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校正是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纠正和修改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和纠正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准确性。

例如,可以对比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或者与已知标准进行对比。

不动产测量技术标准和要求

不动产测量技术标准和要求

不动产测量技术标准和要求为了做不动产登记的测量工作,使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确保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特制定不动产测量技术标准和要求。

测量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是保证测量成果数学精度的基础,外业调查的成果数据则是测量选位的依据,不动产测量的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面积测量、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房产调查和房产面积测量、林地面积调查和林地面积测量、土地勘测定界等。

一、地籍测量1、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3)《l:500、l:1000、l: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5)《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6)《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8)《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9)《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1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2、权属调查权属调查是获取地籍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权属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状况、利用状况调查和界址调查等,满足《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目的是查清每宗(块)土地的面积、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四至关系、用途、级别、利用现状及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图件见附录A)。

3、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是确定权属界线位置的关键点位,必须准确测定。

地籍要素测量(行政界线、地类界线、道路、街道、建筑物、围墙、栅栏等)应参照城市测量规范,以满足《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对地籍图精度要求为准。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四)平面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是指某点位置由一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成另一
坐标系的坐标的换算工作,也称为换带计算。它包括6° 带与6°带之间、3°带与3°带之间、3°带与6°带之间 以及3°(6°)与任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也称换带计算)利用高斯正、反算公 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行。 具体做法是:先根据点的坐标值(X,Y),用投影反 算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大地坐标值(L,B),再应用投影正算 公式换算成另一投影带的坐标值(X',Y')。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测量学》课程已讲)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理(《测量学》课程已 讲) (二)高斯投影带的划分(《测量学》课程已讲)
(三)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长度变形处理步骤:测量工作总是把直接测得的边长首 先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然后再投影到高斯投影平面上。
测角中 误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距离 测回 数 2 2
四、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导线的步设技术要求
附合导 线长度 /km 测角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水平角观 测测回数 DJ2 DJ6 方位角 闭合差 /(")
等级
平均边 长/m
测距中误 差/mm
距离测 回数
一级
二级
100
S -78.5mm 0.006mm 0.001mm -78.5mm
(2)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长度变形大小计算公式
1 Y S 2 R
m
2
S
第二节

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

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

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一、引言地籍调查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土地数据库、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了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地籍调查测量工作。

二、地籍调查概述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的权属、位置、用途、面积、等级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测量、整理、归档等活动。

地籍调查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前提,可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

三、地籍调查测量工作流程1、准备工作:明确调查范围,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调查计划。

2、外业调查:通过实地勘察、测量、走访等方式,收集土地利用状况信息。

3、内业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形成地籍图和相关报表。

4、成果验收:提交调查成果,接受相关部门验收。

5、资料归档:将调查成果进行归档,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四、技术规范1、调查范围: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合理的调查范围。

2、测量方法: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

3、数据处理:按照相关规范,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整理。

4、成图规范:遵循成图规范,绘制地籍图,标注必要的信息。

五、质量控制1、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调查测量成果合法、准确。

2、对调查测量成果进行检验、审核,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对调查测量成果进行评估,确保其满足相关要求。

4、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六、结语本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各相关部门应认真执行本实施细则,做好地籍调查测量工作,为广东省的土地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一、引言为了规范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部分)

《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部分)

《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部分)2012年第16号《地籍调查规程》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2年9月1日起实施。

编号如下: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代替标准名称及编号:TD 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特此公告。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附件: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部分)T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调查规程(部分)5地籍总调查地籍总调查包括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检查验收、成果资料整理与归档、数据库与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5.1准备工作5.1.1组织准备a)地籍总调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工作计划,编制技术设计书,负责地籍总调查的宣传、培训和试点工作。

b)工作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调查的范围、任务、方法、经费、时间、步骤、人员和组织等。

c)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范围、技术路线和程序、技术要求和成果质量控制等。

5.1.2资料准备a)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资料。

包括:1)土地审批、征收、转用、划拨或出让、转让、登记以及土地勘测定界等资料。

2)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査成果。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书。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

5)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

b)收集、整理有关测绘资料。

包括航空正射影像、航天正射影像、地形图、控制网点和其他已有图件等。

c)收集、整理土地调查、土地规划等资料。

包括文字报告、图件(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已有地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等)、数据库等。

d)收集、整理其他资料。

包括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房屋普查、标准地名等资料。

地籍测量第七章界址点测量

地籍测量第七章界址点测量

01

02
界址点中误差计算公式:
7.4 勘界测绘
一、勘界测绘,即行政勘界的概念 二、勘界测绘的内容 1、埋设和测定界桩 2、标绘边界线 3、签定边界协议书 三、技术问题 1、地形图补调精度要求 2、界桩点坐标测定要求 3、界桩方位物测定要求
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确需用支导线法测定时, 必须往返测距离取中数, 其总长不超过100m , 图根点至界址点不超过3条边, 特别困难时, 支导线边长不超过150m , 边数放宽至5条。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 支一站可用作一类界址点的测定, 支两站只可用作二类界址点的测定。
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两界桩为一自然段)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当界址点多于6 个时或每测15~ 20 个界址点, 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 6 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 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 多于3 个方向时应归零, 归零差应小于24″, 对中误差不大于3 mm。
01
04
02
03
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1 cm , 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 两次丈量不大于2 cm。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一、准备工作
资料准备 2、野外踏勘 资料整理 4、误差表准备 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用测距仪测距时, 两次读数, 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 cm; 当使用全站仪测定墙面、房角上的界址点时, 要仔细的对中反光镜, 限制反光镜旋转角在25°~ 30°之间。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 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地籍测量规范是指在土地管理、土地登记和土地调查等工作中,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出的一套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以下是地籍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一、测量准备1. 地籍测量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或注册测绘师承担,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

2. 测量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况,同时还要查看有关的地籍、图件和资料等。

3. 测量前应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选择,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过程1. 测量工作应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进行,确保测量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在测量前,需要在测区进行标志点的布设,确定测区的边界和控制点,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进行参考。

3. 测量中应使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如全站仪、测量尺、测距仪等,并确保其准确度和精度。

4. 测量中应注意安全,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测量,如陡坡、水域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同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数据处理和成果报告1. 测量数据的处理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数据的整理、纠正、校核和分析等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成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包括测量图件、测量数据、测量报告等内容。

3. 测量成果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测量信息和结果,如测区的面积、边界、地物位置等,以及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等相关情况,便于后续的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

四、质量控制1.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2. 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校验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保证其正常工作和测量的可靠性。

3. 对于重要的测量任务,应进行交叉验证和重复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地籍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籍测量 作业指导书(精编文档).doc

地籍测量 作业指导书(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地籍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总则1.1内容地籍测绘的目的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系统和基础资料。

地籍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建立或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

地籍测绘成果包括:地籍数据集,地籍簿册和地籍图。

1.2 技术依据1、《地籍测绘规范》CH/T 5002-94;2、《地籍图图式》CH/T 5003-94;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8969-2010;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2地籍测量精度要求2.1 界址点精度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问距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下式计算结果。

2.2地籍图的精度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

地籍图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中误差不超过图上士±0.4mm。

2.3坐标系统地籍测绘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均应和国家坐标系联测。

2.4地籍图的比例尺城镇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 1 00。

郊区地籍图的比例尺般采用1: 2 000,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采用1: 500。

3平面控制测量3.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3.2平面控制点平面控制点包括基本控制点和地籍控制点。

地籍图的测绘

地籍图的测绘
③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 场、空地等绘出其用地范围界线,内置相应符号。
21
④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站台、桥梁、大 的涵洞和隧道的出入口应表示,铁路路轨密集时可适 当取舍。
⑤建成区内街道两旁以宗地界址线为边线,道牙线 可取舍。
⑥城镇街巷均应表示。
⑦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应择要表示,图 上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应绘出用地范围线,内置 相应符号或注记。公园内一般的碑、亭、塔等可不表 示。
3、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1)地籍要素
①界址:包括各级行政界址和土地权属界址。不同等 级的行政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级行政境界,境界线在 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当土地权 属界址线与行政界线、地籍区(街道)界或地籍子区 (街坊)界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土 地权属界址线,行政界线可移位表示。
地籍图的编制
1
§5.1 概述
一、地籍图的概念
1、定义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 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 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地籍图、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通过特定的标 识符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2
2、特点
(1)地籍图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 (2)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 对应的地籍空间要素的属性在地籍图上只能用 标识符来对此进行有限的表达。因为地籍图一方 面受到比例尺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应符合图的可读 性和美学要求。
25
(2)基本精度 地籍图的基本精度主要指界址点、地物点及其相关 距离的精度。通常要求如下: ①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之间的距离 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测量数据装绘的上 述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② 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测定,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邻近地 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

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

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的确权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介绍地籍测量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和范围,确定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此外,还需要制定测量计划和时间表,安排测量人员和工作任务。

二、实地测量工作实地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准点测量:在测量区域内选择几个基准点,进行准确的水准、平面和方位角测量,建立起一个基准系统,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2. 边界测量:根据测量目的和范围,确定需要测量的各个地块的边界线。

边界测量通常采用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通过测量各个角点的经纬度、高程等数据,确定地块的具体位置。

3. 内部测量:在确定了地块的边界线之后,需要对地块内部的各个要素进行测量,如建筑物、道路、水系等。

内部测量通常使用全站仪、GPS仪器等,可以获得具体的位置和高程数据。

4. 数据采集和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转换、数据校正、数据归档等工作。

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测量结果的整理和报告撰写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撰写。

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测量图件和报告。

报告撰写则是将整理好的数据和图件进行组织和描述,阐述测量过程、测量结果和测量建议,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四、地籍测量的规范要求为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机构资质要求:测量机构必须具备相关测量资质,具备合格的测量师和技术人员。

测量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测量技能和知识。

地籍(地形)测量细则

地籍(地形)测量细则

利川市地籍(地形)测量细则一图根控制测量一、图根点测量的方式及精度在四等、一级GPS点的基础上加密图根点,图根点能够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静态定位测量、GPS—RTK测量等方式施测平面和高程。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二、图根点布设及选点、埋设图根点的密度应知足地形、地籍测量的需要,保证界址点的收集距离不大于200米。

一般每幅图埋石点数量很多于2点;每一个埋石点至少应与另一埋石点通视。

一、二级图根导线点编号,点号前冠以L、X、N加数字序号,如L001、X00一、N001等;GPS—RTK施测的图根点,点号前冠以K加数字序号,如K001等;支导线点编号,点号前冠以Z加数字序号,如K001等。

不埋石图根点标志一般采用临时标志,可选用如铁钉、木桩、刻石等材料,并用红漆标注点号。

对于需要进行图根点埋石的,依照以下标准执行:3、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布设形式主要为附合导线和结点网,一般加密二次,个别导线无法贯通的旧街坊或庭院,通视困难地域,采用支导线形式补充,平坦开阔地也可采用全站仪解析极坐标法测定。

为了确保界址点和地物点的测定精度,本次作业原则上只布设一、二级图根导线,为了提高对点精度目标方向利用对点器觇牌。

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图根光电测距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测距坐标闭合差(m)DJ2 DJ6仪器类型II级(单程)测距一测回读数一1200 120 1/5000 1 2 ±24 1 2 ±二700 70 1/3000 — 1 ±40 1 2 ±注∶①表中n为测站数,导线结点间长度为附合导线长度的倍。

②当导线长度短于上表规定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该大于15cm。

③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把边数放入根号外,常数放入根号内。

如∶14条边:±14。

4、支导线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少量图根支导线,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四条边,总长度不超过上表中一级图根导线规定长度的1/2,最大边不超过平均边长2倍。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1.1条目的和内容为规范地籍调查测量,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规定了地籍调查测量全过程的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地籍调查测量是获取和表述宗地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用途等基本情况,提供满足土地登记需要的基础资料的一系列工作总称。

工作内容包括地籍调查、地籍测量。

第1.2条依据本实施细则以下列国家标准、规定为主要依据:l.《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修改版4.《土地登记规则》[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5.国家和省有关地籍调查测量的其他规定第1.3条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城镇和独立工矿区的地籍调查测量。

农村居民点的地籍调查测量可参照执行。

第1.4条组织实施和管理1.4.1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由省国土厅实行统一管理,以市、县为单位,由市、县国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1.4.2开展城镇地籍调查测量的单位须遵守下列规定:(1)承担地籍调查测量的单位须持有省级(含)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格证书,具有地籍测绘资格。

(2)测绘单位在本省承担地籍调查测量须到省国土厅进行资格验证和任务登记。

(3)开展地籍调查测量,须向省国土厅上报技术设计书,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1.4.3地籍调查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由组织实施单位提出申请,由省国土厅组织或委托验收。

验收合格的成果才能提供使用。

1.4.4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第1.5条调查单元地籍调查测量以宗地为单元。

第1.6条坐标系统地籍调查测量应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亦可采用地方坐标系;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与国家坐标系连测。

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亦可采用任意坐标系。

第1.7条基本精度1.7.1地籍控制点的精度四等及四等以下的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地籍测量地籍勘丈

地籍测量地籍勘丈
地籍原图旳基本精度
图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 物点间关系距离旳中误差不得不小于 0.3mm。依勘丈数据转绘旳上述距离误 差在图上不得不小于0.3mm。
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旳地物点,不 论采用何种措施勘丈,其点位中误差在 图上不得不小于0.5mm;邻近地物点间 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不小于0.4mm。
Cadastral Survey
Chapter 4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4.2.3 测量界址点旳作业措施 界址点成果
Cadastral Survey
Chapter 4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4.3 地籍图旳测绘
4.3.1 地籍图旳概念 地籍图旳定义
Chapter 4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4.2.2 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
隐蔽界址点旳测量 延长线交会法 J2
NM J2M
J3N MN
J1
Cadastral Survey
Chapter 4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4.2.2 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
论面积之差应不大于±0.0025 ( 为
图幅理论面积)。 用平差后旳街坊面积去控制街坊内各宗
地面积时,用解析法量算街坊内各宗地 面积之和与该街坊旳面积之差应不大于 1/200,用图解法量算应不大于1/100。
Cadastral Survey
Chapter 4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sb sa
sb
sa
Cadastral Survey
Chapter 4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4.2.2 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测量规范知识点一、含义与分类(一)含义是为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或生产)、运营(管理或使用)阶段,应用测绘学理论和方法,提供目标位置、形状和大小保障和服务的活动。

(二)分类(1)按测量精度:普通和精密工程测量。

(2)按工程对象:建筑、水利、线路、桥隧、地下、海洋、军事、工业、矿山、城市测量等。

(3)按测绘资质分级标准:控制、地形、规划、建筑工程、变形形变与精密测量、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线路与桥隧、地下管线、矿山、工程测量监理。

知识点二、任务与内容(一)工程测量任务主要任务是工程勘测,即为工程设计用图需要而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开展测图控制网建立、地形图测绘工作;并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辅助测量。

工程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施工测量和工程检测。

工程运营阶段主要任务是安全监测。

(二)工程测量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网建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工程检测、变形监测等。

知识点三、发展特点目前,工程测量的发展特点可以归纳为:1、测量方案追求科学化和合理化;2、测量过程趋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动态化和(准)实时化;3、测绘成果呈现数字化、可视化和多样化;4、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化。

知识点四、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网(一)控制测量与控制网控制测量指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

工程控制网指针对某项具体工程建设的测图、施工或管理需要,在一定区域内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建立一般采用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及相关专业测量规范作为技术标准。

(二)工程控制网分类1.按用途划分按照用途,工程控制网可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

2.按其他标准划分(1)按照网点性质,可分为一维网(水准网、高程控制网)、二维网(平面控制网)、三维网。

(2)按照网形,可分为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等。

(3)按照施测方法,可分为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等。

(三)工程控制网特点1.测图控制网测图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较大,点位分布尽量均匀,点位选择取决于地形条件,精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等特点。

2.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较小,点位密度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点位使用频繁,受施工干扰大等特点。

具体而言,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如下:(1)控制网大小、形状、点位分布应与工程范围、建筑物形状相适应,点位布设要便于施工放样,如隧道控制网的点位布设要保证隧道两端都有控制点;(2)控制网不要求精度均匀,但要保证某方向或某几点的相对精度较高,如桥梁控制网要求纵向精度高于其他方向精度;(3)投影面的选择应满足“控制点坐标反算的两点间长度与实地两点间长度之差应尽可能小”的要求;(4)平面坐标系可采用独立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物的主轴线平行或垂直。

3.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网除具有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外,还具有重复观测等特点。

(四)工程控制网建立过程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平差计算。

知识点五、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一)设计步骤(1)根据控制网建立目的、要求和控制范围,经过图上规划和野外踏勘,确定控制网的图形和参考基准(起算数据);(2)根据测量仪器条件,拟定观测方法和观测值先验精度;(3)根据观测所需的人力、物力,预算控制网建设成本;(4)根据控制网图形和观测值先验精度,估算控制网成果精度,改进布设方案;(5)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网优化设计。

(二)坐标系选择工程控制网一般采用国家统一的30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下五种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供工程控制网选用:(1)国家统一的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2)抵偿投影面的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3)任意带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4)选择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测区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按高斯投影计算的平面直角坐标系;(5)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工程控制网布设原则包括:①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②要有足够的点位密度;③分级布网,逐级控制;④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控制网布设1.测图控制网测图控制网一般基于国家坐标系布设成附合网,小型或局部工程也可布设成独立网。

通常该网先布设覆盖全测区的首级网,再根据测图需要分区布设若干级加密网,gps网可以越级布设或一次布网;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gps网的形式一次布网,也可首级网采用gps网的形式布设,加密网采用导线等常规形式布设。

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水准网、三角高程网的形式布设;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满足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要求,四等以下(含四等)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1mm,即实地5cm,这一数值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的依据。

2.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一般基于施工坐标系(假定坐标系)布设成独立网。

该网通常分二级布设,第一级作为总体控制,第二级直接用于施工放样;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gps网的形式布设,也可采用导线网、三角形网(含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方格网等常规形式布设;高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可采用gps网与三角形网构成的混合网形式布设。

高程控制网通常采用水准网形式布设。

地下施工控制网通常采用微型边角网、测距导线、水准路线形式布设;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由工程性质决定,一般要求精度不必具有均匀性,而应具有方向性,有时次级网的相对精度不低于首级网。

大型工程的施工控制网还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变形监测网变形体的范围较大且形状不规则时,可基于国家坐标系布设成附合网或独立网;对于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的变形体,最好基于独立坐标系布设成独立网;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gps网、导线网、三角形网形式布设。

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形式布设。

变形监测网的精度由变形体的允许变形值决定,一般要求变形测定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10~1/20或1~2mm。

变形监测网还要求有高可靠性和高灵敏度。

知识点六、控制网优化设计(一)含义控制网优化设计指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下,设计出精度高、可靠性强、灵敏度最高(对变形监测网而言)、经费最省的控制网布设方案。

(二)分类根据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控制网优化设计分为如下四类:(1)零类设计(基准设计)。

是在控制网的图形和观测值的先验精度已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参考基准(起始数据)使网的精度最高;(2)一类设计(网形设计)。

是在控制网成果要求精度和观测手段可能达到的精度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点位布设和最合理的观测值数量;(3)二类设计(权设计)。

是在控制网的网形和控制网成果要求精度已定的情况下,设计各观测值的精度(权),使观测工作量最佳分配;(4)三类设计(改进设计)。

是对现有网或现有设计进行改进,从而改善控制网成果精度。

(三)方法(1)解析法。

解析法是通过数学方程的表达,用最优化方法解算。

该法适用于各类设计。

(2)模拟法。

模拟法是根据经验和准则,通过计算、比较和修改得到最优方案。

该法适用于一、二、三类设计。

(四)施测方法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通常采用gps测量方法,也可采用三角形网测量、导线测量等常规方法。

gps网、三角形网精度等级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和导线网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为二、三、四、五等。

高程控制测量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五等也可采用gps水准测量方法。

(五)工程控制网选点埋石1.选点控制点的点位一般应选在基础稳定,视野开阔,环境影响小,便于埋石、观测和保存处。

对于施工控制网,点位应选在方便施工放样处,并应有足够的密度,保证使用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对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应选在变形区外的稳定处,目标点选在变形体上能充分反映变形状况处。

2.埋石平面控制点标石有普通标石、深埋式标志、带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等类型。

深埋式标志用于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带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用于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

高程控制点标石有平面点标石、混凝土水准标石、地表岩石标、平硐岩石标、深埋式钢管标等类型。

地表岩石标宜作变形监测网的工作基点或低等级水准点;平硐岩石标用于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

(六)工程控制网观测观测方法和要求同大地测量。

(七)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平差、精度评价。

知识点七、工程控制网布设1、测图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满足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要求,四等以下(含四等)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o.1 mm,即实地±5 cm,这一数值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的依据。

2、施工控制网布设施工控制网时,既要考虑建筑工地的整体要求(绝对精度),又要考虑建筑物的局部要求(相对精度)。

3、安装控制网安装控制网通常布设为数米至百余米边长的微型边角网形式,全网由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基本图形组成。

根据设备形状或分布,网形可布设成直线形、环形、辐射状。

安装控制网的精度由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定位的容许误差决定,通常精度、可靠性要求很高,有时精度要达到计量级。

部分工程的安装控制网也要求精度具有方向性。

4、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网的精度由变形体的允许变形值决定,一般要求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10~1/20或1~2 mm。

变形监测网还要求有高可靠性和高灵敏度。

知识点八、工程控制网质量准则1、精度准则控制网的精度主要分为总体精度、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未知数函数的精度、主分量和准则矩阵5类。

2、可靠性准则控制网的可靠性是指发现或探测观测值粗差的能力(内部可靠性)和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能力(外部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大于o.3~0.5表明网的内部可靠性较好。

3、灵敏度准则4、费用准则知识点九、工程控制网的分类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三维控制测量;按照用途,工程控制网可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

(1)按照网点性质,可分为一维网(水准网、高程控制网)、二维网(平面控制网)、三维网;(2)按照网形,可分为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等;(3)按照施测方法,可分为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等;(4)按照坐标系和基准,可分为附合网(约束网)、独立网、经典自由网、自由网等;(5)按照其他标准,还可分为首级网、加密网、特殊网、专用网(如隧道控制网、桥梁控制网、建筑方格网)等。

知识点十、工程控制网的特点1. 隧道控制网的点位布设要保证隧道两端都有控制点;2. 桥梁控制网要求纵向精度高干其他方向精度;3. 控制点坐标反算的两点间长度与实地两点间长度之差应尽可能小;隧道控制网的投影面一般选在贯通平面上,或选在放样精度要求最高的平面上。

知识点十一、工程控制网建立过程工程控制网建立过程如下:(1)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