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社会文的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社交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因素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会对交流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正确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成为了跨文化交际者需要熟悉和掌握的重要技能。
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直观、最普遍的差异之一,常常因为语言语法的不同导致交流效果不佳。
2. 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习惯差异包括饮食习惯、礼仪习惯、礼节习惯等,常常容易给彼此带来不便和尴尬。
3. 信仰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信仰差异包括宗教信仰、精神信仰等,可能会导致在文化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误解和冲突。
4. 价值观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法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交流中出现障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误解和冲突。
由于对方文化的不了解,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2. 沟通效果不佳。
由于文化差异导致语言和意图的误解,暂时性的交流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3. 没有文化共鸣。
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双方没有文化共鸣,不懂对方的文化,难以建立友谊。
4. 破坏商业合作。
不同文化之间的商业合作如果不了解对方文化,可能会导致商业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和误解,从而破坏了商业合作。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正确地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应对策略:1.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交流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避免不必要的交流误解。
2. 听取对方的意见。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避免一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对方文化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视角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视角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关键。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首先,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在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女角色的分工、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短期导向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权力距离方面,西方文化通常倾向于较小的权力距离,比如欧美国家,而中国等东方文化则更倾向于较大的权力距离。
这意味着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平等和个人权利,而东方文化则更加尊重长幼有序和权威。
其次,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差异维度。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个人权利。
相反,东方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社区意识。
这种差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体现出来。
比如,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空间,而东方人更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团体的稳定。
男女角色的分工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在西方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很普遍,男女在就业、家庭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享有相对的平等。
而在东方文化中,男女角色的分工往往更加传统和明确,男性主导社会和家庭的决策,女性则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责任。
不确定性规避是另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差异。
西方文化通常更加接受不确定性,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风险。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更加注重稳定和安全,并倾向于避免不确定和风险。
最后,长期短期导向是文化差异的另一个维度。
长期导向的文化更加注重未来、节制和远见,而短期导向的文化则更注重当下和即时满足。
中国文化倾向于长期导向,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延续;而西方文化通常倾向于短期导向,追求即时的成功和满足。
这些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提到的差异只是一部分,且并不是所有文化都与这些差异完全吻合,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体 。” 言和文化相互传承。有些社会学家认为 , 语 语言是文化 的基 是 直 呼其 名 。 石——文化靠语言得 以传播 , 没有语 言就 没有 文化 ; 而从另一个 三 、 于 价值 取 向 的差 异 基 方 面看 , 语言又受文化 的影响 , 反映文化 。 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文 中国人在对待金钱 与物质 的问题 上 , 显得 温和 、 委婉 , 他们 化发展 的必要前 提, 同时 , 文化 的发展也推动和促进 了语言 的发 展 。语言反映一个 民族的特征 , 它不仅包含着该 民族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 , 而且蕴藏着该 民族对人生 的看法 、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更重视的是感情 , 较少争辩和对抗。若就某问题存 在异 议 , 往往
不同于西方人的直来 直去 , 不直接说否定 , 通常使用沉默 以表示 礼貌和尊重 。而西 方人对金钱 的态 度很坦然 , 讨价还价 时注重 对依照逻辑进 行的争辩 , 惯于对抗 , 说话 口气断然 。
中西方价值观对待 “ 的态度差别也是截然不 同的 。一般 老” 中 国人 认 为 “ ” 示 经 验 、 熟 和 社 会 地 位 , 国人 对 “ ” 往 老 表 成 中 老 往 直言不讳 , 汉语 中往往会见到“ 老前辈 ”老首长 ”老教授 ” , “ “ 等 这 是 中国人尊老 、 敬老 的体现 。而西方的文化模 式追 求创 新 , 忌讳
学 1 8 羁0年 期 2 第 1
刘 晓枫 ( 东省 东莞职 业技 术 学院公 共教 学部 53 0 ) 广 2 8 8
摘 要 : 同的 民族 文化 凝 聚 着 一 个 民 族 世 代 相 传 的 社 会 意 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摘要:不同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要想实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即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运用一种通用语言交往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加强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采取有效方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因此,有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分析。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价值观,即对行为、事物或可能选择具体实施具体评价标准的观念,涵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态度。
比如,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脑海中深深印刻着血缘关系、长幼有序、亲情伦理、家庭观念等,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或父母年老后,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是子女的责任。
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样,通常西方国家子女成年后会独立居住,成年子女也会管家中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观念,基本上看不到几代同堂的情况[1]。
再如,超市购物时,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逛超市的情况,给孩子买东西也很常见,还能看到父母和成年子女抢着付钱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独立,一般都是自己付账,小孩子买东西则需要给父母做家务赚钱并进行支付。
由此可见,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双方态度不同,实际交流时涉及这点时需要注意,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避免盲目交流。
2、语言文化差异这里选择英语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英语翻译时需要高度关注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语法的含义,并将其正确表述出来,还要表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符合,这样双方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因此,具体翻译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提高翻译质量。
用东西方文化差异解析跨文化交际失误

方式等方面反 映出来 ,因为价值观不 同 , 人们对事物的认 识不 同 , 采取的行为 方式也就不 同 , 因此跨文化 冲突是无 法 回避 的现实 。 种文 化上 的差异 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 这 之间相互理解和 睦共 处始终是 困难的 。因此 , 认识 跨文化 交 际的模式 、 特点和过程 ,从而解决 和避免交 际中的障碍
是 现实 生活的迫切需要 。 二、 跨文化 交际失误解析
育的不 断发展 , 尤其是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 , 中外 文化交
流 日益频繁 。为 了提高教学水平 , 充实教师 队伍 , 来越 越 多的外籍教 师被招聘到大 学教授与英语 有关的课程 。中 国大学 生有 了更 多的与外 国人 交流 的机会 ,然而与外籍 教师形成 良好有 效的交流并不 只是靠恰 当的用词 ,正确 的造句 , 标准的发音就能实现 。 国人与国人所拥有 的不 外 同的文化背景也是造 成语用失 败的重要原 因之一 。本文 通 过考 察外籍 教师在 中国跨文 化交际实 际经历 ,从英 汉 两种语 言的特点着 手 ,分析这 两种语言 在语 用方面 的差
得到相应 回复 的情况下 , 没有 产生太大误解 。但对思维 也
作者简介 : 吴玉花 (99 )女 , 17 一 , 四川合 川人 , 河南科 技大学外国语学 院讲 师 , 。 硕士
17 4
定势 的把握也需要 注重 个体 差异 。 例如 , 一个 中国女教师 去拜访外籍教师 , 教请女教师 喝水 , 外 她不想 喝, 按照 便 外 国人 的习惯说 :谢谢 , 用了! 但外 教凭着 对“ “ 不 ” 中国人 含蓄” 这个定势的 了解认为女教 师在表示客气 , 所说 “ 不” 并不表示真 的“ 不要 ” 于是 一定要请女教师 喝水 , 教师 。 女
跨文化交际视域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
建立在群体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强调
– 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
“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和谐
– 与人的和谐: 尊老爱幼、亲仁善邻、安分守己、谦虚谨慎
– 与自然的和谐:建筑追求人与自然浑然无痕的境界与意趣
• 风水学、园林艺术
– 服饰、饮食、建筑、戏曲等
中层文化:社会关系/制度
– 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
深层文化:精神/观念文化
–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
2、如何理解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正式的、直接的
• 国际交流、商贸谈判、社会交往
– 非正式的、间接的
• 阅读外国小说、欣赏他国艺术、观看外国电影、 电视节目、国外观光等
– 在积淀中形成,发展变化缓慢、文化内核不 变
继承性
– 在社会发展中发展,源远流长
文化的分类
从文化对语言 运用的影响看
交际文化
蕴含在语言系统中 反映一个民族的价 值观念、社会习俗 、心理状态、思维 方式等的文化因素
知识文化
不直接影响准确传 递信息的文化背景 知识,如政治、历 史、伦理、宗教等 方面的文化因素
– 穿小鞋、对台戏、狗皮膏药等 – A lucky dog , to be top dog
字义上 (两语言:重合、空缺、半空缺、冲突词汇)
– 中文
• 一音多义字多,容易宽泛、笼统,易造成表义模 糊现象
– 英语
• 表义准确度高
7、 交际风格差异
中国人
– 重礼仪、言语含蓄委 婉,方式谦虚和蔼, 常用谦词 (e.g.,开场白)
从文化自身看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作者:陈宁来源:《卷宗》2020年第24期摘要: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文化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和社会背景下社会意识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流当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障碍,若要在交际活动当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适应跨文化背景之下的各种交际活动。
本文围绕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展开论述,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人们对西方文化底蕴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并且能够熟练的用外语进行交流活动,使用外语和西方文化的思维去思考交际当中相关的问题,能够顺利的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活动。
这就要求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要把握文化差异,消除思维障碍,把握语言文化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意识形态。
随着各个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际活动频率不断增多。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用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辅助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1 存在于语言表达当中的文化差异性1)对动物含义的理解不同。
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对动物的不同理解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同一种动物的印象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最经典的就是“龙”,中国人有对龙的原始崇拜,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图腾,表达至高无上的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君主才可用龙作为装饰[1]。
在现代,龙在我国文化中表达吉祥、活力,龙马奔腾、生龙活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偏好和喜爱。
但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概念中,“龙”并不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反而是一种邪恶、可怕的怪兽,代表着黑暗和嗜血,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就要特别注意两国对龙的理解差异,避免因为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交际活动中产生误会。
除了龙之外,例如“狗”和“狼”,在中外文化之中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人普遍认为狗代表忠诚,而狼却是勇敢的象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这些词语深刻的反映出狗和狼并不为传统文化所喜。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委婉语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只有互相理解差异才能更好地交流合作。
委婉语是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
明确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避讳、避俗、礼貌和掩饰的功能,进而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留意、积累、掌握委婉语的运用,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用婉转含蓄或拐弯抹角的说法代替会使人不越货不够尊敬的言词。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因而委婉语研究在语言研究中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人们要谈及一些忌讳性话题,但又不能直截了当的表达,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
委婉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各国文化系统中,体现了五彩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
在经济低糜的战争年月下,语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语出现频率较少;若在太平盛世,人们自然追求语言文明,委婉语出现频率相对增多。
近代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经济状况变化大,进展快,人类也不断变动、进步,出现大量的社会、心理、语言的忌讳,这成为产生委婉语的前奏。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语用功能。
首先体现在英汉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中的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产生源于禁忌,它是委婉语的原始功能。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相信预言这种符号与它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同一和效应关系,它不仅能赐福与人,而且具有降祸的神奇魔力。
为避凶求吉,同时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创造了委婉语。
中西方仁在谈到诸如疾病、死亡、性等现象时,都是用委婉语以达到禁忌或文雅的目的。
例如,令人最忌讳的“死”(death)常用“pass away”,“to fall asleep”,“God rest his soul”“,fall asleep”“,to be with God”,“to go west with”等来表达,其目的即减少或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从而达到忌讳的交际功能。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体现在价值观念上。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入手,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之源1.宗教与哲学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宗教与哲学观念对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基督教对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世价值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文化。
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哲学观念对于东方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生死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价值观念上,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独立性;而东方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重视整体和公共利益。
这种差异体现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政府治理等方面,造成了文化交流中的一些挑战。
3.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时性和高效率,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东方文化则更加强调随遇而安,注重人情味和灵活性。
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也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摩擦和误解。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策略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基本的原则。
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理解差异的存在是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
尊重和理解可以缓解文化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的沟通打下基础。
2.学习和适应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双方还需要学习对方的文化和习惯,适应对方的价值观念。
这需要双方在交流中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尝试和适应对方的文化方式,从而化解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
3.积极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积极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积极的沟通,双方可以及时发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双方可以通过沟通来解释自己的价值观念,增进对方的理解和认同。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在当今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到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学习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以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出现。
首先,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时间就是金钱”是一个流行的说法,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资源,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因此,在交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避免出现语言误解和理解上的偏差。
其次,文化差异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交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中,社交行为有着不同的规范和礼仪。
例如,在日本社交文化中,人们通常会行礼并且弯腰表示敬意,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握手或者拥抱来表达问候和祝福。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不同文化的社交规范和礼仪,以避免因为不懂得一些社交细节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困惑。
再者,文化差异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同一个行为或者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守口如瓶”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并尊重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在交流时出现互相不理解的情况。
最后,文化差异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人们通常会低头或者避让来表达谦虚和尊重,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直接性。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避免因为不理解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学习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以建立一个和谐的跨文化交流环境。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机制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机制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领域。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以下是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作用机制:
1. 影响理解: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理解也会随之不同。
例如,中文注重表述情感,而英文注重逻辑和条理。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2. 影响表达方式: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表达方式。
例如,在中文中,客气语的使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则不太注重。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适应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影响交际方式:中文和英语的交际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面对面交流非常重要,而在英语中,书面交流也同样重要。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对方的交际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
4. 影响思维方式: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思维方式。
例如,在中文中,讲故事的方式往往更加感性,而在英语中则更注重逻辑推理。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总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
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篇一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通过符号、语言或非语言信息进行的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是反映和传播文化的媒介。
本文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探讨中西文化差异。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1. 家庭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十分强烈。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支持、依存度较高,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基础。
而西方家庭观念中更加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家庭观念的差异在剧情发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家庭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往往选择以家庭为中心,共同面对困难。
而西方家庭则更倾向于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决定。
2. 社交礼仪中西方的社交礼仪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谦逊和面子,通常采用含蓄的交流方式,尊重他人,表达谦逊;而西方人则更加直接、坦率。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的差异如何影响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价值观中西方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强调社会和谐、尊重长辈、重视传统等;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思想等方面得以体现。
三、电影《别告诉她》中的文化差异体现电影《别告诉她》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亲情和文化的故事,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多个方面。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在面对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压力时,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影片的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上。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跨文化交际,我们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避免误解和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解、冲突等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体现、意识到文化差异、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差异的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差异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语言差异极大,不仅有不同的语音、语调,而且语法、用词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你吃了吗”在中国常用于问候,而在西班牙则为“你喝杯酒吧”。
2.行为礼仪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行为礼仪的看法和要求不一样。
例如,给别人赠送的礼物,中国人比较注重礼品的包装和礼品的意义,而西方人更注重礼物的实用性。
3.时间观念差异不同国家及地区对于时间的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中国人通常按时刻以及节气等来感知时间,而英国人则会按星期的周末工作时间来安排日程。
4.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也不同。
例如,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美国人则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二、意识到文化差异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非常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了解差异的原因和影响,才能减少因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误解、冲突等问题。
1.了解文化背景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建立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关系十分重要。
2.保持开放心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能仅通过自己现有的经验或想象去理解对方的言行,而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主动了解对方观点和方式。
三、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下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语言交流困难在语言交流上,可能会存在听不懂、理解错或使用不当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多使用通用语言,或者请专业翻译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洋泾滥或复杂的语言表达,保持简单易懂的方式。
2.文化差异引起的行为不一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引起的行为不一致。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或非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
本文分别从中西方行为方式的差异、人际交往关系及模式的差异和合作及处事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解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影响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往来也与日俱增,从而出现了国际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常常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引起语言交融及文化整合等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了解中西方基本的文化差异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对行为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向来推崇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谦虚知礼,不可有野心。
交际时要替对方着想,选择恰当而委婉的言语表述观点。
而在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却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
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
比如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的很好!”西方人的反应必定是:“Thank you very much。
”而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帽子。
此外,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也会导致行为方面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中方计划性差,对待时间太随意。
一般来说,西方人惜时如金,计划性强,重视时间表安排,一旦和自己原来的计划有冲突,就会推辞掉临时安排的工作;而中国人对待时间则迥然不同,通常会认为西方人安排工作太死板、不灵活,不合情理。
对待时间的这种态度会微妙地、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和周围人的关系,造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往往会感到困惑。
譬如一位要离开美国的中国教授邀请美国教授共进晚餐作为告别,没想到这位美国教授当面回绝,并解释说自己已有安排。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跨越国界、地域、民族以及语言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中西方社会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跨文化交际中这些差异不仅在语言和礼仪方面表现出来,更涉及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惯等多个层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言语交流中西方社会在言语交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句式成分、表达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不会用“你怎么不……”的质问句来表达询问,而是采用“为什么不……”的陈述句。
在西方社会中,大多数人在交流中更加直接,而中国人在言语交流中则更多地使用委婉的说法或者间接表达方式,这不仅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不同,也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畅通。
二、身体语言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图。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重视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方式。
西方人可能会频繁地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交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身体的位置、眼神交流、肢体动作等非言语性的交流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就需要对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有所了解。
三、社会礼仪中西方社会在社会礼仪方面也存在着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的尊重,对陌生人或者上司常常采取握手、拥抱等行为来表示尊重和亲切。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注重身份的尊重、尊卑的礼节,对于长辈或者上层领导,通常会采取鞠躬、轻声、小动作等行为来表示尊重。
四、思维方式中西方社会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直观、逻辑和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重视隐喻、象征和群体主义的思维方式。
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导致理解的障碍,因为对方可能会基于自己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观点和看待问题,而导致对方难以理解。
五、价值观念中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团队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本文将概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包括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对比。
然后,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思维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理解、非语言交际、沟通风格、冲突解决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对思维方式的差异,促进有效沟通和合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和谐与发展。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各自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总体而言,中国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整体性、综合性,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注重分析性、逻辑性。
在认知方式上,中国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把握,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性思维使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能够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出发,寻求整体最优解。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倾向于分析性思维,注重将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元素进行研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来认识事物。
这种分析性思维使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更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思维方式强调和谐、平衡,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这种价值取向使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注重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倾向于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和效率,强调个人能力和成就。
这种价值取向使西方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注重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强调效率和结果。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沟通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沟通策略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以及相应的沟通策略。
一、语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的“我想来点水果”,在英文中则为“I would like some fruit”。
中文中的“不要客气”,在英文中则为“Don't be polite”。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交流困难。
2. 语言的语气和语调不同的语言之间可能存在着语气和语调上的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表示疑问的语调是上扬的,而在英文中则是下降的。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之间的误解和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3. 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也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西方社交场合中,询问对方的职业、婚姻、家庭情况等是很普遍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策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何避免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沟通策略。
1.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包括了对方的语言,还包括对方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
2.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西方人热爱谈论天气的话题,这也是一种对对方文化习惯的尊重。
3. 认真倾听对方在跨文化交际中,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我们在交流时产生一些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4. 发问和回答在跨文化交际中,发问和回答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策略。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简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导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差异的学科,对于促进不同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的交际策略。
一、交际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交际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西方文化以直接表达和传达信息为主,注重直接对话和自由交谈。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间接表达和非言语交际,善于运用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电影中,女主角一直对男主角暗示自己的感情,而男主角始终无法领会这些暗示,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女主角的爱意。
这体现了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上的差异。
针对这种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当西方人与中国人交流时,应学会倾听和解读非言语信号,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而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应尽量明确自己的意图,不宜过多采用暗示和间接表达方式,以避免误解。
二、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和谐和稳定。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正是因为女主角强调“十年来都是此情此景”,一味追求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导致了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突,无法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接纳。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差异,避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应主动适应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稳定价值观,尊重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做法。
而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应更加开放和包容,尊重他们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三、情感表达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讲究直接表达情感,而中国文化更注重内敛和克制。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女主角向男主角诉说自己的感情,提出与其相伴一生的愿望,而男主角却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反而通过行动来暗示自己的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第4卷第1期2011年1月沈阳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1.4No.1Jan.2011文章编号:1674—0823(2011)01—0092—05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邵彤(沈阳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沈阳110023)摘要: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解决和避免文化冲突与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技能,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体表现的对比分析,整合出交际原则与模式,交际时间取向,具体交际形式3个方面的差异特征.认为应站在对文化差异宽容和认同的立场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吸纳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从而真正实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关键词: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交际原则;交际模式;交际时间取向;交际形式;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的发展逐步把世界联成一体,这种趋势将使世界文化的发展在相互碰撞和融合下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跨国界,跨文化交际,已不只是少数涉外部门人员的专属了.各国人民纷纷从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中走出,加入到与异域文化交往的过程之中,享受着其中的新奇与乐趣.然而,这种接触机会的增加,也意味着文化冲突的增加.邦纳在他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阻碍因素》中指出:”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编码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以及篇章或话语组织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造成彼此的误解甚至敌视.”El1337.拍因此,认识和掌握不同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学习和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打交道的实际技能,从而解决和避免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与障碍,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中西方在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不同文化环境基础上,形成了”天人合一”与”人物分立”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中国人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注重人们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以及对自然规律的严格遵守和顺从,认为应该按照循环往复的自然界的节气来安排人们的生产生活, 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从古至今,西方哲学家都从对立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上万物,认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天生就是分立的,而人可以支配和改造自然.正是基于这种”天人合一”和”人物分立”的不同文化渊源,才形成了中西方交际原则模式,交际时间取向,语言及非语言交际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下文将对此逐一进行阐述.一,交际原则和模式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群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交际原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人交际的出发点是家庭和亲缘关系,人们在潜意识里对集体或群体怀有很强的归属感,这也是集体主义的体现.中国文化向来以家,国,天下利益为重,注重群体关系的和谐,群体目标的统一和群体利益的维护,强调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以维护整体利益为宗旨,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体所围绕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标,在危急时刻,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全整体利益.这一点于《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影视作品中可见一斑:王起明和妻子郭燕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起初他们急切地想得到郭燕的姨妈姨夫长辈家庭式的照顾,然而姨妈将其安排到贫民区的地下室,借钱暂用并扬长而去之后,夫妻二人顿感失望至极,一无所有.在集体主义交际原则的导向下,”自私”,”不认亲”以及追求个人吃收稿日期:2010—03—19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091slktfx一09).作者简介:邵彤(1978一),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比较,语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第1期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93喝玩乐的个人主义自然为人所不齿,而讲究合作,传帮带,最终达到步调一致,才符合中国的道德评判标准.中国人在交往时,还往往追求群体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在作决定之前首先考虑别人的看法,重视自己的面子和给别人面子,追求一种人际关系的表面和谐.在中国,衡量人际关系亲疏的一条标准就是”不分彼此”,也就是交际双方是否相处到无隐私,私人财物共用的程度.这是一种情感高于一切的人际交往形式,也就是情感型人际关系模式.西方人交际的出发点是个体本位的意识,认为每个人都是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唯一的,特殊的”自然基本单位”,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西方文化高度肯定个人独特的个性与爱好,充分鼓励个人奋斗和参与竞争,极力维护私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在西方人眼中,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在竞争中既不依赖他人又不互相妨碍的自主实体,人人平等, 父母和子女可以直呼其名,可以相互竞争.受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更注重交际的临时实用性』,也就是现实有需求时才是朋友.在交际中,他们推崇AA制的生活理念,唾弃裙带关系, 很少顾及人情,面子,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就算亲朋好友也要”情”和”理”两清,公私分明.此外,他们在交际中绝对尊重个人隐私,人们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纯属个人私事,不能成为交谈的话题,甚至一个家庭内的夫妇双方或者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不能私自拆看对方的信件或H记. 西方文化中这种理智,逻辑超过感情的人际交往形式是典型的工具型人际关系模式.二,交际时间取向的差异交际时间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时间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交际原则,人际关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各自所持的时间观念也必然互不相同.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所指出的,各个文化就像拥有自己的语言一样,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而在非言语交际的各要素中,时间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是文化差异最大,最能导致交际失误的误区.概括来说,在时间观念上,中华文化是圆式的,重过程的,过去取向的多向时间观,而西方文化是直线式的,重开头的,未来取向的单向时间观.中国在时间观念上是圆式的,这与中国的农耕文化相一致.先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劳作生息.中国文化中的佛教讲究转世轮回,因果报应,这也使国人养成了重过程的整体思维模式.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则是直线式的,他们习惯将时序较近的放在开头予以强调. 反映在交际习惯上,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时间序列书写和表达方面,中国人由大到小对日期采取年, 月,Et的顺序,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中国人写信的地址顺序为国家,省,市,县或区,街道,门牌,收件人,而大多数西方人则完全反过来,认为收件人最重要,所以收件人的名字放在最前面,采取的是门牌号,街道,市,省,国家的顺序.在时间取向上,中国是一个以过去为取向的社会,做事情喜欢追根溯源,循规蹈矩并以史为鉴.人们对过去有强烈的怀念和尊敬,过去的经验教训往往是今天事情成败的重要参考.过去的所作所为往往成为衡量今天人们所作所为的标准,在行为上与之相连的就是崇拜祖先,尊师敬老.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两种文化,尽管风格各异, 却都主张回归自然,尊重传统.这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时间取向,也使中国人形成了求稳定,求统一的价值观,人们希望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希望家庭稳定,生活恬静,希望工作稳定,实现“安居乐业”.然而,这样的时间观明显有其消极方面,就是常常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时间紧迫意识,办事效率低.西方文化的时间观着眼于未来,强调”向前看”,认为时不我待,时间一去不复返,觉得时间是有限的,稀缺的,”时间就是金钱”.在这种紧迫意识的驱使下,西方人非常注重对未来之事的规划与梦想的实现,认为未来是可以驾驭的,人人都必须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 这种文化倾向于革新和变化,认为变革意味着进步,新事物总是优于旧事物,而较少看重过去的传统习惯.因此,西方人很少循规蹈矩,崇拜祖宗,中国人眼中的年龄和经验等受人尊敬的因素,西方人则不以为然.这一点从中西方对”老人”一词的不同理解中可见一斑.在中国,”老”往往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比如”老教授”,”老中医”等; 而在西方人心目中,”老”意味着体力和能力的消逝,因此在交际中称呼老年人可以使用respected 或senior,而不能用old.霍尔把不同文化模式的时间观念按照使用习惯分成多向时间制(polychromictime)和单向时间制(monochromictime)两种范畴Jl..中国属于多向时间制习惯的国家,即中国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同几个人交往或者同时做几件事情,因此守时意识差,而实施已定计划的灵活性较强.中国人注重整体,善于综合思维,习惯于从整体上把94沈阳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4卷握时间,因而在做事时注重审时度势,经常是依据周围环境随机决定每一个行动步骤.年复一年, 季节交替的环形时间观,也使得中国人容易产生时间上的充裕感,所以做事倾向于”慢慢来”.这种观念在交际行为上的体现就是,中国人在进行交际活动时很少提前预约,走访亲友也经常是心血来潮不事先打招呼,守时只是出于礼貌,约会时迟到是很常见的现象,顶多再等一会儿直到”不见不散”.急性子在中国人眼中是”毛糙大意”的代名词,人们的交际口头语常是”你着什么急呀”,“早着呢”,”慢走”,”慢用”,”慢慢来”等.而西方人则倾向于采用单向时间制,即把时间看成可以分割的一条直线,在特定时间段内往往只做某件特定的事,因此安排周密,计划严谨.正如霍尔所言:”在西方世界,任何人都难逃时间铁腕的控制.”l6在西方,社会生活和商业交际都要受制于严格,精确时间,人们都按时问来计划工作和学习,就连日历上都标示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日期和事件.时间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协调着西方人的人际关系.社交时不预约不会被接待,赴约不守时通常会被看作傲慢或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单向时间观有其优势,就是人们的时间观念极强,办事效率较高并有计划性;其劣势则是缺乏适当的灵活性,人们某种程度上成为”时间的奴隶”.多向时问制与单向时间制的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表1中西方国家多向时间制与单向时间制之比较比较内容中国西方国家时间范畴出发点和原则单向时间制集体主义,关注人情关系胜于私密性,有建个人主义,以事为重,不打搅他人,遵循私密规则,习惯立长期关系的强烈倾向于建立短期关系计划的严格性制定大概框架性的计划,计划可随时轻易变动享嚣荽和工作日程表以及最后完成期限’计划制定计划的依据以事实和数据为打交道的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做事的时序同时做几件事情,各个项目之问互相影响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一件事事情,每次集中做一件工作守时的重要性守时不重要,或是出于礼貌需要从做事的角度看守时,认为其很重要三,具体交际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问交际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交际语言的运用.词语和习语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用途,口语习惯和书面语表达句式也风格迥异.在口语交际方面,中国人含蓄而排外,西方人则直接爽快.例如向朋友借钱,英美人就会直截了当地说:”Tom,1wantto borrow300dollars.”(汤姆,我想借300块钱.)马上切入主题,觉得表达了足够的信息量就可以了. 而中国人则往往会说:”你看,工资还没有发,而我那一大家子人都在等我养活……昨晚我儿子对我说,如果我再不给他买玩具汽车,以后他就不再叫我爸爸了……”往往先做一番铺垫,营造一种“含而不露”的氛围.用环境氛围来补充交际信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说话方式.这种交际口语形式的差异,来源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及现实背景.首先,农耕社会为中国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群体,因此就有许多共同的”言外之意”,”心照不宣”的交际背景,”意会”是人们信息解码的重要手段.其次,中国人在集体主义交际原则下,过多地依赖环境,对方和心理因素,他们说话”卖关子”,察言观色,模棱两可,是因为意义经常存在于环境之中,或是信息传递经常有”为他人着想”的顾虑.此外,中国封建社会森严的言论制度及近现代的一些政治运动至今仍在人们心中阴霾不散,使得中国人养成了自我压制和慎言的性格,认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给自己或他人都留有随时补充和修改的余地.而在西方国家,在征询他人意见,请求别人帮助,求职等社会交际场合,交际口语基本上都是直入主题.相对来讲,西方人较为健谈,他们善于直接表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对于外界的反应以及表达效果并不十分看重,这样极有利于发展和向外延伸自我.究其原因则在于,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西方社会人口流动性大,群体关系不稳定,缺乏共同的生活环境氛围作为交际背景,如果想让新邻居快速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意图,西方人就必须对言语译码有个信息压缩过程,以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其次,个人主义至上也造就了西方人直言快语,喜欢争论,对抗的性格,他们注重寻求准确的结论,因而一语中的的直白语言被认为是智慧的,而朦胧晦涩的语言则相反.另外,西第1期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95 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较快,所以西方人觉得说话”兜圈子”是在浪费时间,影响了经济活动,是失败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书面语交际方面,汉语的句子注重意象营造,多具有一种言外之意,含蓄而具有丰富的联想性,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 以神统形,属于意合语言.汉语意合法往往采用排比,反复,对偶,对照等修辞手段或省略句式的关联词语等手段,隐含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最基本特点是主客体统一,整体上把握对象的习惯反映在语言上必然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此外,汉语从古至今都讲究音乐性和意象的美感,因此中国人更注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审美艺术体验.意象一联想一回昧,这便是汉语作为意合语言的魅力所在.西方书面句式重结构和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 句式严谨,以形统意,属于形合语言.例如,英语以主谓结构为句法的结构基础,也就是”简单句”,然后借助关系词,连接词,运用介词以及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等各种连接手段层层扩展,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从句往往也是一个主谓结构,主从句多个主谓结构组成复合句,用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法范畴和语义信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是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点的,习惯于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在对外部事物认识和反映时,很少靠直观性的语言符号,而是靠抽象性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因而句子形式的严谨便显得非常重要.另一种主要的交际方式是非言语交流,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目光,头部动作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包括谈话间歇时间,话题轮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包括相貌,体味,衣着,打扮,随身物品,家具和车辆提供的交际信息,还包括社交距离,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志等J.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关调查表明,交际情景中至少有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的.社交距离即交际空间的大小,在中西方文化中构成不同的约定俗成.霍尔根据人际间亲密和疏远的程度提出几种不同的社交距离:一般距离,礼貌距离,私人距离和亲密距离.西方人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礼貌距离,而这种空间一旦被”入侵”,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在中国公司工作的西方人,常会被卷人中式的亲密距离而不知所措,而在中国旅游时两位陌生人同居一室,在西方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的.交际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谈话间歇时间长短.中国人奉行”沉默是金”,用沉默来表示默许,保留,思考,慎重,谦让,给对方留面子等.西方人则会觉得短时间的冷场也会让人局促不安,因此在交谈时会努力寻找话题打破沉默, 以免陷入尴尬.因此,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国家课堂上的沉默内敛当然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而会被认为是对其不尊重,或对其授课内容不感兴趣_9j.一般情况下,只能意会的非言语交流往往比语言交流更直观,更具体,因此,勤于观察和理解非言语信息并加以记录整理,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上述由于中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所产生的不同交际风格并不是绝对的.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大至国家间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小至两个人的跨国婚姻,无不伴随着碰撞一适应一融合的发展变化过程.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与中层的功能性文化出现了’趋同’的趋势,而深层的精神文化则没有显示出东西方一体化的征兆”_】0¨.因此,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应站在对文化差异宽容和认同的立场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吸纳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从而真正地实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参考文献:[1]BarnaLM.Stumblingblocks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SamovarLA,PorterR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Reader.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House,1994.[2]彭端英.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影响[J].新余高专,2006(1):38—40.[3]HallET.Thesilentlanguage[M].NewYork:An—chorBooks,1973.[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HallET.Monochromicandpolychromictime[C]// SamovarLA,PorterR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AReader.BelmontCA:WadsworthPublishingHouse, 1994.[6]韩银燕,钱鑫.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J].辽宁师范大学,2006(4):15—17.[7]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18—20.[8]范双莉.非语言交际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赤峰学院,2009(5):98—99.[9]王妮,李宁,邓大军,等.中澳跨文化心理体验的差异性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2):159—162.[10]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沈阳3-.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4卷Representationof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sOcialcuIture incross-culturalintercommunionSHAOTong(School.fInternati.na1Educati.n,Shen【yangUniversity.fTechnol.gY,Shenyangl10023,China)Abstract:ItisofVeryImportanttheoretic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incros s.culturalintercommuniOn knowingandmasteringtheorientingfunctionof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 ndwestemsocialvalueystemaJ1dc0rrespondingrules,therebytosolveandavoidtheculturalconflicts andblocks.andtoennancetheactualskillsofcross’culturalinterco~anunion. 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fthecOncreterepresentat0nsof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socialcultureincro ss.culturalintercOmmuniOn. threedifterentcnaracteristicsaresummurizedincommunicationprincipleand mode,communicatiOntiming orientationanddetailedcommunicationform. Itispointedoutthatonthestandpointoftoleranceandidentificationt0culturedifferences,themodernvalueofChinesetraditionalcul tureshouldbeexplored,and thebeneficialelementofwesterncultureshouldbeabsorbed,soastorealizetheaupairdia10gueand intercommunion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Keywords:s.cialculture;cross-cuIturalintercommunion;culturalcOnflict ;c.mmuuicati.nprincip1e;comⅡmnjcaIi0nmode;communicationtimingorientation;communicationform:comparativestudy(责任编辑:郭晓亮)*一**…*—**{}*~*(上接第50页) Researchonsupervisionsystemofagentconstructionsystem frominstitutionalperspectiveZHANGJin—yi,YANLing(Schoolof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384.Chi na)Abstract:Accordingtothestatusquo, theproblemsinsupervisionsystem,andthecharacteristicsOfagentconstructonsystem,itisproposedthat4systemsshouldbeperfectedtoenhancet hesupervisionsvstem.namely,thegovernmentsupervisionsystem,themarketsupervisionsystem,theprojectsupervisionsvstem. andthesocialsupervisionsystem. PerfectingthegovernmentsupervisionsystemmainlymeanstoclfVthesuper,,Onandmanagementtasksoffunctionaldepartmentofthegovernment;P erfectingthemarketsupervls~onsystemincludestheperfectionsofmarketadmittanceinstitutionof agentconstructioncom阳ny.supervlsIonsystemofbiddinginvitationandbidding,andperformanceevaluati onande1iminative mecnansmsofagentconstructioncompany;Perfectingtheprojectsupervisions ystemmainlvmeansto幽s”nguis仃thesupervisionresponsibilitiesoftheagentconstructioncompany,theusercompany,andtheupervsioncompany;Perfectingthesocialsupervisionsystemmainlymeanstoa rousethemultitudetosuperviseagentconstructionproject.Keywords: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govemmentinvestmentproject;agent constructionsystem;supeI,,isionystem;governmentsupervision;marketsupervision;projectsupervision;soci alsupervision(责任编辑:郭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