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巧记(特选参考)

合集下载

特定穴之五输穴

特定穴之五输穴

特定穴之五输穴五输穴五输穴属于特定穴中的一类,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总称五输穴。

五输穴最早出现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灵枢·本输第二》记载有十一条经络的五输穴,缺了手少阴经的五输穴,后面《针灸甲乙经》中补充完善了十二经的五输穴。

五输穴的解释1、井荥输经合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像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是根据出、溜、注、行、入的流注次序,用井、荥、输、经、合的名称来形容其特点的。

①“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②“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③“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④“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⑤“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2、五输穴与五行五输穴与五行的配属最早发现于《灵枢·本输第二》:“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

”,《灵枢经》里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

在之后,《难经》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补全了。

烟波君的穴位学习笔记(五)手太阴肺经五输穴

烟波君的穴位学习笔记(五)手太阴肺经五输穴

烟波君的穴位学习笔记(五)手太阴肺经五输穴这一章把肺经剩下的五个五输穴看完。

【温馨提示】五输穴是指: 井、荥、输、经、合这是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的特定名称,是将脉气的流行比做汇人江河中的水流由小而大,渐入深处,依次命名而成的。

肺经的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是: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1、少商穴肺脏的脉气,开始于少商穴,少商穴的部位在手大指端的内侧(即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的地方,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

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

(没学过的不要自己乱扎,去针灸科找中医)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

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

刺血的时候,要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穴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天时,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痛苦,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的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

这时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井穴皆可治“心下满”,心下满所描述的对象是心,而少商穴能调节心的状态是通过肺之母脏来实现的。

“心下满”是指心的状态为满实之状。

实又有阴之实与阳之实之分,阴为液、阳为气,气为无形之物,无满之状,即使是在密闭的容器内也只有鼓胀和凹陷之别,心的满是阴液的满。

心与肺相连,仅以膜质相隔,心与肺都可看作是在胸腔限制空间内的软质皮囊,心内的阴液不可能被肺内的气体压缩成满实之状,只有肺内的阴液才能使心内的阴液挤压成满实之状。

而少商穴通过井穴与肺经相通的体内经脉放泄了肺内的阴性水液,减少了肺内水液与心内水液的空间争夺,心的膜质皮囊得以舒张,心内阴液的水位得以下降,心之皮囊内的满之状即得以消除。

【刺灸法】三棱针刺之,微出血,可泻诸脏热,不宜灸。

【主治】主颌肿喉痹,心下满胀,汗出而寒,手挛指痛,咳逆痰饮,唇干,掌热,战栗,喉鸣。

2、鱼际穴脉气从井穴出发后,流于鱼际穴,鱼际穴的部位在手掌大鱼际的中后方,它被称为荥穴。

五输穴

五输穴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0.5-1寸。
支沟(经穴):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0.5-1寸。
会宗(郄穴):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支沟尺侧,尺骨桡侧缘,直刺0.5-1寸。
飞扬(络穴):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直刺1-1.5寸。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半腱肌腱与股二头肌腱中点,直刺1-1.5寸。
委阳(三焦下合穴):腘横纹外侧端,肱二头肌腱内侧。直刺1-1.5
八【歌 诀】: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照海明;复溜交信恐宾接,阴谷胫骨内踝后,以上从足走到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柱盲俞列,商曲石关阴都连 ;通谷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及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毕。
【五输穴】关冲液门中禇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关冲(井穴):手环指末节尺侧,距甲角0.1寸,直刺0.1寸。
液门(荥穴):第4、5指节,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
中禇(输穴):环指本节后方,第4、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直刺0.2-0.5。
阳池(原穴):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凹陷中。直刺0.2-0.5。
【五输穴】:中冲劳宫心包经,大陵间使传曲池。
中冲(井穴):中指末端,尖端中央,点刺0.1寸。
劳宫(荥穴):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直刺0.3-0.5寸。
大陵(输穴、原穴):腕横温的中点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直刺0.5-0.3。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腕横上2寸。直刺0.5-1寸。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依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状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终经气充盛,由此深化,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依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依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详细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有伴侣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毕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

针灸五输穴等穴歌及列表

针灸五输穴等穴歌及列表

针灸五输穴等穴歌及列表八会穴脏——章门腑——中脘气——膻中血——膈俞筋——阳陵泉脉——太渊骨——大杼髓——绝骨(悬钟)附: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及其主治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腧穴歌肺少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穴相连。

大肠商阳与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牵。

胃经厉兑内庭随,陷谷解溪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邻,神门灵道少海寻。

小肠少泽前谷溪,阳谷为经小海依。

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昆仑与委中。

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

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

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匀。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

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阳辅与阳陵。

12腧穴歌(膀胱经)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附)自此去中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

九肝十胆十一脾,二胃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关八小九膀胱。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深浅。

原络穴歌肺原太渊络列缺,大肠合谷偏历穴。

胃经冲阳络丰隆,脾原太白公孙也。

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别,膀胱京骨络飞扬,肾原太溪大钟歇。

心包大陵络内关,三焦阳池外关里。

胆原丘墟光明络,肝原太冲蠡沟穴。

督络长强任鸠尾,脾之大络大包确。

郄穴歌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

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阳维郄阳交,阴维筑宾居。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肝郄中都胆外丘。

心包郄门焦会宗,胱金门肾水泉求。

中医经络、腧穴、针灸重点背诵

中医经络、腧穴、针灸重点背诵

中医经络、腧穴、针灸重点背诵一、五腧穴歌诀阳经输穴后为原穴《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阴井木,阳井金”,子母补泻法根据此知识点进行理解推理即可。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二、经络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一)足阳明胃经1.常用穴位【定位】1)承泣【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3)地仓【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4)颊车【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5)头维【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6)下关【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7)人迎【定位】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8)梁门【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9)天枢【定位】脐中旁开2寸。

10)归来【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1)梁丘【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12)犊鼻【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又名外膝眼。

13)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14)上巨虚【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15)条口【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16)下巨虚【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17)丰隆【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橫指处。

形象记忆法——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

形象记忆法——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

形象记忆法——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针灸五输穴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掌握它们的位置和特点对于学习和应用针灸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来帮助我们巧记这些穴位。

1.左侧手三里穴
2.右侧足三里穴
3.左侧手阳明大肠经太渊穴
4.右侧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
5.前顶穴
通过以上形象记忆法,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记住针灸五输穴的位置和特点。

当然,为了更好地记忆它们,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多加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穴位,发挥它们的疗效。

人体穴位最好的桂枝汤:五输穴

人体穴位最好的桂枝汤:五输穴

人体穴位最好的桂枝汤: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中,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穴。

五输穴的分布,是从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五穴,十二经共有60穴。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

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输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属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古人用自然界水流形成奔流的过程来比拟人体经气运行过程,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散到合,由微到盛的发生发展过程。

井:指经气所出,如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如“所出为井”,位于指,趾的末端,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疏通气血,开窍醒神。

'井主心下满“,十二经井(木)穴,能治疗心下胀满的疾病。

肝木为病,肝主春,肝脉贯膈,上注肺,布胁肋,故心下满。

荥:指小水成流,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如”所注为荥“,位于掌扯或者跖趾关节之前,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荥主身热“:,十二经荥(火)穴,能治疗热性病证。

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主夏属火,火为热病,故现身热。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如“所注为输”。

位于腕踝关节附近,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输主体重节痛“,十二经输(土)穴,能治疗肢体重痛。

脾土为病,脾主长夏,脾主湿,脾主四肢肌肉,湿滞则现体重节痛。

经:指水流行经较长,如水之流畅通行,”所行为经“,多位于腕踝及臂胫附近,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经主喘咳寒热“,十二经经(金)穴,能治喘,咳,寒热这类疾病。

五输穴——精选推荐

五输穴——精选推荐

五输⽳更多资讯:打开针推培训中⼼公众平台,点右上⾓查看历史记录。

五输⽳:是⼗⼆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简称“五腧”。

《灵枢-九针⼗⼆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为经,所⼊为合。

”是对五腧⽳经⽓流注特点的概括。

脏腑原⽓输注、经过和留⽌于⼗⼆经脉四肢部的腧⽳,称为原⽳,⼜称“⼗⼆原”。

“原”含本原、原⽓之意,是⼈体⽣命活动的原动⼒,为⼗⼆经脉维持正常⽣理功能之根本。

⼗⼆原⽳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与五腧⽳中的输⽳同⽳同名,同部位,实为⼀⽳,即所谓“阴经以输出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五输⽳是⼗⼆正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的统称。

经⽓在⼈体四肢运⾏就像⽔流⼀样从⼩到⼤,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这五个特定⽳按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向排列,意味着经⽓在四肢运⾏的节点。

井⽳分布在指、趾末端,似⽔之源头,为经⽓所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经⽓似涓涓⼩溪;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似⽔流由⼩变⼤,经⽓渐盛;经⽳多位于前臂或胫部,似⼤江⼤河,经⽓盛⾏;合⽳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似江河⼊海,经⽓充盛⼊合于脏腑。

五输⽳配以五⾏,阳经以⾦⽔⽊⽕⼟为序,阴经则以⽊⽕⼟⾦⽔为序。

故有“五⾏输”之称。

排列五输⽳井⽳荥⽳输⽳经⽳合⽳⼿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阳明⼤肠经商阳⼆间三间阳谿曲池⾜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解谿⾜三⾥⾜太阴脾经隐⽩⼤都太⽩商丘阴陵泉⼿少阴⼼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太阳⼩肠经少泽前⾕后谿阳⾕⼩海⾜太阳膀胱经⾄阴⾜通⾕束⾻昆仑委中⾜少阴肾经涌泉然⾕太谿复溜阴⾕⼿厥阴⼼包经中冲劳宫⼤陵间使曲泽⼿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沟天井⾜少阳胆经⾜窍阴侠谿⾜临泣阳辅阳陵泉⾜厥阴肝经⼤敦⾏间太冲中封曲泉 ⼗⼆经的五腧⽳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 ⼿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厥阴⼼包经:中冲、劳宫、⼤陵、间使、曲泽; ⼿少阴⼼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太阴脾经:隐⽩、⼤都、太⽩、商丘、阴陵泉; ⾜厥阴肝经:⼤敦、⾏间、太冲、中封、曲泉; ⾜少阴肾经:涌泉、然⾕、太溪、复溜、阴⾕; ⼿阳明⼤肠经:商阳、⼆间、三间、阳溪、曲池; ⼿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沟、天井; ⼿太阳⼩肠经:少泽、前⾕、后溪、阳⾕、⼩海; ⾜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解溪、⾜三⾥; ⾜少阳胆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 ⾜太阳膀胱经:⾄阴、通⾕、束⾻、昆仑、委中。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用对了,治病奥妙无穷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用对了,治病奥妙无穷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用对了,治病奥妙无穷五输穴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经气所出之处,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艾灸井穴,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

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

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

“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

所以,艾灸荥穴,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

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

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

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府”。

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

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输主“体重节痛”。

“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

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可选肝经输穴“太冲”,胆经输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输穴“太渊”,心包经输穴“大陵”。

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输穴“太白”,肾经输穴“太溪”。

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输穴“束骨”,胃经的输穴“陷谷”。

输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

《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个是按照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灵枢·本输》详细阐述了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01、“井”穴“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十二经络上井穴有哪些呢?井穴六条阴经,在五行里面属木,六条阳经,在五行里面是属金。

手三阴肺经,少商穴,手三阴心包经,中冲穴,手三阴心经,少冲穴,足三阴脾经,隐白穴,足三阴肝经,大敦穴,足三阴肾经,涌泉穴。

手三阳大肠经,商阳穴,手三阳三焦经,关冲穴,手三阳小肠经,少泽穴,足三阳胃经,历兑穴,足三阳胆经,足窍阴穴,足三阳膀胱经,至阴穴。

02、“荥”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五输穴应用表格,帮助你学习

五输穴应用表格,帮助你学习

五输穴应用表格,帮助你学习例一:王xx,女,45岁,牙龈肿痛三日,牙龈略肿,大便常秘,口干喜凉饮,小便黄,苔黄略腻,此胃火上炎,为之针胃经荥穴内庭及大肠荥穴二间泻肠胃之火,并针大肠原穴合谷,嘱其次日辰时(上午8点)来诊,辰时胃经当旺,在其子穴厉兑出血少许,并针大肠经子穴二间(又为荥水穴),痛势渐减,龈肿亦消。

纳子法之应用,除前述之旺时用子泻,衰时用母补之外,尚有多种,最常用于时间性的病症,即是指发病有较规律的时间性,对此,按“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脏腑归属施治,每获佳效。

例二:张xx,男,35岁,每日上午辰巳时(8点到11点)即发前头痛及太阳穴痛,病已多日,发则剧痛不已,过时自止。

盖辰巳乃脾胃经流注之时,又前头及太阳穴所在为胃经所过,为之针脾之络穴公孙,胃经输穴陷谷,立止疼痛。

次日辰巳时虽发头痛,但能忍耐,嘱其第三日上午辰巳时(上午8点半),仍接上穴针之,留针半小时,并嘱其每五分钟按摩头部一分钟,针下立即止痛,之后即痊愈未再疼痛。

例三:李某,39岁,每晚睡至十二点即鼻塞已三周,呼吸不畅,随即醒来,至三点左右逐渐减轻而再入睡。

按:子时为胆经流注之时,丑时为肝经流注之时,此为肝胆经之扰所致,针太冲、合谷穴后,当夜即症情减轻,再针时加胆经火穴丘墟,病又大减,续针一次而愈。

盖太冲为肝经输穴,善治“时间时甚”之病,又为原穴,调气作用甚强,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经络至鼻,调气至鼻塞甚佳,配太冲又称之开四关,理气作用更强,加丘墟(胆经火穴)泻胆经之火,疗效更佳。

同气相求疗法五输穴与自然节令有其相应关系,与脏腑亦有相应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这种原则在针灸临床中经常可见。

但其原理则未必为医者所明知。

“同气相求”疗法在五输穴的应用方面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份量,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疗法。

同气相求法也称之为“交应疗法”,亦系全息对应之一种,又可分为相生、相克、相应、相通及真五行等五类,下例分别详细说明。

一、相生这是就五行相生关系发展的一种疗法。

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

对我而言,五行学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思维工具,用来学习中医,方便顺手,就像我们吃面条用筷子好使,何必非要换成叉子呢?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

12经络的五输穴

12经络的五输穴

12经络的五输穴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五行在经络穴位上的应用。

具体来说,就是人体经络当中的五输穴,掌握的五输穴对于艾灸临床调理身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十二经脉每一条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都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是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他们并称为“五输”。

不过具体在每条经络上,到底哪几个穴位是五输穴,他们分别在哪里,很多灸友就不是很清楚了。

在接下去的文章中,掌门师兄会把十二正经的每一条经络的五输穴都介绍给大家,以便在日常艾灸时可以用到。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足太阴肺经上的五输穴。

为了更好的应用五输穴,不得不提的是,阳性和阴经的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有所区别,具体来说:阴经的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而阳经的井穴属金,荥穴属水,输穴属木,经穴属火,合穴属土。

那么,足太阴肺经的五输穴到底是哪几个穴位呢?具体来说,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荥穴是鱼际穴,输穴是太渊穴,经穴是经渠穴,合穴是尺泽穴。

顾名思义,足太阴肺经属于阴经,由此可见这五个穴位的五行属性分别是少商穴属木,鱼际穴属火,太渊穴属土,经渠穴属金,尺泽穴属水。

中医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器是: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也就是肺经本身的五行属性是金。

具体说到五行在穴位的运用上,根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的判断准则,再结合子母选穴法,具体的结论是:尺泽穴是肺经的子穴,适用于肺经实证的泻法,而太渊穴是肺经的母穴,适用于肺经虚证的补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肺经的这五个穴位。

一、肺经的井穴:少商穴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五行属木。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开窍醒神的作用。

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冬季节也是咳嗽的高发季节,时不时就有人会咳嗽。

这时候通过通过刺激少商穴可以很好的治咳嗽。

具体应用少商穴时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少商刺血。

五输穴原理摘抄

五输穴原理摘抄

五输穴原理摘抄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各为井、荥、输、经、合,并称为“五输”。

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也就是说,“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荣”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终气所出的部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五输穴这种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尚有用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比喻的。

如将“井”穴喻为春天,东方是经气初出和萌发的部位。

同时,为了在五行生克之中的方便应用,五输穴一般和五行相互配合起来,凡属于阴经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阳经井穴下均加一金字,并以此类推出现:“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这种按相生规律依次排列的,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和阴阳互根的道理的。

现将十二经的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五腧穴歌口诀

五腧穴歌口诀

五腧穴记忆歌诀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不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

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

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

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阴经五腧穴表阳经五腧穴表为方便记忆,古人将上述五腧穴内容编成歌诀记忆如下: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本期导读借由五输穴理清每条经络的构造,将穴位运用得更准确、更高效(不小心就能到立竿见影、出神入化的地步哦)。

在学习十二经络的五输穴之前,我们首先追本溯源,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输穴。

《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的一次提问推出「五输穴」概念的。

《内经》如何介绍五输穴「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1. 井穴「井」是水井。

井穴好像一个开口的小小深井,水(比喻经气)刚刚浮出,藏聚在井下。

井穴处于手足末端,除了肾经在脚心(涌泉穴),其他经脉的井穴都在手指端、脚趾端。

2. 荥穴「荥」是很小的水流,在草丛中游走。

《说文解字》:「绝小水也。

」荥穴的经气比井穴稍大,并且开始流动。

荥穴处于掌指、跖趾关节的前方。

3. 输穴「输」有运输、灌注的意思,像是把此穴比喻成了人工开凿的沟渠。

由命名可以看出,输穴经气的气量骤增,如灌如注,比荥穴要大很多。

输穴也都在手脚上,处于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后方。

4. 经穴「经」最早指织布时的纵线,后来表示纵向之物。

如「经纬」「经络」,其中「经」是纵向的,「纬」「络」都是横向的。

此穴以经来命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已经来到了腕、踝以上的前臂、小腿处,气是上下垂直而流走的。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
五输穴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子母穴的补泄:
五输穴子母补泻临床应用分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泻南补北”三种方法。

1.本经补泻: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

2.异经补泻:按十二经脉配合五行的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

3.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是以“损有余而益不足”为治疗原则,是对“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充。

五腧子母穴五行属性
十二经虚实
免责声明:发布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且不可直接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
上一篇:五腧穴表
下一篇:五输穴补泻表。

经络五输穴。

经络五输穴。

经络五输穴。

疏通经络的特殊技巧1、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

这时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

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学会看经络图身体内的经络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小周天,一个是大周天。

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脉的循环,大周天就是十二条经络的循环。

而大周天的十二条经络其实只是三条长长的经络的循环,都是从小腹内的丹田出发,上行至胸,由胸再行走到手臂内侧→手→手臂外侧→头→躯干→下肢外侧→脚→下肢内侧→再进入小腹。

这是一次循环,每次循环走四条经络,这四条经络其实就是一条经络,只是人为地将它们分开,起了不同的名字,但这条经络的精气是相连的、是没有断的。

还要提醒大家一下:经络的经就是主干道,就是大小周天。

但络,其实是网络,有四通八达的意思,就是身体的经络除了主干道外,各种的侧枝是非常发达的,遍布全身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就会出现按摩哪里,身体都会有反应的情况出现,所以才会出现各种的全息理论。

人体的经络至今没有将全图画出来,就是经络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条马路,是网络,而大小周天的这些主干道上,也不是一根管道,而是一组管道。

所以不要太拘泥与找穴位、找经络,只要有淤堵、疼痛、不通、长出多余肉的地方都进行梳理,都会对身体产生作用的。

中医的经络图看似复杂难懂,其实只要记住关键的几条经络就行了。

下面是学经络图的技巧。

任脉、督脉(如图),走在人体的正中线,是身体最重要的经络,任督二脉畅通,百病不生。

任脉的疏通:坚持揉腹、擦胸就可以了,也可以刮痧、拔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考试辅导: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
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1)【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2)【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3)【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土】都,李太白,商孔丘,隐山林。

4)隐【土】都,李太白,商孔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5)【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6)【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7)【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8)【水】涌泉,然太稀,留阴谷。

8)【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9)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10)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11)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12)拿大敦,行山间,【肝】冲封,曲泉边。

(肝——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十二原穴歌
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过止处,
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注:大——大肠经;小——小肠经;胱——膀胱经;焦——三焦经。

络穴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脾经大包不可忘。

原络配穴口诀: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肾与膀胱相表里0
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心包与三焦相配)
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

(肝胆相表里)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也各有1个。

1、阴经郄穴口诀:
太阴肺经找孔最,太阴脾经寻地机;
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
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
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2、阳经郄穴口诀:
阳明大肠寻温溜,阳明胃经是梁丘;
少阳三焦点会宗,少阳胆经按外丘;
太阳小肠找养老,太阳膀胱得金门;
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附阳。

(注:1、会宗在支沟穴旁2、阳交、附阳均在小腿胆经上
五、募穴: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口诀:
肝募期门,心巨厥;脾募章门,肺中府;
肾募京门,胃中脘;
大肠天枢,胆日月;
小肠关元,膀中极;
三焦石门,包膻中。

六、俞穴:
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

七、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

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八脉指的是: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A八脉交会穴分别为:
1、阴维脉:内关。

2、阳维脉:外关。

3、阴跷脉:照海。

4、阳跷脉:申脉。

5、任脉:列缺。

6、督脉:后溪。

7、冲脉:公孙。

8、带脉:足临泣。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
1、内关、公孙(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

2、后溪、申脉(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

3、外关、足临泣(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

4、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